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山来自古,与世类相忘。
雨染新苔翠,风吹老柏香。
神仙多汉魏,祠像半隋唐。
几许烟霞侣,相从老此乡。
是山来自古,与世类相忘。
雨染新苔翠,风吹老柏香。
神仙多汉魏,祠像半隋唐。
几许烟霞侣,相从老此乡。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8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荒村带返照¹,落叶乱纷纷。
译文:夕阳的余晖映照着荒凉的村落,树上的秋叶随着风纷纷坠落。
注释:¹返照:夕阳的余辉。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译文:平日无人影迹的绵远古道上,唯一见到的就是你熟悉的身影。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译文:一场秋雨之后,山野小桥被大水冲断,山涧中溪水暴涨,溢向岸边田地。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不为怜同病¹,何人到白云。
译文:要不是顾惜深厚的知己情谊,在这种时候,谁还会跑到这白云出没的山野来啊。
注释:¹怜同病:同病相怜,诗中用以表明与友人志同道合的心迹。

  诗中前六句写景,勾画出一幅荒村落叶,山雨断桥的寂寥图景,从而反衬出好友皇甫侍御来访十分难得,表现诗人意外的惊喜。最后两句点题,谓友人和己同病相怜、互为知己。全诗写意外之喜,实含失时之悲,情融景适,余味悠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起首二句竭力渲染深秋时节的萧瑟气氛:在荒僻的山村,一抹夕阳斜照着,树上的秋叶纷纷坠落,境界荒凉。诗人此时年逾花甲,也已到了人生的黄昏,生命的秋天。他一生坎坷,因不畏权贵,晚景凄凉,所以面对晚秋夕阳,心头自是感慨万端。秋色衰飒,落叶纷乱,是他心境不能平静的写照。首联描绘荒村返照、落叶纷纷和萧条景象,烘托了颔联友人来访的温暖和可贵。

  “古道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则是说他望见平日无人影迹的绵远古道上,自己的友人竟然孤身来访。“古道”与“寒山”极力渲染自己居处幽僻,人迹罕至,也言门前冷落,无人造访。诗人相识虽多,如今遭逢不幸,被诬贬谪,又居处山野,古道难行,惟有皇甫侍御却不避秋寒,甘冒风霜,攀山越岭来访,一个“独”字,足显出二个相知相念的深挚情谊,显出诗人内心激荡着喜悦之情。淡笔写来,上下二句对比,更显示人事寂寥中友情的可贵。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句以野桥上承荒村,古道,又点出友人来访时的气候特征:一场秋雨之后,山野小桥被大水冲断,山涧中溪水暴涨,溢向岸边田地。

  而友人却不顾山路泥泞而来,引出下边“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诗人与皇甫侍御乃是志气相投,同病相怜。尽管诗人幽居白云深处,与世隔绝,友人依然与他心息相通。语感既有欣喜,又有感慨。喜的是友人来访,知己重逢,同时又为二人同病相怜的意遇嘘唏慨叹。

  全诗表现了对友人过访的惊喜。一个“喜”字说明,好友皇甫侍御来访的深情在刘长卿的心头荡漾,涌起了无限的感激之情。诗人精于造境,诗中先写荒寒、凄寂的晚景以此表现来客之希,再写路途之难以见来客之情真。然诗中于衰败落景描写中,也写出了自己的栖隐中失意的心境与避世心态,诗人写友人独能于此中寻找自己。他仿拂已能从中体会主人这一心绪,这则突出了他们之间共同旨趣,诗人以审美的态度将这一同病相怜的心理表现极有诗意。从艺术上说,含蓄蕴藉,不着痕迹,含感激与感慨之情于言外,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诗中所绘景物荒寂凄冷,但情味恬淡,意境幽清。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全唐诗鉴赏辞典 第四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7 第1版:第685页

