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翠挼蓝,双涧声振锡。
中有老频螺,倒吹无孔笛。
不许行云作伴归,谁来踏破苍苔迹。
五峰翠挼蓝,双涧声振锡。
中有老频螺,倒吹无孔笛。
不许行云作伴归,谁来踏破苍苔迹。
释慧远

释慧远

释慧远,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 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沉阴¹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注释:¹沉阴:形容忧伤的样子。
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
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
不聊¹忧餐食,慊(qiàn)²常饥空。
注释:¹不聊:不是因为。聊,赖,因。²慊慊:空虚不满的样子。这二句是说,并不是缺少吃的东西,但自己时常感到空虚饥饿。这是用饥饿来比相思之情。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君去日已远,郁(yù)¹令人老。
注释:¹郁结:沉郁纠结,指忧愁痛苦之深。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每诵(sòng)¹昔鸿恩²,贱躯³(yān)足保。
注释:诵:忆念。²鸿恩:大恩,厚意。³贱躯:妇女自指。这二句是说,每当我想起你对我的深恩厚意,我就觉得自己吃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
浮云何洋洋¹,愿因通我辞。
注释:¹洋洋:舒卷自如的样子。²通我辞:为我通辞,传话给远方的人。
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飘摇不可寄,徙(xǐ)(yǐ)²相思。
注释:徙倚:低徊流连的样子。²徒:空自,白白地。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¹
注释:¹不治:不修整,这里指不揩拭。明镜不拭,积满尘土,亦犹《诗经·伯兮》“谁适为容”之意。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惨惨时节尽,兰华凋复零。
(cǎn)¹时节²尽,兰华³凋复零。
注释:¹惨惨:伤心的样子。²时节:时令季节。³兰华:即兰花。华字古义作花。
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
(kuì)¹长叹息,君期²慰我情。
注释:¹喟然:伤心的样子。²期:读如其,恳请的语气。或曰“君期慰我情”,似应作“期君慰我情”。期,期待,盼望。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niè)(lǚ)¹起出户,仰观三星²连。
注释:¹蹑履:穿鞋而不提后帮,即俗所谓趿拉。²三星:即参星。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
思君见巾栉(zhì)¹,以益我劳勤。
注释:¹巾栉:手巾、篦子,泛指洗梳用具。益:增添。这二句是说,见到你昔日用的洗梳用具,更加增添我思念的苦痛。
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
安得鸿鸾羽,觏(gòu)¹此心中人。
注释:¹觏:遇见。
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
诚心亮¹不遂²,搔首立悁(yuān)³
注释:¹亮:实在,诚然。²不遂:不能如愿。³悁悁:忧劳的样子。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¹如比目鱼²,今隔如参辰³
注释:¹故:从前。²比目鱼:指鲽鱼和鲆鱼。鲽负的两眼都长在身体的右面,鲆鱼的两眼都长在身体的左面,两种鱼不合并不能游行。古人常以比目鱼来比喻恩爱夫妻。³参辰:二星名,参在西方,辰在东方,两星出没互不相见。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
人靡(mí)不有初,想君能终之¹
注释:¹“人靡不有初”二句:《诗经·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人们办事情开头往往都不错(有初),但能够善始善终的却很少。这里反用其意说,我想你是能善始善终的。
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
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¹
注释:¹期:期待,希望。以上二句是说,离别已经好几年了,旧日的恩情还能有希望保持吗?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jī)¹
注释:¹尤讥:谴责,讥刺。尤,责怪。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yú)¹
注释:¹须臾:片刻。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室思》组诗共六章,写的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各章之间并无贯串的故事情节。这里详析第三章和第六章。一则因为以这两章为主,连及其余,也就大致反映了全诗的面貌;二则因为这两章比较精采,也流传较广,在六章之中是具有代表性的。

