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皮鹤发病龙钟,误入林宗裁鉴中。平生气概今如此,自对青铜惜此侬。
鸡皮鹤发病龙钟,误入林宗裁鉴中。平生气概今如此,自对青铜惜此侬。
刘一止

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2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旧山虽在不关身¹,且向长安²过暮(mù)³
译文:如画江山与身在长安的我没太多关系,暂且在长安度尽春天。
注释:¹不关身:不关己事。²长安:唐代都城,今西安。³暮春:晚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译文:一树的梨花与溪水中弯弯的月影,不知这样美好的夜属于谁?

  这首诗意境很像唐代诗人常建的另一首诗:“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落第长安》)两首诗不但字句相似,声韵相近,连那羁旅长安、有家难回的心情也有相通之处。

  然而二诗的意境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又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

  常建写的是一个落第的举子羁留帝京的心情,具体情事交代得过于落实、真切,使诗情受到一些局限。比较而言,倒是这位无名诗人的“杂诗”,手法高妙,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旧山虽在不关身”,也就是“家园好在尚留秦”。常诗既说到“长安”又说“留秦”,不免有重复之累;此诗说“不关身”也是因“留秦”之故,却多表现了某种遗憾的意味,用字洗炼。

  “且向长安过暮春”与“且向长安过一春”,意思差不多,都是有家难归。常诗却把那原委一古脑儿和盘托出,对家园的思念反而表现不多,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在落第后的沮丧;这首《杂诗》作法正好相对。诗人抛开了那切实的具体情事,而把篇幅让给那种较空灵的思想情绪的刻画。

  “一树梨花一溪月。”那是旧山的景色、故乡的花。故乡的梨花,虽然没有娇娆富贵之态,却朴实亲切,在饱经世态炎凉者的心目中会得到不同寻常的珍视。虽然只是“一树”,却幽雅高洁,具备一种静美。尤其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之中,那一树梨花简直像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三句不仅意象美,同时形式美 。“一树梨花”与“一溪月”的句中 排比,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律,对表达一种回肠荡气的依恋怀缅之情有积极作用 。从修辞角度看 ,写月用“一溪”,比用“一轮”更为新奇,它不但同时写到溪水 ,有一箭双雕的效果,而且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非常生动。

  这里所写的美景,只是游子对旧山片断的记忆,而非现实身历之境。眼下又是暮春时节,旧山的梨花怕又开了吧,她沐浴着月光,静听溪水潺溪,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然而这一切都“虽在不关身”了。“不知今夜属何人?”总之,是不属于“我”了。这是非常苦涩难受的心情。花月本无情,诗人却从“无情翻出有情”。这种手法也为许多唐诗人喜用。苏頲的“可惜东园树,无人也著花”(《将赴益州题小园壁》)、岑参的“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山房春事》),都是著例。此诗后联与苏、岑句不同者,一是非写眼前景,乃是写想象回忆之境,境界较为空灵;一是不用陈述语气,而出以设问,有一唱三叹之音。

