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幅吟笺照泪眸,半窗斜日梦孤舟。愁如天远还窥帐,病与云亲不下楼。
尺幅吟笺照泪眸,半窗斜日梦孤舟。愁如天远还窥帐,病与云亲不下楼。
湿翠雨收侵砚匣,落红风飐上帘钩。青山到处应相忆,除是征人醉里游。
湿翠雨收侵砚匣,落红风飐上帘钩。青山到处应相忆,除是征人醉里游。

wēiyǐncóngjīnlíngshū--wángcǎiwēi

chǐyínjiānzhàolèimóubànchuāngxiémèngzhōuchóutiānyuǎnháikuīzhàngbìngyúnqīnxiàlóu

湿shīcuìshōuqīnyànxiáluòhóngfēngzhǎnshàngliángōuqīngshāndàochùyīngxiāngchúshìzhēngrénzuìyóu

王采薇

王采薇

(1753—1776)江苏武进人,初名薇玉,字玉瑛。孙星衍妻。性喜文史,工小楷,喜吟咏。有《长离阁集》。 ▶ 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¹家住横塘²,红纱³满桂香。
译文: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红纱衣衫散发桂花香。
注释:¹妾:古时女子的谦称。²横塘:地名,靠近大堤。一说横塘是指建业淮水(今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个堤塘。³红纱:红纱衣。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青云¹教绾(wǎn)²头上髻(jì)³,明月与作耳云珰(dāng)
译文:青云发髻在头上扎起,明月耳饰在两边挂上。
注释:¹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²绾:把头发盘绕起来打成结。³髻:发髻。⁴明月:即“明月之珠”的省称。⁵珰:耳饰。穿耳施珠为珰,即今之耳环。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莲风¹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²
译文:莲风轻轻吹来,江畔一派春光。我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注释:¹莲风:此指春风。²北人:意欲北归之人,指诗中少女的情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郎食鲤(lǐ)鱼尾,妾食猩猩唇¹
译文:郎君啊,你我同食鲤鱼尾,同食猩猩唇。
注释:¹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莫指襄阳道¹,绿浦²归帆少。
译文:不要思乡远想襄阳道,江面的归帆很少很少。
注释:¹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²绿浦,这里指水上。浦:水云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今日菖(chāng)(pú)¹花,明朝枫树老²
译文:今日恰似菖蒲开花,明朝枫树易老红颜易凋。
注释:¹菖蒲:植物名。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²枫树老:枫树变老,形状丑怪。这里表示年老时期。

  乐府《大堤曲》这一诗题多是描述水乡船家女子爱情生活的。六朝人题作《大堤》或《大堤行》,唐人始用《大堤曲》这一诗题。

  李贺的这首《大堤曲》写的是一个住在横塘的美丽女子与北来商客的一段爱情生活。开头两句交待了这个女子的居所。横塘在当时是一个商船往来聚集的繁华之地。古代也有人根据《大堤曲》这一诗题推测,此处所指当是大堤附近的另一横塘(清代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一)。其实这里只是泛指横塘、大堤这样的水乡,所以诗中大堤横塘参差互用,也就是互指。“红纱满桂香”是说透过那绯红的窗纱,沁出闺房的桂香。而后“青云”两句通过写这个女子青云般的发髻和明月宝珠制作的耳珰,描述出其貌美动人。这是采用汉代乐府《陌上桑》的衬托手法。下面“莲风起”四个三字句,交待了这个女子与那个“北人”恋爱的经过。在那莲叶随风起舞的春季,由北方来经商的“北人”,因两人相爱而停驻在这繁华的大堤,而留连在“红纱满桂香”的闺房。下面“郎食”两句,以饮食之精美,极言两情之绸缪,爱情生活之美好。因为在古代,人们常以猩唇鲤尾作为男女情爱的隐语。结尾“莫指”四句是女子劝对方珍惜眼前的欢聚,勿有远行别离之念。“襄阳道”指其行程。菖蒲花开于春末,此处喻女子易逝的青春年华,因古人认为菖蒲难得见花。这四句是女主人公以绿浦中的行舟多一去不复返之事来劝情人莫生远行的念头。最后用花树喻人易老,说明应珍惜欢聚的时日。

  李贺这首诗全无其“风樯阵马”的奇诡幻诞风格,而是力摹乐府古体。以一个笃情女子口吻写出秦淮水云商女真挚而热烈的爱情生活。也在一种淡淡的哀怨之情中,透出其离多合少之苦。在这方面是《古诗十九首》的遗风。而诗中喜用美言绮语,清丽动人,深得六朝乐府之妙。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663-666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bǐng)¹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²抛掷(zhì)³,梦里终相觅。
译文:斩断相思之情,近来我才知道这样做没有好处。难道真的能将情思抛弃?在梦中仍然苦苦寻觅。
注释:¹屏却:排除,放弃。²不成:难成,宋人方言。³抛掷:丢弃。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¹。西窗白,纷纷凉月²,一院丁香雪。
译文:醒后,楼台旁的身影也随着梦的破灭而消失了。西窗上一片洁白,月影斑驳、清冷,满院的丁香花如同皑皑白雪。
注释:¹明灭:出现、破灭。²纷纷凉月:形容月影斑驳而清冷。

