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得头来正好参,倚佗门户不相谙。
导师故有眠云句,应笑空生梦裹谈。
就得头来正好参,倚佗门户不相谙。
导师故有眠云句,应笑空生梦裹谈。
释慧远

释慧远

释慧远,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 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风光冉冉¹东西陌²,几日娇魂³寻不得。
注释:诗原无小题,诗后标“右春”、“右夏”、“右秋”、“右冬”,今分移各诗前,去其“右”字。¹冉冉:渐进貌。²陌:田间小路。³娇魂:指女主人公。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¹羽客²类芳心,魂叶倡条³遍相识
注释:¹蜜房:蜂房。²羽客:蜜蜂。句谓痴情寻觅,有类蜜蜂。³魂叶倡条:指杨柳柔美繁盛的枝条。⁴遍相识:借遍相识说明寻找遍了。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蔼¹辉迟²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³齐。
注释:¹暖蔼:和煦的烟霭。²辉迟:即迟日。《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春日迟迟。”³桃鬟:繁盛如云鬟的桃花。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¹杳何许?絮乱丝繁²天亦迷。
注释:¹雄龙雌凤:分喻男女双方。²絮乱丝繁:象征思绪纷乱。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醉起微阳¹若初曙,映帘²梦断³闻残语
注释:¹微阳:落日徐光。²映帘:指残阳。³梦断:即梦醒。⁴闻残语:恍惚似听到梦中零星话语。’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愁将铁网罥¹珊瑚,海阔天宽迷处所。
注释:¹罥:挂取。此句谓搜寻之用力。
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宽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¹,春烟自碧秋霜白²
注释:¹宽窄:义偏宽。《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²“春烟”句:谓春景有如秋霜。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
¹丹擘²石天不知,愿得天牢³锁冤魄。
注释:¹研:磨碎。²擘:分开。《吕氏春秋·诚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此谓爱情坚贞不渝。³天牢:星名。《晋书·天文志》:“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此仅用其字面。天牢锁其冤魂,天总会有知其冤之时。
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魄。
夹罗委箧¹单绡²起,香肌³冷衬琤琤佩。
注释:¹夹罗委箧:把夹罗衣放在竹箱里。²单绡:单绸衣。³肌:《全唐诗》校:“一作眠。”
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佩。
今日东风自不胜¹,化作幽光入西海²
注释:¹不胜:受不了。²入西海:谓东风消逝,暗逗由春入夏。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
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
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帏翠幕波洄旋。
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帏翠幕波洄旋。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桂宫流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
桂宫流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
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
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
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
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
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
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
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
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
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
金鱼锁断红桂春,古时尘满鸳鸯茵。
金鱼锁断红桂春,古时尘满鸳鸯茵。
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
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
帘钩鹦鹉夜惊霜,唤起南云绕云梦。
帘钩鹦鹉夜惊霜,唤起南云绕云梦。
双璫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
双璫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
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
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
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上远甚苍梧野。
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上远甚苍梧野。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罢舞腰支在。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罢舞腰支在。
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倭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破鬟倭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这组名为“春、夏、秋、冬”爱情诗是李商隐仿“长吉体”艳诗中最出色的篇章。四首诗吟咏了一段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诗立春、夏、秋、冬四题,系取《子夜四时歌》之义,抒发对所思慕的女子一年四季相思之情。《春》诗从春光烂漫中寻觅娇魂而不得开始,折入追忆初见对方时美好情景。立即又描绘雄龙雌凤杳远相隔的浩叹和魂牵梦系的情思。以下即极力渲染寻觅之渺茫,思念之深挚,最后想象对方在春天将逝的季节身着单绡、肌衬玉佩的情景。《夏》诗先写初夏雨景和石城(金陵)凄清的环境,暗示女子已去。然后想象对方身处南方瘴花木棉之地,独守闺帏,孤寂无伴之状。接着又转而回忆往昔两人曾经的短暂欢会和随之而来的分离。最后以祈望对方的到来作结。《秋》诗全篇都是对女子现时情境的想象。先想象她秋夜含愁独坐,相思念远;再想其夫亡室空,孤寂凄冷;最后又想象她秋夜弹琴,衣衫冷薄,怀思旧情,独对爱情旧物,潸然泪下。《冬》诗首点时令及对方失侣孤居,次言双方如青溪小姑与白石郎之相隔遥远;复想其身处孤冷之境,芳心已死,爱情幻灭;然后又转忆佳人之美,远胜嫦娥,而今唯独处空城,歌舞早歇,唯余纤腰,当年姊妹二人联袂而舞之欢早已烟消云散。最后想象女子在风雨冬夜独对残烛,空流红泪,直到天明;而破鬟松散,倚坐朝寒,容颜亦非往昔。

