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暮雨初收,长川静¹、征帆²夜落。临岛屿(yǔ)、蓼(liǎo)³疏淡,苇风萧索。临许渔人飞短艇(tǐng),尽载灯火归村落。遣(qiǎn)行客、当此念回程¹⁰,伤漂泊。
译文: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注释:¹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川,指江河。²征帆:远行船上之帆。³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⁴苇风:吹拂芦苇的风。⁵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⁶临许:有临个。⁷短艇:轻快的小艇。⁸遣:使,令。⁹行客:词人自谓。¹⁰回程:回家的路程。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桐江¹好,烟漠漠²。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pàn)³,鹭(lù)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译文: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注释:¹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又名富春江。²漠漠:弥漫的样子。³杜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在桐江畔。⁴游宦:春秋战国时期,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⁵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⁶云泉约:与美丽的景色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云泉,泛指美丽的景色。⁷归去来:赶紧回去吧。⁸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后为曹操所重,从曹操西征张鲁。⁹从军乐:即《从军行》。

  柳永仕途蹭蹬,年届五十,方才及第,游宦已倦,由此产生了归隐思想。这首词就是归隐思想的流露,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词一开始,“暮雨”三句,雨歇川静,日暮舟泊,即以凄清的气氛笼罩全篇。水蓼和芦苇都是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临岛屿”二句,写船傍岛而停,岸上蓼苇,清烟疏淡,秋风瑟瑟。景色的凄凉与词人心境的凄凉是统一的,含有无限哀情。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至“几许”以下,词人笔调突然一扬,由静态变为动态,写渔人飞艇,灯火归林,一幅动态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日暮归家,温暖、动人的生机腾然而起。这里以动景反衬上面的静景,反使词人所处的环境显得更加静寂。一个“飞”字和一个“尽”字,把渔人归家的喜悦表现得极具神韵,又同时从反面引出“遣行客”、“伤漂泊”二句,渔人双桨如飞,回家团聚,而词人却远行在外,单栖独宿,触动归思。整个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之间融合无隙,境界浑然。

  词的上片明确点出了“伤漂泊”的感情基调,下片则具体的写出了“伤漂泊”的具体内涵。换头再以景起,上片是夜泊,下片是早行。“桐江好”六句,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一气呵成,先写江山之美。美好的河山扫尽了昨夜的忧愁,桐江上空,晨雾浓密,碧波似染,峰峦如削,白鹭飞翔,鱼虾跳跃,生动美丽的景色使词人心情欢娱。从感情线索上看,这里又是一扬。但因为词人情绪总的基调是愁苦的,欢娱极为短暂,又很快进入低谷,“严陵滩”三字已埋下伏笔,这里以乐景写哀,江山美好,鱼鸟自由,渔人团聚,而词人一年到头都是四海为家,宦游成羁旅,于是“游宦区区成底事”之叹自然从肺腑流出,词人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得,不如及早归隐,享受大自然和家庭的天伦之乐。“云泉约”三字收缴上文,同时也启发下文,具有开合之力,所以结语痛快地说“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用王粲《从军乐》曲意,表明自己再不想忍受行役之苦了。

  柳永的这首词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现出激越的情绪,从泊舟写到当时的心绪,再从忆舟行写到日后的打算,情景兼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回肠。可见柳永不愧是一位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词中高手。

  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据北宋僧人文莹的《湘山野录》记载“范文正公谪睦州,过严陵祠下。会吴俗岁祀,里巫迎神,但歌《满江红》,有‘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之句。公曰:‘吾不善音律,撰一绝送神。’曰:‘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吴俗至今歌之。”可见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359-360

mǎnjiānghóng ·chūshōu

liǔyǒng sòngdài 

chūshōu chángchuānjìng zhēngfānluò líndǎo屿 liǎoyānshūdàn wěifēngxiāosuǒ rénfēiduǎntǐng jìnzàidēnghuǒguīcūnluò qiǎnxíng dāngniànhuíchéng shāngpiāo 
tóngjiānghǎo yān rǎn shānxiāo ràoyánlíngtānpàn fēiyuè yóuhuànchéngshì píngshēngkuàngyǒuyúnquányuē guīlái zhòngxuānyín cóngjū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注释

