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辽鹤¹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²空千里。
译文: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注释:¹辽鹤: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²鱼浪:此处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凭仗桃根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mèi)²。犹有东门³泪。
译文: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忧愁没有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¹桃根:桃根为桃叶之妹。²衣袂:衣袖。³东门:泛指离别之地。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辽鹤”用的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二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暗用典故。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化用旧典,补叙别后多年了无音们。上句似先写对方不寄书,实足从巳方感觉而后得知。下句直说自己久盼情状。盼而“空”是结果”久盼的全过程,便从这个“空”字透露出来,从这个“空”,才回过头来察觉了本是由于对方的“寸书不寄”。词意平实,却蕴思细致,深有韵味。

  过片又回到眼前,“凭仗寸根,说与凄凉意”。人事变迁,信音辽邈,重来旧处,不见伊人,欲诉无由。东晋王献之有《寸叶歌》三首,其二云:“寸叶复寸叶,寸叶连寸根。寸叶,献之爱妾名,其妹名寸根。姊妹连枝,凭她说与,作者用比曲说如此虽隔一层,也是有死胜无了。“凄凉意”,《夷坚三志》作“相思意”。“凄凉”也好,“相思”也好,都是指多年积蓄未了情。 “凄凉”二字似乎表达得更深一些。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满腔幽情了。

  结尾“愁无际”三字,包含了别来至今,荡漾在自己心中的无尽的悲感。“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写黯然销魂之意,将情感推向极致。词人看到她的旧时衣物至今犹在,内心情感无法抑制,除了泫然泪下之外,再也说不出任何话语。古乐府《东门行》曰:“出东门,不顾归。“”东门”在古典文学中是带有浓厚悲伤色彩和感伤意蕴的送别之所,被赋予“一去不返”的定性。词人在这里化用,足以体现他仿佛认命一般,对于那些离去的人和事不抱任何希冀与期待了。

  这首词直抒胸臆,虽淡淡写来,亦有深情无限。全篇章法多变,摇曳生姿,起承转合,各具其妙。最妙处当是结句,触物生情,遥应篇首,既绾合全篇,又点透题旨,有语淡情深之余味。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第607页

diǎnjiàngchún··shānggǎn--zhōubāngyàn

liáoguīláixiāngduōshǎoshāngxīncùnshūlàngkōngqiān

píngzhàngtáogēnshuōliángchóujiùshímèiyóuyǒudōngménlè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忧愁没有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

辽鹤: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

鱼浪:此处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桃根:桃根为桃叶之妹。

衣袂:衣袖。

东门:泛指离别之地。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创作背景

  周邦彦年轻时与苏州歌伎岳楚云交往甚密。后来周邦彦离开苏州回到京师,但对其情意却丝毫未减。当词人再次回到苏州,她已嫁与他人。几天之后,周邦彦参加苏州太守蔡峦的宴会时,见到了岳楚云的妹妹,于是词人便创作了这首《点绛唇·伤感》来表达自己的无尽相思之情。

参考资料:
1、 程艳杰 靳艳萍.《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89页
赏析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辽鹤”用的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二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暗用典故。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化用旧典,补叙别后多年了无音们。上句似先写对方不寄书,实足从巳方感觉而后得知。下句直说自己久盼情状。盼而“空”是结果”久盼的全过程,便从这个“空”字透露出来,从这个“空”,才回过头来察觉了本是由于对方的“寸书不寄”。词意平实,却蕴思细致,深有韵味。

  过片又回到眼前,“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人事变迁,信音辽邈,重来旧处,不见伊人,欲诉无由。东晋王献之有《桃叶歌》三首,其二云:“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桃叶,献之爱妾名,其妹名桃根。姊妹连枝,凭她说与,作者用比曲说如此虽隔一层,也是有死胜无了。“凄凉意”,《夷坚三志》作“相思意”。“凄凉”也好,“相思”也好,都是指多年积蓄未了情。 “凄凉”二字似乎表达得更深一些。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满腔幽情了。

  结尾“愁无际”三字,包含了别来至今,荡漾在自己心中的无尽的悲感。“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写黯然销魂之意,将情感推向极致。词人看到她的旧时衣物至今犹在,内心情感无法抑制,除了泫然泪下之外,再也说不出任何话语。古乐府《东门行》曰:“出东门,不顾归。“”东门”在古典文学中是带有浓厚悲伤色彩和感伤意蕴的送别之所,被赋予“一去不返”的定性。词人在这里化用,足以体现他仿佛认命一般,对于那些离去的人和事不抱任何希冀与期待了。

