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

hándāndàoshàng--sòngluò

hándāndàoshàngqiūshēnghuānglǎoqīngduōshǎowǎngláimíngmǎnshēnchénbàishēng

宋荦

宋荦

宋荦(1634年~1714年),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汉族,河南商丘人。官员、诗人、画家、文物收藏家。“后雪苑六子”之一。宋荦与王士祯、施润章等人同称“康熙年间十大才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宋荦奉诣入京师为康熙皇帝贺寿,被加官为太子少师,复赐以诗,回到家乡商丘。九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岁。康熙下旨赐祭葬于其家乡商丘,祟祀名宦乡贤,葬于西陂别墅(今大史楼村)。 ▶ 8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春阴院落帘垂地。碧溪影里小桥横,青帘市上孤烟起。
柳絮(xù)风轻,梨花雨细。春阴院落帘垂地。碧溪¹影里小桥横,落帘市上孤烟起。
译文:轻轻暖风吹得柳絮飘飞,细细春雨打湿梨花。房门上,挂的绣帘还未卷起,庭院里春意深深。只见横于院中的小桥倒映在绿色的溪流中,远处的市镇只有那孤烟冉冉升起。
注释:¹碧溪:绿色的溪流。
镜约关情,琴心破睡。轻寒漠漠侵鸳被。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间翠。
镜约关情¹,琴心破睡²。轻寒漠漠侵鸳被³。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cù)眉间翠。
译文:愿与你期能重温旧好,想着你我相遇情形睡意也淡化了。清醒后只觉晨风带着瑟瑟凉意侵入鸳鸯被中。酒意已消,脸上红霞已散,可脸边余红犹在;美梦幻灭有如春山一样翠绿的双眉怎不蹙了又蹙!
注释:¹镜约关情: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尚乐昌公主。陈政衰,徐谓公主曰:“国破,汝必入权豪家。倘情缘未断,尚冀相见乎?”乃破镜各分其半,约他日以元宵日卖于都市,这就是词中“镜约关情”的出处,借此表明思妇对其情郎忠贞不渝,期能重温旧好。²琴心破睡:西汉临邛富豪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知琴。时司马相如赴卓宅赴宴,酒酣,操《凤求凰》琴曲以挑之。文君心悦,夜奔相如,驰归成都,结为伉俪。意谓那位思妇回忆起她和情郎的相遇,与相如、文君的结合极其相似,因之越想越觉甜美,竟至使睡意也淡化了。³鸳被:绣有鸳鸯的锦被。

  这首词写思妇怀人而愁苦不堪。诗词以离愁为主题的作品很多,然而此词却颇有特色,显得标致隽永。

  上片描绘足以烘托思妇离愁的景色。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起笔这两句都省略了动词谓语,且语序亦倒置,补足还原应为:“风轻飘柳絮,雨细湿梨花。”这里首先借景象点明了时在暮春,此时正值轻轻暖风将柳絮吹向半空乱飞,细细春雨使一枝枝梨花带上亮晶晶的水滴。然而如此大好春光,对于独守空帏的思妇,只能成为她离恨绵绵的反衬,更没有心思去观赏。正如汤显祖《牡丹亭》所写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一样。确实如此啊,天亮好久了,可她所住之处,犹然“春阴院落帘垂地”,房门上,挂的绣帘还未卷起,她仍然慵懒地躺在床榻之上。她本来早已醒了,于是半睁惺忪睡眼,情不自禁地从窗棂看出去,只见“碧溪影里小桥横,青帘市上孤烟起”。她终于忍不住要往外看,她的目光一下子就落在横于“春阴院落”不远的“小桥”上。这正是由于她的情郎曾打从桥上而去,归家也必然会打从那桥上而来,所以对于那座小桥她不知望过多少次了,而今晨又忍不住再望了一回。可是这一回仍旧失望,他依然未打从那桥上归来,这真如温庭筠《思帝乡》所写的“惟有阮郎春尽,不归来”。接下去,她再将目光向远处的市镇看去,同样什么动静也没有,只有那晨饮的“孤烟”冉冉升起而已。此处着一“孤”字,又正好是她此时此刻内心感到无比孤寂的写照。

