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仙人掌,残魂讵自嗟。荣华侪蟪菌,断烂委虫沙。
一尺仙人掌,残魂讵自嗟。荣华侪蟪菌,断烂委虫沙。
大化原无联,微生共有涯。支离吾欲忏,截臂问三车。
大化原无联,微生共有涯。支离吾欲忏,截臂问三车。

shānzhōngguānyǒngsān--shùndǐng

chǐxiānrénzhǎngcánhúnjiērónghuácháihuìjūnduànlànwěichóngshā

huàyuánliánwēishēnggòngyǒuzhīchànjiéwènsānchē

易顺鼎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4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吴头楚尾¹,一棹(zhào)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²
译文:我坐船顺流而下,转眼便在这吴头楚尾的地方行了千里。不说那些令人忧愁的事情,看长亭边的大树已经长成今天的样子了。
注释:¹吴头楚尾: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可称“吴头楚尾”。²长亭树:今如此:以“树”代“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huàn)游吾倦矣¹,玉人²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³,得且住,为佳耳。
译文:我已经厌倦了宦游生活,幸好有美人留醉。明天就是寒食节了,风雨吹打落花,暂且住留几日,等天气好了再走。
注释:¹宦游吾倦矣:宦场中的生活,我厌倦了。²玉人:容貌美丽的人。后来多以此指美人。这里指高贵的朋友。³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

  该词从所表现的情调来看,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宦旧的厌倦之情。而对宦旧的厌倦,又是出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词人颇想在一个地方与美色亲近盘桓而留连不归。此词抒情,有词人一定的真实情感在内,如对情欲的追求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官场往来的厌烦,但从总体上看,似乎带有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因为此时的词人,正当意气风发,在朝廷任职,当更激发词人奋身为国的决心。可此词却写得如此颓丧,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词人写这首词的真实思想。

  上片写旅途中所见,舟行千里,看到长亭边的树木已经长大,不由想起了“旧愁新恨”。词人此时已经三十九岁,南归也已经有十六七年了,几十年间作者频繁的调动职务,抗金恢复的壮志一直不能实现。这让词人感到十分的愁苦。

  下片词人直抒胸臆,点出来主旨,这分明是对自己饱受朝廷猜忌,大材小用的抱怨之辞,词人此时又遇到了一位美女,这位美人不仅邀词人共饮,而且还留词人多住几日,要词人等到寒食节的风雨过了再走,顺便解除旅途疲劳,这使词人归隐的想法更加强烈。

  全词主要抒发了词人“宦旧吾倦矣”的感情。这首词所体现的归隐之意,还不同于词人后期词作中的那种归隐的心情,因为这只是一时的牢骚之语,词人仍然对朝廷能够振作精神、北伐复国抱有相当大的希望。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 .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50页

shuāngtiānxiǎojiǎo··xìng--xīn

tóuchǔwěizhàorénqiānxiūshuōjiùchóuxīnhènzhǎngtíngshùjīn

huànyóujuànrénliúzuìmíngwànhuāhánshíqiězhùwèijiāěr

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
蜀魄(pò)¹关关²花雨深,送师冲雨³到江浔
注释:¹蜀魄:传说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子规(杜鹃鸟)。后人因以蜀魄、望帝等作为杜鹃鸟的别称。²关关:拟声词,拟鸟啼声。此处则拟杜鹃鸟的啼声。³冲雨:冒雨。⁴浔:水边之地,江浔即江边。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¹
注释:¹松柏心:指坚定不移修持佛道的志愿。松树与柏树,枝叶繁茂,经冬不雕。人们诗文中常以松柏作为志操坚贞的象征。
贯休终生为诗,以诗著名,其送赠诗写得很好,其中尤以送同道僧友之诗为佳。这首七绝诗,把潇潇春雨中赠别友人之景、之情描摹得非常生动,景为主体,情寓其中,文笔生动流畅,委婉含蓄,感染力很强。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
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
诗人张祜立足现实寄寓兴亡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对百姓的深深同情和关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何焯曾评论李商隐《隋宫》其二“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说“借锦帆事点化,得水陆绎骚,民不堪命之状,如在目前。”此一评论用于评论张祜《隋堤怀古》同样准确,切中肯綮。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深藏而愈显。由此看来,张祜不仅仅对历史的兴亡特别关注,也不仅仅只有对现实的担忧,更有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他面对遗址陈迹不只是慨叹惋惜,也不只是追悼责备,更多的是面对现实,“以史为镜”照出当朝的一些社会政治状况,并为当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灭亡的深渊而忧心忡忡,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批判精神。

