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直自¹凤凰城²破后,擘(bò)(chāi)³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译文:自从汴京城被攻破后,妻离子散劳燕双飞。逃到天涯海角的亲人没有音信。常常梦回辽海北,夜夜魂断玉门关。
注释: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多用于咏水仙,故名。¹直自:自从。²凤凰城:指汴京。这句写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汴京陷落。³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⁴破镜:据孟棨《本事诗》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一铜镜各执一半,为重聚之凭,后果据此团圆。擘钗、破镜后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分离。⁵辽海北:泛指东北海边。⁶玉关:玉门关,泛指西北地区。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月解¹重圆星解(jiě)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²啼。年年看塞雁³,一十四番(fān)
译文:残月知道团圆,牛郎织女星知道团聚,为何不见亲人归来?今年春天还在听杜鹃悲啼。年年看鸿雁从边塞飞来,至今已有十四回了。
注释:¹解:知道。²杜鹃:据《成都志》载,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是为杜鹃。³塞雁:秋天雁从塞上飞回,故称塞雁。⁴一十四番回:指看见雁南归已经十四次了。即作者南来已有十四个年头。

  词人借一位流亡江南女子怀念流落远方良人的口吻,描写了国破家亡的痛苦。

  上阕写女主人公自京城汴梁被金人所破后对离散了的亲人的思念。“直自凤凰城破后”中的一个“直”字点明了自城破至今思念一直不断,而这种思念又不同于一般的离别,还包含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的惊恐与担忧。“擘钗”与“破镜”是离乱的象征,标志着一个家庭在战乱中的毁灭,意味着恩爱夫妻被生生拆散,而“分飞”则进一步点明在仓皇中各奔东西彼此离散。“天涯海角信音稀”承“分飞”而来,进一步描写了亲人的分离。“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写出女主人公怀念良人的思绪的纷乱,“辽海”与“玉关”本相距万里,一在东北,一在西北,这里是泛指,表明女主人公不知良人流落何方,因而梦魂也无定向。

  下阕写女主人公翘盼良人归来而始终未归,这仍然是朝暮思念的继续,而盼归不归则更增加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焦虑不安和痛苦失望。“月解重圆星解聚”对下句“如何不见人归”是一个反衬,“解”字用得十分妥帖,“月”与“星”本是自在之物,无所谓知道与否,但词人把月缺月圆、星散星聚的规律看作它们知道再圆再聚,这既有客观的依据和现实的合理性,又寄托了词人的主观意识,使之更好地对下句进行衬托。“今春还听杜鹃啼”中的“还”字饶有意味,它暗示往年此时正阖家团聚,而今只有自己一人独听子规啼血,哀不待言。“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这两句结尾尤耐人寻味,在内容上反衬出词人的失望乃至绝望的哀痛心境,在艺术上则呼应上阙的“天涯海角”和“辽海北”、“玉关西”。上下贯通一气,结构显得圆润统一。

  全词笔调婉转,格调哀伤,词情凄苦,在动乱社会所造成的离乱之苦中,重点描绘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难,它无异于一曲催人泣下的乱世悲歌,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298页
2、 陈绪万、李德身、骆守中.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7.2:313-314页
3、 夏于全.唐诗宋词 第十六卷 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196页

línjiāngxiān ·zhífènghuángchénghòu

zhūdūn sòngdài 

zhífènghuángchénghòu chāijìngfēnfēi tiānhǎijiǎoxìnyīn mènghuíliáohǎiběi húnduànguān西 
yuèjiěchóngyuánxīngjiě jiànrénguī jīnchūnháitīngjuān niánniánkànsàiyàn shífānhu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从汴京城被攻破后,妻离子散劳燕双飞。逃到天涯海角的亲人没有音信。常常梦回辽海北,夜夜魂断玉门关。

残月知道团圆,牛郎织女星知道团聚,为何不见亲人归来?今年春天还在听杜鹃悲啼。年年看鸿雁从边塞飞来,至今已有十四回了。

注释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多用于咏水仙,故名。

直自:自从。

凤凰城:指汴京。这句写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汴京陷落。

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

破镜:据孟棨《本事诗》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一铜镜各执一半,为重聚之凭,后果据此团圆。擘钗、破镜后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分离。

