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来时提着缕金鞋,刬袜下香阶。似流云吐出,一轮华月,光照楼台。
忆来时提着缕金鞋,刬袜下香阶。似流云吐出,一轮华月,光照楼台。
浑把春风带到,沿路牡丹开。香自伊怀里,暗扑侬怀。
浑把春风带到,沿路牡丹开。香自伊怀里,暗扑侬怀。
底事佩声又远,早知人性急,故要迟回。甚工夫未破,犹待小鬟催。
底事佩声又远,早知人性急,故要迟回。甚工夫未破,犹待小鬟催。
肯相怜停辛伫苦,为惊鸿费尽魏王才。还只怕空言少据,定所难猜。
肯相怜停辛伫苦,为惊鸿费尽魏王才。还只怕空言少据,定所难猜。

shēnggānzhōuliùlái--shùndǐng

láishízhejīnxiéchǎnxiàxiāngjiēshìliúyúnchūlúnhuáyuèguāngzhàolóutái

húnchūnfēngdàidào沿yándānkāixiāng怀huáiànnóng怀huái

shìpèishēngyòuyuǎnzǎozhīrénxìngyàochíhuíshéngōngwèiyóudàixiǎohuáncuī

kěnxiāngliántíngxīnzhùwèijīng鸿hóngfèijǐnwèiwángcáiháizhǐkōngyánshǎodìngsuǒnáncāi

易顺鼎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4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
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xī)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¹,憀(liáo)(lì)²悲伤。
注释:¹安仁《秋兴赋》:指西晋文学家潘岳,字安仁,工诗赋,曾作《秋兴赋》。²憀栗:同“寥栗”,凄怆貌。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¹(tún)(shù)²,是否思乡?
注释:¹夏城: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老城。宋为西夏都城,明为九边重镇宁夏镇城,故称镇城为夏城。²屯戍客:驻守边疆的人。

làngtáoshā··qiū--zhūzhān

sāixiàjǐnghuāngliángdànbáoqiūguāngjīnfēngtòushangānrénqiūxìngliáobēishāng

廿niànzàizhùbiānjiāngliǎngbìnchéngshuāngtiānbiān鸿hóngyànyòunánxiángjièwènxiàchéngtúnshùshìfǒuxiāng

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zhī)¹酒向人时,和此先倾倒。最要然然²可可³,万事称好。滑稽(jī)坐上,更对鸱(chī)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译文:有些人就象那装满酒就倾斜的酒卮,处处是一副笑脸,见人就点头哈腰。他们最要紧的是唯唯诺诺,对什么事都连声说好。就象那筵席上滑稽对着鸱夷笑,它们都擅长整天旋转把酒倒。不管是寒是热,总有一味药调和其中,这就是那号称“国老”的甘草。
注释:卮言:没有立场,人云亦云的话。¹卮:古时一种酒器,酒满时就倾斜,无酒时就空仰着。²然然:对对。³可可:好好。⁴滑稽、鸱(chī)夷:古时的酒器。⁵甘国老:指中药甘草。《本草纲目》称其性平味甘,能调和众药,治疗百病,故享有“国老”之名。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少年使酒¹,出口人嫌拗(ào)²。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³
译文:我年轻时常常饮酒任性,说起话来剔人总嫌执拗。这个和稀泥的处世哲学直到近来我才慢慢知晓。可惜我对那一套应酬语言,还没有学得十分巧妙。瞧他们真会讨人喜欢,活象那跟人学舌的秦吉了!
注释:¹使酒:喝酒任性。²拗:别扭,指不合世俗。³秦吉了:鸟名。《唐会要》载,林邑国有结辽鸟(秦吉了),能言尤胜鹦鹉,黑色,黄眉。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开篇两句,辛弃疾将人比作酒器,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那些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之人的可笑姿态。一个“先”字将官场小人低眉顺目,争先恐后吹捧的动作充分表现出来。接下来两句,词人进一步从语言上进行描写官员们笑眯眯,点头哈腰,顺从统治者,凡事都说“好、好、好”的谄媚之态。

  “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这两句描绘出腐败官场上人们应酬中相互吹捧、言谈虚情假意的场面。“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词人在此用来指那些没有原则,一味跟从,和稀泥的人。

  下阕开头中的少年指词人自己。史书记载,辛弃疾二十二岁就在抗金前线冲阵杀敌,可称少年英雄,但因其为人正直,不善奉承而遭人排挤,正如其说的“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会巧。”在官场中要顺从、虚伪才能讨得君主的欢心,这个道理,“我”现在才明白,但是要效仿这些人,“我”却正好不擅长。词人此处的自嘲和上文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词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

