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不成寐,出户月皎皎。我生多忧虞,及壮已衰老。
秋气不成寐,出户月皎皎。我生多忧虞,及壮已衰老。
如彼霜下叶,未落忽先槁。当前一尊酒,举觞问苍昊。
如彼霜下叶,未落忽先槁。当前一尊酒,举觞问苍昊。
毕昴出东方,天阶静如扫。玉衡无右移,白日不西晓。
毕昴出东方,天阶静如扫。玉衡无右移,白日不西晓。
如何六合内,有此颠与倒。
如何六合内,有此颠与倒。

gǎn怀huáishíshǒushí--chéngōngyǐn

qiūchéngmèichūyuèjiǎojiǎoshēngduōyōuzhuàngshuāilǎo

shuāngxiàwèiluòxiāngǎodāngqiánzūnjiǔshāngwèncānghào

mǎochūdōngfāngtiānjiējìngsǎohéngyòubái西xiǎo

liùnèiyǒudiāndào

陈恭尹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14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徙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cān)¹,谁马也?”御²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fǔ)³骖,无笞(chī)。”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jiù),曰:“徙(xǐ)之牖(yǒu)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
译文:卫国有个人迎娶新妇。新娘子上车就问道:“两边拉套的马是谁家的?”车夫说:“借的。”新娘子就对车夫说:“安抚两边的马,不要用鞭打来驾驭它们。”车子到了夫家门口,新娘子刚被扶下车,就嘱咐伴娘说:“快去灭掉灶膛里的火,小心火灾。”她走进屋里,看见地上有块石臼,就说:“快把它搬到窗外去,放在这里妨碍人来回走路。”夫家的人听了,都禁不住笑她。这三句话本来都是很要紧的话,但却被人耻笑,是因为不是说这些话的时候。
注释:¹骖马: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²御:驾驭车马的人。³拊:古同“抚”,安抚,抚慰。⁴笞服:指用鞭打来驾驭牲畜。⁵臼: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⁶徙:迁,移。⁷牖:窗。⁸要言:切要精妙之言。犹至理。⁹蚤:古同“早”。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孟冬¹十郡(jùn)²良家子³,血作陈陶泽中水。
译文: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
注释: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¹孟冬:农历十月。²十郡:指秦中各郡。³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野旷(kuàng)¹天清²无战声³,四万义军同日死。
译文: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泽义军在同一天里慷慨阵亡。
注释:¹旷:一作“广”。²清:一作“晴”。³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⁴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群胡¹归来血²洗箭,仍唱³胡歌饮都市
译文:那些胡寇归来时箭上还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上。
注释:¹群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奚族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的部下也多为北方少数民族人。²血:一作“雪”。³仍唱:一作“捻箭”。⁴都市:指长安街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都人¹回面²向北啼(tí)³,日夜更望官军至
译文: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
注释:¹都人:长安的人民。²回面:转过脸。³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⁴“日夜”句:一作“前后官军苦如此”。官军:旧称政府的军队。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杜甫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泽唐军如何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泽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泽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1-452

bēichéntáo--

mèngdōngshíjùnliángjiāzixuèzuòchéntáozhōngshuǐ

kuàngtiānqīngzhànshēngwànjūntóng

qúnguīláixuèjiànréngchàngyǐndōushì

dōurénhuímiànxiàngběigèngwàngguānjūnzhì

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
(biān)¹落春堤(dī),绿锦鄣(zhāng)²卷。脉(mò)脉逗菱(líng)丝,嫩水³吴姬眼。
译文:骑一匹骏马,驰过长堤,步步催马,鞭影横飞,我要看尽这春色的美。骏马飞奔,马鞍两边垂障上的轻尘腾飞。路旁女子含情脉脉,目光炯炯有神,好比吴地佳丽的眼渡。
注释:¹鞭影:马鞭的影子。²鄣泥:即马鞯。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挡泥土的东西。鄣:同“障”。阻塞,阻隔。³嫩水:指春水。⁴吴姬:指吴地的美女。
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niè)¹带香逗,谁整樱桃宴²。蜡泪恼东风,旧垒(lěi)³眠新燕。
译文:我游遍全城,骑马归来,带回一缕春的芬芳。是谁主持了一场樱桃宴会,要来庆贺新科进士们。东风徐徐,蜡烛被吹得跳跃起来,弄得它“泪流满面”。去年的燕巢中钻进了新来的燕子,一切似乎如此春风得意。
注释:¹啮膝:良马名。²樱桃宴:科举时代庆贺新进士及第的宴席。始于唐僖宗时期。后来也指文人雅会。³旧垒:旧时的堡垒、营垒。