  这首《杂诗》不涉及具体情事,但它所表现的情感,比常建诗更细微,更带普遍性,更具有兴发感动的力量,能在更大范围引起共鸣。这恰如清人吴乔所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风、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围炉诗话》)。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91-1392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51-252
3、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9-310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
衮师¹我骄儿²,美秀乃无匹³
译文:衮师啊,我最爱的骄儿,你美好聪敏,无人能比。
注释:¹衮师:作者的儿子的名字,大约生于会昌六年(846年),此时约四岁。²骄儿:宠爱的男孩。³无匹:无比。
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文葆(bǎo)¹未周晬²,固已知六七³
译文:裹在绣褓中未满周岁,就已经知道“六”和“七”。
注释:¹文葆:包裹婴儿有的绣花小被。葆同褓。²周晬:周岁。³知六七:知道六、七的数目。
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
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lì)
译文:四岁便知道自己的姓名,不再眼睁睁贪馋梨栗。
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交朋颇窥观¹,谓是丹穴物²
译文:朋友们常常暗地里端详,说你像丹穴山的凤凰。
注释:¹窥观:从旁暗自观察。²丹穴物:指凤凰。《山海经》丹穴山上有凤凰。这里比喻衮师。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
前朝¹尚器貌,流品方²第一。
译文:¹前朝:指魏晋南北朝。²方:比。此言魏晋南北朝人很看重仪表风度。如果衮师生在当时,定会评比为第一流。
注释:¹前朝:指魏晋南北朝。²方:比。此言魏晋南北朝人很看重仪表风度。如果衮师生在当时,定会评比为第一流。
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不然¹神仙姿,不尔燕鹤骨²
译文:说他要不就是神仙般的风姿,要不就是燕颌鹤步的贵骨。
注释:¹不然、不尔:类似“要么是……要么是……”²燕鹤骨:贵人相。以上六句是客人们的赞美话。以下两句自谦。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
译文:朋友们怎能这样夸奖呢?无非让我这衰朽的人欢喜。
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
青春妍和月¹,朋戏浑甥(shēng)²
译文:孩子们在这和美的春天,结伴嬉游,不分舅甥叔侄。
注释:¹妍和月:温暖的季节。²浑甥侄:辈份乱了。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
译文:绕着厅堂追逐,又穿过树林,闹声像铜锅中的开水翻溢。
门有长者来,造次请先出。
门有长者来,造次¹请先出。
译文:每当门前有大人来访,衮师便急忙抢先迎接。
注释:¹造次:匆忙间不顾礼节。
客前问所须,含意不吐实。
客前问所须¹,含意不吐实。
译文:客人上前去问他想要些什么,他却隐藏心意不把实话说出。
注释:¹问所须:问他想要什么。
归来学客面,闱败秉爷笏。
归来学客面,闱败秉爷笏(hù)
译文:送客回来就学客人的样子,破门而入,拿着阿爸的朝笏。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译文:有时嘲笑客人像张飞那样大胡,有时嘲笑客人像邓艾那样口吃。
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傈。
豪鹰毛崱(zè)(lì)¹,猛马气佶(jí)(lì)²
译文:他像雄鹰般展翅耸立,又像骏马般气概奇崛。
注释:¹崱屴:高耸。²佶傈:健壮。
截得青篔筜,骑走恣唐突。
截得青篔(yún)(dāng)¹,骑走恣(zì)唐突²
译文:有时砍下了青竹子,骑上竹马恣意驰突。
注释:¹篔筜:竹子。这四句写他有时学雄鹰,有时学骏马,有时折根竹子当马骑。²唐突:横冲直撞。
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忽复学参军¹,按声唤苍鹘(hú)
译文:忽然又学做参军戏,压低嗓子呼唤“苍鹘”。
注释:¹参军、苍鹄:唐代参军戏中的主角和配角。
又复纱灯旁,稽首礼夜佛。
又复纱灯旁,稽(qǐ)¹礼夜佛。
译文:又走到纱灯的旁边,学人叩头礼拜夜佛。
注释:¹稽首:叩拜。
仰鞭罥蛛网,俯首饮花蜜。
仰鞭罥(juàn)¹蛛网,俯首饮花蜜。
译文:举起鞭子撩取蛛网,低下头来吸尝花蜜。
