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既老曲不顾,自作吴音歌白苎。
二三名胜能知音,伧翁得之嗟已暮。
玩之在手一载读,愈见佳处心愈妒。
君乎瘖休无复鸣,我宜如许他宜虑。
乡曲豫章皆奇才,直上千尺已摧去。
周郎既老曲不顾,自作吴音歌白苎。
二三名胜能知音,伧翁得之嗟已暮。
玩之在手一载读,愈见佳处心愈妒。
君乎瘖休无复鸣,我宜如许他宜虑。
乡曲豫章皆奇才,直上千尺已摧去。
晁说之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7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周家贫,故往贷(dài)¹(sù)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²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fèn)³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fù)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译文:    庄周家境贫穷,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监河侯答应道:“好的!我将要收到封邑的租赋税金,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路中间有呼救声。我环顾四周看到车辙中有条鲋鱼困在那里。我问它说:‘鲋鱼,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鲋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离开住惯了的地方,就无法生存。(现在)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注释:¹贷:借。²邑金:封邑的租赋税金。³忿然:愤怒的样子。⁴周顾:环视。⁵波臣:海神的臣子。⁶肆:店铺。
秋已暮,重叠关山岐路。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
秋已暮,重叠关山¹(qí)²。嘶(sī)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
译文:分别时正是秋暮,关山重重连着条条远路。征马嘶鸣,你挥着鞭儿将驰向何处。鸟儿默默地看着你远去,清晓的寒霜满树。
注释:谒金门:词牌名。¹关山:泛指关塞和山岳。²歧路:岔道。
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无数。一点凝红和薄雾,翠蛾愁不语。
梦断禁城¹钟鼓,泪滴枕檀(tán)²无数。一点凝红³和薄雾,翠蛾愁不语。
译文:紫禁城中的声声钟鼓,惊摇梦忆往事的追溯,梦醒时檀枕上泪滴无数。一点红日如血的殷红,殷红凝和着薄薄的晨雾,翠眉锁愁却无人相诉。
注释:¹禁城:宫城。²枕檀:即檀枕。³凝红:指溶有脂粉的眼泪。⁴翠蛾:指女子黑而细长的眉毛。

  上阕中我们看到一匹马正在关山重叠的岔路上奔驰,一个神情郁郁的旅人骑在马背上缓缓地摇着鞭子,此刻时令已到深秋,在落满霜花的树枝上,禽鸟迎着晨光喳喳地哀啼。这一阕另然仅有四句二十一宇,但却将游子行旅的时间,环境,动作和目击的情景作了十分形象的描绘,真可谓文约而意丰,言简而意赅。“秋已暮”,不仅点明节令已是深秋,而且意味着其时四野正笼罩着一片秋日的暮霭;“重叠关山歧路”,点明游子行旅的空间环境,关山重叠的崎岖与“歧路”的漫长悠远已把旅途跋涉的苦况泄露了出来。“嘶马摇鞭”写出了马行的踟蹰与马嘶的悲凉,而这也正是从侧面写出游子迟迟不忍前行而又不得不摇鞭催马的矛盾情怀。“何处去”。这一小小的设问更道出游子飘泊的景况,这种在人生道路上无目的的追寻,其内心的悲凉自不待言。“晓禽霜满树”不但以五字三“象”(禽一霜一树)浓缩了游子的所见,而且与“秋已暮”相呼应,更见旅人暮行而复晓行的旅途的辛苦与劳顿。古人作诗讲求炼字炼句,此句即炼句之范例:黎明时分,禽鸟啼叫在结满霜花的树枝上,亦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似的,短短的语境涵盖了众多的意象和丰富的意蕴,这幅“晨霜鸣禽图”岂不也是游子景况和命运的一个象征,他的心岂不也在人世的风霜中悲衰地呻吟。

