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新声隔坐闻。认殷勤。尊前为舞郁金裙。酒微醺。
绿绮新声隔坐闻。认殷勤。尊前为舞郁金裙。酒微醺。
月转参横花幕暗,夜初分。阳台拚作不归云。任郎瞋。
月转参横花幕暗,夜初分。阳台拚作不归云。任郎瞋。
贺铸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 6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
(sài)¹得家报²云秋海棠³开矣,赋此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唐教坊曲,为双调小令。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¹塞上:塞边,边界上。²家报:家中信息。³秋海棠:又称“八月春”、“断肠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秋海棠科。此花叶大棵矮,背有明显的红丝,花小,聚生、粉色。
六曲阑干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钗绿,犹裹泪绡红。
六曲阑干¹三夜雨,倩谁护取此慵(yōng)²。可怜寂寞粉墙³东,已分裙钗(chà)绿,犹裹泪绡(xiāo)
译文:家里已经下了三夜的雨,谁来保护这亭园里娇弱的秋海棠?可惜粉墙的东边寂静无人,秋海棠花绿萼已分,红花上带着雨滴,好像哭泣的美人一样。
注释:¹六曲阑干:指代亭园。²此慵:柔弱倦怠的样子,这里指秋海棠花。此系以人拟花,为作者想象之语。³粉墙:用白灰粉刷过的墙。⁴裙衩:裙子和头钗都是妇女的衣饰,这里以女子绿色裙衩比喻秋海棠绿色的枝叶。⁵绡红:生丝织成的薄纱、薄绢。
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xīng)(sōng)¹。旧欢²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译文:还记得海棠花曾在她的鬓边落下,那时她睡眼惺忪,静静感受着这半床月亮的清凉一往日的欢乐时光仿佛在梦中,还没等秋风吹起,我就已经痛断肝肠。
注释:¹惺忪:形容刚刚睡醒,神志、眼睛尚模糊不清的样子。²旧欢:指往日的欢乐情怀。

  词前“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寥寥十三个字,如云出岫,把纳兰心中的孤寂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离人在异乡收到了家书,也许一低头便柔肠寸断了。

  上片化虚为实,从想象中落笔,写家中“粉墙东”那“娇墉”、“寂寞”的秋海棠经“三夜雨”后,娇艳地开放。秋海棠香艳而多情,想来纳兰每每看见时必会想起心上人。“已分裙衩绿,犹裹泪绡红”,花朵娇红,枝叶青绿,像极了红衫绿裙的美人伫立在粉墙下。许多男人形容女子容貌时都爱说“花似人艳,人比花娇”,似乎很矫情。可真正地爱上,某位女子真正地烙于体的心上时,就会懂得那一低头的风情,似花枝轻摇,又似花露滚落。而纳兰的妻子优雅清丽,一如随风扭动腰肢的秋海棠般娇而不艳。

  下片转入追怀往昔,描绘了往日的美好时光和此时“肠欲断”的凄苦之情。一句“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表现出爱妻在纳兰心中就如梦幻中的仙子。词中写道:明明夜已深,她却不知为何突然醒了,半抬的睡眼惺忪着,白日里摘下的秋海棠仍在鬓边垂着,清冷的月光倾泻半床,好像才从仙境而来的仙子,娇媚慵懒。“旧欢如在梦魂中”,眼前的这一切是真还是假,是实还是虚,恐怕纳兰自己也无法分辨,爱妻的模样早已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上。旧爱已逝,新欢如何,或许这位续娶的夫人深深地爱着纳兰,看到明媚的花儿开了,赶紧摘一朵垂于鬓下,欢喜地为夫君写去家书,小女儿的情态跃然纸上。海棠还是那枝海裳,可她怎知自己那鬓垂海棠花的模样像极了夫君昔年的旧人。塞外西风呼啸,连着天际的枯黄令离人更加愁苦。词的最后写道:身在塞外,心里却时刻惦念着家中。逝去的时光只能在梦中再相见,而如今早已肝肠寸断,秋风又何必再来滋扰。

