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不是,近年不像,
费尽许多工夫,画出这般模样。
眉如扫箒,一张大口。
不会非言,只会吃酒。
看看白头,常常赤脚。
有色无心,有染无著。
醉眠不管江海淑,浑身蓝缕害风魔。
桃花柳叶无心峦,月白风清笑与歌。
倒骑驴子归天岭,钓月耕云自琢磨。
远看不是,近年不像,
费尽许多工夫,画出这般模样。
眉如扫箒,一张大口。
不会非言,只会吃酒。
看看白头,常常赤脚。
有色无心,有染无著。
醉眠不管江海淑,浑身蓝缕害风魔。
桃花柳叶无心峦,月白风清笑与歌。
倒骑驴子归天岭,钓月耕云自琢磨。
释道济

释道济

释道济(一一四八~一二○九),号湖隐,又号方圆叟,俗姓李,天台临海(今浙江临海市)人。年十八于灵隐寺落发,嗜酒肉,人称济颠。后依净慈长老德辉为记室。宁宗嘉定二年卒(明嘉靖《浙江通志》卷六八、《补续高僧传》卷一九谓卒年七十三)。有《镌峰语录》十卷及《道济诗》,已佚。事见《北涧集》卷一○《湖隐方圆叟舍利铭》,《净慈寺志》卷一○有传。 道济诗,《续藏经》所收《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实为小说,内容多有伪托,如记道济圆寂后尚有诗寄少林长老等。姑与《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等书所录,合编为一卷。 ▶ 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六月栖(xī)¹,戎车既饬(chì)²。四牡(mǔ)(kuí)³,载是常服。玁(xiǎn)(yǔn)(chì),我是用急。载于出征,以匡载国。
译文:六月出兵奔不歇,兵车修整准备齐。四匹雄马肥又壮,人人穿起出征衣。玁狁来势特凶猛,我方边境已告急。周王命我去征讨,保卫国家莫推辞。
注释:¹栖栖:忙碌紧急的样子。²饬:整顿,整理。³骙骙:马很强壮的样子。⁴常服:军服。⁵玁狁:古代北方游牧民族。⁶孔:很。⁷炽:势盛。⁸是用:是以,因此。⁹匡:扶助。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比物¹四骊(lí),闲²之维则³。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载于出征,以佐天子。
译文:四匹黑马选配好,马技娴熟守规章。正值盛夏六月天,披挂整齐上战场。披挂整齐上战场,行军卅里赴边疆。周王命我去出征,辅佐天子保家邦。
注释:¹比物:把力气和毛色一致的马套在一起。²闲:训练。³则:法则。⁴服:指出征的装备,戎服,军衣。⁵于:往。⁶三十里:古代军行三十里为一舍。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四牡修广¹,其大有颙(yóng)²。薄伐玁狁,以奏³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载国。
译文:四匹公马体高长,宽头大耳气势昂。猛烈出击讨玁狁,建立功勋威名扬。将帅严谨兵纪强,同心协力报边防。同心协力保边防,安定国家民安康。
注释:¹修广:指战马体态高大。修,长;广,大。²颙:大头大脑的样子。³奏:建立。⁴肤公:大功。⁵严:威严。⁶翼:整齐。⁷共:通“恭”,严肃地对待。⁸武之服:打仗的事。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玁狁匪¹(rú)²,整居焦获³。侵镐(hào)及方,至于泾(jīng)阳。织文鸟章,白旆(pèi)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译文:玁狁来势不软弱,焦获整顿备战忙。目标镐地与方地,不久就要到泾阳。我军飞鸟旗帜扬,白色飘带鲜又亮。我军兵车有十乘,先行冲锋勇难挡。
注释:¹匪:同“非”。²茹:柔弱。³焦获:泽名,在今陕西泾阳县北。⁴镐:地名,通“鄗”,不是周朝的都城镐京。⁵方:地名。⁶织文鸟章:指绘有凤鸟图案的旗帜。⁷旆: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⁸央央:鲜明的样子。⁹元戎:大的战车。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戎车既安,如轾(zhì)如轩¹。四牡既佶(jí)²,既佶且闲³。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译文:我们兵车很安全,前后高低都稳健。四匹公马步伐齐,步伐齐整性驯良。猛烈出击讨玁狁,进军太原敌胆丧。文武双全尹吉甫,万国效法好榜样。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zhǐ)¹。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²诸友,炰(páo)³(biē)(kuài)。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译文:宴请吉甫喜洋洋,终得天子多重赏。从那镐京回家乡,出征日子实在长。斟满美酒敬好友,蒸鳖脍鲤佳肴香。出征酒宴还有谁?孝友张仲也在场。
注释:¹祉:福。²御:进献。³炰:蒸煮。⁴脍鲤:切成细条的鲤鱼。⁵侯:语助词。⁶张仲:周宣载卿士。

