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至方云急,吾行敢滞留。
朔风经小渡,细雨过中洲。
冉冉新斑鬓,飘飘敝黑裘。
欲知来往久,三见月如钩。
檄至方云急,吾行敢滞留。
朔风经小渡,细雨过中洲。
冉冉新斑鬓,飘飘敝黑裘。
欲知来往久,三见月如钩。
喻良能

喻良能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 7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登临泽国¹半荆榛(zhēn)²,战伐年年鬼哭新³
译文:登高远望见水乡遍地荆棘,连年征战闻新鬼哭泣悲鸣。
注释:邵景说:名莓芬,字景说,明末诸生,与陈子龙、夏允彝等同为几社社员,为作者好友。张子退,名密轨,曾官南京兵部司务。¹泽国:多水的地方,长江下游地区多湖泊,故称泽国。一般指长江以南地区。²半荆榛:大半已经荒废。荆榛,两种野生灌木。³鬼哭新:新鬼哭,因战乱而死的人很多。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一水晴波¹青翰(hàn)(fǎng)²,孤灯暮哭白纶(guān)³
译文:日乘青色画舫犁开太湖水,夜戴白色丝巾独对雨中灯。
注释:¹晴波:在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²青翰舫:船名,因船上鸟形雕饰,涂以青色,故名。³白纶巾:白色的纶巾。后代的文人喜欢戴白纶巾,并相沿为文人的代称。这里是作者自指。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何时壮志酬(chóu)¹明主²?几日浮生³哭故人
译文:叹何时抗清成功报效明主,悲几日无所作为哭悼亲朋。
注释:¹酬:酬答,报效。²明主:谓英明的君主,此指明朝皇帝。³浮生:人生一切无定,故言人活在世上曰浮生。⁴故人:老朋友、老同事,这里指已牺牲的战友。
万里腾飞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万里腾飞仍有路¹,莫愁四海正风尘²
译文:放眼前方终有万里飞腾路,哪怕四海风尘弥漫罩征程。
注释:¹有路:喻指有出路,有希望。²风尘:指寇警戎马所至,风起尘扬,故云,比喻战乱。

  该诗一破常格,入笔即叙自己登临太湖的感受。诗人来到太湖岸畔,大约是在夜间。这片义师聚居的水泽之乡,一年来遭受清军的多次围剿和争夺,已变得何其荒芜;岸畔的村墟,长满了荆棘和木丛;惨淡的夜色中,时时如闻几多新鬼的哀哭之声!“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这就是诗人向九泉下的故人所倾诉的感慨——时局是严峻的,义师的再起,正处在艰难而悲壮的环境之中。这样开篇初读似乎显得突兀,其实正显示了志士间相忆相念的不同凡俗之风:诗人知道,此刻亡友英灵最关注的,应该就是神州陆沉的时局,而不是多愁善感的往事重提。

  接着两句,向亡友描述自己的生活景象:“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作为暮府参谋,诗人白天常常侍从吴易,乘坐青翰大船,出没于晴光潋滟的太湖,巡视各处的防御,筹划破敌之策;在傍晚的雨声中,则常常头戴白纶之巾,挑亮一盏油灯,孜孜研读兵书或谍报。两句所展现的景象,虽有朝幕、晴雨的不同,而诗人那少年参谋的奕奕风采,则因了“晴波”“孤灯”的烘托,“青翰舫”、“白纶巾”的映衬,便意态潇洒地凸现在了诗中,流露了能为抗清事业效力的深切自豪之情。不过,从形象表现来说,这对仗工整、情景如画的两句描绘,更显得气韵生动。

  在诗人参与吴易幕府之前,便已经历过松江起兵和吴志葵、鲁之屿的攻打苏州之役。可痛的是,这些难忘的起兵,均在清军的残酷镇压下溃败。诗人的复明壮志未酬,先就目睹了许多反清志士前仆后继、喋血国门的壮烈情景。当这些情景重又浮现在眼前时,诗人戚然而悲、啸叹不已!“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二句,正以突发的啸叹,震荡了全诗,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慨和痛苦。

