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出耘(yún)¹夜绩(jì)²,村庄儿女各当家³
译文:白天去田里从事田间劳动,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注释:¹耘田:治田除草,从事田间劳动。²绩麻:把麻搓成线。³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童孙未解¹²(gēng)织,也傍(bàng)³(sāng)学种瓜。
译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注释:¹未解:不懂。²供:从事,参加。³傍:靠近。⁴阴:树荫。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逸趣横生。

shítiányuánxìng ·sānshí

fànchéng sòngdài 

zhòuchūyúntián cūnzhuāngérdāngjiā 
tóngsūnwèijiěgònggēngzhī bàngsāngyīnxuézhònggu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天去田里从事田间劳动,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注释

耘田:治田除草,从事田间劳动。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阴:树荫。

简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逸趣横生。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太行之阳有盘谷¹。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²,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³,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译文: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山谷叫)盘谷。盘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有人说:“因为盘谷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名叫‘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险阻,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所以叫‘盘’。)”我的朋友李愿住在这里。
注释:¹太行之阳有盘谷:太行,山名;阳,山的南面叫阳。盘谷:在今河南济源北二十里。²丛茂:草木葱茏丰茂的样子。³宅幽而势阻:位置偏僻而地势险要。宅,位置。势,地势。⁴盘旋:盘桓,留止不去。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zhāo)于时,坐于庙朝¹,进退百官²,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máo)³,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jùn)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jiá),清声而便(pián),秀外而惠中,飘轻裾(jū)¹⁰,翳(yì)¹¹长袖,粉白黛(dài)绿¹²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¹³,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¹⁴也。
译文:李愿说:“人被称为大丈夫的情况,我知道了。一种情况是: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在朝廷外,就树起旗帜,陈设弓箭,卫兵在前喝道,侍从塞满道路,仆役们拿着他所需物品,夹道奔驰。(他)高兴起来就随意赏赐,发起怒来就任意处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他听入耳中而不厌烦。(他的家妓)眉毛弯曲,面颊丰满,声音清脆,体态轻盈,外貌秀丽,内心聪慧,(跳起舞来)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他的)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闲地住着,自恃美丽,妒忌别的姬妾得宠;争着比美,求取他的怜爱。(这就是)被天子宠遇赏识掌握了当代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情况,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侥幸得到的。
注释:¹坐于庙朝:在宗庙和朝廷参议国家大事。庙,宗庙。朝,朝廷。²进退百官:指大官居于高位,发号施令进退:这里表示使动意义,使……进退,即任免的意思。³旗旄:旗帜。旄,旗竿上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帜。这是大官出行的标志。⁴罗弓矢:罗列弓箭,这是表示威仪。⁵武夫前呵:武士呼喝开道。⁶才畯:才能出众的人。畯,同“俊”。⁷入耳而不烦:形容爱听阿谀奉承的话。⁸便体:轻盈的体态。⁹惠中:聪慧的资质。惠,同“慧”。¹⁰裾:衣服的前后襟。¹¹翳:遮蔽,掩映。¹²粉白黛绿:用来形容女子装扮得娇艳妩媚,面容白皙,眉毛美丽。黛,古代女子画眉用的青黑色的颜料¹³。负恃:依靠,指依靠自己的色艺而藐视他人。¹⁴不可幸而致:不可侥幸得到。幸,侥幸。致,取得得到。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穷居而野处¹,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zhuó)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rú)²;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³。与其有誉(yù)于前,孰(shú)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jù)不加,理乱不知,黜(chù)(zhì)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译文:(另一种情况是:他)居住在穷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远,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可以用清泉洗涤以自我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水果,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与其当面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了解国家的治乱,也不打听官吏的升降。(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
注释:¹穷居而野处:指居住在闭塞简陋的山野中。²茹:吃。³起居无时,惟适之安:大意是日常生活作息没有固定的时间,只以舒适为准。适,舒适,在这里用作名词,为“安”的宾语。⁴车服不维:没有官职的束缚。车服,古代官员所乘的车子和所穿的官服依官位的高低而异,这里是用车服来代指官职。维,束缚约束。⁵刀锯不加:刑罚不施于身。刀锯,古代刑罚中所用的刀和锯,这里泛指刑具。加,施加。⁶理乱:指国家的安宁与动乱。理,即治,唐人避高宗李治讳,用“理”代“治”字。⁷黜陟:官员的升降。黜,降职。陟,升职。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¹之途,足将进而趑(zī)(jū)²,口将言而嗫(niè)(rú)³,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pì)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译文:(还有一种人,他)在达官显贵的门下侍候,在通往权势的路上奔走,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想开口说话又不敢说,处于污浊卑下的地位而不觉得羞耻,触犯了刑法就要被诛杀,希望有获得成功的万分之一的机会,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是好还是不好呢?”
注释:¹形势:权势。²趦趄:想往前走又不敢走的样子。³嗫嚅: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⁴刑辟:刑法,法律。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¹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²;盘之土,维子之稼³;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yǎo)而深,廓其有容;缭(liáo)而曲,如往而复。嗟(jiē)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dùn)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ɡào)吾车兮秣(mò)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译文: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认为他讲得有气魄,与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盘谷之中,是您的府宫。盘谷的土,可以种禾黍。盘谷的泉,可以洗涤,可以溯沿。盘谷险阻,谁会争您的住所?盘谷曲折幽深,空阔广大可以容身;盘谷环绕弯曲,往前走却回到了原处。盘谷快乐啊,快乐无央;虎豹远离啊,蛟龙躲藏;鬼神守护啊,禁绝不祥。有吃有喝啊,长寿安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给我的车轴加油啊,用饲料喂饱我的马,跟随您到盘谷去啊,终我一生要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逛。”
注释:¹壮:在这里为意动用法,表示以……为壮。²维子之宫:是你居住的房室。维,句首助词,无意义。宫,室房屋。³稼:种植农作物。⁴所:处所。⁵窈:幽深的样子。⁶无央:无尽。央,尽完。⁷膏:油脂,这里用作动词,指用油润滑。⁸秣:喂养(马匹等)。

