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外清明物态繁,晓林莺舌斗关关。枉缘春意无时尽,自是人心不暂閒。
湖外清明物态繁,晓林莺舌斗关关。枉缘春意无时尽,自是人心不暂閒。
旧隐东君曾藉草,新官南郡亦登山。满头花卉盈樽酒,且向东风一破颜。
旧隐东君曾藉草,新官南郡亦登山。满头花卉盈樽酒,且向东风一破颜。
赵抃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 5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燕赵¹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²。董生举进士,屡(lǚ)不得志于有司³,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译文:燕赵一带自古就称说多有慷慨重义、悲壮高歌的豪杰之士。董生参加进士考试,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而不得志,怀抱着杰出的才能,心情忧郁地想去燕赵地区(谋职)。我料知他此去一定会有所遇合,(受到赏识)。董生努力吧!
注释:¹燕、赵:借指的河北一带。²慷慨悲歌之士: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多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³有司:这里是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⁴利器: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⁵郁郁适兹土:忧郁地到那个地方去。意思是董生想去燕赵地区谋职。适,到……去。兹,这。兹土,指燕赵之地,当时受地方割据势力统治。⁶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和重用。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¹,苟慕义强(qiǎng)仁者²皆爱惜焉。矧(shěn)³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译文:像你这样不走运,即使一般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同情爱惜你的,更何况燕赵一带豪杰之士的仰慕仁义是出自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风气跟古时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通过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董生努力吧!
注释:¹夫以子之不遇时:像你这样不走运的人。²慕义强仁者: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³矧:何况。⁴出乎其性:(仰慕正义)来自他们的本性。这句意思是,燕赵之士由于有这样的本性而更加同情董生。风俗与化移易:风俗随着教化而改变。⁵与:跟随。⁶易:改变。⁷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风气跟古时说得有什么不同呢?恶,怎么。⁸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聊:姑且。卜:测验、判断。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¹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tú)²者乎?为我谢³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译文:我因为你的这次前往而产生一些感想。请替我凭吊一下望诸君(乐毅)的墓,并且到那里的集市上去看看,还有像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埋没在草野的志士吗?替我向他们致意说:“有圣明的天子在上面当政,可以出来做官(为国家效力)了!”
注释:¹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后因政治失意,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望诸,古泽名,在河南东北部,又称“孟诸”。²屠狗者:凡指狗屠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狗屠,荆轲的朋友,他的职业是屠狗。荆轲死后,他也曾行刺秦始皇,失败后被杀。这里泛指隐于市廛暂不得志的侠义之士。³谢:告诉。⁴出而仕:出来做官。

  从文章的题目看,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应是为送董邵南游河北作的送别赠序,但细思之,又有不同情味。

  其一,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韩愈坚决主张削藩平镇,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因而在他看来,若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必须鸣鼓而攻之。

  其二,韩愈为了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很希望朝廷能够招揽人才,但在这一点上朝廷使他大失所望。所以他在许多诗文中,都替自己与他人抒发过怀才不遇的感慨。他有一篇《嗟哉董生行》的诗,也是为董邵南写的,诗中小序有这样的语句:“县人董生邵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全诗在赞扬董生“隐居行义”的同时,也对“刺史不能荐”表示遗憾。这位董生隐居了一段时间,大约不安于“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的现状,终于主动出山了,选择了去河北投靠藩镇。对于董生的“郁郁不得志”,韩愈自然是抱有一定的同情的。

  在董生临行之前,韩愈要送一篇序文给他。但这样的序文是很难措辞的。赞成他去吗?固然如此,因对他有一定的同情,但若赞成,则违背了韩愈自己的政治主张;阻止他去吗?说明那是“从贼”,那就是变成了“留行”,而不是送别,也不合“赠序”的要求,更何况对于“怀抱利器”的董生去求发展(藩镇名义上还是唐王朝的一部分)提出反对意见,毕竟是说不通的,作者毕竟对董生怀有一定的同情。由此看来,这篇“赠序”实在是难以下笔了。