注释:¹罥:挂。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欲争¹蛱蝶轻,未谢²柳絮疾。
译文:要跟蝴蝶比比轻盈,要和柳絮赛赛快捷。
注释:¹争:比。²谢:让。
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阶前逢阿姊,六甲¹颇输失。
译文:在台阶前面遇到了阿姐,跟她赌赛六甲频频输失。
注释:¹六甲:一种棋类游戏。这两句说他缠着姐姐玩六甲,但总输。
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戍。
凝走¹弄香奁(lián),拔脱金屈戍(shù)²
译文:硬要跑去翻弄她的妆奁,把匣子的铰链一下拉脱。
注释:¹凝走:硬是跑过去。²金屈戍:梳妆匣上的铜扣环。
抱持多反侧,威怒不可律。
抱持多反侧,威怒不可律¹
译文:抱开他还反复挣扎,威吓他也无法制屈。
注释:¹抱持四句:别人抱他离开,他挣扎反抗。大人发火他也不怕。用力拉住窗子,用唾沫去擦琴上的漆。
曲躬牵窗网,衉唾拭琴漆。
曲躬牵窗网,衉(kè)唾拭琴漆。
译文:弯着身子去拉窗户的网格,把唾沫吐在琴上拭亮表漆。
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
有时看临书¹,挺立不动膝。
译文:有时看大人临写碑帖,挺直腰杆不移动两膝。
注释:¹临书:临摹书法。商隐能书法,字体似《黄庭经》。
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
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
译文:见到古锦就请求允许他裁剪书衣。看到卷书用的玉轴也要索讨。
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请爷书春胜,春胜¹宜春日。
译文:请求阿爸书写春胜,知道春胜最宜春日。
注释:¹春胜:古时在立春这一天,士大夫家里剪彩绸作成小幡,上写“宜春”二字,挂在花枝上,叫作春胜。
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
芭蕉斜卷笺(jiān),辛夷低过笔。
译文:未展的芭蕉像斜卷着的笺纸,含苞的辛夷像他递来的毛笔。
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¹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译文:阿爸从前喜欢读书,勤奋刻苦独自著述。
注释:¹爷:父亲。此对着儿子自称。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shī)
译文:如今憔悴衰老年近四十,身上无肉特别害怕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¹
译文:儿啊千万不要学阿爸,读书应举求科名甲乙。
注释:¹甲乙:唐朝科举制度,录取进士分为甲、乙两第,明经科则分甲乙丙丁四等。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
(ráng)(jū)司马法¹,张良黄石术²
译文:应去学学司马穰苴的兵法,还有黄石传给张良的战术。
注释:¹穰苴司马法:穰苴是春秋时齐国的名将,喜欢研究兵法。因他曾任大司马,通称为司马穰苴。齐威王命人整理古代司马兵法,把穰苴兵法也附在其中,称为司马穰苴兵法,简称司马法(参《史记·司马穰苴列传》)。²张良黄石术:《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年轻时曾在下邳桥上遇到一位老人(即黄石公),送他一部《太公兵法》,并且对他说:“你读了这部书,便可以作帝王之师了。”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便为帝王师,不假¹更纤悉²
译文:只要这样就能做帝王之师,不须依靠其他琐细的学识。
注释:¹假:依靠,凭借。²纤悉:细微,这里指繁琐的儒家经书及其注释。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
况今西与北,羌戎¹正狂悖(bèi)
译文:何况现在国家的西北,羌戎正在猖狂地叛逆。
注释:¹羌戎:指党项、回纥及吐蕃贵族。这四句说西北异族作乱,征讨或安抚都无效果,就像人生了病,久难治愈。
诛赦两末成,将养如痼疾。
诛赦两末成,将养如痼(gù)疾。
译文:征讨或安抚都毫无成效,好比养痈为患终成痼疾。
儿当速长大,探雏入虎窟。
儿当速长大,探雏¹入虎窟。
译文:儿啊你要快快长大成人,为探得虎子要深入虎穴。
注释:¹雏:此指小老虎。这句暗用汉代名将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意,希望衮师长大为国安边。
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zhì)¹
译文:应当用武功去博取万户侯,不要一辈子死守一部经帙。
注释:¹一经帙:经即儒家的经典。帙:书衣。

