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才添七十辰,恰当斗柄指双春。古稀每叹同侪少,夏五争推置闰因。
马齿才添七十辰,恰当斗柄指双春。古稀每叹同侪少,夏五争推置闰因。
两度杯盘邀上客,百年风月几閒人!老夫今日成衰朽,蓬矢桑弧负此身。
两度杯盘邀上客,百年风月几閒人!老夫今日成衰朽,蓬矢桑弧负此身。
郑用锡

郑用锡

郑用锡(1788~1858)字在中,号祉亭,清代台湾淡水人,任兵部武选司、礼部仪制司员外郎,著有《北廓园集》。 ▶ 10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腊日常年暖尚遥¹,今年腊日冻全消。
译文: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今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
注释:¹遥:遥远。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冻春光有柳条。
译文:山陵间的雪都已消融露出了嫩绿的萱草,透过烂漫的春光,纤细的柳枝随风起舞。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chén)¹
译文:想要在这良宵夜纵酒狂饮,一醉方休,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
注释:¹紫宸朝:宣政殿北曰紫宸门,内有紫宸殿,即内衙之正殿。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¹银罂(yīng)²下九霄。
译文:皇帝召近臣晚入于内殿,赐食,加口脂腊脂,感念皇帝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注释:¹翠管:碧玉镂雕的管状盛器。²银罂:指银质或银饰的贮器。

 tángdài 

chángniánnuǎnshàngyáo jīnniándòngquánxiāo 
qīnlíngxuěhuánxuāncǎo lòuxièchūnguāngyǒuliǔtiáo 
zòngjiǔmóuliángzuì huánjiāchūsànchéncháo 
kǒuzhīmiànyàosuíēn cuìguǎnyínyīngxiàjiǔxiāo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译文:来时潜移暗度,去时慢慢悠悠;一半挂在眉梢,一半藏在心头。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hán)¹残月酒醒时。
译文:春老花残红满地,半掩房门泪暗流;残在满窗深夜里,酒醒人去独淹留。
注释:¹窗涵:窗棂,窗格子。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帀地丝。
柔如万顷连天草¹,乱似千寻²(zā)地丝³
译文:似一望无边的野草,风连浪续,细软轻柔;像一团绕地的乱丝,纠缠凌乱,无尾无头。
注释:¹连天草:王维《出塞作》有“白草连天野火烧”句。²千寻:形容丝长而多乱。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³帀地丝:遍地的丝绳。帀,“匝”的异体字,遍地、满地的意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除却五侯¹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译文:除了权势人家,谁能无虑无忧?看人世问时时处处,无论哪里都有忧愁!
注释:¹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称五侯,这里泛指达官贵人。

  该诗首联追寻“愁”的踪迹。大千世界,“愁”不会有人主动喜欢,但却无影无踪无时不在人的身边,有时会不请自来,来了又赶不走,它来了总是一半藏在人的心里——“愁肠百结”,一半写在人的心灵之窗——“愁眉苦脸”。

  颔联揭露“愁”潜入的时机。深谙愁苦的人总会把“愁”贮藏在心房僻远的角落里,再筑起精神防线提防它侵袭,可“愁”欺人时,它会随机而出,无孔不入。诗人认为“愁”最容易潜入的机会有二,一是风雨摧花春归去,落英遍地孤者见,最能使人愁肠寸断,思虑万千,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亡国哀愁;欧阳修《蝶恋花》“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青春少妇被抛弃之悲愁。二是心中有愁情的人借酒浇愁,待酒醒后眼见残月斜照窗棂,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愁”会冲破防线,悄悄爬上心头,使人更加愁肠百结,忧愁悲伤,愁人之“愁”会“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此联可能是作者的经验之谈。

  颈联写“愁”的情状。苦恼的忧愁如藏在愁人的心中,印在愁人的眉间,那愁人就会感觉到“愁”像万顷连天草铺天而下挥不去,就像千万条盖地丝绳网冲不破,他被严严盖住、紧紧捆住,困在其中,痛苦不堪。想挣脱这“柔”若草“乱”若丝的“愁”绪实叫人无可奈何。

  尾联写“愁”无处不在。“愁”如此气人、欺人、恼人,可能那些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们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姬歌妾舞、骄奢淫逸的生活,不知愁为何物,除此之外,“愁”乃“人问何处不相随”。

  “愁”究竟为何物,曹植《释愁文》有此一释:“愁之为物,惟惚惟帆。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群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这首《咏愁》诗如李商隐咏《泪》诗写泪而不见“泪”字,此《咏愁》诗也满篇不见“愁”字,这类诗近似制谜语的文字游戏,都以巧丽取胜,真如前人所评“格虽不高,却有神无迹”。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主编.《宋诗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07:第83、84页
2、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主编.《宋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7:第69、70页
3、 蒋楚麟 赵得见主编.《古诗赏析(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第31-33页
4、 傅德岷,卢晋主编.《唐宋诗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第509、510页
5、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等编著.《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第58、59页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庭院深深深几许¹,杨柳堆烟²,帘幕无重数。玉勒(lè)³雕鞍(ān)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登上高楼也望不见通向章台的大路。
注释:¹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²堆烟:形容杨柳浓密。³玉勒:玉制的马衔。⁴雕鞍:精雕的马鞍。⁵游冶处:指歌楼妓院。⁶章台:汉长安街名。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雨横(hèng)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¹飞过秋千去。
译文: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注释:¹乱红:凌乱的落花。

