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扉金锁绿如云,雨露恩光草木新。若识九重临幸意,花时人世一般春。
朱扉金锁绿如云,雨露恩光草木新。若识九重临幸意,花时人世一般春。

huāyuán--zhù

zhūfēijīnsuǒ绿yúnēnguāngcǎoxīnruòshíjiǔzhònglínxìnghuāshírénshìbānchūn

胡助

胡助

元婺州东阳人,字古愚,一字履信。好读书,有文采。举茂才,授建康路儒学录。荐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卒。有《纯白斋类稿》。 ▶ 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二十四番花有信,一百七日食犹寒。
二十四番花有信,一百七日¹食犹寒。
译文:二十四节气依然准时到来,冬至过后第一百零七天寒食节到来。
注释:¹一百七日:指寒食。
眼中不是无春色,叹息衰翁自鲜欢。
眼中不是无春色,叹息衰翁自鲜欢。
译文:眼中并非没有春天的美景,只是叹息自己这个老人已不再如往昔般欢喜。

chūnjuéshǒuèr--yóu

èrshífānhuāyǒuxìnbǎishíyóuhányǎnzhōngshìchūntànshuāiwēngxiānhuān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衔哀¹²旧宅³,悲泪(yìng)心零
译文:凭吊旧宅含悲痛,心伤难止泪飘零。
注释:从弟:同祖父的弟弟,即堂弟。敬德:一作“仲德”。按陶渊明另一位从弟名“敬远”,当以“敬德”为可信。其生平事迹不详。¹衔哀:心怀哀痛。三国魏嵇康《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衔,含。²过:访,探望。这里有凭吊之意。³旧宅:指柴桑敬德的旧居。⁴悲泪:悲伤的眼泪。⁵应:随着。⁶零:落下。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借问¹为谁悲?怀人²在九冥(míng)³
译文:问我如今为谁悲?所怀之人在幽冥。
注释:¹借问: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²怀人:所怀念的人。³九冥:犹“九泉”,指阴间。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礼服¹名群²³,恩爱若同生
译文:按礼成服为堂弟,恩情不减同胞生。
注释:¹礼服:指五服亲疏关系。古代按血统的亲疏关系,把服丧的礼服分为五个等级,叫五服。²群:众。³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⁴同生:谓同父所生。《国语·晋语四》:“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门前执手¹时,何意²³先倾
译文:门前执手话别时,谁料你会先凋殒。
注释:¹执手:握手告别。²何意:哪里料到。³尔:你。⁴倾:指死。
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
在数¹竟不免²,为山³不及成。
译文:天数命定不免死,建功立业竟未成。
注释:¹在数:谓由于天数。数,指自然的定数。一作“毁”。²竟不免:终不免于死。不,一作“未”。³为山:指建立功业。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慈母沈¹哀疚(jiù)²,二胤(yìn)³才数龄。
译文:¹沈:同“沉”。²哀疚:悲痛。多指居丧。疚,内心痛苦。³二胤:两个孩子。胤:子嗣,后代。
注释:¹沈:同“沉”。²哀疚:悲痛。多指居丧。疚,内心痛苦。³二胤:两个孩子。胤:子嗣,后代。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双位¹²空馆,朝夕³无哭声。
译文:夫妻灵位置空馆,早晚寂寞无哭声。
注释:¹双位:夫妻灵位,指仲德与其妻之灵位。位,一作“泣”。²委:置。³朝夕:犹言从早到晚,整天。形容长时间。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流尘¹²虚坐³,宿草前庭
译文:灰尘堆积在空座,隔年杂草生前庭。
注释:¹流尘:指灰尘。²集:聚,落满。³虚坐:空座。坐,通“座”。⁴宿草:隔年的草。⁵旅:寄生。一作“依”。⁶前庭:正屋前的庭院。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阶除¹²游迹³,园林独馀情
译文:台阶荒废无踪迹,唯有园林留遗情。
注释:¹阶除:台阶。²旷:空缺,荒废。³游迹:行走的踪迹。指敬德而言。⁴独:唯有。⁵馀情:遗留下来的情意。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yì)¹乘化去²,终天不复形。
译文:暗随自然消逝去,终古不再见身形。
注释:¹翳然:隐晦的样子,即暗暗地。²乘化去:顺应自然的变化而逝去。化,造化。终天:终古,永久。谓如天之久远无穷。形:指形体。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迟迟¹将回步,恻恻(cè)²悲襟(jīn)盈。
译文:脚步沉重缓缓归,忧伤悲痛泪沾襟。
注释:¹迟迟:这里形容不忍离去而行走迟缓的样子。²恻恻:悲痛;凄凉。襟盈:满怀。襟:襟怀。盈:满。悲襟盈,一作“襟涕盈”。

