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将¹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gāo)开。
译文:溪水流过小桥后一去不返,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
注释:三江: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¹将:本义行、进,此处引申为流过。
交情得¹似山溪渡²,不管风波去又来。
译文:友情应该像山中溪水上的摆渡一样,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注释:¹得:应该。²山溪渡:常年设在山中溪水上的摆渡(船)。

  杨万里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六年授赣州司户参军,绍兴二十九年调任永州零陵县丞,隆兴元年赴调临安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乾道三年赴临安上政论《千虑策》,乾道六年除为隆兴府奉新知县,乾道六年因虞允文之荐除为国子博士,淳熙元年除知漳州,淳熙四年除知常州,皆不在吉水,唯有隆兴二年至乾道二年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居于吉水,故此诗应作于此二时期其中之一。又《诚斋集(江湖集)卷二》有诗《甲申(隆兴二年)上元前闻家君不伏西归见梅有感二首》于本诗之前,《诚斋集(江湖集)卷三》有诗《丙戍(乾道二年)上元和昌英叔李花》于本诗之后,故此诗断然不可能作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而只能作于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至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期间。

  隆兴二年正月,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同年八月四日,杨万里之父逝世,杨万里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丁父忧时期。在此之前,杨万里方才于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开始初次进入南宋官场,并由地方小吏一步步入职京城(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这正是一个读书人可以借机施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好时机。忽闻其父之病,出于孝道,不得已放弃大好机会,西归故里,这在政治上对于杨万里来说不吝于一个打击。同时,对于杨万里来说,其父之病,在亲情上对于杨万里也不吝于一个打击。然而西归故里吉水之后,同年八月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根据封建礼法的要求,父母之死皆应为之守孝三年,对于一个适才走上宦途不久,又有一定前途的读书人来说,这三年是极为艰难的,以前在官场上的一切都将归于破灭,一时前功尽弃,极易生出失意之感,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这样。同时,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在亲情上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古代讲求孝道,父母之死,特别是父亲之死,对于其子女来说是沉痛的,是失怙般的痛楚,这极易造成一种愁苦的心情。

  在这般官场失意、亲人离去的愁苦心情中,却又是为友人送别之时,在三江小渡口,杨万里作了本诗。此诗前两句,作者简单描绘了三江小渡口周边的环境,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使用比喻手法将“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以自然界“风波”象征社会风浪,然后用“不管风波去又来”一句与首句“溪水将桥不复回”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全诗的主旨。

参考资料:
1、 莫砺锋.论杨万里诗风的转变过程[J].求索,2001,4:105-106
2、 辛更儒.杨万里集笺校.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135-136

sānjiāngxiǎo

yángwàn sòngdài 

shuǐjiāngqiáohuí xiǎozhōuyóuduǎngāokāi 
jiāoqíngshān guǎnfēngyòulá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溪水流过小桥后一去不返,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

友情应该像山中溪水上的摆渡一样,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注释

三江: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

将:本义行、进,此处引申为流过。

得:应该。

山溪渡:常年设在山中溪水上的摆渡(船)。

鉴赏

  杨万里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六年授赣州司户参军,绍兴二十九年调任永州零陵县丞,隆兴元年赴调临安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乾道三年赴临安上政论《千虑策》,乾道六年除为隆兴府奉新知县,乾道六年因虞允文之荐除为国子博士,淳熙元年除知漳州,淳熙四年除知常州,皆不在吉水,唯有隆兴二年至乾道二年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居于吉水,故此诗应作于此二时期其中之一。又《诚斋集(江湖集)卷二》有诗《甲申(隆兴二年)上元前闻家君不伏西归见梅有感二首》于本诗之前,《诚斋集(江湖集)卷三》有诗《丙戍(乾道二年)上元和昌英叔李花》于本诗之后,故此诗断然不可能作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而只能作于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至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期间。

