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含芳,槟榔吐腻,天然俊生。记轻吮鸾毫,修将眉史,细研鸡舌,诵罢心经。
豆蔻含芳,槟榔吐腻,天然俊生。记轻吮鸾毫,修将眉史,细研鸡舌,诵罢心经。
樱小藏愁,葱尖掩笑,软语商量侬惯听。相偎久,见红吟有韵,碧唾无声。
樱小藏愁,葱尖掩笑,软语商量侬惯听。相偎久,见红吟有韵,碧唾无声。
尊边低唱销凝。又艳曲新翻点绛唇。正酒晕留涡,堤防客觑,脂香带沫,侥倖郎吞。
尊边低唱销凝。又艳曲新翻点绛唇。正酒晕留涡,堤防客觑,脂香带沫,侥倖郎吞。
夜月吹箫,春风试茗,一点相思画未成。难忘处,是轻盈唤马,宛转调莺。
夜月吹箫,春风试茗,一点相思画未成。难忘处,是轻盈唤马,宛转调莺。

qìnyuánchūnèrměirénkǒu--shùndǐng

dòukòuhánfāngbīnlángtiānránjùnshēngqīngshǔnluánháoxiūjiāngméishǐyánshésòngxīnjīng

yīngxiǎocángchóucōngjiānyǎnxiàoruǎnshāngliàngnóngguàntīngxiāngwēijiǔjiànhóngyínyǒuyùntuòshēng

zūnbiānchàngxiāoníngyòuyànxīnfāndiǎnjiàngchúnzhèngjiǔyūnliúfángzhīxiāngdàijiǎoxìnglángtūn

yuèchuīxiāochūnfēngshìmíngdiǎnxiānghuàwèichéngnánwàngchùshìqīngyínghuànwǎnzhuǎndiàoyīng

易顺鼎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4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白云满鄣(zhāng)¹来,黄尘暗天起。
译文:白云掩没边塞险要的城堡漫卷而来,昏暗的烟尘从天边浮起。
注释:断句:近似于绝句,通常四句。¹鄣:边塞险要的城堡。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关山四面绝¹,故乡几千里。
译文:关山的四面已把行路阻绝,遥远的故乡又何止几千里。
注释:¹绝:堵绝。

  这首诗的前三句写景,描写了白云漫卷,烟尘四起,关山阻绝的惨淡景色;后一句抒情,表达了远离家国的悲伤和担忧。全诗语言悲慨,感情真挚。

  刘昶在宋不以诗名,这首《断句》是他流传下来的唯一诗篇。这首诗同项羽的《垓下歌》一样,具有撼山动地的感人力量。平时不知书的项羽在重兵围困、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面对宝马美姬,悲从中来,慷慨而歌,唱出了震撼千古的绝唱。刘昶也是在有国难投、有家难奔的绝境之中,唱出这悲壮激昂,左右莫不哀哽的悲歌的,这是诗人真实感情的流露。况周颐在《蕙风词话》所说的:“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也就是指的这种情形。

  刘昶在自己的国家里无法立足,不得已仓惶出逃,而所投奔的恰恰又是自己的敌国,此去的前途危险难测,或许,等待着他的也是杀头。尽管如此,自己还必须尽快往前赶,因为后路已经断绝,向前毕竟还有一线生机,这渺茫的希望在激励着他一路狂奔。身陷绝境的刘昶,当时的惶急悲愤是不言而喻的。诗的前三句,集中笔力,以浓重的色彩,描绘出刘昶奔亡途中的景物:白云从群峰迭嶂里涌出,尘土遮天蔽日而起,四面山势陡峭,道路断绝,前途是如此暗淡,周围是如此险阻,正是诗人当时处境的形象描绘。“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此时四周的景致,实际上也正是刘昶此时心情的写照。面对如此惨淡的景物,顿时激起诗人内心感情的波涛。故乡,自己生长爱恋的地方,如今就要一朝远离,也许永远也见不到了,而自己的妻子和母亲,都还留在故乡,生死未卜,这就更加增添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怀念和担忧。 “故乡几千里”,正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悲愤呼声。

