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避雨屋打头,困眠一榻邻猪牛。雨脚遮檐万山黑,荒村四月寒如秋。
入门避雨屋打头,困眠一榻邻猪牛。雨脚遮檐万山黑,荒村四月寒如秋。
瓦镫在壁坐摇影,兀兀欲照分襟愁。范陈对宇阻泥潦,一街似隔千神州。
瓦镫在壁坐摇影,兀兀欲照分襟愁。范陈对宇阻泥潦,一街似隔千神州。
通家卅载未相遇,遇君武昌今两度。相携肝胆入名山,岂意山中送君去。
通家卅载未相遇,遇君武昌今两度。相携肝胆入名山,岂意山中送君去。
别梦宵沈庐阜云,愁心晓挂章门树。渊明慧远不可逢,高人去后惟青峰。
别梦宵沈庐阜云,愁心晓挂章门树。渊明慧远不可逢,高人去后惟青峰。
昨宵与君连榻处,三生同听东林钟。怜君病齿归思剧,试饮寒泉销内热。
昨宵与君连榻处,三生同听东林钟。怜君病齿归思剧,试饮寒泉销内热。
二轮风火足为灾,六凿根尘皆是贼。知君净业持已深,一心颇似维摩诘。
二轮风火足为灾,六凿根尘皆是贼。知君净业持已深,一心颇似维摩诘。
养和学道与天游,他日见君当玉色。
养和学道与天游,他日见君当玉色。

shāncūnsòngluóèrháinánchāng--shùndǐng

méntóukùnmiánlínzhūniújiǎozhēyánwànshānhēihuāngcūnyuèhánqiū

dèngzàizuòyáoyǐngzhàofēnjīnchóufànchénduìlǎojiēshìqiānshénzhōu

tōngjiāzàiwèixiāngjūnchāngjīnliǎngxiāngxiégāndǎnmíngshānshānzhōngsòngjūn

biémèngxiāoshěnyúnchóuxīnxiǎoguàzhāngménshùyuānmínghuìyuǎnfénggāorénhòuwéiqīngfēng

zuóxiāojūnliánchùsānshēngtóngtīngdōnglínzhōngliánjūnbìng齿chǐguīshìyǐnhánquánxiāonèi

èrlúnfēnghuǒwèizāiliùzáogēnchénjiēshìzéizhījūnjìngchíshēnxīnshìwéi

yǎngxuédàotiānyóujiànjūndāng

易顺鼎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4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东风吹碧草¹,年华换、行客²³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míng)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译文:春天的风,吹得遍野碧绿绿的,正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节,本该好好欣赏一番,但此时的我,只不过一贬客,奔波在赴杭州的水路里。看到吐露着未开的蓓蕾,柳树焕发出嫩绿的新芽,这无边春色却闹的人一番着沧。是因为心里乱了!乱得连春色也沧起来了。一路回首北国,只见云雾暗淡,东望征程,又是江水悠悠,没个尽头,怎么能让人痛快起来呢。半山的斜晖,两岸笼罩的暮霭,驾着一叶扁舟,远处传来数声牧童的横笛。不管眼见的还是耳听的,都让人心烦。
注释:¹东风二句:意犹《望海潮》其三:“东风暗换年华。”²行客:行人,出外作客之人,游人。³老:喻旅途之苦。⁴沧洲:水滨,隐者所居。⁵恼人春色:唐罗隐《春日叶秀才曲江》诗:“春色恼人遮不得,别愁如谑避还来。”五代魏承班《玉楼春》:“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遍。”宋王安石《夜直》诗:“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恼人:撩拨人,惹人烦恼。⁶还上枝头:表面上写梅吐蕊、柳焕芽的春色爬上枝头。其实是写恼人的心情,涌上心头。⁷暝烟:傍晚的烟霭。⁸横笛:竹笛,古称“横吹”,对直吹者而言。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或云:汉武帝时,丘仲始作笛;又云起于羌人。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李善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横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融之所赋者。”《太平御览》卷五八。⁹一叶扁舟:谓小船。北周瘐信《哀江南赋》:“吹落叶之扁舟,飘长风于上游。”《白氏六帖》:“古者观落叶以为舟。”宋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青门¹同携手,前欢²记、浑似³梦里扬州。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qiàn)说与,生怕人愁。
译文:在城门口相互携手,共同回忆过去的欢愉,扬州的往事浑似梦境一样。谁能体会到我在南郊的道路上回望你所在的方向时内心思念你的愁苦?我想来,天再长,地再久,也总有个尽头的时候,可我的恨却怎么也消不了啊!我想把这恨说给别人听,可担心别人也会被愁坏的。
注释:¹青门:汉代长安城门。《三辅黄图》卷一:“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青色,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此处借指汴京城门。²前欢:昔日的欢娱。³浑似:浑似,全似。⁴梦里扬州:扬州的往事如梦一样。语本唐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秦少游有《梦扬州》词,记在扬州的冶游,结云:“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⁵南陌(mò):南郊的道路。泛指城郭,此指分手的地方。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此指汴京郊外。⁶西楼:此指恋人。梁瘐肩吾《奉和春夜应令》诗:“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后多指女子所居。宋李清照《一剪梅》词:“雁字回时,月满西楼。”⁷算天长四句:化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⁸倩人:请人、托人。

  这首词表面上看是怀念昔日青楼旧好的词,实际上应是怀念同时遭贬谪的友人。

  上片主要写贬谪途中的孤单凄苦及烦乱的心绪。万物勃兴的春天本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充满希望和信心。但这在身处逆境的作者眼中,却完全失去了光彩,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开头三句写作者目睹春天的到来,感叹时光流逝,担心自己将终老贬所。这自然是悲哀的,因此在他眼中,梅红柳绿的大好春光包就变成“恼人春色”了。但这种烦恼躲不掉,摆脱不开,心烦意乱,伤感倍增,觉得“随云”“逐水”都无出路。最后四句写夕阳含山,暮霭沉沉,身处“一叶扁舟"之上,漂泊茫茫大江之中的孤寂景况。偏偏此时又传来“数声横笛”,这凄厉的笛声实在叫人断肠,无疑给孤寂的“行人”又增添了几分凄凉。

