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假夫妻一宿眠,禅心淫慾不相连。
昨宵姑顺君台意,多与虔婆五贯钱。
暂假夫妻一宿眠,禅心淫慾不相连。
昨宵姑顺君台意,多与虔婆五贯钱。
释道济

释道济

释道济(一一四八~一二○九),号湖隐,又号方圆叟,俗姓李,天台临海(今浙江临海市)人。年十八于灵隐寺落发,嗜酒肉,人称济颠。后依净慈长老德辉为记室。宁宗嘉定二年卒(明嘉靖《浙江通志》卷六八、《补续高僧传》卷一九谓卒年七十三)。有《镌峰语录》十卷及《道济诗》,已佚。事见《北涧集》卷一○《湖隐方圆叟舍利铭》,《净慈寺志》卷一○有传。 道济诗,《续藏经》所收《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实为小说,内容多有伪托,如记道济圆寂后尚有诗寄少林长老等。姑与《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等书所录,合编为一卷。 ▶ 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䨲,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毛颖者,中山人也¹。其先明眎(shì)²,佐禹治东方土³,养万物有功,因封於卯(mǎo),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䨲(nóu),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héng)娥、骑蟾(chán)(chú)入月¹⁰,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jùn)¹¹,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¹²,卢不及。卢怒,与宋鹊¹³谋而杀之,醢(hǎi)¹⁴其家。
译文:毛颖是中山人。他的先人是兔子,辅佐大禹治理东方国土,因养育万物有功,因此在东方国土获得封地,死后成为十二生肖之一。曾经说:“我的子孙是神的后代,和其他生物不同,是从嘴里吐出来的。”后来果然是这样。兔子的第八代孙子刚刚出生,人世间正当殷朝时期它住在中山,得到了神仙的法术,能够隐身、驱使物事,与嫦娥偷情,骑蟾蜍进入月亮,他的后代便隐居不出仕。住在城东的名叫㕙,狡猾并且善于奔跑,和韩卢比赛,韩卢比不过它。韩卢恼怒,和鹊共同谋划杀了它,将它全家剁成了肉酱。
注释:¹毛颖者,中山人也:毛颖,中山人。此指毛笔产自中山。毛颖,毛笔的别名,文中借作人名。毛,指兔毛。颖,指毛笔的锋毫。中山,战国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定县一带,以产紫毫毛笔出名。²其先明眎:毛颖祖先明眎。明眎,兔子的别名。³佐禹治东方土:辅佐夏禹治理东方国土。佐,辅助。⁴养万物有功:四时之中,春的位置亦在东方,春天万物生,故言。⁵卯地:即“东方土”。古代按十二地支划分方位,卯位是指东方。⁶十二神:指十二生肖(属相)。⁷吐而生:传说兔子是口吐而生,故兔嘴上唇开裂。⁸䨲:刚出生的幼兔;此泛指兔。⁹匿光使物:指隐身形於光日下,能驱使诸物。¹⁰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姮娥,即嫦娥。月中有蟾蜍亦是神话传说。¹¹㕙:狡兔。¹²与韩卢争能:《战国策·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㕙)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庐逐东郭逡(㕙),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犬废於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韩卢,战国时韩国的良犬名。东汉郑玄注《礼记·少仪》:“守犬、田犬问名,畜养者当呼之名,谓若韩卢、宋鹊之属。”¹³宋鹊:战国时宋国的良犬名。¹⁴醢:肉酱。此处用作动词,剁成肉酱。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於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¹南伐楚,次中山²,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³,以《连山》筮(shì),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fū),独取其髦(máo),简牍(dú)是资¹⁰。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¹¹,载颖¹²而归,献俘於章台宫¹³,聚其族而加束缚焉¹⁴。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¹⁵,而封诸管城¹⁶,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译文:秦始皇时期,蒙恬将军在南方讨伐楚国,在中山停留,准备举行大型的狩猎行动来威吓楚国,召集左右的庶长和军尉一起,用连山占卜这次行动,预测天时和人和的预兆。占卜者恭贺道:“这次要捕获的,是没有角牙齿不锋利,穿短布衣的动物,缺嘴并且颈脖子长,有八窍像打坐一样坐着,就取它的毛,可以用来作为形成书册的东西,如果天下都用它来书写,秦最终将兼并诸侯!”于是开始狩猎,围捕毛家一族,拔下它们的毛,将毛尖装车带回,到章台宫将俘虏献给皇帝,聚集他家族的人将它们束缚起来。秦始皇恩赐让蒙恬将它放入汤池沐浴,并赐它封地管城,命名为管城子,逐渐得到的恩宠并管理事务。
注释:¹蒙将军恬:蒙恬,秦朝名将,相传为毛笔的发明者。²次中山:次,临时驻扎,停留。中山国为赵所灭,始皇十九年灭赵,二十一年伐楚,当时秦自中山移兵伐楚,故上文说“南伐楚”。³召左右庶长与军尉:左右庶长,即左庶长,右庶长,秦朝官爵名。军尉,武官名。⁴以《连山》筮之:《连山》,夏朝的占卦之术,与殷之《归藏》、周之《周易》,统称《三易》。筮:用蓍草卜卦。⁵天与人文之兆:指自然与人事的征兆。⁶不角不牙:兔不生角,也无犬齿。⁷衣褐之徒:褐,粗布衣服。此指全身有毛的兔子。⁸八窍而趺居:北宋陆佃《埤雅·释兽》:“盖咀嚼者,九窍而胎生,独兔雌雄八窍。”此乃古人不明兔子生理结构的一种妄言。趺,两足交叠而坐。居,同“踞”,蹲。⁹髦:毛中长毫;引申为同辈中不群者。¹⁰简牍是资:此言兔毫笔是简牍书写的工具。简牍,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资,依仗,凭借。¹¹豪:豪杰。此处双关,又指兔毫之长者。¹²颖:原意是尖端。此处还暗指毛颖即兔子。¹³章台宫:秦宫殿名,秦王及秦始皇日常处理政务起居的重要场所。¹⁴聚其族而加束缚焉:暗指束缚兔毫制笔。¹⁵赐之汤沐:古时诸侯朝见天子,事前要沐浴斋戒,以表虔诚。后来天子赐给诸侯的以供“沐浴之资”的封地为汤沐邑。此也指制笔过程中,将兔毛用热水洗净。汤,热水。沐,洗发。¹⁶管城:县名。周时管叔的封地,今河南郑州。也暗指制作毛笔时必需竹管。下文的“管城子”是以封号的形式来指毛笔,后来成了毛笔的别名。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於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¹,自结绳之代²以及秦事,无不纂(zuǎn)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³,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於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xiá)¹⁰,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jiàng)人陈玄¹¹、弘农陶泓(hóng)¹²,及会(kuài)(jī)(zhǔ)先生¹³友善,相推致¹⁴,其出处必偕(xié)¹⁵。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zhé)俱往,上未尝怪焉。
