亹亹圣胤,继明重体。
亹亹圣胤,继明重体。
乐此棠棣,其甘如荠。
乐此棠棣,其甘如荠。
我有嘉宴,以洽百礼。
我有嘉宴,以洽百礼。
煌煌同族,蔼蔼王僚。
煌煌同族,蔼蔼王僚。
惟中惟外,如琼如瑶。
惟中惟外,如琼如瑶。
湛湛朝云,德靡不覆。
湛湛朝云,德靡不覆。
玄黄所缀,文成彩绣。
玄黄所缀,文成彩绣。
政以神和,乐以安奏。
政以神和,乐以安奏。
一人有庆,万邦是佑。
一人有庆,万邦是佑。
王赞

王赞

王赞(?~311)字正长,义阳(今河南新野)人。生卒年不详,约晋惠帝初年前后在世。博学有俊才。泰始中辟司空掾,迁著作郎。太康中迁太子舍人,惠帝拜侍中。永嘉中为陈留内史,加散骑侍郎。担任陈留太守期间曾在石勒围攻仓垣时击败石勒。西晋末为石勒所杀。钟嵘将其诗列入中品。今存诗五首,《文选》中所录《杂诗》较有名。《宋书·谢灵运传论》曾加以称引。原有集,有已散佚。 ▶ 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古者庖(páo)(xī)¹氏之王²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³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qì)。仓颉(jié)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zī)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qì)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译文:古代庖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上则观察星象于天,下则观察现象于地,又看到鸟观的纹理和地理的形状,近则取法于身,远则取象于物,于是开始作了八卦,用它来表示法定的图像。至神农时代,用结绳的办法记录事物,诸事繁杂,饰伪的事情不断发生。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观足迹,知道纹理可以互相区别,开始创造了文字。仓颉在开始创造文字的时候,大抵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画出它们的图形,所以叫做“文”。后来形旁声旁相互结合就叫做“字”。“文”是表示事物的本然现象,“字”就是由文孳生出来而逐渐增多的。写在竹帛上的叫做“书”,“书”就是“如”的意思。到了五帝三王的时代,文字逐渐改变成不同形体。在泰山祭天地的有很多朝代,使用的文字没有相同的。
注释:¹庖羲:即伏羲。²王:统治。³始:开始。⁴宪象:观测推算天象。⁵仓颉: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史皇氏,又曰苍王、仓圣。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⁶孳乳:派生。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及宣王太史籀(zhòu)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jué)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chóu)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皆取史籀大篆(zhuàn),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dí)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译文:到周宣王的时候,太史官名叫籀的作大篆十五篇,跟古文稍有不同。直到孔子编写六经,左丘明写《春秋传》,都用古文,字的意义还能够说明。此后,各国诸侯互相征伐,不服从周天子,他们讨厌礼乐妨害自己,于是都废弃旧时的典章书籍。当时天下分为七国,各国田亩划分的制度不同,车路轨道的宽窄不同,法律制度不同,衣冠形式不同,语言的声音不同,文字的形体也不同。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丞相李斯就上书建议把这些混乱现象统—起来,废除那些跟秦朝文字不同的书写形式。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都是取史籀大篆,有的稍微进行一些改变或简化,这就是所说的小篆。这个时候,秦王朝烧毁了经书,废除了过去的典籍,大量发动隶卒,兴起役戍,行政事务,监狱案件一天天繁杂起来,开始产生隶书,以求简便,于是古文从此不用了。
今之诸生竞说字解经,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今之诸生竞说字解经,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bǐ)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译文:现在太学的学生都争着解说文字,阐明经义,妄称秦朝的隶书就是仓颉时代的文字。他们说,文字是世代相传的,怎么会改变呢?竟歪曲地说:“马头人”是“长”字,“人持十”是“斗”字,“虫”字是弯曲“中”字而成的。类似这种情况很多。这些都同孔子壁中的古文不合,也不合于大篆。庸夫俗子玩弄他们的所学,不明了他们所少见的东西,没有看到宏通的学者,也没有明白文字的条例,把旧艺当作怪异,把野言当成宝贝,认为自己所知道的是非常奥妙的东西,认为自己透彻地领会了圣人的深意。这样迷误不明,难道不是悖乱吗!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谕。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zhuàn)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miù)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jué)谊不昭,爰明以谕。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译文:文字是经艺的基础,也是政治的基础,前人用它将文化传给后人,后人用它认识古代文化。我现在编次小篆和古文籀文,广泛地采取通人的意见,至于各种解释,都是可信而有证据的。稽考诠释那些解说,目的在于拿它解释文字,剖析错误,告诉读者(使读者知道),通达文字构造的深意。分别部类排列,不使杂乱。在这里,万事万物都可以看到,没有什么遗漏。那些意义不明的就清楚地加以说明。书中所引《周易》是孟氏本;《尚书》是孔氏本;《诗经》是毛氏本;《礼经》、《周官》、《左氏春秋》、《论语》、《孝经》都是古文经。至于那些还不清楚的,只好存而不论了。

