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不可见,岁晚得恂公。
辩笑潮难久,闲嫌云住空。
谁来纫落月,独起汲寒锺。
八十岁除夜,宁知塞漠风。
南屏不可见,岁晚得恂公。
辩笑潮难久,闲嫌云住空。
谁来纫落月,独起汲寒锺。
八十岁除夜,宁知塞漠风。
晁说之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7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长安¹少年游侠²客,夜上戍(shù)³看太白
译文:长安少年是仗义轻生的侠客,夜里登上戍楼看太白的兵气。
注释:¹长安:一作“长城”。²游侠:古称豪爽好结交,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³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⁴太白:太白星,即金星。古人认为他主兵象,可据以预测战事。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陇头¹明月迥(jiǒng)²临关,陇(lǒng)上行人³夜吹笛。
译文: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陇关上的行人夜晚吹起羌笛。
注释:¹陇头:陇山。借指边塞。²迥:远。³行人: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关西¹老将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愁,驻马²听之双泪流。
译文:关西地区来的老将不胜悲愁,驻马倾听笛声不禁老泪横流。
注释:¹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²驻马:使马停下不走。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huī)¹偏裨(pí)²万户侯。
译文:身经大大小小百余次的战斗,部下偏将都被封为万户之侯。
注释:¹麾下:即部下。²偏裨:偏将,裨将。将佐的通称。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苏武才为典属国¹,节旄²落尽³海西头。
译文:苏武归汉后只被拜为典属国,节上旄头徒然落尽北海西头。
注释:¹典属国:汉代掌藩属国事务的官职。品位不高。²节旄: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指旌节。³落尽:一作“空尽”,一作“零落”。⁴海西:一作“海南”。

  此诗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起句很有气势。然而,底上突然笔锋一转,顺着长安少年的思绪,三、四句紧接着出现了月照陇山的远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陇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如果说,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那么,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两者的差别非常悬殊。写到这里,作者的笔锋又一转:由吹笛的陇上行人,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承转也颇顿挫有力。这位关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战”,曾建立过累累军功,这正是长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标。然而老将立功之后并没有好的结果。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却沉沦边塞。关西老将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这当中包含了无限的辛酸苦辣。这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写得悲怆郁愤。诗中虽未明言关西老将会有如此悲剧的遭遇的原因,但最后引用了苏武的典故,是颇含深意的。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十九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回来以后,也不过只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但实际上,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这就深化了诗的主题,赋予了它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在诗中,作者写到“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这三类人物,写到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这三种边塞生活场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悲怆的将士,构成了一种寂寞悲凉的意境,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苦。在十句诗中,作者这三种类型的人物,三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今日的长安少年,安知不是明日的陇上行人,后日的关西老将?而今日的关西老将,又安知不是昨日的陇上行人,前日的长安少年?诗的主旨是发人深省的。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3-95

lǒngtóuyín

wángwéi tángdài 

chángānshàoniányóuxiá shàngshùlóukàntàibái 
lǒngtóumíngyuèjiǒnglínguān lǒngshàngxíngrénchuī 
guān西lǎojiàng shèngchóuzhùtīngzhīshuānglèiliú 
shēnjīngxiǎobǎizhàn huīxiàpiānwànhóu 
cáiwéidiǎnshǔguó jiémáoluòjìnhǎi西tóu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译文:清晨登上北湖亭,遥遥瞭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天清白露下,始觉¹秋风还。
译文:天空萧肃白露漫地,开始感觉秋风西来。
注释:¹始觉:一作“始知”。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译文:游子生活寄托主人,言语行动必须察言观色。
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目色¹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译文:这鸟主人和卫灵公一样,目送飞鸿,不理睬孔夫子,邈然不可攀附。
注释:¹目色:一作“日色”。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译文:游子长吁互相劝导勉励,为什么要来吴关啊?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译文:听说这里有忠贞仗义之女的古坟,她曾经在溧水湾救助困穷的伍子胥。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译文:清美的风彩了然在眼,太阳也笑开了颜。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译文:高坟五六墩高,险峻高耸犹如猛虎栖息。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译文:遗体遮蔽在九泉之下,芳名感动千古之人。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译文:伍子胥曾经向她乞食,此女曾经箪食壶浆救济伍子胥。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译文:伍子胥得以转运,从而报仇泄愤,攻入楚国鞭打楚平王的尸体。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译文:她的英名凛冽长存于天地之间,闻她的芳名如胸怀霜雪一样高洁冰清。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译文:豪杰在没有发达的时候,走十步,有九步如同在攀登太行山。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译文:咱们一起拂衣而去,管他个臭主人,咱们一起万里翱翔去!