  隆兴二年正月,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同年八月四日,杨万里之父逝世,杨万里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丁父忧时期。在此之前,杨万里方才于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开始初次进入南宋官场,并由地方小吏一步步入职京城(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这正是一个读书人可以借机施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好时机。忽闻其父之病,出于孝道,不得已放弃大好机会,西归故里,这在政治上对于杨万里来说不吝于一个打击。同时,对于杨万里来说,其父之病,在亲情上对于杨万里也不吝于一个打击。然而西归故里吉水之后,同年八月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根据封建礼法的要求,父母之死皆应为之守孝三年,对于一个适才走上宦途不久,又有一定前途的读书人来说,这三年是极为艰难的,以前在官场上的一切都将归于破灭,一时前功尽弃,极易生出失意之感,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这样。同时,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在亲情上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古代讲求孝道,父母之死,特别是父亲之死,对于其子女来说是沉痛的,是失怙般的痛楚,这极易造成一种愁苦的心情。

  在这般官场失意、亲人离去的愁苦心情中,却又是为友人送别之时,在三江小渡口,杨万里作了本诗。此诗前两句,作者简单描绘了三江小渡口周边的环境,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使用比喻手法将“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以自然界“风波”象征社会风浪,然后用“不管风波去又来”一句与首句“溪水将桥不复回”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全诗的主旨。

参考资料:
1、 莫砺锋.论杨万里诗风的转变过程[J].求索,2001,4:105-106
2、 辛更儒.杨万里集笺校.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135-136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47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海行信¹风帆,夕宿逗²云岛。
译文:凭风鼓帆海上行,黄昏住宿逗云岛。
注释: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东北。西南接括苍山、雁荡山,西北接四明山、金华山。桐柏观:即桐柏宫。观:道教之庙宇。¹信:任凭。²逗:停留。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miǎn)¹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译文:远寻水滨隐者的乐趣,近爱赤城山无限美好。
注释:¹缅寻:远处探访。缅,遥远的样子。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mén)¹寻践苔,辍(chuò)(zhào)²(zì)探讨³
译文:手揽长萝足踩着软苔,停船到天台山观赏探讨。
注释:¹扪萝:扪,攀援。萝,女萝,生长在山中的一种地衣类植物,常自树梢悬垂,全体丝状,呈淡黄绿色或灰白色。²辍棹:停船。棹,划船工具。³恣探讨:尽情赏玩。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息阴憩(qì)桐柏,采秀弄芝草。
译文:桐柏观中稍休息,采摘灵芝仙人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鹤唳(lì)¹清露垂,鸡鸣信潮²早。
译文:深夜鹤鸣露水垂降,拂晓鸡啼信潮早。
注释:¹唳:鹤鸣声。²信潮:潮水定时而起,故称。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
译文:真想抛开官服印信,从此去掉世间烦恼。
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
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
译文:迈开大步登上四明高顶,探踪觅迹寻得二老。
纷吾远游意,乐彼长生道。
¹吾远游意,乐彼长生²道。
译文:我饶有离家远游的意趣,就是要学他们的长生之道。
注释:¹纷:盛多的样子。²长生:生命永远存在。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日夕望三山¹,云涛空浩浩。
译文:日日夜夜遥望海上三神山,只看到云水相接一片浩渺。
注释:¹三山: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昨夜离心正郁(yù)¹,三更白露西风高。
译文:昨夜里因为友人的离别一直心神不宁,西风高吹白露如霜夜已三更。
注释:¹郁陶:忧思积聚貌。《尚书·五子之歌》:“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孔传:“郁陶,言哀思也。”陆德明释文:“郁陶忧思也。”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萤飞木落¹何淅(xī)(lì)²,此时梦见西归客。
译文:萤火乱飞,落叶淅淅沥沥作响,此时又梦见了西归友人的身影。
注释:¹木落:即叶落。²淅沥:象声词,雨滴声。此处形容落叶的声音。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liáo)钟寥(liáo)¹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译文:清越的晨钟响了三四声,忽然听到东邻马叫令我心惊。
注释:¹寥亮:同“嘹亮”,指声音清越响亮。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译文:披上衣服出门忙去送客,只看见那天上的行云纵横交错。

  这首诗写分别后的思念朋友之情,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前三句写梦前的秋夜景象:白露、西风、流萤、落木,构成一幅凄清的图景;第四句写梦中,只交代梦见已经西归之故人,却没有详写梦中景象;后四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梦后之景,因闻晓钟、马嘶而惊醒,可见梦之短,醒后唯见天边归云纵横,心绪寥落。满心离怀是全诗主脑,归客入梦,嘶马惊人,皆源于此。

