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馆逢清论,长亭惨别襟。
亡羊南北路,躍马利名心。
酒市摇风帜,花村锁雾林。
行行俱得意,结绶有知音。
回馆逢清论,长亭惨别襟。
亡羊南北路,躍马利名心。
酒市摇风帜,花村锁雾林。
行行俱得意,结绶有知音。
余靖

余靖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 1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满目芊(qiān)¹野渡(dù)头,不知若个²解忘忧?
译文:那绿茸茸的野草布满了野外渡头,也不知哪棵草真能让人忘记忧愁?
注释:¹芊芊:也作“千千”、“仟仟”、“阡阡”。形容草木茂盛、葱绿的样子。²若个:哪个。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细随绿水侵离馆¹,远带斜忘过别洲²
译文:芳草沿着细流一直铺到豪门别墅,它追随着落日延展到遥远的沙洲。
注释:¹离馆:即别馆、别墅。这里指西晋石崇官荆州刺史时,以劫掠客商致巨富所建的豪宅。²别洲:荒远沙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金谷园¹中荒映月,石头城²下碧连秋。
译文:金谷园中一片荒芜对着凄凉月色;石头城下孤清冷漠接待萧瑟深秋。
注释:¹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园中财产丰积,屋宇宏丽,极尽奢华。²石头城:即金陵(今南京),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均设都城于此。金粉膏泽,豪华相继。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行人怅望王孙¹去,买断²金钗(chāi)十二³愁。
译文:过往行人依稀记得石崇身亡势败,招致坠楼香殒金钗折毁抱恨悠悠。
注释:¹王孙:古代贵族的别称。这里指石崇。²买断:招致来的意思。³金钗十二:指美女,此处指石崇爱妾绿珠,绿珠美而艳,善吹笛。赵王司马伦派孙秀杀石崇,欲夺其爱妾绿珠,绿珠不从,坠楼身亡。《古乐府》有“头上金钗十二行”之句,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说古人发高,故能插金钗六双。

  此诗首联、颔联、颈联围绕着草来写,写远近之草、虚实之草、今昔之草;尾联直触人事,说明富贵只是一时,就像昙花一现,争逐名利之场,到头来只落得烟消云散。借草来抒情对比而显意,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此诗借草抒情,采用虚实、远近、今昔对比特色描写,意蕴婉曲,意新语工,使诗歌显得别具一格。

  首联从渡头草写到忘忧草。“满目芊芊野渡头”起句铺之以实景:满眼都是茸茸碧草。开篇即触题,既精警峭拔,又平顺自然。野渡头,是野草蔓生之处,也是诗人立足之地。这渡头,为下文“绿水”、“别洲”的叙写立了基、开了源。继野草实景之后,诗人没有纵笔铺叙草的滋生和繁茂,或就此直接发一通议论,而是缘此提出一个问题:“不知若个解忘忧?”句意为不知道那个懂得忘忧。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这个草能使人懂得忘忧。古代有萓草可以忘忧的说法,《诗・卫风・伯兮》:“焉得谖(同萓)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优。”这里沿用其意。诗的开头统领全篇,为下文叙写开拓了境地。

  颌联从离馆草写到别洲草。近处看,芊芊绿草随着碧水流进繁华的别墅;远处看,茫茫青草带动夕阳的光辉越过荒远之洲。视线慢慢移动,由近及远,将草不分贵贱的四处蔓延的景象表现出来。上句“侵”字用得极妙,使草成为主动者,其野与离馆的豪华形成对照。下句的“带”“过”也很生动。这两句说草到处蔓延,可到富贵之宅,也能达荒远之洲。