yóuyángběitíngwàngshān怀huáizèngtóng--bái

cháodēngběitíngyáowàngshān

tiānqīngbáixiàshǐjuéqiūfēnghái

yóuzituōzhǔrényǎngguānméijiéjiān

sòngfēi鸿hóngmiǎoránpān

zhǎngxiāngquànmiǎnshìláiguān

wényǒuzhēnzhènqióngshuǐwān

qīngguānglezàiyǎnbáiyán

gāofénliùdūnměng

jiǔquánfāngmíngdòngqiān

zishíqīngjiāng

yùnkāizhǎn宿fènchǔbiānpíngwáng

lǐnliètiānjiānwénmíngruò怀huáishuāng

zhuànghuòwèishíjiǔtàixíng

jūnwàntóngáoxiáng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¹净。
译文:在这晴朗的夜晚,洞庭湖上没有风,也没有沉沉暮霭,清澈的湖水犹如洁白的绸缎。
注释:岳阳楼:湖南岳阳县城西门楼,正对洞庭湖,远望君山,自唐以来为有名的游览胜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据传旧址是三国时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唐开元四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贬岳州,在鲁肃原阅兵台兴工造阁,才定名岳阳楼。此后,岳阳楼几经兴发,当地官员屡加修缮,才使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幸存至今。君山:在湖南洞庭湖中,又名湘山、洞庭山。相传尧帝之女娥皇、女英为舜二妃,闻舜死于苍梧,自投湘江而死,成湘水女神,君山是其居处。¹练:洁白的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洞庭湖水的明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¹梳头对明镜。
译文:远望君山只看到一点的青色,景色倒映水中好似是湘水女神面对着明镜在梳练。
注释:¹湘女:神话中的湘水之神。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镜里芙蓉¹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译文:若说是湘女对明镜,为何还不把镜子收起来?仔细一看,却是青山对绿水,山也悠悠,水也悠悠。
注释:¹芙蓉:双关湖中的荷花与镜中之人面芙蓉,既是荷花的别名,又以形容美人的颜面,所谓“芙蓉如面柳如眉”也。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直教流下春江¹去,消得巴陵²万古愁³
译文:浩浩洞庭湖水顺着长江滚滚的春水东流而下吧!让江水冲去自己无穷无尽的愁苦。
注释:¹春江:指长江,洞庭湖流入长江而东下。²巴陵:古郡名,治所在岳阳,因以作为岳阳的别称。³万古愁:指湘水女神的无尽哀苦愁怨。

  开篇破题,并点明时间,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时最先所见之景;三、四句写远景,写君山之小与君山树木的葱茏,都是望中所见;五、六句写诗人从遐想中醒来,只觉得山也悠悠,水也悠悠,闲适极了;结尾两句,人笔锋一转,目光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君山,而是扩展到了整个洞庭湖,并且直抒感情,以情结景。全诗以白描的手法,写君山的景色,化人我于一体,熔古今于一炉,通俗而又深沉,清新而又自然。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两句总写登楼望湖所见景象,这是诗人登上岳阳楼时所获得的第一眼印象。“无烟”二字含蕴丰富,既写出湖面的空明澄碧,又暗指虽是傍晚登楼,但因无雾,视线很好,为望君山做好了铺垫。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二句则具体写望君山。“一点”,既是视觉的直感,也起了衬托作用,突出了湖的广阔浩森,因而楼上望山,不过“一点”而已。“青”字则写出了山的生气,暗应上句的“春”字。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二句紧扣上句写湖光山色相映,开阔渺远,悠悠无限。既写湖山之景,也写诗人登楼纵望之时,悠悠不尽之情。诗人从遐想中醒来,愁思渺邈,只觉得山也悠悠,水也悠悠,闲适极了。此二句之写景也为下两句直抒情怀打下基础。

