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下寻书细,溪边坐石平。水风醒酒病,霜日曝衣轻。
窗下寻书细,溪边坐石平。水风醒酒病,霜日曝衣轻。
鸡黍随人设,蒲鱼得地生。前贤无不谓,容易即遗名。
鸡黍随人设,蒲鱼得地生。前贤无不谓,容易即遗名。

suǒ--shāngyǐn

chuāngxiàxúnshūbiānzuòshípíngshuǐfēngxǐngjiǔbìngshuāngqīng

shǔsuírénshèshēngqiánxiánwèiróngmíng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5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初冬天气暖,小似立春时。
初冬天气暖,小似立春时。
译文:初冬时节天气还很暖和,和立春时节的天气差不多。
万树无多叶,千花试一枝。
万树无多叶,千花试一枝。
译文:这时节树木大多已经没有了叶子,有的树枝上竟然开出了一些花朵。
天红霜有信,星晕雨先期。
天红霜有信,星晕雨先期。
译文:天边的红霞显示着落霜的信号,星星的光晕暗示着雨的到来。
怕见梅花发,愁怀未辨诗。
怕见梅花发,愁怀¹未辨诗。
译文:害怕看到梅花的开放,只因忧愁心绪写不出好的诗句。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客从南溟(míng)¹来,遗²我泉客珠³
译文:有客人从南方来,送我珍珠。
注释:¹南溟,南海。²遗,问遗,即赠送。³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珠中有隐字¹,欲辨不成书²
译文: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
注释:¹有隐字:有一个隐约不清的字。因为隐约不清,所以辨认不出是个什么字。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珠由泪点所成,故从珠上想出“有隐字”,这个字说穿了便是“泪”字。它是如此模糊,却又如此清晰。²书:即文字。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jiān)¹之箧(qiè)(sì)²久,以俟³公家
译文: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
注释:¹缄:封藏。²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³俟:等待。⁴公家:官家。⁵须:需要,即下所谓“征敛”。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开视化为血¹,哀今征敛(liǎn)²无!
译文: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化成了血水,可想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注释:¹化为血:实即化为乌有,但说化为血,更能显示出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惨痛。²征敛:犹征收。《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

  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征伐诛求寡妇哭”,“已诉征求贫到骨”,便是这首诗的主题。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

  首二句仿汉乐府民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的格式,但别生新意。“客”和“我”都是虚构的。关于珠的传说是相当多的,如明月珠、夜光珠等,为什么一定要用泉客珠呢?赵次公说:“必用泉客珠,言其珠从眼位所出也。”(郭注卷十五引)这话很能揭示作者的用心所在。接着“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意在警告统治阶级应该看到他们所剥削的一切财物其中都含着人民的血泪。最后两句点明作诗本旨。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这又是从泪化为珠想出来的。原有的财物,既剥夺一光,而公家的征敛,仍有加无已,所以说“哀今征敛无”,意谓而今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搜刮的。

cóng--

cóngnánmíngláiquánzhū

zhūzhōngyǒuyǐnbiànchéngshū

jiānzhīqièjiǔgōngjiā

kāishìhuàwèixuèāijīnzhēngliǎn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qū)¹黄河万里沙²,浪淘风簸(bǒ)³自天涯
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来。
注释:¹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²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³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⁴自天涯:来自天边。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¹家。
译文: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注释:¹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参考资料:
1、 郭亚丽.从《浪淘沙》九首看刘禹锡其人其诗[J].鸡西大学学报,2014,(7).

làngtáoshā ·

liú tángdài 

jiǔhuángwànshā làngtáofēngtiān 
jīnzhíshàngyín tóngdàoqiānniúzhījiā 

江皋萤火故辉辉,仍解穿帘夜点衣。
江皋¹萤火故辉辉²,仍解穿帘夜点衣。
译文:江边的流萤发出来的亮光本来就明亮,它们穿过帘子,飞落在“我”的衣襟上,点亮我的衣襟。
注释:¹江皋:江岸,江边地;指江中。²辉辉:光耀的样子。
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
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夜生处太卑微。
译文:我只是捕获了一只流萤,彼此会面时,让我产生了一种想法:流萤虽出身卑微,但并不自卑,敢于展示自己的光亮。
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
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
译文:就算亮光微弱,也敢在明月当空时和星月争辉,在天空黑暗时在雨里搏击飞翔。
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
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
译文:今日明明知道我即将离开家乡,不知流萤是否知道漂泊异乡的我哪一年才能回家。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三章既沛(pèi)¹秦川²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注释:¹沛:水多,此为沐浴的意思。²秦川:指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gēng)弃翁姥(mǔ)¹,项王真龙汉王鼠。
注释:¹鼎上杯羹弃翁姥: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¹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注释:¹定陶美人: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是山东定陶人,故称。