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川,指江河。

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苇风:吹拂芦苇的风。

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

临许:有临个。

短艇:轻快的小艇。

遣:使,令。

行客:词人自谓。

回程:回家的路程。

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又名富春江。

漠漠:弥漫的样子。

杜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在桐江畔。

游宦:春秋战国时期,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

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

云泉约:与美丽的景色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云泉,泛指美丽的景色。

归去来:赶紧回去吧。

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后为曹操所重,从曹操西征张鲁。

从军乐:即《从军行》。

赏析

  柳永仕途蹭蹬,年届五十,方才及第,游宦已倦,由此产生了归隐思想。这首词就是归隐思想的流露,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词一开始,“暮雨”三句,雨歇川静,日暮舟泊,即以凄清的气氛笼罩全篇。水蓼和芦苇都是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临岛屿”二句,写船傍岛而停,岸上蓼苇,清烟疏淡,秋风瑟瑟。景色的凄凉与词人心境的凄凉是统一的,含有无限哀情。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至“几许”以下,词人笔调突然一扬,由静态变为动态,写渔人飞艇,灯火归林,一幅动态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日暮归家,温暖、动人的生机腾然而起。这里以动景反衬上面的静景,反使词人所处的环境显得更加静寂。一个“飞”字和一个“尽”字,把渔人归家的喜悦表现得极具神韵,又同时从反面引出“遣行客”、“伤漂泊”二句,渔人双桨如飞,回家团聚,而词人却远行在外,单栖独宿,触动归思。整个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之间融合无隙,境界浑然。

  词的上片明确点出了“伤漂泊”的感情基调,下片则具体的写出了“伤漂泊”的具体内涵。换头再以景起,上片是夜泊,下片是早行。“桐江好”六句,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一气呵成,先写江山之美。美好的河山扫尽了昨夜的忧愁,桐江上空,晨雾浓密,碧波似染,峰峦如削,白鹭飞翔,鱼虾跳跃,生动美丽的景色使词人心情欢娱。从感情线索上看,这里又是一扬。但因为词人情绪总的基调是愁苦的,欢娱极为短暂,又很快进入低谷,“严陵滩”三字已埋下伏笔,这里以乐景写哀,江山美好,鱼鸟自由,渔人团聚,而词人一年到头都是四海为家,宦游成羁旅,于是“游宦区区成底事”之叹自然从肺腑流出,词人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得,不如及早归隐,享受大自然和家庭的天伦之乐。“云泉约”三字收缴上文,同时也启发下文,具有开合之力,所以结语痛快地说“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用王粲《从军乐》曲意,表明自己再不想忍受行役之苦了。

  柳永的这首词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现出激越的情绪,从泊舟写到当时的心绪,再从忆舟行写到日后的打算,情景兼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回肠。可见柳永不愧是一位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词中高手。

  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据北宋僧人文莹的《湘山野录》记载“范文正公谪睦州,过严陵祠下。会吴俗岁祀,里巫迎神,但歌《满江红》,有‘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之句。公曰:‘吾不善音律,撰一绝送神。’曰:‘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吴俗至今歌之。”可见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359-360
创作背景