  下阕写游子去后思妇的愁苦寂寞也极显功力:紫禁城的晨钟幕鼓,惊断了她与所思暂聚的梦影,点点泪珠滴湿了她那散发着檀香的枕衾。“一点凝红新薄雾”,写得极工极巧,我们的女主人公在荧荧泪光中瞥见室内的孤灯,犹如一团红光隐现在薄雾之中;或者是她滴泪到天明,红日的光影透过窗棂射到她迷漾的泪眼中,她也觉得有一团凝聚的红光在薄雾中闪烁。《沧浪诗话》云:“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延巳此句即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穷”。尾句“翠娥愁不语”也极工丽蕴藉,词人仅仅抓住蛾眉颦蹙含愁不语的情态,便突现出美人外貌的忧郁美和内心的哀静美,一如影象的定格,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参考资料:
1、 陈绪万,李德身,骆守中主编.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7.2:第49页-第50页

jīnmén··qiū--niú

qiūzhòngdiéguānshānyáobiānchùxiǎoqínshuāngmǎnshù

mèngduànjìnchéngzhōnglèizhěntánshùdiǎnnínghóngbáocuìéchóu

凤楼郁郁呈嘉瑞。降圣覃恩延四裔。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
凤楼¹郁郁²呈嘉瑞。降圣覃(tán)³延四裔(yì)。醮(jiào)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fèi)
译文:天子禁城的楼阁呈现嘉瑞之气。圣祖降临,广布恩泽,四方人民从中获益。夜晚的祭台显得很清冷,供奉圣祖的道场庄严肃穆,朝廷举办的宴会一直持续到凌晨,箫鼓声不断,热闹非凡。
注释: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¹凤楼:有凤凰图案装饰的楼宇。这里指天子禁城的楼阁。²郁郁:华盛的样子。³降圣覃恩:圣祖降临,广布恩泽。降圣,指九天司命天尊。覃恩,广为恩典。覃,延长,扩展。⁴四裔:周边。裔,指边远之地。⁵醮台:道士做道场时所设的祭祀神仙的坛台。⁶洞天:本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道教对神仙所居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即所谓洞天福地。这里指的是供奉圣祖的道场,醮台上如洞天的设施。⁷公宴:亦作“公筵”。公卿高官之宴会。
保生酒劝椒香腻,延寿带垂金缕细。几行鹓鹭望尧云,齐共南山呼万岁。
保生酒¹劝椒香²(nì)³,延寿带天金缕细。几行鹓(yuān)望尧(yáo),齐共南山呼万岁
译文:在宴会上众臣以保生酒上祝圣寿,还有味道醇厚的椒香之酒,延寿带垂下细细的金丝。大臣们排着整齐队列仰望皇帝,齐声祝愿皇帝长寿万岁。
注释:¹保生酒:宋代保生长寿的酒。保生,保护并使其生存繁衍之意。当时宋真宗特为赵玄朗上尊号“祖上保生天尊大帝”,简称“保生天尊”。保生酒的命名,即本于此。²椒香:椒香之酒。一说花椒酒的香气。古时习俗,将椒置于酒或浆中以敬长者或祀神。³腻:绵软醇厚。⁴延寿带:即指金缕延寿带与金丝续命缕。宋代在降圣节时,人们会相互赠送缀有珠玉金银的罗带。⁵鹓鹭:这里指的是群臣。⁶尧云:指皇帝。⁷南山呼万岁:高呼皇帝万岁,寿比南山。

  这首词咏写皇宫中夜醮后举行盛宴的场景,蕴含着对宋真宗求仙问道以及对群臣推波助澜的不满。全词运用铺叙手法,看似实录,实则褒贬寓于其中,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上阕开篇“凤楼郁郁呈嘉瑞”一句直接描写宋真宗迎接祥瑞的情景。“降圣覃恩延四裔”,说明这次降圣节为赵玄朗“降圣”延恩殿一事而打的夜醮礼仪非常隆重,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宋史·礼志》的记载:“休假五日,两京诸州府,前七日建道场设醮,假内禁屠辍刑,听士民宴乐,京师张灯一夕。”接着“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两句表现祭台道场的庄严肃穆和皇宫宴会的热闹场景。虽然字里行间仿佛只是在进行实录,不包含任何褒贬,只是进行藏头露尾地讽刺揶揄,但是在这些文字的背后流露的是对于宋真宗耽于神仙之道的荒唐做法的强烈不满,而这些与史书印证,真宗一朝的政治之弊可见一斑。

