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状元孙,不喜谈文,从军战场。记楼船飞渡,寒江惨白,营门起立,残月昏黄。
名状元孙,不喜谈文,从军战场。记楼船飞渡,寒江惨白,营门起立,残月昏黄。
末路英雄,一官江海,吴市箫声最慨慷。酒酣后,每抽弧注矢,思射天狼。
末路英雄,一官江海,吴市箫声最慨慷。酒酣后,每抽弧注矢,思射天狼。
尊前莫问行藏。且收拾功名入醉乡。笑吾侪今日,学书学剑,中原几辈,称帝称王。
尊前莫问行藏。且收拾功名入醉乡。笑吾侪今日,学书学剑,中原几辈,称帝称王。
二十年华,万千事业,第一关心镜里霜。相思处,又雁声湘路,潮信钱塘。
二十年华,万千事业,第一关心镜里霜。相思处,又雁声湘路,潮信钱塘。

qìnyuánchūnèryǒuzèngshízhòngchénbáiyán--shùndǐng

míngzhuàngyuánsūntánwéncóngjūnzhànchǎnglóuchuánfēihánjiāngcǎnbáiyíngméncányuèhūnhuáng

yīngxióngguānjiānghǎishìxiāoshēngzuìkǎikāngjiǔhānhòuměichōuzhùshǐshètiānláng

zūnqiánwènxíngcángqiěshōushígōngmíngzuìxiāngxiàocháijīnxuéshūxuéjiànzhōngyuánbèichēngchēngwáng

èrshíniánhuáwànqiānshìguānxīnjìngshuāngxiāngchùyòuyànshēngxiāngcháoxìnqiántáng

易顺鼎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4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局促¹常悲类楚囚²,迁流³还叹学齐优
译文:我常常为自己的身不由己悲伤,就好像楚钟仪被囚禁一样;又叹息自己被贬谪放逐,还要学齐国倡优讨好尊上。
注释:黄州:地名。在今湖北武汉市东,长江北岸,东坡赤壁在此。¹局促:受约束而不得舒展。²楚囚:《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典后人多用来指处于困境而不忘故国的人,这里与“局促”并提,则主要用“南冠被絷”之义。“被絷”则失去自由,“南冠”表示陆游心系江南故乡。³迁流:迁徙、流放,指被远遣到巴蜀任职。⁴齐优:齐国的优伶。《史记·乐书》:“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后借指一般优伶。优伶须曲意承欢,讨好于人,陆游正用此意。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江声不尽英雄¹恨,天意无私²草木秋³
译文:大江奔流,流不尽英雄的遗恨;天意无私,寒秋草木依旧枯黄。
注释:¹英雄:此处指三国赤壁之战中孙权、周瑜等人。²天意无私:大自然无所偏爱。无私,无私情,无偏向。³秋:凋零的时期。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万里羁(jī)愁¹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译文:万里远行,旅愁使我平添了白发;船过黄州,风帆浴着冰冷的日光。
注释:¹羁愁:旅途之愁。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君看赤壁¹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²
译文:请看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
注释:¹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公元208年,周瑜大破曹操之地。苏轼《赤壁赋》和《念奴娇》词误以黄州赤鼻矶为赤壁,陆游在《入蜀记》第四有辨证,此处姑从苏轼诗文生发。²“生子”句:《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裴松之注引《吴历》:“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说既然南宋朝廷不思北伐,生子如孙仲谋又有何用!仲谋,三国吴主孙权字。

  首联诗人悲叹自己的难堪。作者一生窘境无限:绍兴中应试为秦桧所黜,积极参与张浚的抗金规划,又被罢斥还乡,此次又放任“难于上青天”的蜀地,如一个被俘的囚犯,处境十分窘迫。犹似“不能与齐优遂客于鲁”的孔仲尼。孔仲尼与“齐优”道不合弃生养自己的鲁国去周游列国。司马贞《索隐》:“齐人归女乐而孔子行,言不能遂容于鲁而去也。”此所谓“齐优”,与放翁行迹,殊不相类。故此句“齐优”二字,实放翁信手拈来,率尔成对,未必真用以自喻。首联所写,全在“局促”、“迁流”四字,若泥于“楚囚”、“齐优”,以为放翁必有所指,反失诗意。

  颔联诗人借景鸣心中的不平。黄州位于长江中游,三国争雄之地。杜甫诗:“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颔联出句,即借用杜诗。此句“英雄”,似可指已被长江巨浪淘尽的三国风流人物。但放翁之意,本不在怀古,故此“英雄”实是自道。其恨,正是上联所言“局促”、“迁流”之恨,是岁月蹉跎、壮志未酬之恨。颔联对句从李贺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化出。人虽多情,天意无私。衰兰送客,秋草迎人,于人倍增伤感,于天却是时之当然。而天之无情,又正衬托出人心之不平。此联文约意深,笔力绝高。