  词上片言“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点明为六七月之景。词下片写“严陵滩”景色,说明此词作于柳永赴睦州任官途经严陵滩之时,或者在睦州任上,时间应为景佑元年至二年(1034-1035)之间。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02-104
2、 贺新辉 等.宋词精品鉴赏辞典.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46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真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橘柚(yòu)怀贞质¹,受命²此炎方³
译文:橘柚怀有坚贞的品性,受自然的使命生长在炎热的南方。
注释:¹贞质:坚定不移的本质。²受命:受大自然的命令。³炎方:南方,此谓永州。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
密林耀朱绿¹,晚岁有馀(yú)²
译文:茂密的林中,叶绿下耀眼的是那橙黄的果子,成熟的果实在岁末还散发阵阵芳香。
注释:¹朱绿:指橘柚树的果实和叶子红绿相映。²馀芳:橘柚的果实到了年末还散发出香味。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
殊风¹限清汉²,飞雪滞(zhì)故乡。
译文:不同的品质以淮河为界,漫天飞舞的雪花滞留在北国故乡。
注释:¹殊风:指长江南北土风各异。²清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就变成了枳。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¹
译文:手攀橘柚枝条叹息什么呢?双目凝望着北面的熊、湘两山。
注释:¹熊与湘:熊,熊耳山,在河南卢氏县南;湘,湘山,一名艑山,即现在的君山,在洞庭湖中。

  柳宗元对屈原的思想和品格十分敬仰,在长期的贬黜生活中,他以屈原为楷模,决心追随前烈。由于相同的经历,屈原作品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他思想上引起了强烈共鸣。 “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他的作品常常提到屈原,并善于化用屈赋的词语、典故。《南中荣橘柚》这首诗就借用了《橘颂》里的典故,表示自己与屈原一样赞赏并保持橘树那种“受命不迁”的坚定品格,抒发了被贬永州的感慨。

  诗的前面四句对橘柚进行热情赞颂。“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开头两句化用屈原《橘颂》里的诗句:“后皇嘉树,桔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橘柚生长在南方,就适应了这里的水土,不能迁移,像是接受上天的使命;它们始终保持着坚贞不屈的节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三四句从上面两句对橘柚内质的赞美转到对外形的描绘。果实成熟的季节,金黄的橘子在密密的树叶里显露出来,红绿相映,色彩斑烂,特别耀眼。橘柚四季长青,郁郁葱葱,不怕严寒,经冬不衰,到一年将尽的时候还散发出香味。“晚岁有馀芳”句与张九龄《感遇》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意思相同。

  橘柚受命江南,不可北移,可作者受命之地本在北方。诗的后面四句,由橘柚的“受命不迁”引发自己被迫南来的感慨。“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由于地理的原因,长江南北气候不同,风俗有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现象只有北方的故乡才有。柳宗元出生并长期生活在长安,那里本是自己的出生之地,是自己踏上人生道路,实现济世抱负的用武之地。他也像橘柚一样,具有受命不迁的品性,可自己却不能像橘柚那样生活在原来的出生之地,而被贬谪至“风俗绝不相同”的南蛮之地。“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在思归不能,万般无耐之中,只能手攀橘柚枝条凝望长江边的熊耳山和湘山发出声声叹息。故乡只可望而不可及,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一种长久积郁心中的不平和怨愤。

nánzhōngróngyòu--liǔzōngyuán

yòu怀huáizhēnzhìshòumìngyánfāng

lín耀yàozhū绿wǎnsuìyǒufāng

shūfēngxiànqīnghànfēixuězhìxiāng

pāntiáosuǒtànběiwàngxióngxiāng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世事无常¹²金樽(zūn)³,杯杯台郎醉红尘
译文:世上的很多事情是很难预料,不如沉溺美酒、及时行乐更好。
注释:¹世事无常:世上的很多事情是很难预料的。²耽:沉溺、迷恋的意思。³金樽: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⁴红尘:指的就是这个世间,纷纷攘攘的世俗生活。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人生难得一知己¹,推杯换盏²话古今。
译文:我们一生也难有几个情投意合的朋友,来一起把酒言欢,一起谈古论今、谈天说地。
注释:¹知己:知道,了解自己的人,常指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²推杯换盏:盏也是一种器皿,比杯的容积大得多,所以喝酒的时候喝到尽兴处,有推杯换盏之说,互相敬酒,后来一般形容关系好。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wō)(duò)¹低梳髻(jì),连娟²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译文:梳成了倭堕髻低低地垂,描出又细又长的弯眉。终日为相思心碎,待到百花争艳的时候,我已为君憔悴。
注释: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风蝶令“。《金奁集》入“仙吕宫”。¹倭堕:即倭堕髻,本是汉代洛阳一带妇女的时髦发式。²连娟:或作联娟,微曲的样子,形容女子眉毛弯曲细长,秀丽俊俏。