  陶渊明全家回到上京里后,感到物迁人非,非常恻怆,他凭吊了从弟敬德的旧宅,寡奶遗孑,虚坐生尘,更触动悲怀。

  尽管陶渊明深知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人死不能复活,仍为从弟功业未成一篑而悲叹,为从弟在“上有老下有小”最需要他的时候辞世而感伤。从弟的旧宅如今已物是人非,只剩下他和妻子落满灰尘的灵位和庭园荒草以及园林馀情了,陶渊明不禁步履沉重迟缓,眼泪沾满衣襟。

  礼服制度决定人与人的亲疏关系,金钱财富决定人与人的感情距离。陶渊明对失去从弟会如此悲痛,反映了他不受礼法制度和世俗偏见的约束,将情感置于礼法和世俗之上,从容于礼法和世俗之外。全诗体现了陶渊明情感至上和逍遥自佚的性格特征。

  这首诗写得较长,分五层委婉道来,有的句子似不甚精思,如“悲泪应心零”、“何意尔先倾”,殊不知悲之至而不择语,随口道来,更能体现其任真。陶渊明虽然淡泊,然对于亲友,正是一位十分重感情的人。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7-109

bēicóngzhòng--táoyuānmíng

xiánāiguòjiùzháibēilèiyīngxīnlíng

jièwènwèishuíbēi怀huáirénzàijiǔmíng

míngqúncóngēnàiruòtóngshēng

ménqiánzhíshǒushíěrxiānqīng

zàishùjìngmiǎnwèishānchéng

shěnāijiùèryìncáishùlíng

shuāngwèiwěikōngguǎncháoshēng

liúchénzuò宿cǎoqiántíng

jiēchúkuàngyóuyuánlínqíng

ránchénghuàzhōngtiānxíng

chíchíjiānghuíbēijīnyíng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¹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注释:¹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征人所在的远方。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mèi)¹湿斑红泪²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注释:¹袂:衣袖。²红泪:泪从涂有胭脂的面上洒下,故为“红泪”。又解,指血泪。文学作品中常把女子悲哭的泪水称为“红泪”。

  这首词写思妇对征人的怀念。

  上片写小楼远望。一个“独”字写出她上楼并非为了赏心,而是怀念远人的表现;第二句写出所望的地点是“玉关”,以显示征人去地之远。“芳草路”虚实相生,有芳草萋萋,王孙不归的感叹。“消息”三句是“愁望”后的行动,表现了无可奈何的伤感。

  下片写空闺叹息:望落花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潸然泪下,罗衣湿透。结末二句,是女主人公的特殊心理活动:千山万水与征人相隔遥望,但自己却未去过。妙在“不曾行”三字,她归怨于不曾行千山万水,故梦魂难觅。翻腾一笔,声哀情苦。

  韦庄词的一个很大的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而叙事性的特点是它的动作性。即以此词为例,写一位闺中少妇思念远方良人,不是如一般词作者那样静止地以景物描写烘托她的愁思离绪,而是动态地写她此时此刻的行为举止,以此显现她内心世界中纷乱的愁云:她独自走上小楼,眺望远方的道路,未见人影而又怅然回到闺房之中。她寂寞地坐看着庭院中的落花,眼泪不觉又流了下来,沾湿了衣袖,滴湿了衣襟……这里看到的不是一个静态的画面,而是一连串不断变化着的动作。如果以此为脚本,让一位演员采表演,定然会作出几个连续性的小品。而这种特点在其他同类题材的词作中是比较少见的。