  通篇以花喻人,以人喻花,拿捏得当,既是极力描写烘托寂寥苦涩之意,也不显得矫揉造作,十分自然。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212页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chóu)。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¹,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
译文: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降低自己的身份,用贵重的礼物 来招募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事,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注释:¹齐因孤国之乱:因,趁着,介词。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qū)¹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²,则什己者至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píng)几据杖,眄(miàn)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hǒu)籍叱(chì)(duō),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译文: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注释:¹诎指:诎通屈;指通旨,即意旨、心意。“诎指”即委屈自己的心意,不任性妄为。²嘿:通默,沉默,停止说话。³什己者至:什,即十。⁴冯几据杖:冯,古读píng,通凭。⁵呴:通“吼”。。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¹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²?”
译文:昭王说:“我应当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买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怎么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马?”这个近侍回答说:‘买死马尚且用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愿意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到了。’于是不到一年,多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心想要招纳贤士,就请从任用我郭隗为开端;我尚且被重用,更何况那些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认为千里的路程太遥远吗!”
注释:¹涓人:古代宫中负责打扫清洁的人,也可指君王亲近的内侍。²岂远千里哉:远,以……为远,意动用法。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译文:于是昭王为郭隗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在燕国。昭王又在国中悼念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士兵们快乐安逸轻视战争。于是昭王把乐毅当作大将军,和秦国、楚国以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来攻打齐国。齐国战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别而已。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¹别而已。
译文:人生行路千万里,让人沮丧得似丢了魂的只有离别。
注释:吴季子:吴兆骞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故称季子。此处亦暗用吴王少子吴季札的典故,指吴兆骞的出身名门和才华出众。《公羊传》:“季子弱而才。”¹黯然销魂:心神沮丧,好象灵魂离开了躯体。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而水非水,生非生而死非死!
译文:您怎么弄到这样的地步,山不是山啊水不是水,生不是生啊死不是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wán)(qǐ)¹
译文:您十三岁就学遍了经史,您在江南出生,生长在富贵人家。
注释:¹长纨绮:生长在富贵人家。纨绮:贵重的丝织品。
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
词赋翩翩¹众莫比,白璧青蝇²见排诋³
译文:词赋翩翩人们都无法与之相比,可是洁白无瑕的玉石,却被苍蝇所玷污,蒙受这不白之冤。
注释:¹词赋翩翩:形容文采风流。²白璧青蝇:洁白无瑕的玉石,被苍蝇所玷污,指蒙受不白之冤。陈子昂诗:“青蝇一相点,白壁遂成冤。”青蝇:苍蝇的一种。《诗经·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后来青蝇遂被用来比喻谗言。³见排诋:受到排斥和诋毁。
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一朝束缚(fù)去,上书难自理¹
译文:被捆绑押走,给皇帝上书也难以给自己辩白。
注释:¹上书难自理:给皇帝上书也难以给自己辩白。理:伸张理由,辩释罪名。
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绝塞(sài)¹千山²断行李³,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译文:塞外边远那千山丛中行人断绝,连押送的吏役都流泪不止,被流放的人还有什么可凭倚。
注释:¹绝塞:边塞极远的地方。²千山:在辽宁省凤城县西北,即摩天岭。³断行李:断绝行人。⁴送吏:押送流放犯人的吏役。⁵流人:被流放者,遣戍边远地区的犯人。⁶倚:依靠、仰仗、凭借。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¹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译文:吏役还怕不能回去,我这次肯定已矣。
注释:¹彼:指送吏。
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
八月龙沙¹雪花起,橐(tuó)驼垂腰马没耳²
译文:可怕的是八月里龙沙堆上雪花起,雪深得没过骆驼腰和马耳朵。
注释:¹龙沙:泛指塞外之地。《后汉书·班超传》:“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雪,咫尺龙沙。”²橐驼垂腰马没耳:形容雪深、雪没骆驼腰和马耳朵。橐驼:骆驼。
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
白骨皑(ái)¹经战垒²,黑河无船渡者几。
译文:边塞战争的遗迹都是累累白骨,黑水河里船只顺利渡过的没有几个。
注释:¹白骨皑皑:暴露在地面上的死人骨殖白花花的。皑皑:形容洁白。²战垒:为战争构筑的工事。这里指边塞战争的遗迹。
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
前忧猛虎后苍兕(sì)¹,土穴²偷生若蝼蚁³
译文:前头怕遇上猛虎后面怕来苍兕,在土穴里偷生好比蝼蚁。
注释:¹苍兕:兽名,犀牛一类的野兽。²土穴:住在地窖子里。³蝼蚁:蝼蛄和蚂蚁。
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为雨。
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qí)¹为风沫²为雨。
译文:还有那山样的大鱼不见尾,张鬐成风吐沫为雨。
注释:¹鬐:鱼脊。²沫:诞沫。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译文:日月倒行沉入了海底,白昼所见半数是人半是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噫嘻¹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jié)²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译文:噫嘻乎悲哉!生了聪明的男孩切奠太欢喜,仓颉造字鬼要夜哭哭得有道理,吃苦遭灾只从读书开始,君不见,我们这位吴季子!
注释:¹噫嘻:感叹词。²仓颉:传说是黄帝的史官,创造汉字的人。

