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花隔铜壶¹,露晞(xī)金掌²,都门十二³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miǎo)。烟轻昼永,引莺(zhuàn)上林,鱼游灵沼¹⁰。巷陌¹¹乍晴¹²,香尘¹³染惹,垂杨芳草。
译文:花草遮掩了漏壶,承露盘上的露水已被晒干,京城已是清晨时分。这里风光烂漫,偏偏就特别喜欢春末夏初的时节。这时的烟雾变轻很容易就消散,昼长夜短,引来黄莺唱响汴京园林,鱼儿在水塘中嬉游。天气刚刚晴朗起来,京城的街道上香尘飘落到两边的垂杨芳草。
注释:满朝欢:词牌名,共有两种体式,一体为双调一百零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另一体为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此首《满朝欢·花隔铜壶》为第一体。¹铜壶:即漏壶,古时用来计时的器物。²露晞金掌:承露盘上的露水已经晒干了。晞,晒干。金掌,承露盘,用以承接露水的铜盘。汉武帝时为了祭奠太乙真人,供奉神灵,修建了通天台,上有承露盘,用来承接仙人玉杯的露水。³都门十二:京城的十二座城门,这里用来指代京城。⁴清晓:清晨太阳上山时分。⁵偏爱春杪:偏偏就特别喜欢春末夏初的时节。春杪,即春末,春夏两季之交的时候。⁶昼永:昼长夜短。⁷引莺:引来黄莺。⁸啭:鸟叫的声音。⁹上林:即上林苑,始建于汉代,后又经汉武帝修葺扩建,成为皇帝春秋打猎的专用场所,这里用来指代宋都汴京的园林。¹⁰灵沼:水塘的美称。¹¹巷陌:大街小巷,这里专指京城的街道。¹²乍晴:天气刚刚晴朗起来,此处意在强调天气晴朗,并不是说在此之前都是阴天。¹³香尘:指女子走路带起的尘土。女子涂脂抹粉,香气扑面,以至于走路时带起的尘土也散发着芳香。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因念秦楼¹彩凤²,楚观³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fēi)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译文:思念秦楼楚观的彩凤和朝云,以往曾沉迷于她们的歌笑。分别已数年,偶然忆起昔日的盟誓重回故地。物是人非,她们早已不在当初的青楼了,只看见朱扉悄悄关闭,整日默默伫立门前,得到的只是凄楚和惆怅。
注释:¹秦楼:妓院的美称。²彩凤:人名。³楚观:即楚馆,也是妓院的一种称呼。⁴朝云:人名,另一位妓女的名字。⁵人面桃花,未知何处:物是人非,彩凤和朝云早已不在当初的青楼了。人面桃花,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用以指代美人好景。⁶尽日:整整一天,从早到晩。⁷凄凉怀抱:凄楚和惆怅的心情。

  这是一首相思词,是一首感春怀人之作,主要描写词人对两位红颜知己的思念之情。词人寓居他乡后在春日重返京城,因为思念以往青楼的两位情人,便前往探望叙旧,谁知寻人不遇,两位红颜知己不知为何搬离了住处,已经杳无音信了。词人心中的怅惘和凄凉无以言表,只好写下这首词,以抒发感怀。

  词的上片描绘了京都的明媚春光,笔调活泼灵动。词由写景起笔。“花隔铜壶,露晞金掌”二句描绘了鲜花盛开、露水初干的晨景。“都门十二清晓”总束前两句,并交代了特定的地点、时间和人物感受。以暮春晨光抒发诗人了对美景的热爱以及愉快的心情。

