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铺铜甃飞红浅。浅红飞甃铜铺软。深巷柳摇金。金摇柳巷深。
软铺铜甃飞红浅。浅红飞甃铜铺软。深巷柳摇金。金摇柳巷深。
爚篝香雾薄。薄雾香篝爚。门掩半黄昏。昏黄半掩门。
爚篝香雾薄。薄雾香篝爚。门掩半黄昏。昏黄半掩门。
毛奇龄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蒲萄酒¹,金叵(pǒ)²,吴姬十五细马³(tuó)
译文:蒲萄美酒,金叵罗。吴地少女年方十五,娇小的骏马把她驮。
注释:¹蒲萄酒:据《太平寰宇记》载西域有之,及唐贞观中传入,芳香酷烈。²叵罗:或作“颇罗”,胡语之酒杯。³细马:骏马之小者。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青黛¹画眉红锦靴(xuē)²,道字马正娇唱歌。
译文:青黛描秀眉,还穿着红锦靴。吐字音马正,娇滴滴地唱着歌。
注释:¹青黛:古画眉颜料,其色青黑。²红锦靴:唐代时装。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dài)(mào)(yán)¹中怀里醉,芙蓉帐²底奈君何!
译文:豪华的筵席上,你投入怀中醉眼婆娑。芙蓉帐里,能奈你何?
注释:¹玳瑁筵:也写作瑇瑁筵,谓豪华名贵之筵席。²芙蓉帐:用芙蓉花染缯制成的帐子。泛指华丽的帐子。

  这首七言古诗写少年冶游情景,是李白初下江南时候的生活写照。全诗节奏明快,情绪高越,细节明晰,歌唱性极强。

  此诗先写“蒲萄酒”“金叵罗”“玳瑁筵”“芙蓉帐”,其物色华贵精美绝伦。然后女主人公登场。芳龄十五,骑一匹小马。以“细”指“小”,至今粤语犹然。“驮”字好,坐非正坐,开启了漫不经心模式。“道字不正娇唱歌”,是女主人公无目的性地任意挥发。是因为她是吴姬,不能说洛阳正音,才“道字不正”呢,还是她有意来一番个人演绎,将一首熟悉的歌儿唱出陌生化的新奇感呢?李白是深谙此中秘诀的,他明白这是撒娇,发嗲。在另一首写给金陵女子的诗中他也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不要太认真,不要卖弄,有本事最好藏起来,技艺在纯熟与生疏之间,态度在迎合与超然之间,这才是“娇唱歌”,“娇不成”也“最有情”。十五岁的吴姬真不简单,她已经掌握了人情与歌艺的精髓:似能未能,大巧若拙。此诗写吴姬着笔不多,但其天生丽质,音容笑貌,一览无余,很可见出李白刻画人物之工。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73-974

duìjiǔ

bái tángdài 

táojiǔ jīnluó shítuó 
qīngdàihuàméihóngjǐnxuē dàozhèngjiāochàng 
dàimàoyánzhōnghuái怀zuì róngzhàngnàijūn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群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初,范阳祖逖(tì)¹,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²,同寝³,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曰:“此非恶(è)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zī)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xiāo)¹⁰,言于睿曰:“晋室¹¹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¹²也,由宗室¹³争权,自相鱼肉¹⁴,遂使戎狄¹⁵乘隙,毒流中土¹⁶,今遗民既遭残贼¹⁷,人思自奋¹⁸,大王诚能命将出师¹⁹,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²⁰,群国²¹豪杰,必有望风响应²²者矣。”睿素²³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²⁴,给千人廪(lǐn)²⁵,布三千匹,不给铠(kǎi)²⁶,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²⁷百余家渡江,中流²⁸击楫(jí)²⁹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³⁰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³¹,起冶铸兵³²,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³³
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注释:¹祖逖:(266—321)东晋名将。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²与刘琨俱为主簿:和刘琨一起做司州主簿。刘琨(271—318),东晋将领,诗人。字越石,中山魏县(今河北无极)人。司州,地名,今河南洛阳。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³寝:睡。⁴中夜:半夜。⁵蹴琨觉:踢醒刘琨。蹴,踢,蹬。⁶恶:不好。恶声,传说半夜鸡叫是不吉之兆。⁷因起舞:于是起床舞剑。因,于是。舞,指舞剑。⁸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睿,即司马睿(276—323),东晋元帝,当时为琅琊王,任做丞相。以为,即“以之为”,派他做。军谘祭酒,军事顾问一类的官。⁹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¹⁰纠合骁健:集合勇猛健壮的人。纠合,集合。骁健,指勇猛健壮的人。¹¹晋室:晋王朝。¹²怨叛:怨恨反叛。¹³宗室:皇帝的宗族。¹⁴鱼肉:比喻残杀、残害。¹⁵戎狄: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¹⁶中土:指中原地区。¹⁷遗民既遭残贼: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残贼,残害,伤害。¹⁸自奋:自己奋起(反抗)。¹⁹大王诚能命将出师: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大王,指司马睿。诚,假如。命将出师,任命将领,派出军队。²⁰统之以复中原: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复,收复。中原,当时指黄河中下游地区。²¹群国:指全国各地。²²望风响应: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望风,这里是听到消息的意思。²³素:平素,向来。²⁴豫州刺史:豫州长官。豫州,地名,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一带。刺史,州的长官。²⁵廪:官府发的粮米,这里指军粮。²⁶铠仗:铠甲武器。铠,铠甲。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²⁷将其部曲:统率他的部下。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²⁸中流:江心。²⁹击楫:敲打船桨。³⁰济:渡。³¹屯淮阴:驻扎在淮阴。屯,军队驻扎。淮阴,地名,今江苏淮阴。³²起冶铸兵:起炉炼铁,铸造兵器。³³进:进发。