  结尾三句中,词人以幽默的笔调调侃:看他们那些得宠的人,都是像学舌鸟一样会唯命是从,攀附权势。

  辛弃疾用诙谐的口吻描述了一场“物”的狂欢,这些物都有着南宋官场得宠之人相似的特质:随人俯仰、圆滑虚伪、碌碌无为。当时南宋正处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时,可朝廷却只一味偏安,宠信小人。词人正是通过揭露当时朝廷官员的丑恶嘴脸来反衬自己的正直和有为,但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得不到重用,因而内心充满悲痛与不甘。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24页
赤县官曹拥才杰,软裘快马当冰雪。
赤县¹官曹²拥才杰,软裘(qiú)快马³当冰雪。
译文:长安办事机关中的官吏个个是杰出的人才,穿软裘骑快马,独当冰雪。
注释:题注:旧注,为成都、华原,两县附郭为次赤,一云咸阳、华原,成乃咸之误。投简:即投赠。¹赤县:指长安。²官曹:官吏办事机关;官吏办事处所。³软裘快马:轻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马,喻生活豪奢。软裘即轻裘,亦即狐裘。
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¹骨欲折。
译文:我在长安受苦受寒,谁会怜惜,我这个杜陵野老的身子骨也快断折。
注释:¹杜陵野老:杜甫的自称。杜甫祖籍杜陵,他也曾在杜陵附近居住,故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
南山豆苗早荒秽,青门瓜地新冻裂。
南山豆苗早荒秽(huì)¹,青门瓜²独新冻裂。
译文:我在南山种的豆苗早已经荒芜,我在青门边的那几亩瓜地也已经冻裂。
注释:¹荒秽:犹荒芜。《孔丛子·巡守》:“入其疆,土独荒秽,遗老失贤。”²青门瓜:汉初,故秦东陵侯召平种瓜于长安城东青门。瓜美,世称“东陵瓜”,又名“青门瓜”。南朝梁何逊《南还道中送赠刘咨议别》诗:“目想平陵柏,心忆青门瓜。”
乡里儿童项领成,朝廷故旧礼数绝。
乡里儿童¹项领成²,朝廷故旧礼数³绝。
译文:县里乡里的小官们养尊处优,鱼肉百姓,朝廷中的老朋友也礼数断绝。
注释:¹乡里儿童:这是骂小官僚的话。²项领成:语本《诗经·小雅·节南山》:“四牡项领。”郑玄笺:“四牡者,人君所乘驾。今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喻大臣自恣,王不能使也。”³礼数:犹礼节。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仇兆鳌注:“礼数、周旋,相契之情。”
自然弃掷与时异,况乃疏顽临事拙。
自然弃掷(zhì)¹与时异,况乃²疏顽³临事拙。
译文:我这种与时不合的人自然会被时人遗弃,何况性情懒散顽钝,到关键时刻也不屈身事人。
注释:¹弃掷:抛弃。²况乃:何况;况且。³疏顽:懒散顽钝。《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朝。”
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裘何啻联百结。
饥卧动即向一旬¹,敝裘(qiú)²何啻(chì)³联百结
译文:饥饿时就睡觉,不去麻烦别人,衣服破了,就用碎布补了又补。
注释:¹动即向一旬:动不动就是十来天。²敝裘:破旧的皮衣。一作“敝衣”。³何啻:犹何止,岂只。⁴百结:用碎布缀成的衣服。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¹泪垂血!
译文:你看我家徒四壁,日暮天晚,连哭泣的声音都发不出来了,泪干滴血。
注释:¹无声:犹无言,即吞声,不说话。

  这首诗分为两段,前四句为第一段,感慨身世;后八句为第二段,自述饥寒之状。全诗直抒胸臆,反映了诗人不满现实的鲜活个性,在杜诗中别具一格。

  诗的开篇四句就用长安显贵们的荣华快意来衬托诗人自己的苦寒酸悲,这种以众形“独”的对比手法,在杜诗中常常取得一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据《元和郡县志》,“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六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如咸阳、华原)为畿县。”诗是寄给两县友人的,所以用“赤县”代指长安。要说那些享受着荣华富贵的“官曹”即衮衮诸公是“材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人更是材杰。事实上,“软裘快马”之辈,没有几个真“材杰”。有此四字,“材杰”之说的讽意就不言而喻了。说轻裘骏马足以“当(抵当)冰雪”,适见苦寒之士难当风雪。“骨欲折”活用“心折骨惊”之语,形容落魄,生动传神。

