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pǔ)¹忙。
译文:大家呼唤着扛着锄头出了童庄,匆匆忙忙地修筑着打谷场。
注释:¹筑圃:修筑打谷场。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译文: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斜阳中一群群鸟雀喳喳叫得忙。
烟火村声远,林菁(jīng)¹野气香。
译文:远远的童中传来阵阵笑语,炊烟袅袅;丛生的草木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注释:¹林菁:丛生的草木。
乐哉今岁事,天末¹稻云黄。
译文:今年真是个高兴的年头,一望无际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黄。
注释:¹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这是首写农家生活的五律,重点描绘秋收前的片段。

  诗以欢快的节奏开始,说农民们互相呼唤着,拿起锄头,忙忙碌碌地赶着修筑打谷场。秋收是农民一年的寄托所在,从起首两句,人们马上可以感受到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错。范成大的诗,善于在首联渲染气氛,为全诗的主题作好铺垫,这首诗可作代表。

  以下,诗忽然掉开,不写筑场打谷事,转说小孩子睡在落叶上玩耍,鸟雀在斜阳下热闹地飞鸣,远处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原野中草木发出浓郁的香气。这两联,着力对农村作描写,落叶、鸟雀及野景都点明节令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写小孩子无忧无虑地玩,从侧面反映了大人们忙于准备秋收的喜悦。鸟雀到了傍晚,总是成群地在稻田上空飞翔啄食,“鸟雀噪斜阳”不是经历过的人写不出来。作者选录的每一幅场景,都带有欢乐气息在内,于是诗出齐尾联,不再傍写,直接说明今年真快乐,田野里的稻子一片金黄,像云彩一般,一直铺到与天相连,丰收已经在望了。这样,通过末联的明点,前数联所表现的欢快都得到了落实。

  这首诗,首尾呼应,中间采用了几组跳跃性的镜头,忽写筑场,忽写儿童,忽写鸟雀,忽写村庄,看似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而以“丰收”这条线作感情上的贯穿,烘托点染出一派庆祝丰收的喜悦景象,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很像是范成大在《秋日田园杂兴》中写的打谷的场面:“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一派欢乐的景象,正是这首《田舍》诗所表现的内容的继续。

参考资料:
1、 侯剑 陈光荣.杨万里范成大诗选:巴蜀书社,2001:108-109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43-244

tiánshè

fànchéng sòngdài 

huànxiéchúzhì ānpáizhùmáng 
értóngmiánluò niǎoquèzàoxiéyáng 
yānhuǒcūnshēngyuǎn línjīngxiāng 
zāijīnsuìshì tiāndàoyúnhuá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家呼唤着扛着锄头出了童庄,匆匆忙忙地修筑着打谷场。

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斜阳中一群群鸟雀喳喳叫得忙。

远远的童中传来阵阵笑语,炊烟袅袅;丛生的草木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今年真是个高兴的年头,一望无际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黄。

注释

筑圃:修筑打谷场。

林菁:丛生的草木。

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赏析

  这是首写农家生活的五律,重点描绘秋收前的片段。

  诗以欢快的节奏开始,说农民们互相呼唤着,拿起锄头,忙忙碌碌地赶着修筑打谷场。秋收是农民一年的寄托所在,从起首两句,人们马上可以感受到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错。范成大的诗,善于在首联渲染气氛,为全诗的主题作好铺垫,这首诗可作代表。

  以下,诗忽然掉开,不写筑场打谷事,转说小孩子睡在落叶上玩耍,鸟雀在斜阳下热闹地飞鸣,远处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原野中草木发出浓郁的香气。这两联,着力对农村作描写,落叶、鸟雀及野景都点明节令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写小孩子无忧无虑地玩,从侧面反映了大人们忙于准备秋收的喜悦。鸟雀到了傍晚,总是成群地在稻田上空飞翔啄食,“鸟雀噪斜阳”不是经历过的人写不出来。作者选录的每一幅场景,都带有欢乐气息在内,于是诗出齐尾联,不再傍写,直接说明今年真快乐,田野里的稻子一片金黄,像云彩一般,一直铺到与天相连,丰收已经在望了。这样,通过末联的明点,前数联所表现的欢快都得到了落实。

