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蓦山溪》又名《上阳春》,“赠衡阳妓陈湘”又作“别意”。这是一首赠别的词。

  上片写陈湘的天生丽质,豆蔻年华,而又柔情脉脉,春愁恹恹,使人魂飞心醉,我见犹怜。下片写词人载酒寻芳,临别伤怀,后约无期的怅惘心情。前者重绘形,故我绮语;后者重抒情,颇具风韵。全词运用铺叙的手法,层次分明。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嫋嫋,恰似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上片首二句先写陈湘年少怀春的内心活动。鸳鸯、翡翠,皆偶禽。雄者为鸳,雌者为鸯。《说文》:“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雄赤曰翡,雌青曰翠。

  接下来两句,以远山秋波,比喻陈湘的眉清目秀。“山明水秀”与“眉黛”、“秋波”相应,言其眉如山之明,眼如水之秀。把美人的眼比作秋波,眉比作远山,是我国古代诗文中所习见的。王观《卜算子》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即为一范例。末五句,以春花的娇嫩鲜艳,比喻陈湘的年轻貌美。妙词人不着痕迹地点染了杜牧《赠别》的“娉娉嫋嫋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含蓄而婉转地把陈湘的婀娜身段、锦绣年华勾勒了出来。又以“透”、“瘦”、“愁”三字分别写出陈湘的情窦初开、腰肢苗条和多愁善感。艳而不冶,媚而不妖,清丽纤巧,情韵兼胜,其构思之委婉曲折,低回往复,出人意表。

  片前两句写结识陈湘,唯恐不早。一种急于谋面、一倾积愫的感情,溢于言表,不言倾慕,而爱恋之情自见。接下来两句,写词人对后约无期、犹恐美人已有所属的怅惘。妙他把杜牧《叹花》诗“自是寻春去太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吹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融化里面。词人这里遥想别易会难,聚少离多,待到他们重逢的那天,恐怕是花已成泥、叶已成阴、子已满枝了。意脉上承“娉娉嫋嫋,恰近十三馀”了。感情上低回婉转,一往情深,显得更加深沉、真挚。最后五句,表现自己的着恋之深,依慕之切。“心期”,指内心深处的期望。这里是申说人生实难,事与愿违,造物是那样地捉弄人,不让人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愿望。接着又以柳的飘拂依人,比喻自己的别情无极,依恋不已。虽千里之外,犹然频频回首,寻觅那折柳赠行者的倩影。

  语淡而情深,意浓而韵远,非有这种实际生活的体验,是不能道出此中的委婉曲折的。妥溜又恰切,庄重又活泼,非功力深厚之妙笔,亦不能表达也。

shān··zènghéngyángchénxiāng--huángtíngjiān

yuānyāngfěicuìxiǎoxiǎozhēnǒuméidàiliǎnqiūjǐnnánshānmíngshuǐxiùpīngpīngniǎoniǎoqiàjìnshísānchūnwèitòuhuāzhīshòuzhèngshìchóushíhòu

xúnhuāzàijiǔkěnluòshuírénhòuzhǐkǒngyuǎnguīlái绿chéngyīnqīngméidòuxīnchùměiyóurénzhǎngtíngliǔjūnzhīfǒuqiānyóuhuíshǒu

赏析

  《蓦山溪》又名《上阳春》,“赠衡阳妓陈湘”又作“别意”。这是一首赠别的词。

  上片写陈湘的天生丽质,豆蔻年华,而又柔情脉脉,春愁恹恹,使人魂飞心醉,我见犹怜。下片写词人载酒寻芳,临别伤怀,后约无期的怅惘心情。前者重绘形,故我绮语;后者重抒情,颇具风韵。全词运用铺叙的手法,层次分明。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嫋嫋,恰似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上片首二句先写陈湘年少怀春的内心活动。鸳鸯、翡翠,皆偶禽。雄者为鸳,雌者为鸯。《说文》:“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雄赤曰翡,雌青曰翠。