  四首诗都交织着现在与过去、回忆与想象,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四季景物的变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也由寻觅怀思、企盼重会,到悲慨馨香已故,情缘已逝,最后则根断心死,悲剧色彩逐渐浓重。女主人公的形象,从《春》之“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到《夏》之“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洄旋”,再到《秋》之“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最后到《冬》之“破鬟倭堕凌朝寒”“蜡烛啼红怨天曙”,从外在到内心也都经历了从春到冬的循环过程。徐德泓借《柳枝诗序》“幽、忆、怨、断”四字概括四首大意,比较真实地概括了四首所表现的情感特点。

  这组诗以炽烈的情感,秾艳的语言,纯粹抒情的笔法和极富跳跃性的结构章法,歌咏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抒发爱情梦幻式的感受,主要是通过情绪气氛和幽艳意境的渲染,而不是叙述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即通过回忆、想象来抒写刻骨铭心的思念,其中经常出现出人意料的转换,诗歌语言的秾艳和象征色彩造成一种华艳而朦胧的风格。如《春》诗的“暖蔼”六句。先是写回忆中初见对方的情景:“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在春日和煦阳光的掩映下,对方梳着高高的发鬟,伫立在盛开的桃枝下。下两句却从过去之遇跳过生活中应有的阶段(如会面、结合、离别),闪回现境,发出“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的叹息。接下来“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写午醉初醒,迷幻历乱。误以为残阳映帘是初阳照窗,好梦中断,然乍醒迷惑之际,耳畔似犹闻对方之言萦回,似幻似真,如痴如迷。四首诗中,随处可见。这种昔境与现境的迭现,实境与幻境的蒙太奇镜头的变换切入。这种时空不断变化交错的写法,构成了意境的朦胧与多彩。

