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矫诏九州惊,一念差池大局倾。无数冤魂填劫海,有名党籍索公卿。
九天矫诏九州惊,一念差池大局倾。无数冤魂填劫海,有名党籍索公卿。
五胡戎马三边合,千里江淮只手擎。如此危疑能镇定,外人感颂况吾氓。
五胡戎马三边合,千里江淮只手擎。如此危疑能镇定,外人感颂况吾氓。

shàngliǎngjiāngzhìjūnliúxiànshuàièrshǒuèr--zhāngxúnjiā

jiǔtiānjiǎozhàojiǔzhōujīngniànchàchíqīngshùyuānhúntiánjiéhǎiyǒumíngdǎngsuǒgōngqīng

róngsānbiānqiānjiānghuáizhǐshǒuqíngwēinéngzhèndìngwàiréngǎnsòngkuàngmáng

张洵佳

张洵佳

字少泉,又字瑞生。同治癸酉优贡,历署河南上蔡,宁陵陈留县知事,升用直隶州知州。著有《爱吾庐诗钞》。先生诗宗香山,为人朴讷谨愿,胸无城府。严取与,辨义利,交久益敬。乡里后进有一才一艺者,必为之揄扬不置。需次汴垣,兼藉课徒自给,春秋榜发售者踵接。徐东海相国、朱古薇侍郎其尤著者也。宰上蔡日,终日堂皇,清理狱讼,不三月,囹圄一空。宁陵亦然。调署陈留二年,学道爱人,宽猛相济,政绩尤著。先生五十书怀诗有“两载民情水乳融”之句。年五十一,即自劾旋里。春秋佳日,惟与二三知已饮酒赋诗,不问门以外事,时论高之。 ▶ 3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zhàng)¹南去入云烟²,望尽黄茆(máo)³是海边。
译文: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注释:¹瘴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²云烟:云雾,烟雾。³黄茆:即黄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山腹¹雨晴添象迹²,潭是³日暖长蛟(jiāo)(xián)
译文: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
注释:¹山腹:山腰。²象迹:大象的踪迹。³潭是:水潭中是。⁴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射工¹巧伺²游人影,飓(jù)³偏惊旅客船。
译文: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
注释:¹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²伺:窥伺。³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形似虹霓。亦用以指飓风。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huā)¹待流年²
译文: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注释:¹华发:花白的头发。²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此诗写出了岭南的特异风物瘴江、黄茆、象迹、蛟涎、射工、飓母,曲折地反映出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同时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政治环境的险恶,发出了“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的感慨,蕴含着对未来的忧虑之情,表示不能坐待时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内为治理地方有所建树。

  诗中“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两句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都提到“华发”,但情感有所不同。从两者相比较可知,此诗意志并不消沉,情感并不低回,作者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之意。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 .柳宗元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34-35 .

lǐngnánjiāngxíng--liǔzōngyuán

zhàngjiāngnányúnyānwàngjǐnhuángmáoshìhǎibiān

shānqíngtiānxiàngtánxīnnuǎnzhǎngjiāoxián

shègōngqiǎoyóurényǐngpiānjīngchuán

cóngyōuláifēishìrónghuádàiliúnián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茅舍槿(jǐn)¹溪曲²,鸡犬自南自北。菰(gū)³长,水葓(hóng)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yà)鸣梭穿屋。
译文:茅草的房,槿木的篱,一条弯弯的小溪,鸡犬各踞南北在自由嬉戏。茭白摇着长长的绿叶,蕹菜开满了小花,门外的溪水,涨满了春的浓绿。听织机响处,轧轧声急。欢快的梭鸣穿透屋墙,唱着农家的田园曲。
注释:¹槿篱:密植槿树作为篱笆。槿,落叶灌木。²溪曲:小溪弯曲处。³菰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中国南方浅水中。春天生新芽,嫩茎名茭白,可作蔬菜。⁴水葓:即蕹菜,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茎中空,亦称空心菜。⁵绿:一作“渌”。⁶听织:听织布声。⁷促:急促。⁸轧轧:象声词。

  孙光宪生长在五代的后唐和北宋初期。他很勤学,博通经史。这首《风流子》,在他的八十多首词中,是别具一格的。它描写了田园、村舍的风光,生活气息很浓。词中描绘的是一幅安详的水乡农家图,连鸡犬都在安详地来回觅食,犹如从容不迫的散步,但作者更看出这安详中不息的生机,在叶上,在花上,在门外流水,门里人家。那轧轧织布声却是他蓦然听到的,就从他驻足留恋的流水家传出。于是他知道,在这安详中忙碌,有急而“促”的劳作。