běi

guāng sòngdài 

    chū fànyáng shàoyǒuzhì liúkūnwéizhōuzhǔ簿 tóngqǐn zhōngwénmíng kūnjiào yuē  fēièshēng  yīn jiāng zuǒchéngxiàngruìwéijūnjiǔ jīngkǒu jiūxiāojiàn yánruìyuē  jìnshìzhīluàn fēishàngdàoérxiàyuànpàn yóuzōngshìzhēngquán xiàngròu suìshǐ使róngchéng liúzhōng jīnmínzāocánzéi rénfèn wángchéngnéngmìngjiàngchūshī shǐ使zhětǒngzhīzhōngyuán qúnguóháojié yǒuwàngfēngxiǎngyìngzhě  ruìběizhīzhì wéifènwēijiàngjūn zhōushǐ qiānrénlǐn sānqiān kǎizhàng shǐ使zhào jiàngbǎijiājiāng zhōngliúérshìyuē  néngqīngzhōngyuánérzhě yǒujiāng  suìtúnhuáiyīn zhùbīng èrqiānrénērhòujìn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
日里飏(yáng)¹朝彩,琴中伴夜啼。
译文:白天,乌鸦要在太阳里把光辉和温暖普照大地,夜晚还要伴着琴声啼叫。
注释:¹飏:字通“扬”,展扬、发扬。
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
上林¹如许树,不借一枝栖(qī)
译文:多么好的乌鸦啊,上林苑里那么多的树木,却没有它可托身的枝条。
注释:¹上林: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此处泛指帝王的园囿。
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
岩岩¹梁山²,积石峨(é)³。远属(zhǔ)(jīng),近缀(zhuì)(mín)(bō)。南通邛(qióng)(bó),北达褒斜。狭过彭碣(jié),高逾嵩(sōng)¹⁰
译文:那远远的梁山,堆积着高高的石块。向远处可以连接到荆山、衡山,近处缀连着岷山、嶓冢山。向南可以通到邛僰之地,向北可以达到褒斜道。(这个地方)比彭门都狭窄,比嵩山、华山都要高。
注释:¹岩岩:高耸的样子。²梁山:指梁州(治今陕西汉中)境内的山。³峨峨:高高的样子。⁴属:连接。⁵荆衡:指荆山(位于今湖北省南漳县境)与衡山(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境),代指两湖地区。⁶岷嶓:指岷山(位于今四川省西北部)与嶓冢山(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肃省礼县之间)。⁷邛僰:邛,古国名,位于今四川省邛崃市一带;僰,本为西南少数民族名,后引为地名,大致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⁸褒斜:指褒斜道,位于今陕西省秦岭山区,南起褒谷口(今陕西省褒城县附近),北至斜谷口(今陕西省眉县斜峪关口)。⁹彭碣:约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一带。¹⁰嵩华:指嵩山(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境)与华山(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县境)。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惟蜀之门,作固¹作镇²。是曰剑阁,壁立千仞³。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译文:这就是蜀地的门户啊,坚固又作为此地的主山。这个地方就叫做剑阁,悬崖有千仞之高。地形已险到了极端,道路也高峻到了极端。天下混乱它就叛逆,天下太平它就归顺。(它)从已经过去了的汉朝开始关闭,到了晋朝才重新开放。
注释:¹固:坚固的地方。²镇:一方主山。³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⁴有:用作朝代名前,无实意。
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矧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昔在武侯¹,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²。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³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qì)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xián)。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¹⁰铭山阿¹¹,敢告梁益¹²。 
译文:当年魏武侯泛舟游于西河,赞叹河山险固而喜形于色,被吴起批评。国家的兴盛实际上在于德行,(无德的话,)险地也难稳据。那据有洞庭的楚国和据有孟门的晋国,早已没有后人祭祀。从古至今,上天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凭着险阻昏庸地统治,很少有不败的。公孙述已经被灭,刘家也已投降。这些已倾覆的车子的轨迹,是不可以再行走的。(我今天)把这篇铭刻在这山凹处,就是为了告诫四川的老百姓的。
注释:¹武侯:指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战国初期魏国国君与中原霸主。魏文侯之子,前395年—前370年在位。²吴起:是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³洞庭:湖名,位于今湖南省北部,此处代指楚国。⁴孟门:位于今山西省柳林县,代指晋国。⁵阻:险阻。⁶昏:昏暗的统治。⁷公孙:指公孙述。公孙述(?-36) ,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⁸刘氏:指蜀汉政权。⁹衔璧:指诸侯投降。¹⁰勒:刻。¹¹山阿:山坳处。¹²梁益:梁,指梁州,三国时置,治今陕西省汉中市。益,指益州,西汉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此处指代四川地区。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这篇铭文首先对剑阁的地理形势加以介绍,描写了它“穷地之险,投路之峻”的险要之势;接着引发出作者的告谕,这种告诫并不在于对蜀人恃险好乱的规劝,而在于希望统治者从中悟出“兴实在德,险亦难持”的真理,它不仅是对那些“凭阻作昏”的割据势力的警示,也是对朝廷的劝诚。