  接下来两句,以远山秋波,比喻陈湘的眉清目秀。“山明水秀”与“眉黛”、“秋波”相应,言其眉如山之明,眼如水之秀。把美人的眼比作秋波,眉比作远山,是我国古代诗文中所习见的。王观《卜算子》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即为一范例。末五句,以春花的娇嫩鲜艳,比喻陈湘的年轻貌美。妙词人不着痕迹地点染了杜牧《赠别》的“娉娉嫋嫋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含蓄而婉转地把陈湘的婀娜身段、锦绣年华勾勒了出来。又以“透”、“瘦”、“愁”三字分别写出陈湘的情窦初开、腰肢苗条和多愁善感。艳而不冶,媚而不妖,清丽纤巧,情韵兼胜,其构思之委婉曲折,低回往复,出人意表。

  片前两句写结识陈湘,唯恐不早。一种急于谋面、一倾积愫的感情,溢于言表,不言倾慕,而爱恋之情自见。接下来两句,写词人对后约无期、犹恐美人已有所属的怅惘。妙他把杜牧《叹花》诗“自是寻春去太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吹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融化里面。词人这里遥想别易会难,聚少离多,待到他们重逢的那天,恐怕是花已成泥、叶已成阴、子已满枝了。意脉上承“娉娉嫋嫋,恰近十三馀”了。感情上低回婉转,一往情深,显得更加深沉、真挚。最后五句,表现自己的着恋之深,依慕之切。“心期”,指内心深处的期望。这里是申说人生实难,事与愿违,造物是那样地捉弄人,不让人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愿望。接着又以柳的飘拂依人,比喻自己的别情无极,依恋不已。虽千里之外,犹然频频回首,寻觅那折柳赠行者的倩影。

  语淡而情深,意浓而韵远,非有这种实际生活的体验,是不能道出此中的委婉曲折的。妥溜又恰切,庄重又活泼,非功力深厚之妙笔,亦不能表达也。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24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朱绂(fú)¹遗尘境,青山谒(yè)(fàn)(yán)²
译文:朝服绶带遗弃在尘世之境,赶赴青山拜谒佛教道场。
注释:¹朱绂: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此代指官职。²梵筵:佛教道场等宗教仪式。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金绳¹开觉路²,宝筏(fá)³度迷川
译文:黄金为绳显示觉悟之路,乘上宝筏渡过惑人迷川。
注释:¹金绳:佛经谓离垢国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典出《法华经》。²觉路:犹言“觉悟之路”。³宝筏:指船。佛教语,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⁴迷川:指众生为欲念所蔽而陷于迷障的生活,与“苦海”的意思相类似。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岭树攒飞栱(gǒng)¹,岩花覆谷泉²
译文:岭上高树拢聚构成飞栱一般,岩上红花盛开掩盖山谷的泉水。
注释:¹栱: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²谷泉:山谷间所出的泉水。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¹
译文:佛塔高耸是海上日出的标志,佛楼雄伟依傍大江烟云缭绕。
注释:¹江烟:指江上的云气、烟霭。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香气¹三天²下,钟声万壑(hè)连。
译文:佛烟香气传遍欲界色界无色界,佛钟敲响声连万壑千川。
注释:¹香气:指佛寺里的香火烟雾。²三天:即“三界”的意思,佛家把“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这里的“三天下”犹言“天下”。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译文:手中念珠如秋日莲子成熟满把满串,繁茂的松树团团圆圆如月。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¹
译文:鸟儿相聚疑是为听法而来,龙王亦来参加原为护法而来。
注释:¹龙参句:佛教认为龙王护持佛法。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愧非流水韵¹,叨入伯牙弦。
译文:惭愧我无洋洋兮若江河般的流水声韵,可以混为伯牙的琴上之声。
注释:¹流水韵:指美妙的乐曲。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朱绂”此处用以指代游者,正显示其身份之尊贵。“尘境”与“梵筵”相对,一指世俗生活的地方,一指超脱红尘的佛寺。诗人陪同这位贵人离开了世俗的境地,来到这青山环抱之中拜谒佛寺。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两句纯用佛典当中的用语。“这两句是说佛法能开启众生觉悟的道路,能超度众生脱离迷川,到达理想的彼岸世界。诗人这里是借眼前之景既赞颂了佛寺、佛法,又赞颂了来游禅寺的人。