  西晋诗人左思写过一首《娇女诗》,描绘他的两个小女儿活泼娇憨的情态,生动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杜甫《北征》中有一段描写小儿女娇痴情状的文字,就明显受到《娇女诗》的启发。李商隐这首《骄儿诗》,更是从制题、内容到写法都有意学习《娇女诗》,但它又自成一格,不落窠臼,有自己的独特风貌。

  本首诗是作者为自己的儿子李衮师写的,诗中描绘出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灵巧的儿童形象。这恰与作者“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的贫寒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十分担心儿子将来会重复自己的遭遇,因而希望他学兵法,长大为国安边,不要死啃经书,弄得一事无成。诗的大部分篇幅写儿子,惬意、自豪之情溢于笔端;写自己篇幅虽不多,但感慨弥深,自嘲自怨,深寓怀才不遇之悲愤。然而说到国事,又流露出真诚而深切的担忧。全诗主要用叙事笔法,细节描写饶有情趣,生动逼真。

  诗分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欲慰衰朽质”,写骄儿衮师的聪慧和亲朋对他的夸奖。“衮师”两句总提,“美”侧重于外在的器宇相貌,“秀”侧重于内在的灵秀聪敏,以下两层即分承“秀”、“美”。“文葆”四句反用陶潜《责子诗》:“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觉梨与栗。”顺手接过陶潜责备儿子愚笨的事例,变作夸赞骄儿聪明灵秀的材料,驱使故典,如同己出。“交朋”六句,转述亲朋对衮师器宇相貌的夸奖,说他有神仙之姿,贵人之相,是第一流人品。亲朋的这种夸奖,不过是寻常应酬,但诗人却似乎很相信它的真诚,不然不会那样兴会淋漓,连亲朋的口吻都忠实地加以传达。尽管接下去诗人又说:“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似乎认为亲朋的过分夸奖只是为了安慰自己这个蹉跎半生、衰朽无用的人,实际上在貌似自谦的口吻中流露的恰恰是对爱子的激赏。田兰芳评道:“不自信,正是自矜。”这是很能揣摩作者心理的。但在对爱子的这种激赏中,也隐含着诗人蹉跎潦倒的悲哀。末段自慨憔悴和对骄儿的希望都于此伏根。

  第二段,从“青春妍和月”到“辛夷低过笔”,描写骄儿的各种活动和天真活泼的情态。“青春”四句,先总写“朋戏”的喧闹,以下再具体写衮师。“门有”四句,写来客时衮师抢着要出去迎接(在好客之中可能隐含着某种不自觉的愿望),但当客人问他想要什么时,他却隐藏内心真实的想法不说(出于懂事而产生的羞怯),这和上段的“眼不视梨栗”一样,都是对儿童心理神情的传神描写。“归来”十二句,描绘衮师如何摹仿他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有趣情事:捧着父亲的手版摹仿客人急匆匆地进门,摹仿大胡子张飞的形象和邓艾口吃的神情(可能是摹仿说书人的表演),摹仿豪鹰和猛马的气势和形状,摹仿参军戏里参军和苍鹘的表演,摹仿大人在纱灯旁拜佛。摹仿是儿童的天性,但不同性别的儿童摹仿的对象却很不相同。诗人的骄儿在聪慧灵巧、活泼天真中显出男孩子的兴趣广泛、精力旺盛,有时还不免带点滑稽和恶作剧的成分。这一节的句法也错综多变,既与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孩子的兴趣不断转移变换)相适应,又使这段描写不显得平板沉闷。“仰鞭”四句,写骄儿举鞭牵取蛛网、俯首吸吮花蜜为戏,形容其动作的轻捷。“蛱蝶”、“柳絮”是“饮花蜜”、“蛛网”产生的自然联想。“阶前”六句,集中描写因“赛六甲”(比赛书写六十甲子,也有说是赛“双陆”的)而引起的一场风波:赛输了“六甲”,就硬是要跑去弄翻姊姊的梳妆盒,拗脱了上面的铰链;当阿姊要抱开他时,他死命挣扎,索性赖在地上,对他发怒威吓也不能制止。这一节活动的场所又从室外移到室内,把小儿女玩耍嬉闹的情景和衮师恃宠仗幼、故意耍赖撒泼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充分体现出题目中的那个“骄”字──既明写衮师的骄纵,又暗透父亲的骄宠。在诗人眼里,孩子的耍赖撒泼也别有一番可爱的情趣。当读到“威怒不可律”时,读者也不禁要和在一旁观赏这场趣剧的诗人一样,露出会心的微笑。“曲躬”十句,写衮师进入书房后的活动:顺手拉过窗纱,吐口唾沫拭琴,一动不动地注视着父亲临帖,要求用古锦裁作包书的书衣,用玉轴作书轴,递过纸笔请父亲在“春胜”上写字。这些行动,既充满孩童的天真稚气,又表现出对书籍、文字、音乐的爱好,上承“丹穴物”的赞誉,下启末段关于读书的议论。其中象“咳唾拭琴漆”、“挺立不动膝”和“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斜卷之笺如未展之芭蕉,低递之笔如含苞之木笔)等句,都是绝妙的写生。整个一大段描写,虽然在孩子活动的场所和内容上略有线索可循,但并无严密的结构层次,似乎是有意用这种随物赋形、散漫不拘的章法笔意,构成一种自由活泼的情趣,以适应所要表达的生活内容──儿童的天真与活力。以“青春妍和月”开始,以“芭蕉”、“辛夷”结束,中间似不经意地插入“蛱蝶”、“柳絮”等事物,使孩子的嬉戏在春意盎然的气氛中展开,更衬托出孩子的生气与活力。而在这一系列不断变换的嬉戏画面后,则隐藏着一个始终跟随着活动中的骄儿的镜头,这就是诗人那双充满了爱怜之情的眼睛。