  这首词写魂萦梦绕、抛撇不去却又无可奈何的相思。上片抒情,直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下片写景,借景抒情,侧面表达内心对亡妻深深的情意。词人一反常规,运用先写情、后写景的叙述方式,将幽清景色留至词末,此时相思散去,空留一院丁香月色,殊不觉相思已全在其中,让人读后无限回味。。

  开头“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明白如话,却饱含深情。这两句是说:忘了她吧,忘了她.念如今生死茫茫,怀想又有何用,徒令人心力交瘁!下决心去忘,正说明无法忘掉,11个字,每个字都渗透出悲伤。让人留下一个“从今以后,勿复相思”的悬念,紧接着进人读者眼帘的是“不成抛掷”,透出词人执着的相思,欲忘不能,无法屏却。

  “梦里终相觅”,终于在梦中寻觅到已故的夫人。寥寥几笔,就将梦里景、梦外情写得栩栩如生、水乳交融。上片只有四句,却写得沉郁顿挫,委婉曲折。

  下片“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这两句又是一折,笔触转入梦醒,醒了还隐隐约约记得梦中的场景,残梦难断,更增几分惆怅。“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西窗里面隐隐透进一丝白光,词人推开窗子,只有纷纷的凉月,照着“一院丁香雪”。“凉月”用“纷纷”来形容,“丁香”用“雪”来比喻。词人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又不说原因,言于此而意未尽。丁香花本该开在春夏之际,怎能与寒冬白雪联系到一起,在这种违背常理的时令错位当中,足见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

参考资料:
1、 王树海.《通赏中国历代词》:长春出版社,2014.01:第140页

diǎnjiàngchún ·bǐngquèxiāng

wángguówéi jìnxiàndài 

bǐngquèxiāng jīnláizhīdàodōu chéngpāozhì mèngzhōngxiāng 
xǐnghòulóutái mèngmíngmiè 西chuāngbái fēnfēnliángyuè yuàndīngxiāngxuě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绿影春 一作:绿影喜)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绿影春 一作:绿影喜)
译文: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露华¹生笋径,苔(tái)色拂霜根²
译文: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
注释:¹露华:露花。²霜根:竹根表面有白粉,似霜。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lín)¹
译文: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
注释:¹锦鳞:鱼。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三梁¹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译文: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
注释:¹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李贺是“王孙”,故自谓用三梁。

  这首五言律诗是吟咏竹子的,但与一般泛咏景物之作不同,根据诗意,所咏之竹当实有所指,这须待读完全诗才能明白。

  诗的前四句摹写竹之形状,但写的角度却极富于变化:一、二句一俯一仰,一是下写竹子入水之态,一是上写竹笋抽空之影,这是直接写竹;三、四句写笋径露华、霜根苔色、是以露、苔衬竹,是间接写竹。但是不管是直接写还是间接写,都并非出于悬空虚拟,而是实实在在的情景和境地,是诗人置身其间的观察、摹写。他低头看见了水中的文竹,微光摇曳,斑驳可爱;抬头望见了绿色的竹影,竹影凌空而上,充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似乎是一个清新的早晨,诗人从竹林掩映的小路走过,竹笋上还挂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带着粉霜的竹根也快要被青青的苔藓遮盖了。多么幽雅的境地!多么可爱的翠竹!这是诗人所熟悉的土地上的竹林——故里昌谷(今属河南宜阳)的竹子。据河南宜阳县委宣传部《李贺故里调查》报告上说,“今昌谷村名虽无”,但这一带的村子大都“绿竹成园,较大之竹园即有一百多亩”(转引自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由此可以想见当地竹林盛况,李贺自己也在诗中多次提到它:“舍南有竹堪书字”(《南园》)、“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竹薮添堕简,石矶引钩饵。……柳缀长缥带,篁掉短笛吹。”(《昌谷诗》)而且,除了这首《竹》诗外,还有一组诗——《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专咏故里之竹,其中一首云:“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这都可以证明这首《竹》诗所吟咏的为昌谷之竹无疑,因为在这里,李贺才更可能如此从容安闲地去欣赏它。“抽空”,形容竹子劲直挺拔上长的状态,也就是《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诗中所说的“更容一夜抽千尺”或“笛管新篁拔玉青”之意。“霜根”,并非竹根上真的有霜,而是指竹根上结的白色粉末,有如寒霜,即《昌谷北园新笋四首》里“腻香春粉黑离离”的“春粉”。这四句诗不但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

