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修来四果身,风颠作逞混凡人。
能施三昧神通力,便指尺人出世津。
经卷无心看,禅机有意亲。
醉时喝佛罵天真。浑身不见些儿好,
一点灵光绝胜人。
本是修来四果身,风颠作逞混凡人。
能施三昧神通力,便指尺人出世津。
经卷无心看,禅机有意亲。
醉时喝佛罵天真。浑身不见些儿好,
一点灵光绝胜人。
释道济

释道济

释道济(一一四八~一二○九),号湖隐,又号方圆叟,俗姓李,天台临海(今浙江临海市)人。年十八于灵隐寺落发,嗜酒肉,人称济颠。后依净慈长老德辉为记室。宁宗嘉定二年卒(明嘉靖《浙江通志》卷六八、《补续高僧传》卷一九谓卒年七十三)。有《镌峰语录》十卷及《道济诗》,已佚。事见《北涧集》卷一○《湖隐方圆叟舍利铭》,《净慈寺志》卷一○有传。 道济诗,《续藏经》所收《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实为小说,内容多有伪托,如记道济圆寂后尚有诗寄少林长老等。姑与《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等书所录,合编为一卷。 ▶ 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三月东风¹吹雪消,湖南²山色翠如浇。
译文:三月春风吹拂,冰雪渐渐消融,湖的南面山色翠绿,如同被水淋洗过。
注释:¹东风:春风。²湖南:指湖的南面。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一声羌(qiāng)¹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译文:听到一声悠悠的羌管,却无人出现,只见无数的梅花,飘落在野桥上。
注释:¹羌管:羌笛。

méihuā--wángmiǎn

sānyuèdōngfēngchuīxuěxiāonánshāncuìjiāo

shēngqiāngguǎnrénjiànshùméihuāluòqiáo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
领得¹乌纱帽²,全胜白接蓠(lí)³
译文:戴上了乌纱帽,真是比白色接篱好得多。
注释:¹领得:诗曰“领得”,此乌纱帽当为兖州瑕丘官府的友人所赠。²乌纱帽:南朝宋明帝初年,建安王休仁置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隋帝王贵臣多服乌纱帽,后民间贵贱皆服。³白接蓠:白接篱,意指白头巾,白帽。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山人¹不照镜,稚(zhì)²道相宜。
译文:我并不去照镜子,因为小孩子已经说很合适了。
注释:¹山人:李白自谓。李白奉诏入京之前,应正隐于徂徕山之竹溪,故自称“山人”。²稚子:稚,幼也。指李白爱子伯禽。时伯禽年龄在十至十四间,故谓。

  查旧版《辞海》“乌纱”条,谓“古官帽名”,并引《晋书·舆服志》及《唐书·舆服志》作为佐证。说是“古官帽名”,当然无误;但读了此条,失之太简,仍不能使人明白乌纱帽的来龙去脉。

  其实,乌纱帽早先并非官帽。如果望文生义,以为李白既然戴了乌纱帽,一定是做了官了,其实不然,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 ”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因此,李白此诗所写,只是隐处期间的一件小事;并进而论曰:“宋元时代,尚未见将官帽称为‘乌纱帽’,而明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则屡见不鲜。”(“乌纱帽”小考,《学林漫录》六集)这个结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此诗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戴乌纱帽犹胜白头巾、儿子言辞很相宜的生活情趣图,诗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表达出诗人生活细节、小有情致的隐居生活。

  此诗以画面清晰胜,浓墨淡彩,人、物、情浑然一体,透露了诗人脱却山人服、试戴乌纱帽时的喜悦心情,与《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心情相合,据诗意,此诗略在前,《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稍后。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21-122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73-674

yǒurénzèngshāmào--bái

lǐngshāmàoquánshèngbáijiē

shānrénzhàojìngzhìzidàoxiāng

越山青断西陵浦。一片密阴疏雨。潮带旧愁生暮。曾折垂杨处。
越山青断西陵浦。一片密阴疏雨。潮带旧愁生暮。曾折垂杨处。
桃根桃叶当时渡。鸣咽风前柔橹。燕子不留春住。空寄离樯语。
桃根桃叶当时渡。鸣咽风前柔橹。燕子不留春住。空寄离樯语。

  《桃源忆故人》,词牌名。《词谱》:“一名《虞美人影》,张先词或名《胡捣练》,陆游词名《桃园忆故人》,赵鼎词名《醉桃园》,韩淲词有‘杏花风里东风峭’句,故名《杏花风》。”双调,四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  

