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提直指若为参,贝叶灵文满宝函。
无我无人无寿者,尘尘刹刹是瞿昙。
单提直指若为参,贝叶灵文满宝函。
无我无人无寿者,尘尘刹刹是瞿昙。
释慧远

释慧远

释慧远,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 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一迳(jìng)¹森然²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译文:小径周围竹丛浓密显得寂静萧疏,在座的人都感到十分凉爽。残落的阴凉时间并不是很长。
注释:¹迳:同“径”。²森然:竹丛浓密的样子。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人怜直节¹生来瘦,自许²高材老更刚。
译文:人们怜惜竹子的直节生来就劲挺,我认为它有高超的才能,老了也会更加刚直不阿。
注释:¹直节:直干有节。唐人钱起《裴侍郎湘川回,以青竹筒相遗,因而赠之》:“楚竹青玉润,从来湘水阴。缄书取直节,君子知虚心。”徐夤《山阴故事》:“爱竹只应怜直节,书裙多是为奇童。”²自许:自夸;自我评价。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曾与蒿藜(lí)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译文:曾经和蒿藜一起经历雨露,最终随着松柏经历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¹学凤凰。
译文:烦请你能够爱惜那些根株还在的竹子,要把它送给伶伦,学习凤鸣。
注释:¹伶伦:相传为黄帝时人,乐器的发明者,能用笙演奏凤凰的声音。《汉书·律历志》:“黄帝使伶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音。制十二篇(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音,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柳宗元《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落魄(pò)¹三月罢,寻花²去东家³
译文:失意漂泊,正是三月春尽时,看花遣闷,漫步去东家。
注释:¹落魄:失意的样子。²寻花:出游观花。³东家:东面邻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谁作送春曲,洛岸¹悲铜驼(tuó)
译文:谁来作一首送春的歌曲?让我把洛水岸边铜驼之悲写一下。
注释:¹洛岸:洛水岸边。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桥南¹多马客²,北山³(ráo)古人。
译文:桥南边尽是骑马游乐的人,北山上有很多古人的坟园。
注释:¹桥南:游乐的地方。²马客:骑马游乐的人。³北山: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汉魏以来,王孙贵族的墓葬地多在于此。后来指墓地。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译文:游客畅饮着杯中的美酒,铜驼却悲叹千年来的变迁。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zhú)¹
译文:生活在世上不必为名利徒然操劳,人生短暂就像风吹盘上蜡烛。
注释:¹“风吹”句:比喻人生短暂、无常。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厌见桃株笑¹,铜驼夜来哭。
译文:铜驼无心欣赏盛开的桃花,夜里它在为人世短促而啼哭。
注释:¹笑:指花开。

  这首五言古诗共一十二句,四句一段,可分三段。诗中,藉个人升沉,体察世态炎凉,且以感物感时为体己的诗人李贺,特别以“铜驼悲”为塑造、为象征,来咏人物之衰、盛世盛时不在,以为世人处世处事之警策也。

  诗中第一段四句所记,乃诗人以落魄者的身份与心情即为悲剧主角亦为精神主观,一方面企图藉赴洛阳牡丹花会赏花送春以为伤痛不平之聊慰,另一方面再藉“悲铜驼”为感时思物,并拟人体己作《铜驼悲》以为郁闷心情之排遣,合而旨在可藉相应符号个涵历史意蕴地形象展示来收达观人生、达观自然、达观历史、超越自我之效也。姚文燮注曰:“落魄寻花,无聊情绪,作曲送春,时去不复,致来铜驼之悲也。”是说不免有曲解诗人所怀的“悲剧情结”,及其相应的“感伤主义”,在艺术审美上所深层具有积极性的精神本质,其实绝不可能出于“无聊心情”之嫌。或者换言之,诗人届时所以特别能以汉铸铜驼为艺术观照与塑造对象,但藉“悲铜驼”再作《铜驼悲》,好拿自己的主观精神来把本来无生命、无感情、无精神的古物铜驼,当做时代更迭之鉴证,一并拟人赋予它之形象与符号以相应的意义。