  下片抒发思妇对其情郎的蜜意柔情。

  过片“镜约”二句,化用了南朝陈徐德言、乐昌公主夫妇及西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夫妇的有关典故。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尚乐昌公主。陈政衰,徐谓公主曰:“国破,汝必入权豪家。倘情缘未断,尚冀相见乎?”乃破镜各分其半,约他日以元宵日卖于都市,这就是词中“镜约关情”的出处,借此表明思妇对其情郎忠贞不渝,期能重温旧好。又西汉临邛富豪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知琴。时司马相如赴卓宅赴宴,酒酣,操《凤求凰》琴曲以挑之。文君心悦,夜奔相如,驰归成都,结为伉俪。这就是“琴心破睡”的来源,意谓那位思妇回忆起她和情郎的相遇,与相如、文君的结合极其相似,因之越想越觉甜美,竟至使睡意也淡化了。她完全清醒过来以后,才觉晨风吹凉,使得“轻寒漠漠侵鸳被”。当她一眼瞥见被面上绣制的的鸳鸯时,心中又不禁产生了鸳鸯倒永不分离而自己如今却形单影只的慨叹,真是无可奈何!歇拍两句“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间翠”,是写思妇起床后整妆时从镜中所看到的自己的形状。她记起昨夜因欲解愁而饮酒的事来,喝得两颊升起了红霞,现在虽然酒意已消,可脸边余红犹在;而刚才她与情郎相遇的美梦,可惜一下就幻灭了,她的有如春山一样翠绿的双眉怎不蹙了又蹙呢!如此以她顾影自怜的行动描写作结,给人留下她不胜相思之愁的印象就更深刻难忘了。

  此词写思妇之离情,侧重于对她内心活动过程的揭示;然而全都以景物及其自身的行动烘染之,不仅无概念化、抽象化之弊,且更如小说塑造人物形象那样,颇有浮雕感、立体感的审美效应。此外,词中几乎每一个句子都提炼得绮丽而自然,全词行文畅达得如行云流水。宋人胡仔《苕溪渔隐词话》卷一云:“词句欲全篇皆好,极为难得”(见《词话丛编》第167页)。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寄语东山¹(yǎo)(tiǎo)²娘,好将幽梦³(xiāng)
译文:寄语东山那位窈窕的姑娘,总喜欢用幽梦去烦恼襄王。
注释:口占:指即兴作诗词,随口吟诵出来。¹东山:各地称东山者甚多,不详何指,此处当为艺妓的居处。²窈窕:美好貌。³幽梦:隐秘的梦幻。⁴恼:撩拨,使人烦恼。⁵襄王:战国时楚国的国君。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禅心¹已作沾泥絮(xù)²,不逐春风上下狂³
译文:禅心早已化作沾泥的杨絮,不会再随着春风上下颠狂。
注释:¹禅心:从佛修行之心。²絮:柳絮。³狂:疯狂地飘舞飞扬。

  题目是“口占”,名符其实,通篇以口语出之,从“寄语”之下,都是答辞。首句点出对方身份——歌妓。“好将幽梦恼襄王”出自宋玉《高唐赋》。这二句意在告诉对方不要来纠缠我,还是找别人去吧。由此可见,道潜之信守佛戒,不近女色,并非是意志力克制的结果,而是已人定界,此心已死。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后二句解释原因:“我”潜心修禅,心无余物,就像沾染了泥的柳絮,沉于地面,不可能随风飘浮了,“我”也不会因你的挑逗而动凡心。这句以柳絮沾泥后不再飘飞,比喻心情沉寂不复波动。柳絮轻飘于天,随风逐舞,犹如人之浮于世;絮之沾泥,犹如人之出于世。

  这就是佛家的禅心之所在,佛家有“放心”之说,盖指心猿意马;柳絮沾泥不再飘浮,喻禅心已定,心如止水,“放心”已“收”。诗人之不为声色所动,不是有意识地恪守佛门戒律,刻意约束自己,而是心已入定,形如死灰,春风吹不起半点涟漪。佛门说法,本重比喻,道潜以佛徒身分而用之于诗,可谓不忘其本。而此喻之妙,犹有可说者。春风飘絮,本是自然现象,春天最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动,柳絮也常以其“轻浮”之质,被赋予男女感情的色彩。这里,不仅柳絮沾泥,风吹不起为人们所习见,因而颇能引起会心的感受,而且,在禅心观照下,以轻质为重质,化喧为寂,设想也颇为别出心裁。

  由于作者是位佛徒,人们理解该诗,或许多着重于他对佛门戒律的自觉遵守,即所谓不涉邪淫。然而,从禅家理论来看,其意义尚不止于此。《大乘义章》卷十三说:“禅定之心正取所缘,名曰思维。······所言定者,当体为名,心住一缘,离于散动,故名为定。”禅定,本指坐禅时住心于一境。广义地看,坚守禅心,不受干扰,如絮之沾泥,风吹不起,不也就是禅定的功夫么。诗人不受女色之诱,并不是由于意识到佛门戒律,更不是害怕别人的指责,而是他本来就心如止水。这不由得使世人想起了“二祖安心”的公案。禅要自己参,心要自己安。道潜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正是他本人已经“安心”的结果。