  此诗构思和声律都不同一般,别有情致。一般的送别诗总爱写临歧分手的场面,因为这个场面最能体现主客间的情谊,可是此诗偏偏撇开这个场面不写,而写送客的主人一夜离心郁陶,等待着第二天送朋友上路,可归客不忍心与朋友当面话别,而在黎明西分悄悄地策马离去,使主人欲送不成而留下离思。此诗的特色,首先就在于送别从别后写起,切入角度很独特;其次在于只有一句记梦却用大半篇幅写梦前和梦后的秋夜清冷景象,以之烘托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深;其三,情与景之间形成若有若无似隐似现的关系—西风落木正像离人忧思,归云如归客,纵横如心绪,而友情的热烈与秋夜的清冷又形成反差;最后,真幻杂糅的别致构思,在夜半白露萤飞中入梦,仿佛若真;因闻曙钟、听嘶马而惊醒,恍惚中以为归客又将上路,于是急急出户相送,在虚实交错中写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另外,这首七言古诗共八句,却用了三个韵,较为少见,似乎是作者为了配合场面的转换和感情的跌宕而有意为之。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2:86-87
2、 李 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M].武汉:崇文书局,2020:302-303
3、 孙钦善 等.高适岑参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59-60

sòngbié--gāoshì

zuóxīnzhèngtáosāngèngbái西fēnggāoyíngfēiluò

shímèngjiàn西guīshǔzhōngliáoliàngsānshēngdōnglín使shǐrénjīng

lǎnchūxiāngsòngwéijiànguīyúnzònghéng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dàn)¹看不足。草芊(qiān)²,花簇(cù)簇,渔艇棹(zhào)³相续。
译文:楚山青青,湘水明静,清风徐来,令人流连忘返。青草茂盛,繁花竞开,海艇与小船往来穿梭,悠然垂钓于清波之中,歌声相续。
注释: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又名“渔歌曲”“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原为单调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¹澹荡:即淡荡,水动荡的样子,此指风吹不动。²芊芊:草茂盛的样子。³棹歌:渔歌。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信浮沉¹,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²,云满屋³,不见人间荣辱。
译文:任随船儿在水面上漂浮。不知夜幕早已降临,乘月归来,有酒盈樽,满屋是云雾蒸腾如登仙界。此情此景哪还有世间的荣辱觊争。
注释:¹信浮沉:听任渔舟自在地起落。喻己于世,听其自然。信,任由。²尊:同“樽”,酒器。³云满屋:月光和江雾笼罩,如云满屋。

  这首词写处士的生涯与心怀。上片是楚湘山水画,江山秀美,风物可爱,语言流利,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美的迷恋,是下片“渔夫”生活的典型环境。

  下片描绘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从外到内,“不见人间荣辱”。这是封建时代正直知识分子,受压抑、打击、挫折之后的一种理想的追求,绝意仕进,与世无争,虽是一种无力的消极反抗,但也体现了他们对那个社会的强烈不满。全词淡淡写景,缓缓抒情,风骨俊逸潇洒,态度旷达超拔,语言清新流利,文笔洒脱豪放,无不洋溢着一种“清胜”之美。