  诗的后四句又换了一种笔法,写竹子的功用,并寄寓感慨:“织可华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竹子编织为席,可以华接香汗;斫裁成竹竿,可以用来钓鱼(“锦鳞”)。但这还是普普通通的用途,算不得奇特,最值得夸耀的是竹子曾被朝廷采用,制作贤冠上的横梁。《周书》载:“成王(姬诵)将加玄服,周公(姬旦)使人来零陵取文竹为冠。”《舆服志杂注》:“天子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三梁进贤冠。”“梁”指帽子里面硬的横衬,以竹为之。这似为此诗末二句之所本。很显然诗人是有所寄兴的。竹子那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竹子的被重用,这些怎能不令诗人歆羡和感慨呢?诗人怀不世之才,常有济世报国之心,但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虽曾官奉礼郎,但位不过从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亦不过是“臣妾气态间,惟欲华箕帚”而已,终无能为。其情其志,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于吟物之中连类而及,也是很自然的了。

  李贺之诗,虽然笼统地说,其光怪陆离、虚荒诞幻,是深得楚骚之真传,但细致说来,又有所区别,大抵长篇歌行,近于楚骚和汉魏乐府歌诗,而五言律绝,则更类似于齐梁间诗,显得明艳浓丽。此诗亦是如此,尤其是五、六句,活脱脱齐梁口吻。但李贺此诗并不止于咏物,而是将自己的情志编织于其中,因此与齐梁诗那种无聊至极的香艳软媚不同,这也该是李贺此诗的成功之处吧。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zhú--

shuǐwénguāngdòngchōukōng绿yǐngchūn

huáshēngsǔnjìngtáishuānggēn

zhīchéngxiānghàncáikāndiàojǐnlín

sānliángcéngyòngjiéfèngwángsūn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ruǎn)¹推名饮,清风坐²竹林。
译文:郑愔像三国时的阮籍以善饮酒知名,畅饮在清风吹拂的竹林。
注释:¹阮籍:字嗣宗,三国时魏人,适逢魏晋易代,不满现实,又怕遭迫害,于是纵酒谈玄,蔑视礼法。²坐:一作“满”。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半酣(hān)下衫袖,拂拭龙唇琴¹
译文:酒喝得半醉甩一下衣袖,拂拭干净龙唇琴上的灰尘准备弹琴。
注释:¹龙唇琴:古代琴名。这里泛指琴。龙唇,琴的发音部位,后世也作为琴的代称。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译文:饮下一杯美酒弹奏一支曲子,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夕阳西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¹(sù)²
译文:我的志趣本来在寄情山水,听这高山流水之音恰合我的本心。
注释:¹谐:合。²夙心:平素的志向、情趣。

  阮籍常与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聚集在竹林下喝酒,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首句以阮籍比郑愔,说郑愔像阮籍一样以善饮出名,如今在清风里,在竹林下坐着豪饮。竹林是用典,也是写实。

  三四句写郑愔喝得半醉的时候,放下衣衫的长袖,把琴擦擦,开始鼓琴。古人衣袖特长,一般挽着,故云“下衫袖”。龙唇琴,古代琴名。《古琴疏》记载,汉末荀淑有架龙唇琴,一天下大雨不见了。三年后下大雨,有条黑龙飞入李膺家中,李膺一看,是荀淑的琴,就把它送还给荀淑。诗以龙唇琴借指郑愔的琴名贵。

  五六句说郑愔一边饮酒,一边弹琴。弹着弹着,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一杯弹一曲是描写郑愔边饮边弹的气派。下句表现郑愔琴艺高超,大家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光阴流逝,而浑然不觉。孟浩然其人也非常善琴,他的琴艺曾得到著名道士参寥的赞赏,连孟浩然也陶醉在郑愔的琴声中,足见郑愔的琴艺确实精妙。

  郑愔的琴艺得到孟浩然的欣赏,他的琴音引起孟浩然的共鸣。浩然志在山水,郑愔的琴音也志在山水,二人志趣相投。春秋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说:“妙呵,听你的琴,眼前就出现巍巍的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说:“妙呵,听你的琴,就好象滔滔的江河!”诗人表示自己喜欢山水,不愿仕进。借用伯牙锺子期的故事,说郑愔与自己思想志趣相投。一般写弹琴的诗,或渲染琴声的美妙,或感叹琴师的身世,而孟浩然通过对听琴的描写,勾划出一位善琴好饮,放浪潇洒,飘然出尘的高士形象。诗用“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的细节表现郑愔的豪放旷达,用酒、清风、竹林、琴、夕阳烘托其高洁;结尾以自己的高蹈,来表现郑愔的高蹈,展示人物的内心境界。写完弹琴,诗中的人物也就呼之欲出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83-84页

tīngzhèngyīntánqí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ruǎntuīmíngyǐn qīngfēngzuòzhúlín 
bànhānxiàshānxiù shìlóngchúnqín 
bēitán juéyángchén 
zàishānshuǐ wénzhīxiéxín 
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
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
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
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

chóugāo使shǐjūnxiāngzèng--

sēngláoluòkōngfángréngōnglínshěyuánshū

shuāngshùróngtīngsānchēkěnzàishūcǎoxuángǎnhuòshì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