译文:毛颖的记忆力非常强并且敏捷、敏锐,从结绳记事的年代起直到秦代的事,没有不编纂记录的;阴阳、卜卦、占卜相术、医疗方术、民族姓氏、山川的记载、地志、字和书法、图画、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等天下的书,乃至佛学、老子、外国的各种学说,全都详细地记下;还通晓当代的各种事务,官府公函,市井中货物钱财的账目记录,全都为皇上服务。从秦始皇到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下到国民百姓,没有不爱重他的。又善于随人的意,正直、邪恶、委婉、巧妙、拙朴的,全都随人的意。虽然有时被废弃,始终沉默但不泄气。只有一点不喜欢武士,但是如果被请也经常前往。  毛颖长期被封为中书令,和皇上更加亲密,皇上曾经称他为中书君。皇上亲自决断公事,每天阅览公文以达到规定的重量来限定自己,就是宫里的人也不得站在他的旁边,惟独毛颖和拿蜡烛的奴仆经常在旁边侍奉,皇上休息时才完。毛颖和绛县人陈玄、弘农县的陶泓和会稽县褚先生友好相善,互相推崇备至,他们出现的地方必定互相偕同。皇上召见毛颖,三人不等皇帝召见,一动就是一起前往,皇上从没怪罪过他们。
注释:¹强记而便敏:强记,记忆力强。便敏,便利敏捷。²结绳之代:指远古尚无文字,靠结绳记事的时代。《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³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阴阳,指阴阳家的书。卜筮,指占卜的书。占相,指相面的书。医方,指医药之类的书。族氏,指族谱之类的书。山经,地理方面的书。地志,方志之类的书。字书,文字之类的书。图画,指图册之类的书。九流,泛指各流派。百家,指诸子百家。天人之书,天道人事之书,泛指图书。⁴浮图:梵语,此指佛教。⁵官府簿书:官府的文件和簿册。⁶市井货钱注记:商贾交易的货物钱财的账簿。市井,商贾交易的场所。⁷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秦皇帝,秦始皇。扶苏,秦始皇长子。胡亥,秦始皇少子,即秦二世。丞相斯,指李斯,秦国丞相。中车府令高,指赵高,任中车府令,掌皇帝乘舆之事。⁸终默不泄:始终沉默而不泄露曾书写过的内容。默,沉默不语。泄,泄露。⁹累拜中书令:累拜,依次升迁。中书令,官名。原主文书奏章,后掌机密大政,至唐为中书省的长官,官位极高。这里与下文的“中书君”皆为双关语,表示可以用来书写的意思。后来“中书君”成了毛笔的别名。¹⁰益狎:更加亲密。以衡石自程:衡,秤。石,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自程,指皇帝自定的每日审阅公文的限量。¹¹绛人陈玄:指墨。唐时绛州(今山西绛县)贡墨,墨以陈旧为佳,故拟其姓陈。玄,黑色。¹²弘农陶泓:指砚。唐时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贡瓦砚,瓦砚是陶土烧制的,故拟其姓陶。砚中盛水,故取名泓。¹³会稽褚先生:指纸。唐时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贡纸,纸以楮木为原材料,故拟称褚先生。¹⁴相推致:互相推荐延请。¹⁵其出处必偕:出处,出仕或退隐。指笔、墨、纸、砚的使用与搁置。必偕,必定在一起。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於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fú)(shì)¹之,因免冠谢²。上见其发秃,又所摹(mó)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³。”因不复召,归封邑,终於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译文:后来一次进见时,皇上要委任重用他,于是他脱下帽子谢恩。皇上看见他的头发秃了,并且所画的画不能如皇上的意。皇上讥笑道:“中书君老并且秃头,无法胜任我的重任。我曾经对您的称谓是中书,您现在还是中书吗?”回答说:“我就是尽心啦。”于是不再召见,回到封地,在管城终老。他的子孙很多,分散在中国和外地,都冒充是管城人,惟有住在中山的后代能够继承父辈祖宗的事业。
注释:¹拂拭:擦拭。表示受到皇上的恩宠。²免冠谢:脱帽谢恩,执行使命。双关语,指脱下笔帽写字。³臣所谓尽心者:暗指笔心用尽。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於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dān)者也¹。战国时,有毛公、毛遂²。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fán)³。《春秋》之成,见绝於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译文:太史公说:“毛家有两族,其中一族是姬姓,周文王的儿子,封为毛,就是所谓的鲁、卫、毛、聃。战国的时候有毛公、毛遂。惟有中山这一族,不知道他们的祖宗,子孙最兴旺。孔子作《春秋》,是见捉到麟而停笔的,而不是他的罪过。蒙将军拔中山的毛,秦始皇赐封管城,于是世代有名,而姬姓的毛族默默无闻。毛颖起始于俘虏的样子出现,完结于任命和重用。秦灭诸侯,毛颖肯定有功劳,没有赏赐和酬劳,还因为老迈而被疏远,秦始皇真是薄情寡义啊!”
注释:¹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姬是周朝的国姓。毛,周朝初年所封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宜阳县。周文王第八子名郑,封於此。鲁、卫、毛、聃,都是周朝所封的诸侯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杜预注:“十六国,皆文王之子也。”²毛公、毛遂:毛公,赵国隐士,后为魏国信陵君门客,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毛遂,赵国平原君门客,曾自荐於平原君,说服楚王出兵援赵攻秦,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³蕃昌:蕃衍昌盛。《春秋》之成,见绝於孔子: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之年”(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年,鲁国猎获了一只麒麟,孔子听说以后非常伤心,他认为,麒麟是神灵之物,在太平盛世才会出现,而现在正逢乱世,出非其时,而被人抓获),孔子叹道:“吾道穷矣!”《春秋》写成之后,毛笔就被孔子弃置不用了。⁴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秦朝灭掉诸侯,一统天下,毛颖参与其中且立有功勋,但是奖赏不抵其酬劳,今又因老而见弃,所以说秦王朝对待毛颖一族太少恩德了。与,参与。