  这首诗不以词藻妍丽取胜,而以悲壮激越的声调感人,“天予真情,发言自高。”(皎然《诗式》)刘昶为当时情势所激,将满腔悲愤随口倾吐,无暇雕饰,反使此诗成为绝唱,这在日趋华靡的刘宋诗坛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刘宋时期,诗坛虽然初步摆脱了玄言诗的桎梏,但很快又染上了追求词藻典故的风气。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曾指出当时诗人“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不良倾向。钟嵘也批评“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诗品序》)。刘昶的《断句》却能不受当时诗风的影响,直接继承“左思风力”(钟嵘《诗品序》)和刘琨悲壮清刚之气,从而使这首诗表现出了与当时诗风截然不同的独特风格。

  这首诗在写法上也具有独特之处,并给唐人以直接影响。“断句”亦即“绝句”,是唐人绝句的滥觞。唐人绝句有不少是效法六朝的。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沈德潜曾评道:“三句说盛,一句说衰,其格独创。”但李白此诗在格式上有着刘昶《断句》的明显影响,只是将刘诗的“三句写景,一句抒情”换成了“三句说盛,一句说衰。”这种格式不同于一般绝句的写法,不是在绝句的第三句而是在末句才转换辞意。诗人要竭尽全力在前三句中将诗意的一方面写尽写透,以便积蓄力量,满弓待发,然后笔锋突然一转,在结句将主题跌出,从而更加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种写法需要诗人具有扭转千斤的大力量,大气概,在绝句的创作中无疑是独特的,但首创这种格式的,不是李白,而应归之于刘昶。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10:778-779

duàn

liúchǎng nánběicháo 

báiyúnmǎnzhānglái huángchénàntiān 
guānshānmiànjué xiāngqiān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这是一篇极别致的咏史之作,其写法与一般的咏史不同,他没有从某一历史人物或某一历史事件作为触媒入手,而是写出了自己的一种心灵感受,突出了如梦之感的独特体验。这在咏史之作中确是别开生面的。词之第一句出以景语,句中即含如梦如幻之感。又以生疑、凄迷之感受承接,便增添了梦幻之意。下二句用楚王梦神女之典故,进一步烘托这梦幻一般的感受。结句点明这感受唯自己能知,遂透露了凄迷寂寞、悲凉伤感的心情。毛泽东批语道:“巫嵩之类。”(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是说此词含思要眇,朦胧缠绵,系属咏叹巫山、嵩洛神女之类的作品。 巫,指巫山神女与楚王事; 嵩,本指河南登封之嵩山,但嵩山常与洛水并称,洛水有女神宓妃,故此处仍是指情爱之事。这里则是借男女情事,慨叹世间一切皆如梦幻,纵然美好,也只是瞬间即逝罢了。

jiāngchéng ·yǒngshǐ

lánxìng qīngdài 

shī湿yúnquánshùfēng yǐng wàngzhōng fēifēiyān shénláishí ruòwènshēngyuánshìmèng chúmèng méirénzhī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隋堤(dī)¹路。渐日晚、密霭(ǎi)²生深树³。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gě),都不管、烟波隔前浦(pǔ)。等行人、醉拥重衾(qīn),载将离恨¹⁰归去。
译文:隋堤大路上,天色已晚,茫茫一片雾气迷漫着路旁的柳树。冷冷清清的月光,宛如给大地盖上一层轻轻的沙罩。我再一次住在河桥的深处。画船不知人间情意,只顾一直前行,任苍茫的烟波隔着前路。只等行人喝得大醉,又盖着厚厚的被套,它便载着伤心的离人带走,同时载走了多少的离别之情。
注释:尉迟杯:词牌名,双调,上片48字,下片57字,仄韵。¹隋堤:隋炀帝大业元年重浚汴河,开通济渠,沿河筑堤,后称隋堤。²密霭:浓云密雾。³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⁴阴阴:形容月色暗淡。⁵笼:笼罩。⁶河桥:汴河上的桥。⁷画舸:画船,即装饰华美的游船。⁸浦:水边。⁹重衾:两层被子。¹⁰离恨:离别的愁苦。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因思旧客京华¹,长偎傍²疏林,小槛(jiàn)³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¹⁰(yuān)¹¹
译文:想到从前在京师,经常到树林边的亭台楼阁中游玩。青楼中的那些歌女都与我相识。我也看惯了她们的华丽装扮,和她们的动人舞姿。如今我一个人却宿在这小小的渔村水边,漫漫长夜难以度过,对着一缕青烟,我自言自语。谁知我孤单寂寞,来到我身边与我相伴。
注释:¹京华:京城。²偎傍:相互偎依的样子。³小槛:窗下或者长廊上的栏杆。⁴冶叶倡条:指歌妓。⁵惯见:常见。⁶珠歌翠舞:声色美妙的歌舞。⁷水驿:水边的驿站。⁸无聊:孤单寂寞。⁹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¹⁰凝想:聚精会神的想,痴痴地想。¹¹鸳侣:情人。