zi··chǔshānqīng--xún

chǔshānqīngxiāngshuǐ绿chūnfēngdàndàngkàncǎoqiānqiānhuātǐngzhàoxiāng

xìnchénguǎnshùdiàohuíchéngyuèguīwānjiǔyíngzūnyúnmǎnjiànrénjiānróng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绣幄鸳鸯柱¹,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²。芳根兼倚,花梢(shāo)(diàn)³,护屏人妒。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障滟(yàn)蜡、满照欢丛,嫠(lí)冷落羞度。
译文:一棵棵连在一起的海棠树干,好象是一对对相依的鸳鸯,花团锦簇。红花开得茂盛,绿叶低垂,像似在护卫着连理的海棠。美丽的树根在地下相互交错依靠,柔嫩的花梢如精美的盒扇般相互依傍,惹得深闺女子嫉妒感伤。和煦的春风中,海棠花像美人熟睡,倚卧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进入甜蜜的梦乡,形似燕尾的玉钗遗落枕旁。多情的人举起红蜡烛,照遍美丽的海棠,尽情游玩观赏,月宫中孤居的嫦娥见此情景,更感幽怨哀伤。
注释:¹绣幄鸳鸯柱:海棠全株花盛开时如绣幄,连理枝则如鸳鸯柱。²秦树:秦中(今陕西省一带)有双株海棠。³钿合:盛珠宝首饰之盒,有上下两扇。⁴护屏人:富贵家女子。⁵交枝:枝柯相交。⁶燕股:玉钗两股如燕尾。⁷满照欢丛:夜晚用烛照花丛。⁸嫠蟾:嫦娥在月宫无夫,故称嫠蟾。嫠:寡妇。
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语。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¹风露。连鬟(huán)²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凭谁为歌长恨³?暗殿锁、秋灯夜语。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mù)
译文:人世间的许多人都感到孤单凄凉,有几人能像杨贵妃那样赐浴华清池,尽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风光。他们在温暖的芙蓉帐中,同心共结,相依相傍,誓愿世世代代永不分离。可为什么生死两茫茫,谁创作长恨歌,把绵绵此恨永久传唱?幽暗的宫门紧锁着,长夜孤独凄凉很漫长,只能独自对着一盏青灯诉说,盼望着佳人早日归来,实现旧日爱情的盟誓,能双双化作这连理的海棠,海誓山盟,永不分离。华清:指贵妃曾浴于华清池。
注释:¹春盎:春水盈满。²连鬟:女子所梳双髻,名同心结。³歌长恨:指白居易《长恨歌》。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三句点明海棠花及所处的环境。“绣幄”,彩绣的大帐,富贵人家用来护花。“鸳鸯柱”指成双成对的立柱,用来支撑大帐。花为连理,柱亦成双。“红情密”言海棠花花团锦簇,十分繁茂。以“情密”写花,拟人称物。“腻云”常用来描摹女子云鬓,这里以云鬓衬香腮来比喻翠叶护红花。“秦树”指连理海棠。《阅耕录》中记载秦中有双株海棠,高数十丈。此三句虽写花,但处处照应人事,柱为“鸳鸯”,花为“红情”、“腻云”,花色之中如谋人面。“秦树”景谢此事发生于长安一带,于是李杨故事刚一开篇就隐约可见了。“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三句正面描写连理海棠。

  下面两根相倚,上面花梢交合,“锦屏人”指幽居深闺女子。海棠上下都连在一起,亲密无间,使得闺中绣女羡妒不已。“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二句描写海棠花的妖态,她在交合的枝头沉沉睡去,而这交枝在她的梦中变成了燕股玉钗。苏轼咏海棠有句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词中这三句正是化用东坡诗意,写人们连夜秉烛赏花的情景。“滟蜡”形容蜡泪多。“满照”的“满”字形容烛光明亮,“欢丛”指海棠交合的枝叶。“嫠蟾”的“嫠”则突显出嫦娥的孤单冷落,因自哀自怜而羞见连枝海棠。词的上片重在描摹连枝海棠的形态,同时句句关联美人神态。作者体物工细,运笔浑化,成功地做到了人情物态的水乳交融。

  过片宕开一笔,从咏花转而叙人事。“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作者感叹世间千万不成连理的夫妇,他们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此句与“嫠蟾”句相呼应。“华清”二句描写贵妃占尽风情雨露。“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古代女子出嫁后,将双鬟合为一髻,示有所归属,夫妻恩爱,还要绾结罗带以表同心。杨妃承恩得宠,与明皇形影相随。“连”、“同”又扣合题面“连理”,并照应上片的“兼倚”、“钿合”二句,写人亦不离咏花。“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雨”。李杨情事建筑在“人间万感幽单”的基础上,自然好景不长。后来他们仓惶西逃,杨妃终于死在马嵬事变中。词写到李杨最欢乐处,笔锋突然转到香消玉殒的悲剧,援用《长恨歌》诗意,内容更深厚,联想更丰富。《长恨歌》中写长恨处很多,而词只把“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涵括到词中,仅仅七个字:“暗殿锁、秋灯夜雨”,却写出了玄宗回京后作太上皇,受到肃宗软禁;杨妃已殒命它乡,孤独寂寞的情景。“锁”字形容高大深邃的宫殿为夜气笼罩,兼有被软禁之意,夜雨灯昏,更为凄凉。和上片的“障滟蜡,满照欢丛”形成鲜明对照。“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三句花人合写。“旧期”就是七月七日,“春盟”就是生生世世为夫妇的盟誓。“红朝翠暮”就是朝朝暮暮、永不分离。意思是希望赏花之人能连理海棠一样,永远相随。