  颈联续上联,借眼前之景,反复致意“英雄”之恨。那万里入蜀的羁旅之愁,韶华易逝壮志难酬之恨,使作者双鬓频添银丝。孤舟秋日过黄州,两岸秋声不断,秋草衰萎,霜木知秋疏染,令作者感慨无限。万里羁愁,直接点明“英雄”之恨;频添白发,又与草木摇落相映;一帆寒日,对照两岸秋声;黄州城下,点出兴感之地。放翁于此时、此地、此景,总是无限感慨,不能不吐,但又不欲畅言,故但借眼前景象,反复致意。中间两联,虽所写情景相似,但笔法错综,变化无端。

  尾联诗人借景感事言志。赤壁尚在,但英雄不可再世,古战场已成旧址,万事尽付东流,世事成败不足道,因而作者认为“生子不须似仲谋”了。此联中诗人借赤壁陈迹感叹朝廷偏安半壁,强敌入侵,思无英雄与敌抗衡,自己虽似仲谋,志在恢复失地,驱逐强敌,但又得不到不思振作小朝廷的重用,还放外任万里之外的蜀地。只有提笔狂书,遂豪情壮志形诸于诗篇了。长江、汉水流域,有赤壁多处。苏轼谪官黄州,误信其地传说,言“簧周西山簏,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数游其地,作赋填词,语意高妙,堪称古今绝唱。黄州赤壁,却因苏轼之故,声名大振。后人过黄州遂思赤壁,见痴壁又必追忆昔日英雄。特别在偏安半壁,强敌入犯之时,更是思英雄再世,与敌抗衡。放翁于此,却偏道赤壁已成陈迹,万事尽赴东流,世事成败,又何足道,生子何须定似仲谋。放翁一生,志在恢复失地,即使僵卧孤村,犹梦铁马,提笔狂书,思驱敌人,决不会出此消极之言。明王嗣奭评杜甫诗句“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皆尘埃”时“说总是不平之鸣,无可奈何之词。”(《杜臆》)此诗末联,也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平之鸣。

  题为《黄州》,诗却非常专咏黄州;看似咏古之诗,实是伤感之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珅认为“理解此诗,不可拘泥于题目、文字,当于词意凄怆之处,识其激愤之情;于笔力横绝之处,求其不平之气;于音节顿挫之处,听其深沉之慨。 放翁越人,万里赴蜀,苦为微官所缚,局促如辕下驹。”陆游抒写爱国热情的诗篇,有的高亢激昂,一泻千里,有的则悲痛低沉,哀惋悱恻。这首七律基调低沉,是后一类型的代表。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23-924
2、 黄珅.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27-28
3、 傅德岷.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268-269
4、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00-1101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朝真暮伪何人辨¹,古往今来底²事无。
译文: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注释:¹辨:一作“辩”。²底:啥。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但爱臧(zāng)¹能诈圣²,可知³宁子解佯(yáng)愚。
译文:世人只是上了假圣人的当,去爱臧武仲那样的人,哪知道世间还有甯武子那样装呆作傻的人呢?
注释:¹臧生:指臧武仲。臧:一作“庄”。²诈圣:假装圣人。³知:同“智”。⁴宁子:指甯武子。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草萤(yíng)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¹
译文: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是真珠?
注释:¹“草萤”二句:以萤光并非火,露滴不是珠来比喻人世间的某些假象,并告诫人们不要为假象所蒙蔽。这是从侧面说明要从本质去看问题,或者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不取燔(fán)¹兼照乘²,可怜光彩亦何殊(shū)³
译文: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
注释:¹燔柴:此用为名词,指火光。²照乘:珠名。³殊:异。

  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序文可知,这是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当年六月,诗人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作者的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作者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此诗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来,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可有谁预先识破呢?”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伪差不多,但性质不同。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明示辨伪的方法。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这两句是说:“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这就相当于谚语所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诗人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当然,如果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据。所以,最后诗人才有“不取”、“可怜”的感叹。