  此诗叙写尹吉甫北伐玁狁的战争全程。全诗六章,前四章主要叙述这次战争的起因、时间,以及周军在主帅指挥下所做的迅速勇猛的应急反应。诗一开首,作者就以追述的口吻,铺写在忙于农事的六月里战报传来时,刀出鞘、箭上弦、人喊马嘶的紧急气氛(“柄栖”、“孔炽”、“用急”)。二、三章作者转向对周军训练有素、应变迅速的赞叹。以“四骊”之“维则”、“修广”、“其大有颙”的强健,以“我服既成”的及时,“有严有翼,共武之服”的严明及“以奏肤功”的雄心,从侧面烘托出主将的治军有方。第四章作者以对比之法,先写“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的凶猛来势;次写车坚马快、旌旗招展的周军先头部队“元戎十乘,以先启行”的军威。一场恶战即将开始,至此,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峰。第五章作者并没有被时空逻辑的局限所束缚,凌空纵笔,接连使用了三个“既”字(“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描写己方军队以无坚不克之凛然气势将来犯之敌击退至靠近边界的太原。很自然地从战果辉煌的喜悦之中流露出对主帅的赞美和叹服。从紧张的战斗过渡到享受胜利的平和喜悦,文势为之一变,如飞瀑落山,又如河过险滩,浩荡而雄阔。最末一章,作者由对记忆的描绘转向眼前共庆凯旋的欢宴。“来归自镐”是将记忆与眼前之事联系起来,而“我行永久”说明作者也曾随军远征,定国安邦,与有荣焉。然而自己的光荣之获得,又与主帅的领导有关,可谓自豪与赞扬俱在其中。

  从审美的角度统观全诗,这种以追忆开始,以现实作结的方法,使得原本平淡的描写平添了几分回味和余韵。同时,此诗在行文的节奏上,一、二、三章铺垫蓄势,第四章拔至高潮,第五章舒放通畅,第六章归于宁静祥和,也使诗歌产生了丰富变化的节奏感、灵动感。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55-358

