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相从戎马间,屡披锦诰慰苍颜。
烟尘历遍疆陲役,风雪同谙道路艰。
子负此名心已白,我成何事鬓徒斑。
一杯握手无它祝,归为移文问北山。
忆昨相从戎马间,屡披锦诰慰苍颜。
烟尘历遍疆陲役,风雪同谙道路艰。
子负此名心已白,我成何事鬓徒斑。
一杯握手无它祝,归为移文问北山。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8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译文: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壮丽的景观应该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chè)紫金蛇。
译文: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望海楼晚景》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第二首。有人认为,苏轼诗中的“横风”、“壮观”(“观”在这里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两句,写得不够好。他既说“应须好句夸”,却不着一字,一转便转入“雨过潮平”了。那样就是大话说过,没有下文。

  这话虽说不无道理,但苏轼这样写,自是另有原因。第一,他是要写一组望海楼晚景的诗,眼下还不想腾出笔墨来专写忽来忽去的横风横雨。所以他只说“应须”,是留以有待的意思。第二,既然说得上“壮观”,就须有相应的笔墨着力描写,老把它放在“晚景”组诗中,是不太合适的,不好安排。

  苏轼写下这组诗后的第二年,他游览了有美堂,适逢暴雨,就立即写了《有美堂暴雨》七律一篇,奇句惊人,是一首名作。应了他那“壮观应须好句夸”的话了。

  其实在这首诗中,他的思想有过一段起伏变化。在开头,他看到一阵横风横雨,直扑进望海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使他陡然产生要拿出好句来夸一夸这种“壮观”的想法,不料这场大雨,来得既急,去得也块,一眨眼间,风已静了,雨也停了。就好像演戏拉开帷幕之时,大锣大鼓,敲得震天价响,大家以为下面定有一场好戏,谁知演员还没登场,帷幕便又落下,毫无声息了。弄得大家白喝了彩。苏轼这开头两句,正是写出人们(包括诗人在内)白喝了一通彩的神情。

  雨过以后,向楼外一望,天色暗下来了,潮水稳定地慢慢向上涨,钱塘江浩阔如海,一望如碧玉似的颜色。远处还有几朵雨云未散,不时闪出电光,在天空里划着,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样一幅望海楼的晚景。开头时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收云散,海阔天肯,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其实不止自然界是这祥,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的。上了年纪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会不止一次地遇到过类似的现象。

wànghǎilóuwǎnjǐng

shì sòngdài 

héngfēngchuīlóuxié zhuàngguānyīnghǎokuā 
guòcháopíngjiānghǎi diànguāngshíchèjīnshé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细草绿汀(tīng)¹,王孙²耐薄游³
译文:水中的小洲上长满了小草,王牧要出去游玩了。
注释:吉州:今江西吉安县。使君:古对州郡长官的尊称。¹汀洲:水中小洲。²王孙:本指王家子孙,这里指王牧。³薄游:漫游,随意游览。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年华初冠带¹,文体²旧弓裘(qiú)³
译文:年纪刚刚到了及冠之年,文章的体裁风格与父亲的相同。
注释:¹冠带:本指帽子和腰带。这里指及冠之年。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冠年。²文体:文章的体裁风格。³弓裘:《礼·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野渡华争发,春塘水乱流。
译文:一场春雨过后山花竞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使君怜小阮¹,应念倚门愁²
译文: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舍不得他离开,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
注释:¹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²倚门愁:谓让父母挂念、担忧。

  唐人的送行诗很多。但送行有种种情况,诗的情味也就大不一样。这里是送一个年轻人去探望他的叔父,而他的叔父,又是那里的州官。恰逢时节在初春,正是游历的大好时光。对一个刚成年的人来说,游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说,这都是一件好事。尽管离别免不了引起依惜别之情,但也被替对方高兴的心情掩盖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的明快基调。

  诗的首联点明了送人春日出游的意思。诗人化用了前人的诗句。谢灵运《悲哉行》说:“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王孙是对年轻人的尊称。《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漂母对韩信说过这样的话:“ 吾哀王孙而食之,岂望报乎!”王牧恰好姓王,所以用在这里更显恰当。汀洲,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水边。细草绿,时值早春,小草刚刚发芽。古人常常把春草和离情联系在一起。《古诗十九首》说:“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浓,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所以一说“细草绿”,惜别之意也就蕴含其中了。