  词人在描写连理海棠时,抓住特征进行铺陈,且情景交融,含蓄感人。连理海棠是双本相连的海棠。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贵妃,把杨贵妃比作海棠。玄宗和杨妃又有世世代代为夫妇的誓言。这篇吟咏连理海棠的词就以李杨情事为线索展开。

  这首词描写连枝海棠时,扣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写得细密贴切。如“芳根兼倚,花梢钿合”、“交枝”、“瑶钗燕股”,或描摹,或比喻,从正面扣合“连枝”特点。“锦屏人妒”、“嫠蟾冷落”,又是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写“连枝”。两相对照,形象更显丰满。另外,这首词咏物而不拘泥于物,物态人情,难分彼此,花中有人,人不离花。如结尾几句,若确指李杨,则盟誓在七月七,不在春日;若坐实指海棠,花不能言,难以践约。但若细细品味,又是句句咏花,句句写人。

  这首词写得精致含蓄,意境深远。结构十分严谨,词之上下片、起句结尾互相呼应拍合,极为精当有秩。此篇用丽字极多,如绣、鸳鸯、红、芳、花、钿等等,运用这些丽字时词人注意到这些丽字和表现题材的切合,不使其游离于内容之外,它们都是扣紧连理海棠和李杨事的主题,是为表现其内涵服务的。并且词人善于用动词调动这些丽字,使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感人效果。

参考资料:
1、 王学太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992-1994

yànqīng ·liánhǎitáng

wényīng sòngdài 

xiùyuānyāngzhù hóngqíng yúnqínshù fānggēnjiān huāshāodiàn jǐnpíngrén dōngfēngshuìjiāozhī zhèngmèngzhěnyáochāiyàn zhàngyàn mǎnzhàohuāncóng chánlěngluòxiū 
rénjiānwàngǎnyōudān huáqīngguàn chūnàngfēng liánhuánbìngnuǎn tóngxīngòngjié xiàngchéngēnchù píngshuíwèichánghèn àndiàn殿suǒ qiūdēng jiù chūnméng hóngzhāocuì 
与客饮瓢泉,客以泉声喧静为问。余醉,未及答。或以“蝉噪林逾静”代对,意甚美矣。翌日为赋此词以褒之也。
与客饮瓢(piáo)¹,客以泉声喧静为问²。余醉,未及答。或以“蝉噪(zào)林逾静³”代对,意甚美矣。翌(yì)为赋此词以褒(bāo)之也。
译文:在瓢泉饮酒,客人问泉声是喧闹还是安静。我醉了来不及回答。或者能以“蝉噪林逾静””应对,一片喧闹的蝉声,更使山林显得寂静。显得意境更美。第二天特地用这以来夸奖。
注释:祝英台近:词牌名,又名“祝英台”“祝英台令”“怜薄命”“月底修箫谱”等。正体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三仄韵,后段八句四仄韵。¹饮瓢泉:在瓢泉饮酒。²客以泉声喧静为问:客人问泉声喧闹还是幽静?³蝉噪林逾静:梁代诗人王藉《入若耶溪》诗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合成一联,有以动衬静之意。⁴翌日:第二天。⁵褒:夸赞、表扬。
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度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¹。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²。度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³
译文:河水纵横交错,青山远近布列,柱杖游遍这重山叠水。老眼怕光,俯视水底看山影。试看水波荡而山影摇,笑自己一生,恰如这山影飘摇无定。
注释:¹“水纵横”三句:拄杖游遍瓢泉地区的山山水水。²“老眼”二句:怕阳光刺眼,只好去看水中青山的倒影。³“度教”三句:水面摇动,山影亦随之荡漾,想我的一生不也是如此么。度教:试看。此个:这样,即下文水中的山影。
一瓢饮,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绕屋声喧,怎做静中镜”?“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一瓢饮¹,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绕屋声喧,怎做静中镜²”?“我眠君且归休³,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译文:瓢泉饮酒,有人问:“你喜爱飞泉,是想寻得幽静;而今泉水声绕屋喧嚣,怎么会安静呢?“我想睡觉了,你也回去休息吧,这个问题,待维摩讲经,天女散花时问。”
注释:¹一瓢饮:语出《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孔子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话。一瓢饮,原指一瓢清水,此处借指一瓢酒,即题序之“饮瓢泉”。²“人问”四句:您来瓢泉是为了得到安静,但是泉水绕屋流淌,声音喧哗,你又怎么能得到安静呢?个中:这里,其中。³“我眠”句:用陶潜故事:陶潜隐居时,无论谁来相访,只要有酒,就取出与之共饮。他若先醉,就对客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表现陶潜率真的性格。⁴“维摩”二句:用维摩讲经、天女散花的佛经故事来回答。据《维摩诘经》载:有一天维摩宣讲佛经时,仙女向听讲的众人抛洒天花。花洒到诸菩萨身上都不沾自落,而落到大弟子身上时则沾而不落,这就说明大弟子的凡心未除。维摩:即维摩诘,佛教人物,与释迦牟尼(俗称如来佛)同时,善讲大乘教义。方丈:寺庙长老及住持说法的地方,因一丈见方,故称。后即用作对寺院长老及住持的代称。