  先讲诗的第三章,前面两章已经写过:“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深沉的思念早已使她陷入难解难销的境地。“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此刻,这位思妇望着那悠然自得的浮云,便想托它给远方的丈夫捎去几句心中的话儿,可是那浮云瞬息万变、飘渺幻化,不可能叫人放心寄语。她徘徊彷徨,坐立不安,只有徒然相思而已。这无法摆脱的悲哀,激起了她对生活不公的感慨——“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后一句是写实,前一句不无夸张,现实中当然未必是“人离皆复会”。但是这么一纵一擒,就更能反衬出感情上的痛苦。人们在极度悲痛时往往难免有这种过激的感情和语言,比如“民莫不谷,我独不卒”(《诗·蓼莪》);又如《论语》中:“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这一章十句,“人离”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因为“无返期”,才想到托云寄辞;因为“无返期”,所以思无尽时。妙在“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之前,又插入一个回顾的细节:自你离家之后,我从不梳妆,那明亮的镜子虽然满是灰尘,也无心事去擦它。这个倒叙,造成回环往复的效果,也是她纷繁杂乱心绪的写照。如果单就“自君之出矣”四句而言,则前一句为因,后三句为果,简洁明快,而又包孕丰富。“明镜暗不治”,虽是写事、写物,却可见其貌;“思君”二句,又可察其情。此情,此貌,正传神地刻画出思妇的生活和心态。所以从南北朝到隋唐,仿作者甚多,且皆以“自君之出矣”为题作五言四句的小诗。它之所以有如此深远的影响,除了上面讲的晓畅隽永之外,大概更主要的是因为它有清新自然之趣。正如钟嵘所说:“吟咏性情,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诗品》)。朱弁也说过:“诗人胜语,感得于自然,非资博古。若‘思君如流水’……之类,皆一时所见,发于言词,不必出于经史。……拘挛补缀而露斧凿痕迹者,不可与论自然之妙也”(《风月堂诗话》)。这些都是在称赞它的不假雕饰的自然之美。

  再讲诗的第六章。诗的第四章写夜不能寐,触景生情,泪如泉涌;第五章写睹物怀人,更增思念之苦;意在将“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得以具体充分地发挥。但是,思念无穷,诗终有结,第六章便是全诗的结尾。君无返期,音信不通,思亦无用,盼也是空,最后只剩下一个心愿:愿君莫忘旧情。这就很像“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孟郊《古别离》)的意思,只是这位温柔细心的女子说得更为曲折委婉。《诗·大雅·荡》中有句诗叫做“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里稍加改变,意思是说:人们做事情往往是有头无尾,不过我想你是能始终如一的。可是,想想分别多年,情况不明,世事难料,旧日的恩情还有保持的希望吗?但那种喜新厌旧,重新忘故的行为,毕竟是仁人君子所谴责、所讥刺的。“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不着己,不着彼,语意盘空,笔势突兀,它的分量在于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正直的生活准则和为人之道,下面四句正是就此生发,所以前人曾评曰:“以名义厚道束缚人,而语气特低婉”(《古诗归》)。其“低婉”之处,首先表现在她先说自己,再说对方:你虽然寄身远方,我可没有片刻忘了你;既然过去那么恩爱情深,现在该不会变得情淡意薄,想你也是时时思念我的。先自处于厚,次则言君不薄,以己之情动彼之情,婉曲动人。其次,表现在虽不无怨艾之情,不安之意,却绝不露圭角,一再地说:“想君能终之”,“想君时见思”,总以忠厚诚挚之心,构想“君”之所为、所思,其良苦之用心,全在盼美好之未来。这,便是千思万念之归宿,也是通篇之结穴。这一章时而写己,时而写彼;时而泛言,时而切指;时而忧惧,时而自慰;局势变换,一步一折,终落在凭空设想之处,似尽不尽,真是一片真心,无限深情,这大概就是钟惺说它“宛笃有十九首风骨”(《古诗归》)的原因。

shì

gàn wèijìn 

chényīnjiéchóuyōu chóuyōuwèishuíxīng 
niànjūnxiāngbié zàitiānfāng 
liánghuìwèiyǒu zhōngxīncuīqiěshāng 
liáoyōucānshí qiànqiànchángkōng 
duānzuòérwèi fǎng仿jūnróngguāng 