  下阕进一步描写宫中盛宴。“保生酒劝椒香腻,延寿带垂金缕细”是《宋史·礼志》所云降圣节的礼仪的诗意体现:“中书、亲王、节度、枢密、三司以下至驸马都尉,诣长春殿进金缕延寿带、金丝续命缕,上保生寿酒。”降圣节赐宴百官,必须戴上延寿带入宫庆贺。“延寿带”与“保生酒”是降圣节所奉礼仪中所特有的必备之物。“几行鹓鹭望尧云”,形象地写出群臣依班排成行列,像鹓鹭那样进退有序,远瞻天颜的情景。“齐共南山呼万岁”,谓大家一齐山呼万岁,祝皇帝寿比南山,生动地展示了当时“一国之君臣”尊“圣”而“如病狂”的闹剧。

  这首词跟柳永创作的其他四首与“天书”事件有关的《玉楼春》词一样,共同反映出来的是柳永对时政的密切关注,说明柳永早期之作并不限于风情,也有一系列涉及时政进献宫廷之作,这透露出他的希世求进之心,同时他在词中又隐隐地表露他对于当朝的态度:对宋真宗求仙问道的不满,对群臣推波助澜的不满,对当时这种昏聩朝政的不满。

参考资料:
1、 罗立刚.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45-47
2、 吴熊和.柳永与宋真宗"天书"事件[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1):75-83
3、 花晓倩.浅析柳永的五首《玉楼春》与当时政治的关系[J].文存阅刊,2020(8):1
4、 顾之京 姚守梅 耿小博.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华书局,2005:92-95

lóuchūnzhīèr··shídiào--liǔyǒng

fènglóuchéngjiāruìjiàngshèngtánēnyánjiàotáiqīngdòngtiānyángōngyànlíngchénxiāofèibǎoshēngjiǔquànjiāoxiāngyán寿shòudàichuíjīnxíngyuānwàngyáoyúngòngnánshānwànsuì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名都¹多妖女²,京洛³出少年
译文:名都盛产艳丽的美女,洛阳更有风度翩翩的少年。
注释:¹名都:著名的都会,如当时的临淄、邯郸等。²妖女:艳丽的女子,这里指倡伎。³京洛:指东京洛阳。⁴少年:指贵族纨绔子弟。洛阳是东汉的国都、是贵族麕集之地,从东汉的乐府和文人诗中就常有写洛阳纨绔生活的作品了。此篇中心是写少年,上句写妖女是为此句作陪衬。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宝剑值千金,被(pī)¹丽且鲜。
译文:我佩带的宝剑价值千金,身着的衣服奢华鲜艳。
注释:¹被服:指衣著。被,同披。服,穿。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斗鸡¹东郊道,走马长楸(qiū)²
译文:斗鸡在东郊的道路上,赛马于长列的楸树间。
注释:¹斗鸡:看两鸡相斗以为博戏,这是汉魏以来直到唐代盛行的一种习俗。²长楸间:指两旁种着高楸的大道。楸,落叶乔木,也叫大樟。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驰骋(chěng)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译文:我骑马驰骋还不到半路,一双野兔就蹦到了跟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揽弓捷¹鸣镝(dí),长驱上南山²
译文:于是立即弯起弩搭上了响箭,扬鞭策马追上了南山。
注释:¹捷:插。²南山:指洛阳之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左挽因右发¹,一纵²两禽(qín)³
译文:我左手挽弓,右手发箭,只一箭就把双兔射倒了。
注释:¹左挽右发:左手拉弓向右射去。一般都用右手拉弓,这里故意用左手,以卖弄“巧伎”,与下文之“余巧未及展”相应。²一纵:一发。³两禽连:两禽同时被射中。两禽,即指上文所说的双兔,古代对飞鸟和走兽都可以称禽,后来才分开,专以禽指飞鸟。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¹飞鸢(yuān)²
译文:别的技巧还没有施展,又迎头射中空中的飞鸢。
注释:¹接:迎射对面飞来的东西。《白马篇》有“仰手接飞猱”,与此句式相同。²鸢:鹞子。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观者咸称善,众工¹归我妍²
译文:观猎的行人齐声喝彩,旁边的射手为我赞叹。
注释:¹众工:许多善射者。工,巧。²归我研:称道我的射艺高。妍,美善。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归来宴平乐¹,美酒斗十千²
译文:归来大宴于平乐古观,美酒一斗便值十千钱。
注释:¹平乐:宫观名,东汉时明帝所建,在洛阳西门外。²斗十千:一斗酒价值万钱,极言其宴饮之豪奢。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kuài)¹(juǎn)胎鰕(xiā)²,炮鳖(biē)(zhì)熊蹯(fán)³
译文:细切了鲤鱼烹煮虾羹,爆炒甲鱼再烧烤熊掌。
注释:¹脍鲤:把鲤鱼做成肉丝。脍,切肉成丝。²臇胎鰕:把胎做成肉羹。臇,动词,做成肉羹。胎,有籽的肥。³炙熊蹯:烤熊掌。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¹(chóu)啸匹侣²,列坐竟³长筵(yán)
译文:呼朋引伴地前来入座,长长的筵席顷刻坐满。
注释:¹鸣、啸,都指招呼。²俦、匹、侣:都是同类同伴的意思。³竟:终。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连翩(piān)¹击鞠(jū)²,巧捷惟万端³
译文:蹴鞠和击壤忙个不停,身手敏捷,花样翻新。
注释:¹连翩:动作轻捷的样子。²鞠壤:鞠和壤。古代两种游戏用具。击壤是一种古老的游戏,用两个一头大一头小的木块,把一块放在几十步外,持另一块投击,击中者为胜。³巧捷万端:灵巧变化层出不穷。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白日西南驰,光景¹不可攀(pān)²
译文:太阳永远疾驰在西南 ,流逝的光景不可追攀。
注释:¹光景:日光。²攀:挽留。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云散¹还城邑(yì),清晨复来还。
译文:盛宴后我们如云骤散,明天清晨再来此畅饮游玩!
注释:¹云散:如云之散,言众少年宴罢散归。以上四句是说,转眼白日西沉,时光无法拦阻,今晚只好各自回家了,但是大家约好了明天一早还来这样游玩。极言其空虚无聊之情状。