  这篇序文写于801年(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当时韩愈34岁,离开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谋职。自从792年(贞元八年)中进士以来,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韩愈一直为仕进汲汲奔走,却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处境艰难,心情抑郁。因此,借送友人李愿归盘谷隐居之机,写下这篇赠序,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气。

  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绘出三种人:一是“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二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三是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小人。通过对比,对志得意满、穷奢极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权贵之徒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对友人的隐居之志大加赞赏。文章最后一段,用一首古歌的形式和浓郁的抒情笔调,咏叹、赞美、祝福友人的隐居生活,也流露出欣羡之意。

  韩愈的赠序非常有名,这篇尤为历代称道。苏轼《跋退之送李愿序》一文说:“欧阳文忠公尝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以谓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比《师说》早一年,风格却大不相同;读者阅读时可结合这两篇文章各自的写作背景,在内容和写法上做一些比较。

sòngyuànguīpán

hán tángdài 

    tàihángzhīyángyǒupán pánzhījiān quángānérféi cǎocóngmào mínxiǎnshǎo huòyuē  wèihuánliǎngshānzhījiān yuē pán   huòyuē  shì zháiyōuérshì yǐnzhězhīsuǒpánxuán  yǒurényuànzhī 

    yuànzhīyányuē  rénzhīchēngzhàngzhě zhīzhī shīrén míngshēngzhāoshí zuòmiàocháo jìntuì退bǎiguān érzuǒtiānchūlìng zàiwài shùmáo luógōngshǐ qián cóngzhě gōngzhīrén zhí jiādàoérchí yǒushǎng yǒuxíng cáijùnmǎnqián dàojīnérshèng ěrérfán méifēngjiá qīngshēngérpián便 xiùwàiérhuìzhōng piāoqīng chángxiù fěnbáidài绿zhě lièérxián chǒngérshì zhēngyánérlián zhàngzhīzhītiān yòngdāngshìzhězhīsuǒwéi fēiértáozhī shìyǒumìngyān xìngérzhì 

    qióngérchǔ shēnggāoérwàngyuǎn zuòmàoshùzhōng zhuóqīngquánjié cǎishān měi diàoshuǐ xiǎnshí shí wéishìzhīān yǒuqián shúruòhuǐhòu yǒushēn shúruòyōuxīn chēwéi dāojiā luànzhī chùzhìwén zhàngshízhězhīsuǒwéi hángzhī 

    hòugōngqīngzhīmén bēnzǒuxíngshìzhī jiāngjìnér kǒujiāngyánérniè chǔhuìérxiū chùxíngérzhū jiǎoxìngwàn lǎoérhòuzhǐzhě wéirén xiánxiào  