  词的片转而写对昔日两位红颜知己的相思,“思念”二字承上启下,词意由春景转为感春怀人。“秦楼彩风”、“楚观朝云”点出了所思之人,“往昔曾迷歌笑”则写出了自己沉浸在妓家酒寮的浪荡生涯。一个“迷”字,用笔略无含蓄,与其说是在忆旧,不如说是怀念与歌妓们欢聚的美好时光。惟其如此,也才有下面的两句:“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读至此,也许有人会说柳永格调不高,也许有人觉得柳永愿望卑微。柳永作为一性情中人,现实生活没有给他回馈,与歌妓的那份感情与回忆固然美好,但一切都已逝去。“人面桃花”句就是借唐崔护清明访女子不见,题诗门扉的典故,表达了桃花依旧,未知人在何处的寂寞、感伤。“桃花”回应上片的春景,似实而虚,似虚而实,用典而不着痕迹。煞拍二句,感情又进一层,“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无奈、绝望。词尾以“凄凉怀抱”结束全词,耐人寻味:词人是为美景不常在以及年华逝去而伤怀,或许也因联想到自己飘零江湖、客居他乡而更觉失意怅然,顿觉人生苍凉,自感身世凄凉。

  这首词的叙事风格直接简单,是柳永惯用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学色彩,但文字却清新雅致,耐人寻味,并无浅薄之气,此词前半写媚人的春光,笔调轻灵;后半因感春而怀人,笔调渐渐凝重,尤其“人面桃花”数句情真意浓,有无限的感伤和绝望,极动人。

参考资料:
1、 (宋)枊永,(宋)李清照著,古代名诗 名词 名句 精编 下,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06,第39-43页
2、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编著,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01,第61-62页

mǎncháohuān··huātóng--liǔyǒng

huātóngjīnzhǎngdōuménshíèrqīngxiǎofēngguānglànmànpiānàichūnmiǎoyānqīngzhòuyǒngyǐnyīngzhuànshànglínyóulíngzhǎoxiàngzhàqíngxiāngchénrǎnchuíyángfāngcǎo

yīnniànqínlóucǎifèngchǔguāncháoyúnwǎngcéngxiàobiéláisuìjiǔǒuhuānméngzhòngdàorénmiàntáohuāwèizhīchùdànyǎnzhūfēiqiāoqiāojǐnzhùyányíngliáng怀huáibà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草遮掩了漏壶,承露盘上的露水已被晒干,京城已是清晨时分。这里风光烂漫,偏偏就特别喜欢春末夏初的时节。这时的烟雾变轻很容易就消散,昼长夜短,引来黄莺唱响汴京园林,鱼儿在水塘中嬉游。天气刚刚晴朗起来,京城的街道上香尘飘落到两边的垂杨芳草。

思念秦楼楚观的彩凤和朝云,以往曾沉迷于她们的歌笑。分别已数年,偶然忆起昔日的盟誓重回故地。物是人非,她们早已不在当初的青楼了,只看见朱扉悄悄关闭,整日默默伫立门前,得到的只是凄楚和惆怅。

注释

满朝欢:词牌名,共有两种体式,一体为双调一百零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另一体为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此首《满朝欢·花隔铜壶》为第一体。

铜壶:即漏壶,古时用来计时的器物。

露晞金掌:承露盘上的露水已经晒干了。晞,晒干。金掌,承露盘,用以承接露水的铜盘。汉武帝时为了祭奠太乙真人,供奉神灵,修建了通天台,上有承露盘,用来承接仙人玉杯的露水。

都门十二:京城的十二座城门,这里用来指代京城。

清晓:清晨太阳上山时分。

偏爱春杪:偏偏就特别喜欢春末夏初的时节。春杪,即春末,春夏两季之交的时候。

昼永:昼长夜短。

引莺:引来黄莺。

啭:鸟叫的声音。

上林:即上林苑,始建于汉代,后又经汉武帝修葺扩建,成为皇帝春秋打猎的专用场所,这里用来指代宋都汴京的园林。

灵沼:水塘的美称。

巷陌:大街小巷,这里专指京城的街道。

乍晴:天气刚刚晴朗起来,此处意在强调天气晴朗,并不是说在此之前都是阴天。

香尘:指女子走路带起的尘土。女子涂脂抹粉,香气扑面,以至于走路时带起的尘土也散发着芳香。

秦楼:妓院的美称。

彩凤:人名。

楚观:即楚馆,也是妓院的一种称呼。

朝云:人名,另一位妓女的名字。

人面桃花,未知何处:物是人非,彩凤和朝云早已不在当初的青楼了。人面桃花,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用以指代美人好景。