  此词开头的“隋堤路”,是指宋之汴京至淮河一段的水路,因为是隋炀帝所开大运河的一段,故名。“渐日晚,密霭生深树”,写徘徊汴堤而未曾登船之际,但见日色渐渐向晚,浓重的暮霭正从茂密的树林中弥漫开来。

  接下来二句,化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诗意,写出主人公独自怅望江天,孤寝船上的情景。

  “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这几句写分手时的情景,用的就是借物达意手法。这词写饯别情景是从郑仲贤《送别》诗脱化出来的。王氏所谓“诗意出侧面”,是指诗情借物宣泄,迁怨于物。有情人偏遇着这无情的画舸,它全然不管恋人们难分难舍,将行人连同离恨都载走了。这里迁怨画舸,就是侧写。物本无情,视为有情,以责怪于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情别恨,是借物达意的一种方式;离恨、离愁是一种感情,都是虚的,然而诗人们却常常化虚为实,将愁恨说成是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这里船载离恨,就是化虚为实。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这是写昔日京华相聚的欢乐场面。“冶叶”句化用李商隐《燕台诗》“冶叶倡条遍相识”。所谓“冶叶倡条”,乃指歌妓。

  词中主人公的恋人,也是歌妓一流人物。所以他同歌妓们厮混得很熟,常一起,观赏她们歌舞。这欢乐的回忆,与“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恰成鲜明对比。人由聚而散之际,回想欢乐聚会,必添愁情离怀。回忆对比,是很能触发情感的。周邦彦这首词,除用回忆对比外,还有一种对比,就是梦境和现实对比。“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这个结尾,词评家多以为写得拙直、率意。这个收尾是不够含蓄的,但是感情还是十分朴实浓烈的。这里用了眼前实境和梦中虚境相对照,现实是舟中独处,梦中却是鸳侣和谐。“鸳侣”一词已近于抽象化,形象不够丰满。但还是足以补出离情别恨的。

  此词以宦游途中水驿之夜的情景为中心而将追忆念想层层展开。全词由景及情,由今及昔,写眼前景采用白描手法,叙写追思往事时用借物达意。反衬对比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结句直抒性情而不借景烘托,可谓大巧若拙,别具魅力。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40

chíbēi ·hèn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suí jiànwǎn ǎishēngshēnshù yīnyīndànyuèlǒngshā hái宿qiáoshēnchù qínghuà dōuguǎn yānqián děngxíngrén zuìyōngchóngqīn zàijiānghènguī 
yīnjiùjīnghuá chángwēibàngshūlín xiǎojiànhuān chāngtiáoxiāngshí réngguànjiàn zhūcuì jīnxiàng cūnshuǐ驿 suì fénxiāng yǒurén niànliáo mènghúnníngxiǎngyuān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吴头楚尾¹路如何?烟雨²秋深暗白波。
译文:吴头楚尾之地的路是坎坷还是顺坦?在细雨之中慢慢进了深秋,秋天的江水暗自起伏。
注释:¹吴头楚尾:今江西北部,此地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²烟雨:蒙蒙细雨。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晚趁寒潮(cháo)¹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译文:晚上趁着寒冷的潮水渡过江去,眼中尽是黄叶,耳边尽是雁嘶。
注释:¹寒潮:寒冷的潮水。