    chānghánwényánérzhuàngzhī zhījiǔérwéizhīyuē  pánzhīzhōng wéizhīgōng pánzhī wéizhījià pánzhīquán zhuóyán沿 pánzhī shuízhēngsuǒ yǎoérshēn kuòyǒuróng liáoér wǎngér jiēpánzhī qiěyāng bàoyuǎn jiāolóngdùncáng guǐshénshǒu jìnxiáng yǐnqiěshíshòu寿érkāng suǒwàng gàochē cóngpán zhōngshēngchángyáng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
“白马非¹马,可乎?”
译文:问:“可以说白马不等于马吗?”
注释:¹非:不是。
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可。”
译文:公孙龙:“可以。”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曰:“何¹哉?”
译文:问:“为什么?”
注释:¹何:为何,为什么。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曰:“马者,所以命¹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译文:公孙龙:“‘马’这个名称是命名形体的,‘白’这个名称是命名颜色的,而命名‘颜色和形体’的名称,不能等于命名“形体”的名称,所以说“白马”这个名称不等同于‘马’这个名称。”
注释:¹命:命名。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译文:问:“虽然如此,当我们有一匹白马时,不可以说没有马;既然不可以说没有马,那不就是说白马是马吗?既然有白马即为有马,为何用白来称呼的马就不是马?”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¹。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²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³矣。”
译文:公孙龙:“假如要一匹马,那么无论是黄马还是黑马都可以送来;但是如果要白马,则黄马、黑马都不可送来。假使把白马等同于马,那么要白马就等于要所有颜色的马,这都是一样的;如果所要的不管什么颜色都一样,则那些白色的马与其他颜色的马就没有两样。所要的马颜色没有分别,然而要马的时候,送黄马或黑马有的可送,有的不可送,这是什么缘故呢?可以送与不可以送,两者是相反的,这一点十分明显。因此,如果将黄马与黑马看成是一样的,则可以说有马,而不可以说有白马。由此可见,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正确是非常明白的。”
注释:¹致:送给。²相非:相反。³审:明确。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译文:问:“照您的意思看来,马有了颜色就不同于马了。可是世界上没有无颜色的马,那么,能说世界上有颜色的马都不算是马了吗?”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曰:“未可。”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译文:公孙龙:“马本来有颜色,所以有白马。假使马没有颜色,就只有“马”而已 ,怎能称它为白马?但是,规定马是白色的马就与‘马’有区别了。所谓白马,是马限定于白色的,限定于白色的马自然与马是有区别的,所以说白马非马。”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是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译文:问:“马,是不受‘白’限定的马;白,是不受‘马’限定的白。把白与马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而相与限定,变成一个新的概念来称呼不受限定的概念,这当然是不可以的。所以,认为白马不是马,是不对的。”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袭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lǚ)¹,树头树底孤山²上。冷风袭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gǎo)(mèi)³(xiāo)。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译文:冬前冬后转遍了几个村庄,踏遍了溪南溪北,双脚都沾满了霜,又爬上孤山,在梅树丛中上下寻觅,都未见到梅花的踪迹,寻梅不遇,沮丧地立于山头,忽然一阵寒风吹来,不知从何处带来一阵幽香,蓦然回首,她竟然就在身后,那样淡妆素雅,俏然而立。我顿时如遇梅花仙子一般,惊讶于她的清丽脱俗,沉醉于她的风华绝代。然而春寒使我从醉梦中醒来,听到凄怨的笛声,便想到春天会尽,梅花也会片片凋落,此时淡淡的月色笼罩着黄昏。
注释:双调:宫调名;水仙子:曲牌名;寻梅:曲题。¹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²孤山:此指杭州西湖之孤山,位处里外二湖之间,又名瀛屿,旧时多梅,是号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逋的隐居处。³缟袂:白绢做的衣袖。缟,白色的绢。⁴绡裳:生丝薄绸做的下衣。绡,生丝织成的薄绸。此处言“缟袂绡裳”,是将梅花拟人化,将其比作缟衣素裙的美女,圣洁而飘逸。⁵淡月昏黄:月色朦胧(空气中浮动着梅花的幽香)。

  此曲头三句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过程。“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达彼岸的愉悦。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绪却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结尾连用三个典故,进一步描写梅花的神韵,自然带出诗人因理想难于实现的感叹和忧伤。此篇情感起伏回环,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折射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

