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桑蔽野鸣雏雉,高柳含风变早蝉。
柔桑蔽野鸣雏雉,高柳含风变早蝉。

--liúyún

róusāngmíngchúzhìgāoliǔhánfēngbiànzǎochán

刘筠

刘筠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仪。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 1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微阴¹(yì)²阳景³,清风飘我衣。
译文:满天的乌云遮蔽了太阳,阵阵清风吹起我的衣襟。
注释:¹微阴:浓黑的云。²翳:遮蔽。³阳景:太阳光。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游鱼潜渌(lù)¹,翔(xiáng)鸟薄²天飞。
译文:游鱼潜沉在碧绿的水面之下,翔鸟凌越于天际而飞起。
注释:¹渌水:清澈的水。²薄:靠近。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miǎo)眇鱼行士¹,徭役²不得归。
译文:那些在外奔波、孤苦无依的人,苦于徭役而未卜归期;
注释:¹鱼行士:出门在外奔波的人,指征夫。²徭役:在远地服役。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xī)¹
译文:启程的时候严霜冻结,如今归来,白露已晞。
注释:¹晞:晒干。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游者¹叹黍(shǔ)离,处者歌式微。
译文:游子忧叹于《黍离》的诗篇,隐者歌唱着《式微》的哀吟;
注释:¹游者:指征夫。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¹伤悲。
译文:面对嘉宾,岂能失去慷慨的姿容,凄然伤怀,把我的悲怆隐忍于心。
注释:¹内:心中。

  此篇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杂诗》,兹从《文选》。诗人因景感怀,发为浩叹。

  在微阴蔽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季节转换中,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鱼鸟安然游翔之景,引发出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的联想。曹植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对民生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体察。诗中“游者”、“处者”两句,运用典故,映照出时代的动荡,男女之怨旷。游者,指役夫。《黍离》,指《诗经·王风·黍离》篇,是一首哀伤宗周覆灭诗。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的意思。处者,指役夫家中的亲人。《式微》,指《诗经·邶风·式微》篇。旧说是黎国诸侯被狄人所逐,寄居卫国,臣子劝归之作。这里取其劝归之意。通过典故的运用,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深化了人民在封建徭役制度重压下痛苦不安的悲剧间蕴,正如唐人王昌岭《从军行》叹当时边关征戍不断时所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秦汉联想到唐代征戍之事,一处深沉的历史感油然而生。诗人悲天悯人式的同情心,不言而喻。

  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诗中“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两句,色彩鲜明,境界开阔,用词精警,意象飞动,是历代读者激赏的名句。鱼、鸟形象的捕捉,渌水蓝天的空间幅度,鱼“潜”鸟“薄”静动映衬,在诗意的提炼上都达到了自然凑泊、了无痕迹的境界。鱼儿安然地潜游于渌水之中,鸟儿自由地翱翔于九霄之外,安然无惊、自由畅朗的图景,不但反衬出身不由己的役夫的可悲命运,同时也是作者处在动辄得咎的政治逆境身心备受压抑中对自由、解放的热切憧憬。“潜”、“薄”二字,最见作者炼字、炼意的用心。“潜”字属平声闭口韵,声音轻细,切合表现游鱼安然不惊的神态;“薄”字属入声,声音短促而有力,状翔鸟高飞蓝天的快意,神采顿见,其“飞飞摩苍天”的气势,如在眼前。这两个动词的妙用,充分显示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及其精湛准确的艺术表现力,堪称“诗眼”。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与尔后“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两句,平仄声律和谐妥贴,文字对仗工整自然,暗合了律诗粘对、对仗的规则,不但见出这位才思敏锐,才华富赡的诗人在斟音酌句上的努力,和他对提高诗歌艺术表现力的贡献,同时也透露出中国古典诗歌由古体向新体、近体诗演进的讯息。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译文:山村的傍晚阵阵冷风吹过,幽静的庭院经过一场秋雨洗涤,院里泥泞得很。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译文:夕阳照射着细草,湿气升腾;雨后清新明丽的江景映入眼帘。
书乱谁能帙,杯干可自添。
书乱谁能帙(zhì)¹,杯干可自添。
译文:书乱了没有人帮助整理,杯中酒喝完了也只能靠自己斟满。
注释:¹帙:整理书籍。
时闻有馀论,未怪老夫潜。
时闻有馀(yú)论,未怪老夫潜。
译文:隐居村野,时常听到人们关于世俗人情的谈论,他庆幸人们没有责怪自己这一老潜夫。