尽日:整整一天,从早到晩。

凄凉怀抱:凄楚和惆怅的心情。

创作背景

  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46岁的柳永为了再次参加科举考试,从江南回到了阔别六载的京都。这时的京都比以前更为繁华,而词人却“触目伤怀,尽成感旧”(《笛家弄》),作了《满朝欢》。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 柳永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12,第149页
赏析

  这是一首相思词,是一首感春怀人之作,主要描写词人对两位红颜知己的思念之情。词人寓居他乡后在春日重返京城,因为思念以往青楼的两位情人,便前往探望叙旧,谁知寻人不遇,两位红颜知己不知为何搬离了住处,已经杳无音信了。词人心中的怅惘和凄凉无以言表,只好写下这首词,以抒发感怀。

  词的上片描绘了京都的明媚春光,笔调活泼灵动。词由写景起笔。“花隔铜壶,露晞金掌”二句描绘了鲜花盛开、露水初干的晨景。“都门十二清晓”总束前两句,并交代了特定的地点、时间和人物感受。以暮春晨光抒发诗人了对美景的热爱以及愉快的心情。

  词的片转而写对昔日两位红颜知己的相思,“思念”二字承上启下,词意由春景转为感春怀人。“秦楼彩风”、“楚观朝云”点出了所思之人,“往昔曾迷歌笑”则写出了自己沉浸在妓家酒寮的浪荡生涯。一个“迷”字,用笔略无含蓄,与其说是在忆旧,不如说是怀念与歌妓们欢聚的美好时光。惟其如此,也才有下面的两句:“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读至此,也许有人会说柳永格调不高,也许有人觉得柳永愿望卑微。柳永作为一性情中人,现实生活没有给他回馈,与歌妓的那份感情与回忆固然美好,但一切都已逝去。“人面桃花”句就是借唐崔护清明访女子不见,题诗门扉的典故,表达了桃花依旧,未知人在何处的寂寞、感伤。“桃花”回应上片的春景,似实而虚,似虚而实,用典而不着痕迹。煞拍二句,感情又进一层,“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无奈、绝望。词尾以“凄凉怀抱”结束全词,耐人寻味:词人是为美景不常在以及年华逝去而伤怀,或许也因联想到自己飘零江湖、客居他乡而更觉失意怅然,顿觉人生苍凉,自感身世凄凉。

  这首词的叙事风格直接简单,是柳永惯用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学色彩,但文字却清新雅致,耐人寻味,并无浅薄之气,此词前半写媚人的春光,笔调轻灵;后半因感春而怀人,笔调渐渐凝重,尤其“人面桃花”数句情真意浓,有无限的感伤和绝望,极动人。

参考资料:
1、 (宋)枊永,(宋)李清照著,古代名诗 名词 名句 精编 下,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06,第39-43页
2、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编著,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01,第61-62页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真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niǎn)¹(gǔ)²繁华事可伤,师师³垂老过湖湘
译文: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注释:¹辇:皇帝的车驾。古以“辇下”指京城。²毂: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同“辇”借指汴京。³师师:李师师,汴京人。传幼年为尼,后为妓,色艺动京师。⁴湖湘:洞庭湖、湘江一带。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lǚ)¹(tán)²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译文: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
注释:¹缕衣:金缕衣,用金线盘绣的舞衣。²檀板:唱歌时用来打拍子的檀木拍板。

