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憔悴可痛哭,无处告诉只颠狂。更看消息还何似?亦复东风到五羊。
生民憔悴可痛哭,无处告诉只颠狂。更看消息还何似?亦复东风到五羊。

shǐkǒuhàobēishíshǒusānshí--liúè

shēngmínqiáocuìtòngchùgàozhǐdiānkuánggèngkànxiāoháishìdōngfēngdàoyáng

刘鹗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3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
望月疑无得桂¹缘,春天又待到秋天。
注释:述怀:排遣等待放榜期间之焦虑的情怀。¹得桂:科举及第。桂花高洁香烈,桂树为名贵树种,《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传说月中有桂树,要折得月中桂枝谈何容易。因此将月中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杏花开与槐花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杏花¹开与槐花²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注释:¹杏花:杏花一般在春天3-4月开放,正好是春闱举行的时节。²槐花:槐花一般在4、5月开花,花期一般为10-15天,正好是春闱放榜的时节。槐花落象征科举考试花落谁家已成定局。

shù怀huái--pín

wàngyuèguìyuánchūntiānyòudàidàoqiūtiān

xìnghuākāihuáihuāluòchóuchóuláiguònián

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
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tí)¹
注释:¹啼鹃:叫唤的杜鹃鸟。
断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
断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¹
注释:¹断崖、照水二句:极言杜鹃花之鲜红艳丽,红似火燃。然同燃。
三叹鹤林成梦寐,前生阆苑觅神仙。
三叹¹鹤林²成梦寐³,前生阆(làng)(mì)神仙。
注释:¹三叹:再三惋叹。²鹤林:佛家语。佛祖入灭之处。佛祖于婆罗双树间入灭时,其树一时花开,林色变白,如鹤之群栖。³梦寐:此处意为梦想、幻想。⁴阆苑:阆风之苑。仙人所居之处。
小山拄颐愁无奈,又怕声声聒夜眠。
小山拄颐¹愁无奈,又怕声声聒(guō)²夜眠。
注释:¹拄颐:以手托着下巴。²聒:喧扰,声音嘈杂。
杜鹃既是一种鸟,亦是一种啼。其鸟又名子规、子隽、催归。其啼又名映山红,春季开放,多为红色。择公此诗既写杜鹃啼,亦写杜鹃鸟,是一曲春天的赞歌。历来描写杜鹃的诗文甚多,兹举两联诗句为例。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此写杜鹃鸟也。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短焰¹(tī)残花²,夜久边声³寂。倦(juàn)舞却闻鸡,暗觉青绫(líng)湿。
译文:夜深了,还未入睡,我剔去灯花,周围明亮了些许。然而,这孤凄的氛围却没有变得暖热稍许。这离乡千里的边地深夜何其漫长,,无声无息。不愿如祖逖那般闻鸡起舞,鸡鸣却依旧声声催人。默默已觉青绫上尽是泪痕。
注释:¹短焰:指蜡烛的火焰已短。²剔残花:把残存的灯花剪去,使烛光明亮。³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如马嘶、风吼、戍角声、战鼓声等等。⁴青绫:青色的丝织品,此指青绫被。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天水接冥(míng)¹,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²,远梦轻无力。
译文:天的尽头,似乎天水相接,晨雾朦胧。西南天边的一角渐渐露出鱼肚白色。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然而乡梦幽远,只任东风吹去远。
注释:¹冥却:幽暗不明。²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此借指自己的家。

  词人纯从个人角度出发,通篇吟咏其个人情感,并不多加掩饰的将情感真实地凸显出来,体现了纳兰性德词作的完整风格。正是这样由于厌倦官场,无心于仕途,感情的细腻处又受到太大伤害,身处边塞,不能安心入睡。纳兰填词就是如此地

  上阙以夜为背景。夜深无寐,边声静寂时,挑灯孤守。“倦舞却闻鸡”反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纳兰性德反用“闻鸡起舞”的典故,说“倦舞却闻鸡”,表达出了词人真实而又矛盾的情感。好不容易有些许睡意,却又天亮,在夜与非夜的短暂缝隙里,征人偷空梦里回家,醒时泪湿青帕,乡思可谓缠绵凄切。