  这首词抒发的是山水之乐,动静之趣。假禅理以言遭际也。这首词上片写水中青山的倒影,水动则倒影动,用水动山摇来比喻自己身世飘摇。下片写客主问答。从泉水喧响中提出了怎么动中求静的问题,但作者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让客人从佛经天女散花这一故事中去领会。整首词山动水静的描述,既有哲理的韵味,又象征着宦海浮沉,身在其中飘摇不定,寄托了词人的良多感慨。

  上片起句“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甚是豪迈,作者将此地的纵横交错、远近横陈的山水都游览遍了,却用一个“占”字点出,突出了辛弃疾畅游山水的愉悦之感,虽然在政治上失意,不能得到重用,但是词人只是用一根手杖,便占据了这千顷之广的山水,豪气万千。 “老眼”等几句,则是写词人从水中看山的倒影的趣事,“羞”字点出了词人为自己偌大年纪还有如此童心而产生的害羞之感,但是词人又禁不住这种诱惑,他搅动水面,使青山在水中摇动,可见此时词人的内心是十分愉悦的。

  下片充满禅机,“一瓢饮”三字短韵,始点出“饮泉”。以下皆讥客问不当之语,下接“人间翁爱飞泉”,四句皆客间之词,客意翁既爱静矣,又爱飞泉来寻静境,泉声速屋喧,何有静中之境?是客以万籁俱息而马静,真不知静境者矣;微风良夜,泠冷呜泉,人籁灭寂,虚籁生林之境,方是静境。客既不识静境,所问非是,乃答以“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间”三句,我醉欲眠君且去,今日不必问矣,此一拒却也。待维摩居士示疾丈室,文殊师利来间病时再问,此二拒却也。因为问也并不容易,学养不足者不能启问,释迦遣文殊师利往问维摩居土之疾,以维摩居士具入学养,惟有文殊师利才能胜此启问之任。丈室中天女散花,果不着文殊师利之身。稼轩用此典寅,寅讥客不知进退动机之机。

  这词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感受,描写了动中有静,从动见静的山水情趣。词前的小序引用了梁代诗人王藉的诗句解答了这个问题,它和词的内容是互相补充、互相生发的。全文犹如一篇艺术小品,抒发了山水之乐,动静之趣。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著;崇贤书院释译.图解辛弃疾词:黄山书社,2016.03:第232-234页
2、 马群.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辛弃疾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06月第1版:第87页
3、 吴则虞选注.辛弃疾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06:第17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