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
书房兀(wù)¹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
译文:我独自端坐在书房中,万事万物都好像停了下来,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小草也是油绿的。
注释:¹兀坐:端坐。
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
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
译文:有谁能说出古往今来两千多年的事呢?而道如今却好像就发生在眼前。

xiàng--zhōudūn

shūfángzuòwànxiūnuǎnfēngcǎoyōushuídàoèrqiānniányuǎnshìérjīnzhǐzàiyǎnqiántóu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独自端坐在书房中,万事万物都好像停了下来,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小草也是油绿的。

有谁能说出古往今来两千多年的事呢?而道如今却好像就发生在眼前。

注释

兀坐:端坐。

参考资料:
1、 严杰 编选.白居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5-46
2、 姜洪伟.白居易诗词选.合肥:黄山书社,2008:51-52
周敦颐

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 3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二月二日¹江上行,东风²日暖闻吹笙(shēng)³
译文: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注释:¹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²东风:春风。³笙:一种管乐器。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花须¹柳眼²各无赖(lài)³,紫蝶(dié)黄蜂俱有情。
译文: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闻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注释:¹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²柳眼: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称为柳眼。³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万里忆归元亮井¹,三年从事亚夫营²
译文: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注释:¹元亮井:这里指故里。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²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新滩莫悟游人¹意,更作风檐(yán)夜雨声²
译文: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注释:¹游人:作者自指。²风檐夜雨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闻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闻,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闻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闻,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渊明(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作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

  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55-1156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76-78 .
3、 刘学锴 李翰 .李商隐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141-143 .

èryuèèr--shāngyǐn

èryuèèrjiāngshàngxíngdōngfēngnuǎnwénchuīshēng

huāliǔyǎnlàidiéhuángfēngyǒuqíng

wànguīyuánliàngjǐngsānniáncóngshìyíng

xīntānyóuréngèngzuòfēngyánshēng

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
白塔桥边卖地经¹,长亭短驿(yì)²分明³
译文:西湖南的白塔桥边有人在卖地理里程图,图上的长亭短亭标注的很清楚。
注释:¹地经:是古代专标交通路线驿舍的里程图。²甚:很,极。³分明:清楚。
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
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
译文:为什么只有从各地到临安的路线,却不标注去中原的道路里程呢?
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
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¹
译文:缱绻秋水倒映着天空,渔舟上的笛声在晚风中呜咽悠扬。
注释:¹晚风:晚上的风。
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
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¹
译文:在万里寒碧的波心绽开的奇花,谁个能够折得?那凋零摇碎的千瓣落红,是秋日夕阳在江波里投下的倒影。
注释:¹残红:凋残的花;落花。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游莫逐炎洲¹翠,栖(qī)莫近吴宫燕²
译文:鸟儿们呀,游玩千万不能到炎洲的翡翠堆里追逐玩耍,栖息千万不能接近吴宫的燕子窝。
注释:¹炎洲:海南琼州,其地居大海之中,广袤数千里,四季炎热,故名炎洲,多产翡翠。²吴宫燕:巢于吴宫之燕。春秋吴都有东西宫。后以“吴宫燕”比喻无辜受害者。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吴罗。
译文:吴宫筑巢虽好,可经常会因为大火烧毁你们的巢穴,炎洲翡翠虽然无比华丽,可经常会有人设下网罗捕捉你们。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萧条两翅蓬蒿(hāo)¹下,纵有鹰鹯(zhān)²奈若何。
译文:还不如在蓬蒿丛中扑扇着两只小翅膀,天上纵有鹰鹯,能奈你几何!

  前四句“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吴宫火起焚尔窠,炎洲逐翠遭吴罗。”言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

  后二句“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言避世自能远祸。

  整理来说,此诗言淡泊避世之志,远祸全身之术。诗以鸟为喻,唤醒人们切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而应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以达到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无尤”的境界。

  李白部分作品采用赋题的方法,但恢复古辞的立意,在体制上也恢复汉词的杂言体制。变齐梁无寄托之咏物为有寄托之体。另外,与齐梁呆板的赋题不同,李白之赋题常常是窥入题意,深入形容。如《野田黄雀行》。