  这篇散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写毛笔的制作、使用和日久头秃被主人所废弃,因此摹拟史传笔法。全文一共是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写毛颖的家世。三四段为第二部分,通过毛颖被皇帝重用与抛弃,这样亲疏各别的对比,深刻阐明:皇帝寡情,对待百姓不过是利用而已。第五段为第三部分,是作者对毛颖以俘虏身份进见,受到重用,最后被弃置这一事实发表议论。这篇散文运用语意双关、寄托象征的方法,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点,意在言外,耐人咀嚼。

  第一部分,写毛颖的家世。第一段,先叙毛颖祖先明际,封于卯地,死后为十二属相,次叙敌人月宫、齐东郭馈被害,如同史传叙述先世。第二段借秦始皇大将蒙恬围猎献俘,隐喻聚毛制笔。“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始皇使恬赐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处处双关毛笔。

  第二部分,第三段写毛笔因有广泛功用,得到人人的喜爱和皇帝的重用。叙毛颖得到宠幸,“与上益狎”的情况,作为下面被抛弃的反衬。第四段,写毛颖因“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而遭皇帝揶揄,并受到“不复召”的冷遇。

  第三部分,模仿《史记》“太史公曰”评价毛颖的历史功绩,对其遭到疏远抒发感叹。是作者对毛颖以俘虏身份进见,受到重用,最后被弃置这一事实发表议论,尖锐地指出:“秦真少恩哉!”篇末点睛,一针见血。