éégāoshānshǒu yōuyōuwàndào 
jūnyuǎn jiélìngrénlǎo 
rénshēngshìjiān ruòchūncǎo 
shízài wéichóunǎo 
měisònghóng鸿ēn jiànyānbǎo 

yúnyángyáng yuànyīntōng 
piāoyáo xiāng 
rénjiēhuì jūnfǎn 
jūnzhīchū míngjìngànzhì 
jūnliúshuǐ yǒuqióngshí 

cǎncǎnshíjiéjìn lánhuādiāolíng 
kuìránchángtàn jūnwèiqíng 
zhǎnzhuǎnnéngmèi chángmiánmián 
nièchū yǎngguānsānxīnglián 
hènzhìsuì yǒngquán 

jūnjiànjīnzhì láoqín 
ānhóng鸿luán gòuxīnzhōngrén 
chéngxīnliàngsuì sāoshǒuyuānyuān 
yánjiàn huìyīnyuán 
 jīnshēnchén 

rényǒuchū xiǎngjūnnéngzhōngzhī 
biéláiniánsuì jiùēn 
chóngxīnérwàng jūnsuǒyóu 
shēnsuīzàiyuǎn wàngjūn 
hòuwéi xiǎngjūnshíjiàn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¹,总是关山²旧别³情。
译文: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只是这新调所唱依然是旧时关山难度的离别之情。
注释:¹新声:新的歌曲。²关山:边塞。³旧别:一作“离别”。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liáo)¹边愁²听不尽³,高高秋月照长城。
译文: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月仍高悬夜空映照着长城。
注释:¹撩乱:心里烦乱。²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³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这首诗主要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前三句极写边愁。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但不管怎么变换,在内心充满思亲怀故愁绪的人听来,似乎“总是”在弹奏出“关山”别离的悲歌苦调,徒增心中纷乱的“边愁”和“不尽”的“别情”。诗歌至此,已将愁说尽,不能自已,再深掘愁思,已无余地。如何作结,更见功力。

  王昌龄不愧是“七绝圣手”,结语施以奇笔,突奏异响,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伟壮阔之景,将征人浓郁的边愁一笔撇开,而翻出豪宕情怀。此句虽为景语,但诗人融情于景,在秋风朗月的广漠背景下,遥望长城万里的壮丽河山,使征人由对其热爱而意识到自己保卫河山的神圣职责,个人的区区“边愁”就不足挂齿了,从而使征人忠勇爱国的高旷情怀在壮丽之景的展示中得到完美体现。

  此诗构思新颖,多次转折,前三句与结句是一大转折,其中“换新声”与“旧别情”为一小转折,“总是”二字状愁绪的强烈,亦颇传神。这不仅使诗歌奇想层出,亦表现出诗人“绪密而思清”(《新唐书·王昌龄传》)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76-79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85-486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4-118
4、 佘正松.边塞诗选.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163-169

cóngjūnxíngshǒu ·èr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huànxīnshēng zǒngshìguānshānjiùbiéqíng 
liáoluànbiānchóutīngjìn gāogāoqiūyuèzhàochángchéng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sāng)麻长过屋山¹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²饱便休。
译文:鸡鸭成群到了晚上也不关起来,桑麻生长超过了房脊。什么都不在乎,我正羡慕农村生活;什么都不要,吃饱就行。
注释:¹屋山:即屋脊。²要底都无:别无所求。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余家 一作:金家)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¹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pìn)²周。(余家 一作:金家)
译文:新生的柳树,旧日的沙洲,去年溪水是打那边流。人们说此地的儿女们,不是嫁给余家,就是娶了周家。
注释:¹打:即从。²聘:即以礼物订婚。

  该词所描写的就是带湖附近一个偏远山村的风土人情。这里鸡鸭成群,桑麻茂盛,山民吃饱便罢,别无所求,嫁女娶媳,怡然自乐,宛若世外桃源。此词题为“戏”作,故笔触轻灵,情趣盎然,流露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欣喜之情。词中描述鸡鸭成群,桑麻生长的生活,这朴实、安静、平稳的农村生活使词人羡慕。他希望做个农民,过过这种生活,什么都不用想,只要能吃饱,安安静静的生活就算了。“新柳树,旧沙洲”,农村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冲击和变化,只有这条小河水,去年从那边流,今年从这边流。就是这个地方的儿女,不嫁余家就聘周。这就以典型的细节描写,反映出农村极为朴实的生活情景。