  “岭树攒飞拱”以下四句是从宏观上描绘佛寺之壮观,也是诗人刚入禅寺所看到的景色。山岭上茂密的树木簇拥着寺庙的飞栱;岩石边的繁花覆盖着谷中的幽泉;寺中的高塔,高耸入云,似乎凌驾于海日之上;而雄伟的殿宇,气势非凡,又好象超出于江烟之上。“海日”、“江烟”在这里无非是用以烘托“塔形”与“楼势”,不一定意味着这禅寺真的在海边江上。所以对诗意的解释不必过于拘泥。这四句诗不但对仗工整,而且用词精妙。“攒”、“覆”、“标”、“出”四个字把环境的幽美,庙宇的雄伟写尽写足了,也写活了。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随着这两句诗的展开,诗人之笔深入到了佛堂之中。由此可以体会到全诗似乎是由外而内逐步深入的。佛寺里的香烟弥散于“三天下”,宏亮的钟声在千丘万壑之间回荡不绝,象征着佛门广大,其影响正普及于天下。这两句诗气魄宏伟,正是李太白的一贯诗风。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这是进入到禅堂深处了。这两句虽仍是写景,却隐含着佛理。秋天荷叶上布满了晶莹的露珠,繁茂的松树已亭亭如盖。这两句描摹景色,细致入微。“已”、“初”两字用得十分确切,“圆”、“满”更是语带双关。“圆”,“满”两字一方面赋于荷珠、松盖以鲜明的形象和勃勃的生机,准确地传达出荷珠松盖的神韵情致;另一方面又隐含着禅机。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有一节“说圆”写道:“释书屡以十五夜满月喻正遍智”。他广征博引上座大众诸部经典,如《文殊师利问菩提经》《杂阿含经》《增壹阿含经》等等中的各类例子。可见以“圆”“满”作为“如来智慧”的形容在佛家经典中是比较普遍的,所以人们也说功德圆满之类的话。诗人在这里揉诗意禅趣于一体,可谓巧妙之至。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两句进一步借写景点明身在佛寺,也像“鸟”与“龙”一样受到佛理佛法的薰染,体验到佛法的威力。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两句借用伯牙钟子期的故事,自谦和的诗愧非知音。《吕氏春秋》载:伯牙鼓琴,遇钟子期,伯牙志在泰山,子期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从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

  李白一生与道教关系密切,自称“臣是酒中仙”,以贺知章赠给的佳号“谪仙人”自傲。但是他与佛教的关系也同样十分密切,他自称“青莲居士”,并有诗言道:“金粟如来是后身。”据有人统计,与李白交游的僧人有三十余人,他还曾从两位高僧学法。他寄居过的佛寺寺院有名可考的便有二十余座,他写的有关佛教的诗文有五十多篇。李白在这首诗中用了大量应景的佛家典故,胡震亨曾说道:“诗家拈教乘中题,当既用教乘中语义,旁撷外典补凑,便非当行。”李白在这首诗中基本上是为了应景而用佛典语,但他用得精工,用得巧妙,景语佛语熔于一炉。这就表现了他的诗学佛学造诣均卓越非凡。这首诗音律精严,对仗工稳,是一首典型的律诗。确实,最能表现李白心胸、抱负、胆识的是他的乐府古风之中的许多不朽之作,但这首诗虽是应酬之作,仍表现出他超凡脱俗的横溢的才华,于“端整”中不失“飘逸”。诗中没有明写游禅寺,但几乎每一句每一字都不离一个“禅”字,使人一下子便能悟到诗人说的是禅寺,这些地方也可见诗人深厚的功力。