辽海北:泛指东北海边。

玉关:玉门关,泛指西北地区。

解:知道。

杜鹃:据《成都志》载,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是为杜鹃。

塞雁:秋天雁从塞上飞回,故称塞雁。

一十四番回:指看见雁南归已经十四次了。即作者南来已有十四个年头。

参考资料:
1、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5-90
2、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4-182
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62-363
4、 严杰 选编.白居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54-61
创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十四年(1141),词人翘首北望,想到故国山河已丢失多年,收复失地又渺渺无期,国仇家恨一起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298页
赏析

  词人借一位流亡江南女子怀念流落远方良人的口吻,描写了国破家亡的痛苦。

  上阕写女主人公自京城汴梁被金人所破后对离散了的亲人的思念。“直自凤凰城破后”中的一个“直”字点明了自城破至今思念一直不断,而这种思念又不同于一般的离别,还包含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的惊恐与担忧。“擘钗”与“破镜”是离乱的象征,标志着一个家庭在战乱中的毁灭,意味着恩爱夫妻被生生拆散,而“分飞”则进一步点明在仓皇中各奔东西彼此离散。“天涯海角信音稀”承“分飞”而来,进一步描写了亲人的分离。“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写出女主人公怀念良人的思绪的纷乱,“辽海”与“玉关”本相距万里,一在东北,一在西北,这里是泛指,表明女主人公不知良人流落何方,因而梦魂也无定向。

  下阕写女主人公翘盼良人归来而始终未归,这仍然是朝暮思念的继续,而盼归不归则更增加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焦虑不安和痛苦失望。“月解重圆星解聚”对下句“如何不见人归”是一个反衬,“解”字用得十分妥帖,“月”与“星”本是自在之物,无所谓知道与否,但词人把月缺月圆、星散星聚的规律看作它们知道再圆再聚,这既有客观的依据和现实的合理性,又寄托了词人的主观意识,使之更好地对下句进行衬托。“今春还听杜鹃啼”中的“还”字饶有意味,它暗示往年此时正阖家团聚,而今只有自己一人独听子规啼血,哀不待言。“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这两句结尾尤耐人寻味,在内容上反衬出词人的失望乃至绝望的哀痛心境,在艺术上则呼应上阙的“天涯海角”和“辽海北”、“玉关西”。上下贯通一气,结构显得圆润统一。

  全词笔调婉转,格调哀伤,词情凄苦,在动乱社会所造成的离乱之苦中,重点描绘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难,它无异于一曲催人泣下的乱世悲歌,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298页
2、 陈绪万、李德身、骆守中.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7.2:313-314页
3、 夏于全.唐诗宋词 第十六卷 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196页
朱敦儒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 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焉(yān)支山¹,令我妇女无颜色²
译文:失去了焉支山,我们放牧困难,生活贫困,妇女们因过着穷苦的日子都没有好的容颜。
注释:¹焉支山:又称胭脂山、燕支山、删丹山、大黄山、青松山、瑞兽山,在今甘肃西部。²妇女无颜色:妇女因生活贫困而无好的容颜。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祁(qí)连山,使我六畜(chù)不蕃(fán)¹
译文:失去了祁连山,使我们丧失了良好的牧场,牲畜不能繁殖。我们是多么凄伤啊!
注释:¹使我六畜不蕃息:指丧失了良好的牧场,不能繁殖牲畜。
此歌本为匈奴人所唱。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将兵出击匈奴,夺取焉支山和祁连山。匈奴人悲伤作此歌。《十道志》曰:“焉支、祁连二山,皆美水草。匈奴失之,乃作此歌。”《汉书》曰:“元狩二年春,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讨匈奴,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其夏,又攻祁连山,捕首虏甚多。”“祁连山即天山,匈奴呼天为祁连,故曰祁连山。焉支山即燕支山也。”

