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异所禀,甘苦分炎凉。人参独中和,群药敢雁行。
草木异所禀,甘苦分炎凉。人参独中和,群药敢雁行。
虽微瞑眩力,颇著难老方。譬之古循吏,有益初无伤。
虽微瞑眩力,颇著难老方。譬之古循吏,有益初无伤。
安神补五脏,自使精魄强。罗浮仙者居,灵质不自藏。
安神补五脏,自使精魄强。罗浮仙者居,灵质不自藏。
移根植膏壤,桠叶粲以长。东南虽异产,辽海谁能航。
移根植膏壤,桠叶粲以长。东南虽异产,辽海谁能航。
誓将北归日,从我涉汉湘。种之眉山阴,得与伯仲尝。
誓将北归日,从我涉汉湘。种之眉山阴,得与伯仲尝。

réncān--guò

cǎosuǒbǐnggānfēnyánliángréncānzhōngqúnyàogǎnyànxíng

suīwēimíngxuànzhenánlǎofāngzhīxúnyǒuchūshāng

ānshénzàng使shǐjīngqiángluóxiānzhělíngzhìcáng

gēnzhígāorǎngcànzhǎngdōngnánsuīchǎnliáohǎishuínéngháng

shìjiāngběiguīcóngshèhànxiāngzhǒngzhīméishānyīnzhòngcháng

苏过

苏过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 2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菱叶萦(yíng)¹波荷飐(zhǎn)²风,荷花深处小船通³
译文: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注释:¹萦:萦回,旋转,缭绕。²飐:摇曳。³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sāo)¹落水中。
译文: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说话却低头羞涩微笑,哪想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释:¹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搔头:簪之别名。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 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但是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主编,爱情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4,第71-72页