  这首诗,首尾呼应,中间采用了几组跳跃性的镜头,忽写筑场,忽写儿童,忽写鸟雀,忽写村庄,看似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而以“丰收”这条线作感情上的贯穿,烘托点染出一派庆祝丰收的喜悦景象,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很像是范成大在《秋日田园杂兴》中写的打谷的场面:“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一派欢乐的景象,正是这首《田舍》诗所表现的内容的继续。

参考资料:
1、 侯剑 陈光荣.杨万里范成大诗选:巴蜀书社,2001:108-109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43-244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嗷嗷空城雀,身计何戚促。
嗷嗷空城雀,身计何戚促。
译文:嗷嗷待哺的空城雀,生计是多么的戚促啊!
本与鹪鹩群,不随凤凰族。
本与鹪(jiāo)(liáo)¹群,不随凤凰族。
译文:本与鹪鹩为群,不随凤凰之类逐飞。
注释:¹鹪鹩:鸟名,似黄雀而小。
提携四黄口,饮乳未尝足。
提携四黄口¹,饮乳未尝足。
译文:提携、哺育着四只雏鸟,饮乳常常不足。
注释:¹黄口:雏鸟。
食君糠秕馀,尝恐乌鸢逐。
食君糠(kāng)秕馀,尝恐乌鸢(yuān)¹逐。
译文:吃人间的秕糠的时候,常常畏惧乌鸢来抢逐。
注释:¹鸢:鹰类的猛禽。
耻涉太行险,羞营覆车粟。
耻涉太行险,羞营覆车粟(sù)¹
译文:以涉太行险为耻,羞于相随着覆车粟而飞往食之。
注释:¹覆车粟:这里运用的是典故。
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天命有定端,守分¹绝所欲。
译文:天命自有定数,安守着自己的职分,不得不屡屡断绝自己这小小的欲望。
注释:¹分:名分,职分。
《空城雀》,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是自己志向不得伸展,又不想屈节钻营,只能过着悲苦日子的愤懑与无奈之情。
小猎南山雪未消,绣旗斜卷玉骢骄。
小猎南山雪未消,绣旗斜卷玉骢(cōng)¹骄。
译文:记得在南山小规模打猎时积雪还没化掉,锦旗斜卷猎猎飘,骏马奔腾逞英豪!
注释:¹玉骢:即玉花骢。泛指骏马。
不如意事常千万,空想先锋宿渭桥。
不如意事常千万,空想先锋宿渭桥。
译文:可天下不称心的事儿常常有万万千千,宋军进兵长安,先锋驻扎渭桥的愿望已是空想!

zhuīzhēng西zhōngjiùshì--yóu

xiǎoliènánshānxuěwèixiāoxiùxiéjuǎncōngjiāo

shìchángqiānwànkōngxiǎngxiānfēng宿wèiqiáo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竹摇清影罩(zhào)幽窗¹,两两²时禽(qín)³(zào)夕阳。
译文:竹子在微风中将清雅的影子笼罩在幽静的窗户上,成双成对的鸟儿正在夕阳下尽情地喧噪鸣叫。
注释:¹罩幽窗:竹影笼罩而使窗前幽暗。²两两:成双作对的。³时禽:泛指应时的雀鸟。⁴噪:聒噪、吵扰。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谢却¹海棠(táng)飞尽絮(xù)²,困人天气³日初长
译文:在这海棠花凋谢、柳絮飞尽的初夏,只觉炎热的天气世人感到乏困,白昼也开始变得漫长。
注释:¹谢却:凋谢、谢掉。²絮:柳絮。³困人天气:指初夏使人慵懒的气候。⁴日初长:白昼开始变长了。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时也借景抒发了人郁郁寡欢的心情。前两句有静有动,表态中的“清影”和“幽窗”动态中的“竹摇”和“鸟噪”,真是绘声绘色。后两句将前句中的烦躁情绪进一步深化,初夏时分海棠花谢了,柳絮也飞尽了,白天越来越长了,实在给人一种“困人”的感觉。全诗寄情绪于景物,淡淡几笔,却极具感染力。