  此诗实为野田黄雀自幸之语,就是用“野田黄雀”这个题意来赋写的。此诗运用了刻板咏物、反衬之法。黄雀自语不逐炎洲翠游玩,不近吴宫燕栖息。是因为宫燕易被焚巢,洲翠易遭吴罗。而今我深栖野田中蓬蒿之下,可以藏身远害,纵有鹰鹯奈若何!这也是赋题法,只是用得如此巧妙。此诗综合运用发挥古意、赋题与以古题寓今事三种方法,可见李白对传统拟乐府方法的创造性发展。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野田黄雀行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¹(yuè)²君子³,显显令德,宜宜人。受禄(lù)于天,保右之,自天申¹⁰之。
译文:丰度翩翩而又快乐的周王,拥有万众钦仰的美好政德。您顺应老百姓也顺应贵族,万千福禄自会从上天获得。上天保护您恩佑您授命您,更多的福禄都由上天增设。
注释:¹假:通“嘉”,美好。²乐:音乐。³君子:指周王。⁴令德:美德。⁵宜:适合。⁶民:庶民。⁷人:指群臣。⁸保右:即保佑。⁹命:天之令,即上天的旨意。¹⁰申:重复。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¹禄百福,子孙千亿²。穆穆³皇皇,宜君宜王。不愆(qiān)不忘,率旧章。
译文:您追求到数以百计的福禄,您繁衍出千亿个子孙儿郎。您总是保持庄严优雅形象,称得上合格的诸侯或君王。您从来不违法不胆大妄为,凡事都认真遵循祖制规章。
注释:¹干:祈求。一说“干”字是“千”字之误。²千亿:虚数,极言其多。³穆穆:肃敬。⁴皇皇:光明。⁵愆:过失。⁶忘:糊涂。⁷率:循。⁸由:从。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威仪抑(yì)¹,德音秩(zhì)²。无怨无恶,率由群匹³。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译文:您保持着严整的仪表形象,您拥有严谨的政声美名扬。您从来不结怨也没有交恶,凡事都是和群臣们共商量。您配享那上天授受的福禄,堪为天下四方诸侯的榜样。
注释:¹抑抑:通“懿懿”,庄美的样子。²秩秩:有条不紊的样子。³群匹:众臣。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之纲¹之纪,燕²及朋友。百辟(bì)³卿士,媚于天子。不解(xiè)于位,民之攸(yōu)(xì)
译文:贵为天子担得起天下纲纪,让身边大小臣工得享安逸。天下诸侯大小臣工和士子,也都热爱拥戴着周王天子。正因为您勤于政事不懈怠,使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注释:¹纲:纲纪,准绳。²燕:安。³百辟:众诸侯。⁴媚:爱。⁵解:通“懈”,怠慢。⁶攸:所。⁷墍:安宁。

  通观《大雅·假乐》一诗,除了对周王无以复加的赞美之外,也深蕴着殷切的希望。

  全诗仅四章,表现了周朝宗室,特别是急切希望振兴周王朝的中兴大臣对一个年轻君主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假(嘉)乐”点出诗的主题或用途。“显显令德”,开门见山地赞扬了受冠礼者的德行品格。以下称赞他能尊民意顺民心,皇天授命,赐以福禄。这一章看似平实,但在当时周王朝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情况下,表达对宣王的无限期待和信赖,实言近而旨远,语浅而情深。第二章顺势而下,承上歌颂宣王德荫子孙,受禄千亿,落笔于他能“不愆不忘”,一丝不苟地遵循文、武、成、康的典章制度,能够听从大臣们的建议劝谏。这些话里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教训:夷王、厉王因为违背了这两点使宗周几乎灭亡,其代价不可谓不大。因为此诗是举行冠礼的仪礼用诗,有着它现实的要求,故而第三章便转锋回笔,热烈地歌颂年轻的宣王有着美好的仪容、高尚的品德,能“受福无疆”成为天下臣民、四方诸侯的“纲纪”。末章紧接前文之辞,以写实的手笔勾勒了行冠礼的活动场景。宣王礼待诸侯,宴饮群臣,其情融融,其意洽洽。“百辟卿士”没有一个不爱戴他、不亲近他的。“不解于位,民之攸墍”。使国民能安居乐业,不再流离失所,这就是对一个明君的最主要的要求。短短的一首诗,围绕着“德、章、纲、位”赞美了年轻有为,能为天下纲纪的宣王,于有限的词句内包容了无限的真情,美溢于辞,其味无穷。

  过去不少学者认为这首诗“无非奉上美诗”,“近谀”、“全篇捧场,毫无足观”,似未能弄清诗的主旨和特定的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67-569

xià

shījīng··shēngmínzhīshí xiānqín 

xiàjūn xiǎnxiǎnlìng mínrén shòutiān bǎoyòumìngzhī tiānshēnzhī 
gānbǎi sūnqiān亿 huánghuáng jūnwáng qiānwàng shuàiyóujiùzhāng 
wēi yīnzhìzhì yuàn shuàiyóuqún shòujiāng fāngzhīgāng 
zhīgāngzhī yànpéngyǒu bǎiqīngshì mèitiān xièwèi mínzhīy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