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杜生,既文且哲。龙跃颍豫,有声彰澈。赖兹三益,如琢如切。
越有杜生,既文且哲。龙跃颍豫,有声彰澈。赖兹三益,如琢如切。
好以义结,友以文会。岂伊在高,分定倾盖。其人如玉,美彼生刍。
好以义结,友以文会。岂伊在高,分定倾盖。其人如玉,美彼生刍。
钟鼓匪乐,安用百壶。老夫灌灌,离群索居。怀恋结好,心焉怅如。
钟鼓匪乐,安用百壶。老夫灌灌,离群索居。怀恋结好,心焉怅如。

shī--zhì

yuèyǒushēngwénqiězhélóngyuèyǐngyǒushēngzhāngchèlàisānzuóqiè

hǎojiéyǒuwénhuìzàigāofēndìngqīnggàirénměishēngchú

zhōngfěiānyòngbǎilǎoguànguànqúnsuǒ怀huáiliànjiéhǎoxīnyānchàng

挚虞

挚虞

(?—311)西晋京兆长安人,字仲洽。少事皇甫谧。才学通博,著述不倦。举贤良,拜中郎,累官至卫尉卿。惠帝永兴元年,从帝至长安。旋流离鄠杜间,入南山。还洛,官至太常卿。怀帝永嘉中,洛阳荒乱,人饥相食,以馁卒。著述甚多,有《文章志》、《文章流别集》等。明人辑有《晋挚太常集》。 ▶ 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似水轻纱不隔香。金波初转小回廊。离离丛菊已深黄。
似水轻纱不隔香。金波¹初转小回廊(láng)²。离离³丛菊已深黄。
译文:月光如水,隐隐香气透过来,是她从开遍菊花的回廊深处走过来了。
注释:¹金波:谓月光。²回廊:曲折回环的走廊。³离离:繁茂的样子。
尽撤华灯招素月,更缘人面发花光。人间何处有严霜。
尽撤华灯¹招素月²,更缘人面发³花光。人间何处有严霜(shuāng)
译文:这样的夜晚,不需要灯盏,她的脸庞在月光下显得光洁夺目。人间多么美好,哪里有什么寒冷秋霜呢?
注释:¹华灯:光辉灿烂的灯。²素月:明月。³发:激发,激起。⁴严霜:浓霜,也比喻严厉。

huànshā··shìshuǐqīngshāxiāng--wángguówéi

shìshuǐqīngshāxiāngjīnchūzhuǎnxiǎohuílángcóngshēnhuáng

jǐnchèhuádēngzhāoyuègèngyuánrénmiànhuāguāngrénjiānchùyǒuyánshuāng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有车邻邻¹,有²马白颠(diān)³。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译文:众华车跑起来轱辘响粼粼,高头骏马额顶雪白如戴星。贵族青年还没进去见君子,等着守门的小臣通禀传令。
注释:¹邻邻:同辚辚,车行声。²有:语助词。³白颠:马额正中有块白毛,一种良马。也称戴星马。⁴君子:此是对友人的尊称。⁵寺人:宦者。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bǎn)¹有漆,隰(xí)²有栗。既见君子,并坐³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dié)
译文:君子门前高坡上栽着漆树,洼地里生长着茂盛的板栗。他诚惶诚恐地拜见了君子,君子邀他并肩坐下奏乐器。啊呀趁现在快及时行乐吧,人生易老转眼八十日偏西。
注释:¹阪:山坡。²隰:低湿的地方。³并坐:同坐。⁴鼓瑟:弹奏。⁵今者:现在。⁶逝:往。⁷耋:八十岁,此处泛指老人。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阪有桑,隰有杨¹。既见君子,并坐鼓簧(huáng)²。今者不乐,逝者其亡³
译文:君子门前高坡上栽着蚕桑,洼地里长着茂盛的大叶杨。他诚惶诚恐地拜见了君子,君子邀他并肩坐把笙吹响。啊呀趁现在快及时行乐吧,说不定哪天闭眼进了天堂。
注释:¹杨:古代杨柳通名。²簧:古代乐器名,大笙。³亡:死亡。