jiànbiéshùhuángshìxiāng访fǎng--liúzhǎngqīng

huāngcūndàifǎnzhàoluòluànfēnfēn

xínghánshānjiànjūn

qiáojīngduànjiànshuǐxiàngtiánfēn

wèiliántóngbìngréndàobáiyún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元和二年¹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²阅家中旧书,得李翰³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quē)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译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注释:张中丞:即张巡(—年),中丞,张巡驻守睢阳时朝廷所加的官衔。¹元和二年:公元八〇七年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²张籍(约—约年):字文昌,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学生。³李翰:字子羽,赵州赞皇(今河北省元氏县)人,官至翰林学士。⁴以文章自名:《旧唐书·文苑传》:翰“为文精密,用思苦涩”。自名,自许。⁵许远:字令威,杭州盐官(今浙江省海宁县)人。⁶雷万春:张巡部下勇将。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¹,位本在巡上。授之柄²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pí)(fú)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¹⁰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译文: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完全明白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包围中守城时,外面没有一点哪怕极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面毫无希望却仍然死守,军民相食,人越来越少,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许远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
注释:¹开门纳巡:肃宗至德二载(年)正月,叛军安庆绪部将尹子奇带兵十三万围睢阳,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自宁陵率军入睢阳城(见《资治通鉴》卷二一九)。²柄:权柄。³城陷而虏二句:此年十月,睢阳陷落,张巡、许远被虏。张巡与部将被斩,许远被送往洛阳邀功。⁴两家句:据《新唐书·许远传》载,安史乱平定后,大历年间,张巡之子张去疾轻信小人挑拨,上书代宗,谓城破后张巡等被害,惟许远独存,是屈降叛军,请追夺许远官爵。诏令去疾与许远之子许岘及百官议此事。两家子弟即指张去疾、许岘。⁵通知:完全明白。⁶食其句:尹子奇围睢阳时,城中粮尽,军民以雀鼠为食,最后只得以妇女与老弱男子充饥。当时,张巡曾杀爱妾、许远曾杀奴仆以充军粮。⁷蚍蜉:黑色大蚁。⁸蚁子:幼蚁。⁹而贼句:安史乱时,长安、洛阳陷落,玄宗逃往西蜀,唐室岌岌可危。¹⁰外无待:睢阳被围后,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等皆拥兵观望,不来相救。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¹,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gòu)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译文: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守城门,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拿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内脏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的地方。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怪这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步,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像张巡、许远所造成的功业,如此杰出,尚且躲不掉小人的诽谤,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呢!
注释:¹说者句:张巡和许远分兵守城,张守东北,许守西南。城破时叛军先从西南处攻入,故有此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léi)¹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²!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jǔ)(è)³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译文:当张、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终不相救,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而且走投无路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张、许二位的功绩,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守住孤城,捍卫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劳啊!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不追究讨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
注释:¹羸:瘦弱。²二公二句:谓二公功绩前人已有精当的评价。此指李翰《进张中丞传表》所云:“巡退军睢阳,扼其咽领,前后拒守,自春徂冬,大战数十,小战数百,以少击众,以弱击强,出奇无穷,制胜如神,杀其凶丑九十余万。贼所以不敢越睢阳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³沮遏:阻止。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¹,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²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jì)³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suī)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译文: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时候的事情: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贺兰进明妒忌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霁云的勇敢和壮伟,不采纳他的话,却勉力挽留他,还准备了酒食和音乐,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义气激昂说:“我来的时候,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享受,道义不能允许;即使吃了,我也难以下咽!”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骑马离去;将出城时,他抽出箭射寺庙的佛塔,那枝箭射进佛塔砖面半箭之深,说:“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枝箭来作为标记。”我于贞元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点着说给我听。城破后,叛军拿刀逼张巡投降,张巡坚贞不屈,马上被绑走,准备杀掉;叛军又叫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吱声。张巡叫南霁云道:“南八,男子汉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之人屈服!”南霁云笑道:“我本想有所作为;您既然这样说,我哪敢不死!”于是誓不投降。
注释:¹愈尝句:韩愈曾先后在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徐州(治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任推官之职。唐称幕僚为从事。²双庙:张巡、许远死后,后人在睢阳立庙祭祀,称为双庙。³南霁云:魏州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人。安禄山反叛,被遣至睢阳与张巡议事,为张所感,遂留为部将。⁴贺兰:复姓,指贺兰进明。时为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驻节于临淮一带。⁵贞元:唐德宗李适年号。⁶泗州:唐属河南道,州治在临淮(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当年贺兰屯兵于此。⁷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故称。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¹在围中。籍大历²中于和州乌江县³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zhì)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bó)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译文:张籍说:“有一个人叫于嵩,年轻时跟随张巡;等到张巡起兵抗击叛军,于嵩曾在围城之中。我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到过于嵩,那时他已六十多岁了。因为张巡的缘故起先曾得到临涣县尉的官职,学习努力,无所不读。我那时还幼小,简单地询问过张巡、许远的事迹,不太详细。他说:张巡身长七尺有余,一口胡须活像神灵。他曾经看见于嵩在读《汉书》,就对于嵩说:“你怎么老是在读这本书?“于嵩说:“没有读熟呀。“张巡说:“我读书不超过三遍,一辈子不会忘记。“就背诵于嵩所读的书,一卷背完不错一个字。于嵩很惊奇,以为张巡是碰巧熟悉这一卷,就随便抽出一卷来试他,他都像刚才那样能背诵出来。于嵩又拿书架上其他书来试问张巡,张巡随口应声都背得一字不错。于嵩跟张巡时间较久,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写起文章来,拿起纸笔一挥而就,从来不打草稿。起先守睢阳时,士兵将近万把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将近几万,张巡只要见一次问过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张巡发起怒来,胡须都会竖起。等到城破后,叛军绑住张巡等几十人让他们坐着,立即就要处死。张巡起身去小便(另说此处为“转身”),他的部下见他起身,有的跟着站起,有的哭了起来。张巡说:“你们不要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大家都哭得不忍抬头看他。张巡被杀时,脸色毫不慌张,神态安详,就和平日一样。许远是个宽厚的长者,相貌也和他的内心一样;和张巡同年出生,但时间比张巡稍晚,称张巡为兄,死时四十九岁。”于嵩在贞元初年死在亳宋一带。有人传说他在那里有块田地,武人把它强夺霸占了,于嵩打算到州里提出诉讼,却被武人杀死。于嵩没有后代。这些都是张籍告诉我的。
注释:¹常:通“尝”,曾经。²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³和州乌江县: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⁴以巡句:张巡死后,朝廷封赏他的亲戚、部下,于嵩因此得官。临涣:故城在今安徽省宿县西南。⁵帙:书套,也指书本。⁶仅:几乎。⁷亳:亳州,治所在今安徽省亳县。⁸宋:宋州,治所在睢阳。

  《张中丞传后叙》是韩愈的一篇议论与叙事相结合的散文。文中表彰张巡、许远抗击安史叛军的功绩,驳斥对张、许的诬蔑、中伤,以此来歌颂抗击藩镇作乱的英雄人物。元和元年(806年)宪宗开始制裁藩镇。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韩愈重新阐扬张、许功绩,无疑是有意义的。