  最后一段,抒写因骄儿引起的感慨和对骄儿的期望。“爷昔”四句,慨叹自己勤苦读书著述,却落得憔悴潦倒,困顿失意。“无肉畏蚤虱”,是幽默的双关语。明说身体消瘦,暗喻遭到小人的攻讦。《南史·文学传》载:“卞彬仕不遂,著蚤、虱等赋,大有指斥。”诗人自己也写过一篇《虱赋》,其中有句说:“汝职惟齧,而不善齧.回臭而多,跖香而绝。”这首诗里的“蚤虱”大概正是指这种专门攻讦穷而贤者的小人。“儿慎”六句,告诫儿子不要再走自己走过的读经书考科举的道路,而要读点兵书,学会辅佐帝王的真本事。“况今”八句,更进而联系到国家而临的严重边患,希望孩子迅速成长,为国平乱,立功封侯。这一段蕴含的思想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式的牢骚不平,也有“请君试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一类的深沉感慨,更有徒守经帙,于国无益,于己无补的深切体验与痛苦反省。诗人未必认为学文一定无用,也未必真正否定“读书”、“著述”,但对死守经书、醉心科举的道路确有所怀疑。

  左思的《娇女诗》止于描绘娇女的活泼娇憨,李商隐的《骄儿诗》则“缀以感慨”,有人曾批评这首诗“结处迂缠不已”(胡震亨)。这种批评恰恰忽略了《骄儿诗》的创作背景、创作特色,把学习看成了单纯的摹仿。和左思以寻常父辈爱怜儿女的心情观察、描绘骄女不同,李商隐是始终以饱经忧患、身世沉沦者的眼光来观察、描绘骄儿的。骄儿的聪慧美秀、天真活泼,正与自己“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的形象形成鲜明对照,从而加深了身世沉沦的感慨;而自己的困顿境遇又使他对骄儿将来的命运更加关注和担扰:自己的现在会不会再成为孩子的将来?“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的感慨和期望正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产生的。屈复说:“胸中先有末一段感慨方作。”这是很精到的。正因为有末段,这首诗才不限于描摹小儿女情态,而是同时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对“读书求甲乙”的生活道路的怀疑,抒发了困顿失意的牢骚不平,其思想价值也就超越了左思的《娇女诗》。