cǎilián

bái tángdài 

língyíngzhǎnfēng huāshēnchùxiǎochuántōng 
fénglángtóuxiào sāotóuluòshuǐzhōng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齐饥。陈臻(zhēn)¹复:“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²,殆(dài)³不可复。”
译文:齐国遭受饥荒,陈臻说:“国内百姓都以为你会再次劝说齐王打开棠邑的粮仓救济灾民,你大概不会再这样做了吧。”
注释:¹陈臻:孟子的弟子。²棠:齐国地名。³殆:大概,表推测。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复:“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¹野,有众逐虎。虎负嵎(yú)²,莫之敢撄(yīng)³。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rǎng)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译文:孟子说:“再这样做那就成冯妇了。晋国有个人叫冯妇的人,善于与虎博斗,后来成为很善良的读书人。一次他到郊外,有很多人在追逐一只老虎。老虎凭借着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没有人敢靠近。众人看见冯妇来了,便跑上去迎接。冯妇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跳下车,大家都很高兴,只有读书的人讥笑他。”
注释:¹之:到,往。²嵎: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³撄:接触,触犯。⁴攘臂:指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奋。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鬼言:“鬼也。”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鬼言:“鬼也。”鬼问:“汝复谁?”定伯诳(kuáng)¹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²。”遂行数里。
译文:南阳的宋定伯年少时,(有一天)夜里走路遇见了鬼,他问道:“谁?”鬼说:“我是鬼。”鬼问道:“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说:“要到宛市。”鬼说:“我也要到宛市。”他们一同走了几里路。
注释:¹诳:欺骗。²宛市:宛县的市场。市,集市市场。
鬼言:“步行太亟(说明:有的版本中“亟”作“迟”,“迟”为“缓慢”之意),可共递相担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
鬼言:“步行太亟(jí),可共递相担¹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qīng)²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³。如是再三。
译文:鬼说:“步行太劳累,可以轮流相互背负。”宋定伯说:“很好。”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你太重了,恐怕不是鬼吧?”宋定伯说:“我刚死,所以身体比较重。”轮到宋定伯背鬼,这个鬼几乎没有重量。他们像这样轮着背了好几次。
注释:¹共递相担:一起轮流相互背负。递,轮流。²卿:您,敬称。³略无重:几乎没有一点重量。
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鬼,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¹。定伯自渡,漕(cáo)(huái)²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鬼,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译文: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着它一点声音也没有。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为什么会有声音?”宋定伯说:“我刚刚死不久,是不熟悉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见怪。”
注释:¹然无声音:一点声音也没有。²漕淮:涉水的声音。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¹。鬼大呼,声咋(zé)咋然²,索下³,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译文:一路上,快到宛市,宋定伯便把鬼背在肩上,紧紧地抓住它。鬼大声惊叫,恳求放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他的话。宋定伯把鬼一直背到宛市中,才将鬼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卖了它。宋定伯担心它再有变化,就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
注释:¹急执之:紧紧地抓住鬼。执,握住,抓住。²咋咋然:象声词。鬼大声呼叫的样子。³索下:要求(从肩上)下来。索,求。⁴径:一直。
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似不见。时韩吏部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宦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鉴。”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鉴诫录》
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¹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似不见。时韩吏部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²,俄³为宦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鉴。”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鉴诫录》
译文:有一天,(贾岛)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他开始是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也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用手做着推的动作,又做着敲的动作。不知不觉就走了半坊路,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贾岛却好似看不到一般。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清正严肃,出行时威势震动一路。贾岛不知不觉一直走到 (韩愈) 仪仗队的第三对,还在不停地做(推和敲的)手势。于是他被( 韩愈)左右的侍从推下了驴子,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方才醒悟过来。侍从想要责罚他,贾岛一一详细回答:“我偶然得了一联,吟到一个字没有定下来,神游到了诗中,以致于冲撞了您。我不是故意导致这个过失的,希望您明鉴。”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注释:¹炼:锤炼,引申为反复思考。²已:停止。³俄:不久,指时何短。⁴具对:一一详细回答。
我则见赤焰焰长空喷火,怎能勾白茫茫平地生波!望一番云雨来,空几个雷霆过,只落得焦煿煿煮海煎河。料着这露水珠儿有几多,也难与俺相如救渴。
我则¹见赤焰焰²长空喷火,怎能勾白茫茫³平地生波!望一番云雨来,空几个雷霆过,只落得焦煿(bó)煮海煎河。料着这露水珠儿有几多,也难与俺相如救渴。
译文:我只见阳光灼热,犹如天空在喷发烈火般的炙热,什么时候才能让田地泛起白茫茫的水波!盼望着来一番云雨,可只是空打了几个雷,只落得十分干燥如同煮海煎河。料想着有多少小水滴,也难以让司马相如缓解消渴。

  此曲首句展现了作者亲历、亲见的旱情。“赤焰焰长空喷火”,这是包括作者在内的每一个受灾人的切肤之感。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每个人的内心都在呼唤着何时能有降甘霖之时,以及盼望着"白茫茫平地生波"。正当灾民们满怀期待地凝望着天空,不断祈祷时,忽然天边出现了让人欣喜的“一番云雨”。然而,接下来的一切却只是“空几个雷霆过”,干打雷不下雨,人们白白欢喜一场,心情重又自云端跌至谷底。"焦煿煿煮海煎河" 这一描写,不仅展示了干旱更加严重的状况,也深刻反映了人们失望和痛苦的真实状态。这段文字传递出了灾难中人们的盼望、挫折以及心情的沉浮。

  曲的最后两句写作者在饱尝旱灾之苦后的感慨与想象。通过引用司马相如的事例,作者生动地表达了哪怕是微小的细雨都难以缓解干旱之苦,不能将人们从严峻的处境中拯救出来。写到这里,可以较为深刻地体会到,让作者忧虑和焦虑所困扰的,不仅仅是一场干旱灾害,更是那些贫穷百姓在社会环境中的困境。在这场天灾的描写与反思中,不仅有作者对民众疾苦的深切感受,还包含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状况的忧虑和担心,可谓是真情流露。整个曲调情感真挚,表达直接,通过反复使用叠字形容词,增强了文字的生动表现力。

参考资料:
1、 赵义山主编.明清散曲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01:33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