  笫一段是引子,借评论李翰的《张巡传》,作一些必要的交代。真正的议论是从第二段开始。张、许二人中,许远受诬更重,第二段便主要为许远辩诬。“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是对许远的总评。抓住最关键性的几件事,充分说明许远忠于国家,以大局为重的政治品质,同时又紧扣与张巡的关系,让人感到坚守危城,大义殉国,张巡、许远是完全一致的,任何想把张、许二人分开,从许远身上打开缺口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在这样的总评之后,再逐一辩诬,就有高屋建瓴之势。辩诬的第一层是驳畏死论。作者从两家子弟不能通晓父辈心志落笔,庸劣子弟之所以会如此,无非是受流言蜚语的惑乱。当年张、许二人同生死共患难,而子弟互生是非,从这样令人痛心的事实,人们自然会想到恶语中伤者之可恨。辩诬的第二层,是驳所谓“城之陷自远所分始”。小人的这一攻击,好像抓到一点事实,较畏死论更为恶毒。回击时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文章以人死和绳断作比喻,用归谬法,指出其不达于理。随后发出感愤,斥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指向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非常能引起人的共鸣。

  在驳倒小人对许远的攻击后,第三段接着为整个睢阳保卫战辩护。先驳死守论,由申述不能弃城逆遁的原因,转入从正面论证拒守睢阳的重大意义。“守一城,捍天下……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把保卫睢阳,提高到关系国家存亡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死守论以及其他种种否定睢阳战役的谬论就统统破产了。作者那种反诘的语气,即是面对群小加以痛斥的口吻。在这样大义凛然地斥倒群小之后,便更掌握了主动。于是进一步抓住无可抵赖的事实,给对方以致命的一击。在睢阳将士艰难奋战时,周围弃城逃跑者,擅强兵坐视不救者,比比皆是。那些好议论者竟然放过这类人不提,反而责备张、许死守,完全是居心不良。作者尖锐地指出,这是站在叛乱者一边,有意制造谰言,帮助他们攻击爱国志士。这样一下子便揭穿了小人的阴险面目,使他们再也无法冒充正人君子。

  文章第四、五两段展开对英雄人物轶事的描写。第四段写南霁云乞师和就义。乞师一节,把南霁云放在贺兰进明嫉妒张巡、许远的功绩,而又企图强留南霁云的尖锐矛盾环境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南霁云由不忍独食到断指、射塔,其言语行为被矛盾一步步推向前进,而他忠义、慷慨、愤激的表现也越来越震撼人心。围绕南霁云,除让贺兰进明从反面加以陪衬外,后面还有作者贞元年间(785—805)过泗州的补笔,不仅把传说坐实,而且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突然宕开一笔,更显得顿挫生姿,摇曳不尽。就义一节,将南霁云和张巡放在一起互相映衬,显示了两位英雄精神的契合。而张巡的忠义严肃,南霁云的临危不惧、慷慨爽朗,又各具个性。第五段补叙张巡的读书、就义,许远的性格、外貌、出生年月,以及于嵩的有关轶事。材料不像第四段那样集中完整,但作者娓娓道来,挥洒自如,不拘谨,不局促。人物的风神笑貌及其遭遇,便很自然地从笔端呈现出来,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张中丞传后序》融议论、叙事、抒情、描写于一炉,体现了韩愈文章多变的特色。从前半议论到后半叙事,是一大变。就议论部分看,开头一段,寥寥数语,类似于日记或读书札记的写法。第二段辩许远之诬,多用推论。由于许远所受的诬蔑太重,在阐明一层层事理之后,又有悲慨深长的抒情插笔。第三段虽然也是议论,但由于睢阳保卫战功勋卓著,有目共睹,所以话语蹈厉奋发,咄出逼人。像“守一城捍天下”一节,读之有“轩昂突起,如崇山峻岭,矗立天半”(吴闽生语)之感。

参考资料:
1、 孙兴武.《韩愈散文艺术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

zhāngzhōngchéngzhuànhòu

hán tángdài 

    yuánèrniányuèshísān jùnzhāngyuèjiāzhōngjiùshū hànsuǒwéi zhāngxúnzhuàn  hànwénzhāngmíng wéizhuànxiáng ránshànghènyǒuquēzhě wéiyuǎnzhuàn yòuzàiléiwànchūnshìshǒuwěi 

    yuǎnsuīcáiruòxúnzhě kāiménxún wèiběnzàixúnshàng shòuzhībǐngérchǔxià suǒ jìngxúnshǒu chénggōngmíng chéngxiànér xúnxiānhòuěr liǎngjiācáizhìxià néngtōngzhīèrzhì wéixúnéryuǎnjiù wèiérzéi yuǎnchéngwèi shǒuchǐcùnzhī shísuǒàizhīròu zéikàngérxiáng dāngwéishǒushí wàizhīyuán suǒzhōngzhě guózhǔěr érzéiguówángzhǔmiè yuǎnjiànjiùyuánzhì érzéiláizhòng yánwéixìn wàidàiéryóushǒu rénxiāngshíqiějìn suīrénnéngshùérzhīsuǒ yuǎnzhīwèimíng yǒuchénghuài méngkuìchǐqiúhuó suīzhìzhěrěnwéi  érwèiyuǎnzhīxiánérwéizhī 

    shuōzhěyòuwèiyuǎnxúnfēnchéngérshǒu chéngzhīxiàn yuǎnsuǒfēnshǐ gòuyuǎn yòuértóngzhījiàn rénzhījiāng zàngyǒuxiānshòubìngzhě yǐnshéngérjuézhī juéyǒuchǔ guānzhějiànrán cóngéryóuzhī  xiǎorénzhīhàolùn chéngrénzhīměi shìzāi xún yuǎnzhīsuǒchéngjiù zhuózhuó yóumiǎn yòushuō 