  起首第三句谓“行客老沧洲”,有‘归欤’之叹。作者仕途不顺,所以想要归隐沧洲。此时自然界的景色是美好的。“梅吐旧英,柳摇新绿”,与《望海潮》其三“梅英疏淡”、“柳下桃溪”颇为相似;但那时心情舒畅,宛如“金谷俊游”,无意中还跟随他人女眷的车辆走了一段。然而此时由于在贬谪途中,便觉得春色恼人,心中烦乱。“北随云暗暗,东逐水悠悠”,写的是自汴入淮时的情景。宋朝时汴水在泗州人淮,秦少游《泗州东城晚望》诗云:“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词人在这里举目北望汴京,只见乌云暗淡,其中寓有落第的悲观情绪。而所乘之船入淮向东,又觉流水悠长,不由感到前路迷茫。这一对句,看似工稳,然而按照词谱,却不全部相符合。秦观同门友张耒所作的《风流子》“亭皋木叶下”一首,清万树《词律》作为词的格式,并评价说:“此词抑扬尽致,不板不滞,用字流转可法,真名手也!”张词这一对句是“白蘋烟尽处,红蓼水边头”,当得上这样的评价。而秦观的“北随云暗暗,东逐水悠悠”,句法一变。前者两句皆为二、三句式,所以让人觉得“用字流转”,后者易为一、四句式,似觉词情拗怒。秦观是填词里手,叶梦得《避暑录话》称其词曰:“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在这里做变化句式,产生拗怒之音的原因大概是心中有一股郁勃情绪在吧!“斜日半山”应当写的是沿淮东去之时,回望泗州南山时所见。此时红日西斜,隐于半山,暮烟四起,笼罩于淮河两岸。直至“数声”二句,才点明身在船上。“数声横笛”,像是从唐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诗“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化用而来,其中寓藏离情,为下阕之张本。

  下阕表面上是在回忆在汴京时的恋情。那时他冶游“平康”,曾遇一歌妓。他俩携手都门,无限欢娱。这情境全像杜牧当年一样:“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也像他自己在《梦扬州》一词中所写:“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两情缱绻,一朝离别,不免无限思念。自“谁念断肠南陌以下,直至“此恨难休”,皆写对汴京恋人的相思之情。实际上却是追忆了同昔日旧好的深情厚谊,及失去这一切的哀怨,“青门同携手”的欢乐,“南陌”分别时的极度悲伤,西楼中无限的柔情蜜意,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永不再来,思之如梦,念之断肠。接下四句写天地有尽,离恨无穷,和情人今生再难相见,将抱恨终生,极言思念之甚。词人痛苦的心情及眼前凄凉的处境,吉凶难卜的命运,无处诉说!只有那心心相印的情人能理解,因此便“拟待倩人说与”,但这凄惨的境遇让她知道了只能使她忧伤,还是不说吧。这种怜念情人,欲言又止的内心矛盾和苦衷,使意更深、情更切。这正是作者在贬谪途中想和同时被贬的友人联系,而又怕招来祸害的矛盾心理的真实反映。其中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两个七言句,为四个偶句,虽有割裂之嫌,而真情流贯,尚属感人。歇拍二句,稍一宕开,旋即收住,有有余不尽之致。

  清人周济《宋四家词选》评秦少游《满庭芳》(山抹微云)时说:“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完全可以移作此词的评语。词人屡试不第,落魄归来,只能通过艳情,抒写一腔悲愤。

  此词除“北随云”二句外,大体恪守格律。万树《词律》卷二分析此调云:“调中四字四句者,前二段,后一段,作者多用俪语。”秦观也是这样。如同前段“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以及“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除“恼人”二句外,都用骈俪语言,对仗工整,音节浏丽,给人以美感。后段“天长地久”四句按照这样写,却不如之前几句的自然流美,带有人工痕迹。

