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已责被敷天,十万饥民粥与饘。不待丹砂锡难老,自凭阴德享长年。
一封已责被敷天,十万饥民粥与饘。不待丹砂锡难老,自凭阴德享长年。
寿绦固已占黄发,珠火还应养寸田。况是玉皇香案吏,御风骑气本泠然。
寿绦固已占黄发,珠火还应养寸田。况是玉皇香案吏,御风骑气本泠然。

rénshēng--guò

fēngbèitiānshíwànmínzhōuzhāndàidānshānánlǎopíngyīnxiǎngzhǎngnián

寿shòutāozhànhuángzhūhuǒháiyīngyǎngcùntiánkuàngshìhuángxiāngànfēngběnlíngrán

苏过

苏过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 2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¹有鱼,其名为鲲(kūn)²。鲲之大³,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南冥者,天池¹⁰也。《齐谐¹¹》者,志怪¹²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¹³三千里,抟(tuán)¹⁴扶摇¹⁵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¹⁶。”野马¹⁷也,尘埃¹⁸也,生物¹⁹之以息²⁰²¹²²也。天之苍苍²³,其正色邪(yé)²⁴?其远而无所至极²⁵(yé)?其视下²⁶也,亦²⁷若是²⁸则已²⁹矣。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有生命的万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注释:¹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²鲲:传说中的大鱼。 ³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⁴其:指示代词。⁵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⁶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⁷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垂:悬挂。⁸海运:海水运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⁹徙:迁移。¹⁰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¹¹《齐谐》: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¹²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¹³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击:拍打。¹⁴抟: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一作“搏”(bó),拍。¹⁵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¹⁶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以:凭借。息:风。¹⁷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¹⁸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¹⁹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²⁰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²¹相:互相。²²吹:吹拂。²³苍苍:深蓝。²⁴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²⁵极:尽。²⁶下:向下。²⁷亦:也。²⁸是:这样。²⁹已:罢了。

běimíngyǒu

zhuāngzhōu xiānqín 

    běimíngyǒu míngwéikūn kūnzhī zhīqiān huàérwéiniǎo míngwéipéng péngzhībèi zhīqiān érfēi ruòchuítiānzhīyún shìniǎo hǎiyùnjiāngnánmíng nánmíngzhě tiānchí  xié zhě zhìguàizhě  xié zhīyányuē  péngzhīnánmíng shuǐsānqiān tuányáoérshàngzhějiǔwàn liùyuèzhě   chénāi shēngzhīxiāngchuī tiānzhīcāngcāng zhèng yuǎnérsuǒzhì shìxià ruòshì 
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qī)乌飞绝,绛河¹绿雾²星明灭。烧香曳(yè)(diàn)眠清樾(yuè)³。花影吹笙(shēng),满地淡黄月。
译文:暮鸦散尽,归巢栖息。烟霭满天,天上的银河恍如罩上了一层淡绿的雾帐,星星在其中忽明忽暗,闪烁不定。在清凉的树荫下点起薰香,然后拖来一张竹凉席,悠然地卧寝其上。月上中天,洒下一地淡黄色的清晖,月光照在花丛上,筛下稀疏的倩影,姗姗可爱。悠扬的笙乐阵阵飘来,声声悦耳。
注释:醉落魄: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¹绛河:即银河。²绿雾:银河旁的云雾。³樾:众木交荫。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¹三弄²临风咽。鬓丝³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译文:习习凉风送来阵阵细碎的笙声,如微雪飘落,清凉无比。笙曲三遍过后,在凉爽的清风中悠悠而止。风力渐渐强劲,吹乱了我双鬓的银丝,吹歪了我的青丝头巾。如此好风,估计我那卧房的北窗早该充满凉意了,回去又可以睡一个好觉。
注释:¹昭华:古乐器名。《晋书·律历志》:“舜时王母献昭华之馆(管),以玉为之。”这里指笙。²弄:就是奏乐。³鬓丝:头发。⁴软红:软红尘,指京城里的尘土。这里指京城里的官场。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夏夜环境的清幽美丽,烘染出词人的闲适之趣;下片着重描写笙声及夜风,状其清凉,从侧面表现词人的悠然自得和厌弃世俗荣华之情。全词表明了词人一种清高和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以及内心对红尘中追求功名富贵的俗人的些许不屑。