liùyuè

míng xiānqín 

liùyuè róngchēchì kuíkuí zàishìcháng xiǎnyǔnkǒngchì shìyòng wángchūzhēng kuāngwángguó 
 xiánzhīwéi wéiliùyuè chéng chéng sānshí wángchūzhēng zuǒtiān 
xiūguǎng广 tàiyǒuyóng xiǎnyǔn zòugōng yǒuyányǒu gōngzhī gōngzhī dìngwángguó 
xiǎnyǔnfěi zhěngjiāohuò qīnhàofāng zhìjīngyáng zhìwénniǎozhāng báipèiyīngyīng yuánróngshíshèng xiānxíng 
róngchēān zhìxuān  qiěxián xiǎnyǔn zhìtàiyuán wén wànbāngwéixiàn 
yàn duōshòuzhǐ láiguīhào xíngyǒngjiǔ yǐnzhūyǒu páobiēkuài hóushuízài zhāngzhòngxiàoyǒu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大江分九流¹,淼(miǎo)²成水乡。
译文:大江分为九个支流,淼淼的样子简直成了水乡。
注释:明海:即指彭蠡湖,唐人往往称湖为海。¹流:一作“派”。²淼漫:一作“淼淼”。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舟子乘利涉¹,往来至²浔阳。
译文:撑船人乘着水势行船,来来往往都逗留在浔阳。
注释:¹利涉:船的代称。²至:又作“逗”、“经”、“过”。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因之泛五湖¹,流浪经²三湘³
译文:我借这好时机漫游五湖,在水上漂泊经过三湘。
注释:¹五湖:泛指湖南、湖北一带的湖泊。一说太湖。²经:又作“过”。³三湘:漓湘、潇湘、蒸湘(或沅湘、潇湘、蒸湘)。泛指湖南一带。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观涛¹壮枚发²,吊屈痛沉湘³
译文:观潮感到枚乘《七发》的壮观,凭吊屈原痛苦沉江。
注释:¹涛:一作“潮”。²枚发:枚乘《七发》曾写“广陵观涛”一段。³沉湘:屈原所沉汨罗江为湘江的支流,所以说“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魏阙(què)¹心恒在²,金门³诏不忘。
译文:高高的魏阙常挂心怀,金马门待诏我不能遗忘。
注释:¹魏阙:宫门外阙悬法之所,因一代帝王所居。²恒在:指常在。³金门:金马门的省称。金马门是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遥怜上林雁(yàn)¹,冰泮(pàn)²也回翔。
译文:遥念去南方过冬的上林雁,河水解冻时已往回飞翔。
注释:¹上林雁:上林是宫苑名。²冰泮:冰融,解冻。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是作者在漫游浔阳之际写的山水行旅诗。这首诗清淡自然,写作者自浔阳泛舟至彭蠡湖的经过,表现出了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特点。

  此诗以景入手,穿插用典,如:“枚发,屈痛。 魏阙心,金门诏,上林雁”,写出其行旅中见到的壮美景致,同时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置身在野无法报效国家的复杂心情。这与“其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其咏诗,其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因之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而放还未仕。”之时有同感。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

xúnyángfànzhōujīngmínghǎi--mènghàorán

jiāngfēnjiǔliúmiǎomànchéngshuǐxiāng

zhōuzichéngshèwǎngláizhìxúnyáng

yīnzhīfànliúlàngjīngsānxiāng

guāntāozhuàngméidiàotòngchénxiāng

wèiquēxīnhéngzàijīnménzhàowàng

yáoliánshànglínyànbīngpànhuíxiáng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译文:张舍人这次去江东,就和你本家著名的张翰去江东的季节一样,正值秋风吹起的时候。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译文:秋高天清气爽,一雁远远飞去,海阔天高,载你的孤帆迟迟不舍离去。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译文:眼看白日就要下山了,你这一去,怕是沧海渺茫,再见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译文:万兴的是你要去的吴洲也有明媚的月亮,我们虽隔千里,见月就如我们互相见面,可以聊慰相思之情。

sòngzhāngshěrénzhījiāngdōng--bái

zhānghànjiāngdōngzhèngzhíqiūfēngshí

tiānqīngyànyuǎnhǎikuòfānchí

báixíngcāngyǎonán

zhōujiànyuèqiānxìngxiāng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yú)¹渡。
译文:雨后初晴想到远处的江边散步,日落西山独自走向愚溪渡口。
注释:¹愚溪:即冉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愤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渡头水落村径¹²,撩(liáo)³浮槎(chá)在高树。
译文:只见洪水消退,村旁的小路重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
注释:¹村径:乡村小路。²成:显现。³撩乱:搅乱的意思。⁴浮槎:水中漂浮的木筏。