  此诗首章从主人公拜会友人途中写起。一个处在上升时斯的新兴贵族,率领着众多仆从乘坐着戴星马拉的华车,去见朋友。车子跑起来,车声“邻邻”,如音乐一般好听,他仿佛在欣赏着一支美妙的曲子。正因为他有好心情,才觉得车声特别悦耳。最叫他得意的还是拉车的马,额头间长着清一色白毛,好似堆着一团白雪。白额的马,旧名戴星马,俗称玉顶马,是古代珍贵的名马之一。他特地点明马“白额”的特征,当然是要突出它的珍贵,更重要的则是借此衬托自己的尊贵。因而从开头两句叙述中,可以察觉到主人公的自豪与欢愉的情怀。紧接着三、四句便说自己已安抵朋友之家——这是一个贵族人家,非一般平民小户可比,未见主人之前,必须等待侍者的通报、传令。主人公如此说,无非是要突出友人门第高贵,突出友人的高贵,目的则在暗示自己也是有身份的。首章后两句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自我标榜,可谓含而不露。

  第二、三章意思相同,说主人公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头两句借当时民歌中常用的“阪(或山)有×,隰(或泽)有×”的句式起兴,以引出下文,在意义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并坐”表示亲热,他们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朋友,一见面,就在一起弹奏吹打,亲密无间。主人一再劝告着:今日会面要尽情欢乐,转眼间我们就会衰老,说不定哪一天会死去。这里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与东汉《古诗十九首》中说的“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的话很相似,它们之间也许有着相承的关系。此诗“今者”两句尽管情调有点消极,但放在朋友间相互劝乐的场合,坦露襟怀,以诚待友,在酒席上流露出的人生短促的感伤,本可以理解,不必非要斥之以“腐朽”“没落”不可。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41-242

chēlín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yǒuchēlínlín yǒubáidiān wèijiànjūn rénzhīlìng 
bǎnyǒu yǒu jiànjūn bìngzuò jīnzhě shìzhědié 
bǎnyǒusāng yǒuyáng jiànjūn bìngzuòhuáng jīnzhě shìzhěwáng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¹之陂(bēi)²,有蒲³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wù)(mèi)无为,涕(sì)(pāng)(tuó)
译文:池塘四周有堤坝,中有蒲草和荷花。那边有个俊人儿,让我爱得没办法。日夜思念难入睡,哭得眼泪哗啦啦。
注释:¹泽:池塘。²陂:堤岸。³蒲: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河滩上。⁴伤:因思念而忧伤。⁵无为:没有办法。⁶涕:眼泪。⁷泗:鼻涕。⁸滂沱:本意是形容雨下得很大,此处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jiān)¹。有美一人,硕大且卷(quán)²。寤寐无为,中心悁(yuān)³
译文:池塘四周堤坝高,中有莲蓬与蒲草。那边有个俊人儿,身材修长容貌好。日夜思念睡不着,内心郁闷愁难熬。
注释:¹蕳:莲蓬,荷花的果实。一说兰草。《鲁诗》作“莲”。²卷:头发卷曲而美好的样子。³悁悁:忧伤愁闷的样子。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彼泽之陂,有蒲菡(hàn)(dàn)¹。有美一人,硕大且俨²。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译文:池塘四周堤坝高,中有荷花与蒲草。那边有个俊人儿,身材修长风度好。日夜思念睡不着,伏枕辗转多烦恼。
注释:¹菡萏:荷花,莲花。²俨:庄重威严,端庄矜持。