  第二联是对被送者的介绍和赞许。古代男子二十而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了。这正是人生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不仅如此,王牧承继了家学,擅长诗赋,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四弓裘”,用的是《礼记·学记》的典:“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来便用“弓冶”、“弓裘”比喻父子世袭的事业。这里既是对王牧的赞许,又是对他所要拜见的叔父的称誉。当然,应酬之作中这类词句难免也有溢美之处。

  第三联设想王牧旅途中的见闻。“野渡华争发,春塘水乱流。”这两句描写山野春天雨后的景色。一场春雨过后,山华竞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这才是真正的春天,是身居市朝的人们领略不到的春天的真正的美。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概括了春日山野的美,而且写得生机勃勃,清新流丽。前人评论道:“ 李袁州(嘉祐)中兴高流,与钱(起)、郎(士元)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如“野渡华争发,春塘水乱流”、“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文章之冠冕也。”(《唐音癸签》卷七引刘辰翁语)

  第四联设想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一定十分怜爱,舍不得他离开。所以嘱咐说: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

  全诗清丽流畅,气韵生动,是应酬诗中难得的佳作。沈德潜评论此诗云:“天然名秀,当时称其齐梁风格,不虚也。”(《唐诗别裁》卷十一)

sòngwángwǎngzhōuwáng使shǐjūnshū--jiāyòu

cǎo绿tīngzhōuwángsūnnàibáoyóu

niánhuáchūguāndàiwénjiùgōngqiú

huāzhēngchūntángshuǐluànliú

使shǐjūnliánxiǎoruǎnyīngniànménchóu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残灯风灭炉烟¹冷,相伴唯孤影。判²教狼藉(jí)醉清樽(zūn)³,为问世间醒判是何人。
译文:灯残风灭,香炉之烟也已经变冷,相伴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问世间醒眼的是什么人。
注释:¹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²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³清樽:酒器,借指清酒(清醇之酒)。亦作“ 青樽 ”。亦作“ 清罇 ”。⁴醒判:清醒之判光。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难逢易散花间酒¹,饮罢空搔(sāo)²。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译文:相聚难离别易,唯又离别之时的酒宴,喝完之后独自搔头。闲愁总是交付喝醉来入眠,只害怕醒来时候自己依然在酒器面前。
注释:¹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²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起笔便是一副凄凉孤寂之境。夜风骤起,吹灭了摇曳的灯火,香炉里的烟灰早就凉透了。一阵风将房间里唯一的光明和温暖,不由分说地夺走了,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影子,伴着孤零零的词人。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判是何人?”既然无人作伴,只有清酒陪伴自己。纳兰所说的“醒判”之人,便是屈原这般不随波逐流,英雄式的理想主义者。纳兰又何尝不是在以屈原自喻。身边小人对权势趋之若鹜,纳兰始终冷判以对,保持高洁之心,只是,这样一人对抗千军万马的日子,多么的孤单,多么的凄凉。

  “难逢易散花问酒,饮罢空搔首。”纳兰心事无人知,只有友人顾贞观懂他,但是相聚之日不多,不能时常与纳兰互诉衷肠,饮酒作诗。纳兰不住地叹息,别离漫长,相逢苦短,知己已去,剩自己一人面对这早早散了的宴席。酒喝光了,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这句写得无限凄凉。既然闲愁萦怀,难以排遣,就让酒来麻醉它们吧,然后,再麻醉我自己,换得一时的安稳睡眠。可是醒来之后依然孑然一身,依然愁绪满怀、怕是又要到酒杯面前,喝得大醉一场。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顾贞观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当时身世的无奈,情真意切。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174页