chūxià

zhūshūzhēn sòngdài 

zhúyáoqīngyǐngzhàoyōuchuāng liǎngliǎngshíqínzàoyáng 
xièquèhǎitángfēijìn kùnréntiānchūcháng 
梅花今正发,失路复何如。
梅花今正发,失路复何如。
译文:梅花正是开放的时节,官场失意又怎样呢?
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馀。
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馀。
译文:旧国的云山依旧,新的一年风景无限。
春饶汉阳梦,日寄武陵书。
春饶汉阳梦,日寄武陵书。
译文:日后梦里来去相继,书寄来往不断。
可即明时老,临川莫羡鱼。
可即明时老,临川¹莫羡鱼。
译文:不妨享受老年生活,不用羡慕临川自由自在的鱼儿。

sòngrénguīmiǎnnán--

méihuājīnzhèngshījiùguóyúnshānzàixīnniánfēngjǐngchūnráohànyángmènglíngshūmíngshílǎolínchuānxiàn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mò)¹。豪华²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译文:眼前景象繁华依旧,谁能与我共享欢乐呢?月下花丛掩映,楼台林立,只是已蒙上漫漫尘埃。昔日繁华消逝,只有青山如常。钱塘江仍像从前潮起潮落,尘世的兴盛衰亡仿似与它无关。
注释:¹漠漠:密布貌;布列貌。²豪华:指元宵节的繁华已逝喻指宋朝昔日的整个太平景象已荡然无存。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diàn)歌箔(bó)。玉梅消瘦,恨东皇¹命薄。昭君泪流,手捻(niǎn)琵琶弦索²。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译文:往日烛光烁烁、亮如白昼,一片歌舞升平,现今都已不再。梅花凋谢,春光难以长久。国家即将陷落,后宫嫔妃只怨命运多舛。满腔愁怨无处说,只能寄托在那幽咽的号角声中。
注释:¹东皇:指春神。²弦索:指乐器上的弦,泛指弦乐器,这里即指琵琶。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眼前依然一派繁华景象,但跟谁一起分享呢?元兵指日南下,大兵压境,人心惶惶,苦中作乐,苦何以堪?“月台”二句,描述在月光下,花丛中,台馆依旧林立,但已弥漫敌骑的漫漫的尘埃。“豪华”二句,谓昔日繁华尽逝,只有青山如旧。“钱塘”两句,谓钱塘江潮涨潮落仍象从前,似怨江潮无情,不解人间兴衰,

  “万点灯光”,几句,笔锋一转,由室外之景转写室内。分别从灯光、玉梅、昭君三层落笔。元宵节又称灯节,往日火树银花,灯光锦簇。“羞”字用得好,谓“灯光”也以神州陆沉而权贵们仍沉溺歌舞为羞。“灯光”反衬亡国人的视角和心境。感觉“羞”的不是物,而是人,即作为观照者的词人自己。珠光宝气与万点灯火交相辉映,愈丽愈“羞”,良辰美景,风光不在。

  “玉梅”两句,梅花凋残,春光不久。暗寓宋朝后妃当此国运将终之时,命运坎坷,怨恨至极。“昭君”两句,应当系喻指宫嫔。从后妃(玉梅)到宫嫔(昭君),都有末日将至之感。

  “离愁卿寄,画楼哀角”则总括后妃、宫嫔,也包括作者自己。腹有满腔离宫之愁,只能寄托在戍楼传来的号角声中以“画”修饰戍楼,用华辞反衬;以“哀”形容角声,相反相成。幽咽角声,恰如为宋王朝奏起了挽歌。元宵佳节而以“哀角”作结,是伤心人的心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