  这首诗也许不能代表李白诗作中主要方面,但正因为其独特更说明了它不可忽视的价值。恰如要全面地了解杜甫,除了“三吏”三别”之外,《秋兴八首》也不可不读一样,读读这首诗,对全面了解李白是会有帮助的。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12-514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90-393
厌厌夜饮平阳第。添银烛、旋呼佳丽。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准拟幕天席地。
厌厌¹夜饮平阳第。添银烛²、旋(xuán)呼佳丽。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准拟幕(mù)天席地³
译文:安闲的在平阳府某权贵家里夜饮,重新添了些蜡烛,接着又呼唤来年轻貌美的姑娘。姑娘们的笑容难以禁止。美艳的舞蹈和歌曲一首接一首,没有间断,保准打算把天当作房屋的盖,把地当作床。
注释:¹厌厌:安闲的样子。²银烛:此借以喻明亮之灯光。³幕天席地:晋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金蕉叶¹泛金波²齐,未更阑(lán)³、已尽狂醉。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译文:酒杯中的酒都快要溢出来了,还没有到夜深的时候,所有人就都喝得大醉,在参与酒宴的人当中有个风流的人,偷偷地到灯光照射不到的幽暗之处,将两行姑娘撩拨一遍。
注释:¹金蕉叶:酒器名。²金波:美酒名,亦泛指酒。³更阑:更深夜尽。⁴珠翠:妇人饰物,此处指美人。

  宋词之中所以会出现“淫词”,原因即在于那种视女性为玩物的享乐意识在作祟。因此综观宋人所作的宴会词,可谓最为典型和最为集中地反映了士大夫文人的享乐生活和享乐心理。

  柳词中不乏此类描绘,此词写男女杂处宴饮之乐,美酒、音乐、银烛、佳丽,更有巧笑、艳歌,宋代秦楼楚馆之繁华闹热,是一种形象的文献资料。自然,它是文学,因而具有某种感染力。就看那个风流之人,暗向灯光低迷处。频频卖弄她那万种风情,惹得人意马心猿。同时,她的行动也招来了同行们的忌妒与不满。柳永往往如此,于铺排敷陈之未了,抓住一个有意味的细节,使全词皆活,给人留下一个极为深刻的印象。

参考资料:
1、 杨海明著.唐宋词与人生.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10:155
2、 王星琦编选.柳永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