  长吉诗奇而怪,艳中显冷,有时甚至追求强烈的刺激。李商隐这首仿长吉体的组诗,却以奇幻的想象来构筑迷离朦胧的意境,用秾艳的词采表达炽热痴迷的情感,哀感缠绵,一唱三叹,令人低吟不尽。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29-633
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岂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戏于其间。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
吾闻橘中之乐¹,不减商山²。岂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³游戏于其间。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
译文:我听说在橘林中游玩,自然少不了要说到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南)。怎能说霜后的橘子不能吃,秦末汉初东园公等四位老人不是就在橘林中游戏吗?感悟这人世间的泡影,把千里江山隐藏在一瓣橘子的斑点之中。
注释:¹橘中之乐:乃指一典故,语出《玄怪录.巴邛人》,巴邛人在自己的橘园中,发现有两个橘子特大,剖开后看到每个橘子里有两个白发红颜老人在其中游戏,以为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四皓,只可惜不能根深蒂固,以致被愚人摘下。他们随即从袖中抽出一草根,化为飞龙,四人乘龙高飞远去。作者由此得出结论,人生是虚幻的,世界之大,其实只是一个斑点,一片枣叶,可以纳入小小的芥子之中:“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岂霜余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戏于其间?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举枣叶之有余,纳芥子其何艰!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这是地地道道的佛家观点。尚在太守任上,苏轼已陷入佛家的泥潭中去了。²商山:位于陕西省丹凤县城西7.5公里丹江南岸。不仅以名夺人,更兼极富诗情画意,历来为人们所向往。³四老人者:四老人与商山有关,当指商山四皓。分别指的是秦末汉初(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后用“商山四皓”代指贤人。
举枣叶之有馀,纳芥子其何艰,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袅袅兮春风,泛天宇兮清闲。吹洞庭之白浪,涨北渚之苍湾。 携佳人而往游,勤雾鬓与风鬟,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俱还。
举枣叶之有馀,纳芥子其何艰,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袅(niǎo)袅兮春风,泛天宇兮清闲。吹洞庭之白浪,涨北渚(zhǔ)之苍湾。 携佳人而往游,勤雾鬓与风鬟(huán),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俱还。
译文:手举大枣的叶子很容易,汇集芥子却是多么困难。应该像贤德的安定王这样豁达开朗,把超脱的想象寄托于人世间。犹如袅袅的春风,清闲地飘荡在天宇之上。吹动洞庭的滔滔白浪,涨满了北方大河的苍湾。携着佳人—起去那里游览,让清风吹拂我们的鬓发和佳人的发髻。让黄色的骏马带领许多随从,卷起震撼湖泽的威力一起奔腾而来。
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忽云烝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翠勺银罂,紫络青伦,随属车之鸱夷,款木门之铜镮。
(róu)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忽云烝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翠勺银罂(yīng),紫络青伦,随属车之鸱(chī)¹,款木门之铜镮(huán)²
译文:掺糅上江米和大米的稻草,铺垫上三棱形的菅草。忽然间蒸气升腾冰水化解,随即酿出的酒犹如珍珠像泪水一样滴落下来。用翡翠色的勺子和银质的酒器,穿戴上装饰着紫色珠络的青色纶巾。随着运酒车上类似猫头鹰状的酒囊,叩敲木门上的铜环。
注释:¹鸱夷:一指革囊,一指盛酒器。根据语言环境定其义。²镮:通“环”。圆形有孔可以贯穿的东西:耳~。指~(戒指)。
分帝觞之馀沥,幸公子之破悭。我洗盏而起尝,散腰足之痹顽。尽三江于一吸,吞鱼龙之神奸,醉梦纷纭,始如髦蛮。
分帝觞(shāng)¹之馀沥,幸公子之破悭。我洗盏而起尝,散腰足之痹顽。尽三江于一吸,吞鱼龙之神奸,醉梦纷纭,始如髦(máo)²
译文:分享帝王酒觞里剩下的那一部分残酒,所幸的是公子德麟并不吝啬。我急忙洗净了酒杯起来品尝,驱散腰腿麻木憋痛的顽疾。好像三江的大水都在这一口豪饮之中,气吞大江中的鱼龙和神鬼。忽而如醉,忽而如梦,脑子里景色纷纭,开始有些疯疯癫癫。
注释:¹帝觞:帝王的酒器。²髦蛮:语出《诗·小雅·角弓》:“如蛮如髦。”古代泛指少数民族。
鼓包山之桂楫,扣林屋之琼关。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惸鳏。
鼓包山之桂楫(jí),扣林屋之琼关。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¹于渺茫,吊夫差²之惸(qióng)(guān)
译文:摇起用巴山上桂树做成的船桨,叩开林间琼楼仙屋的门。醉卧在凛冽松风中瑟瑟地缩紧身体,掬起春天里潺潺的清泉。追随着春秋时期越国的名士范蠡到渺茫的幻影之中,追忆和凭吊吴王夫差那孤单的身影。
注释:¹范蠡:春秋战国末期楚国人,后入越,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舟泛海而去,至齐,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经商积资巨万,称“陶朱公”。²夫差: 即姬夫差(?-前473) 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前496-前473)阖闾次子。曾大败越国,与晋争霸,适逢晋室内乱,夫差一度夺得霸主地位。后连年征战,民生凋敝,被越国所灭,夫差自杀。
属此觞于西子,洗亡国之愁颜。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觉而赋之,以授公子曰:乌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为我删之。
属此觞于西子¹,洗亡国之愁颜。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觉而赋之,以授公子曰:乌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为我删之。
译文:叮嘱不幸的西施姑娘用这杯酒,洗刷因亡国的愁怨而衰老的容颜。跌跌撞撞地赶路,衣服鞋袜惊起阵阵涤尘,失去了舞动袍袖、弯腰弓背的姿势。醒来后作了这篇赋,呈送给公子说: “哈哈!我的话夸张夸大了,敬请公子替我作些删改。”
注释:¹西子:即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¹
译文:我驾着车从战国时期魏国的国都出发,向南眺望吹台,那是魏王经常宴饮的地方。
注释:南向:向南方。¹吹台:古迹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禹王台公园内。相传为春秋时师旷吹乐之台。
萧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萧管有遗音¹,梁王安在哉?
译文:当年的乐曲仍在,似乎还回荡在吹台上的箫管里,可当年的魏王又在哪里呢?
注释:¹遗音: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战士食糟(zāo)(kāng)¹,贤者处蒿(hāo)(lái)²
译文:战士们吃的是酒糟、米糠之类的食物,而有才能的人闲住在草野之中不被任用。
注释:¹糟糠:酒糟和米糠。²蒿莱:野草;杂草。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译文:那寻欢作乐的歌舞乐曲还没有结束呢,秦国的大军就攻来了。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译文:后来啊,那吹台里的夹林不再属于魏国了,那华丽的宫殿也蒙上灰尘了。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译文:魏国的军队在华阳山下大败,辉煌一时的魏国最后以身死国灭告终。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不论平地与山尖¹,无限风光²尽被占³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注释:¹山尖:山峰。²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³占:占有,占据。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¹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²
译文: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¹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²甜:醇香的蜂蜜。。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贡献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叹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域。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怜惜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浅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嘲。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肤浅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辛苦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释了。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1370-1371
2、 玉华.小学生古诗词诵读200首:江苏大学出版社,2016:54