参考资料:
1、 廖养正.中国历代名僧诗选: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282
2、 姜剑云.禅诗百首:中华书局,2008:186-187

kǒuzhànjué--dàoqián

dōngshānyǎotiǎoniánghǎojiāngyōumèngnǎoxiāngwáng

chánxīnzuòzhānzhúchūnfēngshàngxiàkuáng

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
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¹真诚意外奇²
译文:我们不曾见面就早已知道姓名,这次意外相聚让我格外惊奇。
注释:¹良会:美好的会见。²意外奇:指两人意外相聚。
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
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
译文:你的才华一定会长久流传,我有幸晚年见到你也不算晚了。
苏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
苏堤¹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²鬓有丝³
译文:二月的苏堤涨着春水,我曾像杜牧一般风流,如今却已鬓边生白。
注释:¹苏堤:在杭州西湖中。传为北宋元丰年间苏轼于杭州任职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故名。²杜牧三生:杜牧,晚唐著名诗人,风流多才,比喻袁枚。三生,指前生、今生、来生。³鬓有丝:鬓发花白。此年袁枚六十三岁。
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
一个西湖一才子¹,此来端²不枉³游资。
译文:一赏西湖一见你,不枉费我这里游玩啊。
注释:¹才子:指袁枚。²端:真正。³枉:白费。

  首联写诗人与袁枚不期而遇。“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诗人与袁枚知交已久,这次相遇正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而自己的欢快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赞叹袁枚卓越的才华,必将流传永久,因而自己有幸于晚年得见这位名高一代的诗人也并不嫌太晚。“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此时赵翼五十三岁,袁枚已六十三岁,所以称老,而这次会面又在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更有诗情画意。

  颈联写二月西湖涨春水,苏堤沉浸在春光之中。“苏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在此景中,风流如杜牧的袁枚此时鬓边已有了白发。这两句形象地再现出当日两位诗人见面时的情景。“望湖楼下水如天”,那浩淼无际的水势正如二月的眷光,不仅充溢于天地之间,而且也漾溢在诗人的心头。眼前这位两鬓花白而风流倜傥的才子便是自己心仪已久的随园主人,怎不使诗人欣慰,所以说西湖与袁枚一样足以令他觉得不虚此行,甚至连游程的花费电不冤枉了。

  尾联将西湖和袁枚系为一体,点明诗人喜悦心情。“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将西湖与袁枚联系在一起,非常浅切,却别开生面,“不枉游资”云云虽语带戏谑,却也体现了袁、赵二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这一次的聚会是欢愉的,在两位诗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袁枚也有诗记载此事,中有“西湖天为两人生”之句,表现了同样轻快戏谑的笔调。

  赵翼的诗明白清通,追求一种朴实平易的美感,如这一首通篇没有僻字涩句,也不用浓艳的词藻、艰深的典故,冲口而出,然不乏佳句。“才可”二句意在称扬袁枚的才华出众,然也带出白首相逢的情景,“苏堤”二句于通篇议论之中插入形象的描绘,令景物与人融合无间,都于平淡中含有深味,令人难忘。赵翼诗的另一特点是诙谐幽默,如此首中“老犹得见未嫌迟”等诸句中都显然有一种风趣的精神,或表现旷达的胸襟,或抒写真率的友情。

参考资料:
1、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元明清诗鉴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91
2、 郑春山.千古绝唱·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4491

