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飙吹散五峰云,化作群龙到东海。我亦乘风下九江,青天俯视楼船在,寰中冰炭煮日月,物外沧桑幻烟霭。
长飙吹散五峰云,化作群龙到东海。我亦乘风下九江,青天俯视楼船在,寰中冰炭煮日月,物外沧桑幻烟霭。
吴章岭上看云还,夕阳明灭千万山。谁倚山堂映酒看,镜边五老回朱颜。
吴章岭上看云还,夕阳明灭千万山。谁倚山堂映酒看,镜边五老回朱颜。
半角楼台自朝暮,梦飞不到阑干殷。忽惊脚踏天梯古,李白精魂在何许。
半角楼台自朝暮,梦飞不到阑干殷。忽惊脚踏天梯古,李白精魂在何许。
当日绸缪为别离,人生跬步多歧路。赠此悲酸千载心,涕泪因风洒吴楚。
当日绸缪为别离,人生跬步多歧路。赠此悲酸千载心,涕泪因风洒吴楚。
玉杖西还黄鹤楼,潇湘南去更悠悠。明朝回首一千里,瀑布残阳天际流。
玉杖西还黄鹤楼,潇湘南去更悠悠。明朝回首一千里,瀑布残阳天际流。

zhānglǐngchūshānshìbáibiénèichù--shùndǐng

zhǎngbiāochuīsànfēngyúnhuàzuòqúnlóngdàodōnghǎichéngfēngxiàjiǔjiāngqīngtiānshìlóuchuánzàihuánzhōngbīngtànzhǔyuèwàicāngsānghuànyānǎi

zhānglǐngshàngkànyúnháiyángmíngmièqiānwànshānshuíshāntángyìngjiǔkànjìngbiānlǎohuízhūyán

bànjiǎolóutáicháomèngfēidàolángànyīnjīngjiǎotiānbáijīnghúnzài

dāngchóumóuwèibiérénshēngkuǐduōzèngbēisuānqiānzàixīnlèiyīnfēngchǔ

zhàng西háihuánglóuxiāoxiāngnángèngyōuyōumíngcháohuíshǒuqiāncányángtiānliú

易顺鼎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4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¹成岭侧(cè)²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³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注释: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¹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²侧:侧面。³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¹庐山真面目²,只缘(yuán)³身在此山中。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¹不识:不能认识,辨别。²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³缘:因为;由于。⁴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苏轼的诗既是人生感悟,也是一种政治体验。苏轼自进入仕途后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他在政治倾向上更贴近保守派,反对王安石主导的新法。但他不偏激,主张汲取新法合理成分,主张讲究执行策略,反而又为旧党所不容。因此,苏轼笔下的庐山,也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新旧两党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事实上,人们都置身局中,置身历史长河中,都不免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应该更客观地思考问题,得出恰当结论。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参考资料:
1、 何满子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20-421

西lín

shì sòngdài 

héngkànchénglǐngchéngfēng yuǎnjìngāotóng 
shíshānzhēnmiàn zhǐyuánshēnzàishānzhōng 

芥毛金爪勇难干,肯作霜花对乍寒。
芥毛金爪勇难干,肯作霜花对乍寒。
若说乘轩有痴鹤,司晨如此合峨冠。
若说乘轩有痴鹤,司晨如此合峨冠。
翔仞当年览德辉,传芳花品未思归。
翔仞当年览德辉,传芳花品未思归。
晚来雾鬓凭轩处,直恐金翘相对飞。
晚来雾鬓凭轩处,直恐金翘相对飞。
泽兰萱草比多言,谓汝分阴久夺鲜。
泽兰¹萱草²比多言,谓汝分阴久夺鲜。
注释:¹泽兰:菊科泽兰属植物。“妇人和油泽头,故云泽兰。”最早之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我国的礼记和楚辞。²萱草:黄花菜学名萱草。
政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¹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注释:¹政:指国政。淇园修竹:指卫武公辅佐周平王之事。此处借指仁政、德政。淇园,周代卫国的竹园。修竹,长竹,高竹。秦岭老松:《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南山即终南山,在今陕西省南部,是秦岭的主峰之一。在民间,对老者的祝福,常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词句,愿老者福寿双全。东海就是指现在的东海与黄海。南山一词,则源于《诗经·小雅·天保》篇,“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比照“淇园修竹”,此“秦岭老松”似亦有所指。
高标幽艳自宜霜,弱草繁葩莫中伤。
高标幽艳自宜霜,弱草繁葩莫中伤。
肯与红莲媚三夏,要同黄菊向重阳。
肯与红莲媚三夏,要同黄菊向重阳。
临风裛露早秋天,范出南金色更鲜。
临风裛露早秋天,范出南金色更鲜。
若向东篱比标格,定知花市不言钱。
若向东篱比标格,定知花市不言钱。
此诗饱含忧愤,前两句以泽兰和萱草之口吻,互责对方夺其风光;后两句述担忧之事,即虽拥有仁德美行,但难以实现,因为与秦岭松的长久相比,其难以相匹。诗中深蕴宏伟抱负不得施展的忧愤之情。