    dāngèrgōngzhīchūshǒu nìngnéngzhīrénzhījiù chéngérdùn gǒunéngshǒu suīzhīchǔ jiùérqiěqióng jiāngchuàngcánè饿léizhī suī  èrgōngzhīxián jiǎngzhījīng shǒuchéng hàntiānxià qiānbǎijiùjìnzhī zhànbǎiwànzhīshī zhējiānghuái èshì tiānxiàzhīwáng shuízhīgōng dāngshìshí chéngércúnzhě èrshù shànqiángbīngzuòérguānzhě xiānghuán zhuī érèrgōngshǒu jiànluàn shèyínérzhùzhīgōng 

    chángcóngshìbiànèr dàoliǎngjiān qīnsuǒwèishuāngmiàozhě lǎorénwǎngwǎngshuōxún yuǎnshíshìyún nányúnzhījiùlán lánxún yuǎnzhīshēngwēigōngchūshàng kěnchūshījiù àiyúnzhīyǒngqiězhuàng tīng qiángliúzhī shí yányúnzuò yúnkāngkǎiyuē  yúnláishí suīyángzhīrén shíyuè yúnsuīshí rěn suīshí qiěxiàyàn  yīnsuǒpèidāo duànzhǐ xuèlín shìlán zuòjīng jiēgǎnwéiyúnxià yúnzhīlánzhōngwéiyúnchūshī chí jiāngchūchéng chōushǐshè shǐzháoshàngzhuānbànjiàn yuē  guīzéi mièlán shǐsuǒzhì  zhēnyuánzhōngguòzhōu chuánshàngrényóuzhǐxiāng chéngxiàn zéirènxiéxiángxún xún qiān jiāngzhǎnzhī yòuxiángyún yúnwèiyìng xúnyúnyuē  nán nánérěr wéi  yúnxiàoyuē  jiāngyǒuwéi gōngyǒuyán yúngǎn   

    zhāngyuē  yǒusōngzhě shàoxún xúnshì sōngchángzàiwéizhōng zhōngzhōujiāngxiànjiànsōng sōngshíniánliùshí xúnchūchánglínhuànxiànwèi hàoxuésuǒ shíshàngxiǎo wènxún yuǎnshì néng yún xúnchángchǐ ránruòshén chángjiànsōng hànshū  wèisōngyuē  wéijiǔ  sōngyuē  wèishú  xúnyuē  shūguòsānbiàn zhōngshēnwàng  yīnsòngsōngsuǒshū jìnjuǎncuò sōngjīng wéixúnǒushújuǎn yīnluànchōuzhìshì jìnrán sōngyòujiàshàngzhūshūshìwènxún xúnyìngkǒusòng sōngcóngxúnjiǔ jiànxúnchángshū wéiwénzhāng cāozhǐshū wèichángcǎo chūshǒusuīyángshí shìjǐnwànrén chéngzhōngrén qiěshùwàn xúnyīnjiànwènxìngmíng hòushízhě xún ránzhézhāng chéngxiàn zéixúnděngshùshírénzuò qiějiāng xúnxuán zhòngjiànxún huòhuò xúnyuē    mìng  zhòngnéngyǎngshì xúnjiùshí yánluàn yángyángpíngcháng yuǎnkuānhòuchángzhě màoxīn xúntóngniánshēng yuèhòuxún xúnwéixiōng shíniánshíjiǔ  sōngzhēnyuánchūsòngjiān huòzhuànsōngyǒutiánzàisòngjiān rénduóéryǒuzhī sōngjiāngzhōusòng wéisuǒshā sōng zhāngyún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¹。糟腌²两个功名字,醅(pēi)(yān)³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ní)。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译文:长醉以后没有妨碍,不醒的时候有什么可以想的呢?用酒糟腌渍了功名二字,用浊酒淹没了千年来的兴亡史事,用酒曲埋掉了万丈凌云壮志。不识时务的人都笑话屈原不应轻生自尽,但知己的人都说陶渊明归隐田园是正确的。
注释:¹“长醉后”二句:长期昏醉有什么挂碍,昏睡不醒有什么思虑。方何碍:却有什么妨碍,即无碍。方,却。有甚思:还有什么思念?²糟腌:用酒糟腌渍。腌,这里有玷污的意思。³醅渰:用浊酒淹没。渰:同“淹”。⁴曲埋:用酒曲埋掉。曲:酒糟。⁵虹霓志:气贯长虹的豪情壮志。⁶达:显达,与“穷”相对。⁷知音:知己。⁸陶潜(365—327):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淡泊句利,弃县令回乡隐居,诗酒为伴。

  此词写饮酒,充满醉语。醉语多为醒言,它曲折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正是此首小令的“关窍”所在。

  白朴的这首小令表现了不思自思、欲罢不能的那样一种格外强烈的兴亡之慨、感伤意绪。“长醉”、“不醒”两句,表面上好像在说:醉处梦中,无忧无虑,一切都可以弃之脑后,“今觉而昨非,得意而忘言”,似乎作者大彻大悟了。然而,其中更含着作者内心深深的隐痛:醉也好,睡也好,毕竟有时有限,人生毕竟醒时多,醉时少,醉中“无碍”醒时“碍”,梦中“无思”醒来“思”,说是“无碍”,道是“无思”,恰恰说明“心病”正在于此。两句开头语便透露出作者极其矛盾和痛苦的心理状态。