  结合前面的背景分析,这支曲子中的梅花可以理解为作者心目中高洁品性的代名词,这在他另一支散曲《折桂令·荆溪即事》中也可以看出来: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鸟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折桂令·荆溪即事》中,作者讽刺了当时中官僚腐朽,社会风气颓落,致使人民困苦,正义不得伸张的社会现实。感叹家家不种梅花,实则隐射梅花般的高洁品性无人拥有。

  所以,《水仙子·寻梅》中的梅花也可以是高尚品格的象征,“寻梅”二字本身即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渴望与追求。“冬前冬后”道出了寻梅时间之长,从冬前直找到冬后;“溪南溪北”、“树头树底”写明了寻梅的地域之广,溪水南北,孤山上下,作者都寻了个遍。这两句一方面从时间以及空间的跨度之大来表现作者寻梅之艰,寻梅之勤;另一方面,从侧面亦体现出作者爱梅之切,宁肯溪南溪北、树头树底,从冬前直找到冬后也不肯罢休。爱梅之切,实则是作者在苦苦呼唤人性的高洁和社会的公平;寻梅之艰,体现着这一愿望的实现之难。

  从第三句开始,作者笔风一转。头两句虽然表达了寻梅的艰辛,但接下来的两句带来了一些好消息。虽然已是冬后,“冷风”已“来”,本来已经对寻梅不抱希望了,可是不经意间,一阵暗香传来,作者不禁激动地自问,“何处香?”体现出对传来梅香之地的急切寻觅。忽然间,“缟袂绡裳”的“白衣仙女”翩然而至,进入作者的眼帘。苦苦寻觅的梅花在作者的心里就如同神仙一般高洁、神圣,再一次表现出作者的爱梅之深。

  可是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本来他已经找到了他苦苦寻觅的梅花,但是,“酒醒”了,之前的喜悦瞬时荡然无存,原来这都是一场梦,现在刺骨的冷风惊醒了美梦。作者心里仿佛响起凄凉的笛声,使得春天的气息也无法令人开心,而是更加使人断肠!“寻梅”只是一场南柯之梦。作者从梦中惊醒,认清了现实,眼前的仅仅是淡淡的泛着月晕的月色,昏黄一片,失望的氛围弥漫开来。全曲到此戛然而止,并未交代最后的结局,留下了深长的余味。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99-701
2、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83-84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白马饰金羁(jī)¹,连翩(piān)²西北驰。
译文: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注释: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¹金羁:金饰的马笼头。²连翩: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借问谁家子,幽并(bīng)¹游侠儿。
译文:请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骑士。
注释:¹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shào)小去乡邑(yì)¹,扬声²沙漠垂³
译文: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注释:¹去乡邑:离开家乡。²扬声:扬名。³垂:同“陲”,边境。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宿昔¹(bǐng)²良弓,楛(hù)(shǐ)³(cēn)(cī)
译文: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注释:¹宿昔:早晚。²秉:执、持。³楛矢:用楛木做成的箭。⁴何:多么。⁵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控弦¹破左²³,右发摧(yuè)(zhī)
译文: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注释:¹控弦:开弓。²左、右:是互文见义。³的:箭靶。⁴摧:毁坏。⁵月支:箭靶的名称。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手接¹飞猱(náo)²,俯身散³马蹄
译文: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注释:¹接:接射。²飞猱: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³散:射碎。⁴马蹄:箭靶的名称。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狡捷¹过猴猿,勇剽(piāo)²若豹螭(chī)³
译文: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注释:¹狡捷:灵活敏捷。²勇剽:勇敢剽悍。³螭: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虏骑 一作:胡骑)
边城多警急,虏(lǔ)(qí,旧时读jì)¹(shuò)迁移²。(虏骑 一作:胡骑)
译文: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注释:¹虏骑:指匈奴、鲜卑的骑兵。²数迁移:指经常进兵入侵。数,经常。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羽檄(xí)¹从北来,厉马²登高堤。
译文: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注释:¹羽檄: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²厉马:扬鞭策马。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长驱¹²匈奴,左顾³(xiān)
译文: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注释:¹长驱:向前奔驰不止。²蹈:践踏。³顾:看。⁴凌:压制。⁵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弃身¹锋刃端,性命安可怀²
译文: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注释:¹弃身:舍身。²怀:爱惜。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译文: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名编 一作:名在)
名编壮士籍¹,不得中顾私²。(名编 一作:名在)
译文: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注释:¹籍:名册。²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中,内心。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捐躯¹²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注释:¹捐躯:献身。²赴:奔赴。