  这首词直抒胸臆,虽淡淡写来,亦有深情无限。全篇章法多变,摇曳生姿,起承转合,各具其妙。最妙处当是结句,触物生情,遥应篇首,既绾合全篇,又点透题旨,有语淡情深之余味。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第607页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人道有情须有梦,无梦岂无情?夜夜相思直到明,有梦怎生成?
人道有情须有梦,无梦岂无情?夜夜相思直到明,有梦怎生¹成?
译文:人说如果心里有所思,夜里就会有所梦,没有梦就是没有思念吗?每天夜里相思到天明,如果有梦的话,如何思念?
注释:¹怎生:怎样,如何。
伊若忽然来梦里,邻笛又还惊。笛里声声不忍听,浑是断肠声。
(yī)¹若忽然²来梦里,邻笛又还惊³。笛里声声不忍听,浑是断肠声。
译文:他大概一会儿就要来到我的梦里,附近响起的笛声却又把我惊醒。实在不忍听这声声笛乐,在我听来全是断肠之音。
注释:¹夜:他。 ²忽然:一会,俄顷。³惊:将梦惊醒。⁴浑是:全是,都是。

língchūn··réndàoyǒuqíngyǒumèng--liánjìng

réndàoyǒuqíngyǒumèngmèngqíngxiāngzhídàomíngyǒumèngzěnshēngchéng

ruòránláimènglínyòuháijīngshēngshēngrěntīnghúnshìduànchángshēng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zhēn)(jīng)¹满眼山城路,征鸿²不为愁人住³。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译文:偏僻之地,荆棘丛生,满眼荒芜,让人心生苍凉。南飞的征雁,亦不会因时常触动人的思乡愁怀而停歇。眺望远方,视线落处,凉云冷雨,故园遥不可及,更在远方的远方。
注释:¹榛荆:荆棘。²征鸿:即征雁。多指秋天南飞的大雁。³住:停歇。⁴长安:借指北京。⁵湿云:谓湿度大的云。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丝丝¹心欲碎,应是悲秋泪。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译文:愁思缕缕,心欲碎。清泪,似是为悲秋而洒。人在他乡,更让人泪流不止。然而,即使返家之时又能怎么样呢。
注释:¹丝丝:谓细雨如丝。

  上片开篇便展现出一派荒芜之境,容若于孤城之外,万山丛中立马远眺,湿云吹雨,暮霭沉沉,不见乡关。“榛荆满眼山城路”说的是行役途中所见,山城遥遥.满眼荒芜颓败之景,荆棘一样的植物在这城边的行军道上显得格外刺眼。忽然从远天传来断断续续的几声嘶哑的雁鸣,在丝丝雨声中.它们只顾前进,倏忽间就飞向远方去了,像那断雁前来,却不为愁人暂住片刻,那为何还有“鸿雁传书”的古语。上片集中了山城、荆棘、征鸿、湿云、冷雨这些意象,极力渲染出旅人的苦闷,想必不过是自己一厢愁情,更无处安放罢了。前路未知,雨还是丝丝缕缕,越加觉得寒冷,但归处又在哪里。

  下片抒情,悲秋更兼乡愁,承转启合中纳兰表现出不凡的功力,把上片末句中“寒雨”与自己的心绪结合起来,自然道出“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的妙喻。俗话说:“睹物思人”。出门在外的行役之人、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纳兰此处也是如此,看到那断雁远征,奔赴远地而不知暂住。寒雨丝丝,想来自然成了悲秋之泪,凡所苦役沿途所遇景物,都被蒙上了一层浅浅诗意的惆怅。想到此处,不觉黯然泪下,发出“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之叹。容若的抒情,是层层递进而又曲折婉转,最后也没有直说更深的愁是什么,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聂小晴,泉凌波编,纳兰容若词传 超值全彩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05:第292页