  这篇文章以事件进行谋篇,三部分紧密联系,一气贯注,但中间峰峦迭起。如毛颖祖先的一支遭覆灭之灾,毛兔家族交了厄运,接着蒙恬将军“载颖而归”,毛颖成了俘虏,不料秦始皇“赐之汤沐”,毛颖得到了封爵,“日见亲宠任事”,情况发生剧变。毛颖的命运由逆境往顺境转化,此后,愈见发达,君臣、国人,无不喜爱,毛颖达到了事业的峰巅,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毛颖免冠谢皇帝,暴露了自己的缺点,便被皇帝弃之不用。这是文章的一大转折,既是寓言的高潮,亦是它的结局。这个结局是带悲剧性的,它犀利而深刻地道破了皇帝的本质。行文至此,本可收束,但“太史公曰”一段议论阐发了寓言的含意,使主题愈益深化。如此转折变化,曲尽其妙。

  这篇散文在写作手法上颇具特色。

  首先,这篇散文的构思新颖奇特。作者别开生面,采用寓言文体,选取众所熟知的毛笔作为主角,用拟人手法,并仿照《史记》人物传记的体例宋写,化对具体事物的客观说明为对人物身世的生动描述,寓作者之意于“毛颖”的具有传奇色彩的遭遇之中。读者读完全篇,“毛颖”的生动形象仿佛浮现于眼前。散文同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一样,其艺术上的可贵之处,首先当推形象之创造。本文即以此构思,激活全篇,使之生动活泼,精彩动人。

  其次,在表达方法上,文中有对毛颖身世、遭遇的叙述,情节生动、曲折,宛如小说。也有关于兔子,毛笔的知识性说明,使读者在饶有兴趣的阅读中增加见闻。其间还穿插一些神话、传闻,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结尾处仿《史记》手法,言微而意重,使读者读罢犹不能释手,似有余音不绝于耳。

  总之,文章是将叙述、说明、议论、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整篇文章既锚落有致,富于变化,又做到章法谨严,进退有度。第三,作者行文无拘无束,自然流畅,语言富创造性。作者在文中继承和发扬了先秦西汉散文语言的优秀传统, 自然而无堆砌浮艳之风,多用双关语、谐音语,幽默诙谐,妙趣横生,使读者在轻松会意的微笑中为作者的机智所折服,并由此而产生共鸣。作者圆熟的语言能力,也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师其彬主编.文学名作赏析: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110-111
2、 (唐)韩愈著.韩愈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05月:212

máoyǐngzhuàn

hán tángdài 

    máoyǐngzhě zhōngshānrén xiānmíngshì zuǒzhìdōngfāng yǎngwànyǒugōng yīnfēngmǎo wéishíèrshén chángyuē  sūnshénmíngzhīhòu tóng dāngérshēng  érguǒrán míngshìshìsūn  shìzhuàndāngyīnshízhōngshān shénxiānzhīshù néngguāngshǐ使 qièhéngé chánchúyuè hòudàisuìyǐnshìyún dōngguōzhěyuē  jiǎoérshànzǒu hánzhēngnéng   sòngquèmóuérshāzhī hǎijiā 

    qínshǐhuángshí méngjiāngjūntiánnánchǔ zhōngshān jiānglièchǔ zhàozuǒyòushùzhǎngjūnwèi  liánshān shìzhī tiānrénwénzhīzhào shìzhěyuē  jīnzhīhuò jiǎo zhī quēkǒuérzhǎng qiàoér máo jiǎnshì tiānxiàtóngshū qínsuìjiānzhūhóu  suìliè wéimáoshìzhī háo zàiyǐngérguī xiànzhāngtáigōng érjiāshùyān qínhuángshǐ使tiánzhītāng érfēngzhūguǎnchéng hàoyuēguǎnchéng jiànqīnchǒngrènshì 

    yǐngwéirénqiángérbiàn便mǐn jiéshéngzhīdàiqínshì zuǎn yīnyáng shì zhānxiàng fāng shì shānjīng zhì shū huà jiǔliú bǎijiā tiānrénzhīshū zhì lǎo wàiguózhīshuō jiēsuǒxiáng yòutōngdāngdàizhī guān簿shū 巿jǐngdàiqiánzhù wéishàngsuǒshǐ使 qínhuángtài hài chéngxiàng zhōngchēlìnggāo xiàguórén àizhòng yòushànsuírén zhèngzhí xié qiǎozhuō suírén suījiànfèi zhōngxiè wéishì ránjiànqǐng shíwǎng lěibàizhōngshūlìng shàngxiá shàngchángwéi zhōngshūjūn  shàngqīnjuéshì héngshíchéng suīgōngrénzuǒyòu yǐngzhízhúzhěchángshì shàngxiūfāng yǐngjiàngrénchénxuán hóngnóngtáohóng kuàichǔxiānshēngyǒushàn xiàngtuīzhì chūchǔxié shàngzhàoyǐng sānrénzhědàizhào zhéwǎng shàngwèichángguàiyān 