  诗中第二段四句,诗人禀其独有的人生苦短之感与历史苍凉之慨,先拿桥南紫陌骅骝骄骋繁华之地,与北邙前贤亡灵归葬陵墓蒿荒之地为对照,复拿四会道街之畔贵客正豪饮高会,与所立铜驼因阅历已作而不胜变迁之感为景致观照,以作承转,共同来射人生生与死之短暂,并射历史繁荣与衰败之轮回,好发人为之深思深醒也。

  诗中第三段四句,合而来说人生在世,生命的脆弱无助,命运的作踹作难,诚然一如烛光临风,随时有可能或因灯油熬尽而自行熄灭,或因风而被猛然吹灭,但是人生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要义,却总是应在要以“生世莫徒劳”为志向,但为认识真理与坚持真理,一并引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道德修养为不离。离此者,必不能真正体验个涵在“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这一不失“悲观主义”精神色彩之诗句中,自被大理想、大失望、大破灭、大悲哀、大寂寞所嚼烂了的诗心,及其悲剧人生的积极精神意义。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4-165
2、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9-41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有妇人昼(zhòu)¹²小儿沙上而浣衣³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chù),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¹⁰,竟不知。虎亦寻¹¹¹²¹³。噫(yī)¹⁴,虎之食人,先被¹⁵之以威,而不惧¹⁶之人,威亦无所施欤(yú)
译文: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注释:¹昼日:白天。²置:安放。³浣衣:洗衣服。⁴驰:向往。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⁵仓皇:匆忙而慌张。⁶自若:神情不紧张。⁷熟: 仔细。⁸首:头。⁹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¹⁰痴:此指无知识。¹¹寻:副词,随即,不久。¹²卒:最终。¹³去:离开。¹⁴噫:估计。¹⁵被:施加,给......加上。¹⁶惧:害怕 。

  1、人对人倒常常是这样的。最终还是要凭实力决定一切的。

  2、有时候知道的东西多了,成熟了,反而唯唯诺诺,害怕很多事情,没有勇气了,其实是赞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的.

  3、小儿因“痴”不畏虎,“虎亦寻卒去”。这样的稀奇事引起作者思考。他获得的结论是:“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从这一启示说开去,对所有的艰难困苦,挫折磨练,不也应该如此认识吗?望而生畏,自伤锐气;无所畏惧,成功有望。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黄河九天上,人鬼¹(kàn)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²,直下洗尘寰(huán)³。万象入横溃(kuì),依旧一峰闲。
译文: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
注释:¹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北人门。²钱塘八月:指钱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³尘寰:尘世。⁴溃:洪水旁决日溃。⁵一峰:似指中神门,因前皆言“人鬼”重关。或言指砥柱山,即中流砥柱。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仰危巢¹,双鹄(hú)²过,杳(yǎo)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xī)下照,未必佽(cì)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zhuā)鼓过银山
译文: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难以攀援。人间有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为了测辨忠奸。无须“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飞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澜。呼唤那个骑鲸客,击着鼓飞过银山。
注释:¹危巢:悬崖高处的鸟巢。²鹄:水鸟名,俗称天鹅。³杳:此指高远。⁴秘神奸:词中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⁵佽飞:汉武官名,掌弋射鸟兽。一云即做非,周代楚国勇士,曾渡江,两蛟夹舟,非拔剑斩蛟而得脱。⁶骑鲸客:指豪勇之士。⁷挝:敲击。⁸银山:代指涛头。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万叠银山寒浪起”。

  这首词与同词牌的《水调歌头·游龙门》相风,都是写游览河山,抒发情怀之作。此词气势更足,景观更奇。三门津是黄河中十分险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门、鬼门、神门,水湍浪急,仅容一船通过。中有砥柱,即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砥柱山。三门峡所在山奇水急,呈现一幅波浪马远静听松风图奔涌,气势磅砣的景象。