参考资料:
1、 赵炯.淮海词注析.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21-23
2、 (宋)秦观著;徐培均,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国书店,2003:42-47
《禹贡》:“ 青州有铅、松、怪石。” 解者曰:“ 怪石, 石似玉者。” 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 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 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 岂古所谓“ 怪石”者耶?
《禹贡》¹:“ 青州有铅、松、怪石。” 解者曰:“ 怪石, 石似玉者。” 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 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luó),精明可爱, 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 岂古所谓“ 怪石”者耶?
译文:《禹贡》上说:“青州产铅、松、怪石”,解释的人说:“怪石,就是石头中像玉石的。今齐安江上经常有人捡到好看的石头,和玉石没有区别,多是红黄白色,上面的花纹就像人手指上的螺纹,精巧透明,十分惹可爱。即使画工再好的人也认为绘画比不了这石头的妙处,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怪石”吗?
注释:怪石供:奉献怪石,以供陈设玩赏。¹《禹贡》:我国最早的古地理文献,书中把当时的中国划分为九州,下文的青州即是古九州之一。
凡物之丑好, 生于相形, 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间石皆若此, 则今之凡石复为“ 怪” 矣。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 而相喻以形; 其以形语也,捷于口;使吾为之,不已难乎?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
凡物之丑好, 生于相形, 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间石皆若此, 则今之凡石复为“ 怪” 矣。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 而相喻以形; 其以形语也,捷(jié)于口;使吾为之,不已难乎?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
译文:凡是时间万物的美丑之别,都是互相比较产生的结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假如世间的石头都像这样,那么现在看起来觉得很平凡的石头反而会变成“怪石”了。海外有用“形语”的国家,他们彼此不说话,而是做比划交流。他们用动作比用语言方便多了。要是让我用比划代替言语的话,不也是很难吗?所以说,这些由神秘大自然产生,一下子就创造出来的,在凡人看来就非常的精巧。即使这么说,从禹那时起人们就一直认为这种石头很怪异。
齐安小儿浴于江,时有得之者。戏以饼饵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
齐安小儿浴于江,时有得之者。戏以饼饵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lì)、菱、芡(qiàn)
译文:齐安的小孩到江边游泳,经常捡到奇怪的石头。我用饼子做诱饵与他们交换了石头;没多久,就得了二百九十八枚。大的有寸长,小的像枣、栗、菱、芡。
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而庐山归宗佛印禅师适有使至,遂以为供。
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càn)然。而庐山归宗¹佛印²禅师适有使至,遂以为供。
译文:其中有个像虎豹,头上还有口鼻眼,我把它当作群石的首领。又得到一个古铜盆子,用它来装石头,再往里面注上水,感觉璀璨发亮的。恰巧庐山的归宗佛印禅师有使者来访,就认为是我用的供品了。
注释:归¹宗: 即归宗寺,原为王羲之故宅, 后舍宅为寺,寺中有王羲之洗墨池。²佛印:僧人, 名了元,与苏轼交好。
禅师尝以道眼观一切, 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虽夜光尺璧与瓦砾等,而况此石; 虽然, 愿受此供。灌以墨池水, 强为一笑。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 盖自苏子瞻始。时元丰五年五月,黄州东坡雪堂书。
禅师尝以道眼观一切, 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虽夜光尺璧与瓦砾(lì)等,而况此石; 虽然, 愿受此供。灌以墨池水, 强为一笑。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 盖自苏子瞻始。时元丰五年五月,黄州东坡雪堂书。
译文:禅师用悟道的眼光观察一切,把世上乌七八糟的东西都看成空洞之物、已经不为世事羁绊,视夜明珠和美玉珍宝与瓦砾等同(的超级脱俗之人啊),更何况这种石头呢?即便如此,我还是愿意接受把这种东西作为我的供品。灌上墨池水,勉勉强强就当个笑话吧。假如说今后,山僧野人中想要供奉禅师又没钱办好衣食住行而用净水注石头作为供奉的人,都是从我这开始的。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¹。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²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chù)(tì)³(cè)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¹⁰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¹¹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¹²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¹³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¹⁴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¹⁵,泉之始达¹⁶。苟能充之,足以保¹⁷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注释:¹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²乍:突然、忽然。³怵惕:惊惧。⁴恻隐:哀痛,同情。⁵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 “纳”。⁶要誉:博取名誉。⁷乡党:同乡。⁸非恶其声而然: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⁹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¹⁰辞让:谦逊推让。¹¹端:开端,起源,源头。¹²四体:四肢。¹³贼:伤害。¹⁴我:同“己”。¹⁵然,同“燃”。¹⁶达:流通,指泉水涌出。¹⁷保:定,安定。

  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 但孔子既没有说相近的人性是什么,是善还是恶,也没有展开论述。而且,从我们的理解来看,孔子还主要强调的是后天教养的 一方面。

  孟子就不同了,他不仅展开了论述,指出了那相近的人性就是发端仁义礼智的“不忍人之心”,而且还举出了生动的例证论证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没有它,简直就不是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人性理论的确是“先验论”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因为他把“仁义礼智”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甚至带有生理性的色彩。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孟子也不是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因为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只是“仁义礼智” 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四端”。这“四端”就像刚刚燃烧的火或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还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够发扬光大。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扩而充之”也就是后天的培养,也就是“习相远”。

  所以,从理论基础来说,孟子的确是从天赋性善论(“四心”)推导出天赋道德论(“四端”),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但从实践来说,他还是重视后天努力(“扩而充之”)的作用的。而且,撇开关于先天还是后天、唯心还是唯物的抽象讨 论,联系到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状况来历史地看问题,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rénjiēyǒurěnrénzhīxīn

mèng xiānqín 

    mèngyuē  rénjiēyǒurěnrénzhīxīn xiānwángyǒurěnrénzhīxīn yǒurěnrénzhīzhèng rěnrénzhīxīn xíngrěnrénzhīzhèng zhìtiānxiàyùnzhīzhǎngshàng suǒwèirénjiēyǒurěnrénzhīxīnzhě jīnrénzhàjiànjiāngjǐng jiēyǒuchùyǐnzhīxīn fēisuǒjiāozhī fēisuǒyāoxiāngdǎngpéngyǒu fēishēngérrán yóushìguānzhī yǐnzhīxīn fēirén xiūzhīxīn fēirén ràngzhīxīn fēirén shìfēizhīxīn fēirén yǐnzhīxīn rénzhīduān xiūzhīxīn zhīduān ràngzhīxīn zhīduān shìfēizhīxīn zhìzhīduān rénzhīyǒushìduān yóuyǒu yǒushìduānérwèinéngzhě zéizhě wèijūnnéngzhě zéijūnzhě fányǒuduānzhě zhījiēkuòérchōngzhī ruòhuǒzhīshǐrán quánzhīshǐ gǒunéngchōngzhī bǎohǎi gǒuchōngzhī shì  
山木萧萧风又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山木萧萧¹风又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译文:又吹起了萧萧的山风,崖门山下,海浪至今还在悲鸣。
注释:崖门:即崖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海中,南宋末年为抗元的最后据点。三忠祠: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所建的祠堂,建于陆秀夫投海处。¹萧萧:摇动的样子。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来古祠。
一声望帝¹啼荒殿,十载愁人²来古祠(cí)
译文:荒殿里杜鹃声声啼血,奔波十年的愁苦人,前来拜竭三位忠臣。
注释:¹望帝:又名杜宇,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后国亡身死,化为杜鹃鸟,每逢暮春便作哀啼,其声令人痛楚酸恻。²十载愁人:诗人自称。诗人作此诗时明朝灭亡已十年,故云。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译文:既然海水尚被崖门分隔,何以江山没有地界限制异族入境?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¹读旧碑(bēi)²
译文:舟泊崖门,我也感受到败亡日的艰难,怀着敬畏之心,阅读布满苍苔的碑文。
注释:¹苍苔:青苔。²旧碑:指表彰三忠的碑文。