  但令诗人感到欣慰的是,此次义师的再起太湖,气象殊为壮观。沈泮、李势、周瑞、陈继等诸路义军,纷纷来聚,一时间声势大振。义师对付清兵,也采取了彼出我归、彼归我出的灵活战术,使敌寇只能望洋兴叹。接着便挥师东向,攻入嘉善、吴江,后“又与苏郡兵战于汾湖,斩获过当”(见王云所续《陈子龙年谱》,收《陈子龙诗集》)。这些振奋人心的喜讯,也是诗人急于告诉九泉之下的亡友的,并对抗清大业充满信心:总有一天,反清的义师将会如潜龙一样,破浪而起,腾飞在万里云天。

  此诗在战伐鬼哭、孤灯暮雨的悲凉境界中几经盘折,终于在结尾化作了充满信心的高唱。一位处在艰难境地中的少年,虽然历尽悲苦,仍能有此乐观的战斗精神——这正是“湖海多豪气”的夏完淳的本色。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著.《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1:第617页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五月十一日¹,夜且半,梦从大驾²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³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注释:¹五月十一日:指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五月十一日。²大驾:皇帝的车驾。³西凉府:即后文的凉州,今甘肃武威,北宋初年曾置西凉府,后被党项人攻占。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天宝¹胡兵²陷两京³,北庭安西无汉营
译文:天宝年间安禄山攻陷了洛阳长安,北庭安西都被敌人侵占。
注释:¹天宝:唐玄宗的年号。²胡兵:指安禄山的军队,安禄山是胡人,手下士兵也多为胡人。³两京:指长安和洛阳。⁴北庭、安西:为唐朝驻西域(今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区)的军政机构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前者管辖天山北路,后者管辖天山南路。⁵无汉营:没有中原王朝的军队驻扎。安史之乱以后吐蕃趁虚而入,蚕食唐朝西部疆土,到唐德宗贞元年间(8世纪末),北庭、安西亦失守,此后中原王朝再未控制这一地区。
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
五百年¹间置不问,圣主²下诏初亲征。
译文:五百年来土地丧失无人过问,今日里圣明的皇上亲自征战。
注释:¹五百年:该诗作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距北庭、安西失守的时间不足四百年,此处为虚指。²圣主:指宋孝宗赵昚。
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熊罴(pí)¹百万从銮(luán)²,故地³不劳传檄(xí)下。
译文:百万猛士跟随皇帝的车驾前进,用不着传下檄文故土纷纷归顺。
注释:¹熊罴:熊和罴,皆为猛兽。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²銮驾:天子的车驾。因天子车驾有銮铃而得名。³故地:指曾为汉唐疆域、但已沦为异族统治的西北地区。⁴传檄:传布檄文,意思是只要檄文传到原来的领土上,那地方就可以拿下来,不用费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
筑城绝塞¹进新图²,排仗³行宫宣大赦(shè)
译文:遥远的边塞筑起城墙划入版图,行宫里排列仪仗宣读大赦的诏文。
注释:¹绝塞:极远的边塞。这里指唐代北庭、安西两都护府原来的辖区。²新图:新编制的地域图册。³排仗:排列仪仗队。⁴宣大赦:由于国家收复失地,取得重大胜利,所以皇帝要宣布大赦天下,以示庆祝。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xī)¹年。
译文:极目远望都是宋朝的河山,发布文书开始用淳熙纪年。
注释:¹淳熙:宋孝宗的年号,该诗作于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
驾前六军错锦锈,秋风鼓角声满天。
驾前六军¹错锦锈²,秋风鼓角声满天。
译文:庆功大典的将士穿着彩色的战袍,秋风里军乐奏起鼓角震天。
注释:¹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指皇帝的亲卫部队。²错锦绣:穿着各色各样华美的服装。错:交错。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mù)(xu)¹前尽亭障²,平安火³在交河上。
译文:苜蓿峰前都是哨亭堡垒,交河上的烽火报告着平安。
注释:¹苜蓿峰:峰当作烽,故址当在于祝(今新疆乌什)境之葫芦河附近。²亭障:古代边塞要地设置的堡垒。³平安火:唐代在边塞上每三十里置一烽候,夜里举火为信,报告平安无事。⁴交河:唐代安西都护府驻地,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¹样。
译文:高楼上满是凉州的少女,连梳头的样式也学着京都的打扮。
注释:¹京都:这里指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陆游诗中惯用梦境来表达难以实现的救国理想。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诗歌技法问题。梦境中君主可以亲征,现实中的当朝者却一味苟安,不思进取,无意恢复沦丧的大片国土。梦境中国家一统、社会和平,现实中却是广大沦陷区人民含泪忍死,愤恨不已。也许是现实太残酷,诗人只有以曲折隐幽之笔,借梦境来满足内心的那份渴望,正所谓“奇想结梦寐,快意泻肺腑” (清贾臻《读放翁诗》)。诗人随时随地想着报效国家,时刻都有一洗家国耻辱的雄心壮志。他看到一线希望,就会勃发出满腔热情;从他的作品中,读者可以深切体会到那份激情。诗人抓住典型场景进行刻画,大处落墨,小处著笔,在壮阔之美的同时又给人以细腻清新之感。这首诗是陆游诸多写梦境的诗中写得最为真切具体的一首。诗的结尾用细微的笔触描写生活中细节的变化,以此来反映政治态势的改变,堪称绝妙之笔,颇得后世称赏,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体验、观察生活之细致。全诗音韵有高华跌宕之致,有圆转流畅之美,与诗人深沉的思想情感、自由的想像融为一体。这首诗艺术形式精致,内容感人至深,其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豪荡丰腴” (元方回《读张功父南湖集》)。