  颈联从金谷园中草写到石头城下草。这两句写的是秋草。衰草凄迷,反村了荣华已逝。石崇“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晋书・石崇传》)。庾信《枯树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金谷园中过去铺锦列绣,花奇草异,如今成了“荒映月”的凄凉景象。月是当年月,园非昔日园,离馆的豪华已付流水,石崇的奢富已成陈迹,只有草还在那里一岁一枯荣。石头城,这六朝建都之地,虎踞龙盘,过去也是金粉膏泽,豪华相继,如今徒剩秋草迎风,败叶委地。这一联由金谷园写到石头城,以今日之败象暗衬往日的盛况,仍然以草为行文线索,可是概入了广阔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而且对比的反差极为强烈。这两句以草的枯凋衬托豪富的衰败,同时隐含着草枯还可荣,人败不再盛的意思,意蕴丰足,委婉曲折。

  尾联从送王孙愁写到金钗愁。诗的前面部分都围绕着草来写,至此始直触人事。此联意为行人想着石崇离去。 绿珠为石崇堕楼而死。诗的结尾点明石崇人亡财空,说明富贵一时,昙花一现,终不如草还能春风吹又生。诗到收煞处才回应发端时提出的“不知若个解忘忧”的问题,争逐于名利之场,到头来只落得烟消云散。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294-295页
2、 亚民、志林主编.中国诗词曲赋名句鉴赏大辞典.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07月:第484页

yǒngcǎo--zhī

mǎnqiānqiāntóuzhīruòjiěwàngyōu

suí绿shuǐqīnguǎnyuǎndàixiéyángguòbiézhōu

jīnyuánzhōnghuāngyìngyuèshítóuchéngxiàliánqiū

xíngrénchàngwàngwángsūnmǎiduànjīnchāishíèrchóu

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酒罢歌阑人散后。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良夜灯光簇(cù)¹如豆。占好事、今宵有。酒罢歌阑人散后。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译文:美妙的夜晚灯火鲜红亮烈如红豆。这么旖旎的风致,只有今天晚上才有。饮完酒,唱完歌,人们都离开后,她宵宵放下琵琶,宵柔细语,吹灭蜡烛,来到我身旁与我接近。
注释:¹簇:聚拢在一块儿;聚集成一团。
玉体偎人情何厚。轻惜轻怜转唧𠺕。雨散云收眉儿皱。只愁彰露,那人知后。把我来僝僽。
玉体偎人情何厚。轻惜轻怜转唧𠺕。雨散云收眉儿皱。只愁彰露,那人知后。把我来僝(chán)(zhòu)¹
译文:美人曼妙的身姿如杨柳,容貌如玉。靠在我肩上情意浓厚,宵宵地翻转,蕴藉缠绵。如细雨斜风,如云开雾散的景致过后,她蛾眉颦蹙。愁苦显现。要是知道我离开,她一定会嗔怪我。
注释:¹僝僽:埋怨。
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浩浩。
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shāng)¹沙浩浩。
译文:苍凉古道延伸在燕赵大地上,奔腾千年的流水仍是汹涌澎湃,尘沙飞舞。
注释:易水:古河流,在今河北省西部。荆轲曾西刺秦王,出发时与燕太子丹诸人于此告别,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其情景十分悲壮。¹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
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
译文:走不尽的路啊,我们送别西去复仇的荆卿;枯瘦的白草在萧瑟的风中抖动。
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一唱心茫茫。
车骑衣冠满路旁,骊(lí)(jū)¹一唱心茫茫。
译文:送行的车马挤满路旁,告别的歌声缓缓而起,壮士的心中一片苍茫。
注释:¹骊驹:送别之歌。
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
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¹(sà)(tà)²飞清霜。
译文:手拿精美的酒杯久久不愿饮尽,离歌的旋律慷慨激昂飞越在凛冽的荒原上。
注释:¹羽声:五音之一,其声激昂慷慨。²飒沓:盛大的样子。
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
白虹照天光未灭¹,七尺屏风袖将绝。
译文:白虹贯日,喷射出耀眼光芒,那是上苍被壮士的精诚感动;暴君秦王面临短兵相接的处境,他仓皇奋甩衣袖越过屏风。
注释:¹七尺屏风袖将绝:指秦王被荆轲抓住,奋袖越过屏风才得以逃脱。
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督亢图中不杀人¹,咸阳殿上空流血。
译文:督亢图穷而未能报仇雪恨,咸阳殿上洒下一腔热血,可叹一片精诚。
注释:¹督亢图中不杀人:太子丹派荆轲入秦,以献督亢之地及秦亡将樊於期之头为名,藏匕首于地图中,谋刺秦王,未遂。督亢,地名。
可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
可怜六合¹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
译文:上下四方何等广大,美人钟鼓多如云霞,只可惜,到后来尽为秦王独霸。
注释:¹六合:指上下四方。
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
庆卿¹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
译文:荆轲壮烈牺牲,渐离已死,但过些时日,还会有勇猛的力士与秦王相遇在博浪沙!
注释:¹庆卿:即荆轲。