  但韩愈毕竟是文章大家,倡导“惟陈言之务去”的他,写文章常常因难见巧,以巧取胜。这篇赠序的构思、用语就颇为精巧。

  文章一上来就先赞美河北“多感慨悲歌之士”;接着即叙述董生“怀抱利器”而“不得志于有司”,因而要到河北去,“吾知其必有合也”,这很有点为董生预贺的味道。再加上一句:“董生勉乎哉!”仿佛是说:你就要找到出路了,努力争取吧!除此外,作者还深入一层:像你这样怀才不遇的人,只要是“慕义强仁”的人都会爱惜的,何况那些“仁义出乎其性”的“燕赵之士”呢?又将河北赞美一通,为董生贺。意思仿佛是:你的出路的确找对了!

  这其实都是些反话,所谓的“心否而词唯”。

  作者在赞美河北时有意识地埋伏了一个“古”字。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作者特意在“古”字后面用了一个“称”,使“古”隐藏其中,不那么引人注目。“古称”云云,即历史上如何如何。历史上说,“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那呢?还是那样,或许已不是那样了。后文用一个“然”突转,将笔锋从“古称”移向现实,现实怎样,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文章写“古”正是为了衬“今”,为下文写“今”蓄势。

  如今之燕赵是不是还多“感慨悲歌之士”呢?在作者心中,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作者并不立刻否定,也不明确否定,而是提了一个原则:“风俗与化移易”。既然是“风俗与化移易”,那言外之意不言自明。既然河北已被“反叛朝廷”的藩镇“化”了好多年,其风俗怎么能不变呢?既然变了,那也就不再多“感慨悲歌之士”了,那么你董生到那里去,就不能“有合”。

  当时的藩镇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竞引豪杰为谋主”。董生到河北去,“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他将会受到藩镇的重用。果如此,岂不证明了“今”之燕赵“不异于古所云”了吗?但是作者是早有埋伏的。他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又说“感慨悲歌”的“燕赵之士”“仁义出乎其性”。预言董生与“仁义出乎其性”的人“必有合”,这是褒奖董生的话,但也是作者埋下的伏笔:如果你能同如今的“风俗与化移易”的藩镇们相合,那只能证明你已经丧失了“仁义”。前面的“扬”是为了后面的“抑”。“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的“邪”和“卜”,与其说是卜燕赵,毋宁说是卜董生此行的正确与错误,使语气婉转,又暗含警戒之意。“董生勉乎哉!”此处当为“好自为之”讲,勉其不可“从贼”也。

  最后一段,作者借原燕国大将乐毅被迫逃到赵国去的故事,来暗示董生。“为我吊望诸君之墓”,是提醒董生应妥善处理他和唐王朝的关系。还进一步照应前面的“古”字,委托他到燕市上去看看还有没有高渐离那样的“屠狗者”;如果有的话,就劝其入朝廷效忠。连河北的“屠狗者”都要劝他入朝,则对董生投奔河北依附藩镇之举所抱态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文章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游河北。开头就预言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第二段虽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要送他去;结尾托他去吊望诸君之墓、劝谕燕赵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总之,的确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参考资料:
1、 高屋建瓴 大义微言——韩愈《送董邵南序》赏析:张家壮 - 《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 第6期

sòngdǒngshàonányóuběi

hán tángdài 

    yānzhàochēngduōgǎnkǎibēizhīshì dǒngshēngjìnshì zhìyǒu huái怀bào shì zhīyǒu dǒngshēngmiǎnzāi 

    zhīshí gǒuqiángrénzhě jiēàiyān shěnyānzhàozhīshìchūxìngzhězāi ránchángwénfēnghuà zhījīnsuǒyún ?liáozhīxíngzhī dǒngshēngmiǎnzāi 

    yīnyǒusuǒgǎn wèidiàowàngzhūjūnzhī érguānshì yǒushígǒuzhě wèixièyuē  míngtiānzàishàng chūérshì  