西yuánzicáizèng--zhào

céngshímiànzǎoxiāngzhīliánghuìzhēnchéngwài

cáichuánnéngyǒulǎoyóujiànwèixiánchí

èryuèchūnshuǐsānshēngbìnyǒu

西cáiziláiduānwǎngyóu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yì)¹
注释:¹翳:云雾。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谁谓江水清?淆¹之不必一斗泥。
注释:¹淆:搅乱,搞混。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shū)¹成山溪²
注释:¹倏忽:疾速,指极短的时间。²山溪:山峰和溪谷,形容高低之差异。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¹
注释:¹“君不见”二句:齐桓公以管仲为相并尊为仲父,成就霸业,后来他宠信侍从竖刁等奸人,导致齐国大乱。
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秦穆(mù)信逢孙¹,遂违百里奚(xī)²
注释:¹逢孙:本秦将,秦郑结盟,留郑助守卫。²百里奚:原为虞大夫,晋灭虞,秦穆公闻其贤,委以国政,助秦穆公成就霸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赤符天子¹明见万里外,乃以薏(yì)(yǐ)为文犀(xī)²
注释:¹赤符天子:汉光武帝刘秀。赤符:即赤伏符,新莽末年流行的一种谶语,谓刘秀上应天命,当继汉统为帝。²以薏苡为文犀:把薏苡草看成是犀角。薏苡,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其果实仁即薏米,可食。文犀:有文理的犀角。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停婚仆碑¹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ní)²
注释:¹停婚仆碑:魏征以直谏深得唐太宗敬重。魏征临终时,太宗将公主许魏征子叔玉;魏征死,太宗亲撰碑文。贞观十七年罢婚,还推倒魏征的墓碑。²虹霓:相传虹有雌雄之别,色鲜亮者为雄,色暗淡者为雌;雄曰虹,雌为霓。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明良¹际会²有如此,而况童角³不辨粟(sù)与稊(tí)
注释:¹明良:指上文提到的齐桓、秦穆、汉光武、唐太宗、燕丹和管仲、百里奚、马援、魏征、荆轲。²际会:遇合。³童角:指少儿、儿童。古代未成年者头顶两侧束发为髻,形如牛角,也称总角。⁴稊:草名,此处泛指草。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外间皇父¹中艳妻²,马角突兀³连牝(pìn)
注释:¹皇父:指李辅国。唐肃宗尊称其为“皇父”。²艳妻:指张良娣。³马角突兀:马生角原本指不可能之事,故曰突兀。⁴牝鸡:母鸡。古代称女性掌权为牝鸡司晨。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jí)(lí)¹
注释:¹蒺藜:草名,生长于沙地。诗中代指陕州。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屈原怀沙¹子胥(xū)²弃,魑(chī)(mèi)³叫啸风凄凄。
注释:¹怀沙:《楚辞·九章》中的篇名,屈原作。相传是屈原的绝命词。此处指怀抱石头自沉。²子胥:伍子胥。被赐剑命自尽。³魑魅:传说中山林里害人的鬼怪。
梁甫吟,悲以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岐山竹实¹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注释:¹竹实:又称竹米,竹子所结的子实。相传凤凰以之为食。
《梁甫吟》系乐府旧题,后谁多用于抒发心中不平之气。如李白《梁甫吟》,即充满志不得伸、怀才不遇的忿懑之情。刘基此诗借古讽今,抨击了元末忠臣被弃、小谁得志的政治现象。诗中“赤苻天子”指东汉皇帝。“乃以薏苡为文犀”,指东汉马援从交阯回京城,带了一车薏苡,用作种子。马援死后,有谁上书皇帝,诬陷马援从交阯带回的是一车明珠和有纹理的犀角,致使马援不能安葬祖坟,朝臣不敢送葬。“停婚仆碑”指唐朝魏征死后,受谁诬陷,唐太宗下令放倒魏征墓碑(碑文为唐太宗撰),解除自己女儿与魏征儿子叔玉的婚约。以上两个典故分别见《后汉书·马援传》和《新唐书·魏征传》。

liángyín

liú míngdài 

shuíwèiqiūyuèmíng zhīchǐ 
shuíwèijiāngshuǐqīng xiáozhīdǒu 
rénqíngdànyǒufān píngshūchéngshān 
jūnjiànhuángōngxiàngzhòng shùdiāozhōngluàn 
qínxìnféngsūn suìwéibǎi 
chìtiānmíngjiànwànwài nǎiwéiwén 
tínghūnbēizhèn qīngtiānbáishēnghóng 
míngliánghuìyǒu érkuàngtóngjiǎobiàn 
wàijiānhuángzhōngyàn jiǎoliánpìn 
cōngwéilóngkuángzuòshèng diāndǎoshangxíng 
yuánhuái怀shā chīmèijiàoxiàofēng 
liángyín bēi 
shānzhúshíshǎo fènghuángqiáocuìjiāngān 
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形御寒。
伯余之初作衣也,緂(tǎn)¹麻索缕²,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zhù)³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yǎn)形御寒。
译文:伯余,皇帝的大臣,当初制作衣服和缕,用手把麻搓成细线,并在木头上拉出经线,然而用手指一根一根勾起经线,用细线在经线中往返穿梭,做出来的布就像现在的渔网一样。后来的人们发明了用木头制作的机器织布机,更方便使用。人们也因此用衣服来抵御寒冷。
注释:¹緂:缉,搓。²缕:线。³机杼:指织布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