  《汴京纪事》诗二十首,痛感山川破碎,国家受辱,表达自己的忧伤与愤慨。这里选的是最后一首。

  刘子翚写汴京的组诗,大多数通过今昔对比,列举熟知的事与物来抒发兴亡之感,所以在这首诗中举李师师的遭遇以表现汴京昔日的繁华已烟消云散。诗从李师师目前情况写起,说艳名压倒平康的李师师,在乱后流落湖湘,久经磨难后,颜色憔悴,歌喉也非复当年。诗感叹:李师师往时歌舞时所穿的金缕衣、所用的檀板现在仍在用,但都已经陈旧了,谁能相信她当年曾以美貌与伎艺使君王倾倒呢?诗写的虽然是人,主题却是从人的经历上反映国家遭受的不幸,达到了以李师师为典型反映社会动乱的目的。

  通过描写往昔闻名的歌姬寄托盛衰之感的七绝,在唐代就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作品,最出名的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安史乱后,名歌手李龟年流落江南,杜甫与他相会,回想起开元盛世,不胜唏嘘。诗将今昔盛衰之感,隐藏在字里行间,使人黯然欲泪,如以“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反衬相遇的难堪,以“又逢君”点出今昔,烘托出感伤,都很见锤炼。刘子翚这首诗在主题上承继前人,但一开始就直述“辇繁华事可伤”,虽简捷明快,与杜诗比,就少了含蓄。刘子翚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则与温庭筠《弹筝人》更接近,温诗云:“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在结构、布局及内容命意上,二诗都有相同之处。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06-207
2、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82-884

biànjīngshì

liúhuī sòngdài 

niǎnfánhuáshìshāng shīshīchuílǎoguòxiāng 
tánbǎnyán dāngshídòngwáng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谁家宅第¹成还破,何处亲宾²哭复歌³
译文:谁家住宅建成后又破败,哪里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
注释:¹宅第: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²亲宾:亲人和朋友。³哭复歌:因显贵而歌,因败亡而哭。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昨日屋头堪炙(zhì)¹,今朝门外好张罗²
译文:昨天屋内外还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如此冷落了。
注释:¹炙手:热得烫手。比喻权贵势焰之盛。²张罗:本指张设罗网捕捉虫鸟。常以形容冷落少人迹。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北邙(máng)¹未省²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译文: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东海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注释:¹北邙: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人因常以泛指墓地。²未省:未见。后句即“沧海桑田”之意,比喻社会剧变,人事无常。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¹
译文: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炫耀,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注释:¹“莫笑”二句:为告诫语。前句的“莫”字管“笑”与“夸”二字。后句意谓贫贱、富贵之人,其最后归宿都是一样的。
这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甲第贵宅破败了,亲人朋友死亡了;昨天炙手可热的人家,今朝门可罗雀;浩瀚汤汤的东海三为桑田。宇宙一切的一切,都在运动,都在变化。世界就在这运动、变化中发展,前进。人生的富贵也是变化的,所以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显荣,就自我夸耀,看不起别人。这些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地认识人生和社会,不无哲理的启示。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 :210-213
2、 赵庆培 张燕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96-898

fàngyánshǒu ·

bái tángdài 

shuíjiāzháichénghái chùqīnbīn 
zuótóukānzhìshǒu jīnzhāoménwàihǎozhāngluó 
běimángwèishěngliúxián dōnghǎicéngyǒudìng 
xiàojiànpínkuāguì gòngchéngliǎng 
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试群材。
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¹试群材。
译文:辉煌壮丽的大殿之门于白日敞开,皇帝安坐两手相拢策试人才。
注释:¹高拱:两手相抱,高抬于胸前。安坐时的姿势。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译文:你有着如此好的学问何必忧心,人的命运由天公所定不可预测。
意气未直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
意气未直轻感慨(kǎi),文章尤忌数悲哀。
译文:不要轻易去感慨命运不公,更不要用文章倾诉自己的不如意。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译文:男儿只担心自己功名不成,要明白没有人天生就是将相。

