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十年后,狂客尽芦中。屈指使君与仆,时数论英雄。
相见十年后,狂客尽芦中。屈指使君与仆,时数论英雄。
我道穷如元叔,君道愁如洗马,慷慨两心同。莫唱公无渡,挂席正西风。
我道穷如元叔,君道愁如洗马,慷慨两心同。莫唱公无渡,挂席正西风。
裁金缕,翻象拍,酒初浓。红衫窄袖起舞,低唱效伶工。
裁金缕,翻象拍,酒初浓。红衫窄袖起舞,低唱效伶工。
昨日吴头楚尾,明日伯劳飞燕,今日莫匆匆。我去君犹在,独步任江东。
昨日吴头楚尾,明日伯劳飞燕,今日莫匆匆。我去君犹在,独步任江东。
丁澎

丁澎

(约1622—1686)清浙江仁和人,字飞涛,号药园。回族。顺治十二年进士,官主事。充河南乡试副考官,荐升郎中。科场案起,以违例被劾,谪塞上五年。工诗。早年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称“西泠十子”,后又与宋琬、施闰章等人号“燕台七子”。有《信美堂诗选》、《扶荔堂集》。 ▶ 1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眼见风来沙旋移¹,经年不省(xǐng)²草生时。
译文:在沙漠上风一吹,看那沙尘满天飞旋,在这茫茫的沙碛上怕是永远看不到草木生长了吧。
注释:¹沙旋移:沙尘飞旋,沙丘移动。²不省:谓未见过。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莫言¹塞北²无春到³,总有春来何处知。
译文:不能说塞北没草春天到来,但由于遍地风沙,不见青草,纵草春天到来,一切没草变化,又从哪里看到春天呢?
注释:¹莫言:不要说。一作“无端”。²塞北:指长城以北,泛指中国北边地区。³到:一作“色”。⁴总有:虽然有;即使有。总,通“纵”。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
破讷沙头¹雁正飞,鸊(pì)(tí)²上战初归。
译文:在破讷沙漠上大雁正在飞翔,在鸊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
注释:¹沙头:沙漠上。²鸊鹈泉:泉水名。唐时在丰州西受降城北(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平明¹日出东南地,满碛(qì)²寒光生铁衣³
译文: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
注释:¹平明: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²碛: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³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

  第一首诗是用诗的语言记录了自己亲历的一场沙尘暴。首句“眼见风来沙旋移”,高屋建瓴,气势逼人,仅一个“旋”字,足见风沙来势之猛烈。正因为草了这样震撼人心的亲历,诗人才会草“经年不省草生时”的联想,在这茫茫的沙碛上怕是永远看不到草木生长了。但是,诗人襟怀博大,生性乐观,接下两句,诗意为之一转:“莫言塞北无春到,总草春来何处知。”这两句用以退为进的笔法,表现塞北终年无春的特征。

  第二首诗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这两句与卢纶《塞下曲六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异曲。不过“月黑雁飞高”用字稍刻意,烘托出单于的惊惧同工;“雁正飞”措词较从容,显示出凯旋者的气派,两者感情色彩不同。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

  这第二首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草胜利者的喜悦,也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清人吴乔曾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围炉诗话》)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的特长。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06-707

shāèrshǒu--

yǎnjiànfēngláishāxuánjīngniánshěngcǎoshēngshí

yánsāiběichūndàozǒngyǒuchūnláichùzhī

shātóuyànzhèngfēiquánshàngzhànchūguī

píngmíngchūdōngnánmǎnhánguāngshēngtiě

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
雨停荷芰(jì)¹²浓香,岸边蝉噪³垂杨。
译文:雨停以后,荷花和菱花飘散出浓浓的香气,岸边的垂柳上有蝉在鸣叫。
注释:¹荷芰:荷花和菱花。芰,菱。²逗:招引,带来。³噪:指蝉鸣叫。
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
物华¹空有旧池塘,不逢垂子,何处梦襄王?
译文:旧处的池塘空有美好的景物,没有遇见神女,楚襄王又在何处做梦呢?
注释:¹物华:美好的景物。杜甫《曲江陪郑南史饮》诗:“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
珍簟对欹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
珍簟(diàn)¹对欹(qī)²鸳枕³冷,此来尘暗凄凉。
译文:鸳鸯枕头在竹席上相互倾斜地摆放着,已经冰冷;来到这里,气氛昏暗,让人满心凄凉。
注释:¹簟:竹席。²欹:歪斜,倾斜。³鸳枕:即鸳鸯枕,男女共用的枕头,共有一对。⁴尘暗:气氛昏暗。
欲凭危槛恨偏长。
欲凭¹危槛(jiàn)²恨偏长。
译文:想要靠着高楼上的栏杆放眼远望,心中的悔恨偏偏却又很长。
注释:¹凭:靠,靠着。²危槛:高楼上的栏杆。危,高耸的样子。
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藕花珠缀(zhuì)¹,犹似²汗凝妆。
译文:荷花上面点缀着露水,好像美人脸上流汗的模样。
注释:¹缀:点缀。²犹似,好似。犹与若、似意同,作同义词叠用。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译文:鸟儿歌颂着花的到来,轻烟萦绕在柳边,别去了这地的风景,不禁想起了年少的往前。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译文:还要上那高楼眺望着江水绵绵,故乡里哪个地方会迎来一只归船?
首句“鸟啼花发柳含烟”,诗人便点出了此时其身处的美好风光,可是风光大好,诗人却在下句用了“抛却”,这则点明了,诗人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这同时也衬托出诗人的愁,点明诗人的遭遇,是不堪看呀。后二句,应该是虚写,诗人开始去眺望故乡,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看到这里,我们就全明了,诗人愁之来源,是身处异乡而不得归也。

dēnglóuwàngshuǐ

kuàng tángdài 

niǎohuāliǔhányān zhìquèfēngguāngshàonián 
gèngshànggāolóuwàngjiāngshuǐ xiāngchùguīchuán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灿灿萱(xuān)草花,罗生北堂下。
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译文: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译文: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译文: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抬头仰望高高的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xuān ·

wángmiǎn yuándài 

càncànxuāncǎohuā luóshēngběitángxià 
nánfēngchuīxīn yáoyáowèishuí 
ménqíng yóuxíng 
gānzhǐshū yīnwèn 
tóuwàngyúnlín kuìtīnghuìniǎo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小积跬(kuǐ)¹²,无以³至千里;小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qí)(jì)一跃,小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小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小折;锲而小舍,金石可镂(lòu)。《劝学》
译文: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注释:¹跬: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等于现在所说的一步、古人所说的半步。²步:古人说一步,指左右脚都向前迈一次的距离,等于现在的两步。³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⁴骐骥:骏马,千里马。⁵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驽马:劣马。驾:古代马拉车时,早晨套一上车,晚上卸去。套车叫驾,所以这里用“驾”指代马车一天的行程。 十驾就是套十次车,指十天的行程。此指千里的路程。⁶舍:舍弃。指小放弃行路。⁷锲:用刀雕刻。⁸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