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殿檐阴石汇泉,针鱼苔净乐回旋。
持杯挹取虽无暇,照影心肠更洒然。
故殿檐阴石汇泉,针鱼苔净乐回旋。
持杯挹取虽无暇,照影心肠更洒然。
张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4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田家复近臣¹,行乐不违²³
译文:皇帝的亲信刘郎中在田野有一座清幽的别墅,但不肯独自行乐,经常找亲近的人设宴共享。
注释:刘郎中:郎中,官名,作者的友人。别业:别墅。本宅之外另建的园林游息之所。魏晋以来,达官贵人多有别业。唐时此风尤盛。¹近臣:皇帝的亲信。²违:离开。³亲:指双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jì)¹园林好,清明烟火新²
译文:这天雨过天晴,园林景致更加幽美,清明设宴,想必是用皇帝赐给近臣的新火了。
注释:¹霁日:指雨过天晴。²烟火新:是指古时习俗清明节前一天禁烟火,清明皇帝才颁新火给贵戚近臣,故叫“烟火新”。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译文:刘郎中常以文章学问聚会朋友,有道德不会孤单,自有人来结伴为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池照¹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译文:阳光在池水上返照进,客人定到晚上兴尽才回去,杯中的春酒带着药的香味。
注释:¹池照:是指阳光在池水上返照。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檐前花覆(fù)地,竹外鸟窥人。
译文:屋檐前落花满地,竹丛里的鸟儿常来窥看客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何必桃源¹里,深居作隐沦²
译文:身居于这样清幽的地方,何必再寻找什么桃花源。
注释:¹桃源:桃花源。后世因以桃花源代指避世隐居之地。²隐沦:隐士。

  这首诗叙述清明节诗人在刘郎中别墅的宴饮情况。第一句写刘郎中在田野有别墅,为人和蔼,第二、三联写刘郎中在清明前后以文会友,第四、五联写别墅中的池塘、药酒、花儿和鸟儿的景象,最后一联总写别墅就是一个室外桃园,很合适隐居。作者善化用和拟人的手法,动静结合描绘一幅以文会友的情景,作者融情于景,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起而破题,点明“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之事。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便来承接上联,进一步写出清明的情景:清明多雨,而“霁日园林好”,这一天更是到处传接“新火”,但这只是大处来写清明春日之景。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是对主人的称颂,同时也将作者的笔转到眼前之景:“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是写主人居住的环境及其悠游、闲静的生活情态。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属对工整,写景更是传神,虽然也只是平日的句子,但它写出了仕途之外最令文人士子们向往的一种生活。

  同时“花覆地”、“鸟窥人”写出了这园林、居处的幽静、适意。有了这样的描写、渲染,诗的结句中,诗人自然要有感慨了:“何必桃源里”,这就是一个世外的桃花源。不必去苟营于仕途、官场,有这样的环境,正可以“深居作隐沦”。

  诗人的感慨,表面看来自然是有一份洒脱,可这一些也许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是面对窘困、穷愁时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劝慰,当然在席筵之上,更有它的一种应酬意味,诗的本身当然也不会再隐含什么深意,但当读诗的人,明白了诗人的那种心态,又听他吟诵这样的诗句时,在心中才起了一种别样的滋味,这感受中有一种无奈,这只是读者内心的事了,但它是由诗作引发而起的,那么就不能不说诗歌本身也确有一些言辞之外的东西。这样说来,这酒席上的应酬之作,也有可读之处了。

参考资料:
1、 王景科主编.中国二十四节气诗词鉴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151页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清 一作:情)
窗前谁种芭蕉(jiāo)树,阴满中庭¹。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²有馀(yú)³。(清 一作:情)
译文: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
注释:¹中庭:庭院里。²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词两用,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且卷,有通“婘”之训,谓好貌。³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片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馀清,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lín)(yín)¹。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译文: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注释:¹霖霪:本为久雨,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这首词作于南渡以后,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情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参考资料:
1、 蒋哲伦 等 .李清照词鉴赏 .济南 :齐鲁书社 ,1986 :128-129 .