  下面沿着上下两阕的顺序进一步审视一下这首词动作性描写的特点:“独上小楼”,似乎看到女主人上楼时倦慵的步履。此时春天将尽,柳絮飘绵,独守空闺的少妇的缭乱春愁可以想见。她双眉不展,痴痴地望着蜿蜒曲折地通向玉关的小路,路边萋萋芳草益发引动了她念远的情思。古诗云:“春草兮萋萋,王孙兮不归”;“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天涯正是离恨的象征、盼归的触媒。然而路上看不到一个人影。远方的消息仍是杳如黄鹤,于是她的希望又变成泡影,只好锁着眉头,又悻悻地下楼回屋,尽管是锦帐绣帘也令人难耐难栖……这一阕中连用“上”“望”“逢”“敛”“归”等五个动作性词语,大家不仅看到她敛眉的愁容,也看到她来往的身影,透过容态身影略已窥见她寂寞的灵魂。

  下阕写的是她“归绣户”后的情态和心迹,也仍然贯穿着动作性的特征,她坐看落花、空自叹息,罗袖掩面,泪珠频滴。这里连用“坐”“叹”“湿”“滴”四个动作性词语写出她的静中之动,大家似乎听到她叹息的声音,看到她久坐的身影,落花的飘零,泪珠的晶莹。“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虽然写的是女主人公“坐看落花”时的心理活动,但也仍然富有动作性的特征:从此地到玉关中间隔着万水千山,我从未走过一次,即使入睡后梦魂想去寻找他,也因不识去路而不知该怎样去寻觅。这里也连用“行”“觅”二字,表明动作性特点也渗透于心理活动的描写之中。这最后二句堪称妙词妙笔:白天未曾走过的路,夜间梦魂也无法去寻觅,这种推理好象具有逻辑的合理性;然而即使是白天作过的事,梦中怎么能够重复,这又显出了这种推理的想当然性。词人故意以这种带有很大或必然性的推理来表现人物思远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她在梦中也不能与良人相会,这就更表现出她的孤独和寂寞。

渠畔龙宫枕大堤,春风夹岸柳梢齐。
(qú)畔龙宫¹枕大堤(dī),春风夹岸柳梢齐。
注释:¹龙宫:指西门梢北的龙王庙。
羊肠白道穿云出,雁齿红桥亚水低。
羊肠白道¹穿云出,雁齿²红梢亚³水低。
注释:¹羊肠白道:指远山坡上的羊肠小道。²雁齿:形容事物并列如雁行。此指西门梢梢墩。³亚:次于,低。
沽酒清阴时系马,招凉短槛几留题。
沽酒¹清阴²时系马,招凉短槛(jiàn)³几留题
注释:¹沽酒:买酒。²清阴:柳树的阴凉。³短槛:梢上的栏杆。⁴留题:题字、题诗。
更添蜡屐游山兴,为问平湖西复西。
更添蜡屐(jī)¹游山兴,为问平湖²西复西。
注释:¹蜡屐:涂蜡的木屐,古时的一种登山鞋。²平湖:在满城(今银川市新城)西北。