  上阕中写春色正浓,在这个时候横鞭策马,还有佳人含情的目光,一双“嫩水吴姬眼”把女子的美貌描绘得生动形象。“鞭影”、“绿障”、“春堤”、“菱丝”、“嫩水”,各种充满了动感、孕育着生命力的事物重合,将词人激动的心情,舒畅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阙承接写至“归”。“归”为“啮膝带香归”,踏尽繁花,享受了众人艳羡的目光,即使归来,依旧满身余香。而为了迎接归来,又有人备好了“樱桃宴”,觥筹交错,均是庆贺之词,烛光闪烁,天色已晚,流年似水,这场宴会不知举办过多少次了,但今年却是轮到“新燕”。“蜡泪”本多为悲凉之意象,但在此,一个“恼”字却将红烛也写得俏皮了起来,红烛不再是孤独垂泪,顾影自怜,却似怨恼东风不该,更为人性化,与“东风”恰似一对冤家。最后一句以“新”“旧”对比,暗喻光阴流逝,“旧垒”住进“新燕”,虽有感慨,却依旧积极明媚,因为今年的词人,正是入眠的新燕,也正是如此循环往复,世界才得以生生不息 。

  《生查子》作为纳兰前期的代表作之一,可以从中看到年少的他意气风发,与往后纳兰厌倦官场后的缱绻之词有很大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才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编著.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135页

shēngcházi··biānyǐngluòchūn--lánxìng

biānyǐngluòchūn绿jǐnzhāngjuǎnmàimàidòulíngnènshuǐyǎn

nièdàixiāngguīshuízhěngyīngtáoyànlèinǎodōngfēngjiùlěimiánxīnyàn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
玉房¹金蕊(ruǐ)²,宜在玉人³纤手里。淡月朦(méng)(lóng),更有微微弄袖风
译文: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细的手里。朦胧的月亮月光淡淡,时不时吹起微风来卷起美人的衣袖。
注释:¹玉房:花的子房的美称。²金蕊:金色的蕊。白居易《牡丹芳》 诗:黄金蕊绽红玉房。³玉人:容貌美丽的少妇。《诗经》:有女如玉。⁴纤手:女子柔细的手。⁵微微弄袖风:轻轻地拂袖的风。
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温香月美¹,醉慢²云鬟(huán)³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译文:柔和清淡的风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月很香,悄悄的,高耸的发髻垂到两只耳朵下了。谢谢春姑娘的巧夺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红艳,更像是美人肌肤透出的红。
注释:¹温香月美:在柔和清淡的香风中,睡得很月很美。²醉慢:醉后松弛。³云鬟:形容妇女高耸的环形发髻。⁴春工:春季造化万物之工。⁵玉红:形容美女白里透红的肤色。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词的一开头就来赞美花:开头两句写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从正面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花妖艳迷人的姿色,“黄金蕊绽红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称号,可见花的婀娜多姿。牡丹结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细的手里。“金”花与“玉”人相映成趣,柔花与纤手,“宜”字贯串,构成了睡女侧睡拈花图,美丽极了。

  “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特写美女的朦胧美。“淡月”本是“朦胧”的,它好像柔纱,罩在美女的肌体上,更是玲珑剔透的。加仁轻轻的微风,拂弄着美女的衣袖,多么柔情。一个“弄”字,多么富有人情味。“月”与“风”给予美女的情爱多么深。静动结合,美上加美。通过对环境的衬托,带给人一种玄妙之美,在如此美妙月色中,漂亮的人和漂亮的花相互衬映,月亮将人和花照得洁白无瑕,花偎依着人的手,享受着微风,烘云托月的写出了花美,人美的一幅美好场景。

  下片,写睡女的熟睡美。第一、二句写清香送爽,美女酣然沉睡。在柔和滴淡的香气中,美女不知不觉地如同醉汉进人梦乡,很熟很香。那高耸的发髻慢慢地垂到两耳之下了。“温香”与“熟美”两个偏正词组的结合,恰好生动描绘了睡美人的妩媚神态。那个“醉”也选用精当。除“醉”睡外,再也不会有别的熟睡的情态呈现。

  最后一句,“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最后两句点明本词的题旨“不是花红是玉红”。这位朦胧的白中透红肌体的美女,不是花红胜过花红,还是得“多谢春工’。没有造化万物的春工造花、造月、造风、造美境,哪会有“温香熟美”的睡美人呢!