yùncàizhānmíngqiūyuánjué--hóngshì

jièmáojīnzhǎoyǒngnángànkěnzuòshuānghuāduìzhàhán

ruòshuōchéngxuānyǒuchīchénéguān

xiángrèndāngniánlǎnhuīchuánfānghuāpǐnwèiguī

wǎnláibìnpíngxuānchùzhíkǒngjīnqiàoxiāngduìfēi

lánxuāncǎoduōyánwèifēnyīnjiǔduóxiān

zhèngkǒngyuánxiūzhújìnqínlǐnglǎosōngjiān

gāobiāoyōuyànshuāngruòcǎofánzhōngshāng

kěnhóngliánmèisānxiàyàotónghuángxiàngzhòngyáng

línfēngzǎoqiūtiānfànchūnánjīngèngxiān

ruòxiàngdōngbiāodìngzhīhuāshìyánqián

坡仙不谪黄,黄应无雪堂。
坡仙¹不谪(zhé)²黄³,黄应无雪堂
译文:就像东坡先生谪居黄州才有黄州雪堂一样,如果道乡先生不流落岳麓寺,也不会有后来的道乡台了。
注释:道乡台:北宋谏臣邹浩,字志完,号道乡,以直言敢谏著称,数次被贬,和苏轼同为“元祐党人”。作有《道乡歌》,人称“道乡先生”。邹浩经潭州,遭驱逐,无法住宿,只好雨夜渡江,岳麓山寺僧举火把迎接,并邀其在书院讲学。几十年后,张栻在此筑台,朱熹为之刻石,即为道乡台。¹坡仙:东坡先生苏轼。²谪: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³黄:黄州。⁴雪堂:苏轼被贬黄州,“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写出了剖析心迹的《雪堂记》。
道乡不如新,此台无道乡。
道乡¹不如新,此台无道乡。
译文:时光飞逝,道乡台不再光鲜亮丽。纵然有道乡台可寻,却不见当年的道乡先生了。
注释:¹道乡:见前注。
青山非其人,山灵能颉颃。
青山非其人,山灵能颉(xié)(háng)¹
译文:在远处毅立的青山,如此地不屈顽强,不正是道乡先生吗?恐怕只有山之精魂能与道乡先生相较量。
注释:¹颉颃:不相上下,能与之相抗衡。
一落名胜手,境与人俱香。
一落名胜手,境¹与人俱香。
译文:道乡台一旦落成便成为当地名胜,道乡先生的事迹精神与道乡台相映生辉。
注释:¹境:指名胜道乡台。
悲吟倚空寂,临眺生概慷。
悲吟倚空寂,临眺¹生概慷²
译文:先生已然驾鹤西去,我也只能倚楼惆怅;登上道乡台向远处眺望,忽又觉得神情激昂!
注释:¹临眺:登高远望。²概慷:即“慷慨”。
道乡不可作,承君不可忘。
道乡不可作¹,承君不可忘。
译文:死者不能复生,但是我会秉承您的精神,继续奋发前行。
注释:¹作:指站起来,即复活。《礼记·檀弓下》:“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