  这是一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对情郎刻骨铭心的思念。词为短制小令,然而女主人公深沉执着而丰富细腻的爱情却表现得极其深刻,扣人心弦。

  起笔二句描摹女子的妆饰容貌。词人刻划女子姣丽动人,只选择写了发髻与眉毛,是以局部代替全貌的手法。信手挽梳的堕马髻,大弧度地半歪头侧,如一朵斜挂树冠的乌黑云朵,飘飘荡荡,欲堕非堕,使人联想到女子轻步移走时,风飘仙袂,窈窕婀娜的娇柔风韵;两道淡细的蛾眉,弯弯地延伸向额际,似轻雾遮掩的黛绿春山,如隐如现,似乎可以看到眉下一湾清水似的脉脉双眼。发髻弧线与眉毛曲线构成的画面,富有柔和的线条美感,传递出了女子的风采和神韵,这是一个淡雅高洁、痴情真纯的美貌女子。

  “终日”句,由外貌描写转入内心世界。“两相思”,实际上是特指女子一方对情人的思念。男子何往不知,但从词意看已久未相聚,唯有心系神绕之。“终日”如痴如醉,思念不已,极写女子情意深挚。这一“终日”,不是指一日的自晨至暮,而是日日如此。一句话概括尽女子每一天的举止与心理,它既是首二句的补足,又为后二句蓄势、张本。此句还说明了首二句乃暗含慵惰恹恹之态:堕马髻以高危颤晃为美,女子却漫不经心地“低梳”而成;蛾眉本应精描艳抹,女子却信手“淡扫”而罢。“女为悦己者容”,伊人不在,妆成无人赏。意之真,情之深,于细微处可体会到。

  有了前三句从外貌到内心的全面刻划,最后水到渠成地推出“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感情强烈,分不出是女子心底的呼唤、倾慕,抑或怨叹、表白。这是一股感情的迸发,确是词人经意用笔之处。前面已写女子无心妆扮,终日相思,这儿又写她春日相思,这是加倍的写法,意义并不重复。词人特意选择春天,尤其百花盛开春烂漫时,浓笔突出她典型环境中的相思之苦之深。春天万物竞生、春机盎然,是洋溢着生命活力、饱含幸福蜜汁的季节;春天又往往使人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追求欢快的爱情生活。唐人王昌龄诗曰:“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可以说是古来闺中女子的代表心情。词中女主人公在这容易触动人情的春天里,自然倍加强烈地思念情人,难怪她要“为君憔悴尽”了。“憔悴尽”的女子容貌,一经词人以“百花时”相映衬,便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女子姣好的容貌被相思煎熬得日益消瘦憔悴,生命的花朵渐渐枯萎欲凋,自然界的花朵则满山遍野烂漫盛开,传递出热闹的春意。一冷一热,一黯淡一明媚,两相对比,反差强烈,一下子就将女子至死不渝的爱情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深刻地展示出来,并以其真纯的感情、凄苦的命运,来感染读者。词人这里用的是重笔,笔之力度极重极强,如古刹击钟,最后一槌声震山野的重敲,惊撼人心,发人至深,余音久远。再从头咀嚼全词,前面似不经心的淡笔之意,皆一一显明出来,细加品味,清香满口,经久不散。

