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
却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徐生脱水双鱼,吹沫相看晚图。
老矣个中得计,作书远寄江湖。
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
睡鸭不知飘雪,寒雀四顾风枝。
子母猿号槲叶,山南山北危机。
世故谁能樗里,彀中皆是由基。

  《题郑防画夹五首》,是黄庭坚题咏郑防画夹中作品的组诗。郑防是藏画的人,画夹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

  第一首诗题惠崇的画。惠崇是僧人,能诗善画。《图绘宝鉴》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图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正因为惠崇的山水、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苏轼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画境。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中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买”字不如“唤”字灵活。这三句不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庭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可再现画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景物诗,不成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长,容易写的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说杜甫题画诗:“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晬语》)杜甫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

  杜甫的题画诗,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在描绘画境中道出画理。如《戏题王宰山水图歌》,因题画而道出“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的艺术见解。黄庭坚在此题的第二首诗,题咏的是郑防收藏的郭熙的画,也运用这一表现手法。郭熙是北宋山水画家,其画强调“取势”。他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他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提出的“三远”——高远、平远、深远,就是要取山川之远势。黄庭坚对绘画有很高的艺术素养,所以这首诗的前二句“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是很精当的评价。三四句具体咏赞画夹中郭熙之作。郭熙曾为苏才翁家摹写宋初北派山水画家李成的《骤雨图》六幅,因此笔墨大进。诗人在郑防画夹中得以见到《骤雨图》真迹,非常兴奋。但三四句不直说,而是曲折达意。自从见到郭熙画后,他禁不住跃跃欲试,也来摹写《骤雨图》,但一时找不到六幅好绢。“鹅溪”,在今四川三台,以产上好画绢著称。把六幅画绢说成是“六幅鹅溪”,以出人意料的语言,创造出新奇的意象。溪水清澈透明,恰似皎洁轻柔的画绢。黄庭坚学杜甫诗,以善于锤炼句法、字法著称,于此句可见。这两句既奇警,又自然天成,而且给整首诗增添了盎然意趣,补足前二句之意,使全诗不流于枯燥。

  从章法和句法来看,第二首诗的第三、四句,一起一落,折出笔势,同前一首的第三句一气连贯、第四句陡然转折不同。可见诗人用笔灵活多变,决不重复,总是力求创新与出奇。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523-524页

zhèngfánghuàjiāshǒu--huángtíngjiān

huìchóngyānguīyànzuòxiāoxiāngdòngtíng

huànbiǎnzhōuguīrényánshìdānqīng

néngzuòshānchuānyuǎnshìbáitóuwéiyǒuguō

quèxiěchéngzhòuliùé

shēngtuōshuǐshuāngchuīxiāngkànwǎn

lǎozhōngzuòshūyuǎnjiāng

zhéwěigòngwǎnhóngliúzhútóngshí

shuìzhīpiāoxuěhánquèfēngzhī

ziyuánhàoshānnánshānběiwēi

shìshuínéngchūgòuzhōngjiēshìyóu

赏析

  《题郑防画夹五首》,是黄庭坚题咏郑防画夹中作品的组诗。郑防是藏画的人,画夹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

  第一首诗题惠崇的画。惠崇是僧人,能诗善画。《图绘宝鉴》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图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正因为惠崇的山水、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苏轼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画境。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中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买”字不如“唤”字灵活。这三句不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可再现画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景物诗,不成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长,容易写的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杜甫题画诗:“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晬语》)杜甫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

  杜甫的题画诗,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在描绘画境中道出画理。如《戏题王宰山水图歌》,因题画而道出“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的艺术见解。黄庭坚在此题的第二首诗,题咏的是郑防收藏的郭熙的画,也运用这一表现手法。郭熙是北宋山水画家,其画强调“取势”。他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他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提出的“三远”——高远、平远、深远,就是要取山川之远势。黄庭坚对绘画有很高的艺术素养,所以这首诗的前二句“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是很精当的评价。三四句具体咏赞画夹中郭熙之作。郭熙曾为苏才翁家摹写宋初北派山水画家李成的《骤雨图》六幅,因此笔墨大进。诗人在郑防画夹中得以见到《骤雨图》真迹,非常兴奋。但三四句不直说,而是曲折达意。自从见到郭熙画后,他禁不住跃跃欲试,也来摹写《骤雨图》,但一时找不到六幅好绢。“鹅溪”,在今四川三台,以产上好画绢著称。把六幅画绢说成是“六幅鹅溪”,以出人意料的语言,创造出新奇的意象。溪水清澈透明,恰似皎洁轻柔的画绢。黄庭坚学杜甫诗,以善于锤炼句法、字法著称,于此句可见。这两句既奇警,又自然天成,而且给整首诗增添了盎然意趣,补足前二句之意,使全诗不流于枯燥。