jīnjiāo··yànyànyǐnpíngyáng--liǔyǒng

yànyànyǐnpíngyángtiānyínzhúxuánjiāqiǎoxiàonánjìnyànjiānshēngxiāngzhǔntiān

jīnjiāofànjīnwèigènglánjǐnkuángzuìjiùzhōngyǒufēngliúànxiàngdēngguāngnǎobiànliǎngxíngzhūcuì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pǔ),家具画船。”唯吴兴¹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己酉(yǒu)²,予与萧时父³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译文:《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只有吴兴才有这种繁华的景致。吴兴春游的壮观场面,西湖也不能相比。已酉这一年,我和萧时父在城南处一边载酒一边划船,归来于是写下此词。
注释:¹吴兴:今浙江湖州。²己酉岁: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³萧时父:萧德藻之侄,姜夔妻族(内弟)。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 ,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¹桃根桃叶²。歌扇轻约³飞花,蛾(é)眉正奇绝。春渐远、汀(tīng)自绿,更添了几声啼(tí)(jué)。十里扬州 ,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译文:江面上荡着双桨划来一只小船,我忽然发现,船上的人好像是我昔日恋人。她正在用团扇轻轻地去迎接那些飞来飞去的杨花,她的眼神,真是楚楚动人。春光渐渐去远,沙洲自然变绿,又添几声悦耳的鸟鸣。遥想当年,在繁华如锦的扬州路,我如杜牧年少时放荡寻欢。往事早已成烟,思念也无用处。
注释:¹旧曲:旧日坊曲。坊曲,常代指歌妓集聚之地。²桃根桃叶:桃叶系晋王献之爱妾,见辛弃疾《祝英台近》注。桃根为桃叶之妹。此处借指歌女。约,缠绕,邀结,此处意谓沾惹。³约:拦住。⁴汀洲:沙洲。⁵啼鴂:悲鸣的杜鹃。⁶三生杜牧:此处作者自指。三生,佛家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人生。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jīn)芳思,与空阶榆(yú)(jiá)¹。千万缕、藏鸦细柳²,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译文:又一次到了寒食时节,宫廷中恐怕又在分烟。无奈在我此时满情惆怅,办见季节已经更换。只能把满腔幽怨付给偷英,任它飞到空荡荡的石阶前。千丝万缕的细柳,里面乌鸦在此掩身,轻软的柳絮好像在为来去的客人飞舞回旋。忆起当年出关,与伊人分别的情景,令人难忘。
注释:¹空阶榆荚: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此化用其意。²千万缕句:周邦彦《渡江云》词:“千万缕,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此用其意。

  淳熙十六年(1189)湖州春家作,所枨触全在昔年与一合肥妓女旧情,用情痴绝奇绝,非如此不足与言白石。萧时父,老诗人萧德藻的子侄辈。萧德藻赏识周济白石,以侄女妻之。偶然邂逅,白石与友人在湖州春家,迎面而来的小艇上,有女子恍似日夕相思的合肥旧识。“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一恍而过的镜头,眉目还真有些想象!然而“春渐远”,不是的。桃根桃叶,王献之二妾名,喻意中人姊妹行。

  按,白石二十余岁在合肥时曾恋身份似为勾阑的女子,后再莅江淮,其人已杳。自此白石魂牵梦萦至于一世,“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鹧鸪天》)女子妙解音乐,恨入四弦人欲老,宝筝能拨春风,此词以《琵琶仙》名调,包含音乐上的怀念。春渐远了,添几声伯劳哀鸣的“自绿汀洲”自拟。白石每比唐代“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实未尽当。歇拍“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深情追忆至“三生”,使人腹痛。

  下片展开这可解又不可解的“三生”情愫。白石《淡黄柳》小序说合肥多种柳,“客居合肥城南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故白石咏柳几乎都和怀念合肥女子有关。丝丝柳色都在牵动“三生情愫”,所以下片隐括唐人咏柳三诗,并非泛泛之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偏要细说。此正词人性情和表现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处。

  引用改装三首咏柳唐诗,有何特点、有何用意?“宫烛分烟”用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此柳及柳花乃是蒙德宗皇帝御赏的为皇家气象凑趣之物,与一世布衣的白石大异,故一笔撇过,“奈愁里匆匆换时节。”“空阶榆荚”用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句意,此才是白石心目中之柳,故把一襟芳思付与,用两韵尽情渲染。“起舞回雪”句全词高潮。想见与合肥女子会心即在此千万缕起舞回雪处,杨花榆荚必有内心深处共鸣,否则不会终生难忘。末用王维《渭城曲》,虽是青青新柳,已渐淡渐远,西出阳关矣。“起舞回雪”,不作御街御柳,这是“三生杜牧”与合肥女子爱情的画龙点睛之笔。