  “糟腌”以下三句,连用三个同意词发语,即“糟腌”、“醅渰”、“曲埋”,好似将一切济世救民、建功立业的虹霓之志都否定了,更愿千古兴亡、世事沧桑也随着一醉而同归泯灭。曲中透露出一个原来胸怀大志,希望建功立业,同时对千古兴亡无限感慨的人物。然而江山依旧,人世瞬变,作者在国仇家恨面前感到了一种失望;泪痕犹在,心底成灰,于是则寄情于酒,以期腌掉、渰没、埋去所有的牵挂,一切的搅扰。有道是“举杯消愁愁更愁”,愈是想要摆脱的东西,它愈是要袭上心头。纵然是用许多的杯中物来“腌”、来“渰”、来“埋”,终究是无济于事的。字里行间,语意情味,都揭示出作家对建功立业、家国兴亡以及曾经有过的凌云壮志耿耿于怀,拳拳在念。明人孙大雅为白朴《天籁集》作序云:“先生少有志天下,已而事乃大谬。顾其先为金世臣,既不欲高蹈远引以抗其节,又不欲使爵禄以干其身,于是屈己降志,玩世滑稽。”孙序此说,倒颇中白朴作品肯綮,揭示出白朴玩世滑稽背后深藏着的无限凄楚苍凉的意绪。从白朴的词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兴亡事是时时挂怀的:“长江不管兴亡,漫流尽英雄泪万行。”(《沁园春·保宁佛殿即凤凰台》)这是白朴居建康时的作品。几乎同时写的《夺锦标》,更是发出“新亭何苦流涕,兴废今古同”的悲叹。就是在他年轻时游淮扬,也同样写出调子十分低沉的词作:“谩今宵酒醒,无言有恨,恨天涯远。”(《水龙吟·题丙午秋到淮扬途中值雨甚快然》)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这两句既是全曲的思想总结,又是点睛之笔。不能简单地认为作者在这里是嘲笑屈原之“非”,而仅仅肯定陶潜之“是”。这分明是作者一如全曲的声情口吻,是愤语,是苦语,亦可以说是反语。即赞扬屈子、陶公的不肯同流合污。表面上看将屈、陶分开来,一“是”一“非”,一为“知音”,一为“不达”,殊不知不求显达而作隐逸君子并非作者本心本意,如上文所作的分析,作者处于入世和出世的极为复杂的思想矛盾之中,是非界限有时是倒置的,即是所谓“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中吕·阳春曲·知几》)。这种貌似旷达,实含酸痛的曲语,正表现了作者思想感情上深深的矛盾和痛苦。不仅是白朴,其他元散曲作家的作品亦有类似的现象。对于这些作品,如不将它们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来考察,是不容易看出它们有什么积极的思想因素来的。王季思先生说:这类作品“在消极表现中即含有积极因素,未可一笔抹杀。”(《玉轮轩古典文学论集》)戏语并非戏语,而是痛语,狂语,亦可看作是隐语。“人生大半不称意,放言岂必皆游戏?”如此去看,白朴此曲便不那么令人费解了。

  有趣的是白朴于酒上并不很贪恋,他曾在《水龙吟》之一序中说:“遗山先生有醉乡一词,仆饮量素悭,不知其味,独闲居嗜睡有味,因为赋此。”可见他的“自饮”也好,“劝饮”也罢,都是为求“嗜睡”,为求忘忧不醒,此中苦涩哀痛,令人黯然,这也是理解白朴“劝饮”曲意的一个很好的注脚。“饮量素悭”且又“不知其味”的人大倡纵酒,有几分滑稽,而滑稽背后便是无尽的哀痛。

  从写法上来看,这首小令篇幅很小,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它耐咀嚼,有意味,格调别致,韵致独出。作者紧紧围绕着“劝饮”的题意,劈头就触及了题旨。先说“长醉”的好处,即是“劝”;继而说明为什么要“劝”,无非是为了忘忧,将功名事、兴亡事、凌云壮志一古脑都抛掉了,以求内心之平和;最后是评论屈原、陶潜的“是”与“非”,仍然紧紧扣在“饮”字上,全曲层次分明,叙议有致,一气呵成,浑然无缝。看似随意之作,实则皆明心迹,完全是有感而发。明人贾仲明挽白朴词云:“洗襟怀剪雪裁冰,闲中趣,物外景,兰谷先生。”(天一阁本《录鬼簿》)这个评语不仅适用于白朴剧曲,也适于其散曲创作。闲而不闲,意在曲外,这正是白朴的高明之处。明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白朴曲“风骨磊磈,词源滂沛,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风骨磊磈”,是说白朴身世遭逢,幼经战乱兵燹,胸中有无限积郁;“词源滂沛”,是指白朴之曲造语多变,遣词丰富,拈句自如;“若大鹏之起北溟”等语则是状白曲的气势。白朴作品历来被视为绮丽婉约一派,所谓“娇马轻衫馆阁情,拈花摘叶风诗性”,然这首小令却别出机杼,极饶自然朴素之趣。通篇如喷涌而出,不乏巧凿,却一丝痕迹不露,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整齐的对偶句式,生动自然。“糟腌”、“醅渰”、“曲埋”六字,同一意思,用词各别,形成一组排比句式,避免了重复的感觉,同时语言简易、浅显,富于口语感。“不达”二句,将“不达”前置,便在形式上列出了一双工对的句子;夸张的修辞手法,给人以形象的启迪,平增无限机趣;虽是口语声吻,又处处合于规矩,音韵流畅而富于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总之,白朴此曲表述的思想是深刻的、哀痛的,而表现形式则是浅显的、达观的。构思巧妙,用心良苦,写来全不费踌躇,在绮丽婉约之外又别开生面,堪称白朴曲中珍品。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63-164

