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东东际控东荒,蓬莱北界跨石梁。天风吹来黑水国,海雨洒过青龙洋。
甬东东际控东荒,蓬莱北界跨石梁。天风吹来黑水国,海雨洒过青龙洋。
宝陀山高此孤绝,善财洞近争巉裂。黄金沙土结香云,白玉树花飘瘴雪。
宝陀山高此孤绝,善财洞近争巉裂。黄金沙土结香云,白玉树花飘瘴雪。
扶桑岛上接鳀人,棋子湾头望马秦。安期先生脱赤舄,羲和女子扶朱轮。
扶桑岛上接鳀人,棋子湾头望马秦。安期先生脱赤舄,羲和女子扶朱轮。
晨鸡鸣声日观立,老蜃楼台潮候急。释迦方域舶船通,娑竭世家宫殿湿。
晨鸡鸣声日观立,老蜃楼台潮候急。释迦方域舶船通,娑竭世家宫殿湿。
君不见海人稽首扣海矶,鲛鼍不动护仙衣。紫竹㫋檀何处所,毗陵频伽独飞舞。
君不见海人稽首扣海矶,鲛鼍不动护仙衣。紫竹㫋檀何处所,毗陵频伽独飞舞。

ǒuyuèchāngguózhìtuóluòjiāshān--lái

yǒngdōngdōngkòngdōnghuāngpéngláiběijièkuàshíliángtiānfēngchuīláihēishuǐguóhǎiguòqīnglóngyáng

bǎotuóshāngāojuéshàncáidòngjìnzhēngchánlièhuángjīnshājiéxiāngyúnbáishùhuāpiāozhàngxuě

sāngdǎoshàngjiērénziwāntóuwàngqínānxiānshēngtuōchìzizhūlún

chénmíngshēngguānlǎoshènlóutáicháohòushìjiāfāngchuántōngsuōjiéshìjiāgōng殿diàn湿shī

jūnjiànhǎirénshǒukòuhǎijiāotuódòngxiānzhútánchùsuǒlíngpínjiāfēi

吴莱

吴莱

(1297—1340)婺州浦江人,初名来,字立夫,号深袅山道人。吴直方子。从学于方凤,博极群书。仁宗延祐七年以《春秋》举进士,不第。退居深袅山中,穷诸书奥旨,著《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春秋传授谱》、《古职方录》、《孟子弟子列传》、《楚汉正声》、《乐府类编》等书。后以御史荐,授长芗书院山长,未上卒。私谥渊颖先生。有《渊颖集》 ▶ 1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shuāng)欲结¹
译文:夜晚雪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了。
注释:¹结:凝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译文: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

  这首小诗,必须反复吟味,才会觉得意趣深长。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夜晚的山泉美景,表现了山的寂静和生机。整首诗用以动衬静的方式来写。

  这幅幽静的山泉夜景,在诗人笔下充满了活力,一石一水,生气勃勃,情趣盎然。“山白鸟忽鸣”,应是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化出,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把山岭照得白皑皑,而月光照进鸟巢,使鸟儿惊诧,鸣叫起来。清静的山丘传来鸟叫,更显幽美。次句既所所感,也点明秋天的时令。霜天月夜,石块单是看都有冰冷的感觉,而且仿佛秋霜都要冷得凝结了,暗地里还是照应一个“白”字。最后二句,写皎洁的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的白色,仿佛净化了,顿时变成一溪白雪。诗人笔下的山、鸟、石、泉,在优美的月色下,融成一幅绝色的图画:幽静,清冷,空明,爽洁。正是这是白色的基调,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气氛。

  诗题为《夜泉》,主要写的却是对月色中的山水景物的感觉。“山白”是山在月光沐浴下呈现的色调。一声鸟鸣划破寂静,反而更衬托出寂静,正像王籍所描绘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山白而鸟忽鸣,不管两者有无联系,总让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没写月,但诗人已向我们暗示了月光,下面的景色都由此而生。