  总的来看,这首记梦诗,通过“梦随大驾亲征”的一系列场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立功边塞“尽复汉唐故地”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的满腔热望;另一方画,作者把这一现实理想的实现置于梦中,这也暗示了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理想的苦衷,其间含有讽谏之意。全诗在概括抒情的气氛之中,铺排挥洒,线索清晰,通贯着一种豪迈乐观的气势。此外,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十六句,四句一组,每组一转韵,并且平仄相间,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生动感人。

参考资料:
1、 张敏杰.《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陆游》: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第50—51页
2、 陆坚编.《陆游诗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90年:第139页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陶公有逸(yì)¹,不与常人俱²
译文:陶沔公真是逸兴横飞,与普通人那是相当的不同类。
注释:¹逸兴:超逸豪迈的意兴。²俱:同。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筑台像半月,回向¹高城隅(yú)²
译文:他筑的高台不方不圆,却如同天上的半个月亮,并且与高高的城墙相对。
注释:¹回向:远对。²城隅:城角。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置酒望白云,商飙(biāo)¹起寒梧²
译文:我们且在高台置酒,边看白像边喝酒,岂不痛快?那讨厌的秋风也想从高高的梧桐树梢下来,凑趣喝一杯。
注释:¹商飙:秋风。²梧:树名,树叶可口养蚕。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秋山入远海,桑柘(zhè)罗平芜¹
译文:萧瑟的山峦走入远方的大海,宽敞平坦的大地上罗列着桑树。
注释:¹平芜:杂草丰茂的原野。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水色渌(lù)¹且明,令人思镜湖²
译文:城边的湖水明亮如绿醅,让我想起在浙江镜湖的好时光。
注释:¹渌:清澈。²镜湖:即鉴湖。其水清,澄明如镜,故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终当过江去¹,爱此暂踟(chí)(chú)²
译文:总是要过长江到江南去,到镜湖看看。但我十分爱恋单父琴台的优美景色,并想暂时在那呆一段时间。
注释:¹过江去:指过长江到江南去。²踟蹰:徘徊不进的样子。

  此诗明显是李白赐金还山回到山东单父(现单县)所作,当时杜甫高适与他一同来到这里,当然是李白请客,唐玄宗刚刚给了他不少黄金,沿途也收了不少馈赠,除掉给济州道士们的钱,估计还有不少赢余,后来在这里造酒楼,以及在龟阴买的地大约也是用这笔钱.

  当时三人一定很爽,难怪杜甫到死都没有忘记李白,吃了别人的嘴软哈!那高适就有点不够哥们了,帮助李白出狱是宋若思干的,他在旁边看热闹,其实,当时他比小宋的官大,也是直接管李白的事儿的,恩,不哥们!