  上片写黄河的气势,写中流砥柱悠闲。“黄河九天上”后两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河九天上”风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境相同。而“下鬼瞰重关”则写明黄河之险,人鬼难过。“长风”后五句,以粗线条勾勒出黄河怒浪滔天,浪花四射的逼人气势。又以吕梁悬水千仞和钱塘八月怒潮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山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俱备。“万象”后两句,更塑造尽管黄河水大浪急,但仍旧在砥柱山面前变得渺小。“一峰闲”侧面烘托了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的伟姿,也暗示出作者不惧艰险,乐观豁达的气质和不凡抱负。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下片更是以古典旧事,表达了词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斗志。“仰宛巢”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鹃之危巢”句意,写砥柱山之高峻艰险。“人间”后二句,又用《左传》中“神奸”之典。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由此辨神仙和奸佞的模样。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考验人的地方。“不用”后三句又用二典,一是东晋温峤在朱渚矶下“燃犀”看水下美景。二是写春秋楚国勇士佽飞仗剑入江杀两蛟的故事。以上几个方面,把黄河三门峡的险、恶写得活灵活现。结尾两句“唤取”等,引用李白塑造的骑鲸客的形象,表现词人那不可抑制的豪情壮志。

  此词用典较多,也不显含混难懂,典典都扣中主题。从谋篇布局来说,也上下呼应,环环相扣,气势作足。故叶燮《原诗》中称曰:“舒写胸臆,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

shuǐdiàotóu··sānménjīn--yuánhǎowèn

huángjiǔtiānshàngrénguǐkànzhòngguānzhǎngfēngjuǎngāolàngfēiguānghánjùnshìliángqiānrènzhuàngshìqiántángyuèzhíxiàchénhuánwànxiànghéngkuìjiùfēngxián

yǎngwēicháoshuāngguòyǎonánpānrénjiānxiǎnyòngwànshénjiānyòngránxiàzhàowèifēiqiángshèyǒuzhàngkuánglánhuànjīngguòyínshā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昔者仲尼¹与于蜡(zhà)宾,事毕²,出游于观之上,喟(kuì)³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yǎn)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译文: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声叹气。孔子叹气,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英明杰出的君主当政的时代,我虽然没有赶上,可是我心里向往(那样的时代)!”
注释:¹仲尼:孔子。²事毕:事情结束。³喟然:叹气的样子。⁴言偃:字子游,吴郡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人。春秋时期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¹²³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大家推选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彼此之间讲诚信,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仅仅只敬奉自己的亲人,也不仅仅只慈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壮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长,矜寡孤独和残废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男子都有职业,女子都适时而嫁。对于财物,人们只是不愿让它遗弃在地上,倒不一定非藏到自己家里不可;对于气力,人们生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为了自己。所以勾心斗角的事没有市场,明抢暗偷作乱害人的现象绝迹。所以,门户只须从外面带上而不须用门上锁。这就叫大同。”
注释:¹矜:无妻或丧妻的男人。²寡:死了丈夫的女子。³孤: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⁴废疾:指有残疾而不能作事的人,如患有聋、哑、瞎、四肢残缺、神经失常,或长期患病的人。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现在的大同社会的准则已经消逝不见了,天下成为一家所有,人们各自亲其双亲,各自爱其子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把礼义作为根本大法,用来规范君臣关系,用来使父子关系亲密,用来使兄弟和睦,用来使夫妇和谐,用来设立制度,用来确立田地和住宅,把勇敢和有智慧的人作为贤者来看待,把功劳写到自己的账本上。因此,勾心斗角的事就随之而生卜,兵戎相见的事也因此而起。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佼佼者。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用礼来表彰正义,考察诚信,指明过错,效法仁爱,讲究礼让,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规可循。如有不按礼办事的,当官的要被撤职,民众都把他看作祸害。这就是小康。”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