  这首诗直抒对吴兆骞蒙冤遭难的无限同情,含蓄地表达了对清廷高压汉族才士的极端不满。诗中交替运用三言、五言、七言的句式,并杂用散文化的句子,时短言慷慨,时长号哀诉,百折回环,令人肝肠寸断。

  诗的开头五句,诗人饱感情笔墨,发出强烈的感叹。前两句语出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意谓人生途中,最使人伤痛的莫过于远离故乡,告别亲人。后三句,“君独何为至于此?”是说万想不到像你这样的人,竟会落到如此地步。“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流放的去处穷山恶水,荒漠凄凉,你在那里将要受到种种摧残,度过那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非人非鬼的漫长岁月。这是多么令人揪心的事。

  接着就是实写。先写吴兆骞的出身、才华和受诬。吴兆骞出身江南富贵人家,十三岁学经学史,词赋文采无人能比。正是由于才华出众而受到打击排挤。“白璧青蝇”比喻好人为谗言小人所诬一旦捆绑去了,就无法分辨,等待着的厄运是流放到行客不至的遥远边塞。

  次写吴兆骞行前情景:“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押送的官吏且流泪不止,流徙者更无指望了。他尚且愁着不能归来,我这次去一定要死在成所了。这里写出了流徙者不能生还的愁苦心情。

  再次写宁古塔流放地的恶劣环境,一幅边塞荒漠可怕的图画立现眼前。“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是写塞外沙漠中大雪飞舞,积雪之深。八月江南正是天高气爽,景色宜人之际,而在边塞沙漠已是冰天雪地,久居江南的吴兆骞怎能习惯如此恶劣的气候呢?“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这里的古战场白骨皑皑,黑龙江上无船无渡,人烟稀少。“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这里有凶猛的老虎和犀牛,流徙者只能像蝼蚁一样生活在土穴中。周辉《南烬纪闻》:“北土极寒,必掘地作穴以居,深五七尺,昼夜伏其中。”这里还有可怕的鲸鱼,“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如雨”,翻江倒海,煞是骇人。“日月倒行入海底”,这里几乎分不清白昼黑夜,日月似乎都沉入海底了。“白昼相逢半人鬼”,白天人们相逢似人非人,似鬼非鬼。这里的流徙者过着非人般的困苦生活。

  诗的末尾,诗人发出深深的感叹。“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生了聪明的男孩也不必高兴,昔日仓颉造字有鬼夜哭真有道理。

  “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吴季子受诬流放就是样子。生男聪明应该欢喜而不必欢喜,仓颉造字而有鬼夜哭,读书竟与受患联系在一起。这种不正常现象,正是由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造成的。诗人在感叹中有愤怒,在愤怒中有感叹,同情与愤怒溢于言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569-570页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这是首笔触细致而风格明秀的春日之作。