yuèdàoxiāngtái--pānfāng

xiānzhéhuánghuángyīngxuětáng

dàoxiāngxīntáidàoxiāng

qīngshānfēirénshānlíngnéngjiéháng

luòmíngshèngshǒujìngrénxiāng

bēiyínkōnglíntiàoshēnggàikāng

dàoxiāngzuòchéngjūnwàng

楼台向晓。淡月低云天气好。翠幕风微。宛转梁州入破时。
楼台向晓¹。淡月低云天气好。翠幕风微。宛转梁州²入破³时。
译文:拂晓时分的楼台,在淡月、低云这么美好的环境里,翠幕里微风传出婉转动听的《梁州》曲,音乐节奏由缓慢而转入快拍。
注释: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¹向晓:指拂晓时分。²梁州:唐宋时有管理音乐的官署为教坊,《梁州》为唐代教坊曲名。³破:唐宋大曲的第三部分。大曲每套都有十余遍,归入散序、中序、破三大段。
香生舞袂。楚女腰肢天与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著人。
翠生舞袂(mèi)。楚女¹腰肢天与²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著(zhuó)³人。
译文:舞袖翩翩,一阵阵暗翠随风而来,丽质天成的舞女有着楚女般纤细的腰肢,她们擦去翠汗,重匀脂粉,而喝酒祛寒后,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注释:¹楚女:楚国女子。后多以楚女泛指细腰女子。²天与:上天赐予,此处指丽质天成之意。³著:附黏着。

  此词主要写歌女的才情与美貌。

  上片写在淡月、低云、微风的惬意环境中的动人歌声。这是一个天气不错的夜晚,云低月淡,轻风吹拂着楼台翠幕,一场夜宴进行到了拂晓时分,就在夜色将阑的时候,《梁州》曲的节拍由慢而繁,美丽歌女的歌声变得婉转动听。起句点明地点、时间,暗示宴会持续时间之长、与宴者之欢快。次两句点明节候之美好、环境之高贵雅致。上片结句由自然而人声,突出音乐旋律之婉转动听。

  下片重点写舞女,直接描写歌女丽质天成之美。她随着乐曲翩翩而舞,长袖生香,天生纤腰显得更加婀娜,这是舞女给人的感官享受。末两句写歌舞之后,她擦去香汗,重匀脂粉,而喝酒祛寒后,她显得更加妩媚动人,是写舞女跳舞之投入及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

  这首词就题材而言,在欧词中属于侧艳类,但艳而不俗,亦真实地展现了年轻的欧阳修洛阳生活的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编著,欧阳修词全集,崇文书局,2014.06,第34-36页
2、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5页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春江¹(miǎo)²抱樯(qiáng)³流,烟草(róng)一片愁。
译文:暮春时节的长江水面辽阔,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是围抱着船帆一样流去;笼罩在烟霭之中的繁草,就像充满了哀愁一样。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¹催日下城头。
译文:回望江宁,只看见柳花飞尽,城头春旗在黄昏中招展,却不见所望之人的影子。
注释:¹春旗:春日之旗。

  此诗前两句归舟所见大江、岸上之景,创造出一种凄清寂寞的环境;后两句写作者造访不遇返回时的怅惘之情。全诗借春江、归帆、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暮春之景,融入诗人对长辈尊敬盼见而未见之悠长不尽愁情,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开头两句即写归舟所见大江的情景。第一句写江水,“春江”点出时令,“渺渺”点出水面的辽阔。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是围抱着船帆一样流去。春江浩荡,水光接天,江面上飘着一片白帆,景象极美。然而江面愈是宽阔,愈衬出船的渺小,又愈透出孤寂之感,而这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如同舟中也载着诗人的万斛烦愁。表面上全是写景,实际上是景中寓情。
 
  次句写岸上。“茸茸”点出花草的柔密茂盛,从下文“柳花”来看,可知此时已是暮春,春草已经长得非常繁盛,此刻被笼罩在烟霭之中,迷迷茫茫,就像充满了哀愁一样。春草连绵不绝,哀愁也无尽无休。以上两句写景物,诗人把自己的感情注入这些景物中,创造出一种凄清寂寞的境界,烘托出他的失望心情。

  访人不遇,使人怅恨。所以临归去时,即使明知已没有希望,诗人仍然情不自禁地要向被访者居住的地方或方向频频回首,这是访人不遇的一种普遍心理。诗人此次离开江宁,不知何日才能再来,所以不可能掉头不顾。然而回望江宁,惟见柳花乱飞,城头春旗招展,太阳已快落山,却不见所望之人的影子。“柳花吹尽”说明凝望的时间已久;“春旗催日”则是说落日已在城头所建的旗帜之下,春旗迎风飘扬,好像在催促它快快落去。纷纷乱飞的柳花使人心烦,落日的余辉告诉人时间已晚,夜色将临,没有可能见到所访之人了。诗人心中的怅惘之情,如一江春水那样远,那样深,那样悠长不尽。

  全诗通篇四句,采用融情入景、以景写情的手法,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深得唐人风致,用春江、归帆、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意象渲染了一种苍茫迷离的氛围,烘托出诗人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304-30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