mán ·zhēnjīngmǎnyǎnshānchéng

lánxìng qīngdài 

zhēnjīngmǎnyǎnshānchéng zhēnghóng鸿wèichóurénzhù chùshìchángān shī湿yúnchuīhán 
xīnsuì yìngshìbēiqiūlèi lèixiàngzhōngduō guīshíyòunài 
些小白须何用染。几人得见星星点。作郡浮光虽似箭。君莫厌。也应胜我三年贬。
些小¹白须何用染。几人²得见星星点³。作郡浮光虽似箭。君莫厌。也应胜我三年贬(biǎn)
译文:少许白须不用染黑,有几个人能够见到星星白发。作知州事时光如箭地过去了,你莫埋怨,应当说比我三年贬居生活强。
注释:¹些小:细小。²几人:几个人。³星星点:言鬓发花白。⁴作郡:任知州事。⁵厌:厌烦。⁶胜我:比我强。
我欲自嗟还不敢。向来三郡宁非忝。婚嫁事稀年冉冉。知有渐。千钧重担从头减。
我欲自嗟(jiē)还不敢¹。向来三郡²³非忝。婚嫁事稀年冉(rǎn)。知有渐。千钧重担从头减
译文:我自叹还没有时机回朝,想起来官于三州无非是不称职。男婚女嫁风俗事看得少了,意识到自己年岁慢慢衰老了。我知有此时刻,极重的负担从思想上卸掉。
注释:¹不敢:不敢行动,没有时机。²三郡:苏轼知密州、徐州、湖州后贬黄州。³宁:安宁。⁴非忝:不惭愧,意即还顺心。⁵冉冉:慢慢的样子。⁶有渐:有慢慢衰老时刻。⁷千钧:古代30斤为一钧。这里言其极重负担。⁸从头减:从根本上消失。卸掉:实指死亡。

  上片,作者从时光的易逝来看官场游戏生活,与曹九章相互安慰。这是一种感觉性的审美心理。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列宁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从须鬓慢慢斑白感觉时光的流逝,暗叹自己老了;从“白须”上联想到曹光州官涯生活如“箭”飞过。这是自然规律。曹九章须埋怨,苏轼已过了三年贬居生活,比你差多了。“君莫厌”三字隐含着曹光州的满腹牢骚,“胜我三年贬”五字,表白了作者的坦然胸襟。彼此彼此,如此而已。

  下片,从苏轼自身的官场沉浮、世事变迁的体验来谈看穿人生。“我欲自磋还不敢,向来三郡宁非忝,苏轼自叹回朝无望,回首三州知官事又不顺心如意,难免内心郁郁不平。最后三句,再看婚嫁世事与年岁渐衰,得知人生“千钧重担”也无意义地“从头减”了。从“自磋”、“非忝”、“冉冉”、“从头减”,这一认识过程的矛盾、变化,去领略人生的真谛,苏轼还以全身心去体验痛苦,感悟生命,抗争苦难,昂扬悲剧精神。

  全词名为赠词实是慰语。从中可以看出两人遭际相似,个性相近,相互慰藉,忘却前非。词从“白须”、“浮光”、“婚嫁”等的具体人事侧面,反映了官场生活原本是一场游戏,从而隐示苏轼淡然恬静的人生观。不过,现实中存在的悲剧,经常迫使苏轼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这就是苏轼被贬黄州后不去为僧、不去投江的原因。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717-719

jiāào··zèngcáoguāngzhōu--shì

xiēxiǎobáiyòngrǎnrénjiànxīngxīngdiǎnzuòjùnguāngsuīshìjiànjūnyànyīngshèngsānniánbiǎn

jiēháigǎnxiàngláisānjùnníngfēitiǎnhūnjiàshìniánrǎnrǎnzhīyǒujiànqiānjūnzhòngdāncóngtóujiǎn

昔我初生岁,中原失太平。
昔我初生岁¹,中原失太平。
译文:我出生后不久,就遇到了靖康之耻。
注释:¹岁:年。
宁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宁知¹墓木拱,不见塞(sài)²清。
译文:哪里知道我都已经老去,还是没有听到收复中原的好消息。
注释:¹宁知:岂知,怎么会知道。²塞尘: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京洛无来信,江淮尚宿兵。
京洛无来信,江淮尚宿兵。
译文:汴京和西京洛阳已经失陷多年,可是江淮一带的军队没有北伐中原的动作。
何时青海月,重照汉家营?
何时青海月,重照汉家营?
译文:请问什么时候我才能听到宋军收复中原的好消息呢?
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译文:心中的春愁让人悲痛的肝肠欲断,哪里能感受春草美好,一心思念心中人。
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
落花寂寂¹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
译文:花瓣在黄昏时分寂寂无声的飘落,深静的宅院里只有一个人独自倚门守候。
注释:¹寂寂:寂静无声貌。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