  “石冷霜欲结”,表现出视觉引起的对触觉的联想。清幽的月色洒在石头上泛起一片冷光,青白青白的像是要凝作霜花。这一句写得非常虚,由月色在石上的反光产生冷的感觉,同时又由冷和白色幻化出霜的想像,作者在此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人置身于朗月的清辉中,山看上去是白的,石也泛着冷光像要结霜,而石下的泉水呢,被月华映照,银光闪烁,简直像是一片雪。古人写夜泉的诗句很多,因为是在夜里,一般都用听觉来表现它,写它的淙淙流声。而本诗的作者却独从视觉来表现它,不能不说是别出心裁的艺术创造。雪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暗应上文的“冷”、“霜”,承接十分自然,作者的心思绵密由此可见。

quán

yuánzhōngdào míngdài 

shānbáiniǎomíng shílěngshuāngjié 
liúquányuèguāng huàwéixuě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穆满¹曾为物外²游,六龙³经此暂淹(yān)
译文:皇上曾经到世外巡游,他的六马车驾在此作了短暂停留。
注释:马嵬驿:即马嵬坡,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离长安(今西安)百余里。¹穆满:周穆王名满,在位时曾西征犬戎。此以周穆王喻唐玄宗,以“物外游”称其奔蜀避乱。²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间的仙境。³六龙:原指周穆王驾驭的骏马,此喻指唐玄宗车驾。⁴淹留:停留,逗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¹碧草愁。
译文: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人还魂回生,只有鲜血化成青草似乎在诉说怨愁。
注释:¹生:一作“成”。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香辇(niǎn)却归长乐殿¹,晓钟还下景阳楼²
译文:人已不见香车却又回到京城宫殿,人去楼空而晨钟依旧。
注释:¹长乐殿:即汉代长乐宫,西汉高帝时,就秦长乐宫改建而成。汉初皇帝在此视朝。这里用来借指唐玄宗的住处。²景阳楼:即南朝陈景阳殿,为陈后主和张妃(丽华)宴乐之所。这里借称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经住过的唐宫。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甘泉¹不复²重相见,谁道文成³是故侯。
译文: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魂再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
注释:¹甘泉:即汉代甘泉宫,原为秦宫,汉武帝增筑扩建,在此朝诸侯王,宴请外国宾客。²复:一作“得”。³文成:文成将军,即齐人少翁。

  此诗首联是以周穆王周游天下的神话传说比喻唐玄宗的奔蜀。这一联实际上是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后,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经过马嵬驿时,车驾作了短暂的停驻。而车驾停驻的原因是发生了“马嵬之变”。

  颔联承接上联之脉络,叙述了“马嵬之变”的直接后果:贵妃已死,犹如青烟消逝,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她还魂回生;如今“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贵妃的鲜血化成的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诉说着她的怨恨。《十洲记》载:“聚窟洲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花发香闻数百里,名返魂树。死者在地,闻香即活。”又《庄子》:“苌弘死,藏其血,三年化为碧。”这里化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贵妃在马嵬驿的永逝。诗人省去了马嵬兵变时六军驻马,贵妃与玄宗生离死别的历史情节,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深寓同情地描写了贵妃的悲剧结局。

  作为马嵬事变的直接受害者,杨贵妃已经死不复生。而颈联形象地描写了曾经同贵妃订立“愿世世为夫妇”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变之后过着的生活状况。《新唐书·宦者传》载,收复长安后,肃宗不要玄宗再过问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辅国胁迫太上皇(玄宗)从兴庆宫迁到西宫中。这一联概括地叙述了唐玄宗在经历了一场动乱之后,回到长安,看到的是人去楼空,钟声依旧的悲切情景,饱含着他对亡妃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过的孤独、寂寞、凄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间的两个关联词“却”“还”用得极妙。“香辇却归”道出了马嵬事变中玄宗与贵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运;“晓钟还下”写出了钟声依旧人已非的无奈之情。

  死者不可复生,生者长恨不已。陈鸿《长恨歌传》说,贵妃死后,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寻找贵妃魂魄,方士谎称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贵妃,并带回金钗钿合作为信物。诗人在尾联却对这一传说提出了质疑:一个命归九泉,一个残生人间,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灵再相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史记·孝武本纪》说,汉武帝的宠姬王夫人卒,齐人少翁以方术在夜间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见。于是封少翁为文成将军,以客礼相待。并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过一年多,少翁的方术渐渐失灵,神不至。于是诛文成将军。这里诗人化用典故,说明了这场悲剧的无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无尽悲哀与怀念。但是就《长恨歌传》的传说而言,对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诞,命方士寻找贵妃亡灵的愚蠢作法,诗人不无讥讽之意。