  词人写农村的朴实,是为衬托官场的复杂;写农村的简朴安静,是为了反衬官场的恶浊与倾轧,从而表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

  语言清新,内容朴实是这首词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第1版,第233页

zhètiān··cūnshě--xīn

chéngqúnwǎnshōusāngzhǎngguòshāntóuyǒufāngxiànyàodōubǎo便biànxiū

xīnliǔshùjiùshāzhōuniánbiānliúyánshēngérjiàjiāpìnzhōu((jiāzuòjīnjiā))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泛泛¹东流水,磷磷²水中石。
译文: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注释:从(旧读zòng)弟:堂弟。¹泛泛:水流貌。²磷磷:形容石头色彩鲜明。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pín)¹生其涯,华叶²纷扰溺。
译文: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注释:¹蘋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²华叶:花与叶。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¹嘉客²
译文: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注释:¹羞:通“馐”。²嘉客:佳客,贵宾。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岂无园中葵?懿(yì)¹此出深泽。
译文: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注释:¹懿:美好。
这首诗,咏的是“苹藻”。苹藻生于幽涧,“托身于清波”,历来被视为洁物,用于祭、享。此诗咏苹藻,开笔先叙其托身之处的非同凡俗:“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泛泛”叙涧水畅流之状,“磷磷”写水中见石之貌。读者眼前,顿时出现了一派幽凉、清澈的涧流。然后才是苹藻的“出场”:“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在幽涧清流之上,苹藻出落得花叶缤纷,随着微波轻轻荡漾,显得何其清逸、美好!“采之荐宗庙,可以羞(进)嘉客。”这就是人们用作祭享、进献贵宾的佳品呵!这两句写苹藻的美好风姿,用的是映衬笔法。读者可以感觉到,其间正有一股喜悦、赞美之情在汩汩流淌。接着,诗人忽然拄笔而问:“岂无园中葵?”意谓:难道园中的冬葵就不能用吗?回答是深切的赞叹:“懿(美)此出深泽!”但苹藻来自深远的水泽,是更可贵、更能令人赞美的。这两句,用的又是先抑后扬的笔法:前句举“百菜之主”园葵之珍以压苹藻,是为抑;后句赞苹藻之洁更胜园葵,是为扬。于问答、抑扬之中,愈加显得苹藻生于幽泽而高洁脱俗的可贵。以此收束全诗,令人读来余韵袅袅。
参考资料:
1、 语文学刊, Journal of Chinese, 1988年04期
2、 少年文艺(写作版), Kids Literature, 2007年12期
3、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6年03期

zèngcóng ·

dōnghàn·liúzhēn liǎnghàn 

fànfàndōngliúshuǐ línlínshuǐzhōngshí 
pínzǎoshēng huāfēnrǎo 
cǎizhījiànzōngmiào xiūjiā 
yuánzhōngkuí chūshēn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¹我所欲²也。二者不可得兼³,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生者,故不为苟(gǒu)也;死亦我所恶¹⁰,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¹¹有所不辟(bì)¹²也。如使¹³人之¹⁴所欲莫¹⁵甚于生,则¹⁶¹⁷可以得生¹⁸者何不用也¹⁹?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²⁰也?由是则生而²¹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²²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²³贤者²⁴有是²⁵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²⁶耳。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注释:¹亦:也。²欲:想要。³兼:同时具有。⁴舍:舍弃。⁵取:选取。⁶甚:超过。⁷于:比。⁸故:所以,因此。⁹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¹⁰恶:厌恶。¹¹患:祸患,灾难。¹²辟:通“避”,躲避。¹³如使:假如,假使。¹⁴之:结构助词,的。¹⁵莫:没有。¹⁶则:那么。¹⁷凡:凡是,一切。¹⁸得生:保全生命。¹⁹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²⁰为:做。²¹而:但是。²²是故:因此。²³非独:不只,不仅 非:不。独:仅。²⁴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²⁵是:此,这样。²⁶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 通 欤;乡 通 向;辟 通 避)
一箪(dān)¹食,一豆²(gēng),得之则³生,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¹⁰也。万钟¹¹则不辩¹²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¹³焉!为宫室¹⁴之美、妻妾之奉¹⁵、所识穷乏者得我¹⁶¹⁷?乡¹⁸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¹⁹乎?此之谓失其本心²⁰。(与 通 欤;乡 通 向;辟 通 避)
译文: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注释:¹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²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³则:就。⁴弗:不。⁵得:得到。⁶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⁷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⁸蹴:用脚踢。⁹而:表修饰。¹⁰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¹¹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¹²辩:同“辨”意为辨别。¹³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¹⁴宫室:住宅。¹⁵奉:侍奉。¹⁶得我:感激我。得:同“德”,感激。¹⁷与:同“欤”,语气助词。¹⁸乡:同“向”,先前、从前。¹⁹已:停止,放弃。²⁰本心:本心,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孟子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意义。