  此词率直地表现女子强烈的相思之情,与温庭筠词一般的含蓄温婉风格明显不同,这应该是与吸收了民间词的成分有关。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0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2-63

nán ·duòshū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duòshū liánjuānsǎoméi zhōngliǎngxiāng wèijūnqiáocuìjìn bǎihuāshí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秋心如海复如潮¹,惟有秋魂²不可招。
译文:我忧心忡忡,宛如江潮拍岸,我悲凉的心情,像海水涌上胸膛;秋风落叶啊,知心的朋友已经故亡,你那白玉一样的灵魂,飘向何方?
注释:¹“秋心”句:形容苍凉萧瑟之心情。²秋魂:《楚辞》有《招魂》篇,这里寓有作者悼念亡友、自伤身世的双重意思。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漠漠郁金香在臂¹,亭亭古可佩当腰²
译文:手腕上的郁金香,散发出微醉清香,朋友的灵魂,在清香中永远地生长;腰间佩带的古玉佩,闪闪发着光亮,朋友的美好品德,就如白玉发光。
注释:¹“漠漠”句:所佩郁金香囊散发清淡的芬芳,弥漫臂间。比喻情操芳洁。²“亭亭”句:用《礼记·可藻》中“古之君子必佩可”句意,喻意同上。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译文:如今烽火燃烧在西北边疆,有谁为了报国亮出利剑的寒光?百姓怨声载道在富庶的东南,有谁能够吹出箫声清亮?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shāo)¹
译文:凭栏遥望,满天的星斗如春花烂漫;我怀念已逝去的朋友,你今在何方?月亮坠入深林,我的心底涌上惆怅和悲伤。
注释:¹“斗大”二句:隐喻无能之辈煊赫一时,而才士皆沦落不偶。《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
月日,愈再拜: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月日,愈再拜:天池之滨,大江之濆(fén)¹,有怪物焉,盖非常(cháng)(lín)(fán)(jiè)²之品汇匹俦³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译文:某月某日,韩愈再拜(书信用语,表示自谦):天池的边上,大江的水边,传说: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鱼类水兽等动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风唤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
注释:¹濆:水边。²常鳞凡介: 解释 一般的鱼类、贝类。比喻平凡的人。³匹俦:比得上。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於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hé),不能自致乎水,为獱(biān)¹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於(yú)²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译文: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寻常所见的那种形状,不用广阔险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没有水的时候,不能自己造出水来。它们十次有八九次被獱獭(一般的水兽)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怜它们的窘境而把它们运输转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这种怪物,报负和一般东西不同,它会说:“就算烂死在沙泥里,我也高兴。如果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帮它的人遇到他们,熟视无睹,就像没看见一般。他的死活,我们也无从知道了。
注释:¹獱獭:水獭,半水栖动物。²於:多作为介词,是古汉语中用的很多的虚词,“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jù)¹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译文:如今又有一个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试着抬头鸣叫一声(因为有能力的人已经对他们习惯而视而不见了),哪里知道有能力的人不可怜它的窘境,而忘记了举手之劳,把它转移到水里边?别人可怜它,是它的命。别人不可怜它,也是它的命。知道生死有命还鸣号求助的,也是它的命。
注释:¹庸讵:通假字通“岂,怎么,何以”。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¹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译文:我(韩愈)如今确实有点类似于它,所以不顾自己的浅陋,而写下这些话,希望阁下您垂怜并理解我!
注释:¹忘:通假字通“无,没有”。