  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艺概·词曲概》)在词的发展史上,宋初词风承南唐,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因此他们两人的词风大同小异,有些作品,往往混淆在一起。此词据李清照《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李清照去欧阳修未远,所云当不误。

  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不妨说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词上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庭院”,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词人紧接又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主人内心之凄之怨刻画的淋漓尽致。其中“堆”字尽道杨柳之密,烟雾之浓。试想女主人在庭院独上幕楼放眼遥望茂密的杨柳萦绕着浓浓的雾霭仿似一幅水墨画。奈何如此美景却寻不见丈夫的踪迹,眼前景物狠心地阻隔了她的视线,内心无端升起无限悲凉来。虚数“无重数”与“几许”相呼应,暗示阻隔视线的岂止是“杨柳”、“堆烟”、“帘幕”那么简单。女主人因何望夫?丈夫到哪里去了呢?既不当兵也不从商而是“玉勒雕鞍游冶处”。丈夫在外风流快活而自己却只能独上幕楼凝眉空望,叹息楼台之幕让自己看不见章台路。后两句点名女主人内心凄婉、空怨的原因。女主人明知丈夫在外风花雪夜,但内心还是怀有期盼,哪怕只看见丈夫离去的背影也好,奈何这点要求也难以满足,只得独自忍受着深院的冷漠寂寥。

  下阕则是女主人内心世界引发的感伤。“雨横风狂三月暮”,其中“横”和“狂”直接点破女主人那异常不平的内心世界。三月的春风细雨原本极其温柔,然而这里雨不是“斜雨”而是“横雨”,风不是“煦风”而是“狂风”,原本美丽的“三月”却饱含着一份无情。“暮”字足见女主人等待之久,或许一天,或许一年,或许一辈子。多情的等待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深深庭院里的不尽的黑夜。“夕阳无限好”,女主人已无意黄昏,一个“掩”诉尽她内心的凄凉。“无计留春住”看似“无计留春”实则是感叹女子容颜易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青春未逝况且如此,青春流逝那还有什么盼头呢?此情此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日日期盼着良人,奈何良人却无意家中,成天风花雪夜在外头鬼混;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的青春也一天天消逝,自己又凭什么期盼良人回心转意呢?内心油然升起无限寂寥、感伤、无奈之情来。女主人公最后只能寄情于“落红”,自己恰如那凋谢的落花一去不复返,再无人想起她那令人怜爱的容颜。“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即是为花也是为己,或许是花的残败触动了女子的心事,或许是女子自感身世怜花垂泪。“不语”则表现女主人内心孤寂无人理解的愁苦。“乱红飞过秋千去”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

  词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读此词,总的印象便是意境幽深,不徒名言警句而已。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日:“‘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唐宋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惟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尤其是结句,更臻于妙境:“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举荡漾无边。”(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9-497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91

diéliànhuā ·tíngyuànshēnshēnshēn

féngyán/ōuyángxiū sòngdài 

tíngyuànshēnshēnshēn yángliǔduīyān liánchóngshù diāoānyóuchù lóugāojiànzhāngtái 
héngfēngkuángsānyuè ményǎnhuánghūn liúchūnzhù lèiyǎnwènhuāhuā luànhóngfēiguòqiūqiān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翠翘欹鬓。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小娉(pīng)¹,清铅素靥(yè)²,蜂黄³暗偷晕。翠翘欹鬓。昨夜冷中庭,月晕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qiàn),才知花梦准。
译文:仿佛一位仙女,雪白的花瓣带着笑纹。峰黄色的花蕊暗自含羞而微带红晕。碧叶如翡翠的头饰斜在鬓。昨夜的空庭中寒风凄紧,在朦胧的月光下忽然把你泪认。北风凄紧,一阵凉意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平静。刚刚送走拂晓的晨风,友人便送来一盆碧绿的水仙,这才惊诧花梦的确准。
注释:¹聘婷:美貌。²清铅素靥:喻水仙花白瓣。靥:笑窝。³蜂黄:喻水仙花蕊。⁴翠翘:翠玉妆饰,喻水仙绿叶。⁵一壶葱茜:即一盆青翠水仙。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鬒。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湘娥¹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gàn)²(zhěn)³。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译文:是湘水水神化成此花的淡香鲜新,似乎凌波走过很远的水路,尚带有古岸荒云的遗恨。在台阶前如果出现你的身影,淡淡的香气芬芳氤氲。连那经冬耐寒的冬梅,也要悄悄收藏她的神韵。把你放置在熏炉的旁边,忽儿又移放靠着精美的绣枕,以便我可以时刻欣赏美人的丝丝鬟鬓。料想友人也和我一样,对你格外喜爱关心,在清华池馆畔里与你朝夕相守,为你把酒言欢。
注释:¹湘娥:湘水女神。²绀:黑青色。³鬒:美发。⁴清华:梦窗词有《婆罗门引·郭清华席上为放琴客而有所盼赋以见喜》,清华疑即郭希道。⁵台杯:大小杯重叠成套,称台杯。