围城十月鬼为邻,异县相逢白发新。
围城十月¹鬼为邻²,异县相逢白发新。
译文:往日,在围城困守了整整十月,战火中苦挣扎与鬼为邻,如今与朋友在他乡欣然相会,我头上已添了白发簇新。
注释:¹围城十月:从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三月汴京被围,至天兴二年正月崔立与蒙古议降,蒙古军撤围,前后长达十个月。²鬼为邻:与鬼为邻,意思是离死亡不远。异县:意思就是他乡,这里指聊城。
恨我不如南去雁,羡君独是北归人。
恨我不如南去雁,羡君独¹是北归人。
译文:只恨我,不如那南飞的大雁,羡煞你呵却是个北归的行人。
注释:¹独:副词,表示对比与转折的意思,略同于“却”。
言诗匡鼎功名薄,去国虞翻骨相屯。
言诗匡鼎¹功名薄,去国²虞翻³骨相(xiàng)(zhūn)
译文:我好比长于说《诗》的匡衡,功名的福分本自微薄,我又像离开国都的虞翻,骨相多蹇命运艰屯。
注释:¹匡鼎:就是西汉经学家匡衡,汉元帝时官至丞相,后得罪免为庶人。他对《诗经》深有研究,故说“言诗”。²去国:离开国都。国,都城。³虞翻:三国时东吴人,曾任孙权的骑都尉之职。后因多次犯颜直谏,贬官交州(在今广东、广西一带),他自恨命运不好,曾表示生时无人可与互相交谈,死后当以青蝇作为吊客,并说:“使天下有一人为知己,足以无恨。”⁴骨相:人的骨骼相貌。古人认为骨相可以决定人的贫富祸福。⁵屯:艰难、困顿。
老眼天公只如此,穷途无用说悲辛。
老眼天公只如此,穷途无用说悲辛。
译文:老眼昏花的天公,从来就只是如此颠倒,身处穷途的遗民,也无须互诉无限的酸辛。

yànshēnguòliáochéng--yuánhǎowèn

wéichéngshíyuèguǐwèilínxiànxiāngféngbáixīnhènnányànxiànjūnshìběiguīrén

yánshīkuāngdǐnggōngmíngbáoguófānxiāngtúnlǎoyǎntiāngōngzhǐqióngyòngshuōbēixīn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无限居人¹送独醒²,可怜³寂寞到长亭
译文:许多故旧相送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忍受别离的苦痛寂寂寞寞到了长亭。
注释:¹居人:指居住在永州的故旧。²独醒:盖以屈原自喻,言其头脑清醒,不与世俗同流。³可怜:怜,有怜爱、怜惜两个意义,这里应是后者。⁴长亭:古时设在路旁供行人停息的亭舍。诗词中的长亭多指送别的地方。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jīng)¹不遇高阳²(lǚ)³,一夜春寒满下厅
译文:贬谪南荒从未遇到郦食其那样的朋友,长夜难眠,春寒料峭充满下厅。
注释:¹荆州:古州名,永州古属荆州。²高阳:指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lì yì jī丽异机)。³侣:伴侣。⁴下厅:指客舍。这句说作者心事重重,夜晚春寒料峭,不能成眠。

  公元809年(元和四年),他接到家庭世交、时任京兆尹的许孟容的来信。“得罪五年,未尝有故旧大臣以书见及者”,所以他欢欣鼓舞,随即给他回了一封千余字的长信。信的结尾,切盼许孟容设法改变他的处境,竟是满纸乞怜之词。接着他又给萧俛、李建、裴埙、顾十郞等故旧写信求援,也是毫无结果。此外,柳宗元还在《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一诗中用“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发出嘤嘤求友求援之声。

  读者对于典故的理解,万不可过于拘泥。正如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一样,典故的含义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是不可能完全粘合无间。郦食其为刘邦出谋献策,使刘邦的势力由小到大,不断发展,那他就是帮了刘邦的大忙。柳宗元认为自己参加永贞革新,其事业是正义的,却反遭贬斥;他要求重返长安,“利安元元”,其要求也是正当的。然而,他在长达十年的贬谪生活中,一直没有遇到给他以援手的朋友,所以,尽管在他举诏赴京时有那么故旧亲朋为他送行,他还是感到“可怜寂寞到长亭”。