  从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196-226?,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一批身经乱离,目击苦难而又肯正视现实的诗人,不但把社会真象摄入笔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这一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篇什外,就是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篇章。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属曹操的《龟虽寿》和曹植的《白马篇》。如果说《龟虽寿》是一位"幽燕老将"的"壮士之歌"的话,那么《白马篇》则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的形象。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生于乱世,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时代的这种召唤,加上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的熏陶,培养了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理想,铸成了他心中的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金代作家元好问说过,真实的诗篇应该是诗人的"心画心声"。可以说,《白马篇》就是曹植的"心画心声",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全诗共28句,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四层来理解。

  开篇两句是第一层。"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首句不写人而人却在其中。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马指代人,以马的雄骏烘托人的英武。白马,在古人眼里,除具有能战善战,堪负重任的品格外,还象征着坚定、忠诚、奉献、牺牲。"生乎乱,长乎军"的曹植,"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以白马来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连翩西北驰",显示了军情的紧急,创造出浓郁的战争气氛。

  "借问谁家子"以下12句,是第二层。如上所述,诗一开头即写军情紧急,可是接下来却以"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的问答宕开,缓笔插入对这位白马英雄的描述,造成诗篇节奏上的一张一弛。幽并,指幽州和并州,是燕、赵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诗中写这位白马英雄是"幽并游侠儿",以见其根基不浅。古人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这位"少小去乡邑"的白马英雄却能久经征战而扬名边塞。何以如此?接着诗人便以饱蘸热忱的笔触描述英雄的精绝武艺: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是说他早早晚晚弓箭不离手;"楛矢何参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络绎不绝,纷纷疾驰。这两句是写他长期坚持不懈地苦练骑射技术的情景,说明他精深的武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下边接着即写他过硬的骑射技术:左右开弓,仰射俯射,或动或静,箭无虚发。敏捷胜过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龙。诗人以高度凝练的笔墨、铺陈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这位英雄的不凡的来历和出众的本领。这就不仅回答了这位白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扬声沙漠垂",而且为下边写他英雄事迹作了坚实的铺垫。"边城多紧急"以下6句,是第三层。从结构上讲,这里是紧承开头"连翩西北驰"的,这既是"西北驰"的原因,也是"西北驰"的继续。从内容上讲,这是把人物放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塑造。"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边塞城邑多次报警告急,敌军骑兵频繁犯边。插着羽毛的紧急文告从北方传来,白马英雄立即催马登上防御工事。只用了4句20字,便写出了英雄急国家所急的侠肝义胆。在边塞紧急的关头,国家一声令下,他毫不犹豫,立即奔赴前线。"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两句,是正面描写人物的英勇。"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现了他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从结构上讲,这两句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既是前段描写的自然归结,又是诱发下文议论的引言。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是最后一层。意思是说,投身于刀锋剑刃的战场,岂能不置生死于度外?哪里还顾得上父母妻儿之情?既然编入壮士的名册,参加到军队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么私念,就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视死如归?这既是诗篇中主人翁的独白,又是诗人对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礼赞。就一般叙事诗来说,把诗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迹表达清楚也就够了,用不着再加议论。就本诗而言,这段议论是必不可少的。诵读全诗,我们不难感受到,在层层的铺陈描述中,诗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后已是汹涌澎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得不一吐为快。这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们读来不只没有空泛之感,反觉句句真切,震撼心灵。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过:"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这说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马篇》就不离"街谈巷说"、"击辕之歌"的质朴,而又文彩斐然,从而形成了刚健质朴的艺术风格。清人方东树评论曹植的这篇诗说:"此诗奇警",又说此篇"实出屈子《九歌·国殇》"。所论极是。此诗不仅节奏张弛有致,篇章波澜起伏,令人奇警,语言也具有奇警的特色。例如,"木苦矢何参差"的"参差",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词,本意是长短不齐。可是用在这里就平中见奇,普字生辉了,用来形容射出去的箭纷纷疾驰,络绎不绝,是再形象不过了,怕是难以找到比它更贴切的了。所谓"实出屈子《九歌·国殇》",是指篇末所颂扬的英雄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与屈原《国殇》篇末所歌颂的卫国英雄的"子魂魄兮为鬼雄"的爱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爱国英雄的慷慨礼赞。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歌以感情为根本,以语言为苗叶,以声音为花朵,以思想为果实。曹植在其笔下的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满腔激情,又能从前人优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营养,因此才创造出"白马英雄"这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báipiān