  这首诗,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读者感到乏味。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联之中,五次出现反问句,似疑实断,以问为答,不仅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且充满咄咄怪事的感叹。从头至尾,“何人”、“底事”、“但爱”、 “可知”、 “终非”、 “岂是”、 “不取”、 “何殊”,连珠式的运用疑问、反诘、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通篇跳荡着不可遏制的激情,给读者以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的感觉。诗人的冤案是由于直言取祸,他的辨伪之说并非泛泛而发的宏论,而是对当时黑暗政治的针砭,是为抒发内心忧愤而做的《离骚》式的呐喊。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96-897页

fàngyánshǒu ·

bái tángdài 

zhāozhēnwěirénbiàn wǎngjīnláishì 
dànàizāngshēngnéngzhàshèng zhīnìngjiěyáng 
cǎoyíngyǒuyào耀zhōngfēihuǒ suītuánshìzhū 
fáncháijiānzhàochéng liánguāngcǎishū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一夕轻雷落万丝¹,霁(jì)²浮瓦³碧参差
译文: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投射在刚刚被雨洗过的苍翠碧瓦上。
注释:¹丝:喻雨。²霁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霁:雨后放晴。³浮瓦:晴光照在瓦上。⁴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有情芍(sháo)¹含春泪²,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经历春雨的芍药花上饱含雨露,仿佛含泪的少女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好似无力低垂,惹人怜爱。
注释:¹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²春泪:雨点。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

  最“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隐晦的反映了诗人由于对宦途命运艰险的恐惧,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7.12(2012.7重印) :第611-612页

chūnshǒu ·èr

qínguān sòngdài 

qīngléiluòwàn guāngcēn 
yǒuqíngsháoyàohánchūnlèi qiángwēixiǎozhī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湘帘¹卷处,甚离披²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yōng)³,掩映绣住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guǒ)、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注释:¹湘帘:用湘妃竹编织的帘子。²离披:摇动、晃动貌。³春慵:以春天的到来而生懒散意绪。⁴绣住金缕:绣住,装饰华丽的住。多指女子的睡住。金缕,指金属制成的穗状物,或谓金丝所织之物。此处指绣住上装饰得极其华美。⁵芳心:花心。亦喻女子之情怀。⁶空阶:空寂的台阶。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xié)¹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qióng)双杵²。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³、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注释:¹缬被:染有彩色花纹的丝被。²乱蛩双杵:谓杂乱的蟋蟀声和交叠的砧杵声。蛩,蟋蟀之别称。³玉人:美貌之女子。此为对所爱之人的爱称。
此篇咏的是芭蕉,而寓托的却是怀人之意。词之上片侧重写芭蕉的形貌。先描绘帘外摇动的翠影遮檐,又转写其掩映帘内之人和物,而后再写芭蕉之“芳心”裹泪,暗喻人心之愁聚,最后以空阶夜雨,梦回无眠烘衬愁情。下片侧重写怀人之思。过片承上片结处而来,写雨打芭蕉,声声铸怨,接以蚤鸣杆捣之声,更托出离愁别恨,再以梧叶落尽,芭蕉依旧,落到借叶题诗,以寄相思,抒离愁之旨。全篇曲折迭宕,婉约细密。

shūyǐng··jiāo--lánxìng

xiāngliánjuǎnchùshéncuìyǐngràoyánzhēzhùxiǎochuīqúnchángbànchūnyōngyǎnyìngxiùchuángjīnfāngxīnshùhúnnánzhǎnqīnglèiguǒniánchóugèngshēntīngkōngjiēmènghuí

zhèngshìqiūláipiānshēngshēngdiǎndiǎnzhùrénnánxiébèichūhán宿jiǔquánxǐngjiǎosuìluànqióngshuāngchǔ西fēngluòjǐntíngháishèng绿yīnxiǎngrénzhéláicéngxiěduàncháng

《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此言荡荡无能名之效也。言荡荡,可也;乃欲言民无能名,增之也。四海之大,万民之众,无能名尧之德者,殆不实也。《论衡》
《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¹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此言荡荡无能名之效也。言荡荡,可也;乃欲言民无能名,增之也。四海之大,万民之众,无能名尧之德者,殆(dài)²不实也。《论衡》
译文:《论语·泰伯》说:“尧作为君主,太伟大了!他的德行浩大无边,百姓不知道改怎么称赞他。”传书上说:“有个五十岁的老人在路上玩击壤的游戏,旁观的人说:‘尧的功德真伟大!’玩击壤的老头则说:‘我太阳升起就劳动,太阳落山才休息,凿井喝水,耕田吃饭,这里边尧有什么样的力量!’”这种说法是要证明尧的功德浩大无边,没有一个人能说得出来。说他功德广大,可以;要说百姓不知道怎么称赞他,是夸大。四海浩大,万民众多,竟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尧的功德,恐怕不是事实。
注释:击¹壤:一项古老的投掷游戏。²殆:近于;几乎。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