  最后,全诗用“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作结,诗人笔锋一转,目光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君山,而是扩展到了整个洞庭湖,由写景转入抒情。这两句含蕴丰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君山、岳阳,是长江水流出洞庭的湖口,因而,“流下春江去”是写实,但作者却以水喻愁,巧妙化用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和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的诗意,将自己的身世感慨,思乡之念融入诗中,使诗情由清淡而浓烈、深沉、激愤,表现出更丰富深广的主题。

  此诗为登临观景之作,描写的主线随活动顺序渐次展开:由登楼望湖,由湖及山,转而山光水色综写,最后以抒情作结。线条清晰,层次分明。诗境空阔疏淡,语言清丽流畅,表现出明初诗风的一些特点。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26-227页
2、 羊春秋,何严编著,明诗精华二百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10,第40页

dēngyuèyánglóuwàngjūnshān

yáng míngdài 

dòngtíngyānwǎnfēngdìng chūnshuǐpíngliànjìng 
jūnshāndiǎnwàngzhōngqīng xiāngshūtóuduìmíngjìng 
jìngróngshōu shuǐguāngshānliǎngyōuyōu 
zhíjiàoliúxiàchūnjiāng xiāolíngwànchóu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¹有嘉(jiā)²,烝(zhēng)³(zhào)。君子有酒,嘉宾式以乐。
译文:南方出产鲜美鱼,鱼群游动把尾摇。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陶陶。
注释:¹南:指南方长江、汉水等河川。²嘉鱼:美鱼。³烝然:众多的样子。⁴罩罩:义同“掉掉”,众鱼在水中摇尾游动之貌。⁵式:语助词。⁶燕:同“宴”。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嘉鱼,烝然嘉(shàn)¹。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kàn)²
译文:南方出产鲜鱼美,鱼群游动随水流。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悠悠。
注释:¹嘉嘉:群鱼游水的样子。《说文解字》:“鱼游水貌。”²衎:快乐。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南有樛(jiū)¹,甘瓠(hù)²(léi)³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suí)之。
译文:南方有树枝条弯,葫芦藤蔓紧相缠。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平安。
注释:¹樛木:弯曲的树木。樛,树木向下弯曲。²瓠:葫芦。³累:缠绕。⁴绥:安。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翩翩者鵻(zhuī)¹,烝然来思²。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³思。
译文:鹁鸠翩翩空中翔,四面八方集树上。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欢饮劝满觞。
注释:¹鵻:鸟名,即鹁鸠,也叫鹁鸪,天将雨或初晴时常在树上咕咕地叫。²思:句尾助词,下同。³又:通“侑”,劝酒。

  这是一首专叙宾主淳朴真挚之情的宴饮诗。诗意与《小雅·鱼丽》略同,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彼(指《小雅·鱼丽》)专言肴酒之美,此(指《小雅·南有嘉鱼》)兼叙绸缪之意。”

  全诗四章,章四句。前两章均以游鱼起兴,用鱼、水象征宾主之间融洽的关系,宛转地表达出主人的深情厚意,使全诗处于和睦、欢愉的气氛中。两章的开首两句用重章叠唱反覆咏叹,加强这一氛围的形成。“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南有嘉鱼,烝然嘉嘉”,鱼儿轻轻摆动鳍尾,往来翕忽,怡然自得。读者仿佛看见四面八方的宾客们聚集在厅堂,大排筵宴,席间觥筹交错,笑语盈盈。鱼乐,人亦乐,二者交相感应,一虚一实,宴饮时的欢乐场面与主宾绸缪之情顿现。短短数句,婉曲含蓄,意在言外,回味无穷。