  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在经过长达十年之久的贬抑之后,柳宗元清醒地意识到: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得到朝廷重任,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援手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本应十分高兴的时候,反而一夜无眠,感到料峭的春寒包围着他,充溢于整个馆驿。

  再回头看看“独醒”二字,读者不能不佩服诗人运笔之妙。诗人决不是“离觞不醉”,这首诗也绝不是伤别离的,诗人的醒,是对于复杂的政治斗争的清醒认识,是对于自己前途充满忧虑的清醒认识。

  柳诗较少用典,这首诗虽不是古典诗词用典精当的范例,但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邃,内涵更加丰富,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

花前顾影粼粼。水中人。水面残花片片绕人身。
花前顾影粼(lín)¹。水中人。水面残花片片绕人身。
译文:她在花前水边照影儿,清清水中有个人,掉落水面的片片落花绕人身。
注释:¹粼粼:水清澈而微湍。
私自整,红斜领,茜儿巾。却讶领间巾里刺花新。
私自整,红斜领,茜(qiàn)¹儿巾。却讶²领间巾里刺花新。
译文:情不自禁整整歪斜的红色衣领,再理理绛色佩的衣巾,却惊讶水中的领间巾底,刺绣的花那样新?
注释:¹茜:茜草根红,可为染料。此指绛色。²讶:惊奇。此处意为令人心动。
此词以景衬人,景与人融为一体。构思新巧,极富生活情趣。花影斑斑,清水粼粼,映衬着女子娟秀的体貌。花片人面在水中融合、荡开,色彩缤纷,妖冶多姿。女子颔首整衣,显出了领间襟里所绣的新式花朵。全词清新婉丽,曲折有致。

xiāngjiànhuān··huāqiányǐnglín--máolíng

huāqiányǐnglínlínshuǐzhōngrénshuǐmiàncánhuāpiànpiànràorénshēn

zhěnghóngxiélǐngqiànérjīnquèlǐngjiānjīnhuāxīn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黄州定惠院¹东小山²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xié)³(zhì),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cān)(liáo)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zhǐ),性¹⁰瘦韧(rèn)¹¹,筋脉¹²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lěi)¹³,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¹⁴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qì)¹⁵于尚氏¹⁶之第¹⁷。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¹⁸,如吴越¹⁹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²⁰弹雷氏琴²¹,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yù)²²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yuè)²³瓜李,遂夤(yín)²⁴小沟,入何氏、韩氏²⁵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²⁶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²⁷(sū),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cóng)²⁸,移种雪堂之西²⁹。坐客徐君得之³⁰将适闽(mǐn)³¹,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fǔ)³²。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译文:黄州定惠院东边的柯山上,有一株海棠,枝叶特别繁茂。每年花开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客人前去饮酒赏花,已经五次醉在这海棠树之下了。今年又和参寥禅师以及其他几个好友去访赏,然而那个园子已经换了主人。主人虽然是个商贾,但因为我的原因,他也稍稍地培育治理了这个园子。园子里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都显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头颈。花白而形圆,好似成串的珍珠,香气和颜色皆不平凡。这种树不讨人喜欢,主人本来想过一阵砍去,也是因为我的缘故,没有被砍掉。喝过酒之后,我们去尚姓人家休息。尚氏也是个平凡的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像江浙一带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琴,琴声像悲鸣的风、微亮的月光,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的。到了晚上,徒步来到城东,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浸泡瓜和李子,于是沿着小沟,走进了姓何与姓韩人家的竹园。那时何氏在竹林之间修筑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荫下。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我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路上拜访了姓何人家的小园子,跟他要了一丛橘子,移植到了雪堂的西边。客人徐得之马上就要启程到闽中去,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于是恳请我记下今天之事,作为以后的谈资。那个时候,参寥是唯一一个不喝酒的人,于是用枣汤代替了酒。
注释:¹定惠院: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南。苏轼元丰三年 (1080)二月到黄州,最初寓居定惠院。同年五月移居临皋亭。²小山:即柯山。³携客:与客聚会。⁴置酒:陈设酒宴。⁵五醉:苏轼此游在元丰七年(1084)三月初三日,在黄州已经五次见此海棠花开,醉饮其下。⁶参寥禅师:僧人道潜,钱塘人,苏轼通判杭州时与之交游。⁷二三子:同游者有崔成老、徐得之等人。⁸市井人:商贾。⁹枳木:也称枸橘,果实可入药。¹⁰性:质地。¹¹瘦韧:指不茁壮,但柔软坚实。¹²筋脉:原指静脉管,这里指树的韧皮纤维皮层。¹³累累:连接成串。¹⁴稍稍:全都。¹⁵憩:休息。¹⁶尚氏:疑为尚世之。原为落第秀才,后成小商人,湖北黄冈人。¹⁷第:大住宅。¹⁸修洁:高洁。修,指空间距离大。洁,整洁。¹⁹吴越:指古代吴国、越国。此指江浙一带地方。²⁰崔成老:崔闲,字成老,号玉涧,庐山道士。他是琴曲《醉翁操》的作者沈遵的弟子,精古琴。曾往黄州访苏轼,成为挚交琴友。²¹雷氏琴:苏轼题跋有《家藏雷琴》一首,言琴上有“雷家记”字样。谓“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独然”。²²鬻:卖,这里可作买讲。²³瀹:浸渍。²⁴夤缘:循沿。²⁵何氏、韩氏:指友人何圣可、韩毅甫。²⁶刘唐年:字君佐,时任黄州主簿。²⁷为甚酥:一种米粉做的油煎饼,甚酥美,苏轼起名“为甚酥”。²⁸藂橘:一丛橘树,藂同“丛”。²⁹雪堂之西:指雪堂西面的东坡之地。³⁰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黄州知州徐大受之弟,苏轼友人。³¹闽中:古郡名,治所在冶县(今福州市),辖境相当于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宁海及其以南的灵江、瓯江、飞云江流域。后以“闽中”通指福建一带。³²拊掌:拍掌,意谓开怀大笑。