  前二句述以倾羡口吻,继二句则以问答作唱叹,满腹愤慨,溢于言表。“杜陵野老”,诗人自指。所谓“杜曲幸有桑麻田”(《曲江三章》),虽薄有田产,但收成不佳。汉杨恽报孙会宗书有云:“田彼南山,荒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陶诗则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中化用其意,又活用秦东陵侯召平青门种瓜的典故,对上述境况作了一番形容:“南山豆苗早荒秽,青门瓜独新冻裂。”困顿之中最需他人扶持,怎奈人情比纸还薄,诗人处处遭遇白眼。一些小官僚脖颈抬得老高,一副不屑的神气。而位居显要的“朝廷故旧”,似乎也早已忘怀了这门穷交情,断绝了往来。故言“乡里儿童项领成,朝廷故旧礼数绝。”这些都是世俗常态。但经诗人拈出,顿成绝妙讽刺。“乡里小儿”本是陶潜骂督邮的话;“项领”语出《小雅·节南山》,本形容公马脖子既粗且直。“自然弃掷与时异,况乃疏顽临事拙。”说“自然”,说“况乃”,似乎自认倒楣,言外之意可想而知。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表现自己晚景凄凉,经常挨饿抱病,动不动卧床十来天,衣裳则是补丁重补丁。最后诗人直呼两县诸子而告之:“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默默泣血,是因为有苦无处诉。家徒四壁,则是贫极写照,在杜诗中每有妙用。如“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百忧集行》)。此诗写泣向暗壁,倍觉苦楚。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47-248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丝丝¹杨柳丝丝雨。春在溟(míng)(méng)²处。楼儿忒(tè)³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mì)归舟。
译文:垂下一丝丝杨柳,飘下一丝丝细雨。春天就在迷迷潆漾之处。我觉得梳妆楼太小了,藏不下我的许多忧愁。闲愁好几回同处飞去寻觅一只送我回乡的轻舟。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梳楼:指女子梳妆楼,即闺楼。¹丝丝: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喻指丝丝愁绪。²溟濛:指黑暗模糊,泛指春雨弥漫。³忒:太,过甚。⁴藏:隐忍、按捺已久。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天怜客子¹乡关²远。借与花消遣(qiǎn)³。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译文:上天怜我客中游子故乡遥远,借一株海棠花给我消遣。海棠花淋雨后更红艳,好像有意靠近绿栏杆。可我刚刚卷起红帘子,偏偏又碰上晚来风寒。
注释:¹客子:指思妇远在异乡的丈夫。²乡关:家乡。³消遣:消解、排遣愁闷。⁴阑干:本指栏杆,这里是借指海棠花红绿相映、纵横交错。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他乡凄迷心境的词。蒋捷这首词,字字锤炼,用句精巧,但也平淡,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幅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

  下面转入伤怀的心理描写:“楼儿忒小不藏愁”,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

  急切盼归却不成之后,词人只好“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天怜”,点明题旨,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但“天”怜则怜矣,只能“借与花消遣”。“借”指客居他乡,花非我有,也只能“借”之而已!一“怜”一“借”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

  这是一首词景交融的佳作。起笔点染景物,写词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归。词中匠心独运,写“愁”多,用“楼”小作衬托。写哀愁,用海棠反衬。恰如王夫之所说,这里是用“乐景写哀”,起到“一倍增其哀乐”之效果。词中语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仍平淡之本色,是其艺术之最大特色。

  然而,本词的主人公看成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女主人公形象更说得通!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第2277-2278页 .

měirén··shūlóu--jiǎngjié

yángliǔchūnzàimíngméngchùlóuérxiǎocángchóuyúnfēiguīzhōu

tiānliánzixiāngguānyuǎnjièhuāxiāoqiǎnhǎitánghóngjìn绿lángàncáijuǎnzhūliánquèyòuwǎnfēnghán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一重¹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²寒,相思枫叶³
译文: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远天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注释:¹重:量词。层,道。²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³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⁴丹:红色。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¹高飞人未还,一帘²风月³闲。
译文:菊花开了又落了,时令交替轮换。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可是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只有帘外的风月无思无忧。
注释:¹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²帘:帷帐,帘幕。³风月:风声月色。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

  这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

  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

  “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

  “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像“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南唐)李煜著,王晓枫解评 .《李煜集》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年 :第28-30页 .

chángxiāng ·chóngshān

 dài 

chóngshān liǎngchóngshān shānyuǎntiāngāoyānshuǐhán xiāngfēngdān 
huākāi huācán sàiyàngāofēirénwèihuán liánfēngyuèx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