  下阙的景色描写衬托出了睡意朦胧中在梦的边缘游荡的情形,其写景状物直至抒情,都显得丰富饱满。笔划到处,包揽无遗,沉郁而不见凝涩,全词“梦远轻无力”比喻精当,将无形的梦化作有形的时空距离来衡量,足见征人独守边地的凄苦恋家。作者胸中的离愁与款曲在迷离恍惚的氛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这一首词写作者在边地夜深独处,面对残灯短焰,欲睡还醒的朦胧情态。“倦舞”句用典出新出奇,深藏了诗人的隐怨。上阕不言愁而愁苦自见,下阕以浪漫之笔法出之,从梦中思念家乡来下笔不免落于常套,但却是以梦中去浣花溪寻觅诗圣的遗迹,真是诗人之想,诗人之语。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一生最爱纳兰词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117页
2、 何雅苓评注.纳兰的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04月第1版:第221页
3、 张少康主编.古词名家诵读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04月第1版:第10页
4、 施议对编选.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6页
5、 人间菩提著.纳兰词集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03:第163页

shēngcházi··duǎnyàncánhuā--lánxìng

duǎnyàncánhuājiǔbiānshēngjuànquèwénànjuéqīnglíng湿shī

tiānshuǐjiēmíngméngjiǎo西nánbáihuànhuāyuǎnmèngqīng

情脉脉。半黄橙子和香擘。和香擘。分明记得,袖香熏窄。
情脉脉¹。半黄橙子和香擘(bò)²。和香擘。分明³记得,袖香熏窄(zhǎi)
译文:专注的凝视着握在手中的半黄橙子,细细慢慢的搓磨片刻大拇指已沾染上独有的香味。清清楚楚的记得,连那衣袖的一角都已满是清香。
注释:¹脉脉:凝视貌。²擘:大拇指。³分明:明确;清楚。
别来人远关山隔。见梅不忍和花摘。和花摘。有书无雁,寄谁归得。
香来人远关山¹隔。见梅不忍和花摘。和花摘。有书无雁,寄谁归得。
译文:离香已久的人远隔千里。看见这随处绽放的梅花不忍采摘。写好的书信却没有大雁能够传递,怎样才能让它到达收信人的手里呢。
注释:¹关山:关隘山岭。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长公¹曾一仕,壮节²忽失时³
译文:张挚一度入仕途,壮烈气节不入俗。
注释:¹长公:张挚,字长公,西汉人,曾“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列传》)。²壮节:壮烈的气节。³失时:指失去了从政的时机。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杜门¹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译文:决意闭门与世绝,终身隐遁不再出。
注释:¹杜门:谓闭门不出。杜,堵塞,断绝。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仲理¹归大泽,高风²始在兹³
译文:杨伦归去大泽中,高尚节操在此处。
注释:¹仲理:指东汉杨伦。²高风:高尚的品格、操守。³兹:此,这里。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一往¹便当已²,何为复狐疑³
译文:既一为官便当止,隐去何需再犹豫?
注释:¹往:去。指出仕。²已:止,停。指辞官归隐。³狐疑:犹豫不决。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去去¹当奚道²,世俗久相欺。
译文:罢了尚有何话说!世俗欺我已很久。
注释:¹去去:这里有“且罢”、“罢了”的意思。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²奚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奚,何。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摆落¹悠悠谈²,请从余所之³
译文:摆脱世上荒谬论,请随我归去隐居。
注释:¹摆落:摆脱。²悠悠谈:指世俗妄议是非的悠谬之谈。³余所之:我所去的地方,指隐居。之,往,到。

yǐnjiǔ ·shíèr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chánggōngcéngshì zhuàngjiéshīshí 
ménchū zhōngshēnshì 
zhòngguī gāofēngshǐzài 
wǎngbiàn便dāng wéi 
dāngdào shìjiǔxiāng 
bǎiluòyōuyōután qǐngcóngsuǒ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