  “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语出唐杜审言《七夕》诗中“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句。起首两句造境,表现出夜幕初降时的宁静和清幽。“绛”和“绿”色彩明丽,烘托出夜空的美丽宁静。

  “烧香曳簟眼清樾。”这一句写词人的举动,该句用三个动作表现了词人的恬淡闲适,写得极为淡雅而富有情调。

  “花影吹笙,烧地淡黄月。”这两句写词人之所见所闻,有声有色,写尽了月夜的优美怡人,使人的心情顿时变得轻松、愉快。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这两句细状风中笙声给人的感受。“声如雪”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视觉和感觉写听觉,极为传神地传达出笙声带给人的清凉美感。

  “鬓丝撩乱纶巾折。”这一句言夜风之势,但并无萧瑟之意,反而使人感到彻骨的舒爽。

  “凉烧北窗,休共软红说。”这其中的快乐和情致虽细微,却实实在在,那些为了功名利禄碌碌奔走于红尘中的人,是不会感受和理解得到的。这两句表现了词人鄙视荣华富贵的淡泊宁静的心境,并流露出颇为自得的情绪,颇有晋代陶渊明“夏夜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的悠悠然之感。

  全词意在表现弃官隐居的快意,写景细腻、生动,意境清幽而不低沉,很好地烘托了词人的心境。词作抒情委婉含蓄,于娓娓的描写叙述中传达出月下临风听乐的清新美感,不愧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夏于全主编 .唐诗宋词 第17卷 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年1月 :247-249

zuìluò ·fēijué

fànchéng sòngdài 

fēijué jiàng绿xīngmíngmiè shāoxiāngdiànmiánqīngyuè huāyǐngchuīshēng mǎndànhuángyuè 
hǎofēngsuìzhúshēngxuě zhāohuásānnònglínfēng bìnliáoluànguānjīnzhé liángmǎnběichuāng xiūgòngruǎnhóngshuō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长空澹(dàn)¹孤鸟没,万古销(xiāo)²向此中³
译文: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注释:¹澹澹:广阔无边的样子。²销沉:形迹消失、沉没。没:消失。销:同“消”,消散,消失。³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看取汉家何事业¹,五陵(líng)²无树³起秋风。
译文:请看那昔日的汉王朝何等壮阔的事业,如今的五陵原上树都没有了,只有秋风呼啸。
注释:¹事业:功业。²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约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³无树:没有树。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上联描写了乐游原的景色,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登临乐游原,只见孤鸟远飞;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惟有长空永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夕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对执政者的劝勉忠告。诗人在此展示了永恒的宇宙对有限的人事的销蚀,深感人世盛衰、兴亡迭代、终在无限的宇宙中归于寂灭,可见诗人感慨之深。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下联萧瑟凄凉,衰败的景色使诗人对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世沧桑发出由衷的感慨。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用典的修辞手法,凝练含蓄,反用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飞意”,言汉朝之英雄伟业皆已成历史陈迹,诗人内心对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驱除侵略者抱有崇高的爱国热情,感喟之情极深。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dēngyóuyuán

 tángdài 

chángkōngdàndànniǎo wànxiāochénxiàngzhōng 
kànhànjiāshì língshùqiūfēng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晚妆¹欲罢,更把纤眉²临镜画。准待³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译文:晚妆梳罢,又手执画笔。镜中,你的纤纤柳眉,是否正如窗外的一弯新月。回首天边,烟雨正朦胧,让人看不分明的,是藏在烟雨后的一弯新月。
注释:¹晚妆:女子梳理晚妆。²纤眉:纤细的柳眉。³准待:准备等待。⁴分明:清楚。⁵不胜:不甚分明。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¹终必遂(suì)。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译文:这样的夜空,不需要有星星,和我一起守着永恒誓言的。是你,是在星海飘摇的一弯新月。寂静的夜,寂寞的小楼。茫茫人间,你我同样的哀愁。想必也如天边的那弯新月。
注释:¹守取团圆:本指等到月圆时,这里双关,另一层意思是与意中人团圆。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新月,比喻拟人,巧妙别致,颇有风格。

