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著我簿书堆,领客樽罍未办开。
始信南山是知己,露奇呈秀斩关来。
今朝著我簿书堆,领客樽罍未办开。
始信南山是知己,露奇呈秀斩关来。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¹,式微,胡²不归?微³之故,胡为乎中露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注释:邶风:邶地的民歌。¹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²胡:何,为什么。³微:(如果)不是。⁴君:君主。⁵中露:即露中,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¹,胡为乎泥中?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注释:¹躬:身体。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怨沉痛的情绪。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所以方玉润评此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诗经原始》)

  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的影响。

shìwēi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shìwēi shìwēi guī wēijūnzhī wèizhōng 
shìwēi shìwēi guī wēijūnzhīgōng wèizhōng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jiū)¹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²空眷(juàn)³,分袂(mèi)却匆匆。
译文:在鹁鸠鸟的啼叫声中,雨水降落,草木青葱;燕子的新巢,都是落花和着泥土筑成。春光就好似美人一样。在分开的时候,明明心里缱绻不舍,但还是匆匆分开。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¹鸠雨:相传鹁鸠鸟每逢阴天就会将配偶赶走,等到天睛就又将其呼唤回来。因此民间有俗语说道:“天将雨,鸠逐妇。”²论心:谈心,倾心交谈。³眷眷:依恋不舍的样子。⁴分袂:离别,分手。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只道¹真情易写,那知²怨句难工³。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láng)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译文:只知道真情是容易表达的,哪里知道分别的离情别绪,难以真切地表达。水流去、云散后,他们也将分别而各自东西了。离别时,明月照着半个花院,旅途中和风轻轻吹着,像是在诉说着无边的愁绪。
注释:¹只道:相当于“只知”。²那知:即“哪知”,哪里晓得。³工:细致地表达,书写。⁴半廊:一半回廊。⁵柳桥风:指旅途中的和风。

  此词开头“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这两句组成对偶,意象结集丰富,颜色对照鲜明,基调自然,对仗工整,是上片词形象浓缩的焦点。“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把春光说成与美人一样,在相聚的时候,彼此间无限眷恋,但说到分手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分手了。这个比喻恰当,深挚地体现出词人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空眷眷”的“空”,是惜别时追叹之语,正是在“分袂却匆匆”的时刻感觉前些时的“眷眷”已如梦幻成空。这三句写景抒情,化浓密为清疏;疏而不薄,因有开头二句为基础,从而能够取得浓淡相济的效果。

  “只道真情易写”从惜别的常情着想,早已是预料中的“那知怨句难工”,从内心发出的感叹是实践后的体验。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说:“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词人相信这个道理,但其结果不是这样,意思递进一层极言惜别之情的难以表达。“水流云散各西东”说明春光难以挽留,兼写客中与果州告别,词人与果州的朋友告别,天时人事融合在一起了。“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这两句也是对偶句,前句写离开果州前的夜色之美,后句写离开后旅途中的昼景之美。明月照着半个花院,旅途中和风轻轻吹着。词人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虽不言情,却可见轻快之情,浓清丽又似含蓄有加。

  这首词上片以写景开始而以抒情结尾,下片以抒情开始而以写景结尾。全词仅插两句单句,其余全部用对偶句。单句转接灵活,又都意含两面;对偶句有疏有密,起处浓密,中间清疏,结尾优美含蓄。情景相配,疏密相间,明快而不淡薄,轻松而见精美。同时也抒发了词人的惜春之情,与友人的离别之愁。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1-1372页

línjiāngxiānguǒzhōuzuò--yóu

jiūcuīchéngxīn绿yànshōujǐncánhóngchūnguāngháiměiréntónglùnxīnkōngjuànjuànfēnmèiquècōngcōngzhǐdàozhēnqíngxiězhīyuànnángōngshuǐliúyúnsàn西dōngbànlánghuāyuànyuèmàoliǔqiáofēng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zhètiān··hánxiāoxiāoshàngsuǒchuāng--qīngzhào

hánxiāoxiāoshàngsuǒchuāngtóngyīnghènláishuāngjiǔlángèngtuánchámèngduànpiānruìnǎoxiāng