  柳宗元的《雨晴至江渡》,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二十八个字。初读起来好像很容易理解,诗的前两句,写他在雨后初晴的一天傍晚,独自到江边散步。后两句写他在愚溪渡口旁,雨停水退后所见到的景像。

  河里的洪水太大,大到连村旁的小路都被淹没了。而且,水中漂浮的木筏,也被冲散了,有的高挂在岸边的树枝上。说明这场雨下得太猛,下得太久,自己在屋里憋的时间太长了。久雨初晴,才迫不及待地要到江边来走一走,放松放松自己被压抑的心情。第二句中有一个“独”字,用得非常巧妙,不仅是写实,也是写虚。写实,是指他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写虚,是指当年一起参加“永贞革新”的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都被发配到偏远的州府,自己孤身一人来到永州,势单力薄,难以再成气候。第四句中有一个“在”字,用得鲜活。因为木筏所处的位置,应该漂浮“在水中”,此刻却被漫天洪水冲到岸边的树上,“在高树”三字,让人叹然思然,不胜感慨。真是几多凄凉,几许伤感。

  永州,在湖南省的西南部,每年的春夏两季,雨水格外繁多。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舜庙祈晴文》,其中有几句的大意是:“浓云密布,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不仅河岸崩塌,而且冲断河堤,淹没了稻田和菜地,百姓遭灾,苦不堪言”。因此,祈盼舜帝体恤民情,赶快诛杀妖龙,驱散云雾,使阳光重新普照大地,不再让雨水危害百姓。结合这篇文章,再读《雨晴至江渡》,反复咀嚼,诗人久雨蛰居之苦、远谪漂泊之痛、同情百姓遭遇的忧患意识、感叹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激心情,皆在不言之中,凸显出来。诗人采用了小中见大、平淡之中寓含深意的写作手法,从表面上看来,四句都是写景,其实字字皆在抒情,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柳宗元这首作于永州溪居的七绝诗,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解析。如,有的注“槎”为“折、木筏子”,视该诗为一首闲散诗(《柳宗元诗文选注》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 年 3 月版),有的注“槎”通“楂”即“水中浮木也”,视该诗为“渡口退潮之景”、“偶然景”(《柳宗元诗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 9 月版),有的不作任何注释只是笼统地视该诗为“抒写孤寂忧愤的心境”(《柳宗元在永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年 12 月版)……诸多的解析给读者带来了诸多的疑窦:“槎”究竟是什么意思?诗的旨趣究竟何在?等等。笔者带着这些问题,怀揣有关资料,凭着世居愚溪之源和长期工作在永州的有利条件,一脚踏进柳宗元溪居遗址,目光投向千百年前,实地进行了连续几个暑假的细致考察,经过一番贴近生活的理性分析,似乎找到了一种全新而又真切的理解。

  我们从柳子的《愚溪诗序》得知,柳子“永州溪居”是一座“八愚”(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园林群景。由于柳子诗文直到他死后两百多年才公之于世,所以这群景点对当时人来说就根本不晓得,因而也就没有认传下来。加之后代人们未看到其能表明的“八愚”群景位置的关键一景“愚亭”之所在,所以这座群景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就成了一个谜。这了解开这个谜,永州学人做了大量的考寻工作。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有专家考证,发现柳子永州溪居“八愚”群景就在今天永州柳子街 120 号至 126 号之间的愚溪北畔注①,背山面水,座北朝南。笔者曾反复实地察看,看那“八愚”各景点方位与《愚溪诗序》所述吻合,唯一空缺的就是“愚亭”,但见得“愚亭”所在位置正处于愚溪北滨,其址是一座用青石方料铺筑起来的呈圆形(直径约 五米 )的码头——但决不是什么码头。因为在“其流甚下……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连小舟也进不去的愚溪,当地老百姓不会也没有财力去砌这样一座规模甚大的码头闲置在那里或专作洗衣用。笔者认为,它是“愚亭”基址无疑。想必是筑在这个位置上的三面环水的“愚亭”被哪年的洪水冲毁罢了(注②)。