  散文开篇描写游定惠院东小山,观赏海棠和枳木,醉酒花下。描写海棠只用“特繁茂”一笔带过,引出“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以昔游之乐烘托今游之乐,具有浓重的抒情意味。苏轼初至黄州,所作《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电》诗,极力赞美这“佳人在空谷”的海棠幽独高雅和美丽清淑的品格,并悬想其乃移自西蜀,而自己以蜀人谪居此间,引为患难之交。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和置酒花下的情怀。写枳木则着重刻画其性状,以老人的脖颈形容枳木筋脉裸露在外,用一串串的大珍珠比喻洁白而圆润的花朵,都很新颖形象。不论写海棠还是枳木,均透露出园圃主人对作者的深挚友情。 一山园虽已易主,新主人以苏轼之故,对他所喜爱的林木仍加意保存、爱护。起笔用笔富有变化,不落俗套。“既饮”以下依次写憩于尚氏宅第的潇洒和不拘形迹,听崔成老弹雷氏琴的超然感受,买木盆以清泉浸渍瓜果的乐趣,人何氏园竹阴置酒的幽雅,席上“油煎饵”的酥美,归途乞丛橘移植的清兴……十馀件野游细事,一一写来,不嫌堆砌,不觉平板。不待安排,不拘体式,幽默风趣,灵动自然,仿佛率意挥洒,而情韵遂现,娓娓动听,是苏轼小品文中的佳作。

  这篇散文游记,写作者与志趣相投者寻访郊游,饮酒聚乐的情景。作者笔下的园林景物清淡、恬静,宛翅一幅写意山水画,流露出作者安然自若的情怀和浓厚的生活情趣,赏花,饮酒,听琴,品味,各得其妙。

  读者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不仅十分熟悉当地风物,而且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极为融洽,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人情昧与乡土气息,所以语言清新、自然,有随手拈来、信口脱出之美。结构组织似不经意,然而按时间顺序记一天游玩过程,有松而不乱之美。

参考资料:
1、 轼著.东坡集 插图本 增订版:凤凰出版社,2013.04:第25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