  上片正面描写,通过比喻拟人表现新月。看那天边初生的新月,像一位美貌绝伦女子,正临镜梳妆时用那画笔画出的一条弯弯的眉毛。要等到夜色中的烟雾消散后,天空澄澈,那时才能看见这一轮新月的美丽——然而细雨烟中,不甚了然,满目还是一片迷蒙。上片虽主要写的是新月,却还应注意到一点,也就是情感上的表现。本来花了很长时间、很多心思,好好化了一番晚妆,要等有人来欣赏自己,然而“准待分明”时,却发现“和雨和烟两不胜”,竟然不能看清这美貌,如何不让人悲伤。这里将新月拟人化了,比成一位女子,弯弯的眉毛高高翘起,好像女子皱眉不高兴似的。但实际的情感从下片可知并不单单是新月的悲伤,而是“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下片从侧面描写新月,并且把情感也从新月落到人身上了。不要让待待替代了新月,让它们成为这漫漫黑夜的主角,须慢慢坚持,总会有变成玉盘圆月的那一夜。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月,下片写人,最后一句“天上人间一样愁”将上下两片、天上人间联系起来,情景交融。

  这首词中“红楼”可以有多种解释。一种是红色的楼房,如史达祖《双双燕》中:“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洪升《长生殿·偷曲》:“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两句中的“红楼”都是指这个意思。第二种解释是富贵人家中,女子居住的闺房称为“红楼”,如白居易《秦中吟》:“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王庭珪《点绛唇》词:“花外红楼,当时青鬓颜如玉”。第三种解释是旧事妓女居住的地方,周友良《珠江梅柳记》卷二载:“二卿有此才貌,误落风尘,翠馆红楼,终非结局,竹篱茅舍,及早抽身。”当然还有《红楼梦》之所谓“红楼”,大概是由于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缘故,这“红楼”应是第一种意思。

  至于此首词中“红楼”的意思,向来应该是第二种,富贵家庭中女子的闺房,因为这符合词人的总体风格以及社会环境。事实上,明清以来,文人的诗词中妓女的成分已经远少于唐宋,原因就在于唐宋妓女一般是艺伎,她们多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或更歌善舞,或长于填词写诗歌,所以那时文人多喜欢来往其间;然而明清以来,妓院就成为真正的烟柳之地,文化氛围也消失殆尽,艺伎就不是主流,文人也不齿于此了。所以从这两方面看,纳兰性德这里的红楼应该是第二种意思,或者是第一种。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404

jiǎnlánhuā··xīnyuè--lánxìng

wǎnzhuānggèngxiānméilínjìnghuàzhǔndàifēnmíngyānliǎngshèng

jiàoxīngshǒutuányuánzhōngsuìhónglóutiānshàngrénjiānyàngchóu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¹
译文:世人皆爱种植桃李,都是在权贵世家的庭院里。
注释:¹金张门:指权贵世家。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pān)折争捷径,及此¹春风暄。
译文:都想找门路找捷径,好趁春风得意。
注释:¹及此:这样。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译文:像桃李花那样的,很难长久保持艳色荣华。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译文:他们不知道南山上的桂花树,常年绿叶垂阴。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译文:在桂花树下乘凉,凉爽又芳香,何不把桂花种植在你的庭院?

桂花概括

  桂花,别名木犀、岩桂、十里香。桂花因其叶脉形如“圭”字而得名,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桂花之名由此而来。

  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据文字记载,桂花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提到:“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屈原在《九歌》中也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桂旗是用桂花做成的旗帜,以装饰车辆;《九歌·湘君篇》中也多次出现“桂舟”、“桂棹”、“桂栋”等词汇,这说明,当时楚国的人们在酿酒、生活用具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已经广泛使用桂花树了。《吕氏春秋》中对芳香馥郁的桂花更是赞赏,称之为“物为美者,招摇之桂”。