  “愚亭”被哪年的洪水冲毁了呢?有没有被洪水冲毁的事呢?请看下面的分析。“愚池”正北约 十米 远的小山坡上(今天柳子街 120 号至 126 号街道靠北)建有一个当地人们世代相称的“十五亭”,据 张绪伯 先生考证就是柳子重建的“愚亭”(注③)。何以知之为柳子重建?从其命名以知之。因为柳子有“以数代名”的习惯。例如他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称周韶州为周二十二,称娄图南为类二十四等。“愚”乃十三点画,怎么用“十五”称之? 张绪伯 先生说,柳子写有《永字八法颂》(《外集补遗》)。同朝文人卢肇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翰林禁经》亦云:“八法者,永字八画也……古人用笔之术,多于永字取法。以其八法之势,可通一切字也”(注④)。由此可见唐代文人是把“愚”看作十五点画的。这样看来,“十五亭”即“愚亭”之别称无疑,既是柳子命名又是柳子所建也无疑。而柳子把当初建在“池之南”的“愚亭”迁建到“池之北”去的事,便无可辩驳地说明了:其亭的确被大水冲毁了,毁于哪年夏天,我们不得而知,但毁在柳子永州溪居期间无疑。

  研究家们认为,《雨晴至江渡》诗大致写于元和六年的夏天,即是说,谁也无法知晓其诗的准确写作时间,但写在柳子永州溪居期间则是可靠的。那么,“池之南”的“愚亭”被洪水冲毁可能就成了《雨晴至江渡》诗的写作背景。

  依据这样的情境,再来品读柳宗元这首七绝,我们就不难理解其内容了。“江南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你看,“江雨初晴”,诗人首先想到要出去走一趟;已经到了“日西”时分,诗人却还“独”自一人向愚溪渡口(愚溪入潇水处)走去。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大雨初停,时近黄昏)出去?一个“思”字,表现出作者心中有一桩难以割舍的心事。什么事?且看后面的诗句:“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诗人踏着刚露出水面的泥泞小路,艰难地走到愚溪渡口一看,只见一些木料和稻草已经“撩乱”变成“浮槎”并挂在愚溪两岸的高树上!原来,诗人是寻找因下大雨涨大水而被冲毁的“愚亭”来了!愚溪“幽邃浅狭”,“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愚溪诗序》),小舟也不能进,无运放竹、木筏子事,自古至今皆然。所以,末句诗中的“槎”既不是“竹、木筏子”,也不是其他“水中浮木”,而是“愚亭”被大水冲毁后散落的那些“木头和草料”。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柳宗元这首七绝既非“闲散诗”,又非“偶然景”,更非“抒写孤寂忧愤之心境”,而是一首即事兴怀诗,它记叙了“愚亭”被大水冲毁瞬间瓦解的真实怀景,流露出一种对“愚亭”被毁的十分惋惜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实质上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求。