  全篇以叙事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议论。中间二联杨贵妃、唐玄宗交替描写,在工整的对偶中间以虚字的抑扬,使得率直的叙述变得婉转而流动。全诗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来叙述,别具咏史诗之一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22-624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大江¹歌罢掉头东,邃(suì)²群科³济世穷
译文: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注释:¹大江:在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²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³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群科,即社会科学。一说是各种科学。⁴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济,拯救,变革;世,社会,国家;穷,濒临绝境,危亡。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面壁¹十年图破壁²,难酬(chóu)³(dǎo)亦英雄。
译文: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注释:¹面壁:面对墙壁坐着。²破壁: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³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⁴蹈海:投海。

  “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大江歌罢”指刚唱罢令人豪情四起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开篇即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周恩来此处用此典,一是表明其志向的豪迈,二也是为了照应东渡日本横跨大洋江海的经历。“掉头东”,掉指船桨,则表明义无反顾的抉择。梁启超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有诗句曰:“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梁启超表达的是离开中国而到日本寻求真理的决心,周恩来此诗句反映的也正是他1917年东渡时立志救国的抱负。

  “邃密群科济世穷”,说的是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周恩来自中学始就具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他所处的时代也正是国内掀起“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呼声高涨时期,留学潮中的中国青年大多抱有到国外寻求先进思想、先进技术以报效国家、拯救中国的愿望。故他在国内革命需要时可以放弃在日本的留学,又可以为了革命的需要于1920年到欧洲勤工俭学。

  “面壁十年图破壁”,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反映出诗人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西来的达摩禅师从长江之南一苇渡江到达嵩山少林寺,在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终于将印度佛教成功传入中国,成为禅宗初祖。周恩来表示东渡留学也要有达摩面壁的精神,而且学成之后要达到如巨龙破壁腾飞的境地。“破壁”之说源自《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载的传说,说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一经他点出龙的眼睛,巨龙则破壁而出腾空飞去。周恩来将“面壁”和“破壁”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在修辞手法上是一种艺术创造,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

  “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的意思。“蹈海”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跳海殉身之意,如近人陈天华留学日本,为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毅然投海自杀,以示警醒;二是到了晚清时,出洋寻求真理亦称“蹈海”。此处我取第二意,恐更符合周恩来此诗的背景。