  此诗拓展古意而成哀悼诗声,先写送荆轲的时间和地点,再写送别时壮观的场面,然后写刺秦王的经过,最后写秦王一匡诸侯统一中国后天下宝物都集秦宫且美女钟鼓繁若云霞。

  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写送荆轲的时间和地点。易水河畔原为古老航道,背燕面赵,襟带二邦,河水浩荡,两岸白沙无垠,足为送别开拓寥廓宏大背景。又时值天风萧瑟、草木零落暮秋季节,北国天空尤为高远幽旷,浩浩江水,茫茫白沙,飒飒天风,萧萧草木,这些大自然奇特景观为全诗铺垫了慷慨悲壮基调。“送君迢遥西入秦”一句点明送谁去何处。其中,“迢遥”一词既写征途之遥,复含任重而道远深意。

  紧接着四句为第二层,写送别时壮观的场面,以“骊驹一唱心茫茫”渲染悲壮场面,既为赞古代英雄荆轲,更为颂现实生活左懋第北上议和壮举。

  之后四句为第三层,写刺秦王的经过,借荆轲悲剧重演以痛悼左懋第遇害。

  最后四句为第四层,写秦王一匡诸侯统一中国,天下宝物都集秦宫,美女钟鼓繁若云霞。邪恶战胜正义,如同清朝灭明朝。但荆轲、高渐离虽亡,而博浪沙椎击秦王的张良终将再度出世。篇终“浩茫”之思,幽深婉曲地传达出陈子龙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

  全诗构制宏伟,用思深沉,立意深沉含蓄,风格慷慨悲凉,融合写景、叙事、议论于一体而浑化无迹:写景在于创造情感氛围,叙事在于抒发情感,全诗叙事都隐隐荡漾着郁勃的情思,结尾的议论又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故全诗写景、叙事、议论都统一在总体的情感节奏中。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章培恒,陈祥耀,潘啸龙,等,撰写.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745-747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岸蓼(liǎo)疏红水荇(xìng)¹青,茨(cí)(gū)²花白小如萍。
译文: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
注释:淮安:县名,在今江苏省,东濒运河。¹蓼、荇:皆生长在水边的植物。²茨菰:即慈姑,秋季开小白花。
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双鬟(huán)¹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líng)²
译文:她梳着双鬟穿着短袖羞于见人,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采菱。
注释:¹双鬟:梳着两个环形发髻的少女。 ²采菱:采菱角。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

  杨士奇的这首诗,是一幅湖上风俗画。

  诗歌的前两句选择水乡特有的蓼荇这些植物,白描而绘其色“疏红” “青” “花白”、状其形“小如萍”,寥寥几笔,生动、形象,而又简炼,朴素、自然。水乡的景色美不胜数,但作者却只抓住几种色彩对比鲜明的水乡植物点染水乡的气氛,虽然没有精工描绘景物和浑然的风土人情,但以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铺展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宁静悠远的淮安水乡的景色。景幽心亦静,转而由景过渡到了对人物的素描上。

