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qìng)¹攀天猿掉头。
译文:撑着崖壁拄着手杖在山谷攀爬,蝮蛇都为前行发愁,险山高耸入云,猿猱都为掉头而担忧。
注释:¹箐:竹名,这里指山间原始竹林。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yì)是皇州。
译文:不要认为鬼门关外的黔州地处荒远,从这里以后的五十三座驿站都是我们的疆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撑着崖壁拄着手杖在山谷攀爬,蝮蛇都为前行发愁,险山高耸入云,猿猱都为掉头而担忧。

不要认为鬼门关外的黔州地处荒远,从这里以后的五十三座驿站都是我们的疆域。

注释

箐:竹名,这里指山间原始竹林。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24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广陵¹城里昔繁华,炀(yáng)²行宫接紫霞。
注释:¹广陵:即扬州。²炀帝:即杨广,隋文帝杨坚次子,仁寿四年即皇帝位。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玉树¹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注释:¹玉树:曲名,即南朝陈后主所作之《玉树后庭花》。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最是多情汴(biàn)(dī)¹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注释:¹汴堤:此句源唐韦庄《台城》诗“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明孝宗弘治六年,李梦阳举进士,进入仕途,卓然以“复古”自命,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复古派自此逐渐形成,他们在实践中极力模仿古人,出现了大量的拟作。如曾棨此诗,实由李商隐《隋宫》、许浑《金陵怀古》及韦庄《台城》等诗拆零焊接而成,就是因袭仿古的代表作品。但他总算拼凑得还算工致自然,较之那种明显将古人作品割裂摧伤而成的所谓“新作”者稍有不同。算是复古派中的上作。

wéiyáng怀huái--céng

广guǎnglíngchéngfánhuáyángxínggōngjiēxiá

shùcányóuyǒujǐnfānguījiā

lóutáichùchùfāngcǎofēngniánniányuànluòhuā

zuìshìduōqíngbiànliǔchūnláijiùdài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后生才锐¹者,最易²坏。若有之³,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¹⁰游处¹¹。自此¹²十许¹³年,志趣自成。不然¹⁴,其可虑¹⁵之事,盖¹⁶非一端¹⁷。吾此言,后生¹⁸之药石¹⁹也,各须谨之²⁰,毋(wú)²¹(yí)²²后悔²³
译文: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憾。
注释:¹才锐:才思敏捷。²易:容易。³若有之:如果有这种情况。指才锐者。之:这样的情况。⁴忧:忧虑。⁵可:值得。⁶简束:约束。⁷经学:指儒家经典,诸子百书。⁸训:训导。⁹恭谨:恭敬,谨慎。¹⁰浮薄者:游手好闲轻薄的人。¹¹游处:来往。¹²自此:从这以后。¹³许:大概。¹⁴不然:不这样。¹⁵虑:担忧。¹⁶盖:恐怕。¹⁷端:这里指一个方面。¹⁸后生:年轻人。¹⁹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这里指良药,规劝。²⁰谨之:慎重对待他。之:指代,这样的人。²¹毋:同“无”,不要。²²贻:留下。²³后悔:后,后悔。悔,遗憾。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登彼西山¹兮,采其薇²矣。
译文:登上那首阳山,采摘薇来充饥。
注释:¹西山:即首阳山,又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²薇:植物名,也叫蕨菜,根含淀粉,可供食用或酿造。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以暴易暴¹兮,不知其非²矣。
译文: (周) 用暴虐去替换暴虐,却不知这种做法的错误。
注释:¹以暴易暴: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²不知其非:武王还不知道自己的过错。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
神农¹(yú)²³焉没兮,我适安归矣
译文:神农虞舜古代圣君转瞬即逝啊,我要到哪里寻找理想的归宿呢?
注释:¹神农:传说中的炎帝。²虞:即大舜。³夏:朝代名,指夏朝开国君主大禹。⁴忽:绝灭。⁵“我安适归矣”:倒装句,“安归”是倒装结构,即“归安”,是回归的意思。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xū)(jiē)¹(cú)²兮,命之衰³矣!
译文:多么可悲啊,已是生命垂危之际,命运是这样不济!
注释:¹于嗟:“于”通“吁”,感叹词。表示赞叹或悲叹。²徂:古同“殂”,死亡。³命之衰:生命垂危。

  这是一首袒露心迹、毫不矫饰的抒情诗,也是一首爱憎分明、议论风发的政治诗。全诗情理交融,在“以暴易暴”的议论中渗透着卑视鄙弃周朝的强烈感情,在“我安适归”与“命之衰矣”的感慨中隐含有同周朝势难两立的清晰判断。

  歌谣一、二句直陈登上首阳山的高处采薇充饥。这两句用赋体,字句平浅,感情也似乎平淡,其中却包含有决不与周王朝合作这一态度鲜明的抉择。所说的是采薇这一件实事,也可看作是一纸“耻食周粟”的宣言。

  三、四句以议论出之,说明不合作的原因。认为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而非以仁义王天下,是不可取的,而武王却并不以此为非。以上四句是伯夷、叔齐表明自己政治上的立场、态度,以“以暴易暴”四字对新建立的周王朝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以下转入全诗的另一个层次,写个人的历史性的悲剧。

  神农、虞、夏时代都是历史上的圣明之世;说神农、虞、夏转瞬即逝,其用意在于反衬自己的生不逢时,由于找不到一个安身立命的立足点而充满了失落感。“我安适归矣”,故意用无疑而设问的语气,增强了感慨的份量,与《诗经·魏风·硕鼠》的“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写法正不谋而合。结尾两句是无可“适归”的延伸和发展。当伯夷、叔齐吟唱到此歌结尾时,虽已气衰力微、不可能呼天抢地地大声唱叹,但这感慨至深的垂死之言,即使声音很小甚至不甚连贯,仍然是会动情地顽强地唱出并长久地回响在首阳山的山涯水际的。