  诗选取儿童日常生活细节,纯用白描,笔端充满感情。轻怜爱抚之中时露幽默的风趣。但在它们的后面却饱含着诗人的沉沦不遇之泪。全诗的风格,也许可以用“含泪的微笑”来形容吧。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31-1234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巫峡¹千山暗,终南²万里春。
译文:巫峡一带千山迷暗,遥想终南山万里皆春。
注释:¹巫峡:夔州(今奉节)一带峡谷。²终南: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译文:我存病中见到弟弟的来信,不禁惊怪你还是世间之人。
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
意答儿童¹问,来经战伐新²
译文:边读信边回答几子的询问,弟弟远道来夔州正冒着故争的烟尘。
注释:¹儿童:指诗人的儿子宗文、宗武。²战伐新:指大历二年(767)正月密诏郭子仪讨周智光和命大将浑瑊及李怀光陈兵渭水一事。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泊船悲喜后,款款¹话归秦²
译文:等到弟弟高兴地乘船来到巫峡口岸,哥俩要款叙乡情,话说人秦。
注释:¹款款:徐徐,缓慢。²秦:指长安。
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鶺鸰。
待尔嗔(chēn)¹乌鹊,抛书示鶺(jí)(líng)²
译文:久久地等待你的到来,等不到你急得我禁不住把喜鹊嗔怪。
注释:¹嗔:责怪。²鶺鸰:鸟名。即脊令。后因以脊令比喻兄弟。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译文:我还把你的信拿给鶺鸰看,这时树上的喜鹊还是兴奋得不愿离开。从原野飞来的鶺鸰显出急难之意,我想弟弟你也像鶺鸰似的飞鸣,求其同怀。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
译文:我老是凭倚着江阁翘首引颈,恨只恨江柳遮住了我的眼睛。
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
应论十年事,愁绝¹始星星²
译文:过去了不少舱只竟不见弟弟来到,我屈指数十年来的事,一会儿愁得要死,一会儿又苏醒过来。
注释:¹愁绝:愁极。²星星:亦作“惶惺”。指稀疏的白发。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首联渲染环境,三峡一带,两岸连山,山峦叠嶂,遮天蔽日,因此说“巫峡千山暗”,终南山代指长安,弟弟杜观在暮春时节不远万里从长安来蜀中。

  颔联乃直书实事。诗人虽在病中,但因很快就要与观弟相见,精神振奋,病也觉得好多了。两句意为烽烟四起,战乱频繁,生死未卜,突得来书,才知杜观尚在人间。惊喜之情,不可言状。这是悲中见喜。“书到汝为人”,是说:收到来书才知你仍然是人,还没有变成鬼。这就把诗人平时对亲人的关切和接书后的惊喜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颈联是就书发挥。“儿童”,指诗人的儿子宗文、宗武。接到久别亲人的来信,这对全家都是一件大喜事。此时宗武才十四岁,对于十年未见的叔叔是一无所知的。孩子们好奇地想把叔叔的一切都问个明白,诗人也高兴地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兄弟之间的骨肉深情,跃然纸上。“来经战伐新”,这既是信中的内容,也是诗人对孩子们说的话。《杜诗镜铨》引卢德水注云:“是年郭子仪讨周智光,命大将浑瑊、李怀光军渭上,所谓‘来经战伐新’也。”杜观是冒着性命危险,通过战区远道而来的。这两句在感情上又由欢快转入悲凉,是喜中有悲。