shēngcǎo ·yǐn

bái yuándài 

chángzuìhòufāngài xǐngshíyǒushèn zāoyānliǎnggōngmíng pēiyānqiānxīngwángshì máiwànzhànghóngzhì shíjiēxiàoyuánfēi dànzhīyīnjìnshuōtáoqiánshì 
东皇太一
东皇太一
译文: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译文:手抚着镶玉的长剑剑柄,身上的佩玉和鸣响叮当。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译文:精美的瑶席玉瑱压四方,摆设好祭品鲜花散芳香。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译文:蕙草包祭肉兰叶做衬垫,献上桂椒酿制的美酒浆。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译文:举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疏节奏缓拍节声调安详,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译文:又吹竽又鼓瑟放声歌唱。
陈竽瑟兮浩倡;
陈竽瑟兮浩倡;
译文:巫女舞姿美服装更漂亮,芬芳的香气溢满大厅堂。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译文:宫商角徵羽五音齐合奏,衷心祝神君快乐又健康。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译文: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云中君
云中君
译文:看云神宛曲停留云端,神光灿烂气宇轩昂。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译文:你安居在云间殿堂,功德广大与日月齐光。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译文:你驾龙车穿五彩衣裳,翱翔空中游览四方。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译文:神光闪闪你从天而降,又疾速高飞重返天上。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译文:高瞻远瞩超越九州,恩被四海功德无量。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译文:思念神君长长叹息,忧心忡忡黯然神伤。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译文: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译文:我天生丽质又修饰打扮,急流中驾起芳香的桂舟。
湘君
湘君
译文:令沅水湘水风平浪静,让长江安安静静地流。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译文:盼望你啊你却不来,吹排箫啊我在思念谁?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译文:我驾起龙舟向北航行,掉转船头抵达洞庭。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译文:用薜荔做帘蕙草做帐,拿香荪饰桨香兰饰旌。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译文:极目骋怀遥望涔阳,扬起风帆横渡大江。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译文:一路飞舟不见你的踪影,侍女啊也为我叹息悲伤。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译文:热泪纵横不住流淌,思念你啊痛断肝肠。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译文:荡起双桨把稳船舵,飞舟破浪卷起千堆雪。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译文:薜荔长在陆上啊偏要水中采,荷花开在水中啊却上树梢折。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译文:二人不同心媒人也徒劳,恩爱不深厚轻易抛弃我。
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译文:石滩上的水啊浅又浅,龙舟轻又快啊飞向前。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译文:相爱不忠诚招人长怨恨,约会不守信却说没空闲。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译文:早晨在江边急速奔走,傍晚泊舟在北洲停留。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译文:孤独的鸟儿在屋上栖息,弯弯的江水在堂前缓流。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译文:把玉块抛向滚滚江流。把玉佩丢在澧水之滨。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译文:在芳洲上采摘杜若,赠给下女聊表寸心。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译文:时光匆匆不会再来,放宽心怀静候佳音。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译文: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译文:秋风袅袅万木飘落叶,波涌浪翻千里洞庭秋。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译文:登上白薠岗举目远望,与佳人约会相见黄昏后。
湘夫人
湘夫人
译文:鸟儿为啥聚集水草里,鱼网为啥挂在树枝头?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译文:沅水有白芷,澧水有香兰,心中思念你,口中未敢言。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译文:恍恍惚惚向远方张望,但见湘江北去流水潺潺。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译文:驼鹿为啥觅食在庭院,蛟龙为啥回游在水边?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苹 通:蘋)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苹 通:蘋)
译文:早晨在江边跃马飞驰,傍晚渡过江到了西岸。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译文:听到夫人的亲切召唤,驾起快车一同归乐园。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译文:宫室豪华筑在水中央,荷叶圆圆盖在屋顶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译文:香荪饰墙紫贝铺庭院,花椒香味浓郁充满厅堂。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译文:桂木做正梁,木兰做椽子,辛夷做门楣,白芷饰卧房。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译文:湘夫人编织薜荔巧手做帷帐,剖开蕙草放在帐顶上。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译文:白玉为镇压住坐席,摆上石兰满室芬芳。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译文:荷叶屋顶再加放白芷,杜衡缠绕让满院飘香。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译文:聚集百草布满庭院,香花摆在门旁走廊。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译文:九疑众神前来迎接,群神云集纷纷扬扬。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译文:把香囊抛向滚滚江流,把禅衣扔在澧水之滨。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译文:在沙洲上拔取杜若,赠寄远方人聊表寸心。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译文:好时光不能骤然得到,且逍遥等待吉日良辰。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译文: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译文:命令旋风为我开道,叫那暴雨洗洒路尘。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译文:神君盘旋从空中下降,我紧跟着你越过空桑。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译文:九州上芸芸众生闹嚷嚷,谁生谁死都握在我手上。
大司命
大司命
译文:高空里我安详地飞翔,乘天地正气驾驭阴阳。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译文:我虔诚恭敬紧跟着你,把天帝权威带到九州上。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译文:神衣飘动啊长又长,玉佩闪烁啊放光芒。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译文:一阴一阳啊变幻莫测,我做的事啊众人怎知详。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译文:折一枝神麻的玉色花朵,送给你这将离去的神灵。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译文:衰老已经渐渐地到来,不亲近就更要疏远感情。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