shuōwénjiě · jiéxuǎn 

shèn liǎnghàn 

    zhěpáoshìzhīwàngtiānxià yǎngguānxiàngtiān guān shìniǎoshòuzhīwénzhī jìnzhūshēn yuǎnzhū shìshǐzuò  guà chuíxiànxiàng shénnóngshìjiéshéngwéizhì értǒngshì shùfán shìwěiméngshēng huángzhīshǐguāncāngjié jiànniǎoshòuhángzhī zhīfēnzhīxiāngbié chūzàoshū cāngjiézhīchūzuòshū gàilèixiàngxíng wèizhīwén hòuxíngshēngxiāng wèizhī wénzhě xiàngzhīběn zhě yánérjìnduō zhùzhúwèizhīshū shūzhě  sānwàngzhīshì gǎishū fēngtàishānzhěshíyòuèrdài yòutóngyān 

    xuānwàngtàishǐzhòuzhù zhuàn shípiān wénhuò zhìkǒngshūliùjīng zuǒqiūmíngshù chūnqiūzhuàn  jiēwén juéérshuō hòu zhūhóuzhèng tǒngwàng yuèzhīhài érjiēdiǎn fēnwéiguó tiánchóu chēguǐ lìng guānzhì yánshēng wénxíng qínshǐhuángchūjiāntiānxià chéngxiāngnǎizòutóngzhī qínwénzhě zuò cāngjiépiān  zhōngchēlìngzhàogāozuò yuánpiān  jiēshǐzhòuzhuàn huòxǐnggǎi suǒwèixiǎozhuànzhě shìshíqínshāomièjīngshū chújiùdiǎn  xīngshù guānzhífán chūyòushū yuē érwényóujué 

    jīnzhīzhūshēngjìngshuōjiějīng chēngqínzhīshūwéicāngjiéshíshū yúnxiāngzhuàn gǎi nǎiwěiyuē tóurénwéizhǎngrénchíshíwéidǒuchóngzhězhōngruòzhěshènzhòngjiēkǒngshìwénmiùshǐzhòu wánsuǒ suǒwén jiàntōngxué wèichángzhītiáo guàijiùérshànyán suǒzhīwéimiào jiūdòngshèngrénzhīwēizhǐ  bèizāi 

    gàiwénzhě jīngzhīběn wàngzhèngzhīshǐ qiánrénsuǒchuíhòu hòurénsuǒshí jīnzhuànwén  zhòu cǎitōngrén zhìxiǎo xìnéryòuzhèng zhuànshuō jiāngqúnlèi jiěmiù xiǎoxuézhě shénzhǐ fēnbié xiāng wànxián jiānzǎi juézhāo yuánmíng chēng   mèngshì  shū  kǒngshì  shī  máoshì     zhōuguān   chūnqiūzuǒshì   lún   xiàojīng  jiēwén suǒzhī gàiquē 

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
地险¹悠悠²天险³长,金陵王气应瑶光
译文:绵延的山川是多么雄奇险峻,帝王的瑞气映照着北斗七星。
注释:南朝:东晋以后,中国分裂为两部分,据有南方的是宋、齐、梁、陈四朝,为南朝。梁元帝都江陵,非建康,诗题为“南朝”是用梁元帝被西魏攻灭之事以概南朝。¹地险:指金陵地势险要。西晋张勃《吴录》:诸葛亮谓孙权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²悠悠:绵长的样子。与“长”义近,前者言时间久远,后者状空间长远。³天险:指长江天堑。⁴金陵王气:《太平御览》卷十七引《金陵图》云:“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凿地断连冈,因改金陵为秣陵。”金陵:即今江苏南京。王气,帝王的祥瑞之气。⁵瑶光:北斗七星的第七颗星。吴地属斗宿分野,故说“应瑶光”。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休夸此地分天下¹,只得徐妃²半面妆³
译文:不要夸耀金陵能够平分天下,南朝就像徐妃的半面妆,只不过拥有了半面江山。
注释:¹分天下:分有天下一半。²徐妃:即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因容貌不甚出色受到梁元帝的冷遇。³半面妆:《南史·后妃下》载:徐昭佩“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的前两句写南朝都城金陵据山川之险,又上应天象;后两句借徐妃以半面妆接待梁元帝事,讽刺南朝皇帝拥有半壁江山的可悲。诗人别出心裁,巧妙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并借题发挥,在对南朝皇帝的讽剌中隐寓对晚唐君主苟安现状的不满,寄托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全诗篇幅虽小,含意却深。

  该诗的显著特征是采用了拼接组合的对比手法,揭示南朝短命的原因。

  前两句谓六朝建都的金陵有虎踞龙盘之固,且面临长江天堑,南朝统治者自持天地之险,王气上应天象,可以江山永固,划江而立,长保均分天下之势。然而除了东晋以外,在此建都的政权存在时间都不长,六个朝代像走马灯一样不停更换,这往往引起史家与诗人深深的思考。