  词篇幅一开,便春意盎然。“水涨鱼天拍柳桥”。水涨,点春讯。以下五字渲染之。春来涨潮,浮起了鱼天,不反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而已。鱼天一辞,妙不可言。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是空明莹澈。“云鸠拖雨过江皋”,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这又是一个妙手偶得的好辞。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一番春信入东郊”,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这又是词人下笔极细致有味之处。

  过片二句,词境从江郊转为室内。“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上句写自己沏茶。凤团是宋时一种名茶。春日人常渴睡,短梦也是常有的。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句首虽下一“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方才一饷短梦,竟大有难以遣除了却之愁,故须饮茶以消其一份梦后的惘然。下句写燕子垒巢。燕子不辞辛苦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衔泥而来,眼看着就渐渐营造成了新巢。燕子极忙,词人则静。句首一下“静”字,暗示的实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悲哀,隐约见于此二句之言外。结句转为室外。“又看日影上花梢”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句首下一“又”字,则日日空对春光之意亦隐然可见。挽合下片三句首字所下之“闲”字、“静”字、“又”字,词人心头不忍时光白白流逝的愁怨不难体味。这种淡淡的哀怨,实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而词中表现得极精微、含蓄。

huànshā··shuǐzhǎngtiānpāiliǔqiáo--zhōubāngyàn

shuǐzhǎngtiānpāiliǔqiáoyúnjiūtuōguòjiānggāofānchūnxìndōngjiāo

xiánniǎnfèngtuánxiāoduǎnmèngjìngkànyànzilěixīncháoyòuyǐngshànghuāshāo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离心¹(yǎo)²思迟迟³,深院无人柳自垂。
译文:离开相位后总是茫然无所适从,连思想都变得呆迟。在这深院中只有杨柳和我相伴。
注释:¹离心:指离开相位时的心情。²杳杳:深暗幽远。这里有茫然无所适从之意。³迟迟:迟缓。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¹时。
译文:日暮时分,听到长廊上的喃喃燕语,一场微雨,使人觉得有几分凉意,原来正是麦秋时。
注释:¹麦秋:指初夏。因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而初夏是麦子成熟的时节。

  这首诗写初夏傍晚美好的风景和宜人的气候,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色来写,一方面写出了夏日的风景,另一方面侧面反衬诗人被贬后清闲生活,表达了诗人遭谗罢相后悒郁不平的心情。全诗清雅自然。

  全诗的典型环境是初夏傍晚时分的深院。初夏为麦熟的时候,秋天为谷物收成的季节,因以“秋”为谷物成熟和收成,《书·盘庚》上篇云:“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麦秋”正为麦子成熟的初夏(农历四月)。此时此刻,轻寒微雨,燕子归巢,喃喃之声,闻于深院长廊。鸟鸣热闹,人间无语,只见杨柳低垂,不由得勾起诗人缕缕思绪。诗人寇凖诗学王维,韦应物,藻思宏逸,所成篇咏,“众口传写”,王维之诗,备陈穑事,追拟《诗经·豳风》,是为农家诗。诗人学王维,故有“麦秋”之说。学韦苏州,故多写田园风物,语言简淡。诗人《春日登楼怀旧》里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只是把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扩大为一联,而这首“离心杳杳”,似“久归不去”之作,“深院无人柳自垂”一语,也有点化“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迹。

  “离心杳杳思迟迟”一句,涉及全诗视角,恋家眷乡,韵语“麦秋”,诗人与农事力穑息息相通。“深院无人”,是诗人视线所及,全诗的笔触是由近及远的。既无心离去,月前思绪徐徐扑上心头,便有下文韵致。故“思迟迟”一语,实为全诗的主题语,然后推演开去,移动视点,先写深院,后写长廊,最后写广漠和“麦秋”季节,由近及远,一一分咏,韵致亦徐徐泄出。全诗构思自然平实,由诗人“离心”、思绪一直写到广袤无垠和时令,堪称宏逸。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950页

xià--kòuzhǔn

xīnyǎoyǎochíchíshēnyuànrénliǔchuí

zhǎnglángwényànqīnghánwēimàiqiū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