tiānchǒuér ·chuāngqiánshuízhòngjiāoshù

qīngzhào sòngdài 

chuāngqiánshuízhòngjiāoshù yīnmǎnzhōngtíng yīnmǎnzhōngtíng xīnxīn shūjuǎnyǒuqīng  (qīngzuò qíng )
shāngxīnzhěnshàngsāngēng diǎnlínyín diǎnlínyín chóusǔnběirén guànláitīng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久雨南湖¹(zhǎng),新晴北客²过。
译文:雨下了很久,南湖的水长的满满的;雨过天晴之后我来到南湖。
注释:¹南湖:在今江西省,指鄱阳湖南部。鄱阳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为南湖,以北为北湖。²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日沉¹红有影,风定²绿无波。
译文:太阳慢慢下山了,在湖面上投下了又红又大的影子,晚风停息绿水泛不起半点涟漪。
注释:¹日沉:日落。²风定:风停。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岸没¹(lǘ)(yán)²少,滩平船舫(fǎng)³多。
译文:湖水淹没了部分堤岸,远处有疏疏落落的民舍;水漫了湖岸,有许多船舶停在那里。
注释:¹没:淹没。²沉阎:里巷的门,借指人家。³船舫:泛指船。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可怜¹心赏²处,其奈独游何。
译文: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我如何对付因孤独而引起的悲凉?这样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我快乐,真是可惜啊!
注释:¹可怜:可惜。²心赏:用心领略、欣赏。

  这首诗描写了南湖的傍晚景色,表现了诗人独游的遗憾之情。

  首先交待作者自己游湖的情境,久雨初晴,湖水大涨,北客南来,自然倍感新奇。中间四句即描写湖景。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滑,浩阔而晶莹。放眼望去,由于久雨导致湖水大涨,淹没了原先的湖岸,所以人家稀少,而湖边沙滩,广袤而平整,聚集着许多船舫,人家少而船舫多,正见水乡特色,也是湖水大涨后的独特景况。这四句写景,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色彩明丽,从岸没到平滩的范围,人家虽少,而船舫却多,又充满生机活力。尤其是颔联,对仗工整,前句形容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形容湖上风平浪静,形象逼真,色彩明丽,描写细致,均极恰切,写景如画,可谓写景的佳句。

  写景之后便自然地转入最后两句,抒写了诗人一人独游的感叹。这首诗抓住“新晴”,“水涨”的特点,描写南湖的傍晚景色,因而写得有自己的个性,不流于一般。

  总之,诗人正是抓住久雨的情境,写出水涨的特点,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面对这无比浩阔的湖面,使人顿生空寂落寞之感,诗人又是独自一人来游,自然难免独游之叹了。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07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212

tíngwàngshuǐ--bái

jiǔnánzhǎngxīnqíngběiguò

chénhóngyǒuyǐngfēngdìng绿

ànméiyánshǎotānpíngchuánfǎngduō

liánxīnshǎngchùnàiyóu

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金焦在眼苦难攀。
昨夜新看北固山¹,今朝又上广陵²船。金焦³在眼苦难攀(pān)
译文:昨夜才游览了壮丽的北固山,今朝又登上了去扬州的客船。最遗憾的是,金山、焦山入望不远也无法攀登。
注释: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¹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东北江滨。²广陵:扬州的别名。³金焦:金山和焦山。金山在镇江西北。
猛雨自随汀雁落,湿云常与暮鸦寒。人天相对作愁颜。
猛雨自随汀(tīng)¹落,湿云²常与暮鸦寒。人天³相对作愁颜。
译文:一阵暴雨随着沙汀上的雁行降落,浓湿的云层下暮鸦归飞,更觉荒寒。人和天,无言相对,彼此都充满着愁绪。
注释:¹汀船:船常栖息于沙汀中,故云。²湿云:温度很大的云。³人天:人与天。

  “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金焦在眼苦难攀”,三句接连写出了四个地名,而且都是旅游胜地,初看给人一种游玩山水的感觉,细看却并非如此。首先到了京口北固山却只能“看山”而不能登山,这是一层遗憾。其次,纵然看山未能在白天而是晚上,这又是一种遗憾。而离开镇江的时候,有名的金山和焦山就近在眼前,却无缘享受登山之乐,这是第三层遗憾。这三句,完全是叙事的“赋”笔却又非单纯叙事。