  李商隐的这首诗在六朝亡国的万千头绪中拈出一端:“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徐妃半面妆”谓梁元帝与妃子徐昭佩不和。徐妃以妒出名,后被元帝逼死。这本是宫闱异闻,不关乎南朝兴亡的国事。再则梁元帝建都江陵,也不是建康。诗人以萧梁事概括江左南朝,属以点代面;徐妃以“半面妆”讽刺梁元帝一眼眚瞎,发泄对元帝冷置的不满,原本属于后宫争宠琐事,诗人则大而化之,以偏概全,借此讥讽南朝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可悲。诗人借题发挥,将“半面妆”和南朝统治者自恃的“分天下”的心理联系在一起,用“半面妆”这种蔑视帝王权威的嘲弄戏谑,轻轻抹倒南朝皇帝所夸耀的形胜与王气,不但使事灵变,妙语解颐,讽刺尖刻而不失幽默,而且在讽刺中表露了对不图进取,但求苟安的统治者的批判。

  从结构上看,前两句先从负面蓄势,第三句的“休夸”为全诗枢纽,逼出下句,而“此地分天下”则承上二句。末句“只得”的限制,宾语“徐妃半面妆”配合得横岭侧峰,使此句言外有言,语脉摇曳而用意深邃,匠心独运。首句“地险悠悠天险长”,句内反复出现两个“险”字,正是全诗负面的“关键词”,再加上复音词“悠悠”的拖腔拉调,更显露了对持险可以固若金汤的统治者心态的批驳讥讽。从构思上看,这首诗单举萧梁事以概南朝,举的又是“半面妆”这种小事,采取以小见大、借题发挥之法。表面上是写南朝兴废之事,其中实则有晚唐的影子。晚唐政权的力量日渐衰微,实力甚至比不上南朝中分天下的半统局面。所以,这首诗不仅在怀古,实为现实当局而发,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才是此诗更重要、更深刻的用心所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1483-1484
2、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744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自净方能净彼¹,我自汗流呀(ha)²。寄语澡浴人³,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译文:自己洁净才能使他人洁净,我自浴身之后,出现汗流而又哈气之效果。给参与浴佛活动的人们传话,只管四大和合幻身与三昧游戏。径直洗吧!径直洗吧!俯首为了摆脱人间众生苦难而洗吧!
注释: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¹彼:他人,别人。²呀气:张口大力呼吸,喘气。³澡浴人:参与浴佛活动的人们,这里代指世人。⁴肉身:佛教称“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的幻身。⁵游戏:出自《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普愿)扣大寂之室,顿然忘荃,得游戏三昧。”这里指自在无碍,而常不失定意。⁶但洗:径直洗吧!

  第一、二句,将心比心,现身说法来谈浴佛的生理效果,只有“自净”才能彼净。这一富有哲理的佛学思想,显示出苏轼天涯沦落不沉沦的勇气。“汗流”代指污垢除尽,“呀气”代指浊气被完全清除,所以苏轼感到浴佛是特别舒适的。

  第三、四句,进深一层,借“寄语澡浴人”之机肉身游戏,摒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抒发了苏轼运用佛学思想来游戏人生,以娱身心。其心理平衡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苏轼也常得趣于某事或懂得其中奥妙而以游戏出之。

  最后三句,近乎一种呼喊:径直洗吧!径直洗吧!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洗荣辱”,更重要的是为了冲刷人间众生的一切苦难,这正是苏轼要做一个“清净人”“肉身”而游戏三昧的真谛。

  全词侧重于浴佛的效果及其心理探索,所表述的思想意义全在于苏轼的“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分世界”的宇宙观和“得于自然,游戏三昧”的人生观。正因为“居士本来无垢”,所以苏轼才有资格喊出“俯为人间一切”的人道主义呼声。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919-921

mènglìng··jìngfāngnéngjìng--shì

jìngfāngnéngjìnghànliúyazǎorénqiěgòngròushēnyóudàndànwèirénjiānqiè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译文:虽然我们都住在洛阳城,仅仅分在城东、城西,但每次分别都往往跨越季节。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¹去雪如花,今来花似²雪。
译文:当时离开的时候,漫天的雪花像盛开的白花;如今回来的时候,遍野的花朵像纷纷的白雪。
注释:¹昔:以前。²似:如同,犹如。
用分别时雪花飞舞的凄凉和重逢时百花盛开的温暖做对照,抒发重逢的快乐。

biéshīèrshǒu ·

fànyún nánběicháo 

luòyángchéngdōng西 chángzuòjīngshíbié 
xuěhuā jīnláihuāxuě 
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
¹衫筠笠(lì),正是村村农务急。绿水千畦(qí),惭愧²秧针出得齐。
译文:农民们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田间紧张地忙碌着,这正是家家户户农忙的时节。千畦的绿水中,细嫩的秧苗长得出奇的整齐,真是难得。
注释:¹莎:蓑,草衣。“莎”“蓑”音同借用。²惭愧:感幸之辞,犹说“侥悻”。
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图。
风斜水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yè)¹妇耕夫,画作今年稔(rěn)²图。
译文:斜风细雨,连日不晴,小麦将黄熟时天又转冷。男人们都去田裡抢收抢种,妇女们送饭来到田头。水田、秧田、麦田,男人、女人冒雨插秧、收麦,以勤劳的双手,描绘出一幅丰收在望的图画。
注释:¹馌:往田里送饭。²稔岁:丰年。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