  从章法和句法来看,第二首诗的第三、四句,一起一落,折出笔势,同前一首的第三句一气连贯、第四句陡然转折不同。可见诗人用笔灵活多变,决不重复,总是力求创新与出奇。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523-524页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24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山光¹照槛(jiàn)²水绕廊,舞雩(yú)³归咏春风香。
译文:栏杆外就是山中景色,流水淙淙绕着长廊而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
注释:¹山光:山的景色。²槛:栏杆。³舞雩: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风皆文章。
译文:停在枝头的鸟儿,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cuō)(tuó)莫遣(qiǎn)韶光¹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译文:不要让青春年华在消遣中白白地流逝,人生只有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情。
注释:¹韶光:指美好的时光。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译文: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shíshū ·

wēngsēn sòngdài 

shānguāngzhàojiànshuǐràoláng guīyǒngchūnfēngxiāng 
hǎoniǎozhītóupéngyǒu luòhuāshuǐmiànjiēwènzhāng 
cuōtuóqiǎnsháoguānglǎo rénshēngwéiyǒushūhǎo 
shūzhī 绿mǎnchuāngqiáncǎochú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jiàn)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¹
译文:恬亭的栏杆探到水面上,周边绿树围绕,溪岸沿着地势高低错落,一直深入青翠的山峦。
注释:¹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译文:太阳落了人在断桥上单独地站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互相依偎。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译文:清静地游览才觉得心不累,幽静的地方有谁知道世上还有政务呢?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更待夜深同徙(xǐ)¹,秋风斜月钓船归。
译文:想着到了深夜还要再徘徊,然后在秋风中望着天上挂着的斜月坐着钓鱼船回去。
注释:¹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tàitiántí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jiànlínshàng绿yīnwéi àngāocuìwēi 
luòduànqiáorén shuǐhányōushùniǎoxiāng 
qīngyóushǐjuéxīnlèi jìngchǔshuízhīshìyǒu 
gèngdàishēntóng qiūfēngxiéyuèdiàochuánguī 
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
别业¹临青甸(diàn),鸣銮(luán)³降紫霄。
译文:公主的别墅临跨着青绿的郊野,君主的銮驾常常到这仙宫天阙。
注释:长宁公主: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韦后所生。东庄:唐中宗为长宁公主建造的别墅,唐中宗和韦后曾数度临幸。¹别业:别墅。²青甸:绿色的郊野。甸:京城的近郊。³鸣銮:装在轭首或车衡上的铜铃,车行摇动作响。此处借指皇帝的车驾。
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
长筵(yán)¹(yuān)²集,仙管凤凰调。
译文:百官们列队迎候着降驾的天子,管弦吹奏着凤凰和鸣般的声乐。
注释:¹长筵:指排成长列的宴饮席位。²鹓鹭:两种鸟,它们群飞而有序,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树接南山¹近,烟含北渚(zhǔ)²遥。
译文:树接南山,南山离东庄这么近,烟漫北渚,北渚离这儿如此远。
注释:¹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²北渚:北面的水涯。此指渭河。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承恩¹咸已醉,恋赏未还镳(biāo
译文:承赐盛宴啊,群臣们早成醉颜,恋赏花美的东庄,忘却了回还。
注释:¹承恩:蒙受恩泽。²还镳:犹回马。镳:马嚼子,代指乘骑,此处指皇帝的车驾。