xiōng

míng liǎnghàn 

shīyānzhīshān lìngyán 
shīliánshān shǐ使liùchùfán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画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东风荡飏(yáng)¹轻云缕(lǚ)²,时送萧(xiāo)萧雨³。水边画榭(xiè)燕新归,一口香雨湿带、落花飞
译文:东风轻轻地吹拂,云儿缕缕随风飘过。萧萧春雨时紧时缓不停歇。茫茫水边的小楼阁,新归的燕子忙筑窝。口衔香雨穿烟雨,落花粘身频飞过。
注释:¹荡飏:飘扬,飘荡。²缕:一条一条地。³萧萧雨:形容雨声萧萧。⁴水边二句:谓新归双燕衔雨筑巢。台榭,建筑在高台上临水的四面敞开的楼阁。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海棠糁(sǎn)¹径铺香绣²,依旧成春瘦³。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译文:小径上落满了海棠花,缤纷斑斓花香四发。绿肥红瘦人愁煞。更哪堪,黄昏时节,庭院里柳树落啼鸦。还记得吗,朗月如辉的月光下,那人带着素洁的月色,轻轻地摘下如雪的梨花。
注释:¹糁:掺和。²香绣:这里指海棠花瓣。³成春瘦:花落则春光减色,有如人之消瘦,此言春亦兼及人。⁴柳啼鸦:归鸦啼于柳上。⁵那人:指所思女子。⁶和月句:极言人与境界之实。

  词的上片开篇两句没有写“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芳菲春景,而是直说“风”、“雨”。东风轻拂着大地,几缕淡淡的云彩在天空飘荡。这两句里的“风”和“雨”,是全词的词眼,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风雨中消逝的,领起了全篇词意。“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两句化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意。燕子才刚刚归来,还未来得及观赏芳菲春色,满树花朵却已经凋零,如此景象,词人不由产生满腔感慨、满腹愁绪。这里的“泥”承第二句“萧萧雨”,“落花”承第一句“东风荡飏”而来。燕子新归,而落红已经成阵,目睹这种景色,词人的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词的下片首句承上片“落花”,开始描写凋零的海棠。“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在此词人虽然只取了海棠一种花来进行描写,但是读者从中仿佛还可以看到桃花、杏花、梨花……落红一地。当所有春花凋零并被泥土掩埋,也就没有什么春色可言。用“春瘦”来形容春色渐失十分形象传神,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春也如人一般,在万花凋零的满腹愁绪中逐渐消瘦,逐渐疲惫不堪。结尾两句“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开始出现人的形象,画面也顿时变得更加丰富。

  全词无一字说愁,却处处都透着愁绪。春天本是百花竞放、喧闹芳菲的季节,可是经历一场风雨后,凋零的花朵,衔泥的春燕,对月啼叫的乌鸦却让人顿感凄凉。花开花落虽是自然之理,却引发了敏感词人心中的无限愁绪,凄凉的其实不只是春色,也是词人因年华渐逝、壮志未酬而生的悲哀。词中的抑郁哀婉之气令读者读之不禁为作者坎坷的生平而动容。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下:中国书店,2011.06:第383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43页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蒙冲 一作:艨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¹巨舰一毛轻²。(蒙冲 一作:艨艟)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注释:¹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²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向来¹枉费推移力²,此日中流³自在行。
译文: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注释:¹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²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³中流:河流的中心。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117-1119

guānshūyǒugǎn ·èr

zhū sòngdài 

zuójiāngbiānchūnshuǐshēng méngchōngjiànmáoqīng  (méngchōngzuò méngchōng )
xiàngláiwǎngfèituī zhōngliúzàixíng 
千载知经几暴秦,山中惟说避秦人。
千载¹知经几暴秦,山中惟说避秦人。
译文:千年过去,经历了多少朝代,而山中的人们只知道统治暴虐的秦朝。
注释:¹载:年。
仙源错引渔舟入,恼乱桃花自在春。
仙源错引渔舟入,恼乱桃花自在春。
译文:如同仙境一般的桃花源不小心把渔夫引入,实在是扰乱了桃花盛放的自在春意。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
新买五尺刀,悬著(zhuó)¹中梁柱。
译文:新买了一把五尺长的刀,悬挂在堂屋的中梁柱上。
注释:¹悬著:挂在。著:兼语词,之于。
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
一日三摩(mó)(suō)¹,剧于十五女。
译文:一天要抚摸很多次,更甚于喜爱十五岁的少女。
注释:¹摩娑:用手抚摩。
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
琅三复琅三,琅三大道王。
译文:琅琊啊琅琊,琅琊的道路十分宽广。
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
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liǎng)(dāng)¹
译文:春天的二三月时节,人们的单衫上绣着类似于裲裆的图案。
注释:¹裲裆:亦作“两裆”,是一种盛行于两晋南北朝的背心式服装,其名称最早见于东汉刘熙的《释名·释衣服》。制式为前后各一片布帛,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无领,腰间以带子系扎,着于衣内或衣外,其意在挡住前心后背。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