cáozhí liǎnghàn 

báishìjīn liánpiān西běichí 
jièwènshuíjiā yōubīngyóuxiáér 
shàoxiǎoxiāng yángshēngshāchuí 
宿bǐngliánggōng shǐcēn 
kòngxiánzuǒ yòucuīyuèzhī 
yǎngshǒujiēfēináo shēnsàn 
jiǎojiéguòhóuyuán yǒngpiāoruòbàochī 
biānchéngduōjǐng shuòqián  (zuò  )
cóngběilái dēnggāo 
chángdǎoxiōng zuǒlíngxiānbēi 
shēnfēngrènduān xìngmìngānhuái怀 
qiě yán 
míngbiānzhuàngshì zhōng  (míngbiānzuò míngzài )
juānguónàn shìguī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采芳人¹(yǎo)²,顿觉³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译文:采集花草的姑娘已经无踪无影,我也顿时失去游山玩水的心情。流落异乡总是以写诗诉说愁苦,哪有心思细细欣赏春天的光景。
注释:¹采芳人:指游春采花的女子。²杳:没有踪迹。³顿觉:顿时觉得。⁴游情:游玩的心情。⁵草草:草率。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去年燕子¹天涯²,今年燕子谁家³?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译文:去年的燕子已飞向辽远的南方,今年的燕子该落在谁家的梁栋?暮春三月不要听那夜间的风雨,雨声不催花开,但见遍地落红。
注释:¹燕子:词人自喻。²天涯:形容很远的地方。³谁家:何处。

  张炎词以“悲秋”见长,离愁别绪,万感情怀皆可由秋景而发。如《清平乐》(候蛩凄断)即是一首“悲秋”名作。然而他的“伤春”之作也别具一格。一“秋”一“春”,景物不同,然其抒发的情怀却是同出一源,——即伤亡国之情,感破家之痛。此词即是其“伤春”的一篇佳作。

  “采芳人杳”两句,前句写春光明媚,芳红草绿,本是赏花采绿之时,然而此时却人迹杳了,昔日美景歌舞生平,人头攒动的景象一扫而空。后句由前句而发出“顿觉游情少”之感。张炎写词,写景常借故国家乡西湖之景之笔。西湖美景美不胜收,举世闻名,然而在作者眼里,由于元兵的践踏,西湖盛景已成过往云烟,人迹杳杳,游情惨淡。作者在此留下一个伏笔,不说元兵南掠,而言人杳,其中所含隐情,不言自明,非不想说,而不能说,也不必说也。承接上两句,“客里看春”两句,似乎是写后悔错过春时,未能饱览一年一度的大好春光。其实一句“客里看春”,客居异地,浪迹天涯,终年如无根之萍,因此看景只会“草草”,“被诗愁分了”,怎么会游兴满怀呢?

  “去年燕子”两句,借写燕子把上文欲说而未忍多说的话,又进一步做了一点吐露。前后联系在一起,才能更深入体会词人的处境。张炎身世前文已知,其国破家亡却经常或被政治逼迫北上大都,或因生活所迫,居无家所,家无常址,如同飞燕一样羁泊无定,浪荡天涯。“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短短两句话,道出作者说不出痛苦情思,其情切切,其感深深。最后两句“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夜雨”指使“流水落花春去也”(南唐李后主《浪淘沙》)的夜雨,不是早春细雨,而是暮春急雨。“催花”不是催促花开而是“摧花折叶”的摧残花草。此时雨却不是催花的媒剂,而是葬送春花的急雨。一“雨”双关,透出家国身世之痛。

  此词最突出的就是对比、比兴。物是人非的强烈对比渗透其中,借“燕子”比喻自己飘荡无依,借“夜雨”比喻摧花折绿的残暴的元兵。写作之中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又层层翻新。有人评价说:“羁泊之怀,托诸燕子;易代之悲,托诸夜雨,深人无浅语也。”

参考资料:
1、 俞陛云《宋词选释》

qīngpíngyuè ·cǎifāngrényǎo

zhāngyán sòngdài 

cǎifāngrényǎo dùnjuéyóuqíngshǎo kànchūnduōcǎocǎo zǒngbèishīchóufēnliǎo 
niányàntiān jīnniányànshuíjiā sānyuèxiūtīng jīnshìcuī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