zhāngxià--wángānshí

hàodànggōngménbáikāijūnwánggāogǒngshìqúncái

xuéziyōushīmìngshǔtiāngōngcāi

wèizhíqīnggǎnkǎiwénzhāngyóushùbēiāi

nánérhuànmíngěrjiāngxiāngshuíyúnyǒuzhǒngzāi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áo)¹
注释:¹灵鳌:神龟。古代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大壑,下深无底,中有五仙山(瀛洲、蓬莱、方丈、员峤、岱舆),常随波漂流颠簸。上帝使十五巨鳌举头顶之,五山遂屹立不动。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¹枉呼号。
注释:¹井底残山:指诸山与五台相比,如在井底。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万壑(hè)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¹见神功²
注释:¹天巧:指天然形成的五台岩壑景象。²神功:鬼斧神功,非人力所能及。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tuān)¹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注释:¹湍溪:急流的河溪。风雷恶:形容水流声巨响如雷。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山云吞吐翠微¹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注释:¹翠微:青翠的山峦。此句说云雾在青翠的山峦间飘荡出没。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¹
注释:¹妙高峰:佛教传说中的最高峰,这里代指五台山。

táishānyǒng--yuánhǎowèn

西běitiāndǐnggāomángmángsōnghǎilíngáo

tàixíngzhíshàngyóuqiānjǐngcánshānwǎnghào

wànqiānyánwèizhìxióngǒucóngtiānqiǎojiànshéngōng

tuānzuòfēngléiègèngzàiyúnshānxiàngzhōng

shānyúntūncuìwēizhōngdàn绿shēnqīngwànzhòng

jǐngzhǐyīngtiānshàngyǒuzhīshēnzàimiàogāofēng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盘丝¹系腕,巧篆(zhuàn)²垂簪(zān),玉隐绀(gàn)纱睡觉³。银瓶露井,彩箑(shà)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è)。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ruò)
译文:情人手腕上系着五色丝线,篆文书写的咒语符篆戴在头上,以避邪驱疫。在天青色纱帐中,她睡得格外香甜。在庭院中花树下摆好酒宴,在窗前轻摇彩扇,当歌对饮,往日的美景历历在目。当时曾在她的石榴裙上题诗写词,今天窗外的石榴已经凋残,曾经的欢乐已逝,光阴似箭,沙洲上柔嫩的蒲草在风中摇曳,茫茫如一片青烟。
注释:¹盘丝:腕上系五色丝线。²巧篆:精巧剪纸,妆饰于头发簪上。³玉隐绀纱睡觉:玉人隐在天青色纱帐中睡觉。⁴银瓶:汲水器。⁵采箑:彩扇。⁶写榴裙:是指在红色裙上写字。⁷红绡退萼:石榴花瓣落后留下花萼。⁸黍梦:指黄粱梦。⁹烟蒻:柔弱蒲草。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¹。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²澡兰³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chāng)(pú)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chán),随人天角
译文:请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春风和煦中燕子已生小燕,连绵细雨中梅子已渐渐黄圆。正午的骄阳正烈,美人是否也在幕帘中沐浴香兰?想她一定会回到绣楼,剪下菖蒲浸酒,自饮自怜。怅望中我仰望苍空,看那一弯新月冉冉升起,那清淡的月光伴随着我,来到这海角天边。
注释:¹沉魄:指屈原。²午镜:盆水如镜。³澡兰:五月五日,煮兰水沐浴。⁴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萧史吹箫引凤,穆公为之筑凤台,后遂传为秦楼。⁵菖蒲:端午一寸九节菖蒲浸酒,以辟瘟气。⁶新蟾:新月。神话传说月中有三足蟾蜍,因以蟾代称月。⁷天角:天涯。指遥远的地方。