  文章采用整饬谐畅的四言韵语,四十六句分作四段,逐段换韵,笔姿纵横,愈转愈深。

  首段极状梁山的地形地势。作者以梁山为辐射点,作全方位的观照:先以铺张扬厉的赋笔铺写梁山远连荆山、衡山,近接岷山、蟠冢山,南通邛焚之地,北达衡斜栈道,为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继而将梁山与彭门、碣石、嵩山、华山反复对照,夸饰其高峻之状。

  二段承接上文,进而点出剑阁为镇守蜀Jll的门户。“壁立千仞”四字形象鲜明,剑阁拔地而起,陡峭如壁,千仞高耸的雄姿跃然纸上。接着宕开一笔,顾望历史,以蜀汉闭剑阁拒魏,魏钟会攻剑阁克蜀的事例,着重总结剑阁在治世与乱世的不同作用:“世浊则逆,道清斯顺。”这就为下文申足三重诫言奠定了基础。

  三段化用西汉初年田肯庆贺刘邦智擒韩信的历史典故,指出秦、齐之所以成就霸业,并吞诸侯,实得山河险固之地利,进而强调剑阁之险隘尤过秦、齐——“一人荷戟,万夫趑趄”,从而提出此文的第一重诫言:警告中央政权的执政者,务必注意“形胜之地,匪亲勿居”。此言脱胎于田肯”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而语言更加精粹警策,足见张载锻铸语言之工。晋武帝鉴于曹魏政权单行郡县制而早亡,大肆分封诸子,指望屏藩天下,拱卫中央,针对当时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的现实,张载忠告执政者选择亲信亲近之人镇守巴蜀,还是有见地的。李白《蜀道难》吟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即此二句。

  四段继续借古讽今,以吴起谏魏武侯之言,说明国家之兴衰存亡,归根到底取决于修政仁德,从而提炼出比上文更为深刻精警的第二重诫言:“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最后借助东汉初年公孙述与三国时刘禅败亡的实例,警告梁、益地方政权的当权者,勿蹈割据自灭的覆辙,发出“凭阻作昏,鲜不败绩”的第三重诫言。