  若仅用一种事物来形容宾主无间的感情,读起来不免单调,也不厚重。故诗人在浓浓的酒香中,笔锋一扬,将读者的视线从水中引向陆地,为读者描绘了另一场景:枝叶扶疏的树木上缠绕着青青的葫芦藤,藤上缀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风过处,宛如无数只铃铎在颤动。这里的树木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地位,端庄的气度;藤蔓紧紧缠绕着高大的树木,颇似亲朋挚友久别重逢后亲密无间、难舍难分的情态。对此良辰美景,又有琼浆佳肴,不能不使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第四章作者用了“推镜头”的手法,缓缓地将一群翩飞的鹁鸠送入读者的眼帘,也把读者从神游的境界拉回酒席。嘉宾在祥和欢乐的气氛中酒兴愈浓,情致愈高,你斟我饮言笑晏晏。望着那群鹁鸠,听着咕咕的鸣叫声,也许有的客人已开始商量打猎的事情了。这就隐含着宴饮后的射礼。用笔曲折,别具匠心,情寓景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宾主之间和乐美好的感情。

  全诗是从水、陆、空三个角度来描绘宾客们初饮、宴中、酣饮时的形态。起初是营造气氛,随着酒筵的渐进,酒兴渐浓,宾客也渐趋热情奔放,人们的视线也随之渐高。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兴中有比,赋比结合的手法。在章法、句式上,不仅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而且在每章诗最末一句添了两个虚词,延长了诗句,便于歌者深情缓唱、抒发感情,同时也使诗看起来不呆板,显得余味不绝。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44-346

nányǒujiā

míng xiānqín 

nányǒujiā zhēngránzhàozhào jūnyǒujiǔ jiābīnshìyàn 
nányǒujiā zhēngránshànshàn jūnyǒujiǔ jiābīnshìyànkàn 
nányǒujiū gānléizhī jūnyǒujiǔ jiābīnshìyànsuízhī 
piānpiānzhězhuī zhēngránlái jūnyǒujiǔ jiābīnshìyànyòu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¹²³,亦之固。俾(bǐ)单厚,何福不除(zhù)¹⁰?俾尔多益¹¹,以莫不庶(shù)¹²
译文:上天保佑您安宁,王位稳固国昌盛。让您国力加倍增,何种福禄不赐您?使您财富日丰盈,没有什么不盛兴。
注释:¹保:保护。²定:平安。³尔:指国君。⁴亦:又。⁵孔:很。⁶固:巩固。⁷俾:使。⁸尔:你,即周宣王。⁹单厚:确实很多。单,“宣”之假借,确实。¹⁰除:赐予。¹¹多益:多富,即富有。¹²庶:众多。
天保定尔,俾尔戬穀。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俾尔戬(jiǎn)(gǔ)¹。罄(qìng)²无不宜,受天百禄³。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译文:上天保佑您安宁,享受福禄与太平。所有事情无不宜,受天百禄数不清。给您福气长久远,唯恐每天缺零星。
注释:¹戬榖:吉祥,幸福。榖:善。²罄:尽,指所有的一切。³百禄:百福。百,言其多。⁴遐福:远福,即久长、远大之福。⁵维日不足:言因福之多而广远,日日享福也享受不完。维,通“惟”,惟恐。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¹。如山如阜(fù)²,如冈如陵³,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译文:上天保佑您安宁,没有什么不兴盛。福瑞宛如高山岭,绵延就像冈和陵。又如江河滚滚来,没有什么不日增。
注释:¹兴:兴盛。²阜:土山,高丘。³陵:丘陵。⁴川之方至:河水涨潮。朱熹《诗集传》:“川之方至,言其盛长之未可量也。”⁵增:增加。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¹(juān)²为饎(chì)³,是用孝享。禴(yuè)祠烝(zhēng),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¹⁰寿无疆¹¹
译文:吉日沐浴备酒食,敬献祖先供祭享。春夏秋冬四季忙,献祭先公与先王。先祖传话祝福你,寿手无止境万年长。
注释:¹吉:吉日。²蠲:祭祀前沐浴斋戒使清洁。³饎:祭祀用的酒食。⁴是用:即用是,用此。⁵孝享:献祭。孝,祭祀。⁶禴祠烝尝:一年四季在宗庙里举行的祭祀的名称,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⁷于公先王:指献祭于先公先王。公,先公,周之远祖。⁸君曰:即尸传达神的话。君,指先公先君的神灵。⁹卜:给予。¹⁰万:大。¹¹无疆:无穷。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神之吊¹矣,诒(yí)²尔多福。民之质³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译文:神灵感动来降临,赐您鸿运多福庆。您的人民多纯朴,饮食满足就算行。黎民百官心一致,普遍感激您恩情。
注释:¹吊:至。指神灵、祖考降临。²诒:通“贻”,赠给。³质:质朴,诚实。⁴日用饮食:以日用饮食为事,形容人民质朴之状态。⁵群黎:民众,指普通劳动人民。⁶百姓:贵族,即百官族姓。⁷为:通“化”,感化。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如月之恒(gēng)¹,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qiān)²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³
译文:您像明月在天恒,您像太阳正东升。您像南山永长寿,永不亏损不塌崩。您像松柏永繁茂,福寿都由您传承。
注释:¹恒:“緪(gēng)”字的假借,指月到上弦。²骞:因风雨剥蚀而亏损。³或承:即“是承”。承,继承,承受。