  词写于端午节,所以词中以端午的天气、习俗作为线索贯穿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盘丝”指盘旋的五色丝。端午节古人有以五色丝绕臂的风俗,认为如此可以驱鬼祛邪。梦窗词爱写美人的一部分,如手腕、足。端午节系着五色丝的玉腕的意象更是经常在梦窗词中出现。“巧篆”指书写了咒语或符篆的小笺,将它戴在自己的发簪上,古人认为端午佩带符篆可以避兵气。“绀纱”指天青色的纱帐,此物也正当时令。三句均为倒装句,从追忆往昔写起:过去每逢端午佳节这位冰肌玉肤的人儿总要早早推帐揽衣而起,准备好应节的饰物,打扮停当,欢度佳节。这里颠倒叙述次序,意在强调题面之“重午”。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银瓶”本指酒皿,这里借代宴饮,“露井”本指没有覆盖的井,这里泛指花前树下。“彩箑”,彩扇,歌儿舞女所持,这里指代歌舞。“云窗”指镂刻精美的花窗。“银瓶”三句连用四个有色彩感的美丽事物,极精当地描绘出昔日的欢会,或在花前树下,或在华堂之中,环境固然美好,人亦年轻风流。“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写裙”用《宋书·羊欣传》典。书法家王献之到羊欣家,羊著新绢裙午睡,献之在裙上书写数幅而去。这故事反映出南朝士人洒脱的性格,词人用来表现他和姬人的爱情生活。词人见窗外榴花将谢,由榴花想到石榴裙,于是自然忆起在姬人裙上书写的韵事。石榴花谢,人分两地,乐事难再,不由得让人伤感。“黍梦光阴,渐老汀州烟”,这里形容光阴似箭,“烟”形容嫩蒲的细弱,蒲草也是时令植物。

  此二句言时光易逝,盛衰无常,连烟都要变老,何况石榴花呢?因此,从景物的衰败中以见人事的变迁,但上片结句占明的“渐老汀洲烟”却是当令景象,风景不殊,更使人感慨人事全非。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这句自然联想到了和端午节有关的典故。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后逢此节日便唱为他招魂的歌曲。上片作者已沉浸在青春易逝的哀伤中,所以不忍再听招魂之曲。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前两句以景物烘托时令。燕子春末夏初生雏,五月梅子黄,梅熟时雨曰黄梅雨。此非必当时实见。“午镜”也是当令物品。在端午日按习俗要高悬石炼镜。说是有驱鬼避邪的作用。“澡兰”,古代风俗,端午节人们要用兰汤洗浴。

  作者看到家家帘幕低垂而引起午镜澡兰的联想,他想自己所思念的人这时也正在洗浴吧。此句又转回到端午,引出下两句:“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这二句写思念之深,不禁设想姬人也在思念自己,她一边独酌,一边盘算着,词人何时才能归来,这真是一幅逼真的思妇图。“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新蟾”指新月,照应端午,“天角”,天涯海角,指淮安,当时已是南宋北部边界。这二句说她的等待也是徒然。她只能同词人一样望着天边的新月,苦苦相思吧!结句用共望新月表达了词人无穷无尽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在铺写展开过程中打乱了时间、空间的顺序,正是因为这种时空交错,使人眼花缭乱,张炎评吴词“碎拆下来,不成片断”,有一定道理。但细细吟思,就会发现这些片断仍然有迹可寻。

  画面围绕着端午节的风物、景色、风俗组合在一起,似断实续。在风格上也体现了吴词绵密缜丽的特点,词中多意象而少动作,好像它们中间缺少必要的钩连。并爱用丽字和典故,显得意深而词奥。但当读者抓住了词人感情的脉络和吴词在结构上的特点的话,还是可以读懂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013-2015页
2、 (清)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281-282
3、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宋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2009.7:257-259

zǎolánxiāng ·huáiānchóng

wényīng sòngdài 

pánwàn qiǎozhuànchuízān yǐngànshāshuìjué yínpíngjǐng cǎishàyúnchuāng wǎngshìshàoniányuē wèidāngshícéngxiěliúqún shāngxīnhóngxiāotùnè shǔmèngguāngyīn jiànlǎotīngzhōuyānruò 
chàngjiāngnándiào yuànnánzhāo chǔjiāngchén xūnfēngyàn ànméihuáng jìngzǎolánlián niànqínlóurènguī yīngjiǎnchāngzhuó dànchàngwàng xīnchán suíréntiānji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