  开头两句“山木萧萧风又吹,两崖波浪至今悲。”苍凉沉郁,感慨遥深,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诗人登上崖门山,听到萧萧的风声,似乎又见到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国家局势;看见两崖的波浪,似乎又映现陆秀夫从容抱帝赴海的悲壮景象。南宋的这一幕在几百年后,南明又再次重演,诗人悲恸万分。“至今悲”三字,点明了诗人不是在单纯吊古,而更是在伤今,语极浑厚有力。

  “一声望帝啼荒殿”,诗人借望帝的传说抒写亡国之痛。三忠祠的荒凉的大殿上,猛然传来一声杜鹃的啼叫,骤然令诗人想起其声中的亡国哀思,因而悲不自胜。下句“十载愁人拜古祠”,大殿只有杜鹃声,而无人声,可见人们已久不来祭拜了。他们或是忘却了这三位英烈,或是迫于高压不敢来此。从清兵入关到本年,正好是十年。在这十年中,诗人时时刻刻是个“愁人”,是为故国忧愁的人。这句将诗人谒祠的用心昭示于读者:正是为了一释十年的愁苦,使愁怀有一恸之处。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变客观叙事为主观抒情。“海水有门分上下”,波涛汹涌、横无际涯的大海,在海港入口处尚有上、下海门之别。“江山无地限华夷”紧对上句,大好的锦绣河山被异族占领,以至于无法分别华、夷的界限。这两句即景成对,表现了对清朝统治者的极大义愤,又能属对工切,是诗中警句。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诗人以三位忠烈的事迹激励自己,永葆节志。永历帝失败之后,陈恭尹曾避于江汉一带,现返回广东,故曰“停舟”。虽然结束了避难逃离的亡命生涯,但生活依然充满了艰难险厄。即便如此,诗人也决不改变初衷。“畏向苍苔读旧碑”言自己惧怕去诵读表彰三位英烈的碑文。言下之意,对自己未能像三位英烈那样舍身明志,却苟活于世深感不安。这是诗人的自责之词,但苟活尚且不安,屈节当然更不可能,所以,这句也表明了诗人誓不与清统治者合作的决心。