  此诗三章十八句,每章意思基本相同,都是叙述看见池塘边的香蒲、兰草、莲花,便想到自己恋慕的健美心上人,不禁心烦意乱,情迷神伤,晚上觉也睡不着。

  应该说,春秋战国时代,在爱情方面,女性还有很大的自由度。封建意识形态中伦常观念,还没有成为社会伦理的统治思想。特别在民间,男恋女,女恋男,发而为诗为歌,皆真挚动人,和日后理学家所理解的大不一样。《陈风·泽陂》是一首主人公思恋心上人的情歌,见景生情,真率坦诚,全诗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全诗三章,都用生于水泽边的植物香蒲、兰草、莲花起兴,蓬蓬勃勃的植物,波光潋滟的池水,呼唤着生命的旺盛发展。主人公目睹心感,自然而然地想起所思恋的心上人了。不知这两个青年,究竟是相恋相思,还是一方在单相思。但是,这个主人公是强烈地爱上对方了。在其眼中心里,对方“硕大且卷”“硕大且俨”。爱是感性的行为,对方身材健美而俊俏,神态端庄而持重,这些可以捉摸的外形和品格,就成了主人公择爱的具体的感性的条件。主人公思念中的人,与其心目中的爱人是那样一致,所以主人公自然真诚地赞美起对方来。不过,眼下主人公还没有得到对方爱的允诺,还不知道对方会不会以爱来回报,因此,睡不安,行不安,流泪伤心,希冀等待。细节的描述,把内心真挚的爱,衬托得十分强烈。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79-280

bēi

míng xiānqín 

zhībēi yǒu yǒuměirén shāngzhī mèiwéi pāngtuó 
zhībēi yǒujiān yǒuměirén shuòqiěquán mèiwéi zhōngxīnyuānyuān 
zhībēi yǒuhàndàn yǒuměirén shuòqiěyǎn mèiwéi zhǎnzhuǎnzhěn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汉兵已略¹地,四方²楚歌声。
译文:刘邦的军队已经攻占了楚国的土地,四面八方传来令人悲凄的楚歌歌声。
注释:¹略:侵占,占领。²四方:一作“四面”。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大王意气¹尽,贱妾何聊生²
译文:大王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已经消磨殆尽,我还有什么理由苟且偷生!
注释:¹意气:意志和气概。²聊生:勉强而活,苟且偷生。

  此诗《史记》、《汉书》都未见收载。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加以引录,始流传至今。《楚汉春秋》为汉初陆贾所撰,至唐犹异。刘知风、司马贞、张守节都曾亲见,篇数与《汉书·艺文志》所载无异。本诗既从此书辑出,从材料来源上说,并无问题。有人认为汉初不可能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颇疑其伪,但从见载于《汉书·外戚传》的《戚夫人歌》及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的《长城歌》来看,可知秦汉时期的民间歌谣,不乏五言,且已比较成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二《考史》认为此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五言诗,可见其在中国诗歌史上地位之重要。

  关于《垓下歌》,时下尽管有着种种不同的分析理解,日人吉川幸次郎甚至认为此诗唱出了“把人类看作是无常的天意支配下的不安定的存在”“这样一种感情,”从而赋予了普遍性的永恒的意义(参看《中国诗史》第40页,章培恒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但若与《虞姬歌》对读,便不难发现,项羽的这首诗原本是唱给虞姬听的爱情诗。“虞兮虞兮奈若何!”不是明明在向虞姬倾诉衷肠吗?项羽十分眷恋虞姬,所以在戎马倥偬之际,让她“常幸从”;虞姬也深深地爱着项羽,因此战事再激烈,她也不肯稍稍离开项羽一步。项羽在历次战役中所向披靡的光荣经历,深深赢得了虞姬的爱慕,项羽成了她心目中最了不起的理想英雄;而项羽的这些胜利的取得,又焉知没有虞姬的一分爱情力量在鼓舞作用?从爱情心理而言,像项羽这条刚强汉子,是不会在自己心上人面前承认自己有什么弱点的,因此,他即使心里十分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而在口头上却不能不推向客观,一会儿说是“时不利”,一会儿说是“骓不逝”,而自己呢?依然是“力拔山兮盖世”,一点折扣也没有打。项羽毕竟年轻,那会儿才三十出头,对爱情充满着浪漫的理想。他爱虞姬,就一意想在她的心目中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对于虞姬来说,她也正需要这样。极度的爱慕和深情的倾倒,使她决不相信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英雄会有什么失误。尽管现实无情,“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步步进逼的汉兵与声声凄凉的楚歌已经使楚军到了瓦解边缘,但她仍对眼下发生的一切变化感到困惑不解。