译文:我乘着龙车车声辚辚,高飞冲天啊直入重云。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译文:手持一束桂枝久久伫立,愈是想念啊愈是伤心。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译文:伤心哀愁又有什么用,但愿像现在康健无损。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译文:人的寿命本来有定分,死生离合啊怎能由人?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译文: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译文:绿色的叶子,白色的花朵,香气浓郁沁入我的肺腑。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译文:人们自有娇美的小儿女,你为何还要替他们愁苦?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译文:秋天的兰花真茂盛,绿叶紫茎郁郁葱葱。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译文:满堂的人儿都倾慕你,只对我传情把秋波送。
少司命
少司命
译文:来时默默走时无言语,乘风驾云飘然离我去。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译文:悲哀莫过于有情人离别,欢乐莫过于知心人团聚。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译文:荷叶做衣蕙草做腰带,匆匆而来忽然飘天外。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译文:傍晚时你投宿在帝郊,云端里你又把谁等待?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译文:想与你一同沐浴在咸池,想与你同晒头发在山窝。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译文:盼望美人啊美人不来,心神恍惚啊当风高歌。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译文:孔雀车盖翡翠旗旌,飞上九天扫除彗星。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译文:一手举长剑一手抱幼童,保护老百姓神中你最行。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译文: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译文:抚拍我的宝马安步缓行,夜色渐渐消失露出曙光。
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
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
译文:驾着龙车车声如雷响,遍插云旗旗帜随风扬。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译文:长叹一声将要升天去,低头徘徊又把故乡望。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
译文:车声旗色娱乐人心醉,观者着迷竟把归家忘。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译文:绷紧琴弦鼓声相对响,敲击大钟钟架摇晃晃。
东君
东君
译文:吹奏横笛竽笛声相和,思恋灵巫贤惠又漂亮。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译文:舞姿翩翩像翠鸟轻飞,载歌载舞齐声诵诗章。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译文:按照音律唱踏着节拍舞,群神来迎接多得遮太阳。
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译文:青云做衣白霓做裙裳,高举长箭射杀贼天狼。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译文:操持天弓向西方沉落,拿起北斗舀取桂酒浆。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
译文:抓住马缰绳高高飞驰,幽幽黑暗中急奔东方。
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
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
译文: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译文:乘坐水车荷叶做车盖,双龙驾辕双螭来拉车。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译文:登上昆仑纵目望四方,心意飞扬胸怀多宽畅。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
译文:日暮美景流连竟忘归,突然警醒更怀念水乡。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译文:鱼鳞做屋瓦厅堂画蛟龙,紫贝饰门阙珍珠饰玉宫,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译文:河伯啊,为何久住水中?
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译文:乘上白鼋文鱼伴,同游沙洲永相随,
河伯
河伯
译文:绵绵情深如流水。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译文:与你携手向东行,送你同到河南岸。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译文:滔滔河水来欢迎,鱼儿列队来陪伴。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译文: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译文:含情脉脉开口微微笑,你爱我啊美丽又窈窕。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译文:赤豹前拉车,后跟大花狸,辛夷木做车桂枝做旌旗。
灵何惟兮水中;
灵何惟兮水中;
译文:石兰做车盖杜衡做飘带,折下香花送给意中的你。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译文:我身居竹林深处暗不见天日,通路艰难险阻使我来迟。
流澌纷兮将来下;
流澌纷兮将来下;
译文:我孤独地站在高山顶端,云海茫茫在我脚下翻卷。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译文:昏昏暗暗白昼如夜晚,东风阵阵飘洒着细雨。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译文:痴心等待你不思回返,红颜已凋谢谁来顾盼?
山鬼
山鬼
译文:采灵芝仙草在那巫山间,山石嶙峋葛藤蔓蔓。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译文:怨恨你失约惆怅我忘返,你也思念我只是不得闲。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译文:山中人儿纯真像杜若,啜饮石泉伫立松柏下。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译文:你想我谁知是真是假。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译文:雷声隆隆细雨飘扬,长猿夜啼声声断人肠。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译文:秋风飒飒黄叶飘零,痴情思公子徒自哀伤。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译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译文:旌旗蔽日阵前敌人多如云,勇士争先哪怕乱箭交坠下。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译文:强敌冲我阵,队列遭践踏,左骖倒地死,右服被刀扎。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译文:车轮深陷四匹战马被拴住,挥动鼓槌猛敲响鼓勇拼杀。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译文:苍天哀怨神灵怒气迸发,将士阵亡尸横荒野山下。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译文:勇夫出征一去不复返,荒原渺茫道路多遥远。
君思我兮然疑作;
君思我兮然疑作;
译文:佩带长剑秦弓拿在手,身首分离雄心永不变。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译文:真是既勇敢啊又有武艺,始终刚强啊不可侵凌。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译文:身虽死啊精神不死显威灵,就是做鬼啊也是鬼中雄。
国殇
国殇
译文: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译文:美女高唱歌声多安舒。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译文:春兰秋菊常供奉,祭礼不绝传千古。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礼魂
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是屈赋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间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荡志而愉乐”,“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九歌》包括11章,前人为了使它们符合“九”的成数,曾作过种种凑合。如清代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主张《湘君》、《湘夫人》并为一章,《大司命》、《少司命》并为一章。《闻一多》《什么是九歌》主张以《东皇太一》为迎神曲,《礼魂》为送神曲,中间九章为“九歌”正文。但多数人的意见,以“九”为虚数,同意汪瑗《楚辞集解》、王夫之《楚辞通释》之说,认为前十章是祭十种神灵,所祭的十种神灵,从古代人类宗教思想的渊源来考察,都跟生产斗争与生存竞争有密切关系。十种神灵又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天神──东皇太一(天神之贵者)、云中君(云神)、大司命(主寿命的神)、少司命(主子嗣的神)、东君(太阳神);②地□──湘君与湘夫人(湘水之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③人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有人认为,在上述十种神灵里面,篇首“东皇太一”为至尊,篇末“国殇”为烈士,都是男性;其余则是阴阳二性相偶,即东君(男)与云中君(女),大司命(男)与少司命(女),湘君(男)与湘夫人(女),河伯(男)与山鬼(女)。《九歌》原来的篇次,也基本上是按照上述的关系排列的,今本《东君》误倒(闻一多《楚辞校补》)。