qiūjǐnyóuzhǎngzhòngxuān怀huáiyuǎngèngliángsuífēnzūnqiánzuìdōngruǐhuáng

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
招提凭¹高冈,疏散连草莽²
译文:太平寺靠着高高的山冈,周围都是山林草丛。
注释:太平寺:故址在秦州(今甘肃天水)附近。寺内有泉一眼,今寺院已毁,而泉水依然。¹凭:靠着。²草莽:草丛。
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
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
译文:清泉从枯柳根下涌出,已被世人汲引了很久。
石间见海眼,天畔萦水府。
石间见海眼¹,天畔萦(yíng)水府²
译文:岩石间的泉眼清晰可见,这云天之处竟有水府环流。
注释:¹海眼:古人以为泉水从地下通海,故称泉眼为海眼。²水府:传说为海中龙王的府邸,在海的最深处。
广深丈尺间,宴息敢轻侮。
广深丈尺间,宴息¹敢轻侮²
译文:泉石的深广虽在丈尺之间,而且寂静安闲,但是人们怎敢对它轻慢?
注释:¹宴息:休息。宴:通“晏”。²轻侮:轻视,怠慢。
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时睹。
青白二小蛇,幽姿¹可时睹。
译文:池中生有青白两条小蛇,那幽隠之姿可以时时看见。
注释:¹幽姿:幽雅的姿态。
如丝气或上,烂熳为云雨。
如丝气或上,烂熳¹为云雨。
译文:它们时而吐出一串如丝的气泡,令人想象一旦成龙便可兴云作雨。
注释:¹烂熳:焕发,散布。
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
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
译文:此山从上到下岩石遍布,凿井实属不易。
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取供十方¹僧,香美胜牛乳。
译文:这眼泉水可以取供十方众僧,水味香美超过了牛奶。
注释:¹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
北风起寒文,弱藻舒翠缕。
北风起寒文¹,弱藻(zǎo)²舒翠缕³
译文:北风吹起了寒冷的波纹,纤细的水藻舒开了翠缕。
注释:¹文:纹理。指水波纹。²弱藻:柔软的水草。³翠缕:缕缕青翠。
明涵客衣净,细荡林影趣。
明涵¹客衣净,细荡林影趣。
译文:明亮的泉水倒映着游客的净衣,细碎的涟漪摇荡着秋林的妙影。
注释:¹明涵:清泉中的倒影。
何当宅下流,馀润通药圃。
何当宅¹下流²,馀润通药圃(pǔ)
译文:如何才能筑宅于其下,让它的余泽流进我的药圃?
注释:¹宅:动词,盖房子。²下流:下游。
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三春湿黄精¹,一食生毛羽²
译文:三春佳季滋润黄精生长发育,一经服食便可羽化成仙呢!
注释:¹黄精:又名黄芝,多年生草本,根如嫩姜,入药。道家以为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可以轻身延年。²生毛羽:道家认为成仙之后可以生羽飞升。

  这首诗赞叹太平寺泉眼的神异、泉水的明净及环境的幽美,表示要在这里卜居,服食修炼,以成正果。全诗可分四段,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突出了太平寺泉的神奇以及泉水的清与美。

  此诗首二句写太平寺的环境,地处高冈,可见不在秦州城内。次二句以根枯衬泉活,岁古显流长。这有如八大山人作画,能于苦涩处见生机,古简处见笔力,细味之始觉其妙。“石间见海眼”,唐人赞山泉古井的神异多谓能通海,当然不一定真通海,这么想这么说,带有神秘感,有助于加强艺术感染力。“天畔萦水府”,见泉眼在寺旁地势较高处。接着写泉眼的神异。“青白”四句写得的确很美,这不是因为对“青白二小蛇”刻画得如何典型,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中,这是两条龙的化身。这想象是美的。通过这美的想象,不仅写出了泉眼清澈、蛇游气冒的实景,展现了“潜虬媚幽姿”(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意境,也藉以一舒胸中抑郁之气。“山头”四句谓山地多石,凿井为难,幸有此味美色清的泉水供十方僧众饮用。“北风”二句写实景平平,“明涵”二句写倒影绝妙。泉水明净,客衣可鉴;涟漪荡影,野趣宜人。山泉既如此可羡,这就难怪诗人动卜居之念、生羽化之想了:“何当宅下流,馀润通药圃。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参考资料:
1、 陈贻焮.杜甫评传(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39-440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¹女骑牛唱竹枝²,藕(ǒu)³菱叶傍(bàng)江时。
译文: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注释:¹巴:地名,今四川巴江一带。²竹枝:竹枝词,指巴渝(今重庆)一带的民歌。³藕丝:这里指荷叶、荷花。⁴傍:靠近,邻近。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不愁日暮还家错¹,记得芭蕉出槿(jǐn)(lí)²
译文: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注释:¹还家错:回家认错路。²槿篱:用木槿做的篱笆。木槿是一种落叶灌木。

  诗人以平易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雅的巴女放牛图。“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写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烟霭四起,江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骑在牛背上面,亢声唱着山歌,沿着江边弯弯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转家去。如此山乡风味,极其清新动人。

  下两句:“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纯然是小孩儿天真幼稚的说话口气,像是骑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对于旁人的一段答话。这时天色渐渐晚了,可是这个顽皮的小家伙还是一个劲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听任牛儿不紧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会儿天黑下来,要找不到家门了!不料这个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才不害怕呢!只要看见伸出木槿篱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叶子,那就是我的家了!木槿入夏开华,花有红、白、紫等色,本是川江一带农家住房四周通常的景物,根本不能以之当作辨认的标志。小女孩这番自作聪明的回话,正像幼小的孩子一本正经地告诉人们“我家爷爷是长胡子的”一样的引人发笑。诗中这一逗人启颜的结句,对于描绘人物的言语神情,起了画龙点睛的妙用。

  古人说:“诗是有声画。”这首小诗就是如此。因为它不但有形、有景,有丰富的色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芭蕉的新绿和竹篙上紫、白相间的槿花),而且还有姑娘清脆的歌声。《竹枝词》是流行在巴渝一带的民歌,从诗人刘禹锡的仿作来看,讴歌天真纯洁的爱情是它的基本内容。从此诗中可以想见,这位巴女正是在纵情歌唱着她青春的情怀,这从“藕丝菱叶”似乎也能得到一点暗示。而且,妙就妙在她是骑在牛背上,一路走一路唱着,像移动的电影镜头一般,慢慢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空阔的远方。“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使整首诗充满乐观开朗的气息,给予读者一种健康的美的享受。

  这是于鹄采用民谣体裁写的一篇诗作,词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川江农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静生活的一个侧面,读来饶有隽永动人的天然情趣。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24-725 .

yáo

 tángdài 

niúchàngzhúzhī ǒulíngbàngjiāngshí 
chóuhuánjiācuò jiāochūjǐn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