  在这种心态下,项羽的这支歌便成了她最好的安慰,最乐意接受的解释。坚贞的爱情,不仅驱逐了死亡的恐惧,且将人生的千种烦恼,万重愁绪都净化了,从而使她唱出了最为震撼人心的诗句:“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山盖世的气概与失败的结局是不和谐的,但英雄美人誓不相负的坚贞爱情是和谐的。在生死存亡的总崩溃的关键时刻,虞姬的这支歌,对项羽来说,不是死的哀鸣,而是生的激励。项羽处此一筹莫展之际,虽然痛感失败已不可避免,一生霸业转瞬将尽,但这犹可置而不论;而祸及自己心爱之人,则于心何忍!虞姬深悉项羽此种用心,故以誓同生死为言,直以一片晶莹无瑕的情意奉献,其意盖欲激励项羽绝弃顾累,专其心志,一奋神威而作求生之最后努力。若此说尚能探得古人心意,则不妨代项羽试为重和虞姬歌,以为此文之结束:汉兵何足惧?百战无当前。挥戈跃马去,胜败付诸天!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 选评.《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2012.07:第303页

xiàngwáng

 xiānqín 

hànbīnglüè fāngchǔshēng 
wángjìn jiànqièliáoshēng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黄落¹山川知晚秋,小虫²³女献功裘(qiú)
译文:山川田野上草木枯萎凋零,知道季节已到了晚秋。天气渐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赶制裘衣。
注释:¹黄落:谓草木枯萎凋零。²小虫:指促织(即蟋蟀)。³催:有催促之意,用拟人手法。⁴功裘:古代天子赐给卿大夫穿的一种皮袄,其做工略粗于国君所穿的“良裘”。此处泛指冬天的裘衣。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老松阅世¹卧云壑(hè)²,挽著沧江³无万牛。
译文:老松饱尝人间世态,高卧云壑。要想把它拖走,如果没有沧江挽纤的上万头牛是办不到的。
注释:¹阅世:经历时世。²云壑:云气遮覆的山谷。³沧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此诗虽只短短四句,却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情感。开头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而实际上是借此来反衬诗人落魄无依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妇女们都在辛劳不息,自己当年也曾想过要干一番事业而落魄至今,一事无成,再也难以展露才华。一个“知”字,一个“催”字,表达出“光阴徒催人老”之意。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和烘托的手法,借景抒情,借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与蟋蟀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来表现了诗人这种难遣的郁闷心情。

  三四句,诗人的笔锋陡然一转,把自己比作高卧云壑的老松,早已饱尝了人间的炎凉世态,对功名富贵之类都看透了。因此,绝不与时俗同流合污。“挽著沧江无万牛”,说没有一万头牛都拉不动老松,言外之意是:此志甚坚,难以动摇。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做高卧云壑的老松,生动形象、 瘦硬蕴藉的语言有力地寄托了诗人拒绝与恶浊的社会现实同流合污的孤傲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慰勉之意。同时,诗人在这里化用了杜甫“云壑布衣鲐背死”和“万牛回首丘山重”两句诗,显得贴切自然。

  此诗精雕细刻,瘦劲拗峭,体现了黄庭坚诗作瘦硬的特色。诗人曾说过:“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此诗正是他对上述主张的实践。全诗除第一句外,句句用典,但并不显得晦涩难懂,亦无斧凿之痕。

  前人评黄庭坚诗,有所谓“草蛇灰线”之说,意即章法娴熟,结构细密,似断实连,不露痕迹。此诗正具有这样的特点。诗人感秋抒怀,但不明言,而把情融入景,写得十分含蓄,足见诗人笔力之高。

参考资料:
1、 张兵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01-502

qiūziyóu--huángtíngjiān

huángluòshānchuānzhīwǎnqiūxiǎochóngcuīxiàngōngqiú

lǎosōngyuèshìyúnwǎnzhecāngjiāngwànni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