    hòuyīnjìnjiàn shàngjiāngyǒurènshǐ使 shìzhī yīnmiǎnguānxiè shàngjiàn yòusuǒhuànéngchēngshàng shàngxiàoyuē  zhōngshūjūnlǎoér rènyòng chángwèizhōngshūjūn jūnjīnzhōngshūxié  duìyuē  chénsuǒwèijìnxīnzhě  yīnzhào guīfēng zhōngguǎnchéng sūnshènduō sǎnchǔzhōngguó  jiēmàoguǎnchéng wéizhōngshānzhě néng 

    tàishǐgōngyuē máoshìyǒuliǎng xìng wénwángzhī fēngmáo suǒwèi wèi máo dānzhě zhànguóshí yǒumáogōng máosuì zhōngshānzhī zhīběnsuǒchū sūnzuìwéifánchāng  chūnqiū zhīchéng jiànjuékǒng érfēizuì méngjiāngjūnzhōngshānzhīháo shǐhuángfēngzhūguǎnchéng shìsuìyǒumíng érxìngzhīmáowén yǐngshǐjiàn jiànrènshǐ使 qínzhīmièzhūhóu yǐngyǒugōng shǎngchóuláo lǎojiànshū qínzhēnshǎoēnzāi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古墓成苍岭,幽宫¹象紫台²
译文:秦代的那座古墓成了长满野草的山岭,可它那幽暗的地宫,却是豪华壮丽的宫殿。
注释:¹幽宫:幽冥界的宫殿,这里指秦始皇的陵墓,又指地下的孤独。²紫台:与“紫微宫”义同,天帝的宫殿。转指天子的宫殿。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星辰七曜(yào)¹隔,河汉²九泉³开。
译文:墓顶上镶着大珍珠,象征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墓底用水银灌注成江湖河海。
注释:¹七曜:中国古代对日(太阳)、月(太阴)与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五大行星的一种总称。²河汉:天河。 ³九泉:地下的世界。九,为极限的数字,表示“无限”之意;泉,指黄泉之国。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yàn)不回。
译文:墓中有江海人岂能渡过;暗黑阴冷,永远无春的地下,绝无雁鸭飞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更闻松韵(yùn)¹切,疑是大夫²哀。
译文:野风吹得松树哗哗作响,像是被始皇封为大夫的泰山松的哀悼声。
注释:¹松韵:风吹松树发出的声音。²大夫:官职名。秦始皇祭祀泰山时,途中遇到大雨,遂在松树下避雨.后来秦始皇封这棵大树为“五大夫”(《史记·秦始皇本纪》)。

  王维的这首诗,主要是揭露他穷奢极欲,榨取民脂民膏的一面。它描写了秦始皇墓的宏大规模:陵墓象山岭一样高,墓穴象一座地下宫殿。里面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水银做的江海,黄金制的雁。这几句极力铺叙墓穴的豪华,但看不出诗人是暴露还是羡慕。再往下看就有微词:有海却没有人渡船,墓里没有春秋,雁也不会冬去春来。意思是说,再阔气,也毫无用处。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秦始皇大修陵墓已经有所不满。最后两句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态度:陵墓周围传来了一阵阵松涛声,好象是大臣们的哀怨。他只听到卿、大夫们的哀怨而没有听到人民的呼声、怒吼,是他的局限性。不过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他对秦始皇搜刮民脂民膏是持批判态度的。

  诗的中间二联,是从史书的记述中想象到的墓室中的情形,是对历史的再现。在秦始皇的墓中,还有难以赘述的广阔世界。但在现实世界中,这里的一切都是无声的,都僵硬地放在这里。死亡的时间与众不同,所以描写这方面的诗歌也就较为稀少了。然而,在这个不一样的世界中,墓中的景观又被作者好像看到了一样一一地被描写了出来。王维感觉的视觉性——画家之眼。在这里可以说是得到了最好的发挥。至尾联时,开始传来了声音。风吹松树的响声,与大夫哀悼秦始皇之死的恸哭重合在了一起,作品怪异的色彩越来越浓了。