  这首诗在韵脚的使用上很有特点,韵部本身便造成低回恳挚的语境,再加上诗人那沉重压抑的情感,使全诗从内容到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和较强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等撰写.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清·近代: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999-1000页
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按鄜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
皇帝二载¹秋,闰(rùn)八月初吉²
译文:肃宗即位的第二年,闰八月初一日那天。
注释:¹皇帝二载:即年(唐肃宗至德二年)。²初吉:朔日,即初一。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¹将北征,苍茫²³家室。
译文:我杜甫将要向北远行,天色空旷迷茫。
注释:¹杜子:杜甫自称。²苍茫:指战乱纷扰,家中情况不明。³问:探望。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¹遭艰虞(yú),朝野少暇(xiá)日。
译文:这时因为战乱,时世艰难让人忧虑,朝野很少有空闲的时日。
注释:¹维时:即这个时候。维:发语词。²艰虞:艰难和忧患。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¹,诏许归蓬荜(bì)²
译文:想来惭愧,因为只有我一人蒙受皇恩,皇上亲自下令允许我回家探亲。
注释:¹恩私被:指诗人自己独受皇恩允许探家。²蓬荜:指穷人住的草房。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¹(què)²,怵(chù)(tì)³久未出。
译文:我到宫阙拜辞,感到恐惧不安,走了好久尚未走出。
注释:¹诣:赴、到。²阙下:朝廷。³怵惕:惶恐不安。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jiàn)(zhèng)¹姿,恐君有遗失。
译文:虽然缺乏敢于谏诤的气魄,总惟恐皇上思虑有所疏失。
注释:¹谏诤:臣下对君上直言规劝。杜甫时任左拾遗,职属谏官,谏诤是他的职守。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¹主,经纬(wěi)²固密勿³
译文:皇上确是中兴国家的君主,筹划国家大事,本来就该要谨慎努力。
注释:¹中兴:国家衰败后重新复兴。²经纬:织布时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这里用作动词,比喻有条不紊地处埋国家大事。³固密勿:本来就谨慎周到。东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突厥族和东北少数民族的混血儿,其部下又有大量奚族和契丹族人,故称东胡。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fǔ)愤所切¹
译文:安史叛乱至今尚未平息,这使君臣深切愤恨。
注释:¹愤所切:深切的愤怒。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¹,道途犹恍惚。
译文:我只有挥泪告别,但仍恋念凤翔行宫,走在路上仍然神志恍惚,放心不下。
注释:¹行在:皇帝在外临时居住的处所。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chuāng)(yí)¹,忧虞(yú)²何时毕。
译文:如今天下尽是创伤,我的忧虑何时才能结束啊!
注释:¹疮痍:创伤。²忧虞:忧虑。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mí)¹逾阡陌²,人烟眇³萧瑟。
译文:我拖拖沓沓地穿过田间小路,不见人烟,到处一片萧条。
注释:¹靡靡:行步迟缓。²阡陌:田间小路。³眇:稀少,少见。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译文:路上遇见的人,有很多都是带着创伤,痛苦呻吟,有的伤口还在流血呢!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jīng)旗晚明灭¹
译文:我回头看看凤翔县,傍晚时,旗帜还忽隐忽现。
注释:¹明灭:忽明忽暗。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lǚ)¹饮马窟。
译文:向前登上一道道寒山,屡屡发现战士喂马饮水的泉源水洼。
注释:¹屡得:多次碰到。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bīn)¹入地底,泾(jīng)水中荡潏(yù)²
译文:到了邠州郊外,由于地势低凹,如同走入地底,泾水在邠郊中水流汹涌。
注释:¹邠郊:邠州(今陕西省彬县)。郊:郊原,即平原。²荡潏:水流动的样子。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¹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译文:猛虎蹲立在我的眼前,吼啸声震山谷,苍崖好像会崩裂一般。
注释:¹猛虎:比喻山上怪石状如猛虎。李白诗句:“石惊虎伏起。”薛能诗句:“鸟径恶时应立虎。”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zhé)¹
译文:今秋开满了菊花,石道上留下了古代的车辙。
注释:¹石戴古车辙:石上印着古代的车辙。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¹
译文:青云激发起高雅的兴致,隐居山林的生活也很欢悦。
注释:¹“青云”两句:耸入青云的高山引起诗人很高的兴致,他觉得山中幽静的景物也很可爱。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¹杂橡(xiàng)(lì)
译文:山里的水果都很散乱细小,到处混杂生长着橡树和山栗。
注释:¹罗生:罗列丛生。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译文:有的红得像朱砂,有的黑得像点点的生漆。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¹,甘苦齐结实。
译文:它们有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甜的或苦的,全都结了果实。
注释:¹濡:滋润。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miǎn)思桃源¹内,益叹身世拙²
译文:遥想那世外桃源,更加想到自己生活的世界真是太差了。
注释:¹桃源:即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²拙:笨拙,指不擅长处世。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¹望鄜(fū)(zhì)²,岩谷互出没。
译文:在坡陀上遥望廊州,山岩山谷交相出没。
注释:¹坡陀:山岗起伏不平。²鄜畤:即鄜州。春秋时,秦文公在鄜地设祭坛祀神。畤即祭坛。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¹
译文:我已来到了水边,我的仆人还落后在坡上(回头看,因为坡陡,以致他好像在树梢上一样)。
注释:¹木末:树梢。这两句是说杜甫归家心切,行走迅速,已到了山下水边,而仆人却落在后边的山上,远望像在树梢上一样。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chī)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译文:鸱鸟在枯桑上鸣叫,野鼠在田野乱穴间拱手而立。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译文:夜深时,我走过战场,寒冷的月光映照着白骨。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zú)¹
译文:回想起潼关的百万大军,那时候为何溃败得如此仓促?
注释:¹卒:仓促。这里指的是年(至德元年)安禄山攻陷洛阳,哥舒翰率三十万(诗中说“百万”是夸张的写法)大军据守潼关,杨国忠迫其匆促迎战,结果全军覆没。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¹
译文:让那秦中百姓,被残害致死。
注释:¹为异物:指死亡。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duò)胡尘¹,及归尽华发。
译文:何况我曾经堕入胡尘(困陷长安),等到回家,头发已经尽是花白了。
注释:¹堕胡尘:指年(至德元年)八月,杜甫被叛军所俘。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¹至茅屋,妻子衣百结²
译文:经过了一年多,回到这茅屋,妻儿衣裳成了用零头布缝补而成的百结衣。
注释:¹经年:一整年。²衣百结:衣服打满了补丁。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tòng)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译文:伤心得在松林放声痛哭,并激起回响,泉流也好像一起呜咽,声音显得悲伤极了。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译文:平生所娇养的儿子,脸色比雪还要苍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yé)¹背面啼,垢(gòu)腻脚不袜²
译文:看见了父亲就转过身来啼哭(分别很久显得陌生),身上污垢积粘,打着赤脚没穿袜子。
注释:¹耶:爷。²垢腻脚不袜:身上污脏,没穿袜子。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¹
译文:床前两个小女孩,补缀的旧衣裳刚过两膝(女儿长高了裙子太短了)。
注释:¹补绽才过膝:女儿们的衣服既破又短,补了又补,刚刚盖过膝盖。唐代时妇女的衣服一般要垂到地面,才过膝是很不得体的。绽,清代仇兆鳌的注本作“缀”。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译文:有海上景象图案的幛子裂开,因缝补而变得七弯八折。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¹及紫凤,颠倒在裋褐(hè)²
译文:绣在上面的天吴和紫凤,颠倒的被缝补在旧衣服上。
注释:¹天吴:神话传说中虎身人面的水神。此与“紫凤”都是指官服上刺绣的花纹图案。²褐:袄。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¹,呕(ǒu)泄卧数日。
译文:老夫情绪恶劣,又吐又泻躺了好几天。
注释:¹情怀恶:心情不好。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bó),救汝寒凛(lǐn)(lì)¹
译文:奈何囊中没有一些财帛,救你们寒颤凛栗。
注释:¹凛栗:冻得发抖。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dài)亦解包,衾(qīn)(chóu)稍罗列¹
译文:打开包裹取出化妆用的粉黛,被褥和床帐可稍稍张罗铺陈。
注释:¹“粉黛”两句:意思是,解开包有粉黛的包裹,其中也多少有一点衾、绸之类。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¹头自栉(zhì)²
译文:瘦弱的妻子脸上又见光采,痴女自己梳理头发。
注释:¹痴女:不懂事的女孩子,这是爱怜的口气。²栉:梳头。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译文:学他母亲没有什么摆弄,清早梳妆随手往脸上涂抹。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¹²朱铅³,狼藉画眉阔
译文:一会儿涂胭脂一会儿擦粉,乱七八糟把眉毛涂得那么阔。
注释:¹移时:费了很长的时间。²施:涂抹。³朱铅:红粉。⁴狼藉:杂乱,不整洁。⁵画眉阔:唐代女子画眉,以阔为美。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译文:我能活着回来看到孩子们,高兴得好像忘了饥渴。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chēn)¹