  单县故事不少,牌坊也比较有名,李白当初也在这水边喝过酒,就把这些照片一起发给大家玩玩.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záo)崖泄¹奔湍(tuān)²,古称神禹(yǔ)³
译文:击凿山崖飞泻急速的水流,号称是远古的大禹遗迹。
注释:¹泄:渲泄,排放。²奔湍,奔腾的激流。³神禹迹:传说中夏禹治水留下的遗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译文:晚上旅馆佛寺的大门喧腾声,独喧一人夜里睡觉不能安然熟睡。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水性喧¹²静,石中本无声;
译文:水的特点本是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
注释:¹喧:本来,原来。²云,语助词。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如何两相激¹,雷转²空山³惊?
译文:为什么两者互相冲击(水冲击石头),雷鸣幽深少人的山林使人惊。
注释:¹相激:相撞击。²雷转:像雷声一样回旋。³空山,空寂的山间。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yí)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¹
译文:把这个问题遗留给寺观的旧友,了却它给我的疑问。
注释:¹“贻之”二句:贻,赠送。之,指上面提出的问题。道门:佛门。旧,故旧,朋友。道门旧,即深上人。了:尽,结束,引申为解决,解答。物我情:指客观外物的实情与主观喧我的认识。这二句是说,我把个问题呈请佛门旧友深上人,望能给予透彻的解答。

  这是一首充满禅趣的妙诗,全篇抓住嘉陵江水声展开构思。

  发端两句借大禹治水的传说写嘉陵江水声的由来。意思是说,大概由于大禹的神奇力量,他凿开险峻的山崖,使飞流急湍奔腾直泻,发出巨响。起笔即紧扣诗题,显得气势雄伟。

  诗的三、四两句写诗人夜宿出门店,由于水声的喧闹,通夜无法安寝。这两句一方面承接上文,进一步具体写出嘉陵江水声之大;另一方面又极自然地引发出下文对水性的议论。这是阐发禅理、表现禅趣的转折点。

  而五、六、七、八四句借水声与山石激荡出巨响的自然现象展开议论,颇含哲理。大意是说,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不会发出声响,可是两者一激荡,竟发出惊雷一样的巨响,完全丧失了水石的本性。我们从这一自然现象中,可以悟出很深的禅理:人在社会中,应当以无念为宗,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运自然,自在解脱,应当象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也就具备了佛性。水石保持住本性就具备了佛性,人向自性中求取,保持住清静无为的本性,也就具备了佛性。韦应物这种思想带着很浓的消极成分,应予批判。不过,从这首诗中,却可看出韦应物禅学修养是很深的。

  诗的最后两句,表示自己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以此赠给深上人,彼此交流禅学心理,并对深上人彻悟物我之情的禅学修养无限向往。诗的结尾颇有意味,诗人提出了问题,但是自己并不去回答,而是把疑惑推给了老友,有一种故意责难的狡黠。另一方面传达了一种深奥的禅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性和人情的感悟。因为人的心性在遇到外物相激时,也会产生强烈反映,物性和人情本来就是相通的。我们不知道深上人是如何作答的,事实上,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回答。这个结尾,写得既很切题,又留有余味,不失韦氏平淡有味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李文初,陈海烈选注.历代理诗精华: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05:第133页
2、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84-385页
3、 姜剑云著.禅诗百首:中华书局,2008.10:第161页

tīngjiālíngjiāngshuǐshēngshēnshàngrén

wéiyìng tángdài 

záoxièbēntuān chēngshén 
xuānshānméndiàn 宿ān 
shuǐxìngyúnjìng shízhōngběnshēng 
liǎngxiāng léizhuǎnkōngshānjīng 
zhīdàoménjiù liǎoqíng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史记》
禹收九牧之金¹,铸九鼎。皆尝亨上帝²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鼎史记》
译文:大禹收集九州的铜,铸成了九个鼎,这些鼎都曾经烹饪牲牢而祭祀上天。每逢遇到圣主鼎才出现,以后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社稷亡后,鼎就埋没隐藏而不见了。
注释:¹金:这里是指铜。²上帝:天之最尊者。
昔日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墨子》
昔日夏后开使蜚(fěi)(lián)¹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九鼎既成,迁于三国。鼎墨子》
译文:从前夏启派蜚廉到山川采金,在昆吾铸了鼎,九鼎已经铸成功了,将要三代相传。
注释:¹蜚廉:亦作飞廉,黄帝孙子颛顼的后裔,是商纣王的大臣,秦国和赵国的祖先。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