  汉代以后,桂花的观赏价值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开始将自然野生的桂花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奇花异树,其中有桂十株;武帝破南越后,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有关于栽种桂花的描述。唐宋时期,桂花已经从宫廷栽种普及到了民间庭院栽植,于是,咏桂吟桂也蔚然成风。

桂花桂花

  唐张九龄赞美桂花是:“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感遇》)李白在《咏桂》诗通过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诗人王绩的《春桂问答》也通过对比的手法,衬托出桂花超凡脱俗、刚劲凛然的美质,其诗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颇具特色,“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古人云:“凡花之香者,或清雅或浓郁,二者不可得兼。”而唯独桂花之香既清芬飘逸又浓郁致远。宋代诗人洪适的《次韵蔡瞻明木犀八绝句》一诗对桂花的香气做了形象传神的描述:“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桂花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十里香”;而宋代邓肃赞誉桂花的香味是,“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木犀》)。龙涎取自抹香鲸,是极为名贵的香料,可是与桂花一比,也相形见绌了。

桂花树与月亮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说明桂花与月亮很早就联系在一起了。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就有“月中有桂树”的记载;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也有这样一则故事:“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便是“吴刚伐桂”的传说,相传汉朝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罚在月宫中砍桂树。但是,无论他怎样费心尽力去砍,桂树总能愈合重新长起。多少岁月过去了,吴刚仍不知疲倦地伐树,而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生机勃勃,芳香浓郁。每逢中秋这天,吴刚才被获准休息,所以,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便看不到吴刚举斧伐树的身影了。毛泽东的“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蝶恋花》)便源于这一典故。

  在咏桂的诗篇中,很多都与月亮有关,如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昨夜》);皮日休则直截了当地道出了桂花的由来,他说:“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人白居易则显得幽默了许多,他觉得,偌大一个月宫,只有一株桂树,未免太冷清了,于是大胆建议:“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东城桂》)南宋杨万里也留有关于桂花树的名句:“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咏桂》)桂花与明月、嫦娥的关系如此密切,自然也就沾上仙气了。

桂花寓意

  桂花翠叶常青,亭亭玉立,不与百花争春,却香冠群芳,因而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崇高美好的意象。

桂花是荣誉的象征。我国古代的乡试、会试一般都在农历八月间举行,其时正值桂花盛开时节,人们便用桂花来赞誉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或“蟾宫折桂”。唐温庭筠在欣闻朋友及第高中时发出感慨:“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雾尚飘蓬。”(《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钟先辈》)元代文人郑德辉在《王粲登楼》中则云:“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由于“蟾宫折桂”寓意着仕途通达,所以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竞相栽种桂花。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许多古桂树。如陕西省汉中圣水寺内的“汉桂”,相传为西汉萧何亲手种植,树龄约在2000年左右,开花时金黄一片,香飘数里;还有桂林市东郊唐家里村的“唐桂”,也是千年古桂树了。 在古希腊神话中,“桂”也是一种崇高和荣誉的象征,“桂”是献给艺术之神阿波罗的圣物,从1815年开始,英国王室便把选拔出来的优秀诗人称为“桂冠诗人”,直到现在,人们还保持着给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优胜者赠送桂枝的习俗,以示赋予他崇高的荣誉。

  桂花还是友谊和爱情的见证。早在战国时期,燕、韩两国就以互赠桂花来表示永结友好邻邦之意。唐代诗人王建就曾借用桂花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怀:“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在我国广西、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枝桂花一片心,桂花林中定终身”的传统,男女青年通过相互赠送桂花来表达爱慕之情。

  如今,“月中仙品”的桂花已成为供市民观赏的著名花卉,尤其在西安的街道、广场中引进和栽植了许多桂花名品,为古城又添美景,真可谓是“广寒月中桂,香飘入万家”。

yǒngguì

bái tángdài 

shìrénzhòngtáo jiēzàijīnzhāngmén 
pānzhézhēngjiéjìng chūnfēngxuān 
zhāotiānshuāngxià róngyào耀nánjiǔcún 
ānzhīnánshānguì 绿chuífānggēn 
qīngyīntuō shùjūny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