  短短四十四个字,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婉约柔美,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容情于景,本是效仿李白《清平调词》所做,但是刻画之高法却不比李白差,首咏人,次咏花,借的美丽衬托出人的美丽。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 《苏轼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7年:451页
2、 孟庆祥,沈薇薇,孟繁翠主编.《声律启蒙 外二种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667页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东南山水,余杭郡(jùn)¹为最。就郡言²,灵隐寺³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yú)。高不倍寻,广不累(lěi),而撮(cuō)¹⁰得要¹¹,地搜胜概¹²,物无遁(dùn)¹³
译文: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注释:¹余杭郡:唐时即称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²就郡言:谓就余杭郡的山水而言。³灵隐寺: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飞来峰东。⁴尤:突出。⁵由寺观:谓从灵隐寺的风景来看。⁶为甲:数第一。⁷山:指灵隐山。⁸倍寻:两寻,合古尺一丈六尺。寻;古以八尺为一寻。⁹不累丈:即不到两丈。累:累积。¹⁰撮奇:聚集奇景。¹¹得要:获得要领。¹²胜概:优美的山水。¹³物无遁形:谓在亭上看灵隐景物,一览无遗。“物”,指景物。“遁形”,隐藏形态,指山水草木被遮蔽而看不见。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xūn)¹,木²欣欣³,可以导和纳粹(cuì),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tíng),风泠(líng),可以蠲(juān)烦析(xī)(chéng)¹⁰,起¹¹人心情。山树为盖¹²,岩石为屏,云从栋¹³生,水与阶¹⁴平。坐而玩之者,可濯(zhuó)足于床¹⁵下;卧而狎(xiá)¹⁶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shěn)¹⁷又潺(chán)(yuán)¹⁸洁沏(qī)¹⁹,粹冷²⁰柔滑²¹。若俗士,若道人²²,眼耳之尘,心舌之垢(gòu),不待盥(guàn)(dí)²³,见辄(zhé)除去²⁴。潜利阴益²⁵,可胜言²⁶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²⁷
译文: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注释:¹薰薰:草木的香气。²木:树木。³欣欣:生气蓬勃的样子。⁴导和纳粹:谓引导人们心情平和,吸取纯洁的养分。“粹”,精米,此喻精神滋养。⁵畅人血气:谓令人血气畅快。⁶泉:指冷泉。⁷渟渟:水止不流动的样子。⁸泠泠:形容风清凉。⁹蠲:消除。¹⁰析酲:解酒,使头脑清醒。¹¹起:启发,振足。¹²盖:伞。¹³栋:指亭梁。¹⁴阶:指亭的台阶。¹⁵床:喻亭似床。¹⁶狎:亲昵,亲近。¹⁷矧:况且。¹⁸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¹⁹洁澈:水洁净清澈。²⁰粹冷:形容水清凉。²¹柔滑:形容水感。²²道人:指修行出家的僧侣道徒。²³盥涤:洗涤干净。盥:浇水洗手。²⁴见辄除去:谓看见冷泉亭水,便把眼耳心舌的尘垢都清除掉了。²⁵潜利阴益:谓冷泉亭给人的好处,有许多并不显露于表面,即指上述对人们思想情操的熏陶。²⁶可胜言:岂能说尽。²⁷“斯所以”句:谓这就是冷泉亭风景在余杭郡最好,在灵隐寺列第一的原因。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¹自郡城抵四封²,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³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gāo)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dì)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¹⁰。于是五亭相望,如指¹¹之列,可谓佳境殚(dān)¹²矣,能事¹³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¹⁴,述而不作¹⁵。长庆三年¹⁶八月十三日记。
译文: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尹,修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修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修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修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xu),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¹杭:指杭州,即余杭郡。²四封:余杭郡四边疆界。³先是:在此之前。⁴领郡者:担任杭州刺史的。⁵相里君:姓相里,曾任杭州刺史。“君”,对士大夫的一种敬称。⁶韩仆射皋:韩皋,字仲闻,曾任杭州刺史,历官东都留守,镇海军及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⁷裴庶子棠棣:裴棠棣,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太子庶子。⁸卢给事元辅:卢元辅,字子望,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兵部侍郎、给事中。⁹元藇: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在白居易之前任杭州刺史,当时任右司郎中员外郎。¹⁰此亭:即指冷泉亭。¹¹指:手指。¹²殚:尽。¹³能事:指从事山水胜境构筑的能力。¹⁴继之:继元藇后为杭州刺史。¹⁵述而不作:谓记述其事而不再构筑这类亭子。“作”,创造。¹⁶长庆三年:唐穆宗即位第三年,公元年。

  本篇选自《白居易集》。长庆二年(822)至四年,作者任杭州刺史。这篇题记即作于长庆三年(823)八月十三日。作者以杭州现任长官身分赞扬前任长官修筑胜景,旨在阐发山水佳境有益身心、陶冶性情的美育作用,符合教化。所以他不对冷泉亭本身作具体描写,而是强调杭州、灵隐寺本属形胜,指出冷泉亭的位置选择得很好,集中抒写在冷泉亭所感受的情趣和所获得的启发。它结构简洁,层次清楚,夹叙夹议,重在议论,而论从景出,情理交融,读来富于情致和理趣。尤其是第二段从冷泉亭春日夏夜的情趣,写到它在山下水中的地位所具有的形胜和情怀,以及坐卧其上的异趣,然后归结于情操的潜移默化,有情有景,有理有致,清婉美净,娓娓动听,有条不紊,确属一种优美的游记笔墨。这篇题记虽然得体地赞扬了前任的政绩,却更富游记的情趣,而对美好的山水风景给人以健康的情操熏陶,作者的见地显然至今仍是有所教益的。

  文中所说"五亭"1.虚白亭是 相里君 造的 2.候仙亭是 韩皋 造的 3.观风亭是 裴棠棣 造的 4.见山亭是 卢元辅 造的 5.冷泉亭是 元藇(xu)造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