  这首诗从客观描写到最后表明作者的态度,写得很有层次。全诗写得委婉含蓄,后四句虽然流露了诗人的倾向性,但表现得比较隐蔽,不是赤裸裸的直说,耐人寻味。全诗剪裁得当,十分精炼。关于秦始皇墓内的耗费,历史上记载很多。作者只写以明珠为日月,以水银为江海等,因为这些事物为秦始皇墓中所特有,最能表现秦始皇的铺张。这首诗是王维比较重视视觉印象的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
1、 宇野直人,李寅生编.中日历代名诗选 中华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225页
2、 杨知秋选编.雏凤声:历代少年儿童诗作选: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29页

guòshǐhuáng--wángwéi

chéngcānglǐngyōugōngxiàngtái

xīngchényàohànjiǔquánkāi

yǒuhǎirénníngchūnyànhuí

gèngwénsōngyùnqièshìāi

北游幽朔城。凉野多险难。
北游幽朔城。凉野多险难。
俯入穷谷底。仰陟高山盘。
俯入穷谷底。仰陟高山盘。
凝冰结重磵。积雪被长峦。
凝冰结重磵。积雪被长峦。
阴雪兴岩侧。悲风鸣树端。
阴雪兴岩侧。悲风鸣树端。
不睹白日景。但闻寒鸟喧。
不睹白日景。但闻寒鸟喧。
猛虎凭林啸。玄猿临岸叹。
猛虎凭林啸。玄猿临岸叹。
夕宿乔木下。惨怆恒鲜欢。
夕宿乔木下。惨怆恒鲜欢。
渴饮坚冰浆。饥待零露餐。
渴饮坚冰浆。饥待零露餐。
离思固已久。寤寐莫与言。
离思固已久。寤寐莫与言。
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
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

  《苦寒行》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清调曲》。《乐府解题》说:“晋乐奏魏武帝《北上篇》,备言冰雪溪谷之苦。其后或谓之《北上行》,盖因武帝辞而拟之也。”原辞为曹操所作,是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春正月北征高干时写,表现了行军时的艰苦情况。陆机的这首诗即是对曹操原辞的模拟。全诗的主题是刻划“行役人”,也即北征战士在寒冷季节忍饥受冻、餐风露宿的凄苦景况,因此诗人的用笔着色都围绕这一点而展开。

  开篇两句,是全诗的交待,有地点(幽朔)、时间(凉冬)以及所要描写的重心(多险难),以下十四句就针对“险”和“难”二字进行铺陈排比。北征战士穿行于北方的山谷中,一会儿深入谷底,一会儿仰攀高峰,道路崎岖不平,又凝结了厚厚的坚冰,积雪笼罩着起伏的山峦。山岩缠绕浓重的阴云,阵阵寒风在树林中穿越,发出凄厉的悲鸣。天色阴沉,不见日光,偶有几声寒鸟的哀叫以及野兽的吼声。天色晚了,战士们凭树支帐而宿,渴饮坚冰,饥餐风露。更兼长年征战在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绵绵无尽,却又难通消息,对方是死是活都不得知,于是诗人充满了同情地长叹一声:“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结尾与开头紧密地照应在一起。

  这首诗比较鲜明地体现了陆机诗歌创作的特色。首先是对偶的使用。清代叶矫然说:“六朝排偶,始于士衡”。排偶不一定始于陆机,但陆机确于此最见特色。这首诗除了开首二句和结尾四句,中间部分几全用对偶,显示了陆机过人的才思。不过,陆机虽有意写对偶,却不十分板整,往往在轮廓上整对,而字与字之间并不讲究。如“不睹白日景”两句。明代何景明说:“陆诗体俳语不俳”,很得其实。所以虽全篇为对,读去并不觉很呆板,古朴之气穿插其间,使诗歌具有一种感人的气势。其次,是赋法的采用。赋法就是铺叙,铺陈排比、罗列事物,这本是汉大赋的主要手法,陆机却吸收来运用在诗歌里,这样就使诗歌获得繁褥厚重和光采辉煌的效果。当时人说读他的诗好像“玄圃积压,莫非夜光”就是夸赞这一点。这首诗在开头交待出“险”和“难”之后,即从俯、仰、闻、睹以及战士们的饥渴、住宿等多方面进行铺陈,欲说尽说透,不仅加深了读者的印象,也增加了诗歌的容量。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他的诗“缛旨星稠,繁文绮合”,萧绎《金楼子·立言篇》说他“辞致侧密,事语坚明。意匠有序,遗言无失。”刘勰《文心雕龙》说他“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可见这一种特色为前人所公认并多有奖饰。第三,此诗还表现了陆机语言上的特色。陆机诗歌基本不用常语、口语、俗语,而大量使用书面辞汇、成辞等。将此诗与曹操的那首相比即可见出二者的区别。曹诗用了许多口语、散句、如“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陆机此诗则用许多对偶代替,并且字词也工于锻炼,如“凝冰”、“积雪”、“恒鲜欢”等等。曹诗有大量的虚字,陆诗则几舍弃不用,而以实词代之,文人化特色很鲜明。另外,陆机还善于锻炼动词,以加强警动的效果。如“结”、“被”、“兴”、“鸣”、“凭”、“临”等。清人厉志说他“字字有力,语语欲飞”,虽略有夸张,也还是反映了陆诗的总体面貌的。