  此诗分六章。第一章是说宣王受天命即位,地位稳固长久。语重心长地鼓励说,“天保定尔,亦孔之固”而且“俾尔单厚”。让宣王消除疑虑,树立起建功立业的信心。第二章又祝愿说王即位后,上天将竭尽所能保佑王室:“俾尔戬谷”“罄无不宜”“降尔遐福”。使王一切顺遂,赐给王众多的福分,还担心不够(“维日不足”)。第三章祝愿说王即位后,天也要保佑国家百业兴旺。此章中作者连用五个“如”字,极申上天对王的佑护与偏爱。诗从第四章起,先写选择吉利的日子,为王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以期周之先公先王保佑新王(“吉蠲为饎,是用孝享。……于公先王”);次写祖先受祭而降临,将会带来国泰民安、天下归心的兴国之运(“神之吊矣……日用饮食……徧为尔德”)。末章又以四“如”字祝颂之,说王将长寿,国将强盛。全诗处处都渗透着对年轻君王的热情鼓励和殷殷期望,以及隐藏着的深沉的爱心。

  诗中所反映的祭祀仪式的规模,内容和举行地点均符合先秦时代新君登基之礼:登基前祭天(前三章向天祷告)、择吉祭祖,又在宗庙中举行。《尚书·周书·康王之诰》载在康王登基仪式之后,“太保暨芮伯……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克恤西土。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今王敬之哉!’”而《小雅·天保》这首诗也总是说“天保定尔”“俾尔单厚”之类,亦从天命说起,以期望告诫作终结(“徧为尔德”)。这表达了臣子对君主的忠心和对上天的虔诚,也反映了周人的天命观。

  在表现方法上,作者恰如其分地使用了一些贴切新奇的比喻,“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及“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等,既使得作者对新王的深切期望与美好祝愿得到了细致入微的体现,也使得全诗在语言风格上产生了融热情奔放于深刻含蓄之中的独特效果。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29-331

tiānbǎo

míng xiānqín 

tiānbǎodìngěr kǒngzhī ěrdǎnhòu zhù ěrduō shù 
tiānbǎodìngěr ěrjiǎn qìng shòutiānbǎi jiàngěrxiá wéi 
tiānbǎodìngěr xīng shān gānglíng chuānzhīfāngzhì zēng 
juānwéichì shìyòngxiàoxiǎng yuèzhēngcháng gōngxiānwáng jūnyuē ěr wànshòu寿jiāng 
shénzhī ěrduō mínzhīzhì yòngyǐnshí qúnbǎixìng biànwéiěr 
yuèzhīgēng zhīshēng nánshānzhīshòu寿 qiānbēng sōngbǎizhīmào ěrhuò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