  《名都篇》属于乐府《杂曲歌·齐瑟行》歌辞,无古辞。诗写京洛少年斗鸡走马、射猎游戏、饮宴无度的生活。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以为这是曹植早期的作品,是建安年间他看到洛阳贵游子弟耽于逸乐的生活而作,其中甚至有他本人生活的影子。一以为从此诗所写的洛阳少年奢靡豪华的生活来看,不宜出现于建安或黄初年间,因洛阳在汉末经董卓之乱后,破败零落,贵族子弟不可能有如此骄奢淫逸的生活,故此诗宜系于太和年间曹植入京时所作,即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考曹植于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所作的《送应氏》中说:“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可见其时的洛阳确实破落不堪,故从后一种说法。

  至于此诗的主旨,历来也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说以为“刺时人骑射之射妙,游骋之乐,而无爱国之心”(《文选》六臣注引张铣语),即以讽谕为主,意在指责京洛少年的生活奢靡而不思报效国家。一说以为“子建自负其才,思树勋业,而为文帝所忌,抑郁不得伸,故感愤赋此”(《古诗赏析》引唐汝谔语),即以少年自况,由此表示心迹。然笔者以为此诗若定于后期所作,则其时曹植已不是裘马轻狂的少年,而其心境也抑郁不欢,故绝无可能以翩翩少年自况;而且从此诗的字里行间来看,诗人对这些贵游子弟实不无微辞,故在介绍此诗时还是取张铣的说法。当然,有人在此诗中看到了曹植本人早年生活的影子,正说明诗人对这种游乐宴饮的熟悉,而且其描绘的手段也是逼真而传神的。如果借一句前人评论汉赋的话来说,便是“劝百而讽一”,虽然诗人的意图在于讥刺和暴露,而给人的印象却似乎在赞美和颂扬。

  全诗主要的篇幅都在写京洛少年的游戏与饮宴。开头二句以邯郸、临淄等著名都市的艳丽女乐来陪衬京都洛阳骄奢的游侠少年,以“妖女’引出“少年”,起调即著色浓艳。随后转入对少年形貌的描写,他佩带的宝剑价值千金,所穿的衣服华丽鲜艳,在装束上已可见少年的富有而放达。接下去便写他的活动:在城东郊外斗鸡,在长长的楸树夹道上跑马。斗鸡是汉、魏时富家子弟普遍爱好的习俗,曹植本人就有《斗鸡》诗极言以斗鸡取乐,据说魏明帝太和年间曾在洛阳筑斗鸡台,这里所写大约也基于当时事实。“驰骋未能半”以下写少年的驰猎,先说他一箭射中两只奔兔,次说他仰天随手一箭又将迎面飞来的鹞鹰射落,再说观者的啧啧称赞,从而将其箭法的高超刻画殆尽。“归来宴平乐”以下则转入对他举行饮宴的描述。平乐观在洛阳西门外,少年在此大摆宴席,开怀畅饮,不惜酒价的昂贵,欲一醉方休。席上有切细的鲤鱼、虾子肉羹,还有酱渍的甲鱼和烧熊掌,呼唤高朋入座,摆开了长长的筵席,可见其穷奢极欲。“连翩”二句复写其宴会后的蹴踘与击壤之戏,表现出少年的动作敏捷奇巧,变化万端。游乐一直持续到了太阳西沉,而时光已不可再挽留,大家这才如浮云一般散去,各自回到了城中的居处。诗写到这里本应结束了,欢乐已尽,人去筵散,然而诗人忽然笔锋一转,说到了明天,人们再重新回来寻欢作乐。