  一气清空,净化、淡化的渺茫爱情,云缕浪花般的追忆,又是何等执着浓郁。

xiān ·shuāngjiǎngláishí

jiāngkuí sòngdài 

  yún  cángyān jiāhuàchuán  wéixīngwéirán chūnyóuzhīshèng 西wèinéngguò yǒusuì xiāoshízàijiǔnánguō gǎnchéng 

shuāngjiǎngláishí yǒurén jiùtáogēntáo shànqīngyuēfēihuā éméizhèngjué chūnjiànyuǎn tīngzhōu绿 gèngtiānliǎoshēngjué shíyángzhōu sānshēng qiánshìxiūshuō 
yòuháishì gōngzhúfēnyān nàichóu cōngcōnghuànshíjié jīnfāng kōngjiējiá qiānwàn cángliǔ wéizūn huíxuě xiǎngjiàn西chūyángguān rénchūbié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¹
译文:花开时节满树鲜红,花落之后万枝皆空。
注释:空: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各自的因和缘,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故称之为空。佛教被称为空门。这句诗里的“空”,明指“花落万枝空”,实亦有双关之意,也指佛门的空。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¹²一朵在,明日定随风³
译文:剩下的唯一的那朵花呀,明天也要随风飘落了。
注释:¹唯:只。²余:剩下的花。³随风:随风飘落之意。

  此诗前两句以“花开”和“花落”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有花和无花的巨大不同;第三句中“惟余一朵”本可以感到庆幸和喜悦,然而诗句一转, “明日定随风”,又一下子把这种庆幸转入低谷,这唯一朵也是要随风飘落的。这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描写了花与树的自然变化过程,显得清新可爱,反映出诗人细致的观察力和敏捷的才思。

  首句“花开满树红”,紧扣题面,描写花开景象,创造出一种十分优美的意境。只见春临大地,日暧风和,那满树的鲜花,开得极其茂盛,争奇斗艳,红红火火,多美好的春天。不要说小诗人看到这种场景欣喜若狂,就是成年人看到这种场景恐怕也是要兴高采烈的,句中“满树红”三个字。不仅写景生动形象,而且也蕴含着极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如果说诗的首句是写春来花开,引人入胜的话;那么,诗的次句则是写春去花落,令人惋惜。常言说“花无百日红”。随着春归的脚步声,诗人再去赏花,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是“花落万枝空”了。昔日那种姹紫娇红的美丽景象已不复存在,呈现在面前的则是有枝无花。写到这里,小诗人的惋惜之情,怅然之感。跃然纸上。这里的“空”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强烈的反差,足见小诗人用词之准确。

  诗的最后两句,就眼前之景,对枝头的那朵余花,表示担心。在万枝皆空的情况下,仅剩下的一朵小花,不知它还能坚持多久。也许到了明天,就会被风吹落了。这两句承前而来,把小诗人惜花、爱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五岁咏花》,写得生动形象,明白如话,韵律悠扬,琅琅上口。诗作表现了小诗人的童心和稚趣,在咏花诗中堪称短小精悍的佳品,值得仔细玩味。

参考资料:
1、 黄益庸 衣殿臣编著. 历代神童诗[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122-124.

suìyǒnghuā

chénzhīxuán tángdài 

huākāimǎnshùhóng huāluòwànzhīkōng 
wéiduǒzài míngdìngsuífēng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¹如青铜根如石。
译文:孔明庙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树,枝干色如青铜根柢固如盘石。
注释:¹柯:枝柯。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霜皮¹溜雨²四十围³,黛(dài)色参天二千尺。
译文:树皮洁白润滑树干有四十围,青黑色朝天耸立足有二千尺。
注释:¹霜皮:一作苍皮,形容皮色的苍白。²溜雨:形容皮的光滑。³四十围:四十人合抱。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译文:刘备孔明君臣遇合与时既往,至今树木犹在仍被人们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译文:柏树高耸云雾飘来气接巫峡,月出寒光高照寒气直通岷山。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¹武侯同閟(bì)²
译文:想昔日小路环绕我的草堂东,先生庙与武侯祠在一个閟宫。
注释:¹先主:指刘备。²閟宫:即祠庙。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崔嵬(wéi)枝干郊原古,窈窕¹丹青户牖(yǒu)空。
译文:柏树枝干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庙宇深邃漆绘连绵门窗宽空。
注释:¹窈窕:深邃貌。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落落¹盘踞(jù)虽得地,冥(míng)²孤高多烈风。
译文:古柏独立高耸虽然盘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风。
注释:¹落落:独立不苟合。²冥冥:高空的颜色。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译文: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伟力,它正直伟岸原于造物者之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译文: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牛也难拉动。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不露文章¹世已惊,未辞翦(jiǎn)伐谁能送²
译文:它不露花纹彩理使世人震惊,它不辞砍伐又有谁能够采送?
注释:¹不露文章:指古柏没有花叶之美。²送:移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luán)凤。
译文:它虽有苦心也难免蝼蚁侵蚀,树叶芳香曾经招来往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志士幽人莫怨嗟(jiē):古来材大难为用。
译文: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