wǎnqíng

 tángdài 

cūnwǎnjīngfēng tíngyōuguòzhān 
yángxūncǎo jiāngyìngshūlián 
shūluànshuínéngzhì bēigāntiān 
shíwényǒulùn wèiguàilǎoqián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金粉¹东南十五州²,万重恩怨³(zhǔ)名流
译文:在那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
注释:¹金粉:古代妇女化妆用的铅粉。这里指景象繁华。²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地区。³恩怨:指情侣夫妻间的恩爱悲怨之情。⁴属:表结交。⁵名流:知名之士。这里指当时社会上沽名钓誉的头面人物。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牢盆¹(xiá)²操全算,团扇³才人(jù)上游
译文: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
注释:¹牢盆:古代煮盐器具。这里借指盐商。²狎客:权贵豪富豢养的亲近的清客。³团扇:圆扇,古代宫妃、歌妓常手执白绢团扇。⁴才人:宫中女官。团扇才人:是对轻薄文人的贬称。⁵踞上游:指占居高位。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避席¹畏闻文字狱²,著书都为稻粱谋³
译文: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
注释:¹避席:古人席地而坐,为表示恭敬或畏惧离席而起。²文字狱:指清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故意在作者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康熙、雍正、乾隆几代文字狱尤为厉害。³为稻粱谋:为生活打算。原指鸟类寻觅食物,转指人们为衣食奔走。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¹
译文: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
注释:¹列侯:爵位名。汉制,王子封侯,称诸侯;异姓功臣受封,称列侯。

  题为《咏史》,实则伤时,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庸俗苟安之状。他们或依附权门,窃踞要职,或明哲保身,埋头著书。结句才接触史事,以田横抗汉的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知识分子的用心。借古讽今,含意深邃,深刻而又辛辣地把对“名流”的揭露提高到对清王朝统治的批判上,鞭挞了当时整个现实社会的腐朽没落。

  首联写在繁华的东南地区,那些依附权贵、沽名钓誉的所谓“名流”,都是从个人利害出发互相勾结和倾轧,造成了无穷无尽的恩怨,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作者客居昆山,俯仰东南士风,感慨颇多,所以在诗中着重讽刺了江南一带“社会名流”争名逐利的卑劣品行以及官场为小人所把持的现状。

  颔联中说“名流”中之官场,既有手柄大权、铜气熏天之“牢盆狎客”,亦多团扇麈尾、高谈阔论而百无一能之贵介子弟,那些在盐商家帮闲的清客和那些轻薄文人——即所谓的“名流”,在当时的社会操纵全局、窃据高位。诗句中虽未具体揭示“名流”们祸国殃民的罪恶,也没直接描写老百姓遭受欺压的苦难;但整个社会被这样一批狐群狗党所统治,不难想见这表面上繁华绮丽的金粉世界是怎样的乌烟瘴气,二者共同酿就的恶浊之风深为作者所厌憎。一“操”字、一“踞”字本无褒贬,此处却写得极富动感、极冷峻,鞭挞之意鲜明自见。

  颈联反映了士人在文字狱高压政策下的处境和苟安态度。诗句中既表现了诗人对清政府利用文字狱镇压士人的愤恨,也对那些不顾国家利益、只醉心于个人名利的士人表示了不满和慨叹,对现实的另一端、与官场相对照的“士林”心态予以揭皮见骨的描摹,痛下针砭。表示了作者对高压下的知识群体的柔媚、怯懦充满愤懑与同情,从而引出结尾两句。

  尾联作者锋芒所向是玩弄士人于股掌之间的最高统治层。从刘邦假惺惺的不可能兑现的封侯许诺,到李世民“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的洋洋得意,再到朱元璋“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即“自外其教”,应“诛其身而没其家”的酷法,再到清初以来不绝如缕的文字狱案,谙熟史事的龚自珍深悉底里,于是借田横的故事告诫世人不要轻信清政府的怀柔政策。借这一历史故事,揭露了清政府对士人采取的思想压制和笼络政策的欺骗性。他们才是造就这些“黑幕”的总后台。作者真正可贵的思考蕴藏在最后这一问中。