  尾联设想兄弟见面之后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渴盼观弟早日到来的急迫心情。这是诗人接读来书后产生的联想。诗人的老家在巩、洛,有别业在长安,他在飘泊生涯中一直怀念故乡和亲人。此诗再一次表示了“归秦”的愿望,但是,这一愿望只有等战乱结束,时局太平,方能实现。、款款而话者,慢慢地商量也。诗人实有身不由己、力不从心的苦衷。这里仍然是悲喜相兼。“泊船”与“巫峡”相呼应,“归秦”与“终南”相衔接,首尾紧密配合,堪称天衣无缝。

  前一首侧重写读信时的情景,后一首则侧重谈读信后的感想。

  “待尔嗔写鹊”是说诗人在等待中十分焦急,同时也感到奇怪:乌鹊不是已经预报了观弟即将到来的喜讯吗?但为什么兄弟还没有到呢?是不是乌鹊的信息不灵了?一个“嗔”字把诗人“喜其至而又恐其不即至”的焦急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兄弟十年隔绝,空羡鶺鸰之相亲。“抛书示鶺鸰”,是表示兄弟即将团聚,不再羡慕鶺鸰了。

  三、四句各自与一、二句相应承。乌鹊尚在枝头,这是一喜;兄弟就像鶺鸰在原一样,都曾身处困境之中,这是一悲。诗人接读来书后悲喜交集的感情波澜久久不能平静。但他抒发感情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乌鹊、鶺鸰这样的具体形象以及这些形象象征的含义委婉地表达出来的,这就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这种隔句应承的表现手法也使行文有串珠双垂之美,笙箫合奏之妙。

  “江阁嫌津柳”。诗人登上江边楼阁,希望快点看到观弟来船的帆影,但令人讨厌的是柳荫遮住了视线。春风杨柳,本是美好的形象,这时却成了讨人嫌的东西。进一步反衬出诗人渴盼兄弟团聚的焦急心情。清代论诗家仇兆鳌、王右仲把“嫌津柳”、“数驿亭”都解作杜甫的行为。实际上“风帆”,是杜观所乘之船;“数驿亭”,是杜观的行为。这两句,前一句是实写,后一句是悬揣。诗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弟之盼兄,一定也像兄之盼弟。诗人觉得自己在这里嫌津柳之密,想来他也一定在来船上嫌驿亭之多也。这样就能把相互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强烈,更加深沉。“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愁绝”亦作“捻绝”,“星星”亦作“惶惺”。“愁绝”,指愁得要命;“星星”,指稀疏的白发。这两句是预想兄弟会面之后,详细叙谈十年来颠沛流离的苦楚,当年正是由于愁得要命,头发才开始白起来的。

  这两首五言律诗,格律精绝,技艺娴熟,笔法臻于化境。“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正是指的这种境界。后人不仅尊之为“诗圣”,而且称之为“情圣”。这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之真挚,爱心之炽烈,是十分突出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94-297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¹女骑牛唱竹枝²,藕(ǒu)³菱叶傍(bàng)江时。
译文: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注释:¹巴:地名,今四川巴江一带。²竹枝:竹枝词,指巴渝(今重庆)一带的民歌。³藕丝:这里指荷叶、荷花。⁴傍:靠近,邻近。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不愁日暮还家错¹,记得芭蕉出槿(jǐn)(lí)²
译文: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注释:¹还家错:回家认错路。²槿篱:用木槿做的篱笆。木槿是一种落叶灌木。

  诗人以平易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雅的巴女放牛图。“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写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烟霭四起,江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骑在牛背上面,亢声唱着山歌,沿着江边弯弯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转家去。如此山乡风味,极其清新动人。

  下两句:“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纯然是小孩儿天真幼稚的说话口气,像是骑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对于旁人的一段答话。这时天色渐渐晚了,可是这个顽皮的小家伙还是一个劲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听任牛儿不紧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会儿天黑下来,要找不到家门了!不料这个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才不害怕呢!只要看见伸出木槿篱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叶子,那就是我的家了!木槿入夏开华,花有红、白、紫等色,本是川江一带农家住房四周通常的景物,根本不能以之当作辨认的标志。小女孩这番自作聪明的回话,正像幼小的孩子一本正经地告诉人们“我家爷爷是长胡子的”一样的引人发笑。诗中这一逗人启颜的结句,对于描绘人物的言语神情,起了画龙点睛的妙用。