  柳宗元诗的总特色可概括为“冷峻”二字(前人有所谓“秾秾纤简淡、清峭森严”的说法),这是诗人谪居永州十年“恒惴栗”的主观心绪和那“南夷”“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自然环境相互交织在诗中的必然反映,但这并不是说他的每一首诗都如此。在他的永州山水诗中,也有一些写得“冷”而不“峻”,“清”而不“峭”的,如古体诗《渔翁》和这首《雨晴至江渡》的七言绝句就是这样,它文笔简淡却描写传神,画面清幽而意境深远,给读者以广阔的空间想象美而绝无丝毫森严峻峭之感。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雨晴至江渡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手风¹²³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译文:手患风痹,懒写书信,老眼昏花看不清棋谱。
注释:¹风:这里指风痹,风湿病。²慵:懒。³展:开。八行书:古代信纸一般都是八行,所以称信为八行书。⁴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⁵九局图:指棋谱。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窗里日光飞野马¹,案²头筠(yún)³长蒲卢。
译文:看窗口射入的一束阳光中无数尘埃飞腾,几案笔管中蒲卢出出进进。
注释:¹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埃尘。²案:几案,古人席地而坐时用来写字或倚着休息的家具。³筠管:竹管,指毛笔管。蒲卢:细腿蜂,每每找一个小洞产卵。笔管上头有洞,所以蒲卢产卵其中,然后卵便孵化出来。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谋身拙为安蛇足¹,报国危曾捋(lǚ)虎须²
译文:我不善于刻意为自己打算,但危急关九,为报效国家,曾抵制过残暴而不可一世的恶人。
注释:¹安蛇足:常用来讽刺做事节外生枝,弄巧反拙。²捋虎须:比喻撩拨、触犯凶恶残暴的人。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¹
译文:世界上不会没有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但还是会有人准备像齐愍王听竽那样认真地选拔人才以挽救国事。
注释:¹试齐竽:这里引用来表示希望有人能像齐愍王听竽那样,将人才的贤愚臧否一一判别,合理使用。

  “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中风,指四肢风痹。八行书,指信札。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九局图,指棋谱。“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废的身体。“慵展”和“休寻”,写自己索寞的情怀。信懒得写,意味着交游屏绝;棋不愿摸,意味着机心泯灭。寥寥十四个字,把那种贫病潦倒、无所事事的情味充分表达出来了,正点明诗题“安贫”。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安贫”的题旨。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埃尘,语出《庄子·逍遥游》。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蒲卢,又名蜾蠃,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两句的意思是:闲居无聊,望着室内的埃尘在窗前日光下浮动,而案头毛笔由于长久搁置不用,笔筒里竟然孵化出了细腰蜂。这一联写景不仅刻画入微,而且与前面所说的“慵展”、“休寻”的懒散生活正相贴合,将诗人老病颓唐的心境展示得淋漓尽致。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中“安蛇足”,即寓言“画蛇添足”,此处用以讽刺精心谋私。“捋虎须”,典出《庄子·盗跖》,孔子游说盗跖被驱逐后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比喻诗人忠于唐王室,敢于与权倾朝野的篡逆之臣进行抗争。如《新唐书》本传载:一次,权高震主的强藩朱温同崔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握不动,曰:‘侍宴无辄立,二公将以我为知礼。’全忠(朱温)怒偓薄己,悻然出。”全联以表面上的谦逊之辞,叙述了诗人舍身为国的壮烈情怀。句中,前后两次用典,珠联璧合,情采熠然,丰厚的意蕴中,流动着刚直不阿的气势,突出地反映了诗人作为李唐王朝忠臣节士的形象。对此,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称之为“凛然有烈丈夫之气。”。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则又折回眼前空虚寂寥的处境。试齐竽,事见《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爱听吹竽,要三百人合奏,有位不会吹的南郭处士也混在乐队里装装样子,骗取一份俸禄。后愍王继立,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处士只好逃之夭夭。这里引用来表示希望有人能像齐愍王听竽那样,将人才的贤愚臧否一一判别,合理使用。整个这一联是诗人在回顾自己报国无成的经历之后迸发出的一个质问:世界上怎会没有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可又有谁准备像齐愍王听竽那样认真地选拔人才以挽救国事呢?质问中似乎带有那么一点微茫的希望,而更多是无可奈何的感慨:世无识者,有志难骋,不甘于安贫自处,又将如何!满腔的愤懑终于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

  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贯串于诗人晚年生活中的这一基本思想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复杂心理变化,都在这首篇幅不长的诗里得到真切而生动的反映,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诗歌风貌上,外形颓放而内蕴苍劲,律对整切而用笔浑洒,也体现了诗人后期创作格调的日趋老成。前人评为“七纵八横,头头是道,最能动人心脾”(邵祖平《韩偓诗旨表微》),殆非虚誉。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28-1329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