  此诗描写了深秋时节,江上白波涌起,而烟雨飘飘,天色阴暗,江上顿时给人沉沉的感觉。那滚滚的江水挟着深秋的寒气,风寒水冷,吴楚一带,秋意盎然。而两岸山峦经秋意的感染,树叶也被秋霜染成金黄,那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起,零落在秋山之坡,飘忽在秋水之上。树林里、天空中,一行行大雁南归,时起的雁声萦绕在天宇之间,萦绕在人们心头。

  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景物:空中,雁鸣阵阵,江上,白波涌起,四面,烟雨迷蒙,地上,落叶萧萧,多层面的渲染,秋的韵味就显得浓浓的足足的,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和效果。

  此诗一、二两句,就给人开阔辽远之感:吴头楚尾,是春秋时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在今江西省北部,那里,地域辽阔,山水相接,烟雨迷茫,江涛奔涌,此境此景,诗人非常激赏,足现其心胸之开阔,意境之开朗。

  三、四两句,既交待了渡江的时间、环境,更随意点染,勾勒出一幅由寒潮、山林、大雁、黄叶构成的秋江图,简洁洗炼,蕴藉含蓄。而秋江晚渡的意境,清爽脱俗,超然典雅,长髯白衫的先觉圣明凌虚于浩淼烟波之上,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当年博浪金椎,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算论功三杰,封留万户,都未是,平生意。
当年博浪金椎,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pī)亡命,全身非易¹。纵汉当兴²,使韩成³在,肯臣刘季?算论功三杰,封留万户,都未是,平生意
译文:当年张良在博浪沙雇佣刺客掷出的铁椎,可惜没能击中秦朝的始皇帝!咸阳城中大肆搜捕,迫使张良逃亡到下邳,保住性命实属不易。纵然是汉朝注定要勃兴,但如果韩王成在,张良是否愿做刘邦的臣子?料想评功论赏、名列“三杰”、受封留县食邑万户,这些都不是他心中的本意。
注释:¹“当年”四句:《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的祖上世代相韩。秦灭韩,张良“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南)中”,结果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张良乃更换名姓,逃匿下邳(今江苏邳县)。咸阳,秦都城,今属陕西。²纵汉当兴:《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向刘邦讲解《太公兵法》,“沛公善之而用其策”,他人则不得要领。张良叹曰:“沛公殆天授!”³韩成:《史记·留侯世家》:“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后韩成被项羽所杀,张良乃逃归汉王刘季(刘邦字)。⁴三杰:指汉朝开国时三位主要的功臣:萧何、张良、韩信。⁵封留万户:据《史记·留侯世家》载,刘邦得天下后论功,让张良“自择齐三万户”,良自请“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受封为留侯。留,秦县名,在江苏沛县东南。⁶“都未”二句:《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曾表示“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遗庙彭城旧里,有苍苔断碑横地。千盘驿路,满山枫叶,一湾洞水。沧海人归,圯桥石杳,古墙空闭。怅萧萧白发,经过揽涕,向斜阳里。
遗庙¹彭城²旧里,有苍苔断碑横地。千盘驿路,满山枫叶,一湾洞水。沧海人归,圯(yí)³石杳(yǎo),古墙空闭。怅萧萧白发,经过揽涕,向斜阳里。
译文:留侯的祠庙在彭城故里,有布满苍苔的断碑横倒在地。驿路盘曲弯绕,满山都是枫叶,流过一湾河水。留侯早已魂归沧海,圯桥之石也无处可寻,只有古老的围墙空关紧闭。心怀惆怅满头白发萧萧,经过古庙不禁涕泪交下,在那一抹斜阳里。
注释:¹遗庙:指张良庙。在今江苏沛县东南,留城内。²彭城:今江苏徐州。³圯桥:即沂水桥,在今江苏邳县南。据《史记》所载,张良遇黄石公于圯上,授以《太公兵法》,后得以辅助刘邦平定天下。