  不过陆机有时过于侧重技巧,而忽略了对诗情的疏通,尤其是他的一些拟古诗,本来的目的就是通过模拟以锻炼自己某一方面的技巧,因此对其余就不顾及。如这首诗,“离思”应该是最易出诗情,也最应为诗人全力把握的重点,但陆机却仅以淡淡的两句带过,是很可惜的。

  陆机对于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法规,他加强了诗歌的文人化倾向,促进了诗歌向格律体的进展,他是由古诗向近体诗发展过程中的开启者之一,因此,他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78-379

hánxíng--

běiyóuyōushuòchéngliángduōxiǎnnán

qióngyǎngzhìgāoshānpán

níngbīngjiézhòngjiànxuěbèizhǎngluán

yīnxuěxìngyánbēifēngmíngshùduān

báijǐngdànwénhánniǎoxuān

měngpínglínxiàoxuányuánlínàntàn

宿qiáoxiàcǎnchuànghéngxiānhuān

yǐnjiānbīngjiāngdàilíngcān

jiǔmèiyán

zāixíngrénqiànqiànhénghán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平远江山极目¹回,古祠漠漠²背城开。
译文:纵目远眺,只见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近处古老的三闾祠,却萧条冷落,背城而立。
注释:三闾(lǘ)祠:位于湖南汨罗,为纪念屈原而建。屈原曾官三闾大夫,故名。¹极目:纵目远眺,尽目力所及。²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译文:不要埋怨当时无城了解你忠心耿耿,历史上没有庸俗小城不忌贤妒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放逐¹肯消亡国恨²?岁时³犹动楚人哀!
译文:驱逐流放哪里能消除亡国之恨,直至今日逢年过节也总是激起楚城的悲哀!
注释:¹放逐:屈原曾经被流放。²亡国恨:楚国灭亡在屈原逝世以后,但在屈原生前,楚国郢(yǐng)都就已经被秦兵攻破,屈原作有《哀郢》。³岁时:一年中的节令。⁴楚人:即居住在楚地的人。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湘兰沅(yuán)¹年年绿,想见吟魂²自往来。
译文:蕙兰白芷年年绿遍湘江沅江两岸,料你英灵定会眷怀故地常来常往。
注释:¹湘兰沅芷:“湘”、“沅”均为水名,今湖南境内的两条江流。“兰”、“芷”均为芳草名,屈原常用以比喻正人君子及自比。²吟魂:诗人的灵魂。这里指屈原。

  这首诗首联写景,诗城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颔联写对屈原的劝慰之辞,蕴涵了悲愤及同情;颈联正面抒写对诗城的沉痛惋惜之情;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想像作结。全诗沉郁而清幽,笔力曲折,言议透辟。

  此诗首联以写景兴起。“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由远及近,渐渐地收回目光,却看到古老的三闾祠,萧条冷落,背城而立。作者面对荒芜寂寥的眼前风物不禁感慨万端,一种故宫黍离之感,油然而生。

  触景兴怀,作者自然地联想起诗城的平生遭际,屈原以光明正直存心国家民族的忠贞之士,竟至落入谗言的深海而尽忠无路报国无门,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可谓千古奇冤“国无城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这是诗城泣血的深慨和绝望的浩叹。然而在颔联,作者并未直接抒写对诗城悲剧城生的同情嗟叹,却转而生发出这样的议论:“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城不忌才”意谓用不着嫌怨举国难觅知音。诗句表面上是对屈原的劝慰之辞,实则蕴涵了更为深广的悲愤及对诗城无限的同情。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城哀!”颈联是一个转换,正面抒写对诗城的沉痛惋惜之情。这二句说,即使被放逐,都不能消除亡国之恨。至今逢年过节,楚地的城们仍要崇祀屈原,表达无尽的哀思。史载,屈原在怀王朝和顷襄王朝曾两度被放逐。此联首句用反问语气,十分强烈地表现了屈原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然而,其志向理想可“与日月争光”的屈原是不死的。千载而下,诗城屈原的悲剧命运犹自动城哀伤,足见其高洁的志行感城至深。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一个浪漫的美丽想像作结:“湘兰元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湘、沅、兰、芷,都是屈原诗篇中经常味叹的楚地风物。这二句说,兰蕙和白芷年年绿遍沅湘两岸,沁芳吐艳,屈原的灵魂定会眷怀故地常来常往。