  中国文人喜欢在诗中臧否人物。王象春这首诗,就对项羽、刘邦这两位大人物作了一番评说。

  项羽、刘邦当初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不过都是有野心的人。照司马迁的记载,他俩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见了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见了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虽然一个藐视,一个艳羡,目标却都是自己想当皇帝。后来果然为了天下,龙争虎斗,打得个昏天黑地,野心得遂,小人物也就进入了“大人物”的圈子。在这场争夺中,刘邦胜了,项羽败了。在以成败论英雄的中国,自然会为胜者送上无量赞歌,对失败者则大抵少有好话,能像司马迁那样把项羽列入《本纪》,还有不少赞许之辞,就算很不容易了。王象春从功业的成就来观察,以为刘邦能去秦苛法,约法三章,如天降甘霖,深得民心,可谓真龙;项羽勇可称虎,但入关后只知掮枪绰棒、纵火劫掠,不懂收拾人心,只是一介莽夫,终较刘邦逊色。

  这一评论虽很简洁,但未有新意。不过,王象春的刘项比较论还有后面两层意思,读来就颇不俗了。

  一层是从人格上比较。鸿门宴上,范增三房玉玦,暗示项羽起伏兵杀掉刘邦以除后患,但“项王默然不应”。他堂堂做人,宁可一刀一枪在战场决胜负,不愿意在背后搞阴谋诡计。刘邦不同,当项羽把刘邦他爹绑在砧板上,威胁刘邦退军时,刘邦竟完全不以老子的安危为念,嬉皮笑脸地对项羽说:我们曾约为兄弟,我老子就是你老子。如果你想把你老子煮来吃,请分一碗肉羹给我尝尝。完全是一副泼皮无赖的样子。两相比较,论人格,王象春以为“项王真龙汉王鼠”。中外历史上,政治家都是玩弄诡计的高手,翻云覆雨、朝令夕改、弄虚作假、背信弃义,是家常便饭。成功了,这一切都可以当作灵活的手腕儿载入经典。如果失败,自然另作别论。项羽勇猛,不擅诡计,终于失败,但王象春以为项羽的人格高于刘邦。这样的评论,就有点意思了。做人,总要讲点人格,如果不讲人格,整日玩弄些阴谋阳谋,虽然得了天下,可称枭雄,也难得到人们心底的尊敬。

  再一层是从人性的层面作比较。他选择的切入点是刘、项同自己心爱女人的关系。男女的情爱,应当是人性的至洁至纯。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正是说的从情爱之深浅可以窥探人性的真伪。一个人如果为物欲、权欲所迷,便不会有真正的男女情爱。即或他们养小妾、包二奶也曾信誓旦旦,一朝同物欲、权欲的利益相左,山盟海誓的女人便被弃如敝屣,成为他们的攫取私欲的牺牲。“垓下美人泣楚歌”是说虞姬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京剧《霸王别姬》中项王不舍,虞姬自尽,被梅兰芳演得缠绵悱恻。但在《史记》中只说项王“悲歌忼慨”,“美人和之”,然后项王“泣下数行”。“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成白话,就是“虞啊虞啊,怎么来安顿你呢?”怎么安顿?没见记述,只说他带着八百从骑突围走了,看来是把虞姬丢下没管。后来的《楚汉春秋》说虞姬有和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看来是出于假托,就像京戏里写虞姬自刎在先,项王突围在后一样,不过是后人以为应当如此罢了。“定陶美人泣楚舞”,是说刘邦的宠姬戚夫人的。戚夫人是定陶人,恃宠固位是这类女人的毛病,戚夫人也不能免,所以缠着刘邦要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刘邦也曾答应过,但因张良设计,为太子找了几个出色的保护人,使刘邦不敢另行废立。于是,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成,动不了了。吕后真是你的主子了。刘邦是否真是因为有了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就不敢有所动作,姑置勿论。他的这一举动是否有利汉室也暂不讨论,但明知吕后狠辣,戚姬命运堪忧,却不做任何安排,只是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戚夫人“嘘唏流涕”他也不管,自顾自走了,那薄情也同项羽差不多了。后来戚夫人母子都惨死于吕后之手,刘邦是不能辞其咎的。从人性的角度看刘、项,王象春以为二人都是“鼠”。

shūxiàngwángmiào--wángxiàngchūn

sānzhāngpèiqínchuānguānyòuzòngāfánghànwángzhēnlóngxiàngwáng

juésānwángdǐngshàngbēigēngwēnglǎoxiàngwángzhēnlónghànwángshǔ

gāixiàměirénchǔdìngtáoměirénchǔzhēnlóngshǔshǔ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