  “猛雨自随汀雁落,湿云常与暮鸦寒”,是在船中所闻所见。这两句看似单纯写景,其实是情景交融,浸透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因为雁与鸦都是大自然中的生命,都有求生的需求,看着它们遭受大自然风雨的打击。就使作者联想到人在谋生的奔波劳苦所受的打击。

  “人天相对作愁颜”仍是写实:羁旅悲哀是人的愁颜,阴雨打开是天的悉颜。但在写实的同时,这种人天相对而愁的情景又给读者以更多的联想。

  这实在是一种对人生很悲观的态度,而这首词就流露出作者的这种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26
2、 吴蓓.王国维人间词阅读分析——清词代表性文本阅读之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41

huànshā··zuóxīnkànběishān--wángguówéi

zuóxīnkànběishānjīncháoyòushàng广guǎnglíngchuánjīnjiāozàiyǎnnánpān

měngsuítīngyànluò湿shīyúnchánghánréntiānxiāngduìzuòchóuyán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团扇¹,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译文:团扇,团扇,宫中的美人病后用它来遮面。
注释:¹团扇:圆形的扇子,古代歌女在演唱时常用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xián)¹
译文:抱病三年,容颜憔悴,再没有谁同她商量管弦!
注释:¹管弦:用丝竹做的乐器,如琴、箫、笛。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弦管,弦管,春草昭(zhāo)¹路断。
译文:管弦,管弦,无情的春草把通往昭阳殿的道路阻断。
注释:¹昭阳:昭阳殿,借指皇帝和宠妃享乐之地。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以咏扇起兴,同时绘出一幅妍妙的宫中仕女图。“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如明月。”(班婕妤《怨歌行》)美的团扇,是美人的衬托。人的外表美当与健康分不开,但在封建时代,士大夫的审美观却是:西子捧心则更添妍姿。词起首写美人病来,自惭色减,以扇遮面,而纨扇与玉颜掩映,反有“因病致妍”之妙。如此写人,方为传神;如此咏物,方觉生动。倘如说“病态美”于今天的读者已经隔膜,那也无关紧要,因为全词的旨趣并不在此。作者最多不过是借此表明一种“红颜未老恩先断”的感慨罢了。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玉颜憔悴”上应“美人病来”,却从咏物及人的外部动态过渡到写人物的命运和内心活动,转折中词意便深入一层。从下句的“复”字可会出,“三年”前美人曾有人与同“商量管弦”,以歌笑管领春风,而这一切已一去不复返。可见美人的“病”非常病,乃是命运打击所致,是由承恩到失宠的结果。“玉颜憔悴三年”,其中包含多少痛苦与辛酸。“谁复商量管弦!”将一腔幽怨通过感叹句表出。谁,有谁,也即“没有谁”。冷落三年之久,其为无人顾问,言下自明,语意中状出一种黯然神伤、独自叹息的情态。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点明宫怨之意。“昭阳”,汉殿名,为汉成帝赵昭仪所居,用来指得宠的所在。“昭阳路断”即“君恩”已断,不直言这是因为君王喜新厌旧所致,而托言是春草萋萋遮断通往昭阳之路,含怨于不怨,尤婉曲有味。这从昭阳殿那边隐约传来的歌吹之声,会勾起久已不复有人“商量管弦”的宫人多深的惆怅,是不言面喻的。于是,“团扇”的兴义立见,它暗用了班婕妤著名的《怨歌行》的全部诗意,即以“秋扇见弃”暗示“恩情中道绝”。则所谓“美人病来遮面”亦不仅是自惭形秽而已,其中颇含“且将畴扇共徘徊”(王昌龄《长信秋词》)的感慨,见物我同情。这又是首尾转应了。

  本来“弦管”的叠语按律只为上句末二字“管弦”倒文重叠咏叹,不必具实义。此词用来却能化虚为实,使二叠语大有助于意境的深化和词意的丰富。全词这所以能曲尽“转应”之妙,与此大有关系。这样的句子,方称得上“活句”。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65页
2、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1-22页 .

gōngzhōngtiáoxiào ·tuánshàn

wángjiàn tángdài 

tuánshàn tuánshàn měirénbìngláizhēmiàn 
yánqiáocuìsānnián shuíshāngliángguǎnxián 
xiánguǎn xiánguǎn chūncǎozhāoyángdu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