  这首诗的特点在于一是表现为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的统一;二是表现为政治思想与艺术概括的统一;三是全诗层次清晰,笔锋犀利,用典贴切,叙议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造语凝重端方,属对严谨工整,音调铿锵悦耳,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参考资料:
1、 姚电,康丽云,胡毓智.大学国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第120页
2、 吴跃平,晏培玉.大学语文 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第151页
3、 阎增山,李洪光.大学语文经典读本: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第262页

yǒngshǐ

gōngzhēn qīngdài 

jīnfěndōngnánshízhōu wànchóngēnyuànshǔmíngliú 
láopénxiácāoquánsuàn tuánshàncáirénshàngyóu 
wèiwénwén zhùshūdōuwèidàoliángmóu 
tiánhéngbǎirénānzài nándàoguīláijìnlièhóu 
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离乱¹从头说。爱吾民、金缯(zēng)²不爱,蔓藤累(lěi)³(gé)。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¹⁰之瑟。
译文:天下为什么如此离乱不息,我们还是从头开始说吧。 病根就在于那种说爱百姓而不惜钱帛财货的冠冕堂皇的无耻叛卖,这样一来,治丝愈棼,情况就越发糟糕,纠缠不清了。人的脸色虽然越发脆嫩爱看了,但奋发有为的壮气却消磨殆尽了。出使金国沟使臣虽然仪仗盛美,但无所成事,唯知借机去阴山观赏雪景。自己盼望恢复,连头发都等白了。南宋向金国求和的现象是反常的,试问你宋朝因金的兴起而转弱的这种尴尬局面,到底何年何月才得改变?孔门有仲由这样的雄壮瑟音,实在是孔丘的荣幸。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¹离乱:由于金统治者发动战事,致使人民转辗流离。²缯:丝织品。³累:缠绕牵连。⁴冠盖:这里借指南宋使臣。⁵阴山:泛指中原群山。⁶亏杀:辜负。辜负了我头上星星白发。意谓盼望北伐把我头发都等白了。⁷涕出女吴:春秋时,齐君怕吴国来攻打而流着泪把女儿嫁到吴国,希望吴国不要出兵。女吴:把女儿嫁给吴国,女是动词。⁸成倒转:齐国本来强于吴国,所以这样说。⁹丘:孔丘。¹⁰由:仲由,字子路,孔子学生,性刚勇,弹起瑟来有“杀伐之声”。
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只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鞴,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
斩新¹换出旗麾(huī)²³。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只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¹⁰(bèi)¹¹,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¹²,关东裂。
译文:我们现在应该打出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抗战旗帜来。把鹅湖之会时我们所商议的那桩大义反反复复地广予宣传阐述。只要我们据地振臂一呼,那么就会八方响应,奋起抗金的战斗呼声震撼山河大地。可是这些却反成了人家笑为痴狂的话柄。国中无入主率、谋划恢复中原的宏业,犹如洪炉无入扇鞴‘样。想此中哪能有永远不化的顽铁。金国并非永远坚如铁板一块。只要君振臣励,上下齐心,努力共事恢复,那么就会有敌军破败,饥地分裂的大胜一日。
注释:¹斩新:同崭新。²旗麾:旗帜。³别:别树一帜。⁴一桩:一件。⁵大义:指抗金这一正义事业。⁶拆开收合:比喻反复的加以说明。⁷摇肢动骨:大显身手。⁸话霸:话柄。⁹痴绝:极端的痴心妄想。¹⁰扇:拉动。¹¹鞴:炼铁风皮囊。¹²淝水破:指前秦苻坚于三八三年被东晋大败于淝水。

  上片是回顾宋朝屈辱的历史。也许作者出于对前首词所提及的“后死无仇可雪”问题的担忧,这首词开头第一句“离乱从头说”似乎就有意提出人们早已忘却的往事,以引起回忆。“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是追述自宋初以来长期的耻辱外交。早在北宋第三代皇帝真宗赵恒时,便以“澶渊之盟”向辽国岁赠白银十万两,绢缯二十万匹,换取中原的暂时和平,首开有宋以来向外族纳贡的先例。其子仁宗赵祯时,向辽国岁贡银绢又各增十万两、匹。此后,辽亡金兴,北宋朝廷又转而向金纳贡,数额有增无减。但是,这种作法不仅没有换来“和平”,反而更引起对方的觊觎,得寸进尺。于是河洛尽失,而宋室乃不得不南渡,以求苟安。最令人吃惊的是,南宋统治者竟至把屈辱说成是爱民。如仁宗所宣称的:“朕所爱者,土宇生民尔,斯物(指银缯)非所惜也。”(见魏泰《东轩笔录》)真是以罪为功,恬不知耻!陈亮在这里说:“爱吾民、金缯不爱”,即刺此事。虽然作品并未罗列上述史实,只用“蔓藤累葛”四字,已足将百余年来宋室历次丧权辱国、妄冀苟安的罪责揭露无遗。