西qiáoliǔ--

pànlónggōngzhěnchūnfēngjiāànliǔshāo

yángchángbáidào穿chuānyúnchūyàn齿chǐhóngqiáoshuǐ

jiǔqīngyīnshízhāoliángduǎnkǎnliú

gèngtiānyóushānxìngwèiwènpíng西西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予谒(yè)¹告南归,以成化戊戌²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³。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dài)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zhì)之。
译文: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这些。
注释:¹告谒:请假。²成化戊戌:成化十四年(1478)。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年号。³大枪岭: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六十里。⁴大柳树驿:又名大柳寨,在安徽滁州市西北五十里。⁵绐:欺骗。⁶须:等到。⁷滁州:今安徽滁州市。⁸清流关:在安徽滁州市西北二十五里。⁹识:记住。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¹,挟铜钲(zhēng)²束燎(liáo)³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yín),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yù)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¹⁰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¹¹,抵滁(chú)¹²
译文: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山口两座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顶。石头栈道崎岖险要,我们都下了马,踩着肩膀向上攀登。频频相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就前后喊叫呼应。恰在这时有一个大星,光芒明亮,从东向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声喊叫不停。铜锣一起敲起来,响声震动山谷。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灿烂的银盘,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我们才开始举手互相庆贺。然而下山的时候,还长时间心中害怕不能平静。我暗自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注释:¹邮卒:指驿站的守卒。²铜钲:古代一种乐器,后指铜锣。³束燎:火把。⁴寻:古代以八尺为一寻。⁵不极:不能看到顶峰。⁶石栈:山岩上挖凿的道路。⁷岖崟:山石险峻的样子。⁸累肩:形容石栈陡峭,前面行走的人好像踩在后面人的肩上。⁹赵点检:指赵匡胤,在他后周任殿前都点检。¹⁰二将:指南唐大将军姚凤、皇甫晖。¹¹二鼓:二更天。¹²滁阳:即滁州。因其地在滁水之北,故名。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十七日午,过全椒¹,趋和州²。自幸脱险即夷³,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rǎn)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xiù)回合,桑田秩(zhì),凡数村,俨(yǎn)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yǎo)不知其所穷,始大骇(hài)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¹⁰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¹¹以驱虎也。”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¹²;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dì)视崖堑(qiàn)¹³,深不可测,涧水潺(chán)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¹⁴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译文:十七日中午,过了全椒县,往和州去。心里正庆幸离开险境走上平坦的路途,不用再担心。走了四十里,渡过后河。只见面对着的山隐隐约约,问随从人员,他们说:“应当爬过这座山,才能到和州香林院。”不久,太阳慢慢下山后,马进入山中,山峦重叠,桑树农田井然有序,总共有好几个村庄,很像武陵、仇池,方才以为是可喜之事。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来越多,野草和树木把山路封堵,深远得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才开始害怕得淌出汗来。路过一座野庙时,遇上一位老汉,问他:“这是什么山?”他说:“这就是古时候的昭关。离香林院还有三十多里,要快些走。前面山上有火烧起的地方,那是在放火赶老虎啊。”这时候,铜锣火把都来不及准备了,靠着山崖,沿着山沟,奇形怪状的石头一块连着一块,马被吓得往后躲避。大家以为那里伏着老虎,转身逃跑,跌倒的人横七竖八地,人压着人,叫喊的声音很低,即使强要他们大喊,他们也不敢大喊。过了好一会他们才爬起来,沿着山梁走,看看崖下的沟谷,深得没法知道;山涧里的水哗哗地流淌着,和风声一样时快时慢。抬头看见满天星斗,自己估计这一回难逃危险了,同时想起当年伍子胥曾经在这里被困,难道人在险恶的地势就应该这样受苦吗?二更时分,到达香林院。在灯下忽然清醒放松下来,就像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注释:¹全椒:今安徽全椒县,在滁州南。²和州:今安徽和县。³夷:平。⁴后河:在今安徽和县北。⁵香林院:在和县北三十五里。⁶岫:峰峦。⁷秩秩:整齐的序的样子。⁸武陵:今湖南常德市。这里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说的桃源。发现桃花源的人是武陵人。⁹仇池:在今甘肃省成县西,本名“仇维”,因山上有池,故又称仇池。据《宋书·氐胡传》说:“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成盐。”¹⁰昭关:在安徽金山县北,两山对峙,形成交通要道。春秋时为吴楚两国的界关。¹¹烈原:烧山。¹²避易:退避。¹³崖堑:陡崖和深沟。¹⁴伍员:字子胥。他父兄被楚平王杀害,逃往吴国,“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译文:啊呀,我因为离开亲人久了,一切都不考虑,冒着危险连夜赶路,越过两座关卡,扰犯了老虎窝,虽说临近危险而能避免,大概也可以算是很不谨慎了!认真地把这些记下来作为以后的警戒吧!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