fēng

luóyǐn tángdài 

lùnpíngshānjiān xiànfēngguāngjìnbèizhàn 
cǎibǎihuāchénghòu wèishuíxīnwèishuítián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sài)¹途辽远,城南²战苦辛。
译文:塞北的征途十分遥远,城南的战斗多么的辛苦。
注释:战城南:乐府《铙歌·鼓吹曲辞》旧题,多写战争的残酷,军旅生活的艰辛。¹塞北:北方边疆之地,一般指长城外为塞北。²城南:泛指边塞城堡的附近,非确指城的南边。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fān)¹旗如鸟翼,甲胄(zhòu)²似鱼鳞。
译文:旌旗飘舞就像鸟的彩翼,甲胄映日好似鱼的银鳞。
注释:¹幡:垂直悬挂的一种窄长形旗子。²甲胄:甲是用皮革绳索串联铁叶而成的战衣,即铁甲。胄是战争中戴的防护帽子。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冻水¹寒伤马,悲风²愁杀人。
译文:冰冷刺骨的水冻伤了骏马,凛凛秋风愁杀了征人。
注释:¹冻水:即冰冷的水。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据传说,古代长城之南有溪坂,上有土窟,中有泉水流出,舀之不竭。汉时将士远征塞北,常饮马于此。这里的冻水泛指河水。²悲风:秋风。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寸心¹明白日,千里暗黄尘²
译文:将士心中充满了阳光,千里边塞滚动着黄尘。
注释:¹寸心:即心中。²黄尘:飞扬的黄沙。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 战城南 》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首联描绘寥廓的塞外战争背景,颔联和颈联用景物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衬托战斗的艰苦,尾联写主人公从内心流露出自豪、自信,充满了胜利的希望。这首诗格调雄浑高昂,洋溢着爱国热情,是刚健清新之作。

  首联以对句开起,出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仿佛画家的笔先挥毫泼墨抹出一个塞外广袤的背景。一个“辽”字,一个“远”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也给诗歌增加了空间感。对句切题,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排比点缀手法将作战阵式写得极有气势,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诗人在诗歌中,选择了“幡旗”和“甲胄”两个意象,不但抓住了古代战场特色,也把描写的镜头拉近,突出了威武雄壮的气魄。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诗的主人公脉搏激剧的跳动:激动的心、自豪的情,东闯西突血肉搏杀。

  颈联生死攸关之际,人的心境更是复杂多变、不可捉摸的,在一阵冲杀之后,感慨也随之而来。因此颈联自然地转入抒情性的叙述。“冻水寒伤马”,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饮马长城窟行》)这里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 ,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 。“悲风愁杀人”,化用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意,进一步直抒胸臆。秋风凛冽,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尾联以景作结,“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然而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寸心明白日”句,精微入妙,词语新颖,内涵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 ,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继续驰骋疆场,报效君王。

参考资料:
1、 赵建莉.初唐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29-31
2、 曾凡玉.唐诗译注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7:55

zhànchéngnán

yángjiǒng tángdài 

sàiběiliáoyuǎn chéngnánzhànxīn 
fānniǎo jiǎzhòulín 
dòngshuǐhánshāng bēifēngchóushārén 
cùnxīnmíngbái qiānànhuángch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