  此诗第一句交代宴饮的地点,为下文的展开写出了规定的场景。第二联把大臣们写得不同凡俗,更恰到好处地吹捧了皇帝。第三联突然笔锋一转,由宴会写到了东庄周围的环境。最后归结到宴会上来,收住上文,把宴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全诗用比喻、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来介绍长宁公主的别墅,虽然辞藻过于华丽,但是皇家庄严肃穆的一面描绘得很具体,使人对皇帝家那种威严奢华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宰相,李峤写出如此的文章似乎很天经地义,这是政治和文学的结合,李峤既将政治目的融到了诗里,又严格按照五言律诗原有的体裁来编辑词汇。不管读者是否喜欢花团锦簇般的修辞堆在那里,皇家的气派似乎只有用这样的辞藻方能说明。大多数应制诗、侍筵诗都是如此。此诗俗处在于空泛,这也是大多数此类诗词很难跳出的套路。

  这首作品是典型的侍筵诗。侍宴写的诗,多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少酸甜苦辣的隽永名言,这样的诗其实流传不广,因为没有什么用,充其量记录一些生活片段,玩一下生涩怪癖的文词,应景显才之为而已。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70-372

shìyànchángnínggōngzhǔdōngzhuāngyìngzhì

qiáo tángdài 

biélínqīngdiàn míngluánjiàngxiāo 
chángyányuān xiānguǎnfènghuángtiáo 
shùjiēnánshānjìn yānhánběizhǔyáo 
chéngēnxiánzuì liànshǎngwèihuánbiāo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一粒红稻¹饭,几滴牛颔(hàn)²血。
译文:颗颗精细的红稻米饭啊,那是耕牛滴滴的血凝成。
注释:伤:哀伤、悲悯之意。¹红稻:指红色的稻米,为稻中的一种,亩产量低,较为珍贵、罕见。²颔:下巴颏。
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珊瑚¹枝下人,衔(xián)²³不歇。
译文:贵族们吃喝玩乐赏珍宝,饮酒而吐出红米饭不停。
注释:¹珊瑚:海中的珊瑚虫的分泌物和石灰质骨骼形成的,像树枝状,多为红色,也有白色的,经加工成珍贵的装饰品,古代富贵人家常将它供于几案上,作赏玩的珍宝。²衔杯:饮酒。³吐:吐出红米饭。

  诗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中度过,其诗亦多隐逸之风,这首《伤农》却是一篇富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对封建剥削阶级的奢侈浪费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此联描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红稻”指红色的稻米,不仅清香好吃,且富营养,多供贵族、富豪之家食用。这里不用一碗,而用一粒,便含有农民一年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才有人们碗中之餐,粮食得来粒粒都含着辛苦之意,用词着意甚深。“牛颔血”,牛在耕田时下巴被套绳磨出血来,突出了劳动的艰苦,然而牛既如此人更不堪,诗人借牛颔血烘托了劳动人民耕种的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的,和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很是相像。凡是有良心的人都应该珍惜劳动人民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这是两位诗人写作这类题材的诗之共同宗旨。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那些不劳而获、不知稼穑的腐朽奢糜之徒是从来都不懂、也不屑去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的。

  “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此联描绘了富贵豪门家的奢侈与浪费。“珊瑚”,珊瑚枝,因它色彩艳丽,且采摘不易,所以它便显得十分名贵,是官宦贵戚家室内部装饰摆设珍品,由此可知,诗中“珊瑚枝下人”指的便是大富大贵人家的男男女女了,他们终日极尽奢华。下句中的“衔杯吐不歇”便是动劳人民辛辛苦苦种出的红米做成的饭,被他们在纵酒行乐时如同废物一般吐了出来。

  白描的手法与鲜明的对比是诗人采用的艺术手法;语言朴素、形式短小,含义深刻是这首诗的特点。这首诗与李绅的《悯农二首》相比,诗意接近,虽不及李诗影响大,但对农民的疾苦是深切同情,对不劳而获的豪富贵族是深表愤怒的。整首诗朴实、直率地写出悲愤交加的感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6-237
2、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19-320
3、 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633-634

shāngnóng

zhèngáo tángdài 

hóngdàofàn niúhànxuè 
shānzhīxiàrén xiánbēixiē 
千山红树万山云,把酒相看日又曛。
千山红树万山云,把酒相看日又曛(xūn)¹
译文:眺望远处重重叠叠的高山上红叶一片白云悠然,持酒对饮坐看日已黄昏。
注释:¹曛:暮,昏暗。
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
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
译文:唱一首离歌,不禁泪流满面;此刻一别,真不知何时何地才能与你相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