  这首诗借古柏以自咏怀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诗对偶句特多,凡押三韵,每韵八句,自成段落,格式与《洗兵马》极相似。

  全诗比兴为体,一贯到底;咏物兴怀,浑然一体。句句写柏,句句喻人。言在柏,而意在人。前八联十六句通过对古柏的赞誉,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抒发了自己愿意像诸葛武侯一样报效朝廷的理想。在这里,句句写古柏,句句喻诸葛,句句又隐含着诗人自己。古柏的高大坚强,雄劲飞动,古朴厚重,正是诗人敬仰的武侯的品格,也是诗人对自己才华的心肯。

  在杜甫看来,诸葛武侯之所以能够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建立不朽功业,是因为君臣相知、相济。“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这看似写景、叙事,实在抒情,是在背后抒发自己不能为当时朝廷理解重用,满腹的学问不能发挥,难以报效朝廷的感叹。

  如果说前八联还只是在赞赏武侯的同时暗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悲哀和感叹,那么后四联八句则在曲尽体物之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将古柏与自己紧紧连在一起,句句写古柏,又句句写自己,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材大难用的愤慨。以大厦将倾暗喻国家的危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然而大木重于丘山,万牛都因不能拉动而回首去看,暗指国家危亡之际贤能却得不到任用,这与武侯和刘备的君臣际会正是天壤之别。

  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像古柏一样朴实无华,不以花叶之美炫俗,英采自然外露,使世人惊异,愿意不辞剪伐,陈力于庙堂,但没有人能把它送去。古柏心苦,却不免为蝼蚁所伤;柏叶余香,乃为鸾凤所喜。而自己的怀才不遇正是像这古柏一样。诗人最后终于发出了“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浩叹。

  诗的前六句为第一段,以古柏兴起,赞其高大,君臣际会。“云来”十句为第二段,由夔州古柏,想到成都先主庙的古柏,其中“落落”两句,既写树,又写人,树人相融。“大厦”八句为第三段,因物及人,大发感想。最后一句语意双关,抒发诗人宏图不展的怨愤和大材不为用之感慨。

bǎixíng

 tángdài 

kǒngmíngmiàoqiányǒulǎobǎi qīngtónggēnshí 
shuāngliūshíwéi dàicāntiānèrqiānchǐ 
jūnchénshíhuì shùyóuwéirénài 
yúnláijiēxiácháng yuèchūhántōngxuěshānbái 
zuóràojǐntíngdōng xiānzhǔhóutónggōng 
cuīwéizhīgànjiāoyuán yǎotiǎodānqīngyǒukōng 
luòluòpánsuī míngmínggāoduōlièfēng 
chíshìshénmíng zhèngzhíyuányīnzàohuàgōng 
shàqīngyàoliángdòng wànniúhuíshǒuqiūshānzhòng 
wénzhāngshìjīng wèijiǎnshuínéngsòng 
xīnmiǎnrónglóu xiāngzhōngjīng宿luánfèng 
zhìshìyōurényuànjiē láicáinánwéiyò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