  下一句“壮气尽消人脆好”进而再揭露统治者多年来在“爱吾民、金缯不爱”的幌子掩护下推行投降政策所造成的恶果。就全局来看,南宋形势是“壮气尽消人脆好”,以这样温顺脆弱销烁殆尽的民气、士气,去对付对方的进逼,其结果就只有“冠盖阴山观雪”——珠冠华盖的堂堂汉使到金廷求和。可是,他们的交涉不能取得任何胜利,惟有陪侍金主出猎阴山,观赏北国雪景而已。作者想到这里,不禁感叹道:“亏杀我、一星星发!”痛惜自己把头发都等白了,等到的竟是如此耻辱的现实。下面再借用历史故事来批判现实:春秋时,中原大国齐的国君景公畏惧处于南夷之地的吴国,只有流涕送女与之和亲;还有鲁国也曾因遭受强齐欺凌而不予反抗,遂日衰一日。往事可鉴,对照今日宋朝屈服于金,甘受凌辱而不加抵抗这一违反常理的怪事,后果如何,不问而知。这里所谓“问”,并非有疑而问,乃是用肯定语调发出的谴责和质问。

  写到此,话题和情绪同时一变,以重新振作之态,写出‘丘也幸,由之瑟’六字。《论语·述而》载有孔子语:“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又,孔子的学生子路弹瑟发勇武之音,被认为是不合雅、颂,孔子曾说:“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论语·先进》)作者各取此二语中的前三字为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今日幸有如吾二人这样坚毅的志士,虽举国均以举兵北伐为过,但我俩迄今坚持不懈。以此结束了上片,并为下片定下基调。乍一看,这两句话来得突兀,似乎显得生硬,其实不然。这是陈亮一贯的词风。他好为“硬语盘空”,这种风格,恐怕与他在南宋那一片黑暗之中努力焕发起斗争到底的精神密切相关。

  下片是写设想中的救国行动。《新唐书·李光弼传》曾记大将李光弼代郭子仪统兵之事,云:“其代子仪朔方也,营垒、士卒、麾帜无所更,而光弼一号令之,气色乃益精明。”辛弃疾早年曾建立过有名的“飞虎军”,金人为之震慑。作者设想,若由弃疾带兵,定会出现“斩(崭)新换出旗麾别”的新局面。

  这种设想,也许早在上饶鹅湖之会时二人就商议过,因此,这里所谓“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可能就指的是这件事。“拆开收合”,即解剖分析。基于此,“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扑肢动骨”便是作者想象投奔这支抗金新军后大显身手的兴奋情景。因留恋鹅湖之会、向往二人共同描绘的理想图景而产生上述设想,这是很自然的。继而,语势却忽然一落千丈,接一句“这话霸(即话柄)、只成痴绝”,明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幻想。这种语气的跌宕起伏,恰恰说明作者情绪大起大落。他虽然残酷地宣告自己幻想的破灭,却又极其冷静地指出了真实。“只成痴绝”四字虽然饱含作者的失望和痛苦,却又是他理智的反映。“天地洪炉谁扇鞴?算于中、安得长坚铁!”是发自幻灭之后的感叹。他有感于《庄子·大宗师》中所谓天地是大熔炉的说法,想到人生犹如铁在洪炉之中,扇鞴(鼓风吹火的皮袋)鼓风,火力顿炽,顷刻即将消熔。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之势。不过,作者的这种幻灭感,却又并非对理想产生了什么怀疑和失望,而是深为人生有限而感到惋惜。但他又不是单纯留恋人生,而是深憾于不能亲见理想的实现。关于这点,在结尾的“淝水破,关东裂”二句中可以得到印证。这里,作者再一次用了他在《念奴娇·登多景楼》一词中已用过的谢安于淝水之战中大破苻秦八十万大军入犯的典故,但这不是雷同,正说明这个对历史了如指掌的爱国志士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憧憬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怀的。他的这些话是说给好友辛弃疾听的,自然不是只谈他自己的志气与渴望,而是表达了他们两人共同的心声。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
译文:五年悠哉游乐的时光仿佛只是朝夕,在某天,如同天上的浮云般,一下子消散了。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译文:那共同抚琴、作诗、饮酒的友人们都弃我而去,这风花雪月之时,最是我想念你的时候。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译文:多少次,我们一起伴着公鸡啼鸣醒来;也有过骑在马上,两人为美人作诗的事情。
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译文:听到歌姬在暮色里合着雨声的那曲调沧桑的歌曲,我又想到,自从在江南分别的那天,到现在还没听到你的消息。

yīnxié--bái

suìyōuyóutóngguòcháoxiāosànshìyún

qínshījiǔbànjiēpāoxuěyuèhuāshízuìjūn

tīngbáicéngyǒnghóngqún

niángxiāoxiāobiéjiāngnángèngw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