  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叙事诗,诗中主要写了主人公京洛少年的行为。他是一位风度翩翩,身手矫健的英俊少年,骑射的本领十分高超,但只是用来打猎消遣,于国无补;他慷慨好施,穷极奢华,然未知节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虚掷,而无忧国忧民之心。然而,曹植对京洛少年的批评只是以很隐约含蓄的方法来表现的,通过尽态极妍的描绘逗露出来,如写他善射曰:“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又如写他宴会的丰盛:“脍鲤臇胎鰕,寒鳖炙熊蹯。”其描写未免过份夸张,而诗人正是在这种夸张中暴露了其中不合理的成份,过份的逞才与奢豪,自然会激起人的不满。虽然曹植在这里未著一字批评,然其中的褒贬曲曲可见。又如最后说一天的欢乐已尽,“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已隐寓时光虚度,青春一去不返的惋惜之意,然结句忽又说“清晨复来还”,言外的讽谕之意就更加清楚了。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中说:“白日”二句下,定当言寿命不常,少年俄为老丑,或欢乐难久,忧戚继之,方于作诗之意有合,今只曰‘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而已,万端感慨皆在言外。”说明了曹植此诗中的讽谕纯以含蓄的笔墨出之,不露痕迹而宛然可见。

  此诗虽然是一首叙事诗,然诗人的描写与叙事是经过极缜密的剪裁取舍的,诗并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京洛少年的家庭、社会地位与生活的每个侧面,而只是选了他一天之中的活动,这样便有利于将笔墨集中到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的描写上去,能够简略分明、繁简适度地来展开描写。因而于这一天的活动中诗人抓住了少年的射猎与饮宴两件事,其他如斗鸡、跑马、蹴踘、击壤只是一句带过,表现了诗人剪裁上的匠心。他用了“驰骋未能半”至“众工归我妍”十句来刻画铺叙少年射猎的娴熟本领,写来绘声绘色,如耳闻目见,“馀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两句不仅描绘出他射艺的出神入化,而且一个傲然自得的少年形象已跃然纸上,“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又从侧面将其箭法的出群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正如古乐府《陌上桑》中写少女罗敷的美貌,通过旁观者的赞美与反应来写,而这里所不同的只是妙龄女郎换成了翩翩少年,其手法则同出一辙。总之此诗在谋篇布局、剪裁详略上颇有成功之处,故吴淇曾说:“寻常人作名都诗,必搜求名都一切事物,杂错以炫博。而子建只推出一少年,以例其余。于少年中,只出得两事,一日驰骋,一日饮宴。”可见前人已注意到了此诗写作上追求典型、详略分明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261-263页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这首诗是论及柳宗元与谢灵运,主要是论柳宗元,是说柳近似于谢。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他政治失意,纵情山水,肆意遨游,在山水中寻求慰藉,与当时“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相比,后人认为谢灵运的诗歌自然清新,有高古之风。元好问推崇谢灵运,认为柳宗元诗歌淡泊古雅,深得谢灵运之遗音。前两句在一起是说,谢灵运诗的风神容态,照映古今,后世诗人,谁能像柳宗元一样有谢客风容,并深有所得呢?后两句是说柳宗元的诗淡泊简古,如清庙之瑟,朱弦一拂,唱叹余音宛在,此冷寂神境,以暗喻道出,恰是如同当年谢灵运寂寞心境的写照。

lù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yuánhǎowèn

xièfēngróngyìngjīnyuánshuíshìliǔzhōushēn

zhūxiányīnzàiquèshìdāngnián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