  “小娉婷”六句,为词人未得水仙前的梦中之景。此处是说:昨天晚上我在梦中行走在一处明亮的月光照射下的庭院里,只见那里放着一盆小巧玲珑的水仙花。在这洁白的水仙花之中还有着一晕淡黄色的花蕊,青翠鲜嫩的绿叶横枝斜倚地衬托在玉白色水仙花的四周围,在月光映照之下水仙花更象似一个飘飘欲去的仙子。这里“清铅”句绘花瓣,“蜂黄句”状花蕊,“翠翘”句喻绿叶。用白、黄、绿三种高洁、典雅的色泽,来描绘水仙,这既是实写,也是以妙句状物。“睡浓”两句,梦中醒。此处是说:我在酣睡中,觉得有凌冽的劲风在抽打着那高雅的水仙花,冻醒以后才知道自己才是被寒风刺骨之后因冷激而惊醒过来的。所以醒转来还被噩梦吓得心中嘣嘣直跳。“送晓色”两句,醒后见花。此言词人清晨起床之后,却意外地发现希道已经差人送过来这一盆碧玉般葱翠透剔的水仙花。词人说:我这才知道,昨夜的梦做得真准啊!

  “湘娥”三句,道水仙花的来历。此是以拟人手法言眼前的水仙原来是湘水女神的化身。“湘娥”,即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姐妹俩。她们由于找不到自己的亲人——舜帝,所以往来于烟波浩渺的水边砂岸四处寻找,但却始终没有找到亲人,因此才遗恨至今。为了纪念舜帝的逝世,她们仍旧作素色装束。“临砌”两句,述其香。此言词人将希道送过来的水仙花,放置在台阶旁的阴影之中。这水仙花散发出来的阵阵幽香,连傲霜斗雪的梅花也自愧不如,以致于她羞怯地退避在一旁,收起了自己的娇容。“熏炉畔”两句,谈催花之法及其对水仙的衷情。此言水仙花在暖炉的催发之下,显得越发精神奕奕。词人随即把它放置在床边的小几上,这样就可以使自己能够时时见到这位斜垂着稠密的白花翠叶的凌波仙子了。“料唤赏”两句,是为希道设想。“清华”句,据朱孝臧《梦窗词小笺》说:“清华疑即希道。”而根据前所引六首词推测也应该是指同一个人。“台杯”,即大小杯重叠成套的杯子。此处是说:我猜想,希道现在在自己的花园里,面对着这一盆盆洁白的水仙花,也必定会是在一边欣赏着水仙,一边连连举杯畅饮着吧。

  上片以梦引花,下片浮想联翩,重在描绘出水仙花的神韵。结句呼应词题中希道索赋之请,故以两人的共同爱好的话题“赏花与饮酒”对之也。全词紧扣题意,从容而道,又有奇思妙想连篇,实是咏物词中的一篇高作。

huāfàn ·guōdàosòngshuǐxiānsuǒ

wényīng sòngdài 

xiǎopīngtíng qīngqiān fēnghuángàntōuyùn cuìqiáobìn zuólěngzhōngtíng yuèxiàxiāngrèn shuìnónggèngfēngjǐn jīnghuíxīnwèiwěn sòngxiǎo cōngqiàn cáizhīhuāmèngzhǔn 
xiāngéhuàzuòyōufāng líng ànyúnshāhèn línyǐng hánxiāngluàn dòngméicángyùn xūnpàn xuánbàngzhěn háiyòujiàn rénchuígànzhěn liàohuànshǎng qīnghuáchíguǎn táibēimǎnyǐn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共骇(hài)¹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²
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
注释:¹骇:惊骇。²木兰舟:这里指龙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云旗猎猎翻青汉¹,雷鼓嘈(cáo)嘈殷(yīn)²碧流。
译文: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注释:¹青汉:云霄。²殷:震动。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屈子冤魂终古¹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译文: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注释:¹终古:从古至今。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江亭暇(xiá)¹堪高会²,醉讽离骚不解愁。
译文: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注释:¹暇日:空闲。²高会:指端午节会船竞渡。

  《午日观竞渡》是明代边贡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首联是写端午节人们观看赛龙舟的场景。表现了端午节时期热闹的场面。

  颔联全面描写了龙舟的装饰,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颈联进而转向了对屈原的思念。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祭念屈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风俗至今仍然存在。

  尾联直接抒情,诵读《离骚》,吐露了诗人生活中的淡淡哀愁。

  这首诗沉稳平淡,风格朴质,包含着诗人对爱国民众英雄的崇敬心情。

guānjìng

biāngòng míngdài 

gònghàiqúnlóngshuǐshàngyóu zhīyuánshìlánzhōu 
yúnlièlièfānqīnghàn léicáocáoyīnliú 
yuānhúnzhōngzài chǔxiāngzhìjīnliú 
jiāngtíngxiákāngāohuì zuìfěngsāojiě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