参考资料:
1、 熊依洪.中国历代文学大观 先秦文学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11页

cǎiwēi

míng xiānqín 

dēng西shān cǎiwēi 
bàobào zhīfēi 
shénnóngxiàyān shìānguī 
jiē mìngzhīshuāi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细草绿汀(tīng)¹,王孙²耐薄游³
译文:水中的小洲上长满了小草,王牧要出去游玩了。
注释:吉州:今江西吉安县。使君:古对州郡长官的尊称。¹汀洲:水中小洲。²王孙:本指王家子孙,这里指王牧。³薄游:漫游,随意游览。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年华初冠带¹,文体²旧弓裘(qiú)³
译文:年纪刚刚到了及冠之年,文章的体裁风格与父亲的相同。
注释:¹冠带:本指帽子和腰带。这里指及冠之年。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冠年。²文体:文章的体裁风格。³弓裘:《礼·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野渡华争发,春塘水乱流。
译文:一场春雨过后山花竞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使君怜小阮¹,应念倚门愁²
译文: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舍不得他离开,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
注释:¹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²倚门愁:谓让父母挂念、担忧。

  唐人的送行诗很多。但送行有种种情况,诗的情味也就大不一样。这里是送一个年轻人去探望他的叔父,而他的叔父,又是那里的州官。恰逢时节在初春,正是游历的大好时光。对一个刚成年的人来说,游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说,这都是一件好事。尽管离别免不了引起依惜别之情,但也被替对方高兴的心情掩盖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的明快基调。

  诗的首联点明了送人春日出游的意思。诗人化用了前人的诗句。谢灵运《悲哉行》说:“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王孙是对年轻人的尊称。《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漂母对韩信说过这样的话:“ 吾哀王孙而食之,岂望报乎!”王牧恰好姓王,所以用在这里更显恰当。汀洲,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水边。细草绿,时值早春,小草刚刚发芽。古人常常把春草和离情联系在一起。《古诗十九首》说:“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浓,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所以一说“细草绿”,惜别之意也就蕴含其中了。

  第二联是对被送者的介绍和赞许。古代男子二十而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了。这正是人生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不仅如此,王牧承继了家学,擅长诗赋,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四弓裘”,用的是《礼记·学记》的典:“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来便用“弓冶”、“弓裘”比喻父子世袭的事业。这里既是对王牧的赞许,又是对他所要拜见的叔父的称誉。当然,应酬之作中这类词句难免也有溢美之处。

  第三联设想王牧旅途中的见闻。“野渡华争发,春塘水乱流。”这两句描写山野春天雨后的景色。一场春雨过后,山华竞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这才是真正的春天,是身居市朝的人们领略不到的春天的真正的美。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概括了春日山野的美,而且写得生机勃勃,清新流丽。前人评论道:“ 李袁州(嘉祐)中兴高流,与钱(起)、郎(士元)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如“野渡华争发,春塘水乱流”、“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文章之冠冕也。”(《唐音癸签》卷七引刘辰翁语)

  第四联设想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一定十分怜爱,舍不得他离开。所以嘱咐说: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

  全诗清丽流畅,气韵生动,是应酬诗中难得的佳作。沈德潜评论此诗云:“天然名秀,当时称其齐梁风格,不虚也。”(《唐诗别裁》卷十一)

sòngwángwǎngzhōuwáng使shǐjūnshū--jiāyòu

cǎo绿tīngzhōuwángsūnnàibáoyóu

niánhuáchūguāndàiwénjiùgōngqiú

huāzhēngchūntángshuǐluànliú

使shǐjūnliánxiǎoruǎnyīngniànménchóu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荷花开后西湖¹好,载酒来时。不用旌(jīng)²,前后红幢(chuáng)³绿盖随。
译文:荷花盛开后的西湖风光艳丽,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注释:¹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²旌旗:古代旌旗仪仗。³幢:古代的帐幔。⁴盖:古代一种似伞的遮阳物。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zhī)¹。烟雨微微,一片笙(shēng)²歌醉里归。
译文:彩画游船驶进荷花深处,酒杯上也沾染了荷花的清香。傍晚下起了朦胧微雨,在一片笙歌中,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注释:¹卮:古代盛酒的器皿。²笙:簧管乐器。

  上片用“旌旗”来比况荷花的“红幢绿盖”,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把荷叶比作红幢、绿盖的仪仗,随着自己前呼后拥,写出了荷塘荷花开放的旺盛姿态。 作者紧扣“西湖好”的总写到展开具体描写,碧绿清澈的湖水承载着小船与游者,长长的湖堤长满茂密的芳草,满眼的绿意,扑鼻的清香,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词中二三句主要通过视觉写“西湖好”,“隐隐笙歌处处随”则是从听觉写“西湖好”,这一句从侧面告诉读者,游湖之人何止醉翁。描绘出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

  下片写词人泛舟荷花深处,饮酒听曲,赏花饮酒的活动,已完全沉醉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醉里归”写出词人心情十分惬意,这是观赏西湖秋荷所导至的,秋季西湖之美就自在不言中了。

  全诗诗人游览荷塘,官场上的上的失意和烦闷,都被这荷香和微雨所冲散,带回的是一颗超尘脱俗的心境。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2634页

cǎisāng ·huākāihòu西hǎo

ōuyángxiū sòngdài 

huākāihòu西hǎo zàijiǔláishí yòngjīng qiánhòuhóngchuáng绿gàisuí 
huàchuánchēnghuāshēnchù xiāngfànjīnzhī yānwēiwēi piànshēngzuì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