  作品所展现的,是一幅水乡农村的风俗画。作者在艺术处理上的一个最大特色,是准确地抓住了一系列富有特征的水乡农村的环境、景物以及生活内容,用简练朴素的语言加以描绘。在一条小溪的拐弯处,一带的槿(音“仅”,一种落叶灌木)篱掩映着几间茅屋。春天已经到来了,溪边浅水中,菰叶长,水葓(音“洪”,一种水草)开,春波荡漾。这是一个安恬宁静的处所,作者又在这幅画面上配上了动态与音响:屋外鸡犬往来觅食,屋内纺车声响轧轧传出。词中虽然未曾出现人物,但我们已能感受到这农家忙碌的气氛了。全词取材选景的角度和处理都很得当。加之笔墨经济,色调简淡,动静协调,更具有浓郁的农家风味。

  在孙光宪之前,文人词中写到农村的,只有刘禹锡的一首《竹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而在孙光宪之后,苏轼曾写有农村词《浣溪沙》五首,辛弃疾则更有数十首之多。农村词的创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孙光宪的这首农村词,与他前后绝大部分的农村词一样,都未曾能反映出那个时代农村的矛盾痛苦。但是,他毕竟以这首词填补了五代词中农村词的空白,与他的描写隋炀帝荒淫误国的《河传》、边塞征战的《酒泉子》等词一起,在题材内容上一定程度地突破了花间词的樊篱。

fēngliú ·máoshèjǐn槿

sūnguāngxiàn dài 

máoshèjǐn槿 quǎnnánběi cháng shuǐhóngkāi ménwàichūnzhǎng绿 tīngzhī shēng míngsuōchuān穿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梁山感杞(qǐ)妻,恸(tòng)哭为之倾¹
译文:梁山的倾颓,是因被杞梁妻的恸哭所感动。
注释:¹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用杞梁妻哭倒城墙事。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金石¹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译文:这真是深情所在,金石为开啊。
注释:¹金石:《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东海有勇妇¹,何惭苏子卿(qīng)²
译文:东海有一位勇妇,其英勇之事迹,一点也不比关东为父报仇的贤女苏来卿差。
注释:¹勇妇:胡震亨云:“勇妇者,似即白同时人。”²苏子卿:当为苏来卿之误。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学剑越处子¹,超然若流星。
译文:她曾向越处子一样的击剑名家学剑,超腾跳跃,快若流星。
注释:¹越处子:春秋时越国一个女剑侠。参见本集《结客少年场行》注。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译文:她为夫报仇,慷慨捐躯,万死不顾。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译文:她手执雪刃,其精诚可感上苍。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十步两躩(jué)¹,三呼一交兵。
译文:十步两跃,三呼一击地与仇人交战。
注释:¹躩跃:跳跃。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斩首掉¹国门²,蹴(cù)³踏五藏行。
译文:结果将仇人之头,高悬于城门之上;将仇人之肠肺,用脚践踏为泥。
注释:¹掉:悬挂。²国门:都城门。³蹴:踢也。⁴五藏:即五脏。藏,原作臧,误。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豁此伉(kàng)(lì)¹愤,粲(càn)然大义明。
译文:以此来报答其夫妻伉俪之情,此举大义粲然,为人称颂。
注释:¹伉俪:夫妻。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北海¹李使君²,飞章奏天庭。
译文:北海的李使君,将此事上奏朝廷。
注释:¹北海:即青州。天宝正午改加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益都县。²李使君:使君,原作史君,误。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yíng)¹
译文:朝廷下旨免罪,以警风俗。其事迹在东海之畔诸郡厂为传颂。
注释:¹沧瀛:王琦注:“沧瀛,谓东方海隅之地。又,沧州,景城郡;瀛州,河间郡。与青州北海郡相邻近,似谓其声名播于旁郡也。”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译文:从此她的芳名著于《列女传》之中,在史籍上万古流芳。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淳于免诏狱¹,汉主为缇(tí)(yíng)
译文:汉朝肘,皇帝因缇萦而免了其父淳于公的牢狴之灾。
注释:¹淳于免诏狱:淳于公。西汉人,为齐太仓令,有罪当刑。系之长安。其有五女,无男。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津妾(qiè)¹一棹(zhào)歌,脱父于严刑。
译文:战国内,赵国的津吏之女一曲棹歌从而使其父脱了严刑之苦。
注释:¹津妾:名娟,赵河津吏之女。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译文:由此看来,就是有十个儿子,若都是些不肖之子,也不如一个女中豪杰。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yù)¹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译文:以前,战国时的刺客豫让,空斩赵襄子之衣,虽有壮心而其事不成。
注释:¹豫让:战国时刺客。事见《战国策·赵策》。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要离¹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译文:春秋时刺杀庆忌的刺客要离,更是为壮士所不齿。
注释:¹要离:春秋时吴国刺客。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译文:其妻子儿女又有问罪?竞让他焚死以邀买虚名。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译文:他们哪里能比得上这位东海的勇妇啊,事成之后,在青史上独擅美名!
全诗分为四段。“梁山”四句为第一段,是比兴性文字,作为发端。言夫妇之深情可以感动无情的土石。前二句言事,后二句言情。“东海”以下“大义明”以上十四句为第二段,写东海勇妇“捐躯报夫仇”。其义,可比报父仇的苏来卿。其勇,可比战胜妖精白猿公的剑客越处子。“超腾”、“躩跃”、呼喊,斩仇首,抛国门,剖仇腹,踏内脏,皆言其勇。“大义明”与“报夫仇”相呼应。“北海”以下“已光荣”以上六句为第三段,写东海勇妇的义举感动朝野,非但免除了其死罪,而且美誉流传,名列史册。末十四句为第四段,用类比和对比的手法,写东海勇妇义举的突出。她的举动可比脱父于肉刑的淳于缇萦和救父免死刑的津吏女;胜过心有余而力不足,空击仇衣的豫让和为刺庆忌,焚妻子、买虚名、为士所轻的要离。“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为全诗之纲,前者言事,后者言情。
  