měirén ·cándēngfēngmièyānlěng

lánxìng qīngdài 

cándēngfēngmièyānlěng xiāngbànwéiyǐng pànjiàolángzuìqīngzūn wéiwènshìjiānxǐngyǎnshìrén 
nánféngsànhuājiānjiǔ yǐnkōngsāoshǒu xiánchóuzǒngzuìláimián zhǐkǒngxǐngshíjiùdàozūnqián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绍圣元年¹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²游白水³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dài)可熟物。
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
注释:¹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宋哲宗的年号。²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³白水:东北白水山,一名白水岩,在今广东增城东。由于山巅有瀑布如白练,所以叫白水山。⁴汤池:即汤泉。⁵殆:大概,差不多。⁶熟:使动用法。使......成熟。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¹山而东,少北²,有悬水³百仞(rèn),山八九折,折处辄(zhé)潭,深者缒(zhuì)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译文: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注释:¹循:沿着。²少北:稍向北。³悬水:悬于山的泉水,大则谓瀑布。⁴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⁵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⁶辄为:就是。辄,就。⁷缒石:用绳系着石头向下。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⁸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暮归倒(dào)¹,观山烧,火甚²,俯仰度³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tài)中流,掬(jū)弄珠璧
译文: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的壮观。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
注释:¹倒行:顺来路回去。²甚:厉害。³度:越过,过。⁴击汰:击水。汰,水波。⁵掬:用双手捧取。⁶珠璧 :珠:指珍珠。璧:指圆形的玉。此指倒映在水中的月亮。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到家二鼓¹,复与过饮酒,食²余甘³煮菜。顾影颓(tuí),不复甚寐(mèi)。书以付过。东坡翁。
译文: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
注释:¹二鼓:二更(大约晚上十点多);古代击鼓报时。²食:吃。³余甘:橄榄的别称。⁴顾:回头看。⁵颓然:衰老的样子。⁶寐:睡觉。⁷书:写下。

  此篇与《记游松风亭》作于同时同地。这是一篇写得非常优美的游记,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经历,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此文叙次井然,寥寥数语,描景物如画,详略得当,情景交融。

  文章开篇简洁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后即展开具体的描写。首先写白天游览所见,主要写了温泉、悬瀑和佛迹三景,描写时抓住了三景各自的特色。

  写温泉,着眼于水温之高:“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因为二人均在其中洗过澡,故体会甚为真切。写悬瀑,着眼于它的形态,由于瀑布高达百仞,悬瀑下的山岩有八九层凹曲,每个凹曲处都形成一个水潭,而“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通过深潭的描写进一步显示了悬瀑水冲击力之大;最后写悬瀑倾泻时“雪溅雷怒,可爱可畏”,虽然只用了八个字,但把悬瀑的形态、颜色、声势和游人的感受都写到了,精练至极写佛迹,着眼于它的数量之多:“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接着写夜游所见,主要写山烧和到江心划船的情景。写山烧虽只用了“火甚”二字,但那火光熊熊的景象写的十分逼真:写“击汰中流”的情景虽只用了“掬弄珠璧”四个字,但那江月倒映水中的美丽姿态和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皆盎然于纸上。

  最后简写回家后饮酒、进食、醉态、失眠和写作本文的情况,作为文章的结束。

  这篇游记,全文不过一百四十字左右,却把白水山一带主要的景观和这些景观的特色都逼真地写了出来,还记了一整天的游览过程,写出了游人的情趣,十分精练喜人,由此可以看出苏东坡文字技巧的娴熟高明。

参考资料:
1、 弓保安主编 姜光斗编著.苏轼散文精品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90-191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¹绕江郊。霜风捣尽千林叶,闲绕筇枝数鹳巢。
注释:¹行药:服药后,散步以宣导药力。
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¹。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注释:¹寮:小屋。
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
¹高寅²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注释:¹乾:西北方。²寅:东北方。
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放船¹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³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注释:¹放船:让船在水上漂行。这里是乘船在水面上划行的意思。²开:一本作“闲”。³奇寒:严寒,特别寒冷。 ⁴ 凝:这里指结冰。⁵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⁶珠玉碎:这里形容竹篙触到水面上的冰凌发出的响声,好像敲击碎珠玉的声音。⁷不知:殊不知。这里含有“这才知道”的意味。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
拨雪挑来踏地菘¹,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注释:¹菘:俗称白菜。
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榾柮¹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注释:¹榾柮(gǔduò):截断的木块、劈柴。
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廛居¹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注释:¹廛居:住在城市。
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村巷冬年见俗情¹,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注释:¹俗情:乡里交情。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
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
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
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
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雪后初晴,在湖面上乘船漂行时看到的景象。诗的大意说:雪后初晴,乘船在湖面上漂行,远远望去,山上盖满了白雪。风停了,反而让人感到更加寒冷。到了晚间,觉得整个世界似乎都已凝结成一个寒冷的冰块儿。船舱外面传来撑船的竹篙碰碎湖面上的冰凌声,宛如敲碎了珠玉一样,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才知道,湖面上都已结冰了。

  这首诗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湖山雪景图。画中有人物,有风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把冬季严寒的意境刻画了出来,是描绘冬景诗中的妙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