  从《九歌》的内容和形式看,似为已具雏形的赛神歌舞剧。《九歌》中的“宾主彼我之辞”,如余、吾、君、女(汝)、佳人、公子等,它们都是歌舞剧唱词中的称谓。主唱身份不外三种:一是扮神的巫觋,男巫扮阳神,女巫扮阴神;二是接神的巫觋,男巫迎阴神,女巫迎阳神;三是助祭的巫觋。所以《九歌》的结构多以男巫女巫互相唱和的形式出现。清代陈本礼就曾指出:“《九歌》之乐。有男巫歌者。有女巫歌者;有巫觋并舞而歌者;有一巫唱而众巫和者。”(《屈辞精义》)这样,《九歌》中便有了大量的男女相悦之词,在宗教仪式、人神关系的纱幕下,表演着人世间男女恋爱的活剧。这种男女感情的抒写,是极其复杂曲折的:有时表现为求神不至的思慕之情,有时表现为待神不来的猜疑之情,有时表现为与神相会的欢快之情,有时表现为与神相别的悲痛与别后的哀思。从诗歌意境上看,颇有独到之处。

  朱熹曾评《九歌》说:“比其类,则宜为三《颂》之属;而论其辞,则反为《国风》再变之《郑》、《卫》矣。”(《楚辞辩证》)同是言情之作,而《九歌》较之《诗经》的郑、卫之风,确实不同。但这并非由于“世风日下”的“再变”,而是春秋战国时期南北民族文化不同特征的表现。郑、卫之诗,表现了北方民歌所特有的质直与纯朴;而《九歌》则不仅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而且呈现出深邃、幽隐、曲折、婉丽的情调,别具一种奇异浓郁的艺术魅力。

  男女之情并不能概括《九歌》的全部内容。作为祭歌,由于它每一章所祭的对象不同,内容也就有所不同,如《东皇太一》的肃穆,《国殇》的壮烈,便与男女之情无涉。《国殇》是一首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也是一支发扬蹈厉、鼓舞士气的战歌。它通过对激烈战斗场面的描写,热烈地赞颂了为国死难的英雄,从中反映了楚民族性格的一个侧面。

  《九歌》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间的神,实质上是现实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既活泼优美,又庄重典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因甚为他成僝僽?毕竟是春迤逗。
麦浪翻晴风飐(zhǎn)¹,已过伤春²候。因甚为他成僝(chán)(zhòu)³?毕竟是春迤(yǐ)(dòu)
译文:夏至春归,伤春的时节已经过了,而他还在因为什么烦恼?原来是伤春意绪仍在,春愁挑逗。
注释:四和香:词牌名,又名四犯令。双调,上、下片各四句,五十字,句句押仄声韵。¹风飐柳:风吹动柳条。飐,风吹物使其颤动摇曳。²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³僝僽:憔悴。⁴迤逗:汪刻本等作“拖逗”。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红药阑(lán)¹边携素手²,暖语浓于酒。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译文:记得当年在芍药花下牵你的手,那耳畔暖语更胜美酒。好不容易盼到了繁花似锦的时候,可如今孤独的人却更加憔悴、消瘦。
注释:¹红药阑:红芍药花之围栏。²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此篇写伤春怀人意趣,温柔旖旎。“麦浪翻晴风贴柳,已过伤春候”风中绿麦,似是海浪,涟涟无边,清香幽幽;杨柳飐飐,随风飘扬。“麦浪”、“风飐柳”说明春去夏来,伤春季节已过。起二句,格调清新健朗,似表明作者内心也是自有一番愉悦之情的。但果真如此吗?“因甚为他成僝僽”,“僝僽”即憔悴,愁苦,周紫芝《宴桃源》词有“宽尽沈郎衣,方寸不禁僝僽”由此可知“僝僽”绝非一般的忧愁、烦恼,而是因哀愁而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就是柳永所说的“衣带渐宽”。然而毕竟“已过伤春候”,既然为春感伤的时候早已过了,那词人为何还落寞依然?

  这一点,词人似乎并不自知,所以才会有“因甚”的“扪心自问”。但真的不知吗?“毕竟是春迤因”,上阕结句点出伤春意绪仍在。而这“春”字又不止于自然之春,个中亦含“春怀”、“春情”的内蕴。因而就有了下阕的回忆之语。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此二句承“春迤因”而来,点明烦恼之由。这两句是缅怀当初两人幽会情景: 犹记那日,在开满殷红芍药的阑边,他携起了她的素手,而她也不避闪,温言软语,笑意满眸。这一切如今想来,令人动情,亦使人伤感。“红药”,即芍药,“红药阑”即古诗词中常提及的芍药栏,药栏,亦泛指花栏。最早见于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南宋赵长卿《长相思》中有:“药栏东,药栏西。记得当时素手时”。《牡丹亭》里也有:“转过那芍药栏前”。

  “盼到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结二句再转回写此时之情景与感受,盼到花铺似绣,却仍不能相见,翻转之中更透过一层地表达出斯人独僬悴的情态,苦恋的悲哀。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204-205

xiāng··màilàngfānqíngfēngzhǎnliǔ--lánxìng

màilàngfānqíngfēngzhǎnliǔguòshāngchūnhòuyīnshénwèichéngchánzhòujìngshìchūndòu

hóngyàolánbiānxiéshǒunuǎnnóngjiǔpàndàoyuánhuāshìxiùquègèngchūnqiánshò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