  此词系忆苏姬。它与《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一为忆苏州去妾,一为怀杭城亡妾。两词可互相参阅。  

  “越山”两句,述越中风景。“西陵浦”,即西陵渡。此言词人由吴至越地,眼中越山青青,阴风凄雨,隔断了词人遥望当年两人分别之处——西陵浦。“潮带”两句,忆旧日离别。“潮”,指钱江潮。《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中有“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讲的也是西陵地处钱江潮的余波。此言西陵地处钱江潮尾,暮色中江潮起,阻住了行舟的航速,由此词人想道:当年我不也是在这儿折柳赠别,劝阻你离别吗?但终于你还是离我而去,使我离愁之恨一直延续至今。上片写作者触景生情。  

  “桃根”两句,借典寄愁。“桃根桃叶”句,化用王献之《桃叶歌》典故。“桃叶”,系晋王献之妾。王有《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这里借喻与去妾分别。此处是说:这里正是当年两人分离的渡口,所以今天旧地重游,听到传入耳中的船桨声,也觉得它似在为两人的分离而呜咽哀伤。“燕子”两句,借物寄愁。言词人见燕子在即将启程的船桅上呢喃不停,似乎牢骚满腹地埋怨,留不住这美好的春色,也留不住帆樯的启行。真是好景难住,人难永聚,两地相思意,千言万语诉说不尽。这燕子呢喃之语,似乎还在向词人诉说去姬寄来的言语,可惜这些言语终究难解词人的相思心结。疑姬去之后的信来诉说其苦衷,所以有此一说。下片借景抒情,寄托愁思。

táoyuánrén··yuèshānqīngduàn西líng--wényīng

yuèshānqīngduàn西língpiànyīnshūcháodàijiùchóushēngcéngzhéchuíyángchù

táogēntáodāngshímíngyànfēngqiánróuyànziliúchūnzhùkōngqiáng

送君游梅湖,应见梅花发。
送君游梅湖,应见¹梅花发。
译文:送你去游览梅湖,应当会见到梅花怒放。
注释:¹应见:应当见到。
有使寄我来,无令红芳歇。
有使寄我来,无令红芳¹歇。
译文:有信使来的话,别忘记寄几支梅花来,别让红花空歇。
注释:¹红芳:红花。
暂行新林浦,定醉金陵月。
暂行新林寄(pǔ),定醉金陵月。
译文:我最近打算去新林寄,一定要去金陵醉赏明月。
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译文:你可千万要记得给我鸿雁传书啊,莫让音讯两不相闻。

sòngyǒurényóuméi--bái

sòngjūnyóuméiyīngjiànméihuāyǒu使shǐláilìnghóngfāngxiē

zànxíngxīnlíndìngzuìjīnlíngyuèyànshūyīnchénzuòyuè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译文: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一代有智慧国家就智慧,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少年强大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吸张 一作:翕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¹。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lín)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huáng)。鹰隼(sǔn)试翼,风尘吸(xī)张。奇花初胎,矞(yù)矞皇皇²。干将发硎(xíng),有作其芒³。天戴其苍,地履(lǚ)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吸张 一作:翕张)
译文: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像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注释:¹其道大光:语出《周易·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光,广大,发扬。²矞(yù)矞皇皇 :《太玄经·交》:“物登明堂,矞矞皇皇。” 一般用于书面古语,光明盛大的样子。³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意思是宝剑刚磨出来,锋刃大放光芒。干将:原是铸剑师的名字,这里指宝剑。硎:磨刀石。

shàoniánzhōngguóshuō (jiéxuǎn )

liángchāo jìnxiàndài 

    jīnzhīrén zàirén érquánzàishàonián shàoniánzhìguózhì shàoniánguó shàoniánqiángguóqiáng shàoniánguó shàoniányóuguóyóu shàoniánjìnguójìn shàoniánshèngōuzhōu guóshèngōuzhōu shàoniánxióngqiú guóxióngqiú 

    hóngchūshēng dàoguāng chūliú xièwāngyáng qiánlóngténgyuān línzhǎofēiyáng xiào bǎishòuzhènhuáng yīngsǔnshì fēngchénzhāng huāchūtāi huánghuáng gānjiāngxíng yǒuzuòmáng tiāndàicāng huáng zòngyǒuqiān héngyǒuhuāng qiánhǎi láifāngcháng měizāishàoniánzhōngguó tiānlǎo zhuàngzāizhōngguóshàonián guójiāng  (zhāngzuò zhāng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