  颂美也是古诗的一种原则,李白乐府诗中,属于颂美的篇章也有不少。如《临江王节士歌》、《司马将军歌》、《东海有勇妇篇》、《秦女休行》,都是以古今烈士、节妇为对象的颂美之作,同样表现了李白个人的人生理想。整体上看,李白乐府诗创作正是上述言志、讽兴为基本的写作原则的一种有宗旨的写作,体现了力求恢复风雅乐流传统的创作理想。

dōnghǎiyǒuyǒng--bái

liángshāngǎntòngwèizhīqīng

jīnshízànkāidōuyóushēnqíng

dōnghǎiyǒuyǒngcánziqīng

xuéjiànyuèchùzichāoránruòliúxīng

sǔnbàochóuwànshēng

báirèn耀yàoxuěcāngtiāngǎnjīngchéng

shíliǎngjuéyuèsānjiāobīng

zhǎnshǒudiàoguóméncángxíng

huōkàngfèncànránmíng

běihǎi使shǐjūnfēizhāngzòutiāntíng

shězuìjǐngfēngliúfāngcāngyíng

míngzàilièzhúguāngróng

chúnmiǎnzhàohànzhǔwèiyíng

jīnqièzhàotuōyánxíng

shíziruòxiàoyīng

ràngzhǎnkōngyǒuxīnjìngchéng

yàoshāqìngzhuàngsuǒqīng

zifénzhīmǎishēng

dōnghǎishìyángmíng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井桐双照¹新妆²冷,冷³妆新照双桐井。羞(xiū)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译文:井栏边两棵梧桐树,望着我的冷色的新妆。我穿淡淡的新妆,初次望着两棵梧桐树立在井栏旁。我低垂地望着井栏边的花在凋落愁叹,发愁的花在井栏边望着我失色低头。
注释:¹照:看,望。²新妆: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³冷:淡淡色。⁴新:初次。⁵对:望。⁶羞:低垂。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¹秋,秋宜不上楼。
译文:形影孤单,悲叹我度失眠难熬的长夜。长长的秋夜,可怜我这孤单的身影。楼上不适应这肃杀的秋色,萧瑟的秋色,我不应该上楼去眺望。
注释:¹不宜:不适应,意谓楼上也有凉意了。

  上片,运用象征、寄寓手法,写了少妇见物动心的“愁”情。“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与“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本意是写少妇的外表美,可苏轼还是要将象征萧瑟的“梧桐”,与象征美女的“新妆”,放在一起映衬着写,且树与人共鸣,为的是突出少妇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愁”思满怀。同样,“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又进深一层从“梧桐”照秋,写到“井花”愁秋。从“井花”愁秋又写到少妇“对羞”。花与人对话,还是为了突出少妇伤感秋色衰败,春心消融,“愁”思绵绵。

  下片,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首先从“影孤”进到“孤影”,从“夜永”进到“永夜”,反映了少妇夜思的漫长过程。一个“怜”字,传神地贯穿始终,有“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编趾西窗悄”(宋代周邦彦《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态。“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进一步衬托少妇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心态。“楼”与“秋”互不兼容,楼已横秋,人何须眺望,一语双关,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桐”、“井”、“花”、“楼”,寄寓了少妇“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85-587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¹闲处²一室,而庭宇³(wú)(huì)。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¹⁰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¹¹,甚¹²奇之¹³
译文: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他的祖辈曾担任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居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非常杂乱荒废。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污垢为己任,怎么能只做打扫一庭一室的事呢!”薛勤了解他有使世道澄清的志向,认为他与众不同。
注释:¹尝:曾经。²处:居住。³庭宇:院子和屋檐下。⁴芜秽:犹荒废,形容田地未整治,杂草丛生。秽:多。⁵父友同郡:父亲同城的朋友。郡:古代行政区域。⁶候:拜访。⁷谓:对......说。⁸孺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你,你们”的意思。文中指“小伙子”。⁹处世:处理事务。¹⁰安事:怎么用得着打扫。安:怎么。事:本意为“侍奉,服侍”,此意为“清扫”。¹¹清世志:使世道澄清的志向。清,形容词作动词用。志:志向。¹²甚:副词,很,非常。¹³奇之:认为他与众不同。奇,形容词作意动用,以……为奇。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