  这首七律写得沉郁而清幽,既表现了屈原的悲愤也抒发了作者的哀深情。通观全篇,开头以写景生发,触起遐思由作者眼中屈原祠的冷落,自然地引入对屈原平生遭际命运的慨叹。中间两联论事,笔力曲折,言议透辟,而不乏情韵。末二句则与首联相呼应,对眼前景物忽发奇思,设想吟魂犹在,徜徉沅湘。由此见出作者情意之真切运思之灵妙。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等撰写,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清·近代,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071-1072页

sān--cháshènxíng

píngyuǎnjiāngshānhuíbèichéngkāi

xiánshìzhīwèiyǒuyōngréncái

fàngzhúkěnxiāowángguóhènsuìshíyóudòngchǔrénāi

xiānglányuánzhǐniánnián绿xiǎngjiànyínhúnwǎnglái

如花貌。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
如花貌。当来¹便约,永结同心偕老。为妙年²、俊格³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¹⁰
译文:像花儿一般的容貌。当初我就和你约定,愿意和你白头偕老。你当时正处于美妙年华而且长的俊俏人又聪明,爽朗无拘的性格让我在方方面面对你关怀备至,哪里料到你养成了狭小的心思性情,原来你竟表里不一。渐产生了与你分手的想法。
注释:¹当来:原来,起初。²妙年:青春年少。³俊格:俊俏,漂亮。格,语助词,无实意。⁴凌厉:本指勇往直前,气势猛烈,这里是爽朗无拘的意思。⁵何期:哪里料到。⁶心性近:心思性情不涵厚。近,浅陋。⁷元来:同“原来”,表示发现原先不知道的情况。⁸相表:即“相表里”的简写。⁹分飞:分别,分离。¹⁰计料:打算。
稍觉因情难供,恁殛恼。争克罢同欢笑。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遣时传音耗。漫悔懊。此事何时坏了。
¹觉因情难供²,恁(nèn)³(jí)。争克同欢笑。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遗时传音耗¹⁰。漫悔懊(ào)¹¹。此事何时坏了。
译文:渐渐觉得难以维持我们的感情,变得如此急躁烦恼。怎能忘记我们之间一起有过的欢笑。如果我再与你同拾旧好,就好比是琴瑟之弦已经断了,再接续之时又接错了一样,夫妻离异,犹如泼水于地,不能再复合。你常常向别人述说这些事,又时常寄些书信过来。读过之后,只能白白地悔恨懊恼。想起往事,我们到底哪里出错了。
注释:¹稍:渐渐。²供:维持。³恁:如此。⁴殛恼:急躁烦恼。殛,通“急”。急躁。⁵争克:怎能。⁶罢:停止,这里是忘记的意思。⁷断弦尤续:古以琴瑟喻夫妻,故男子丧妻成为断弦,此处指情爱断绝。尤,错,过失。⁸覆水难收:比喻事成定居,无法挽回。多用于比喻夫妻离异难以复合。⁹诵谈:诉说。¹⁰音耗:音信。《周书·晋荡公护传》:“既许归吾於汝,又听先致音耗。”¹¹漫悔懊:空悔恨懊恼。

  此词咏怀一段失败的感情经历,也可以说是感情失败后的回思和反省。联系到柳永的生平经历,词的主人公应为他自己和他的妻子。

  词的上片写词人与妻子发生矛盾的过程。“如花貌”,写妻子的美貌,看来词人的妻子是位非常漂亮的女子。“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这是当初见面定情的誓言,两人曾约定,要永结同心,白头偕老。接下来,词写词人的重情,妻子“为妙年”,“俊格聪明”,柳永对她“偕方怜爱”。词写到这里,柳永夫妻之间的恩爱生活便写完了,这本是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然而却藏有隐患。词以“何期”来转笔,写妻子心性浅薄,不重誓约。妻子“心性近”,这里却用了“养成”一词,也就是说妻子的这种心性是婚后养成的,这说明柳永在责怪妻子的同时也在责怪自己,因为自己的“偕方怜爱”,才导致妻子的“心性近”。尽管如此,两人的矛盾似乎已不可调和,“渐作分飞计料”,已经有了分手的打算了。

  词的下片写词人与妻子分开之后,渐渐感觉后悔。“稍觉因情难供”二句接上片写其发生矛盾之后的心态,词人因为爱情难以维持而急恼。然而接下来,“争克罢同欢笑”词笔一转,以反问的语气说自己怎能忘记之前一起有过的欢笑,这段感情自己虽然使自己急恼却是难以中止。“已是断弦尤续”二句又进一步,以“断弦”和“覆水”两句俗语写两人的爱情已无法挽回。如此反复,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心理的曲折心路。“常向人前诵谈”二句转而写妻子,妻子常常向别人述说两人曾经的往事,又时常寄信过来。两人似乎都有悔意,所谓打不散的夫妻,于此可见一斑。“漫悔懊”二句又折回来,思索这段感情究竟因何步入了这般不可收拾的地步。

  整首词一步一进,一步一转,在记写这段爱情经历的同时,又抒发着内心的惋惜与自责。这样一首词,虽没偕大意义,也算不上什么好词,但写的真实、自然,平常人的情感,平民化的内容,世俗化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73-37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