译文:他们问我事情,竞相拉着我的胡须,谁能对他们责怪呼喝?
注释:¹嗔喝:生气地喝止。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¹在贼愁,甘受杂乱聒(guō)²
译文:反而使我想起困在贼窝的愁苦,我真的心甘情愿受他们杂乱吵嚷。
注释:¹翻思:回想起。²聒:吵闹。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¹焉能说。
译文:我刚回来要宽慰心情,生活料理、生计问题,那里还顾得谈论?
注释:¹生理:生计,生活。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¹尚蒙尘²,几日休练卒³
译文:肃宗还流亡在外,几时才可以停止训练兵卒?
注释:¹至尊:对皇帝的尊称。²蒙尘:指皇帝出奔在外,蒙受风尘之苦。³休练卒:停止练兵。意思是结束战争。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气豁(huò)¹
译文:抬头看看天色的改变,觉得妖气正在被消除。
注释:¹妖气豁:指时局有所好转。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淡(dàn)随回纥(hú)¹
译文:阴风从西北吹来,惨淡地随着回纥。
注释:¹回纥:唐代西北部族名。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
其王¹愿助顺²,其俗善驰突³
译文:回纥怀仁可汗愿意帮助唐朝,回纥的特性是善于驰骋冲击。
注释:¹其王:指回纥王怀仁可汗。²助顺:指帮助唐王朝。当时怀仁可汗派遣其太子叶护率骑兵四千助讨叛乱。³善驰突:长于骑射突击。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译文:回纥送来了五千个战士,赶来了一万匹战马。
送兵五千人,躯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¹,四方服勇决²
译文:这些兵马以少为贵,唐朝及其他民族都佩服回纥勇猛好斗。
注释:¹此辈少为贵:这种兵还是少借为好。一说是回纥人以年少为贵。²四方服勇决:四方的民族都佩服其骁勇果决。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¹,破敌过箭疾。
译文:所用的都像猛鹰飞腾,破敌比射箭的速度还要快。
注释:¹鹰腾:形容军士如鹰之飞腾,勇猛迅捷,奔跑起来比飞箭还快。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zhù)¹,时议气欲夺²
译文:皇上的心思,是虚心的期待争取回纥帮助,当时的舆论却颇为沮丧不愿借兵于回纥。
注释:¹圣心颇虚伫:指唐肃宗一心期待回纥兵能为他解忧。²时议气欲夺:当时朝臣对借兵之事感到担心,但又不敢反对。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¹指掌收²,西京³不足拔
译文:伊水洛水一带很快就可以收回,长安不必费力就可以攻拔,就可以收复。
注释:¹伊洛:两条河流的名称,都流经洛阳。²指掌收:轻而易举地收复。³西京:长安。⁴不足拔:不费力就能攻克。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xù)锐何俱发¹
译文:唐朝的官兵请求深入,全部是养精蓄锐,要收复敌占的地区,可不必等待。
注释:¹俱发:和回纥兵一起出击。
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¹,旋瞻(zhān)²³恒碣
译文:此举全面反攻可以打开青州和徐州,转过来可望收复恒山和碣石山。
注释:¹青徐:青州、徐州,在今山东、苏北一带。²旋瞻:不久即可看到。³略:攻取。⁴桓碣:即恒山、碣石山,在今山西、河北一带,这里指安禄山、史思明的老巢。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¹积霜露,正气有肃杀²
译文:秋天本来就多霜露,正气有所肃杀。
注释:¹昊天:古时称秋天为昊天。²肃杀:严正之气。这里指唐朝的兵威。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¹
译文:祸机转移已到亡胡之年,局势已定,是擒胡之月。
注释:¹“祸转”两句:亡命的胡人已临灭顶之灾,消灭叛军的大势已成。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¹未宜绝。
译文:胡人的命运岂能长久,皇朝的纲纪本不该断绝。
注释:¹皇纲:指唐王朝的帝业。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¹,事与古先别。
译文:回想安禄山乱起之初,唐王朝处于狼狈不堪的境地,事情的发展与结果不同于古代。
注释:¹“忆昨”一句:意思是,追忆至德元年(年)六月唐玄宗奔蜀,跑得很慌张。又发生马嵬兵谏之事。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¹竟菹(jū)(hǎi)²,同恶³随荡析
译文:奸臣杨国忠终于被诛杀,同恶的人随着就被扫荡、瓦解、离析。
注释:¹奸臣:指杨国忠等人。²葅醢:剁成肉酱。³同恶:指杨氏家族及其同党。⁴荡析:清除干净。
奸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yīn)衰,中自诛褒(bāo)(dá)¹
译文:没有出现像夏及殷商那样的衰亡,是由于处死了像宠妃褒姒和妲己那样的杨贵妃。
注释:¹“不闻”两句:史载夏桀宠妺喜,殷纣王宠爱妲己,周幽王宠爱褒姒,皆导致亡国。这里的意思是,唐玄宗虽也为杨贵妃兄妹所惑,但还没有像夏、商、周三朝的末代君主那样弄得不可收拾。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¹²果明哲³
译文:像周代汉代能再度中兴,是靠像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的明哲。
注释:¹宣:周宣王。²光:汉光武帝。³明哲:英明圣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huán)¹陈将军²,仗钺(yuè)³奋忠烈。
译文:还有勇武有力的陈将军,执行诛讨奋发忠烈。
注释:¹桓桓:威严勇武。²陈将军:陈玄礼,时任左龙武大将军,率禁卫军护卫玄宗逃离长安,走至马嵬驿,他支持兵谏,当场格杀杨国忠等,并迫使玄宗缢杀杨贵妃。³钺:大斧,古代天子或大臣所用的一种象征性的武器。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¹²人尽非³,于今国犹活。
译文:如今若不是有你陈元礼将军,大家就都完了。
注释:¹微:若不是,若没有。²尔:你,指陈玄礼。³人尽非:人民都会被胡人统治,化为夷狄。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¹,寂寞白兽闼(tà)²
译文:凄凉的大同殿,寂寞的白兽闼。
注释:¹大同殿:玄宗经常朝会群臣的地方。²白兽闼:未央宫白虎殿的殿门,唐代因避太祖李虎的讳,改虎为兽。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¹,佳气向金阙(què)²
译文:长安居民都盼望着皇帝的旗帜重临,好的气象会再向着长安宫殿。
注释:¹翠华:皇帝仪仗中饰有翠羽的旌旗。这里代指皇帝。²金阙:金饰的宫门,指长安的宫殿。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¹固有神²,扫洒数不缺。
译文:先帝园陵本来有神灵保佑,保护陵墓、祭礼全部执行不能缺失。
注释:¹园陵:指唐朝先皇帝的陵墓。²固有神:本来就有神灵护卫。
园陵固有神,洒扫数不缺。
(huáng)煌太宗¹业,树立甚宏达²
译文:伟大辉煌的太宗奠定了强盛的基业,他所创立建树的功绩,实在恢宏发达。
注释:¹太宗:指李世民。²宏达:宏伟昌盛,这是杜甫对唐初开国之君的赞美和对唐肃宗的期望。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杜甫的这首长篇叙事诗共有一百四十句,它像是用诗歌体裁来写的陈情表,是他这位在职的左拾遗向肃宗皇帝汇报他探亲路上及到家以后的见闻感想。它的结构自然而精当,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全诗分五大段,按照“北作”,即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杜甫家人所在的鄜州的历程,依次叙述了蒙恩放归探亲、辞别朝廷登程时的忧虑情怀;归途所见景象和引起的感慨;到家后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悲喜交集情景;在家中关切国家形势和提出如何借用回纥兵力的建议;最后回顾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的可喜变化和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对肃宗中兴的期望。这首诗像上表的奏章一样,写明年月日,谨称“臣甫”,恪守臣节,忠悃陈情,先说离职的不安,次叙作途的观感,再述家室的情形,更论国策的得失,而归结到歌功颂德。这一结构合乎礼数,尽其谏职,顺理成章,而见美刺。读者不难看到,诗人采用这样的陈情表的构思,是出于他“奉儒守官”的思想修养和“别裁伪体”的创作要求,更凝聚着他与国家、人民休戚与共的深厚感情。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这是全诗反复咏叹的主题思想,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主要特作。诗人深深懂得,当他在苍茫暮色中踏上归途时,国家正处危难,朝野都无闲暇,一个忠诚的谏官是不该离职的,与他的本心也是相违的。因而他忧虞不安,留恋恍惚。正由于满怀忧国忧民,他沿途穿过田野,翻越山冈,夜经战场,看见的是战争创伤和苦难现实,想到的是人生甘苦和身世浮沉,忧虑的是将帅失策和人民遭难。总之,满目疮痍,触处忧虞,遥望前途,作程艰难,他深切希望皇帝和朝廷了解这一切,汲取这教训。因此,回到家里,他虽然获得家室团聚的欢乐,却更体会到一个封建士大夫在战乱年代的辛酸苦涩,不能忘怀被叛军拘留长安的日子,而心里仍关切国家大事,考虑政策得失,急于为君拾遗。可见贯穿全诗的主题思想便是忧虑国家前途、人民生活,而体现出来的诗人形象主要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诗人遥想桃源中人避乱世外,深叹自己身世遭遇艰难。这是全诗伴随着忧国忧民主题思想而交织起伏的个人感慨,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重要特作。肃宗皇帝放他回家探亲,其实是厌弃他,冷落他。这是诗人心中有数的,但他无奈,有所怨望,而只能感慨。他痛心而苦涩地叙述、议论、描写这次皇恩放回的格外优遇:在国家危难、人民伤亡的时刻,他竟能有闲专程探亲,有兴观赏秋色,有幸全家团聚。这一切都违反他爱国的志节和爱民的情操,使他哭笑不得,尴尬难堪。因而在看到山间丛生的野果时,他不禁感慨天赐雨露相同,而果实苦甜各别;人生于世一样,而安危遭遇迥异;他自己却偏要选择艰难道路,自甘其苦。所以回到家中,诗人看到妻子儿女穷困的生活,饥瘦的身容,体会到老妻和爱子对他的体贴,天真幼女在父前的娇痴,回想到他自己舍家赴难以来的种种遭遇,不由得把一腔辛酸化为生聚的欣慰。这里,诗人的另一种处境和性格,一个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的形象,便生动地显现出来。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坚信大唐国家的基础坚实,期望唐肃宗能够中兴。这是贯穿全诗的思想信念和衷心愿望,也是诗人的政治立场和出发点。因此他虽然正视国家战乱、人民伤亡的苦难现实,虽然受到厌弃冷落的待遇,虽然一家老小过着饥寒的生活,但是他并不因此而灰心失望,更不逃避现实,而是坚持大义,顾全大局。他受到形势好转的鼓舞,积极考虑决策的得失,并且语重心长地回顾了事变以后的历史发展,强调指出事变使奸佞荡析,热情赞美忠臣除奸的功绩,表达了人民爱国的意愿,歌颂了唐太宗奠定的国家基业,从而表明了对唐肃宗中兴国家的殷切期望。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诗人的社会理想不过是恢复唐太宗的业绩,对唐玄宗有所美化,对唐肃宗有所不言,然而应当承认,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是达到时代的高度、站在时代的前列的。