  其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几句论证说:生命是我珍爱的,但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珍爱的(指义),所以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为我所厌恶的(指不义),所以有时对祸害(死亡)不愿躲避。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其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这几句论证说:如果没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惜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样不能用呢!如果没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祸患(死亡)的事情哪样不能做呢!言外之意是:这样下去,人们的行为不是会变得无所不为、卑鄙无耻了吗?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其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几句论证说:通过这样的手段(指不正当的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而有的人不愿意采用;通过这样的办法(指不正当的办法)就可以避免祸患(死亡),而有的人不愿意去干。所以,还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爱的(指义),还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指不义);不单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有人舍生取义。通过论证,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就成立了。

  为了使这种道理更令人信服,更容易被人接受,孟子接着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箪”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篮,“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呼尔”是大声呼喝着,“蹴尔”是用脚踢着。这几句说:只要得到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就可以保全生命,不能得到就要饿死,如果是轻蔑地呼喝着叫别人吃,哪怕是饥饿的过路人都不愿接受,如果是用脚踢着给别人吃,那就连乞丐都不屑要了。《礼记·檀弓》有一段故事与此相类似:“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人厌恶,所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连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困低贱的乞丐都能这样做,常人更不用说了。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在孟子看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

  文章第三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孟子指出,社会上确实存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有人不问合不合礼义而接受万钟俸禄呢,万钟俸禄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住房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因为给了所认识的穷朋友以好处而使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吗?华丽的住房也好,妻妾的侍奉也好,朋友的感激也好,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与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那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肯饿死也不愿受侮,却为了这些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孟子警告说:“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应该罢休了。

  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的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用,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辞拒绝。(《公孙丑下》)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他喜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本来,这话用一句就可以说完,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但他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其次,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其次,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参考资料:
1、 唐满光 .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8 :107-109 .

suǒ

mèng xiānqín 

     suǒ xióngzhǎng suǒ èrzhějiān shěérxióngzhǎngzhě shēng suǒ  suǒ èrzhějiān shěshēngérzhě shēngsuǒ suǒyǒushènshēngzhě wéigǒu suǒ suǒyǒushènzhě huànyōusuǒ shǐ使rénzhīsuǒshènshēng fánshēngzhěyòng shǐ使rénzhīsuǒshènzhě fánhuànzhěwéi yóushìshēngéryǒuyòng yóushìhuànéryǒuwéi shìsuǒyǒushènshēngzhě suǒyǒushènzhě fēixiánzhěyǒushìxīn rénjiēyǒuzhī xiánzhěnéngsàngěr 

    dānshí dòugēng zhīshēng  ěrérzhī xíngdàozhīrénshòu ěrérzhī rénxiè wànzhōngbiànérshòuzhī wànzhōngjiāyān wéigōngshìzhīměi qièzhīfèng suǒshíqióngzhě xiàngwéishēnérshòu jīnwéigōngshìzhīměiwéizhī xiàngwéishēnérshòu jīnwéiqièzhīfèngwéizhī xiàngwéishēnérshòu jīnwéisuǒshíqióngzhěérwéizhī shì zhīwèishīběnxīn    (tōng xiàngtōngxiàng tōng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