  该书信全篇托物喻志,譬喻到底,文末一句点出自己,乃是要旨。但波兴浪作,层层深入揭示主题。全文可分四个层次。第一层首先点出“怪物”,气质不凡,富有才能,然而处境困窘,急需援引。此所以为怪物的缘由,在于不俗,其不俗之处有三:生活处所不凡,南冥天池,影射了要津之地;素质不凡,非一般鳞甲属类所能比,若有一定条件能够变化风云,驰骋天宇;欲愿不凡,不甘心于囿于困,才能压抑不展,更不愿受俗人戏虐。笔锋一转,希盼援引,即可“转运之”,而这只不过是举手蹬足之劳。这既为转入下文做过渡,又巧妙地流露了怪物的心态。继而用一“然”字转入第二层次,点明怪物的骨气。言辞卑中有亢,情则恳切,希望得到同情和援助。但有力者明明看到而熟视无睹,一味责怪则仍不能达到目的,因此用死活不可预料的哀叹做了回旋,俾使进一步打动对方,于是下面的“鸣号”也顺理成章了。第三层还是从怪物入手,它具有为展翅鹏飞而不断希求援引的韧性,它仰首号鸣,怀有希望,确是委婉哀切,刺心的悲鸣。这虽告以穷困,仍与摇尾者相异,为了表露真诚的心迹,接用三个不同可能的“命运安排”来加深,似乎是做最后的诉说了,感情弥见深沉和凄切。行文至此,作者把怪物的品行和内心世界充分表达出来了,然而这仅是一种譬喻,其题旨还在于最后层次,即托物喻志,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亟望援引的希望,实际上也反映了在封建时代有识之士往往受困,才华得不到施展的严峻现实。

  作者毕竟生活在那个时代,只有在一定地位上才能施展济世抱负,走援引之路也不得不然,再说作为一个长期受封建儒家思想的熏陶,不愿屈膝与急切求援引的内心矛盾也可以理解的,对于那种穷通利达,戚戚于心,也应从历史时代上来加以掂量了。文章在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譬喻、委婉含蓄的语言和结构上的曲折回荡等手段表达了主题。比如,信中的“怪物”指的是作者本人,而能解救它的“有力者”指的是能举荐人才的显贵,文章写怪物和有力者的关系,其实是在暗示人才与显贵的关系。怪物周围有水的时候,“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但是如果离开水,那就没有什么作为了,这是暗指人才遇上困境而不能施展抱负。有力者有能力救怪物,而且是“一举手、一投足之劳”,可见人才能否被举荐,只在显贵们的一念之间。除此之外,该书信虽是写给当时韦舍人的求荐信,但作者下笔不是直接陈述自己的过人才华,也不是赞赏对方的推贤举能,而是借类似庄子寓言的风格与色彩以言志这一别出心裁的方式,熔书信体与寓言于一炉,写法新奇。全文托物寓意,含蓄深沉,字里行间自有一种自命非凡的倔强和慷慨凛然的气概。

参考资料:
1、 罗斌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第一卷: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01:第89页
2、 刘小乔编著.鱼雁尺牍 古代书信集锦:黄山书社,2015.10:第137页

yìngshírénshū

hán tángdài 

    yuè zàibài tiānchízhībīn jiāngzhīfén yǒuguàiyān gàifēichánglínfánjièzhīpǐn chóu shuǐ biànhuàfēng shàngxiàtiānnán 

    shuǐ gàixúnchángchǐcùnzhījiāněr gāoshānlíngkuàngjuéxiǎnwéizhīguān ránqióng néngzhìshuǐ wéibiānzhīxiàozhě gàishíjiǔ yǒuzhě āiqióngéryùnzhuǎnzhī gàishǒutóuzhīláo ránshì zhòng qiěyuē  lànshā nìngzhī ruòshǒutiēěr yáowěiérliánzhě fēizhīzhì  shìyǒuzhězhī shúshìzhīruò shēng zhī 

    jīnyòuyǒuyǒuzhědāngqián liáoshìyǎngshǒumíngháoyān yōngzhīyǒuzhěāiqióngérwàngshǒu tóuzhīláo érzhuǎnzhīqīng āizhī mìng āizhī mìng zhīzàimìng érqiěmíngháozhīzhě mìng 

    jīnzhě shíyǒulèishì shìwàngshūzhīzuì éryǒushìshuōyān xiàliánchá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