 ·jiāngdiàotóudōng

zhōuēnlái jìnxiàndài 

jiāngdiàotóudōng suìqúnshìqióng 
miànshínián nánchóudǎohǎiyīngxióng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
帝乡¹岁云暮,衡门²昼长闭。
译文:皇家京城已经是岁暮,我的柴门白日常关闭。
注释:¹帝乡:汴京。²衡门:用横木做门,暗示住宅简陋。
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五日免常参¹,三馆²无公事。
译文:因雪免去五日的朝参,三馆关门停止办公事。
注释:¹五日免常参:朝廷免去五日一上朝的惯例。²三馆:昭文、国史、集贤三馆。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¹
译文:我因读书日里睡得迟,以致多成白日酣然睡。
注释:¹日高睡:睡至日上三竿始起。
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睡起毛骨寒,窗牖(yǒu)¹琼花坠。
译文:睡起犹觉冷气透皮骨,窗外仍见雪花纷纷坠。
注释:¹窗牖:牖 穿壁以木为交窗也。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
译文:披起外衣走出门外看,大雪飘飘扬扬满天地。
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¹
译文:我哪敢为贫居而忧虑,聊且舒开笑脸庆丰岁。
注释:¹岁:年成,一年的收成。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
译文:我月薪虽然毫无多余,晨炊还能日日相接继。
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薪刍(chú)¹未阙(quē)²供,酒肴亦能备。
译文:柴草生活用品未缺供,美酒佳肴尚能来置备。
注释:¹薪刍:刍薪柴和粮草。²阙:阙欠,应给而没给。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
数杯奉亲老¹,一酌均²兄弟。
译文:几杯美酒孝敬给亲老,一杯不忘均分给兄弟。
注释:¹亲老:指父母。²均:全,都。
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¹
译文:妻子儿女不会受饥寒,欢聚一起共同颂祥瑞。
注释:¹时瑞:当时的祥瑞,指这场冬雪。
因思河朔民,输挽供边鄙。
因思河朔¹民,输挽供边鄙。
译文:因此想起河北的人民,推拉货车供应给边鄙。
注释:¹河朔: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北方。
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车重数十斛(hú)¹,路遥几百里。
译文:车子载着重货几十斛,艰难路程遥遥几百里。
注释:¹斛: 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
(léi)¹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²
译文:疲弱牲口冻得走不动,车陷冻土再也拉不起。
注释:¹羸:羸瘦弱。²曳:牵引,曳引,拖。
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夜来何处宿,阒(qù)¹寂荒陂里。
译文:日来天寒又在哪里宿,只能露宿荒坡野地里。
注释:¹阒:阒寂静 。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
又思边塞兵,荷戈¹御胡骑。
译文:再想那遥远的戍边卒,日日肩着戈戟防胡骑。
注释:¹荷戈:荷:背,负;戈:古代兵器。
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¹
译文:城上军旗高高随风扬.城楼日日警觉望烽燧。
注释:¹烽燧: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
译文:弓硬挽弓还需添力气,盔甲冰寒冷入骨与髓。
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今日何处行,牢落¹穷沙际。
译文:今日边兵更在何处行。想必走在荒僻边陲地。
注释:¹牢落:稀疏,荒芜。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
译文:自我揣念又是何等人?苟且偷安竟然能如此!
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深为苍生蠹(dù)¹,仍尸谏官位。
译文:深感自是损民小蠹虫,至今仍空占着谏官位。
注释:¹蠹:蠹蛀虫。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
(jiǎn)(è)¹无一言,岂得为直士²
译文:虽然刚直可又无一言,岂能称为正直之朝士?
注释:謇谔:謇谔亦作“ 謇鄂 ”,“ 謇愕 ”,正直敢言。²直士:正直、耿直之士。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¹
译文:赞誉贬斥默默两无言,岂能称为公正的良史?
注释:¹良史:指能秉笔直书、记事信而有征者。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
译文:我没有耕耘过一亩田,手中更未握持一枝矢。
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译文:深愧心无富国裕民术,也缺平定边疆之谋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空作对雪吟,勤勤¹谢知己。
译文:只能空赋对雪之诗篇,殷勤酬谢深情的知己。
注释:¹勤勤:殷勤,诚挚。

  全诗可分五段。第一段从篇首至“飘飘满天地”,从题面叙起,写岁暮深居值雪。这段文字很平,但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天气的奇寒:“衡门昼长闭”“五日免常参”二句写为官的作者本人深居简出,朝廷免去五日一上朝的惯例,官署亦不办公,这些都间接表明岁暮天寒的影响。“睡起毛骨寒,窗牅琼花坠”则是通过描写漫天飞扬的大雪直接表达天气的寒冷;二是描述一己的闲逸。既无案牍劳形之苦,复多深日读书之趣,因而往往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一日睡起,忽觉寒气入骨,有玉屑一样的白花飞入窗内,于是“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十个字对雪没有作细致的描绘,却全是一种潇散愉悦的情味。这里写天寒,写闲逸,无不是为后文写边地兵民劳役之苦作铺垫或伏笔。

  第二段从“岂敢患贫居”到“相聚歌时瑞”,承接上段,写家人团聚,赏白雪而庆丰年。值得玩味的是从篇首“衡门句到这一段,诗人一再称穷。“贫居”固然是穷,“月俸无余”、“数杯”、“一酌”亦无不意味着穷。其实这倒不是他真的要发什么官微不救贫一类的牢骚,而是别有用意。他虽说“穷”,却不愁薪米、能备酒肴,惠及父母兄弟妻子。在这大雪纷飞的岁暮,他们能共享天伦之乐,共贺“瑞雪丰年”。这里句句流露出一种“知足”之乐,言“贫”倒仿佛成了谦词。所以,诗人实际上是要告诉读者:贫亦有等,从而为后文写真正贫而且困的人们再作地步。晚唐罗隐诗云“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从“相聚歌时瑞”的人们联想到长安贫者,替他们说了一点话。王禹偁这里的写法大致相同,但他想得更远,语意更切。