suí怀huái--zhāng

suíqióngbīngjùnchuānwèiměngzhōuxuán

jǐnfāndōngguībiànshuǐ西láijǐnnián

běnshānchuánbǎièrshuízhīzhōngdǐngsānqiān

kānzhòngwènjiāngdōushìhuíwàngkōngbēi绿shùyān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力拔山兮¹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²不逝。
译文: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可时运不济宝马也再难奔驰。
注释:垓(gā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固镇县濠城镇。¹兮:文言助词,类似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²骓:意为顶级宝马。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骓不逝兮可奈何¹!虞(yú)²兮虞兮奈若何³
译文:乌骓马不前进了我又能怎样呢?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注释:¹奈何:怎样;怎么办。²虞:即虞姬。³奈若何:拿你怎么办。若,你。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垓下歌》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项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风云的业绩。项羽是将门之子,少年气盛,力能扛鼎,才气超群。他胸怀大志,面对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于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项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投入起义的大潮,成了诸路起义首领中的佼佼者。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与几倍于己的秦军进行浴血奋战,奇迹般地灭了秦军主力,被各路诸侯推举为“上将军”。此后,项所向披靡,直至进军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但从这一句诗中也可以看出,项羽夸大了个人的力量,这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时不利兮骓不逝”,天时不利,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项羽不是新时代的骄子,而是旧制度的牺牲品。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之中,他虽然与汉军大战七十,小战半百,打了不少胜仗,但仍是匹夫之男,既不善于用人,更不会审时度势,他的失败根本不是什么天意,全是咎由自取。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项羽被汉军追及,撤至垓下,陷入汉军重围,以致众叛亲离,帐内只剩下他心爱的虞美人。他夜不能寐,与虞姬悄然相对,借酒浇愁。突然,四面传来阵阵楚歜,项羽愕然失色,惊呼 “汉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无比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虞姬也很悲伤,眼含热泪,起而舞剑,边舞边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项王歌》)歌罢,自刎身亡,非常悲壮。

  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令人赞叹。《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0年 :1页 .
2、 吕晴飞等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0年 :1-2页 .
3、 李春祥等 .乐府诗鉴赏辞典 .河南 :中洲古籍出版社 ,1990年 :102页 .

gāixià

 xiānqín 

shāngàishì shízhuīshì 
zhuīshìnài nàiruò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昨夜斗¹回北²,今朝岁起³
译文: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注释:¹斗:指北斗星。²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³起:开始。⁴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我年已强仕¹,无禄²³忧农。
译文:我今年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着百姓。
注释:¹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²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³尚:还。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桑野¹²(gēng)³,荷(chú)随牧童。
译文: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注释:¹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²就:靠近。³耕父:农人。⁴荷:扛,担。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田家占(zhān)¹气候²,共说此年丰。
译文:农家人推测今年的自然气候,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注释:¹占:推测; 占。²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诗的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昨晚除夕还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来年已经是和煦的春天。这两句通过斗柄指北向东转动的快速过程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点了题中的“元日”。

  颔联写诗人已进入四十岁的壮年时期,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重视,非常关心。这一联概述了诗人仕途的遭际,表露了他的农本思想,体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贵品质。诗人既初隐于鹿门,不仅结交了大批淳朴善良的农夫野老;同时又直接参与了田事劳作。自然有了对农村的深厚的感情,忧喜以共,苦乐同心。但另方面,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没有奋飞冲天的幻想,正是这样,在诗句里才有“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的叹息。时代的隐者都有远大的志趣。所以无论他的出山或其后的再次归田,都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农村乡土真挚的爱恋。

  颈联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白天。在田间,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回归村庄。由此,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与农父并肩劳动,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长”的情景;仿佛可以听到诗人与“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应和的笛音歌声,从而深深地体味到田园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快乐。

  尾联扣题,明确点题,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显然,这首诗没有状写辞旧迎新的热闹,没有抒发节日思亲的情感,而是将诗人自身恬淡,惬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节日气氛之中,令人读来自觉有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说明他的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这首诗既叹自己的不遇,惜壮志之难伸;又复悲天悯人,忧农收之不丰,隐然有一心以天下为己任的怀抱。本来,士各有志,人各有愿;而在总的希望的水中,九派百支,主流总趋于一个定向:愿年年月圆花好,愿岁岁人寿年丰。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的心绪。前四句写时光匆匆,又一年开始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后四句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尾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参考资料:
1、 傅如一、姜剑云.唐宋诗词三十家 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诗精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90
2、 谭蔚.中国古代田园诗赏析: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42-43
3、 王远国.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35-36

tiánjiāyuá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zuódǒuhuíběi jīnzhāosuìdōng 
niánqiǎngshì shàngyōunóng 
sāngjiùgēng chúsuítóng 
tiánjiāzhànhòu gōngshuōnián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