  底下两句由景及人,自静而动,为水乡图增添了生气。水上驶来采菱船,船上的采菱女头上梳着两个环形的发髻,身穿短袖的衣衫,背对着诗人在船头采菱。这是诗人见到的实情,但一经摄入了艺术的镜头,便具有了诗情画意。诗人看到船上女子倩倩的背影,突发联想,说姑娘害羞,不好意思让人见到自己的脸,故背转身子,借以掩饰羞涩之态。“惭”字、“自”字,皆从“背”字生发,既刻画出水乡女子惹人羡爱的神态,又很富有情味,把观景的诗人与采菱女这两个不相干之人写成一个欲见而招呼,一个因羞而自避,从而使人物立于纸上。一个“背”字节省了多少笔墨,却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再多的正面描写也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诗人选取这一角度来写,实具匠心。

  全诗表现水乡的宁静和平,风格也一如水乡之水,闲雅清淡,物我交融,又因选择得当,写来颇见情韵。

参考资料:
1、 王昊.试论“台阁体” 诗人杨士奇的诗歌[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8月,第12卷第3期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111-112页

huáiān

yángshì míngdài 

ànliǎoshūhóngshuǐxìngqīng huābáixiǎopíng 
shuānghuánduǎnxiùcánrénjiàn bèichuántóucǎilíng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róng)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¹作此章。
注释:¹金华道人:即唐代词人张志和。自号烟波钓徒,东阳金华(今属浙江)人。曾写有《渔歌子》五首。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suō)(lì)¹一钩丝。金鳞(lín)²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译文:江上万顷波涛一个接一个涌来,戴斗笠披蓑衣的渔翁在江边垂钓。鱼儿正在水中深处,即使是深藏千尺也要钓上来。
注释:¹蓑笠:指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²金鳞:指鳞光闪闪的鱼。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¹。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译文:鱼儿吞下了鱼饵又吐了出来,将信将疑迟迟不肯上钩。渔翁归来的时候已是水寒江静,只见满目青山明月当空。
注释:¹迟:慢。

  题序“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表明了写作的真正动机,乃于表明自己面对江山胜景,幡然悔悟的解脱心理,但是这种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说明现实对他的真实束缚。

  词的上片,“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这是幅寒江独钩图,一碧万顷,波光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间,垂钓于重渊深处,钩入水动,波纹四起,环环相随。这样空灵洒脱的境界令人逸怀浩气。“金鳞”二句写垂钓之兴:鱼翔深底,沉沦不起,为取水下金鳞,渔翁不惜垂丝千尺。此时此刻,渔父专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鱼盘旋于钓钩左右的情态。

  词的下片,“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这一虚设之笔描绘了渔翁闭目凝神,心与鱼游的垂钩之乐,这种快乐中,渔父举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鱼。末三句渲染出一幅空灵澄澈的江渔归晚图:“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透射出一种置身江天、脱落尘滓的逍遥追求,突出渔父这样一种澄静澹远的境界里,任漂泊而不问其所至,也正是自张志和至黄庭坚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

  该词构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语,将张志和那种志不渝、逍遥自由的渔父家风,又升华为一种摆脱世网,顿悟入圣的精神境界,借此表明词人当时遭贬后的心胸抱负和向往独钓江天、泛迹五湖的自由生活。取景设境上具有象征色彩,用意于形象后面的暗示。特别是最后“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三句,直以诗家之化境写禅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征自己词人觉悟解脱,由凡入圣的心志襟怀。

参考资料:
1、 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黄庭坚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05:第195页

zhōngqíng ·cáidòngwànsuí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róngzhōudēnglínshèngjǐng wèichángjiāfēng xièjiāngshān ménshēngqǐngwèn xiānshēngjiāfēng wèijīnhuádàorénzuòzhāng 

cáidòngwànsuí suōgōu jīnlínzhèngzàishēnchù qiānchǐchuí 
tūnyòu xìnhái shànggōuchí shuǐhánjiāngjìng mǎnqīngshān zàiyuèmí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