  古人说:“诗是有声画。”这首小诗就是如此。因为它不但有形、有景,有丰富的色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芭蕉的新绿和竹篙上紫、白相间的槿花),而且还有姑娘清脆的歌声。《竹枝词》是流行在巴渝一带的民歌,从诗人刘禹锡的仿作来看,讴歌天真纯洁的爱情是它的基本内容。从此诗中可以想见,这位巴女正是在纵情歌唱着她青春的情怀,这从“藕丝菱叶”似乎也能得到一点暗示。而且,妙就妙在她是骑在牛背上,一路走一路唱着,像移动的电影镜头一般,慢慢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空阔的远方。“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使整首诗充满乐观开朗的气息,给予读者一种健康的美的享受。

  这是于鹄采用民谣体裁写的一篇诗作,词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川江农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静生活的一个侧面,读来饶有隽永动人的天然情趣。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24-725 .

yáo

 tángdài 

niúchàngzhúzhī ǒulíngbàngjiāngshí 
chóuhuánjiācuò jiāochūjǐn槿 
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
近郭¹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²
译文:巴州城外的南山中有一座深深的寺院,一棵高耸直立的奇伟之树就生长在这座寺院之中。
注释:¹近郭:近郊。城外围着城的墙称“郭”。²禅林:佛教寺院的别称。
结根幽壑不知岁,耸干摩天凡几寻。
结根幽壑(hè)¹不知岁,耸干摩天²凡几寻³
译文:它的根盘结在幽深地下已不知多少岁,它的树干入云近禅计有几寻之高。
注释:¹幽壑:深谷;深渊。²摩天:摩,迫近。指迫近天。形容很高的样子。³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
翠色晚将岚气合,月光时有夜猿吟。
翠色晚将岚气¹合,月光时有夜猿吟。
译文:晚上它的翠绿之色与岚气相合,有月光的时候夜里偶尔还能听到猿猴的鸣叫。
注释:¹岚气:山林间的雾气。
经行绿叶望成盖,宴坐黄花长满襟。
经行¹绿叶望成盖,宴坐²黄花长满襟。
译文:僧人经行时它的绿叶可以遮荫,僧人宴坐时黄花常常落满襟袍。
注释:¹经行:佛教徒因养身散除郁闷,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经行。²宴坐:佛经中指修行者静坐。
此木尝闻生豫章,今朝独秀在巴乡。
此木尝闻生豫章,今朝独秀在巴乡。
译文:这种树木听说生长在豫章,现在竟在巴州一树独秀。
注释:豫章:古代区划名称。江西建制后的第一个名称,即豫章郡。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
译文:它凌霜傲雪像松柏一样不畏严寒,建造殿宇自古以来就是栋梁之材。
注释:宇:房檐,泛指房屋。
会待良工时一眄,应归法水作慈航。
会待良工时一眄(miǎn),应归法水作慈航。
译文:它终究会有优良的工匠看上,最终会归于佛门为普度众生出力。
注释:眄:看。法水:佛教语。指佛法。谓佛法能消除心中烦恼,犹如水能洗涤污垢,故称。慈航:佛教语。谓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zhōuguāngnán--shǐjùn

jìnguōchéngnánshānshēntíngtíngshùchūchánlínjiégēnyōuzhīsuìsǒnggàntiānfánxúncuìwǎnjiānglányuèguāngshíyǒuyuányínjīngxíng绿wàngchénggàiyànzuòhuánghuāzhǎngmǎnjīnchángwénshēngzhāngjīncháoxiùzàixiānglíngshuāngkěnràngsōngbǎizuòyóuláichēngdòngliánghuìdàiliánggōngshímiǎnyīngguīshuǐzuòh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