  综上可见,这首长篇叙事诗,实则是政治抒情诗,是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履职的陈情,是一位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忧生的感慨,是一位坚持大义、顾全大局的爱国志士仁人述怀的长歌。从艺术上说,它既要通过叙事来抒情达志,又要明确表达思想倾向,因而主要用赋的方法来写,是自然而恰当的。它也确像一篇陈情表,慷慨陈辞,长歌浩叹,然而谨严写实,指点有据。从开头到结尾,对所见所闻,一一道来,指事议论,即景抒情,充分发挥了赋的长处,具体表达了陈情表的内容。但是为了更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也由于有的思想感情不宜直接道破,诗中又灵活地运用了各种比兴方法,即使叙事具有形象,意味深长,不致枯燥;又使语言精炼,结构紧密,避免行文拖沓。例如诗人登上山冈,描写了战士饮马的泉眼,鄜州郊野山水地形势态,以及那突如其来的“猛虎”、“苍崖”,含有感慨和寄托,读者自可意会。又如诗人用观察天象方式概括当时平叛形势,实际上也是一种比兴。天色好转,妖气消散,豁然开朗,是指叛军失败;而阴风飘来则暗示了诗人对回纥军的态度。诸如此类,倘使都用直陈,势必繁复而无诗味,那便和章表没有区别了。因而诗人采用以赋为主、有比有兴的方法,恰可适应于表现这首诗所包括的宏大的历史内容,也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足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用诗歌体裁来写出这样一篇“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陈情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58-465 .