  这是一首怀古感时之作,是抒发其吊古思今之感慨。由于当时清统治者推行高压政策,大兴文字狱,故此词感情写得比较隐曲,显得怨而不怒,醇而不烈。张子房祠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当作者北上经过彭城拜谒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字子房)祠时,不禁心潮飞卷,而填写了此词。

  此词上片怀古,写张良,下片慨今,写遗庙;上片重在记事、议论,下片重在写景、抒情。作者以雄深雅健之笔,写尽沧桑兴亡之感,属于词风“悲壮”而“与秦缶燕筑相摩荡”(曹尔堪《曝书亭词序》)之佳什。

  作者于上片以简炼的笔墨勾勒出张良一生的大关节,于记叙与评论中寄寓其怀念、仰慕之意。首句“当年博浪金椎”气势夺人,写出张良复仇报国的豪侠英姿。张良家世代相韩,当韩国被灭,张良“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锤)重百二十斤”,“狙击秦皇帝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阳县南)中”(《史记·留侯世家》)。作者对张良此豪举所包含的爱国精神充满了赞誉之情。词之次句“惜乎不中秦皇帝”则一转折,为“金椎”即铁锤“误中副车”(同上)而未击中秦始皇之功败垂成深表惋惜。“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三句乃记叙刺秦王未成,“秦始皇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同上)的史实。“咸阳”为秦国首都,指代秦王朝,“索”即搜索;下邳,秦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张良能死里逃生,确实“全身非易”,对此作者流露出为之庆幸之意。后张良在下邳圯上得黄石公赠《太公兵法》,异常珍视,常习诵研究,而满腹韬略,乃为沛公刘季所用。对此,作者又别具只眼,予以评说。词接下转入议论:“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据《史记·留侯世家》,“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按:官名,即司徒)。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后韩王被项王杀于彭城,张良乃逃归汉王刘季。作者认为即使汉朝当兴,但如果韩成不死,张良将辅佐韩成恢复韩国,而不肯向刘季称臣的。这也是对张良不忘故国的爱国精神的赞扬,但表达得较为曲折。“算论功三杰,封留万户”,这是指张良与萧何、韩信被汉王称为“三杰”,汉王对张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之功极为奖赏,即封之为留侯,食万户。“留”,秦县名,故址在今江苏沛县东南三十五里。词意在这里是一扬,接下又是一抑:“都未是,平生意。”正如《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张艮可贵之处是一心为国复仇,而并不贪图荣华富贵。作者写此词时,故国朱明王朝覆灭时间尚不长,其寄兴深微之处是可以体会的。

  下片由怀古转向现实。从写张良其人转向写张子房祠,故云:“遗庙彭城旧里。”“遗庙”即张子房祠也,其地处彭城(今徐州)旧里。但今日之“遗庙”经过历史风雨的侵蚀破败不堪。词人以苍凉的笔触描绘道:“有苍苔、断碑横地。”“苍苔”是古老岁月的象征,“断碑横地”,亦是社会变迁的写照,其中蕴含着作者深沉的历史感。而张良祠四周的江山似乎依旧:“千盘驿路,满山枫叶,一湾河水。”此“山”当为谷城山(在山东东阿北),“水”当为下邳沂水。驿路、枫叶、河水尽管看去变化不大,但毕竟时移境迁,物是人非,所谓“沧海人归,圯桥石杳,古墙空闭”。这是说张子房祠早已泯灭,不仅其人归沧海,连圯上桥石都不见,庙墙内则空空如也。这荒凉废庙正无声地诉说着一代名臣张良的故事,悲叹着沧桑兴亡的历史活剧。当然,这种感情其实是属于词末引出的来拜谒张子房祠的作者的:“怅萧萧白发,经过擥涕,向斜阳里。”“萧萧白发”是作者塑造的衰老的自我形象,与此时此地的环境氛围十分协调。他吊古慨今,正为爱国者张良之祠今天的残败景象而“擥涕”,可见其内心的悲哀与愤懑。但他怨而不怒,只能以“向斜阳里”的景象寄托哀思。此景颇有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意味,并与其另一首《卖花声·雨花台》尾句“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的精神相通,这景中寄寓的乃是悲慨兼惭愧之情。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