  第三段即以“因思”二字领起,至“阒寂荒陂里”句,转而以想象之笔写“河朔”人民服劳役的苦况。关于北宋时抽民丁运输军粮的情况,李复《兵餽行》写得最详细,可以参看:“人负五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高卑日概给二升,六斗才可供十日。”“运粮恐俱乏军兴,再符差点催餽军。此户追索丁口绝,县官不敢言无人;尽将妇妻作男子,数少更及羸老身。”第四段则以“又思”二字领起,至“牢落穷沙际”句,进而写兵役的苦况。

  这两段所写河朔兵民之苦,与一二段所写身在帝乡的“我”的处境,适成对照。一方是闲逸,而一方是不堪劳碌:服劳役者“车重数十斛,路遥数百里。赢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服兵役者“城上卓握旗,楼自望烽隧,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一方无冻馁之苦,而一方有葬身沟壑沙场之忧:或日宿“荒陂里”,或转辗于“穷沙际”。字里行间,表现出诗人对河朔军民之深厚同情,从而引出一种为官者为强烈责任感,和对自己无力解除民瘼的深切内疚。

  从“自念亦何人”到篇终为第五段,作自责之词而寓讽谕之意。看出诗人内疚很深,故出语沉痛。他觉得贪图一己的安逸是可耻的“偷安”,感到自己身为“拾遗”而未能尽到谏官的责任,身“直史馆”而未能尽到史官的责任,不足为“直士”、不足为“良史”。“不耕一亩田”,又无“富人术”,有愧于河朔之民;“不持一只矢”,又乏“安边议”,有负于边塞之兵;更对不住道义之交的热忱期望。所以骂自己为人民的蛀虫--“深为苍生蠹”。而事实上,王禹偁本人为官“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已任”,是不当任其咎的。他在此诗以及其他诗中的自责之词,一方面表示他不愿尸位素餐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是对那些无功食禄之辈的讽刺。

  全诗层次极清楚,主要运用了对比结构,但这不是两个极端的对比,而是通过“良心发现”式的反省语气写出,对比虽不那么惊心动魄,却有一种恳挚感人的力量。全诗语意周详,多用排比句式,乃至段落之间作排比,却毫无拖沓之嫌。其所以“篇无空文”,实在于“语必尽规”。因此,此诗不仅在思想上继承杜甫、白居易系心民瘼的传统,在艺术风格上也深得白诗真传,以平易浅切见长。从诗歌语言的角度看,乃是以单行素笔直抒胸臆,初步表现了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风格待征。

参考资料:
1、 严寿澄,贺银海.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19-21
露白蟾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露白蟾(chán)¹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²,梦牵情役几时休?
注释:¹蟾: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月。²佳期句:佳期已逝,幽会难逢,二者均茫然无望。悠悠:漫长,这里指欲相见而遥遥无期。
记得泥人微敛黛,无言斜倚小书楼,暗思前事不胜愁!
记得泥¹人微敛(liǎn)(dài)²,无言斜倚小书楼,暗思前事不胜愁!
注释:¹泥:怜爱、留恋,作动词用。²敛黛:皱眉。

  这首词也是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上片写又是一个秋天到来了,但幽会的事又茫然无期,梦中想,心中念,这样相思的日子何时才完?下片是回忆女子的可爱形象:分别时她百般挽留,黛眉微皱,无言斜倚小楼。最后一句,写他想到往事的忧愁心。

  顾敻八首《浣溪沙》,是写男女相互思念的词作。汤显祖评道:“此公管调,动必数章。虽中间铺叙成文,不如人之字雕句琢,而了无穷措大酸气。即使瑜瑕不掩,自是大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