běizhēng

 tángdài 

běiguīzhìfèngxiáng zhìfàngwǎngzhōuzuò ànzàifèngxiángdōngběi yuēběizhēng 

huángèrzǎiqiū rùnyuèchū 
jiāngběizhēng cāngmángwènjiāshì 
wéishízāojiān cháoxiá 
cánēnbèi zhàoguīpéng 
bàiquèxià chùjiǔwèichū 
suījiànzhèng姿 kǒngjūnyǒushī 
jūnchéngzhōngxīngzhǔ jīngwěi 
dōngfǎnwèi chénfènsuǒqiè 
huīliànxíngzài dàoyóuhuǎng 
qiánkūnhánchuāng yōushí 
qiān rényānmiǎoxiāo 
suǒduōbèishāng shēnyíngèngliúxuè 
huíshǒufèngxiángxiàn jīngwǎnmíngmiè 
qiándēnghánshānchóng yìn 
bīnjiāo jīngshuǐzhōngdàng 
měngqián cānghǒushíliè 
chuíjīnqiūhuā shídàichēzhé 
qīngyúndònggāoxīng yōushìyuè 
shānguǒduōsuǒ luóshēngxiàng 
huòhóngdānshā huòhēidiǎn 
zhīsuǒ gānjiéshí 
miǎntáoyuánnèi tànshēnshìzhuō 
tuówàngzhì yánchūméi 
xíngshuǐbīn yóu 
chīniǎomínghuángsāng shǔgǒngluànxué 
shēnjīngzhàncháng hányuèzhàobái 
tóngguānbǎiwànshī wǎngzhěsàn 
suìlìngbànqínmín cánhàiwéi 
kuàngduòchén guījìnhuá 
jīngniánzhìmáo bǎijié 
tòngsōngshēnghuí bēiquángòngyōu 
píngshēngsuǒjiāoér yánbáishèngxuě 
jiànbèimiàn gòujiǎo 
chuángqiánliǎngxiǎo zhàncáiguò 
hǎichètāo jiùxiùzhé 
tiānfèng diāndǎozàishù 
lǎoqínghuái怀è ǒuxièshù 
nángzhōng jiùhánlǐn 
fěndàijiěbāo qīnchóushāoluóliè 
shòumiànguāng chītóuzhì 
xuéwéi xiǎozhuāngsuíshǒu 
shíshīzhūqiān lánghuàméikuò 
shēngháiduìtóngzhì wàng 
wènshìjìngwǎn shuínéngchēn 
fānzàizéichóu gānshòuluànguō 
xīnguīqiěwèi shēngyānshuō 
zhìzūnshàngméngchén xiūliàn 
yǎngguāntiāngǎi zuòjuéyāofēnhuò 
yīnfēng西běilái cǎndànsuíhuí 
wángyuànzhùshùn shànchí 
sòngbīngqiānrén wàn 
bèishǎowéiguì fāngyǒngjué 
suǒyòngjiēyīngténg guòjiàn 
shèngxīnzhù shíduó 
luòzhǐzhǎngshōu 西jīng 
guānjūnqǐngshēn ruì 
kāiqīng xuánzhānèhéngjié 
hàotiānshuāng zhèngyǒushā 
huòzhuǎnwángsuì shìchéngqínyuè 
mìngnéngjiǔ huánggāngwèijué 
zuólángbèichū shìxiānbié 
jiānchénjìnghǎi tóngèsuídàng 
wénxiàyīnshuāi zhōngzhūbāo 
zhōuhànhuòzàixīng xuānguāngguǒmíngzhé 
huánhuánchénjiāngjūn zhàngyuèfènzhōngliè 
wēiěrrénjìnfēi jīnguóyóuhuó 
liángtóngdiàn殿 báishòu 
dōurénwàngcuìhuá jiāxiàngjīnquè 
yuánlíngyǒushén sǎoshùquē 
huánghuángtàizōng shùshènh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