  此铭意深文省,语温词润,兼具概括性和典丽性。全文围绕三重诫言布局谋篇,行文有高屋建瓴之势,语言有精警隽永之味。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518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记得当年草上飞¹,红军队里每相违²
译文:记得当年红军在战争中总是行动迅速,你我虽同在军中却常常互相见不着面。
注释:吊罗荣桓同志:吊,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罗荣桓(1902-1963)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在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有罗荣桓故居和罗荣桓元帅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十大元帅之一。¹记得当年草上飞:草上飞,指的是红军在战争中行动迅速。这句借用唐·黄巢《自题像》诗句:“记得当年亓上飞”。²红军队里每相违:每相违,常常互相见不着面,违,背离,离别。王维《送綦母潜落第还乡》:“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前人注曰:“同心,犹如己。违,分离。意谓心虽同行踪却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¹
译文:艰难卓绝的长征现在看来已不算什么,真正考验我们的大问题是如何对待取得的胜利。
注释:¹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难堪,难以忍受。“战锦”是指革命的胜利。陈毅《赣南游击词》:“他年战场获锦归。”方为,才是。此句意味长征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困难日,战争胜利后如何保卫祖国的锦绣河山才是大问题,即夺取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巩固政权,使中国不出修正主义才是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斥鷃(yàn)每闻欺大鸟¹,昆鸡长笑老鹰非²
译文:那鷃雀欺戏我大鹏屡为世闻,它非难中国完全是昆鸡嘲笑老鹰。
注释:¹斥鷃每闻欺大鸟:斥鷃(yàn宴):蓬间雀,在蓬蒿中飞起来不过几尺高。《庄子·逍遥游》说,斥鷃笑鹏鸟飞得太高,认为自己在蓬蒿中飞翔,也是飞得最好了。大鸟,大鹏鸟。²昆鸡长笑老鹰非:昆鸡,古说即鹍鸡或鶤(kun)鸡,一种大鸡。《尔雅·释畜》:“鸡三尺为鶤。”俄国克雷洛夫寓言《鹰和鸡》中说,鹰因为低飞而受到鸡的耻笑,认为鹰飞得跟鸡一样低;鹰答道: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长笑,总是讥笑。非,不对。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译文:此时此刻你却不幸辞世,今后国家大事的商讨可问计于谁?

  这首诗的首联回忆革命战争年代一起在草莽森林中的战斗生活及战友情谊。起句借用托名唐代黄巢《自题像》原句来会议革命战争的历程。次句则表明因为军务倥偬,二人虽是亲密战友,却也难以常相聚首,畅叙友情,言下不胜追怀惋惜之意。

  颔联联则以艰苦卓绝的长征作衬托,缅怀罗荣桓对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所做的巨大贡献。60年代以来,毛泽东的头脑中已形成一种“反修”的政治忧患意识,这种意识十分强烈,而这首《吊罗荣桓同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由于吊唁的哀痛和“反修”的政治忧患意识糅为一体,该诗也有一种格外哀伤情调。也正是因为毛泽东认为“战锦方为大问题”,所以才会在内忧外患中,当罗荣桓“不幸离人世”时产生那种“国家疑难可问谁”的怅失感。

  颈联则全部用典,并以巧妙的借喻,形象鲜明地把当时的这种政治情势,活化成了意境鲜明的优美诗句,寓爱憎褒贬于其中,令人回味无穷。斥鷃,蓬间小雀。大鸟,昊天鹍鹏。而前者“欺”后者,而且时有所闻,岂非咄咄怪事。典出于《鹰和鸡》中的鸡“笑”鹰飞得低的故事,更使人觉得可笑、可气、可恼。这一联中的上下句,通过同义相叠而增强了表达效果,在相反相映的两组形象的“不和谐”、“不合理”的关系中,使大者更大,小者更小,高者更高,低者更低,在戏谑鄙夷之中,同时也透出了诗人的一份忧虑。

  尾联“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对如此卓越英才不幸离世直抒哀思,尤其是结句以问语写出,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罗荣桓的深切怀念。于哀悼之中反衬出罗荣桓同志对党和人民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说明他的逝世是党和人民的重大损失,这一强调是对他的高度评价,是对他最高的赞誉。

  这首悼亡诗,“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且以诉诸各种感官的立体形象美和“沁人心脾的言情”以及“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的语言,成为颇具“大家之作”风范的毛泽东诗词中的精品,且将永为世人所传诵。

参考资料:
1、 天下韶山网.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diàoluórónghuántóngzhì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dāngniáncǎoshàngfēi hóngjūnduìměixiāngwéi 
chángzhēngshìnánkān zhànjǐnfāngwéiwèn 
chìyànměiwénniǎo kūnchángxiàolǎoyīngfēi 
jūnjīnxìngrénshì guóyǒunánwènshu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